P2P平台泰然金融涉非吸公众存款遭立案侦查,两周前还号称正冲刺美股上市 一家10月还在号称冲刺上市的P2P被立案了。 11月3日,杭州市公安局高新区(滨江)分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平安滨江”发布通报称,已于11月2日对浙江小泰科技有限公司(下设“泰然金融”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通报称,11月1日下午,“泰然金融”平台实际控制人潘某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交代了其实际控制的浙江小泰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情况。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包括实际控制人潘某某在内的13名公司高管及财务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冻结银行账户27个,扣押车辆2台。公安机关已调取公司后台数据及公司账册,并聘请专业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核审查。公安机关敦促涉案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案件侦办工作。 天眼查资料显示,浙江小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然金融)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5亿,法人代表为吴昊天,大股东是持股80%的上海泰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大股东、实控人是潘宝锋。 此前,2018年11月,泰然金融向美国证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筹集最多2000万美元,并于2019年1月和4月两次更新招股书,但一直未披露IPO承销商且未有后续进展。 之后泰然金融又谋求借壳中国城超市(NASDAQ:IFMK)曲线赴美上市。 6月7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国城超市公告显示,经董事会会议决定,批准了一项股票交换协议,协议显示,IFMK将从小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小泰国际)股东方收购小泰国际所有已发行股份。作为交换IFMK同意向小泰国际股东方发行合计共约2.55亿股公司普通股,面值为0.0001美元。预计收购事项完成后,IFMK现有股东将保留上市公司约6%的所有权权益,而小泰国际股东方将拥有上市公司约94%的权益。而小泰国际正是泰然金融赴美上市的主体。 小泰国际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由于决定不再进行IPO,将撤销在SEC的注册文件。 10月15日,泰然金融还发布公告称资产重组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公告,IFMK方面表示已对纳斯达克对与小泰科技的资产重组问询进行了回复。 此前,IFMK与小泰科技的资产重组已先后获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批准通过和IFMK股东特别会议投票通过。此次问询回复是应纳斯达克要求对小泰科技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更新, 并且根据公告显示,审计报告数据较之前递交没有变化。泰然金融方面表示,这标志着双方资产重组即将进入冲刺完成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泰然金融平台于2014年9月上线运营。据其官方信披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0月31日,平台累计交易金额为539.79亿元,借贷余额37.22亿,累计代偿金额为2.76亿元。 根据泰然金融之前发布的招股书, 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三年间,泰然金融营业收入分别为658.57万美元,3279.15万美元以及4342.61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644.65万美元、1131.22万美元以及730.08万美元。
长江商报消息 豫金刚石上市近十年募资58亿元,募投项目纷纷不及预期,业绩原地踏步,频频喊缺钱补充近30亿元流动资金。 10月25日,豫金刚石公告拟终止45.67亿元(扣除发行等费用后)募集资金投资的“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9.99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期的投资4年、年回报近8亿净利润泡汤。 事实上豫金刚石上市十年分别募资8.1亿元、4.08亿元、45.88亿元,投资了三个项目,而年产3.5亿米微米钻石线扩产项目去年以5亿元低价甩卖了(投入5.05亿元),而这次项目未建完直接被终止,募投项目不及预期。近年来公司业绩不断下滑,净利润仅与2010年上市时相当。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豫金刚石募资了58亿元,加上此次拟9.9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和被卖的5亿元募投项目,公司补充流动资金达到30.81亿元。上市十年,公司业绩未增长,而且公司诉讼缠身,截止2019年10月26日,公司共涉及19起诉讼,金额达10.41亿元,多数为借款纠纷。 45亿募投项目拟终止遭部分董事反对 10月25日,豫金刚石公告拟终止45.67亿元(扣除发行等费用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9.99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称培育钻石的市场化道路仍需要时间宣传、推广及知识的普及,且基于现有技术及设备水平的提升,大幅增加投资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目前公司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业务开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导致短期内运营所需流动资金不足,流动资金的补充有助于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为了解决公司人造大单晶金刚石的产能瓶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7年公司募集资金45.67亿元,其中拟投入42.88亿元用于“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2015年立项),以及2.7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豫金刚石已不止一次变更过募投项目,在2019年1月,公司缩减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投资规模,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并使用 8.10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改善公司流动资金状况,偿还部分银行借款。 而时隔半年多,豫金刚石却再次拟终止募投项目将剩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19年9月底,公司“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投资项目累计投入26.77亿元,投资进度为76.96%,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合计37.31亿元。 2017年公司筹划“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时,当时募资预案中显示,项目建设期为4年,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17.30亿元,以1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年均税后净利润达到7.97亿元。 而项目才进行了两年多就被迫终止,预期的近8亿元净利润回报成为泡影。今年10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议案时,其他事项均全票获得通过,而这项终止募投项目议案遭到公司两位董事投反对票。 十年净利原地踏步 事实上,豫金刚石从上市以来一直在募资投入项目及补血,但似乎所投项目总是和预期不符。 2010年豫金刚石上市,当时募资8.1亿元用于年产3克拉高品级人造金刚石项目、郑州人造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扩建项目以及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拟分别投资1.95亿元、0.3亿元、5.85亿元。其中年产3克拉高品级人造金刚石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5年,项目全部达产后第二年,公司可增加销售收入1.47亿元,按15%所得税计算,可增加税后利润4830.61万元。 此后2015年6月,豫金刚石再次增发股份募资4.08亿元,用于年产3.5亿米微米钻石线扩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投入2.85亿元、1.23亿元,公司预计项目建设期为20个月,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以2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年均税后净利润为414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产3.5亿米微米钻石线扩产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华晶精密,华晶精密2015年和2016年营业收入才不到1亿元,净利润在2000万元左右,而到了2017年净利润就亏损近2000万元,大幅低于预期。 公司称,微米钻石线(又名:金刚石线或金刚线)业务板块由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政策影响等原因导致市场环境不断恶化。2018年10月5日,公司以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金傲逸晨、冯磊,而2918年年报显示,公司对华晶精密投资期初余额就达到5.05亿元。 3年的募投项目才进入回报期,却低价甩卖为别人做了嫁衣,公司再一次未踏准市场的节奏,募投项目屡屡失利,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有增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豫金刚石不断募投项目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似乎仍是原地踏步。公司2010年上市时营业收入4.56亿元,净利润7598.48亿元,而公司业绩从去年开始大幅下滑,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3亿元,净利润6819.48万元,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与2010年前三季度6036.58万元的净利润相差不大,并且这还是因为加上了资产处置收益6135.23万元,若扣除,扣非净利润仅为394.73万元。 业绩不断下滑以及涉诉案件的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的股价目前仅为每股3.46元,较公司2015年高点已下降超八成,总市值仅为41.71亿元,仅为募集资金的71.84%。 涉及10.41亿诉讼借款资金不翼而飞 事实上募集的资金多数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公司依旧缺钱。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豫金刚石上市十年,募资58.06亿元,其中包括9.9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和被卖的5亿元募投项目,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将达到30.81亿元,而账面累计净利润11.19亿元,公司仅共进行分红1.75亿元,分红和股权融资比仅为3.02%。公司称未分配利润均用于投入公司的日常经营、扩大再生产及筹建新项目。 但十年不仅业绩未增长,而且不断补充流动资金,留存未分配利润只为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公司依旧缺钱,甚至官司缠身? 2019年10月26日公司公告显示,公司共涉及19起诉讼案件,涉及金额10.4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借款纠纷。其中2017年12月13日公司向牛银萍借款5000万元,2018年1月15日河南华晶向田园园借款3000万元,2017年11月10日,公司向中融公司借款2亿元,其中均有实控人郭留希提供连带担保责任,不过借款到期后,公司均未全部归还完成本息及利息。 因为借款纠纷,豫金刚石的资金过半被冻结。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2.06亿元,其中冻结资金6.33亿元,已逾期未偿还短期借款1.97亿元。截至2019年9月底,被冻结资金中涉及募集资金金额为7.34亿元,逾期未偿还的贷款金额为9999.11万元。 不过公布涉诉案件的同时,豫金刚石否认收到过钱。公司解释称,关于公司分别与牛银萍、中融公司的借贷纠纷,公司均对印章使用记录、董事会决议记录、股东会决议记录、财务记录等进行了核实,公司未与牛银萍、中融公司发生上述借款业务,也未收到及使用借款款项,而公司涉及到的其他担保事项,公司也未发现参与涉案借款的担保材料及决策程序,未签署涉案保证合同材料。 也就是说,虽然借款或担保合同上的主体是公司,但公司否认收到了借款款项,资金竟然不翼而飞。 不过即使公司未承认借款,但针对公司与中融公司的借款纠纷,公司在审理过程中提出申请鉴定相关材料中印章的真实性,法院以“表见代理”为由未准予公司的请求。
绿城中国(03900-HK)公布,公司建议进行一项美元优先票据的国际发售。该等票据将根据美国证券法项下S规则仅于美国境外提呈发售。 票据的定价将透过由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滙丰以及中信里昂证券作为建议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滙丰、中信里昂证券、瑞银、海通国际以及国泰君安国际作为建议发行的联席牵头经办人兼联席账簿管理人进行的累计投标机制而厘定。截至本公告之日,票据的总额及条款与细则尚未落实。 此外,公司拟将建议发行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作为若干现有债项的再融资及拨作一般公司运营资金用途。
聚焦长租公寓爆雷|如何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近期,长租公寓“爆雷”事件,正在持续发酵。继乐伽“爆雷”后,悦如公寓、南京君创公司、喔客公寓、杭州德寓科技、国畅公寓等多家长租公寓又被曝拖欠房东租金,资金链出现问题。 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盲目扩张房源。问题在于,长租公寓如何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又该如何实现盈利? 现象: 长租公寓规模化,但不一定有效率 与之前盲目扩张不同,目前不少长租公寓企业对于规模扩大持谨慎态度。除了资金面偏紧之外,长租公寓还容易陷入“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赋能资本创始人胡振寅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产制造类企业在规模扩大后,单个产品的成本可实现明显下降,然而,现在大多数分散式公寓由于管理效率较低,不足以做到规模扩大后,其管理效率保持或提升,最终实现单间管理成本的下降。实际情况是,不少长租公寓企业在规模扩大后,普遍面临各种困难,甚至出现了效率反而下降的状况,“这正是长租公寓行业不够成熟的一个表现。” 胡振寅认为,在理论上,分散式公寓一旦能做到有质量的扩大规模,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才会明显显现。 胡振寅解释称,一旦某个品牌在租客间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加上该品牌房源网络基础覆盖较广,租客就比较容易去选择这家品牌,“租客换房最大的原因是工作变迁,如果这家品牌网络覆盖够广,那租客换到其他城市或其他区域,可能还会继续租这家品牌的房子。这意味着,租客可能在一套房里租住时长不长,但对品牌而言,租住时长会较大幅度延长,由此实现租客端的规模效应。” “业主端方面也不例外,一旦品牌形成一定影响力,业主会优先倾向于将其房源委托给这家品牌,未来这一品牌在业主端的房源获取上会更有优势,发展也会更为成熟,由此形成业主端的规模效应。”胡振寅说。 因此,在胡振寅看来,体系化管理后,如何在规模化后还能保持效率,甚至提升效率,最终使单间的边际成本下降,这正是目前长租公寓企业需要探讨的地方。 出路: 打破单一模式,提高运营和盈利能力 实际上,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长租公寓的痛点在于“地贵、钱贵、周转慢”,虽行业前景可期,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企业能给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长租公寓市场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二房东“包租”模式,即拿房、装修、租赁,赚取差价。这一模式下,盈利最大的问题在于,相比房价,房租投资回报率偏低,而房租跟收入水平相比又不低,导致租客在房租承受力上有天花板,所以造成长租公寓运营型现金流无法扩张,回报周期太长。 在“二房东”模式下,不同企业在设施、装修、服务、社群、软件等方面,陷入了同质化竞争。 此前一度井喷的长租公寓正在逐步显现问题。基于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长租公寓之所以出现问题,其罪魁祸首在于“二房东”模式本身。 借鉴国际经验,长租公寓基本采用的是轻重资产两大模式。第一种是轻资产品牌输出模式,帮助客户获得资金回报,从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目前国内很多创业公司也在尝试轻资产模式;另一种是REITs模式,即通过资金收购来改造、运营管理,再做REITs,从而形成资产管理的闭环。 不过,目前不少长租公寓企业纷纷转型,走向托管模式。然而,轻资产托管模式也并非易事,目前轻资产模式还无法很快形成规模效应。其中,长租公寓的运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也需要时间。 “从行业层面来看,盈利困难、模式单一,是目前长租公寓机构面临的整体困境。”贝壳找房高级副总裁李文杰总结称。 实际上,与集中式公寓不同,分散式公寓有分散非标等特点。集中式公寓的竞争核心其实在于资源,而分散式公寓的运营则更为复杂。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其中,收房、租房是房产,设计生产是装修,保洁水电是物业,系统开发是IT,租房分期、房东保险理财是金融,还涉及智能硬件的研发。 巴乐兔联合创始人高萌表示,长租公寓行业本身就属于成本高、利润率低的行业,正因为如此,要求企业具有更高地精细化运营,注重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只是市场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而企业长远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运营能力。” 高萌强调,为了盲目扩张房源,高价拿房并不可取。而收房价格的确定,也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商业模型,即根据房屋本身质量和市场供需情况科学估价,同时保证健康的周转,合理的空置率,才能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转。
区块链迎来超级风口,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早已布局 A股上市公司迎来区块链超级风口,其实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各大科技企业早已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进行布局与探索。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两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名单中,据不完全统计,京东系备案4个产品服务,百度系有4个,阿里系有3个,腾讯系有5个。 据不完全统计,百度系在这两批名单中,共备案了4个区块链产品。百度系的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备案的产品有百度区块链引擎BBE、超级链、图腾。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备案了莱茨狗产品。 另外,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备案了一个名为“百度超级链超级节点”的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系在这两批名单中,共备案了3个区块链产品。阿里系的则是由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备案的阿里云区块链服务,蚂蚁区块链(上海)有限公司备案了蚂蚁区块链BaaS平台。另外,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参股的公司恒生电子也有备案产品恒生共享账本HSL。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系在这两批名单中,共备案了5个区块链产品。腾讯系则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备案的腾讯区块链、腾讯云TBaaS区块链服务平台两个产品。 另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则备案了BCOS、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WeIdentity三个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京东系在这两批名单中,共备案了4个区块链产品。在首批备案名单中,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备案了一个名为“京东智臻链云网络”的产品。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第二批名单中,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备案产品为BDS(京东云区块链数据服务)。 同时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二批中备案了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通用平台、京东区块链BaaS平台。
港龙地产IPO:股东垫款年息上限高达20%,资产负债率3年翻8倍 来源:猫财经 10月23日,港龙中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材料,由华高和昇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近年来,赴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成为越来越多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此前五天,与港龙有诸多共同点的安徽的三巽集团也同样选择了赴港IPO。这两家房企这几年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都具有区域性明显、高负债等后遗症。 虽然港龙地产在长三角区域深耕数10年,但去年营收刚过16亿元,只能算是一个小型房企。招股书披露,港龙地产目前在20个城市56个开发项目的总土地储备为471.54万平方米,包括84631.51平方米已竣工项目、389.35万平方米开发中项目、73.72万平方米持作未来开发物业。 截至2019年7月31日,共拥有56个开发项目,并在近年来频繁与碧桂园、万科、融创、弘阳等房企进行合作。 据了解,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支付土地收购成本并且为潜在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付江南桃源、山水拾间、紫御府、秋实宸悦等现有项目和新项目开发的建筑成本以及一般运营资金。 疯狂扩张开新盘, 资产负债率3年翻8倍 天眼查资料显示,作为上市主体的港龙中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今年1月23日注册成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为港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均为吕永怀。 据悉,此前港龙地产的总部位于江苏常州市,于今年6月中旬将总部迁至上海。 港龙地产有不少家族企业的痕迹,由吕永怀、吕文伟;吕永南、吕志聪;吕永茂、吕进亮三对父子控制,公司董事会9个席位其中6个。 据招股书显示,2016至2018三年间港龙地产的物业开发及销售收益分别为4.72亿元、4.34亿元和1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7.5%。净利润在2018年达到3.32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3280万元大幅飞涨912%。 其中,住宅物业销售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16至2018年,公司住宅销售收入分别为3.66亿元、3.11亿元、15.27亿元,分别占收益总额77.5%、71.8%、92.0 %;2019年上半年公司住宅销售收入为5.74亿元,占收益总额97.1%。 但在收入暴涨的同时,港龙地产的成本也在大幅增加。销售及营销开支自2017年的1825万元增加234%至2018年的6097万元;一般及行政开支自2017年的2987万元增加201.5%至2018年的9007万元;融资成本净额由2017年的431.7万元增加702%至3463万元。 2017和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飞速攀升,由2016年的17%增长至98.8%和122.1%。截止2019年6月30日,港龙地产资产负债率高达153.9%,较2016年飙升近8倍,负债总额已增加至116.62亿元。 在高负债情况下,港龙地产存在流动性压力。截至今年8月31日,还公司未偿还借款总额为19.39亿元,而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78亿元。 另一方面,从流动资产一栏可见,2016年港龙地产开发中物业为12.8亿元,2018年则急速增长至54.3亿元,到2019年上半年已达87.7亿元。 融资不计成本, 股东放高利贷资助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净额分别为408.4万元、431.7万元、3462.20万元和1550.9万元,同期利息覆盖率从16.6倍降至1.7倍。 根据招股书,港龙地产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银行借款、信托融资及其他融资,截至2019年8月31日,其信托融资及其他融资安排占总借款的35.1%,有6.8亿元未偿还。利率方面,截至2019年8月31日,银行借款利率为7.7%,其他借款为11%。 由于银行信贷的收紧,信托融资手续相对简便、且放款快,但融资成本几乎是银行的两倍。今年9月与无锡蠡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融资安排,年利率高达14%。此外,同在9月份,港龙地产还向上海爱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融资1.07亿元,年利率也高达13%。 更糟糕的情况是,最近一年港龙地产外部渠道似乎已经借不到钱,不得不向股东进行借款,而股东借款甚至比信托公司还狠。 这里面就要提到公司的经营性负债,财务报表里直接反应的是应付款项。2016、2017年这个数据还是0,到了2018年出现了12.2亿元的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而仅仅过了半年,2019上半年该科目增长至21.9亿元。 在附注b中可以发现,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中有部分是需要收利息的,相对应的分别为9.5亿和15.6亿的款项(年息为8%-20%)。从占比来看,收利息的款项要超7成。 招股书中对该科目的定义是指非控股股东为支持项目开发,而向有关附属公司支付的垫款。但就20%的上限利率来看,这可是妥妥的高利贷啊。 香港实行注册制,只要公司现金流、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符合规定就能过关。这造成很多上市公司鱼龙混杂。 目前赴港上市的公司数目在不断攀升。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共有116只新股上市(剔除2只以介绍方式上市)。其中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项目,而其流动性却落后于其他主要交易市场。10月份以来日均成交额在100万港元以下的44只,占比38%。 赴港上市本身并无可厚非,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可借助上市也推动自身更好发展,是否能够通过上市来迅速实现扩张这一点以目前的环节来说还要打个问号,毕竟这个市场并不是太活跃。规模化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小房企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生存下去、以及后续战略转型的问题。
本周一(10月28日),区块链板块40只股票涨停,点燃市场情绪。 截至收盘,两市涨停板数达155家,创4个多月来新高。万得全A总成交逾5000亿元,较前几日大幅放量。两市下跌个股不足600家,同时有3000多家公司上涨。 (Wind 终端功能:市场情绪 910) Wind 区块链指数在本周一全天高开高走,截止到收盘收涨8.85%。 金融科技、云计算、光刻胶等板块也获得较大涨幅。 区块链久违的“翻红” 2009年1月9日区块链诞生,直到2019年10月25日才获得中央定调。中央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晚间发文解释什么是区块链: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到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技术问题。 但从应用视角来看,可以越过具体的技术问题,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用基本的原理来思考复杂的现象。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巨大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10月28日,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沪深两市40只区块链板块内股票强势涨停。 据统计,自上周五至本周一收盘,深交所的互动易上搜索区块链,显示1833条问答。 在中央定调区块链一周之前的10月18日,网信办公布了区块链第二批备案名单。东方财富、恒生电子、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汉得信息、信息发展、新晨科技、远光软件、工商银行、南方航空共10家A股公司直接以上市公司主体备案了多项区块链项目。 网信办今年3月底公布的首批区块链备案名单中,囊括了包括易见股份、安妮股份、中国平安、新华网等在内的27家A股上市公司。 (图标来源于中金公司研报) 结合两批区块链备案信息,中国境内已备案的区块链企业达到506家,百度、华为、阿里、京东、腾讯等企业均有入选,其中也不乏多家A股上市公司。 区块链+?才是主线 区块链获得中央定调对相关技术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什么才是区块链投资的主线? 10月28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机构共同推出的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在大数据平台、区块链技术的驱动之下,构建形成一个新的清结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共识。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公开透明五大特征,在清结算方面有着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优势。 (图标来源于中金公司研报) 他表示,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政府投入并建设分布式记账系统,超过90个跨国企业加入到不同的区块链联盟中。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正在研究建设类似SWIFT的国际加密货币支付网络来取代SWIFT,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区块链平台正在通过区块链试水跨境支付,用实际行动绕开SWIFT和CHIPS全球支付体系。 他称,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经过5、6年的研究,技术目前已经趋于成熟,有可能成为在全球上率先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先兑换给商业银行或者机构,然后再兑换给公众,这么做的意义不在于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替代,有利于人民币流通和国际化,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无独有偶,中金公司在同一天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区块链+金融将成为区块链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脉络。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经过过去几年发展,区块链技术已经被证明适合需要“多方共享”、“高频重复”、“交易链条长”的许多金融场景。认为区块链技会加快落地速度,提升金融,政府等行业的运作效率。 金融企业在区块链方面的布局,一方面是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另一方面是在开源架构或自建架构基础上的区块链业务实践。 (图标来源于中金公司研报) 联盟链技术企业主要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DLT)、智能合约等技术,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服务的效率和透明性。目前,区块链在需要“多方共享”、“高频重复”、“交易链条长”的场景下最为适合。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湘怀也发布研报称,区块链的核心潜力在于分布式数据库的特性有助于提高透明、安全和效率,金融行业将首先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提高信息透明度,解决当前“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单靠某一个征信机构的数据无法将某一个客户的征信完全展现出来的问题,降低片面决策产生的风险,提高以交易为主的非银机构运行效率,减轻潜在风险损失,真正赋能交易。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提高完成交易、清算和结算速度,降低人力成本;此外,区块链技术重拾风口也是新金融发展过程中要求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金融机构需要利用新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完善风控体系、整合多方数据,最终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块链可在多方面协助金融机构提高效率。传统金融机构渴求科技赋能,目前中国已经涌现出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案例。建议关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方面的非银机构。 警惕“蹭概念”、减持 区块链炙手可热,需要提醒投资人的是,网信办的备案清单并不能代表着相关公司的区块链业务得到了认可并取得较大进展,而只是对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也并没有涉及到行业监管。 人民日报评论称,区块链未来已来,但也要保持理性。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等行为。同时还要看到,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能够在有序竞争中打开区块链的想象空间。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有布局,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完全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 10月28日晚间,因蹭到区块链概念股价大涨的文化长城等公司已经收到交易所的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业务与区块链技术的关系。 Wind风控日报数据显示,美盈森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工业大麻麻籽加工的人造肉产品品鉴会涉及的小批量试验产品的生产与发布是否已取得必要的审批文件;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并结合公司主营业务说明公司涉足区块链行业的必要性。 今年年初,也曾出现因沾上区块链概念录得数个涨停板的精准信息、飞天诚信等公司,高管随后披露了减持计划的现象。 有公司蹭概念,也有公司及时“撇清关系”。 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有投资者对耐威科技提问:“贵公司是区块链的上游企业。实质上是更受益于区块链的。对吧?” 公司官方回答:“你也不必牵强再说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