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攀升后,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势放缓。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上升7.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末的259.3%增长至266.4%,增幅较一季度明显降低。 “从增速看,二季度杠杆率攀升态势的缓解主要与我国经济稳步恢复有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磊对记者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长率由负转正,但同期实体经济总债务、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扩张速度有所提高,这意味着GDP作为杠杆率的分母发挥了更大作用。 刘磊还表示,“如果下半年经济增长继续恢复,则宏观杠杆率增幅趋缓可期,甚至可能出现季度性的杠杆率回落。”由此,未来宏观杠杆率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而非债务扩张。从长期稳杠杆的角度,努力恢复经济增长是第一要务。 上半年居民住房贷款增长较快 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1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其中,二季度杠杆率攀升7.1个百分点,相比一季度攀升的13.9个百分点,增幅回落较大。 分部门来看,二季度7.1个百分点的增幅中,企业、政府与居民部门杠杆率分别贡献了46%、25%和28%。“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居民部门与政府部门杠杆率的边际贡献在上升,促进了杠杆率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刘磊对记者说。 据悉,一季度杠杆率的显著上升主要是靠企业部门拉动,一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长至161.1%,提高了9.8个百分点,相当于在杠杆率的整体攀升中贡献了七成,而在以往,通常是居民杠杆率占据主导地位。 二季度,企业部门的推动势头有所减弱,居民部门杠杆率增幅扩大。数据显示,4-6月,居民杠杆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1.9个百分点的增幅稍有扩大。“但这是在企业和政府杠杆率增幅回落的情况下,整体而言,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对总体杠杆率的拉升作用在增强,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贷款需求增长。”刘磊称。 上半年居民住房贷款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动力。《报告》显示,前两个季度,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均呈现出低于10%的同比负增长,而其他两类贷款——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和经营性贷款,都维持在比较高的同比增长水平,二季度两者的同比增速均超过15%,其中,二季度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更是同比上升20.7%。 “居民的房地产贷款相对于短期消费贷款更为稳定,受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受住房交易短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商业银行更偏向于住房贷款的发放。”《报告》称。 但需注意的是,“要关注按揭贷款利率与经营性贷款利率的持续倒挂。”刘磊对记者说,“在利率倒挂的激励下,可能存在部分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据了解,以房产为抵押的经营性贷款利率通常在4%-7%之间,而在当前的鼓励政策下,部分贷款甚至可以降低至4%以下,贷款期限上最长也可达到30年。相比之下,住房按揭贷款目前最低也要执行4.75%的基准利率,大量二套房或者受限贷政策影响的贷款利率还有所上浮。 警惕信贷与实体经济错配 在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出台之下,上半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了13.1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151.3%上升到164.4%,其中,二季度上升了3.3个百分点,而一季度上升了9.8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企业债务增速和杠杆率增速均有回落。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企业债务环比上升5.3%,二季度环比增速则降至2.8%。其中直接融资的增长幅度最大,企业债融资规模在一季度环比上升了7.4%,二季度继续环比上升了6.3%,企业债余额从2019年末的23.5万亿元增长至二季度末的26.8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对疫情冲击、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相应地创设了四种直达工具,如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等,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另外,二季度企业票据融资规模显著上升,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二季度环比上升了10.7%,从一季度末的3.36万亿元升至3.72万亿元;同时,票据贴现融资的余额明显上升,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融资余额从2019年末的7.6万亿元上升至8.6万亿元,半年内环比增长了12.7%。与之对应,上半年结构性存款余额也一度出现飙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通过票据-结构性存款“空转”。 “面对疫情,相关方面要求信贷增长要明显高于往年,以体现对于纾困与恢复经济的大力支持,但还要看到,很多信贷需求是用于纾困,而不是用于商业活动的扩张。”刘磊说,这就使得“明显高于往年的信贷增长”与“明显低于往年的实体经济活动”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匹配。 《报告》也称,这从总体上会引致宏观杠杆率的大幅攀升,局部会带来资金套利和资产价格较快攀升的风险。“如果说这个问题在今年一季度还不明显,那么二季度则较为突出了。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坚持总量政策适度、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报告》强调。 不过,近期在监管严打资金套利之下,银行结构性存款已出现大降。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10.83万亿元,较5月末降低1.01万亿元左右,重回今年年初水平。 刘磊称,资金空转现象本质上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副产品,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以“有效”的市场分割为前提,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利率非市场化的加重,市场利率和各类政策利率共同存在,从而出现了类似经营贷与房贷利率的倒挂、票据融资利率与结构性存款利率倒挂等问题,虽可限制,但较难杜绝,监管在实施政策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关注银行坏账率的上升 相较其他部门,二季度金融部门杠杆率出现负增长。《报告》显示,2020年一、二季度,资产方统计的金融部门杠杆率分别上升了2.9和-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共上升了2.4个百分点;负债方统计的金融部门杠杆率分别上升了1.0和-0.3个百分点,上半年共上升了0.7个百分点。 刘磊对记者表示,这代表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金融部门内部的资金空转现象得以有效抑制。 但从信贷规模来看,上半年银行的贷款和存款规模上升速度较快,金融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达6.6%,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26%的较高水平。 在信贷规模高速增长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了对银行不良率的担忧。“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贷款可能会导致更高的不良率,‘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刘磊说。 此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今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报告》称,要对未来不良贷款做到未雨绸缪,需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是预先计提拨备,减少银行分红;其次,进一步给予财政上的补助,包括用专项债资金充实地方法人银行的资本金,也包括用财政与金融相协同的方式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支持。
导语 受经济秩序恢复和政策利好,二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在金融条件较为宽松的前提下,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但常态化防疫持续存在,产能修复明显快于需求。多数可选消费增速明显回暖;投资主要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出口韧性较强,5月底以来海外重启经济,外需由医疗防护物资逐步转向生产生活用品;由于国内疫情出现局部性反弹和南方汛期影响,CPI下行节奏阶段性中断,PPI由于油价回升通缩程度收窄。 二季度GDP增速增长3.2%,好于预期的2.9%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同比增长0.9%,较一季度增加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较一季度增加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较一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 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并且大概率在全球范围内表现最为亮眼。二季度生产活动基本恢复,加上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发力,主要经济数据明显回升,正在修复年初疫情带来的冲击。产业结构内部分化较为明显,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0.4%、14.5%和6.6%,明显快于其他多数行业。产能修复快于需求,但常态化防疫对线下人员聚集型服务业依然有较大影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下降2%,消费支出实际同比下降9.3%,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降低,终端需求疲弱制约经济修复速度。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至于下半年的政策会怎样进行调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作出明确安排。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的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所以,三季度随着多数经济指标修复疫情冲击,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发力可能不如上半年,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大概率转正。 二季度官方制造业PMI处于临界线上方 二季度官方制造业PMI呈V型走势,但一直处于临界线上方。二季度官方制造业PMI由4月的50.8%降至5月的50.6%后,反弹至6月的50.9%,较4月增加0.1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来看,二季度大型企业在临界线上方持续反弹,中型企业PMI呈V型走势,小型企业降至临界线下方。大型企业PMI由4月的51.1%增至6月的52.1%,增加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由4月的50.2%降至5月的48.8%后,反弹至6月的50.2%;小型企业PMI由4月的51%降至6月的48.9%,减少2.1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来看,二季度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位于临界线上方,原材料库存位于临界线下方,从业人员指数降至临界线下方。生产指数由4月的53.7%降至5月的53.2%后,反弹至6月的53.9%,较4月增加0.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由4月的50.2%增至6月51.4%,增加1.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由4月的48.2%降至5月的47.3%后,反弹至6月的47.6%,较4月减少0.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由4月的50.2%降至6月的49.1%,减少1.1个百分点;供货商配送时间由4月的50.1%增至5月的50.5%后,6月持平于50.5%。 从进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在临界线下方持续反弹,全球疫情蔓延扩散对中国外贸影响较大。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月的33.5%反弹至6月的42.6%,增加9.1个百分点;进口指数由4月的43.9%反弹至6月的47%,增加3.1个百分点。 从价格指数来看,出厂价格指数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反弹至临界线上方,主要因为国际油价反弹。出厂价格指数由4月的42.2%反弹至6月的52.4%,增加10.2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由4月的42.5%反弹至6月的56.8%,增加14.3个百分点。 二季度官方制造业PMI处于临界线上方波动,与经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有一定差距,可能是因为PMI是环比数据,经济正在从疫情冲击中持续修复,而且国际油价大幅反弹,通缩风险降低,所以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好于预期,但结构性上存在一些隐忧。一是不同规模的企业景气情况明显分化,大中型企业情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考虑到官方样本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差。二是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都在临界线之下,说明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贸易影响较大。三是企业仍在主动去库存阶段,说明企业家对经济的前景预判仍不乐观。四是从业人员回落至临界线下方,说明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考虑到常态化防疫持续存在,主要月度经济数据有望在三季度恢复至疫前水平,但仍需一段时间修复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预计三季度PMI可能在临界线附近震荡。 二季度投资降幅收窄,房地产投资率先转正 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降幅收窄,主要由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4月的-10.3%反弹至6月的-3.1%,增加7.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由4月的-18.8%反弹至6月的-11.7%,增加7.1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累计增速由4月的-8.78%反弹至6月的-0.07%,增加8.7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由4月的-3.3%反弹至6月的1.9%,增加5.2个百分点。 二季度投资增速降幅收窄,主要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但疫情期间政策发力和隔离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释放后,投资的后续反弹动能减弱。一是从单月增速来看,4月至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22%、0.91%和1.06%,5月较4月增加3.13个百分点,6月较5月增加0.15个百分点,反弹幅度明显收窄。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转正,但房屋新开工面积、购置土地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依然在负增长区间,房地产投资反弹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三是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在下半年明显弱于上半年。今年3.75万亿元的专项债中,上半年的实际发行额为2.37万亿元,占比63.2%,下半年还剩1.35万亿元。四是制造业投资受制于国内外需求疲软,拖累投资增速的反弹。 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有一定韧性,预计三季度投资累计增速大概率转正。 二季度消费增速修复疲软,可选消费反弹但汽车成拖累项 消费单月增速依然在负增长区间,常态化防疫和收入没有明显改善对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抑制,不过促销费政策对服装、家电、化妆品、日用品等可选消费有明显提振效果,汽车则由于前期需求集中释放在6月增速明显回落。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4月的-7.5%反弹至6月的-1.8%,增加5.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增速由4月的0%反弹至5月的3.5%后,降至6月的-8.2%,较4月减少8.2个百分点。另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1.4%,较1—4月增加4.8个百分点。 从15个行业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额当月增速来看,6月较4月,除汽车类,粮油、食品类以外,其他13个行业销售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反弹幅度靠前的主要是服装、家电、化妆品、日用品、建筑装潢。6月较4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速分别反弹18.4个百分点、18.3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从6月的销售增速来看,5个行业负增长,10个行业正增长。5个负增长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消费修复较为疲软。一是常态化防疫抑制居民消费需求。清明、五一和端午小长假较去年同期旅游收入明显下滑,长途旅行冲击较大。加上6月北京疫情反弹,居民对线下消费还是有一定顾虑。二是居民收入没有明显改善,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1.3%,加上全球疫情依然较为严峻,国内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也不乐观,也会抑制消费需求。三是汽车消费在隔离期间抑制的需求和自驾通勤增量需求释放后,6月汽车消费明显回落。但促销费政策对服装、家电、化妆品、日用品等可选消费有明显提振效果。 考虑到常态化防疫将持续较长时间、二季度密集的促销费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消费需求,预计三季度消费增速大概率小幅反弹。 二季度进出口增速先降后升,出口韧性较强 二季度进出口增速虽然呈现V型走势,但好于预期,主要是由于防疫用品需求以及海外经济重启后生产生活产品需求修复,由于国内需求修复加快、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及中美科技领域摩擦加剧促使企业囤积零部件使得进口增速在6月明显反弹。按美元计,二季度出口增速由4月的3.4%降至5月的-3.3%后,反弹至6月的0.5%;进口增速由4月-14.2%降至5月的-16.7%后,反弹至6月的2.7%;贸易顺差由4月的453.2亿美元增至5月的629.26亿美元后,降至6月的464.2亿美元,二季度贸易顺差为1546.66亿美元,同比增加508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二季度出口增速由4月的8.1%降至5月的 二季度金融数据分化,宽信用持续 从社融结构来看,社融主要靠信贷、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支撑,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表外融资降幅收窄,信贷和直接融资增幅较多。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7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572亿元,同比多增1715.5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336亿元,同比少减1318.7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66亿元,同比多减1257.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602亿元,同比多增6038.4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1.55万亿元,同比多增9113.15亿元;政府债券增加2.21万亿元,同比多增6962.3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1205亿元,同比多增530.81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好于预期的2.84万亿元。另外,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较4月增加0.8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部门贷款增加,短贷增加更多;非金融企业贷款明显增加,主要靠中长期贷款拉动。二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99万亿元,同比多增3.8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40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061亿元,同比多增23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4万亿元,同比多增1700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多增95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为5200亿元,同比多增10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增加91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392亿元,同比少增575亿元。6月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500亿元,高于预期的1.76万亿元。 M2持平于11.1%,M1先升后降,M0小幅回落后持平。6月末,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M1余额60.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M0余额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5%。上半年净投放现金2270亿元。 二季度金融数据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货币政策宽信用发力。一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疫情期间出台了多项防疫期间的特殊货币政策,在6月底前才会陆续退出。三是二季度股市逐渐回暖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有利于直接融资。但流动性较为充裕引发了一定的资金套利现象,引起了监管注意。7月1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第三十六次会议明确指出,研究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的工作要求。 考虑到特殊时期政策工具的逐渐退出、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化,预计三季度金融数据环比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 二季度CPI回落走平,PPI触底回升 CPI方面,二季度CPI同比回落走平,主要受基数效应、猪肉价格波动和6月南方水灾蔬菜价格上涨影响。二季度,CPI同比由4月的3.3%降至5月的2.4%后,反弹至6月的2.5%,较4月减少0.8个百分点;CPI环比由4月的-0.9%升至6月的-0.1%,增加0.8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价格同比由4月的14.8%降至5月的10.6%后,反弹至6月的11.1%,较4月减少3.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由4月的-3%降至5月的-3.5%后,反弹至6月的0.2%,较4月增加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由4月的0.4%降至6月的0.3%,减少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由4月的-0.2%升至5月的0%后,降至6月的-0.1%,较4月增加0.1个百分点。 PPI方面,二季度PPI呈V型走势,主要受基数效应和国际油价反弹影响。二季度,PPI同比由4月的-3.1%降至5月的-3.7%后,反弹至6月的-3%,较4月增加0.1个百分点;PPI环比由4月的-1.3%升至6月的0.4%,增加1.7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由4月-4.5%降至5月的-5.1%后,反弹至6月的-4.2%,较4月增加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由4月的-1.8%升至6月的0.5%,增加2.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由4月的0.9%降至5月的0.5%后,反弹至6月的0.6%,较4月减少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由4月的-0.1%降至5月的-0.3%后,反弹至6月的0.1%,较4月增加0.2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变化来看,在30个细分行业中,25个行业6月较4月同比价格反弹,5个回落。其中,石油类、化学系和黑色系行业增幅较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月较4月分别增加58.3个百分点、28.3个百分点、21.2个百分点和16.7个百分点。 从6月30个细分行业出厂价格来看,4个行业负增长,1个持平,25个正增长。4个负增长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多数上游原材料出厂价格增速靠前。其中,6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PPI同比分别为12%、9.5%、9.4%、9.2%和8.5%。 二季度CPI回落后走平,回落幅度不及预期。一是受基数效应的影响,去年同期物价水平小幅上升,导致4月和5月CPI明显下降。二是由于近期北京疫情导致冷冻猪肉无法大量入市、农户惜售和生猪出栏减缓,猪肉供应偏紧,叠加社会秩序恢复后猪肉消费有所回升,6月猪肉价格明显反弹。考虑到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在6月均实现同比正增长,猪肉价格上涨大概率是阶段性的。三是6月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蔬菜价格上涨。考虑到基数效应、猪肉价格有一定韧性、7月下旬后洪涝灾害有所好转,预计三季度CPI大概率在目前水平震荡下行。 二季度PPI触底回升。一是去年6月PPI快速下降至0,导致6月PPI环比价格虽然明显反弹,但同比价格降幅修复程度受限。二是国际油价从4月底开始快速反弹,反映到实物交割价格上有一定的滞后期,但6月时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考虑到基数效应和国际油价大概率在目前水平波动,预计三季度PPI降幅大概率收窄。 本文原发于清华金融评论。
据北京银保监局消息,24日,北京银保监局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会暨纪检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力争年内小微续贷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年要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会议认为,当前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升,但疫情仍在全球加速蔓延,经济全面恢复发展面临较多困难,风险形势严峻复杂。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年中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六稳”“六保”要求,坚决做好稳企业保就业、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强治理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坚定不移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 会议提出,要紧盯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推动稳就业保民生各项决策部署在京有效落实。要突出对企业纾困发展的金融支持,依托续贷、首贷“两个中心”持续探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能,力争年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全面达标,小微续贷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要主动让利实体,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年要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要发挥总部经济引领支撑作用,保障好、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京津冀重点领域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北京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保险在社会服务和风险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丰富完善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消费者满意度,更好支持首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要求,应继续深化“六大治理”,全面提升监管治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抓实抓好风险处置和乱象整治。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后评估,持续丰富完善监管“工具箱”,严守底线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要提早谋划应对不良贷款增长,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要对重点领域从严实施行政处罚,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要继续推进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有力促进金融业生态净化、回归本源。
事件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3.2%,预期2.9%,前值-6.8%。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前值4.4%。 1-6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3.1%,1-5月累计同比-6.3%。 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9%,1-5月累计同比-0.3%。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前值-2.8%。 6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0.5%,前值-3.3%;进口(以美元计)同比2.7%,前值-16.7%。 6月M2同比11.1%,预期11.2%,前值11.1%;新增人民币贷款1.8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同比多增8099亿元。 6月CPI同比2.5%,前值2.4%;PPI同比-3.0%,前值-3.7%。 解读 一、经济持续恢复,中国领先全球,但形势仍严峻 二季度在海外疫情形势仍严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GDP增速回升至3.2%的水平,成绩来之不易。这次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展现了中国经济的体制优势和强大韧性。 经济持续恢复,但形势仍然严峻,基建和地产投资恢复快,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慢,海外疫情严重,还不能掉以轻心。 预计三季度货币政策不会全面大幅收紧,从超宽松步入结构性宽松,财政政策发力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建设扩大内需,兼顾稳增长稳就业和培育新经济新技术。 1、二季度GDP同比3.2%,经济持续恢复,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较大 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经济自3月以来连续恢复性增长。二季度GDP同比3.2%,从一季度的-6.8%转负为正。6月工业生产增长4.8%,已经接近2019年正常水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不同程度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4个月改善向好。 但是经济尚未回到正常水平。二季度3.2%的GDP同比增速距离2019年四季度的6.0%仍有不小差距。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4%,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热燃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1%、74.8%、70.6,较上年同期下降2.5、2.1、0.2个百分点。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1.8%和-3.5%,仍是负增长。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是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达到19.3%,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2、经济恢复结构明显分化:生产好于需求,内需好于外需,二产好于三产,大企业好于小企业 总量数据会掩盖结构性问题,各个领域的经济恢复状况明显不均。 1)生产好于需求。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连续4个月在53.0%以上,显著高于新订单指数。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反映在价格上,6月制造业PMI出厂价格指数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52.4%和56.8%,较上月回升3.7和5.2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PPI环比由负转正;6月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只有0.9%,持续下滑。 2)内需好于外需。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走在世界前列,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高于荣枯线,新出口订单指数则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超预期的出口数据主要受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消费品支撑,出口同比与新出口订单指数之间的背离也反映了只有少数行业和企业出口景气。 3)二产好于三产。二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3.3%、4.7%和1.9%,较一季度上升6.5、14.3和7.1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恢复显著快于服务业。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2.3%。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连续3个月高于59%,建筑业工程量稳步增长。地产和基建投资回暖,而服务业尤其是线下聚集性服务业恢复较慢。 4)大企业好于小企业。6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1%、50.2%和48.9%,较上月变化0.5、1.4和-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经营再次陷入收缩区间,且反映订单不足的小型企业占比高于大中型企业。 3、经济恢复基础不牢,海外疫情仍严重,货币政策从超宽松到结构性宽松,宽信用发力新基建 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基建领衔的积极财政政策等带动,中国经济连续3个多月持续恢复,好于全球。 但不利因素仍多:美国疫情二次爆发,印度、巴西等疫情严重,中美经贸关系恶化,南方洪涝灾害,居民就业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小微企业更为困难等。 要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做好“六保”和“六稳”工作,支持经济稳步恢复。货币政策从危机时期的超宽松状态逐步转向经济恢复的“总量适度”常态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直达性”,宽信用、降成本;在打击资金空转、防风险、稳杠杆的同时,避免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融资造成负面冲击。财政政策则要发力新基建,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4、海外疫情严重,美欧日复工复产不顺,经济大幅衰退 特朗普政府疫情防控不力,且急于复工重启经济,导致美国疫情二次爆发,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7万例。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疫情也再度抬头。而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新增确诊病例还在快速攀升阶段,仍未见拐点。 受疫情冲击,欧美经济自3月起严重受挫,一季度美国和欧元区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5%和-13.6%,预计二季度下滑幅度更大。6月全球综合PMI为47.7%,美、欧、日制造业PMI分别为52.6%、47.4%和40.1%,除美国外均在枯荣线以下。 外部的严峻形势将对中国造成一定冲击。有利的方面是,刺激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消费品的出口,替代海外因疫情导致的产能缺口。不利的方面是,加大疫情外部输入风险,外需疲软拖累一般性产品出口,冲击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和协作。 二、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基本接近去年正常水平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正增长,基本接近2019年5.7%的水平;1-6月累计同比-1.3%。6月发电量同比6.5%,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2.6%,较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6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1.7%,5.1%,5.5%,较上月变化0.6、-0.1和1.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放缓。6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3%,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装备制造以及原材料行业保持高增速。41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612种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中,355种产品产量正增长。1)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快。6月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10.0%和9.7%,较上月上升1.1和0.2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2和4.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2.6%、8.7%、3.9%,较上月上升1.8、1.9、1.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13.4%,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分别增长9.6%和7.4%。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为26.1%、29.2%、11.1%,较上月上升17.7、12.3、7.7个百分点。2)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上升带动原材料行业生产。6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分别增长6.3%、4.8%,均快于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水泥、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7.5%,增速较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基建、房地产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加快 6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5.6%,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正增长;1-6月累计同比-3.1%。分投资主体看,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7.3%,降幅较1-5月收窄2.3个百分点;1-6月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1%,较1-5月上升4.0个百分点。 1-6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6.3%,较1-5月回升4.4个百分点,较制造业投资同比高18.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1-6月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3.6%、8.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0%、21.8%。 四、房地产销售继续回暖,投资加快 房企整体销售、融资温和回暖,前期抑制需求释放,内部分化加速。1)多地优化人才落户、人才购房等调控政策,叠加房企冲击年中业绩的优惠活动,购房需求持续释放,销售持续向好。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40.5%,同比增长2.1%;销售金额环比增长43.2%,同比增长9.0%。2)积压的融资需求叠加下半年高额待偿债券的置换需求拉动大房企到位资金,行业集中度提升。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13.2%,较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付款当月同比分别为20.3%、5.9%和15.3%。这些资金主要流向大型房企,根据克尔瑞数据,6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环比上升66.2%,同比上升32.6%。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数量已经达208家。 6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8.5%,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6月累计同比1.9%。1)土地市场持续恢复,3月以来各地方政府减少对土地的开发销售限制、降低保证金比例、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政策持续利好土地成交,前期土地供应结构中优质高价地块占比较高,调整后土地市场进入平稳修复阶段,6月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12.1%和4.2%,较上月变化11.3和-3.2个百分点。2)年中业绩冲刺需求,施工进度加快。6月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同比分别增长8.9%和2.6%,较上月回升6.3和0.3个百分点;环比分别增长28.7%和3.9%。预计后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将托底房地产投资,但应关注短期洪涝灾害和长期地方土地供应结构和调控政策收紧对销售及施工的影响。 五、基建投资发力,“两新一重”对经济支撑明显 6月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当月同比8.3%,较上月下滑2.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维持正增长;1-6月累计同比-0.1%。分行业看,电热燃水领先,交运仓储和水利环境设施降幅也持续收窄。1-6月电热燃水投资累计同比18.2%,较1-5月上升4.4个百分点;1-6月交运仓储和水利环境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1.2和-4.9%,降幅较1-5月收窄4.9和1.6个百分点。1-6月铁路投资累计同比为2.6%,由负转正。 政策持续加码,铁路、水利工程等基建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后续有望持续发力支撑基建投资。1)财政政策持续加码。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表示,今年通过改革建立了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全部用于补短板重大建设。2)二季度以来铁路建设加速,后续投资体量仍较大。交通运输部2019年12月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透露,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8000亿元。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将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据国铁集团公布,二季度以来铁路设施建设加速,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8亿元,下半年仍有较大投资体量待完成。3)“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推进,多部门加码水利工程建设,6月以来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7月13日水利部、发改委等部门召开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发布会吹风会,表示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29万亿元,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六、制造业投资仍低迷,防疫物资和“宅”经济投资较快 6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3.5%,降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1-6月累计同比-11.7%。制造业投资增速与企业盈利和出口增速密切相关,出口疲软的行业投资意愿不强。 分行业看,防疫物资和“宅”经济相关出口猛增行业投资较好,其他行业投资仍低迷。1-6月医疗制造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13.6%和9.4%,好于制造业投资整体,较1-5月上升6.7和2.5个百分点。1-6月农副食品加工(-16.8%)、纺织(-22.4%)、化学原料(-14.2%)、金属制品(-16.5%)、通用设备(-18.0%)、汽车(-20.9%)和运输设备制造(-16.3%)等行业投资增速均低于制造业投资整体。 七、消费同比负增长,保就业是关键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同比分别为-1.8%和-2.9%,降幅较上月收窄1.0和0.8个百分点。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累计同比分别为-11.4%和-13.6%。从消费品类看,餐饮消费恢复弱于商品消费,商品消费中必需消费品维持高增速,化妆品和通讯器材消费改善明显。6月餐饮和商品消费同比分别为-15.2%和-0.2%,较上月回升3.7和0.6个百分点。基本生活消费品如粮油食品、饮料和日用品消费同比分别为10.5%、19.2%和16.9%。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用电器音像消费同比分别为20.5%、18.8%和9.8%,较上月上升7.6、7.4和5.5个百分点。 消费反弹受就业形势和居民收入制约。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名义和实际同比分别为2.4%和-1.3%,较2019年下降6.5和7.1个百分点。低收入人群所受冲击更大,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2%,去年同期则为86.8%。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73万人,累计同比-23.5%。 八、进出口超预期回升,未来出口仍承压 6月中国出口金额(以美元计,下同)同比0.5%,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防疫物资和“宅”经济消费品增速较快,鞋服箱包等一般消费品出口降幅缩窄。上半年纺织品、医药材药品和医疗器械出口分别增长32.4%、23.6%和46.4%,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6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56.7%和100.0%;鞋靴、服装和箱包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32.4%、-10.2%和-32.0%,降幅较上月缩窄16.2、16.7和11.3个百分点。分经济体看,对美国和东盟出口回升。6月中国对美国和东盟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4%和1.6%,较上月回升2.6和7.3个百分点;6月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同比分别为-5.0%和-10.5%,较上月下滑4.3和21.7个百分点。 6月中国进口金额同比2.7%,较上月回升19.4个百分点。主因低基数和内需改善。分产品看,6月农产品、大宗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36.1%、-13.1%、7.6%和10.5%,较上月变化6.6、-5.6、-4.7和-5.0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砂、原油、钢材、铜材和大豆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4.9%、-39.5%、34.0%、74.2%和71.8%,较上月上升26.9、15.6、36.2、74.6和46.8个百分点。分经济体看,中国自多个经济体进口均有所回升。6月中国自东盟、韩国、日本、美国和巴西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6.7%、9.0%、8.9%、11.3%和57.6%,较上月回升22.3、21.1、14.3、24.9和64.9个百分点。 未来出口取决于全球疫情和经济复工情况,以及中美贸易摩擦。1)全球疫情仍严重,美国、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病例数保持快速增长,对各国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仍有较大影响。2)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大多仍处于收缩区间。6月全球综合PMI为47.7%,美、欧、日制造业PMI分别为52.6%、47.4%和40.1%,除美国外均在枯荣线以下。贸易风向标韩国6月出口同比为-10.9%。3)特朗普选情悲观,试图打“中国牌”来获得国内支持,中美贸易摩擦有加剧风险。继“实体清单”、“半导体产业去中国化”、“限制中国部分学生学者入境”后,7月14日英国在美国施压下决定将停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设备。 九、社融增速再创新高但边际放缓,货币政策从超宽松到结构性宽松 6月社融存量同比12.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43万亿元,同比多增8099亿元,高于2017年以来(可比口径下)的历年同期规模。1-6月合计新增社融20.83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22万亿元。从社融结构看,企业及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多增、企业债发行回暖,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多增,构成社融主要支撑。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同比多增2306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3311亿元,同比多增1872亿元;表外融资新增853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976亿元,其中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多增3500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融资7400亿元,同比微增533亿元。从信贷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支撑。新增企业贷款9278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多增3595亿元。新增居民贷款9815亿元,同比多增2198亿元。 6月M2同比11.1%,与上月持平;M1同比6.5%,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宽信用政策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债券购买,但财政支出速度略低于预期,对M2增速构成一定拖累。从结构来看,6月企业存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少增1183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6102亿元,同比多减1082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568亿元,同比多减745亿元。M1同比超预期下滑,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高基数,另一方面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企业和居民投资意愿相对谨慎。 十、CPI同比略升,PPI同比降幅收窄,验证经济温和恢复 6月CPI同比2.5%,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环比-0.1%,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CPI同比回升主因翘尾因素上升0.1个百分点,随着三季度翘尾因素大幅下滑,CPI同比将继续回落;CPI环比连续四个月负增长,降幅收窄主因猪肉和鲜菜价格上涨。食品中,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偏紧,同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8.1%转为上涨3.6%;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12.5%转为上涨2.8%;时令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降7.6%;鸡蛋供应充足,价格下降4.1%。非食品中,疫情持续影响出行,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6.1%和1.8%;夏装开始打折促销,服装价格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 6月PPI同比-3.0%,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0.4%,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国内制造业稳步恢复,市场需求继续改善。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下降的12个,减少8个;持平的6个,减少4个。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止降转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38.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平转涨,上涨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0.7%,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 十一、PMI生产和内需逐步改善,外需疲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6月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荣枯线。分项来看:1)生产和内需逐步改善,外需仍疲软。生产指数为53.9%,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4%,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6%,较上月上升7.3个百分点,但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反映外需疲软。2)工业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出厂价格指数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52.4%和56.8%,较上月回升3.7和5.2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3)大中型企业持续景气,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1%、50.2%和48.9%,较上月变化0.5、1.4和-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经营再次陷入收缩区间,且反映订单不足的小型企业占比高于大中型企业。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1)建筑业活动持续恢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高于59%,建筑业工程量稳步增长。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7.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有所增强。2)服务业继续改善。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位于59.0%及以上;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仍然困难,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荣枯线以下。
本文作者:鲁政委(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郭于玮、蒋冬英、张文达 2020年6月的主要宏观数据将在2020年7月10日前后陆续发布。我们在此对相关宏观数据进行前瞻,并以此为基础对2020年7月的政策情况给出研判。 数字格局:复苏速度放缓。增长方面,由于雨水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且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同比基数偏高,虽然6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工业增加值同比有望进一步上升,但改善的幅度或小于5月;物价方面,基建提速或带动6月PPI环比转正,6月PPI同比降幅大概率收窄,需求改善使6月肉类与蔬菜价格超季节性上涨,CPI同比可能有小幅反弹的风险。 情绪预期:疫情反复牵动市场情绪。6月下旬美国新冠单日新增病例数量再度上升并突破前高。6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也出现反复的迹象。疫情的反复或影响经济活恢复的进程,并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政策预期:年中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政策定调。6月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资金面不再进一步收紧。从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来看,6月逆回购平均期限低于过去的跨季时点,或折射出央行不愿过度抬升资金成本。考虑到7月特别国债发行量较高,6月17日国常会提出的降准可能在7月落地。政治局会议或于7月召开,并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安排。在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疫情仍存反复风险的情况下,我们需密切关注年中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部署。 官方PMI:50.3%,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尽管3月至5月PMI连续3个月处于枯荣线以上,但PMI不同分项的表现显著分化:一方面,3至5月生产分项持续处于2008年以来55%分位数以上;另一方面,同期新出口订单持续处于2008年以来34%分位数以下。新订单分项的表现好于新出口订单分项,但也明显低于生产分项。这反映出,在疫情之后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恢复快于需求。在复工复产率已经较高,而需求恢复偏慢的背景下,生产改善的速度或放缓。高频数据也显示,6月中上旬5大电厂发电耗煤环比涨幅较5月有所下降。因此,6月PMI或下降至50.3%。 工业增加值同比:4.6%,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历史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与商品零售同比的走势密切相关。随着疫情后居民消费的恢复,6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加快。然而,考虑到2019年同期基数偏高,工业增加值同比回升的幅度或有限。总体来看,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或小幅回升至4.6%。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较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 6月南方多地雨水天气持续,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施工进度。高频数据显示,6月螺纹钢的消费量环比有所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或有所放缓。但5月挖掘机当月产量同比增速达到82.3%,后续基建投资空间仍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0.8%,较上月提高2.0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影响的弱化,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加之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6月社零同比有望继续改善。然而,社零改善的幅度可能低于5月: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6月中上旬乘用车零售同比较5月下降;另一方面,网上消费的快速回升是带动4、5月社零增速提高的重要力量,但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达到23.2%,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19.5%的增速,其上升的速度或将放缓。 出口同比:-2.0%,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 进口同比:-6.0%,较上月回升10.7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低基数效应叠加海外需求重启带动出口同比回升。一方面,从出口翘尾看,6月出口翘尾为12.4%,较5月高出0.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海外需求看,随着欧美经济体逐步解封,欧美需求持续改善。以欧元区为例,6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回升至58.6,折射欧元区经济回暖。 在进口方面,翘尾走高叠加内需改善带动进口降幅收窄。一方面,从进口翘尾看,6月进口翘尾较前月回升6.8个百分点至17.5%;另一方面,进入6月BDI指数大幅上行,全球铁矿石、水泥、谷物等资源运输需求上涨,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进口增速或有所恢复。 PPI同比:-3.2%,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CPI同比:2.5%,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品方面,得益于基建投资的提速,6月钢价环比涨幅较5月扩大。同时,5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的影响也有望在6月PPI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总体来看,6月PPI同比有望提高至-3.2%左右。 消费品方面,6月中上旬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均出现超季节性的上升,折射出餐饮消费有所改善,带动食品需求上升。此外,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影响了市场对进口肉类和冷冻肉类的需求,使市场对鲜猪肉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升了猪肉价格。因此,6月CPI同比可能较上月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但年内CPI同比下行的趋势难以扭转。 新增人民币贷款:2.0万亿,较上月提高约5200亿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万亿,较上月下降约907亿 信贷方面,6月新增贷款规模往往会出现季节性的增长。预计6月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在2万亿左右,带动贷款同比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至13.3%。政府债券融资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在5月密集发行,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将低于5月。总体来看,6月新增社融规模可能为3.1万亿。 M1同比:6.8%,与上月持平 M2同比:11.3%,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M1方面,6月中上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较5月小幅提高,有利于居民存款向单位存款的转化。然而,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6月M1同比可能与5月持平。 M2方面,信用扩张的加快有利于货币增长,因此,社融同比上升往往能带动M2同比提速。不过,5月地方债密集发行使财政支出增长偏快,导致5月M2同比未能随社融提高。随着地方债募集资金逐步投入使用,6月M2同比有望上升。 7月DR007:1.96%,与6月预估值持平 7月NCD 3M:2.34%,较6月预估值提高18bp 6月以来,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将DR007稳定在1.95%上下。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央行更多地通过7天与14天逆回购的搭配来投放流动性。与过去的跨季时点相比,2020年6月的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较短。这从侧面反映出,央行可能希望通过更多地使用7天逆回购来避免资金成本过度抬升。由此来看,资金面的边际收紧可能暂告一段落。7月DR007中枢可能与6月相当。不过,随着市场降息预期的弱化,3个月与7天利率之差将面临上升的压力,7月NCD 3M中枢或高于6月。 同时,6月17日国常会提出降准安排,而7月特别国债发行量较高,央行可能在7月降准以对冲特别国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5月制造业PMI指数50.6,较4月的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53.6,较4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5月综合PMI指数53.4,与4月基本持平。5月PMI指数显著经济仍处于修复之中,非制造业恢复快于制造业。 5月进出口指数仍在收缩区间,价格指数好转。生产指数53.2,较4月份下行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9,较4月份上行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35.3和45.3,降幅有所收窄。5月生产数据继续好于需求数据,但国内需求呈现进一步改善趋势。外需进一步下行,但是下行幅度有所收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目前欧洲疫情逐步稳定,开始复工,但需求恢复尚需时日,6月的新订单出口指数大概率仍在收缩区间。5月产成品库存分项处于收缩区间,高库存有所缓解。 5月工业品价格指数好转,生产带动价格回升。5月PMI出厂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6.5个百分点,至48.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9.1个百分点至51.6。随着生产的进一步修复,工业品价格有回升迹象。我们预计5月PPI环比或有所好转。 从15个行业角度看,5月景气度普遍回升,13个行业景气回升,2个行业处于收缩区间。5月汽车制造业景气指数依然最高,录得58.3,连续3个月景气回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景气度位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53.6和53.2。中游设备行业景气度好转。景气指数低于50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 5月PMI指数显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PMI的各项指标中,生产修复走在前列,与此同时我们5月看到工业增加值继续上行,企业生产周转加快,企业库存高企现象得到缓解,价格指数5月出现边际改善。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表现强劲,连续数月景气指数较高,基建托底作用显现。目前仍有几点需要关注:1)进出口价格指数显示外需仍有较大压力;2)服务业修复速度相对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