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盘后,光明乳业发布了半年报,公司二季度业绩出现明显改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 同一天,公司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表示,目前公司在浙江、江苏、上海都有牧场和工厂,下一步打算在安徽的北部布局,已经有一些项目在谈,今后还将继续谋划更多的项目。“半年报的数据比一季度要好,更加期待下半年。” 二季度业绩改善 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21.46亿元,同比增长9.52%;净利润为4.86亿元,同比下降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8亿元,同比下降16.09%;净资产收益率为5.37%,同比减少1.27个百分点。 濮韶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更大一些。一季报中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二季报的时候已经有所改善。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光明乳业一季度的营业总收入为51.3亿元,二季度则为70.1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5.84%和增长2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季度为7715万元,二季度为2.31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45.35%和增长2.16%。 分产品看,液态奶上半年的营收为66.42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他乳制品的营收为40.31亿元,同比增长25.60%;牧业产品的营收为9.19亿元,同比下降3.56%。 分地区看,上半年,上海市场收入为31.59亿元,同比增长11.84%;外地市场收入为57.32亿元,同比下降1.20%;境外市场收入为31.58亿元,同比增长32.30%。 在销售模式上,光明乳业主要有直营模式和经销商模式。其中,直营模式上半年创收32.97亿元,同比增长10.63%;经销商模式创收86.43亿元,同比增长11.99%。报告期内,光明乳业共减少经销商212家。 垒高“护城河” 光明乳业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等业务。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新鲜牛奶、新鲜酸奶、常温酸奶、乳酸菌饮品、婴幼儿及中老年奶粉、奶酪、黄油、冷饮等产品。 “如今每家企业都在找自己不同的‘护城河’,今年乳制品行业最热的是‘买买买’,主要是买牛,买牧场。因为乳企越做越大之后,大家越来越感觉到全产业链的重要性,将养牛视作保障,这是很多乳企自己做的‘护城河’。”濮韶华说。 他称,光明乳业的“护城河”是新鲜,因为做新鲜的乳制品成本更高。为此,光明乳业20多年来布局了很多贴近中心城市的牧场企业,将来在市场细分的时候,会成为光明乳业的“护城河”。 对于公司的下一个增长点,濮韶华认为,主要还是在产品领域孕育着很大的机会。他表示:“今年上市的新品‘光明牧场’异军突起,这款产品诞生于光明最传统也是最有优势的新鲜牛奶领域,但就是在成熟的产品线上,仍然能够开发出新品。所以,我们要从传统的思维里面解套,思维解开了,就是我们的增长点。” 2020年,光明乳业推出优倍鲜奶冰淇淋、健能JCAN亮睛高手、优加益固牛奶、光明畅优益菌多等众多新品。光明乳业还与大白兔、乐乐茶等优质IP打造跨界创新产品,成功推出大白兔冰淇淋等数款爆品,打造最IN的网红产品。半年报显示,光明乳业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3919万元,同比增长38.19%。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日前,我们与上药信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药食同源’的各种可能性。我们下一个合作对象是东阿阿胶,把东阿阿胶粉和致优娟姗牛奶冲调在一起,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市场是值得期待的。”濮韶华说。 聚焦长三角地区 目前,光明乳业以华东地区为核心,不断辐射覆盖更多的地区。为了提高华东、华北等地区新鲜产品的渗透率,光明乳业分别成立江苏光明银宝乳业有限公司和江苏银宝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以此为起点,光明乳业的全国版图再度扩大,将建设苏沪合作示范项目,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完善华东、华北地区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拓展江苏、山东、安徽等市场。 “公司的发展是和长三角地区息息相关的。这两年来公司所做的外延式拓展或者最大的动作,就是去年12月通过市场拍卖购入了射阳工厂和射阳牧场的资产,这个项目在202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了。”濮韶华表示。 2019年底,光明乳业参与竞拍江苏辉山乳业及江苏辉山牧业相关资产(即上述的射阳工厂和射阳牧场的资产),并最终以7.51亿元的成交价格中标。建成后的乳业工厂,用地17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计产能日产500吨、年产18万吨;建成后的牧场,占地面积近1200亩,牧场存栏4612头,是长三角区域最大娟姗牛奶源基地。 濮韶华介绍,从4月份开始,已经有480头娟姗牛进入上述基地,7月份投产的时候达到600多头,随着娟姗牛的繁衍,预计年底可达到800头的规模。 “娟姗牛奶产品是我们在2019年推出的新品,现在供不应求,目前产能还在不断完善。我们在浙江、江苏、上海都有基地,但是目前安徽还没有牧场和工厂。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安徽的北部布局,已经有一些项目在谈,以后还将继续谋划更多的项目。”濮韶华说。 在股东方面,半年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上半年有所增持,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二位。此外,社保基金在报告期内有所增持,而险资则有所减持。 “半年报的数据比一季度要好,我们把目标放在今年下半年,乃至今后更加长远的时间,因为光明乳业的变化,还只是刚刚开始。”濮韶华称。
近期,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了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简称“伊怡乳业”)的重整进展。法院文书显示,伊怡乳业目前资产负债率达342.54%,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法院受理了其重组申请。其参股的中鑫典当公司也在同期向法院递交了重整申请。 8月19日,伊怡乳业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伊怡乳业实为福海集团下属企业,现股东为其代持股份。自2014年起,由于福海集团资金链断裂,包括伊怡乳业在内的几家下属公司被迫卷入系列金融借款纠纷,伊怡乳业6000多万贷款均由集团统一调配。伊怡乳业目前尚未停产,但实际已“租借”给第三方使用。 资产负债率达342.54% 法院裁定书显示,2020年8月6日,伊怡乳业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山东省邹平市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经法院查明,伊怡乳业成立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及登记股东均为池红玉,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种植、销售牧草等。截至2019年8月31日,伊怡乳业账面资产约为2372.58万元,负债为8126.9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42.54%。 官网信息显示,伊怡乳业先后投资了1000万元建起28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挤奶的标准化自控牧场和养殖小区,奶源80%以上都来自自建奶源基地,全国拥有486家代理商,并进入家乐福、沃尔玛、乐购等超市。 据伊怡乳业对法院陈述,其有多条国内外生产线,可生产60多个品种的产品,拥有经验管理团队、生产设备、技术工人、产品类型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尚有挽救的希望和价值。重整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提高债权人的清偿率,有利于职工安置。通过重整引入新的资金后,可获得持续发展能力。 法院认为,伊怡乳业具备重整条件和重整价值,并于8月10日指定伊怡乳业清算组担任其自身管理人。 同在今年8月6日,中鑫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鑫典当公司”)也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山东省邹平市人民法院递交了重整申请。天眼查显示,伊怡乳业持有中鑫典当公司16.67%的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而中鑫典当公司第一大股东邹平福海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海集团”)曾是伊怡乳业企业法人、股东发起人,实控人为王乃忠。而王乃忠实控的另一家邹平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福海科技”),也曾是伊怡乳业的历史股东。 工商信息显示,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公示年度报告,中鑫典当公司自2016年7月起被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19年7月19日,因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中鑫典当公司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公司称重整系集团拖累 在早期公开信息中,伊怡乳业被描述为一家专业生产乳制品的中型企业,隶属于邹平福海集团公司。 8月19日,伊怡乳业相关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称,伊怡乳业受福海集团控制,现股东池红玉等实际是代持股份。此次伊怡乳业申请重整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自身经营不善,而是受福海集团拖累,“因为福海集团重整,我们几个下属公司一同被重整。” 该负责人称,福海集团2014年发生资金链断裂,此后集团旗下公司被迫卷入借款纠纷,伊怡乳业也是从那时起走向下坡路。“我们6000多万元贷款实际都是由集团统一调拨,公司基本没用过,只是一部分用作了经营。” 裁判文书显示,自2014年起,伊怡乳业先后与中国银行邹平支行、长融国银(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长融国银”)等发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017年,因债务纠纷,中国银行邹平支行向法院申请对伊怡乳业强制执行;2020年1月,因与长融国银的债务问题,伊怡乳业被法院强制执行标的约为1452.05万元。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伊怡乳业公司仍处于生产状态,主要生产乳饮料和少部分纯奶,市场集中在山东和江苏地区。“现在有一个投资意向人,但态度还不明确”,该负责人称,伊怡乳业已在今年6月与第三方达成合作经营协议,由伊怡乳业出借厂房、人员等,实际经营者已是第三方,“我们在等重整结果。”
辉山乳业再上“老赖”名单。8月19日,天眼查显示,辉山乳业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179万元,执行法院为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案号为 (2020)辽0113执2173号。业内人士认为,被列为执行人后,辉山乳业的债务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事实上,辉山乳业曾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自2017年底辉山乳业宣布破产重整后,2018年,辉山乳业被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同年,辉山乳业法定代表人杨凯收到限制消费令。目前,杨凯名下公司有30余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是因为辉山乳业新增了一笔债务,主要和辉山乳业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破产有关。对辉山乳业来说,再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会进一步加重其债务负担。 公开信息显示,辉山乳业创建于1951年,2013年在香港上市,2016年董事长杨凯以26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排在第66位,成为辽宁省首富。2019年12月,辉山乳业发布公告,公司被港交所强制退市。 回顾辉山乳业退市始末,沽空机构浑水于2016年12月15日发出第一份针对辉山乳业的做空报告,直指公司发布虚假财务报表,夸大产奶量,编造“苜蓿自给自足”谎言,公司价值接近于零。其后3个月,辉山乳业被爆出大股东挪用资金投资房地产、资金无法回收等问题,股价一度重挫91%。 据统计,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爆发时,涉及的金融债权高达上百亿元,涉及70多家债权人,包括23家银行,1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以及部分P2P、私募机构。2017年8月,辉山乳业重组资料显示,仅金融类债权就高达380亿元,偿债难度十分巨大。此后的两年间,辉山乳业开始进入漫长的重组阶段。 然而,辉山乳业的资产重整之路并不顺利。2019年4月,辉山乳业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由于以银行为主的普通债权人与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反对比重超过50%,导致《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八十三家企业重整方案草案》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被否。 此后,辉山乳业便陷入了漫长的停牌期。根据除牌程序,因届满时仍未能递交“符合足够业务运作与资产”的复牌建议,辉山乳业的上市地位于2019年12月23日9时被取消。 退市之后,辉山乳业反而迎来了接盘方。2019年12月24日,光明乳业(600597)发布公告称,公司参与竞拍江苏辉山乳业及江苏辉山牧业相关资产,并最终以7.51亿元的成交价格中标。不过,光明乳业在公告中表示仅接盘资产,原江苏辉山乳业及江苏辉山牧业的债权债务和或有负债与公司无关。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辉山乳业之前是重组债务,不涉及分拆资产。现在是接近破产清算的方式,出售资产偿还债务。此前由于上市公司的身份,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反倒可能成为牵制,未来辉山乳业可能会以分拆出售方式进行偿债。 关于辉山乳业未来的偿债方式以及发展规划,记者致电辉山乳业,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7月28日晚间,燕塘乳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0.53%。 燕塘乳业董秘李春锋对记者表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阶段性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对乳制品的新要求,公司紧密围绕‘精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发展战略,立足公司自身优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力度开拓新渠道、新市场,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其中,公司五月、六月的营业收入实现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内外发力稳产保供战疫情 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燕塘乳业迅速做出响应,内外结合齐发力,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为破解外部乳品供应链受阻的困局,燕塘乳业在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做出了及时地调整和严格地把控,确保“奶瓶子”不断供。李春锋表示:“公司生产线常年无休。疫情较为严峻期间,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实行车间工人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有物流配送的优势,并积极与京东物流等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最大限度确保产品准时到达销售终端。” 此外,燕塘乳业坚持“不拒收一滴奶,保障奶源品质”、积极主动开展捐赠,尽一己之力,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多措并举经营业绩逆势上扬 疫情严峻期间,公司是如何打破销售困境?对此,李春锋向记者详细介绍道,在疫情较为严峻的2月份,公司一方面积极推动社区团购、生鲜门店、无接触配送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另一方面,通过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开展优惠活动;3月,公司开始推动机团新零售、机团采购等渠道,并在公司内部开展“劳动竞赛”、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有效打破了销售困境。 “自4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各项营销工作也逐步开展:通过打造样板市场,逐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整合直营店渠道,推进门店的形象更新与概念重塑;深耕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不断探索电商、微信、短视频平台、KA等新型渠道;探索多种跨界合作模式,实现新渠道拓展和新客群开发;加大对省外市场的开拓、渗透力度。”李春锋补充道。 燕塘乳业的财务数据佐证了其销售策略的成功。根据燕塘乳业的半年报显示,燕塘乳业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净利润5925.94万元,同比增长6.64%,实现了逆势上扬。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燕塘乳业紧贴消费者对营养健康追求的主题,推出了具有活性营养的“新广州”鲜牛奶,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其“小蓝盒”、“老广州”系列产品,在精准营销策略下,实现了同比超过80%的销售增幅。 把握机遇开创市场新局面 面对疫情常态化,关注营养健康和提高免疫力是全社会的共识,加之奶业振兴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消费升级需求,未来,国内乳制品市场逐步扩大、产量逐渐增长。 针对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挑战和“奶业振兴”历史机遇,作为区域性龙头乳企,燕塘乳业又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李春锋向记者介绍,燕塘乳业始终坚持“精耕”与“开拓”并重,在着力精耕传统渠道的基础上,顺应“新零售”趋势,创新营销方式,加紧开拓新型渠道、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版图。 李春锋补充道:“在优质奶源基地的建设与完善环节,燕塘乳业自有奶源基地和战略合作牧场齐头并进,从源头促进奶源产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在自有牧场建设方面,除了阳江牧场、澳新牧业两个国家级示范牧场外,燕塘乳业全新奶源示范基地——陆丰新澳牧场已顺利投产。而在生产环节,广州开发区旗舰工厂的产能正有效释放,加上国家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加持,城市型乳业的差异化优势将更加凸显。” 对此,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新工厂产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产量上仍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同时新澳牧场顺利完工增大上游奶源供应,公司产能利用率或将有所提高,产能瓶颈得以解除,随着成熟市场的精耕细作,以及空白市场的开拓,公司业绩表现有望进一步向好。” 最后,李春锋表达了对燕塘未来的期待,他说:“公司将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开放的发展理念,制定张弛有度的经营方针和业绩目标,通过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打开企业发展新局面。”
7月16日,记者从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获悉,曾宣称2016年赴澳洲上市的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晖乳业”)在阿里拍卖平台拍卖的82头奶牛已交付完毕。 7月9日,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对春晖乳业所拥有的82头奶牛在阿里拍卖平台进行了司法拍卖,最终成交价为137.76万元。 拍卖标的调查情况表显示,春晖乳业此次被法院拍卖的82头奶牛中有80头娟姗牛(其中3头公牛、77头母牛),2头荷斯坦牛(均为公牛),为法院查封资产。牛只养护条件一般,乳牛较瘦,评估价合计为229.6万元。 截至7月9日下午,有1人报名参与竞拍,该竞买者出价137.76 万。 奶牛遭拍卖的起因是2014年春晖乳业与常州鸿泰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泰小贷”)的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裁判文书网显示,2014年11月,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判定,春晖乳业应于2015年1月28日前向原告鸿泰小贷原告支付计算至2014年10月10日的利息88万余元,2015年3月28日前向原告支付借款本金650万元及利息等。 对于法院上述判决,春晖乳业未依法履行。2020年4月,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春晖乳业与鸿泰科技小贷借款合同纠纷执行裁定书,对春晖乳业所有的奶牛进行司法拍卖。 企查查显示,自2014年以来春晖乳业成为被执行人/被申请人的裁判文书多达40余起,其中,涉及到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的纠纷多达27起,动产抵押的借贷高达3600余万元。另外,自2017年以来,春晖乳业及关联人张友春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3次,被限制高消费14次。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春晖乳业如今靠“卖牛偿债”,但此前曾高调宣布,要在澳大利亚主板市场挂牌上市,并且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在澳大利亚上市的乳企。 彼时,春晖乳业创始人吴新代曾表示,春晖乳业赴澳IPO发展的目标是形成“一体两业”的产业形态,即以乳业为主体,同时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到2016年、2018年和2020年,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目标。 然而,2017年因为拆迁规划与土地纠纷问题,春晖乳业的部分生产线停工停产,赴澳上市也不了了之。 公开资料显示,春晖乳业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由张友春、吴新代分别持股60%、40%,经营范围包括乳制品、饮料制造、加工,奶牛养殖,牧草种植等
5月6日,新乳业宣布将以17.11亿元现金收购西北乳企龙头寰美乳业100%股权,其大并购步伐再下一城。面对疫情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新乳业此番逆势扩张引发市场关注。 日前,新乳业董事长席刚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寰美乳业的核心子公司夏进乳业在西北区域经营近30年,在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上游稀缺性奶源、生产管理和财务业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乳业将其收购后,使西南西北连成一片,形成优质奶源、市场布局的南北协同。对于公司区域扩张、奶源把控、规模可持续增长、全国渠道建设意义重大,今年百亿元销售目标可期。” 收购寰美乳业进军大西北 中国证券报:公司收购寰美乳业是基于什么考虑? 席刚:首先,寰美乳业核心子公司夏进乳业在宁夏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拥有400多家经销商,年收入达15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在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本土品牌优势和竞争力。通过此次并购,公司将形成西南+西北的市场布局,未来在整个西部形成强大势能。同时,双方产品具有强互补性。夏进乳业在当地常温奶市场占有率超过蒙牛和伊利,但在低温奶市场的市场份额较小。2019年甘肃的低温奶增速为8%,陕西的低温奶增速为16%,宁夏拥有优质奶源地、低温奶市场有待开发。在西南西北连片之后,新乳业的“鲜战略”将纳入夏进乳业现有的产品和渠道,形成有效的互补合力。另外,乳制品行业有句话叫作“得奶源者得天下”,宁夏地处北纬38-45度,海拔高1100-1300米,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殖带。夏进乳业不仅与当地优质牧场和园区建立了深入长期合作,还建设了万头现代化养殖牧场,这与新乳业在优质奶源上的战略布局形成了高度协同。 中国证券报:公司收购完成后预计资产负债率将达50%以上。风险是否可控? 席刚:一个企业是不是负债率越低越好?我认为不是这样。当公司能够承受和消化这种风险,同时对公司发展有利,适度比例的负债其实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如果这个公司经营利润在不断下降,规模在不断萎缩,现金流在持续的减少甚至负流入,这个负债就值得关注。但新乳业不是后者,是前者,我们要去判断它所处的行业环境和阶段,进而决策我们如何发力。从整个新希望集团来讲,我们一直把负债当做铁的指标。新希望集团38年稳健发展,其核心的本质还是财务健康。 并购战略下的1+N品牌整合 中国证券报:如何评价公司的并购战略? 席刚:新乳业从区域型乳企,发展为西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深度布局的区域型乳企龙头,再转型为全国型乳企,其核心能力便是“并购整合”能力,即通过并购整合的独特发展路径,实行“1+N”的品牌战略,并延伸到“基础设施”与“价值体现”两个维度,通过战略统一、管理协同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对新并购企业进行赋能,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从2000年初开始,公司先后并购四川华西、杭州双峰、河北天香等10余家地方性乳企,到2015年公司启动第二轮大规模并购,先后完成了对苏州双喜、湖南南山等区域型乳企的收购控股,对重庆天友的进一步参股。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旗下共有39家控股子公司、13个主要乳品品牌、14座乳制品加工厂,13个自有牧场,其中包括西南大型低温生产基地郫县工厂、京津冀区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工厂满城工厂、华东区绿色智慧全透明工厂肥东工厂。 中国证券报:公司并购后的管理以及品牌整合思路是什么? 席刚:首先是对人的态度,在共识之下凝聚被并购团队的人心是第一位的,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尽量保留原有团队。第二是营销策略和产品研发上的创新,真正为这家公司后续的营销发展、产品差异化、销售转型进行赋能和输出。第三是管理,从总部采购、质量、财务等平台进行红线管理。 对于怎样整合被投企业品牌,我们有清晰的认识,就是多品牌联合发展。第一阶段是资源整合,满足公司整体战略性布局需要;第二阶段是产品整合。不同的公司产品完全不一样,从产品定位、产品VIS系统以及产品内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整合,让产品彼此有关联,像一家人并且有共同的管理标准;第三阶段是品类整合,比如用“24小时鲜奶”整合全国重点城市中高端的鲜奶品类,用“初心”整合健康少添加甚至零添加的酸奶品类,用“活润”整合功能性酸奶;第四阶段是品牌整合,当一个品类已经完成年销量10亿、20亿甚至更大规模时,我们就可以在全国去实现品牌整合发展。这个时候消费者对于新希望乳业,已经从单纯过去的区域公司品牌认知到统一的产品认知,再到品类认知,最后到统一品牌的认知。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整合“华西”“雪兰”“双峰”“白帝”“琴牌”等区域优势品牌,“南山”“三牧”品牌快速实现扭亏为盈。 创新转型坚持低温战略 中国证券报:行业头部企业近期相继布局低温乳品,公司如何保持竞争力? 席刚:做消费品永远没有办法回避竞争,如果全行业主要的企业都在关注,说明大家已经预见到了低温奶市场巨大的潜力。一个好的品类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推广,才能把通道做大,而最大的动力则来自消费者。 我们非常幸运在很早就确立了以“鲜战略”为品牌纲领,围绕新鲜、新潮、新科技,提出“新鲜一代的选择”的品牌战略,着重发展低温乳制品。如何做一杯又鲜又好的奶?我觉得前、中、后端都必须做好。前端我们投资现代牧业,布局上游,从奶源把控食品安全;中端我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加上信息化的辅助,让每个流程实现精益的数字化表达;后端要做到新潮,真正的潮是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挑战? 席刚:疫情造成了两个改变,第一,全国人民更重视喝牛奶了。第二,逼着我们传统消费企业快速转型,不转不行!首先是产品上的,比如“24小时鲜奶”,从之前80度消毒,升级到75度消毒,升级后的鲜奶免疫球蛋白是普通鲜奶的10倍。“活润晶球”也是这个时候推出来的。其次是渠道上,一些线下的活动停掉了,但线上直播做起来了。我们要求所有总经理必须去做一次直播,卖货多少不重要,主要是对新营销新零售做深刻的理解。目前公司已经先后与盒马鲜生、饿了么、淘鲜达等新零售业态开展深度合作,与拼多多达成深度合作关系以辐射更广阔的市场,与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共同开发新产品。从传播到渠道的转型创新,疫情逼着我们走了一大步。 中国证券报: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 席刚:未来10年,乳制品行业在中国市场会持续增长,产品将会越来越细分,产品结构越来越优化,并且可以预见低温产品的占比还将迎来显著的上升。新乳业会一如既往专注乳制品以及乳制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将坚持以低温为主的战略不变,坚持存量平台公司的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的策略不变,通过存量公司的增长和并购整合,不断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让这个平台变得更有价值。我们希望新乳业在未来十年成为中国低温、新鲜、创新的乳品企业引领者。
靠着科迪乳业一炮打响的科迪集团一度风光无限,并趁势涉足速冻食品、饮用水、生物工程、面食、牧场、大米、便利连锁、电商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旗下“现金牛”科迪乳业陷入困境,科迪集团也风雨飘摇,旗下速冻业务子公司还深陷“欠薪门”,主业未稳、多元化先行的科迪集团正在饱尝盲目扩张的苦果。 近日,以“小白奶”风靡一时科迪乳业(002770.SZ)在公告中披露,2019年业绩断崖式下滑,且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其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8.65亿元。受此影响,科迪乳业将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变为“ST 科迪”。 与此同时,科迪乳业同一控制人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河南科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速冻)也因欠薪遭遇员工维权,其推出的解决方案被指无诚意。被欠薪员工无奈哭诉:“欠薪这么久,各种借口,感觉就是在忽悠我们。” 靠着科迪乳业一炮打响的科迪集团一度风光无限,并趁势涉足速冻食品、饮用水、生物工程、面食、牧场、大米、便利连锁、电商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旗下“现金牛”科迪乳业陷入困境,科迪集团也风雨飘摇,旗下速冻业务子公司还深陷“欠薪门”,主业未稳、多元化先行的科迪集团正在饱尝盲目扩张的苦果。 科迪乳业存重大缺陷将被“ST” 6月23日晚,科迪乳业终于披露了已延期两个月的2019年年度报告。 据报告显示,2019年科迪乳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急剧下滑,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99%;利润总额亏损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1.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5.5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减少61.20%。 货币资金 2019 年年末余额较 2018 年年末余额减少 16.44亿元,同比减少 98.40%。 科迪乳业对此表示,主要为控股股东借本公司款项所致。 同日发布的公告则直接指出,科迪乳业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8.6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个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8.26%。 根据年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科迪乳业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其2019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该报告鉴证了科迪乳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 上述事件影响,自6月29日开市起,科迪乳业将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科迪乳业”变为“ST 科迪”。 据了解,科迪乳业主要从事乳制品、乳饮料和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配套的奶牛养殖、繁育和销售,属于食品制造业。科迪乳业控股股东为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集团),张清海、许秀云夫妇则是科迪集团和科迪乳业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去年陆续有媒体曝出,科迪乳业陷入1.4亿元 “奶农欠款风波”, 涉及河南、山东、山西、津、河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上千户奶农,总计金额大约1.4亿元。奶农代表曾多次向公司讨要欠款,均遭推诿。 2019年,科迪集团、科迪速冻、科迪乳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科迪乳业也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截至2020年6月23日,科迪集团持有公司股份 4.85亿股,累计质押股份4.845亿股,股份质押比例为99.96%;累积被冻结和轮候冻结股份共计4.845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99.96%。 科迪速冻欠薪解决方案被指缺乏诚意 无独有偶,科迪速冻多位员工向蓝鲸财经记者反映遭遇恶意欠薪,涉及人数高达79人,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涉及金额高达535万元。 据蓝鲸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由51名欠薪员工共同签名的联名信中提到,(科迪速冻)长期恶意拖欠集团旗下各公司的员工工资和代垫差旅款18-19年度考核奖金,时间长达2年之久,最早的2018年5月的工资还没全部发放完毕。在2019年10月开始,科迪多次未经通知,停了一大片员工的网络考勤,使员工被迫处于停职停薪状态。而后也不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书面证明或者电子文件,让大量员工处于无生活来源的待岗状态,无法求职转岗或申请法律仲裁。 上述事件蓝鲸财经在2020年4月《科迪速冻被指恶意欠薪,科迪乳业曾欲收购》有过详细报道。 近日,上述员工向蓝鲸财经记者出示了一份盖有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章公局的处理意见书。 上述文件称,经调查,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李学生表示,公司于2月9日开始复工、复产,现在只能保证生产,待全部复产后,6月份后逐步偿还未付工资,每月按总金额5-10%支付,情况完全好转后将一次性支付完毕。李学生代表公司签收了《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如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按照以上承诺发放拖欠工资和缴纳罚款,劳动监察大队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上述员工表示,这是科迪方面的缓兵之计,屡次失信,科迪的信用已经破产了。 要求公司出欠款明细表,还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见证。 经过多次协商,科迪速冻方面给出最新的承诺是,每个月发欠薪总金额的5%。 一位员工表示,基于科迪的一贯情况,回顾奶农事件,他是不肯谈判承诺,就算承诺地方政府见证,到现在还是没付清。每个月发5%的方案,换算下了也就最多半个月工资。“发完我们13-16个月欠薪要2年多,哪家农民工能坚持的下4年多。何况也不对账,欠薪金额员工也不知道。发多发少搞不清楚。再则也没政府见证,是否能够履行的下去,谁来保证,还不包括代垫差旅费和年终考核。现在科迪乳业也要ST了,担心承诺泡汤。” 蓝鲸财经记者联系科迪速冻,一直未能接通。 记者联系到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章公局,工作人员称此事由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负责,记者多次拨打对方提供的座机以及上述员工提供的多个经手负责人的手机号码,都未有人接通。 乳业公司陷入巨亏、资金被大股东占用,速冻公司又深陷欠薪泥潭,四面楚歌的科迪集团前景堪忧,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科迪集团可以看作是近年来盲目多元化的典型案例,在科迪乳业靠着“小白奶”稍有成果之时,公司并没有乘胜追击,巩固优势,而是看着乳业被各大乳企围追堵截,大股东却四面出击布局一批与乳业关联度不大的产业,最终首尾难兼顾,陷入困境,从目前局面来看,科迪集团要想自救估计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