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12月16日讯 保险极客近日宣布与京东健康达成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完整医疗服务,包括视频问诊、图文问诊、购药开方、健康档案等线上一体化服务,以及解决线下就医问题的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用户带来便捷安心的医疗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据介绍,双方的合作旨在构成“医+药+险”的全链条模式,使用户享受到购药、健康保险、医疗健康服务等多重服务。 保险极客成立于2014年,立足于企业团险领域,以高频医疗险切入,从企业团险SaaS系统建设,延伸到员工福利保障创新平台,再到健康管理平台,形成“医疗健康+保险支付”的服务闭环。 保险极客创始人&CEO任彬表示:“近几年,中国居民对高频低额医疗的需求以每年接近30%的增幅迅速增长,对比美国而言,其接近6万亿人民币的健康险市场中,80%都是解决高频低额需求的产品。而保险极客瞄准的领域正是为企业员工高频低额医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并逐渐将原来传统的线下服务流程和数据线上化。” 在任彬看来,团险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纽带",承载着健康保障与员工关怀的责任。 在企业端,为了让企业更便捷管理员工团险, 2015-2016年,保险极客上线“云团险SaaS系统”,实现HR在线批量管理和保费灵活支付,可按天计费。2017年,保险极客将百万医疗险纳入团险,实现了百万医疗与补充医疗无缝对接。其“极客+”员工福利平台将17种主要险种全面覆盖,能够满足90%企业的需求。2018年,“极客+”3.0增加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构建“团险+医疗”闭环。2019年,保险极客推出福利综合运营体系,全面服务企业客户,系统化解决福利传播与感知难题。 在员工端,保险极客推动解决了传统保险理赔服务中流程慢、服务差、体验不佳等问题,2016年的“移动理赔服务”实现团险的线上理赔与无纸化。2017年全新“极客+”上线后,支持员工按需灵活自选,员工配偶、子女、父母可纳入保障。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支持更全面的产品定制、理赔需求与覆盖更多就医场景,保险极客上线分段式理赔产品解决方案,并全面升级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保险极客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苏州、杭州、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12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全面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为全国6000多家企业、数十万员工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远程医疗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保险极客已与包括微医、好大夫、医加壹等多家医疗与健康服务机构达成合作,疫情期间还上线了互联网医院及特药保障服务,全面覆盖员工在线问诊、用药与配送、理赔等全流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线下就医不便、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
作为医用敷料和感控防护行业领先企业,自2018年上市以来,振德医疗通过内生发展与外延整合相结合,规模与业绩快速增长,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日,记者跟随上交所“诚实守信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价值引领投资2020沪市公司质量行”活动走进振德医疗,深入了解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 振德医疗董事长鲁建国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我们把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护成本作为使命,近年来,公司在做好医院线业务的同时,快速拓展了带医疗属性的家庭健康护理市场。未来,振德医疗将全力打造医疗健康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上市公司。” 巩固扩大全渠道优势 凭借多年来的深耕,振德医疗在手术感控、伤口护理、防护用品、压力治疗等细分市场保持着品牌号召力和领先优势。2020年前三季度,振德医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1%;剔除防疫类防护用品后主营业务收入20.02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63%,常规业务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振德医疗董事会秘书季宝海向记者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振德医疗多年来建立的企业文化和核心能力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公司建立起了快速响应的供应链能力、研发创新能力、高品质产品能力、品牌影响力、全渠道及服务优势,这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020年,凭借在疫情期间过硬的产品品质、快速的供应能力和健康有序的价格管理体系,振德医疗进一步获得了医院、消费者和国外客户的信任,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季宝海向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振德医疗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4900余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730家;覆盖全国约6万家药店门店,百强连锁药店覆盖率已达95%;此外,公司在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共计开设10余家店铺,合计粉丝量超400万人。 在国际市场上,振德医疗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自动化和精益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国际客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季宝海提到,“今年以来,全球感控防护类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我们在原先覆盖率较低的南美、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取得了较好突破。同时,通过有效整合英国子公司RocialleHealthcareLimited,公司正实现向英国市场的快速拓展。” 研发创新筑起“护城河” 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技术进步到技术原创、从客户需求到引导市场,振德医疗已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科技创新系统,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研发设计,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不断筑高公司竞争壁垒、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季宝海告诉记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培育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是实现振德医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2020年前三季度,振德医疗研发费用为1.67亿元,同比增长396.48%;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46项。 据悉,振德医疗重点在研项目涉及现代伤口、造口护理领域,包括具有原位组织诱导及修复再生功能的真皮替代物(人工真皮)的研发、水胶体敷料、湿膜敷料处理生物膜技术开发项目、细菌粘附性纤维材料研究等。 “湿膜敷料主要成分是微生物发酵获得,在这里我们研究其发酵、培养和清洗,以保持所有原材料的一致性,比如液体的吸收性、湿膜的持液性以及强度等属性。”在湿膜敷料的原材料研究区域,振德医疗研究院院长胡修元介绍称,“在后处理工序,将对其去除内毒素,以保证湿膜敷料的安全性,产品将基本达到注射用水的同等要求。” “加大人才引进,特别是技术领军人才的引进,也是公司的工作重点之一,”季宝海提到,除了自主研发团队和研究院外,振德医疗也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及医疗机构开展研发合作,保障研发成果的领先性,同时也更贴近临床和使用需求。 聚焦医疗消费品升级趋势 “全民防护意识增强给消毒感控类、应急防护类以及家用健康护理类产品市场带来更大的需求,振德医疗将聚焦医疗属性消费品领域,进一步做强做大家庭健康护理市场。”季宝海向记者表示。 从振德医疗的战略规划来看,通过开拓现代伤口、造口护理、健康防护产品等领域,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加快产品迭代,并利用现有品牌渠道优势实现新产品快速上量,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就现代伤口护理产品而言,其有着降低伤口感染、创造更利于伤口愈合环境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已超过基础伤口护理产品”,季宝海告诉记者,“国内的现代伤口护理产品市场渗透率还较低,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居民医疗需求升级,相信该类产品在国内也将快速发展。” 业务和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对振德医疗的生产能力及产能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振德医疗在浙江、河南、安徽、江苏以及英国等地拥有生产基地。2020年,振德医疗在河南投资建设生产线搬迁扩产项目,该项目实施投产后将形成1.2万吨伤口护理产品和1.25亿件手术感控产品的生产能力。 上市两年来,振德医疗市值增长至140亿元,公司也通过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连续两年分红,平均股利支付率约为33%。在鲁建国看来,在医改不断推进、医疗控费的大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行业领先企业将迎来更多机会,但要实现上市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脚踏实地的耕耘和不断创造价值将是振德医疗始终秉承的理念。
我国首部医保监管条例草案诞生!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说,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在医保法治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改变我国医疗保障工作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局面,有力推动医保领域依法行政并提升医保治理水平。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医疗渠道正在发生变革,线上渠道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京东健康(港股06618)以招股价上限70.58港元完成募资,昨日富途证券暗盘显示,京东健康上涨26.88%。如此受追捧,近期只有农夫山泉(港股09633)可以媲美。 京东健康发行后市值约为2207亿港元。在京东健康发行这段时间,阿里健康(港股00241)又涨了不少,昨日收盘市值达到3094亿港元。从营收和净利润数据看,京东健康表现更为出色。自从阿里2013年拿下港股一家壳公司,并将医药领域资产注入并更名为阿里健康,股价已涨了数十倍,投资者也同样有理由对京东健康抱有信心。 相对市值,目前两家公司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规模,都还比较小,其中阿里健康还处在长期亏损中,投资者看中的是长远回报。 网上销售药品有存在的现实必要。今年疫情期间,网上诊断和售药连通病人和医院,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并减少了人体接触。有医药配送能力的京东健康业务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营收增长76%。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常见病和慢性病,病人知晓病因病情,在病情变化时再咨询医生,通常只需拿药即可,并不需要到医院占用医疗资源。未来随着5G推广和线上诊疗水平提高,一些只能在线下诊疗的项目也有可能移步线上。 好大夫、春雨等平台通过医生切入线上市场,提供医疗信息,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则是通过渠道切入市场,利用电商渠道、物流优势,再和医院、医生合作,提供多元服务,投资者看好这些平台切入医疗服务带来的机会。 目前国内医药领域已经诞生若干家市值千亿级别公司,这些药企主要从事医药研发和制造,市场会给新药研发企业高估值,国际上已有不少千亿美元级别的医药公司。人们追求更美好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医药因此是个长期赛道。不过医药渠道的明星企业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医药销售专业性颇强,医药企业一般都有庞大的销售团队,通过各种营销方式争夺市场。现在政府对医疗器械和药品实施大规模集中采购,为了不被挤出市场,行业玩家被迫降价,销售有望向网上渠道转移。 网售处方药禁令放开后,网上渠道将容纳更多药品,为药企增加销售渠道提供了一个机会。另一方面,网络定价的透明化,最大程度挤压灰色地带,也有望为消费者节省资金,降低医疗成本。 从消费端来看,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人们对品质要求较其他商品更高,所以更愿意相信大平台,对大平台的依赖会导致规模效应更强。这也是投资者追捧京东健康的主要原因。
手术台前,一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地为一个病人准备手术事宜,而他的病人却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手术床上。手术过程中,人工智能和现场工作人员为替代远方的外科医生完成了全部的实操工作…… 在5G时代,这幅远程医疗的愿景正在走入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先的研发驱动的saas(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和软件开发企业新纽科技也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日前,有消息称,新纽科技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拟于年底前上市,未来金融为其上市独家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新纽科技是国内少于10家成功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通过以机器人执行实现流程自动化)商业化的公司之一,有望成为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企业级RPA第一股。 毛利率呈上升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新纽科技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解决方案及软件产品在金融行业、医疗行业实践与落地应用为主的软件服务商。公司专注为国内外金融企业、医疗行业客户提供全面的IT系统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与相关系统建设服务。 具体来看,新纽科技的医疗IT解决方案包括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预警平台、危急值预警报告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及远程医疗系统等。公司掌握精准医疗数据,为今后远程医疗、平台化发展创造无限空间。新纽科技的产业也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为近百家顶尖金融机构提供多种创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在新纽科技创新型解决方案的支撑下,该公司业绩出现快速上行。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587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4.6%,同期实现经调整净利润约1128万元;公司2019年收入约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约3826万元。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2.1%、47.9%及49.1%,呈上升趋势。 招标项目以及立项项目充足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预期增加了更多确定性。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公司获得委聘的招标项目总合约价值超过1.4亿元(约3500万金融saas项目及1.1亿医疗saas项目)。 从立项项目来看,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公司已拥有58个金融机构IT解决方案立项项目,潜在客户的总预算金额约为7365.6万元;并已拥有26个医疗机构IT解决方案立项项目,潜在客户的总预算金额约为8101万元。 综上所述,新纽科技目前招标项目总合约价值超过1.4亿元,立项项目总预算金额超过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纽科技的收入100%来自自己研发的软件产品,同时公司也是中国一家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并能对医院现有医疗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预警平台提供商。公司上市后,将成为港股市场首家具有研发RPA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我们力求善用自己强大的技术能力,并致力成为一家以向客户提供关键解决方案为战略重点的公司。”新纽科技在招股书中宣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纽科技方面准备巩固在金融IT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地位并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产品;发展由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支持的医疗IT解决方案;增强技术实力;寻求选择性战略联盟及投资。 技术团队成员占雇员总数逾八成 据了解,新纽科技在医疗领域主打的医疗质控与安全预警平台可以真正实现对医疗风险的事前发现与预警,对患者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分层级反馈(医生-科室主任-院长-卫生监管部门),该技术为中国首创,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并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率,缓解医患纠纷。 随着新纽科技不断的研发及创新,交叉销售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系统等创新型医疗解决方案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 数据显示,新纽科技的医疗质控与安全预警平台已经部署至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在内的近百家国内三甲医院,且已经与超过200家上等级医院达成合作安排,预计在2021年内完成对该等医院的部署。 此外,新纽科技为近百家顶尖金融机构提供多种创新的业务解决方案,包括柜台债交易系统、分布式交易平台以及RPA,以提高金融类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按2019年收入计算,新纽科技在逾2500名中国金融机构IT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位列前100名。 技术和人才是新纽科技保持创新并获取重要客户信任的推动力。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技术团队成员共403名,占雇员总数85.0%,同时公司还拥有一支精通医疗业务的工程师团队,服务医疗机构项目。 “公司计划在上市后不断扩大技术团队,预计在未来三年半的时间招聘约200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继续自主开发创新型解决方案,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据新纽科技方面透露。 如今,新纽科技正在角逐这个越来越广阔的舞台。
保险极客CEO任彬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他提到,未来的支付比例中,商保会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支付中,从不到4%的比例扩张到接近30%的比例。 保险极客CEO任彬 以下是任彬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好,我是保险极客的CEO任彬,很高兴这次借36氪的平台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医疗健康和保险支付这个领域里的想法和思考,也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可逆的在经历着两个非常重大的底层变化,第一个是现代化,中国正快速的从农业化社会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在现代化的场景下相信有很多东西都在被改变。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正不可逆的迎来快速的老龄化。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叠加下,未来中国面临的医疗和健康,包括养老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对比了一下中国和美国,甚至是德国和英国的医疗支付的数据,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在全球相对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里面,老百姓的个人医疗支付的比例基本上是10%-15%之间,简单来说就是当看病有一笔100块钱的医疗支出的时候,一般自己掏10-15块钱之间。而中国老百姓的自付费的比例占到35%。从一个更长的维度来看,中国老百姓的自付费比例在10%-25%之间将会是更加稳定化的结构。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支付比例中,商保会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支付中,我们会从不到4%的比例扩张到接近30%的比例。 2019年整个中国的医疗支付的现状:2019年全国80亿次门诊,门诊的人均金额大概是290块钱左右,差不多有2亿多次的住院,而住院人均的金额大概是9000多元左右,合计构成了中国大概5.1万亿左右的医疗支出。中国目前的医保覆盖,3.2亿的城镇职工,10多亿的城乡居民。 在这样的现状下,过去几年中国的健康险的增速非常快,原因也比较简单。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越来越强的需求,一定推动着健康险领域的快速增长。从2010年-2019年健康险的增幅达到了34%。2020年开始,健康险正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险种,以前是车险更大。健康险快速的到达了近万亿的规模。 在健康险中,我们详细看一下。健康险分成高频低额的医疗类的产品,或者高额低频的类似于重大疾病的产品。2020年上半年,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不到5000亿,其中有1900亿左右是短期的健康险,2800亿是长期的健康险,长期就是重疾。从支付来角度来看,因为健康险存在的目的是给医疗体系做支付的,长期健康险2900多亿只对应了300亿的支付,而短期健康险大概对应了900多亿的支付。所以我们明确的看到,其实在解决老百姓日常头疼脑热就医的过程中,支持高频医疗的,进行医疗补偿的产品,会是整个中国健康险最主力的产品之一。 横向对比美国,大概美国现在是8700亿美金的健康险市场,接近6万亿人民币。其中80%都是在企业团体里去解决人们这种高频日常的医疗支付了。 这也是保险极客从2014年底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也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在过去的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换过方向,我们一直坚持在中国这个体系里面,去解决基于企业场景下的高频医疗险的问题。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也做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资本方的认可。 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服务了6000多家企业,在全国12个城市有了分支机构。 在思考整个“医疗健康+保险支付”环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高频医疗险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健康险之所以叫健康险,一定是要解决人们医疗支付中的问题。大家想象一个场景,当一个老百姓身体不舒服要去看医院看病的时候,他基本上享受完了医疗服务之后,他把钱直接支给医疗服务方。当保险介入的时候他会变成三方,就是老百姓把钱先付给保险方,然后他享受医疗服务,保险方再把钱转付给医疗服务,所以就多了一方介入。多了一方面就多一层阻力,这是没有效率的,在降低效率。但整个健康险参与到中国医疗健康支付里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提高效率,通过保险的参与来解决老百姓直接对医疗方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各种低效的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一层的效率?我们保险极客在过去六年的思考是,在目前的科技和能力环境下,叠加中国的保险市场和中国的医疗体系下,其实能够抓住的核心点是数据。你怎么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底层体系,把实际使用的用户方,把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方,和保险服务方,在过程中所有需要使用的服务的数据,全部形成一个基础的数据底盘,从数据上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人对接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什么样的人对接什么样的医疗产品、保险产品,才能形成一个更高效的状态,才能真正的让保险参与进来,让整个运行变得效率更高。 所以保险极客过去的几年核心做的是底层的数据体系和框架。在最底层我们连通保险公司,跟保险公司从承保保全和理赔上完全打通数据。右边我们连通医疗服务机构,解决大家诊前、诊中和诊后的所有数据汇集的问题。然后体系内,我们解决产品风控体系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给企业和员工提供更合适的比较OK的保险产品。然后在这个产品基础上去形成一些有效的风控措施,同时我们要输出理赔和服务的有效体系,因为在高频医疗险里面,大家日常就医要走保险支付和保险的理赔的,那怎么在理赔和支付环节上做的效率更高,更贴合大家。同时在整个运营体系里你要输出,因为它不能是一个干巴巴的东西,在用户、服务、保险之间,要有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 我们会给客户端去提供一些客户端直接使用的点。比如说to B,在企业端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定制每个企业合适的方案,然后给他们的员工提供一整套的解决办法。同时给企业端一个SaaS系统,我们通过SaaS系统简化了他的实际操作,让他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数据看板,看到企业整体的员工的健康状态。在C端我们不仅解决了C端保险通过企业加入到这个体系的后续医疗保险问题,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员工个人的属性,智能推荐加自选的方式,为他和他家人共同的进行保障设计,让保障变得更科学。一个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的入口,给全家配置保障。同时我们给C端建立起完整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档案,从他进入了保险机构的体系后,他每一次的理赔报销服务、让他每一次在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沉淀的数据,形成一个只对他的健康管理体系和档案,能让他更好的掌控自己和自己家人的身体情况。 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我们形成了一套云团险的SaaS体系,我们是2015年国内第一家推出基于团险的SaaS体系的公司。2016年我们成为第一家推出移动微信端拍照提供理赔服务的公司,提高了整体的理赔效率。同时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客服和理赔服务体系,我们跟保险公司在底层做系统对接,在整个体系内加入了C端的运营和保障的体系。和医疗健康服务公司在数据端进行对接,把他们在诊前诊中诊后所有沉淀的线上的问诊,互联网医院,包括线下的问诊,服务拉到这个体系里来在底层形成数据的连通。 这是一些更详细的介绍,首先我们会给企业提供一个团险的定制化的方案。因为团险和个险不一样,尤其是高频医疗险,为企业提供的方案往往是定制化的。每一家企业的保障方案都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行业、预算、员工的实际情况,所在地,及周围能够得到的医疗服务资源,各种因素不一样都会有不一样的方案。所以你要帮企业量身定制一个更适合他的员工方案。 我们给员工端提供一个千人千面的个人和家庭的保障选择,能让他们通过企业代入之后不仅解决个人的问题,还能给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好的保障方案。 这里提一点,在保险行业里面其实团险同样风险的价格比个险低很多。因为团险是一群人共同分担的一个风险,他的承保中的风险更可控,所以他承担的价格就要比to C低。也就意味着当一个企业员工从企业的入口进去给家人做整体保障配置的时候,他能得到的服务体验和价格体系,都比自己独立去外面买一款保险产品更好一些。同时我们也给员工提供一整套的线上理赔服务体系,包括医疗对接服务体系,解决他们在做完保险之后后续的整套的服务的问题。 再给企业端,我们会提供一套云团险SaaS体系,方便HR操作。当每一个人有入职离职变化的时候,都会产生账单,所以HR对人员要进行管理,也要对费用进行管理。同时我们还给提供一整套的报告,企业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员工整体的健康状态,但不会涉及个人隐私。可以看到在流感季,有30%的员工在过去一个月都得了流感,我能不能给大家做一次流感疫苗的注射。所以能让企业端更好的识别员工当下的健康状况,而针对性的给员工提供有效的福利和保障。 同时,由于连通了大量的医疗服务机构,我们跟好大夫、京东健康等等提供线上化医疗服务的机构,还有很多线下的医院都进行了连通。在连通的基础上,我们能在企业的场景下针对于员工提供一系列的从轻问诊到实际的重疾绿通,再到他们家庭整体的健康咨询的服务解决方案。 下面是运营体系。当你的产品是要提供给企业、提供给企业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搭建了一整套运行体系,能让企业把这个项目给到员工,也让员工把这个福利用起来,用给他的家人,形成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的共赢。 我们在过去这几年服务的很多新经济企业,以及合作的保险健康、医疗健康公司。我们是以团险为入口,以科技为手段,全面打通覆盖个人和家庭保障的医疗健康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追求保险公司、政府机构、公立医院、健康运营机构整体的共赢。 其实我们明确的能看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于经济的发展,由于老龄化的发展,我们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到三十年,会面临非常大的养老和健康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医疗健康养老会在中国有非常大发展的空间,也代表着中国这块土地上,十几亿人在未来的10年、20年、30年会面临非常大的医疗和养老的压力。这是保险极客一直想做的事情: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效的串联起健康产品和医疗服务。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的数据能力、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力,去更好的匹配一个企业和一个人所需要的服务和需求。然后通过更好的匹配,去提高整个这个体系的效率,以便能够在未来让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国家和人民拥有更好的保险及健康医疗保障。当然也可能以我们一家创业公司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尽我们的一份力量,用我们自己的专业,用我们这么多的积淀用在保险支付和医疗服务的环节上的经验,去帮大家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提高一些切实的效率。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定于12月11日召开2020年第118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拓医疗)的首发事项。 康拓医疗此次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51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由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康拓医疗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将由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确定,公司拟投入4.2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业与研发基地项目,1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若募集资金满足上述项目投资后尚有剩余,则剩余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 招股书披露,康拓医疗是一家专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神经外科植入的钛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和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公司在PEEK材料颅骨修补和固定产品市场占据国内第一大市场份额。 本次发行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立人直接持有公司28,168,42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64.73%,并通过西安合赢控制公司2,72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25%,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总数的70.98%。胡立人为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48.70万元、10,950.33万元、14,780.39万元和6950.8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42.78万元、2134.26万元、5074.09万元和2277.53万元。 上述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531.53万元、12,358.88万元、16,641.26万元和7622.6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26.32万元、2283.53万元、5778.21万元和1889.27万元。 康拓医疗预计2020年1-9月营业收入为11,306.91万元,同比增长4.82%;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48.54万元,同比增长36.14%;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2.86万元,同比增长3.27%。 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5,600万元至18,000万元,同比变动约5.55%至21.79%;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至5750万元,同比变动约-3.72%至10.73%;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0万元至4850万元,同比变动约-5.98%至8.57%。 康拓医疗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和钛材料神经外科两款产品,共计贡献了近95%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中PEEK产品线占营收比重逐年增长,钛材料产品线占比逐年下降。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42.47万元、3617.52万元、6393.33万元和3408.45万元,占比24.28%、34.71%、44.66%和50.66%;钛材料神经外科营业收入分别为5058.92万元、6338.74万元、7172.97万元和3182.06万元,占比70.49%、60.81%、50.11%和47.29%。 康拓医疗的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主要是PEEK骨板和PEEK颅骨固定产品(链接片),2019年公司的PEEK骨板平均售价2.19万元,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迈普医学该产品1.31万元的售价。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82%、76.41%、79.72%和81.65%,同行业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80.48%、78.50%、82.19%和81.90%,各期均高于康拓医疗。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2,856.37万元、15,551.09万元、22,831.76万元、25,549.57万元,流动资产分别为6870.73万元、8160.41万元、16,724.13万元和17,721.36万元,占比53.44%、52.47%、73.25%和69.36%。 康拓医疗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存货组成。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4,019.59万元、2,055.19万元、11,204.55万元、11,502.0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8.50%、25.18%、67.00%、64.90%,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存款。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767.76万元、3050.73万元、3615.99万元、4251.48万元,增长较快。各期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80%、28.21%、18.73%和20.28%,主要由库存商品、原材料、半成品构成。 上述同期,公司的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1589.03万元、2004.80万元、2397.31万元和2872.80万元,逐年增长。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651.50万元、748.97万元、483.40万元、657.10万元,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6、0.88、0.90和0.32。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81.63万元、639.74万元、456.81万元、524.0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4%、5.84%、3.09%、7.54%。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系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商模式,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 上述同期,康拓医疗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金额分别为433.02万元、502.31万元、427.89万元和471.48万元,期后回款比例89.91%、78.49%、93.67%和89.97%。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6.12、19.53、26.96和14.17,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4.86、5.15、4.66和1.44。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负债总额分别为2666.43万元、2832.11万元、3582.94万元和3981.4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分别为1816.72万元、1695.67万元、2816.89万元、3091.98万元,占比68.13%、59.87%、78.62%和77.66%。 康拓医疗的流动负债主要由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组成。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分别为13.62万元、14.30万元、811.88万元、1004.28万元,全部都是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291.97万元、452.99万元、564.82万元、401.31万元,主要为工资及奖金。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期间费用分别为3767.36万元、5807.42万元、6729.21万元、2650.22万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51.97%、53.03%、45.53%、38.13%。 其中,康拓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1.38万元、808.87万元、1056.14万元、521.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9%、7.39%、7.15%、7.50%。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50%、6.54%、5.98%和7.08%。 上述同期,公司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600.73万元、2837.39万元、3187.37万元、1411.47万元,约是研发费用的3倍多,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08%、25.91%、21.56%、20.31%。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1.79%、6.70%、4.84%和6.12%,远低于康拓医疗。 康拓医疗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经销商模式。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080.33万元、9855.95万元、13,250.53万元和5991.5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66%、94.56%、92.56%和89.05%。 康拓医疗的下游客户具有散、小的特点,报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名客户包括江西萍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江西长欣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犁剑贸易商行、上海远翼实业有限公司、济南品成商贸有限公司、济南驰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根据天眼查显示,这些主要客户均为小经销商,注册资金不超过200万,其中,江西萍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已注销,上海犁剑贸易商行为个人独资。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2.62%、30.08%、25.41%和30.09%,占比偏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自2016年开始全国逐步展开医用耗材“两票制”,对医用耗材企业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7月24日康拓医疗同行业公司大博医疗(002901.SZ)便在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两票制的推行促进公司业务模式转型,成为公司2019年部分财务数据结构变动的主因。 康拓医疗也在招股书中称,如果两票制在医疗器械领域全面推行,将对公司的销售模式、销售费用、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等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公司不能根据两票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公司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另外,康拓医疗的海外业务进展缓慢。2017年9月,康拓医疗通过海外设立持股平台的方式收购美国BIOPLATE公司,但从区域收入分布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55%、10.07%、8.50%和9.09%,收购后并未实现明显增长。 并且,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BIOPLATE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94.36万元、-188.22万元、-1155.15万元和-393.75万元,仍在亏损中。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披露康拓医疗接受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各级监管机构的飞行检查及其他形式的检查共9次,其中7次存在不合规事项被要求整改。 医疗器械企业冲刺科创板股权高度集中 招股书披露,康拓医疗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神经外科植入的钛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和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以及胸骨固定产品、神经脊柱产品、配套植入工具等其他产品。 公司已取得12个III类植入医疗器械注册证,涉及多个细分领域首创产品,在PEEK材料颅骨修补和固定产品市场占据国内第一大市场份额。 本次发行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立人直接持有公司28,168,42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64.73%,并通过西安合赢控制公司2,72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25%,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总数的70.98%。胡立人为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 本次发行完成后,胡立人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康拓医疗称,如果上市后胡立人利用其控制地位,对公司的人事任免、财务决策、重大经营等方面进行干预或施加不利影响,可能会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康拓医疗共拥有青松康业、HEALTHLEADER、TIOGA三家全资子公司及BIOPLATE一家控股子公司。其中,青松康业经营范围为医疗器械销售,目前尚未开展销售业务;HEALTHLEADER是康拓医疗在香港设立的贸易公司,负责销售康拓医疗自身的医疗器械产品;TIOGA为持有BIOPLATE股权的持股平台,无其他实际业务。康拓医疗的境外经营主要通过BIOPLATE和HEALTHLEADER开展。 营收、净利增长较快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48.70万元、10,950.33万元、14,780.39万元和6950.8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42.78万元、2134.26万元、5074.09万元和2277.53万元。 上述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531.53万元、12,358.88万元、16,641.26万元和7622.6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26.32万元、2283.53万元、5778.21万元和1889.27万元。 康拓医疗预计2020年1-9月营业收入为11,306.91万元,同比增长4.82%;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48.54万元,同比增长36.14%;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2.86万元,同比增长3.27%。 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5,600万元至18,000万元,同比变动约5.55%至21.79%;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至5750万元,同比变动约-3.72%至10.73%;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0万元至4850万元,同比变动约-5.98%至8.57%。 募集4.2亿元扩产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披露,康拓医疗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数不超过1451.00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且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将由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决定。 公司拟投入4.2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业与研发基地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康拓医疗称,若本次公开发行新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不能满足上述项目的投资需要,缺口部分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若募集资金满足上述项目投资后尚有剩余,则剩余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 收入来源高度集中两款产品贡献95%收入 招股书显示,康拓医疗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颅骨修补固定产品,2017年至2019年,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7%、95.52%和94.77%,占比较高,产品集中。 分产品来看,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和钛材料神经外科两款产品贡献了近95%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中,PEEK产品线占营收比重逐年增长,钛材料产品线占比逐年下降。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42.47万元、3617.52万元、6393.33万元和3408.45万元,占比24.28%、34.71%、44.66%和50.66%;钛材料神经外科营业收入分别为5058.92万元、6338.74万元、7172.97万元和3182.06万元,占比70.49%、60.81%、50.11%和47.29%。 PEEK产品售价远高于竞品 康拓医疗主营的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主要是PEEK骨板和PEEK颅骨固定产品(链接片)。 2019年公司PEEK骨板平均售价2.19万元,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迈普医学该产品1.31万元的售价。 对于主要产品售价高于竞品的原因,康拓医疗称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取得PEEK颅骨修补产品注册证的国产厂家,在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中拥有最齐全的配套产品,在国内PEEK颅骨修补领域占据国内第一大市场份额,实现了进口替代,产品受到更多终端医院和患者的认可。 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行业均值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82%、76.41%、79.72%和81.65%,同行业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80.48%、78.50%、82.19%和81.90%。 可比公司中,大博医疗的毛利率分别为88.75%、82.47%、86.05%和85.64%,三友医疗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83.46%、89.24%、91.70%和91.09%,均显著高于康拓医疗。 2019年银行存款1.1亿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2,856.37万元、15,551.09万元、22,831.76万元、25,549.57万元,流动资产分别为6870.73万元、8160.41万元、16,724.13万元和17,721.36万元,占比53.44%、52.47%、73.25%和69.36%。 康拓医疗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存货组成。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4019.59万元、2055.19万元、11,204.55万元、11,502.0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8.50%、25.18%、67.00%、64.90%。公司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存款。 2019年应收账款457万元周转率高于同行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81.63万元、639.74万元、456.81万元、524.0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4%、5.84%、3.09%、7.54%。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系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商模式,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应收账款期后回款金额分别为433.02万元、502.31万元、427.89万元和471.48万元,期后回款比例89.91%、78.49%、93.67%和89.97%。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6.12、19.53、26.96和14.17,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4.86、5.15、4.66和1.44。 康拓医疗称公司对客户主要采用先款后货的交易方式,对部分信用和资质良好的客户给予其相应的信用额度,且客户整体回款较快,因此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余额均较低,使得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2019年负债3583万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负债总额分别为2666.43万元、2832.11万元、3582.94万元和3981.4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分别为1816.72万元、1695.67万元、2816.89万元、3091.98万元,占比68.13%、59.87%、78.62%和77.66%。 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组成。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分别为13.62万元、14.30万元、811.88万元、1004.28万元,全部都是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291.97万元、452.99万元、564.82万元、401.31万元,主要为工资及奖金。 存货金额逐年增加减值风险高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767.76万元、3050.73万元、3615.99万元、4251.4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80%、28.21%、18.73%和20.28%,主要由库存商品、原材料、半成品构成。 公司的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1589.03万元、2004.80万元、2397.31万元和2872.80万元,逐年增长。 康拓医疗表示,存货逐年增长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业绩规模的增长,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备货,存货余额有所上升;二是公司收购BIOPLATE后,积极推广BIOPLATE的产品,相应地增加了备货,同时,为避免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进口产品的潜在不利影响,公司在国内增加了产品的备货;三是受BIOPLATE搬迁厂房的影响,为供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公司相应地进行了备货。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651.50万元、748.97万元、483.40万元、657.10万元,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6、0.88、0.90和0.32。 2019年研发费用1056万元管理费用远高于同行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期间费用分别为3767.36万元、5807.42万元、6729.21万元、2650.22万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51.97%、53.03%、45.53%、38.13%。 其中康拓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715.64万元、2152.77万元、2490.43万元、841.64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67%、19.66%、16.85%、12.11%,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3.69%、28.01%、32.43%和31.97%。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康拓医疗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600.73万元、2837.39万元、3187.37万元、1411.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08%、25.91%、21.56%、20.31%。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1.79%、6.70%、4.84%和6.12%,远低于康拓医疗。 康拓医疗称,公司管理费用率均高于可比公司,主要原因为公司的美国子公司BIOPLATE运营成本较高,管理费用率较高。 上述同期,康拓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1.38万元、808.87万元、1056.14万元、521.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9%、7.39%、7.15%、7.50%。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50%、6.54%、5.98%和7.08%。 经销模式下销售占比9成经销商小而散 康拓医疗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经销商模式。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080.33万元、9855.95万元、13,250.53万元和5991.5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66%、94.56%、92.56%和89.05%。 康拓医疗的下游客户具有散、小的特点,公司前五名客户包括江西萍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江西长欣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犁剑贸易商行、上海远翼实业有限公司、济南品成商贸有限公司、济南驰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根据天眼查显示,这些主要客户均为小经销商,注册资金不超过200万,其中,江西萍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已注销,上海犁剑贸易商行为个人独资。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2.62%、30.08%、25.41%和30.09%,占比偏高。 “两票制”为重要变量 “两票制”是指药品耗材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购销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购销发票。“两票制”替代了此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两个。自2016年始,全国逐步展开医用耗材“两票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2017年开始,骨科植入耗材两票制在陕西省(2017年开始)、安徽省(2018年开始)以及福建省(2019年开始)等地开始逐步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两票制”的推行会使中小医药经销商洗牌加速,而康拓医疗的销售主要依赖经销模式,其经销商阵容多为中小经销商。 事实上,两票制的推行对医用耗材企业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7月24日康拓医疗同行业公司大博医疗(002901.SZ)便在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两票制的推行促进公司业务模式转型,成为公司2019年部分财务数据结构变动的主因。 其表示,在耗材两票制实施区域,公司主要采用配送模式,即公司直接向配送商进行销售,并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物流辅助、学术培训、手术跟台等专业服务。除两票制实施区域外,公司采用经销模式,即通过经销商实现销售,经销商承担具体的市场开发及技术服务职能。随着两票制的逐步推行,公司配送商客户的数量明显增加且销售规模增加较快。销售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公司存货周转、成本费用、销售价格、毛利、应收账期等一系列财务数据结构的变化:在上述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成本无差异,但销售单价不同。 康拓医疗招股书中披露,如果两票制在医疗器械领域全面推行,将对公司的销售模式、销售费用、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等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公司不能根据两票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公司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收购美国公司没能刺激海外收入 招股书显示,2017年9月康拓医疗通过海外设立持股平台的方式收购美国BIOPLATE公司,但从区域收入分布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55%、10.07%、8.50%和9.09%。 据《时代周报》报道,康拓医疗完成对BIOPLATE的收购后,两年间未能明显地刺激康拓医疗的海外营收增长。 并且,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BIOPLATE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94.36万元、-188.22万元、-1155.15万元和-393.75万元。 康拓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康拓医疗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与BIOPLATE公司更深度的有机融合,实现整个公司一体(康拓医疗为主体)两翼(中国生产和研发,美国研发和全球市场准入)协同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植入医疗器械技术创制和产业化转化平台。 康拓医疗还计划逐步将BIOPLATE产品外包在瑞士、美国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康拓医疗。此外,BIOPLATE公司未来研发的产品也将放在康拓医疗生产。该公司称,通过此举将实现康拓医疗与BIOPLATE的优势互补,增强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公司抢占海外市场,提升盈利能力。 不过,转移生产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海外子公司的运营成本,但此举亦使康拓医疗面临更大的中美贸易摩擦风险。美国BIOPLATE子公司的业务原包含研发、生产和销售,整个链条都在美国,而未来将生产过程转移到中国后,原料的进口以及产品的出口等进出口环节均将导致康拓医疗更多地暴露在全球化的风险中。 市场份额有待提高 据《每日财报》报道,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1亿元,2018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12%。 不过,虽然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但是相关行业内的竞争者众多,康拓医疗深耕的是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市场,目前我国这一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除国外企业外,国内的生产厂家也较多。 其中钛材料国产厂家主要包括康拓医疗、大博医疗、双申医疗、康尔医疗,进口厂家主要包括强生辛迪思、美敦力、史赛克、Biomet、比多亚等。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康拓医疗PEEK材料颅骨修补固定产品的复合增长率达到91.55%,占据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国内第一大市场份额。 然而,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难以与国外头部企业进行抗衡。尽管康拓医疗前景广阔,但公司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飞行检查7次存不合规事项 招股书披露,康拓医疗接受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各级监管机构的飞行检查及其他形式的检查共9次,其中7次存在不合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