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疫苗出来了!市场会有什么反应? 最近,有消息说,俄罗斯的新冠疫苗已经正式注册,而且俄卫生部已经宣布正式投产,这款叫做卫星-V的疫苗,将在两周内开始生产并投入使用,这个消息确实有点震惊世界,在大家的视野里,新冠疫苗最前沿的研发团队来自于美国和中国,但即便如此,大家普遍预期疫苗怎么也得明年年中的时候才能完成一切临床试验,投入使用,但没想到的是,半路杀出来个俄罗斯,将疫苗提前一年就搞出来了。 据说目前这个疫苗还挺受欢迎,目前已经有20多个国家,提交了近10亿剂的订单,但目前产能来看,一年只能生产5亿剂。但是对于俄罗斯的这个进展,世卫组织却是一脸懵逼,世卫组织说,目前没有足够的信息对此做出判断,目前正与俄罗斯有关方面进行对话,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并了解其产品的状态,以及该疫苗已经进行的临床试验和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甚至警告,过度的需求以及供应竞争已经造成了疫苗民族主义和价格欺诈的风险。那意思就是说,现在大家想疫苗都想疯了,每个国家都有很强的动力提前上市销售,但安全性怎么样,以及有没有效果,现在世卫组织对俄罗斯的疫苗还缺乏了解,目前还没办法判断。而西方世界的一些媒体则毫不客气的指出,俄罗斯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疑问,如果现在大规模的搞接种,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很多科学家表示,研发疫苗一点都不复杂,难点在于需要经过严格的3期测试,既可以预防新冠病毒还要保证安全。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俄罗斯这个疫苗显然太快了,是跳过了3期临床直接投入使用,这么做是十分危险的。 但是俄罗斯人却信心满满,之前从各个渠道回应了质疑,说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俄罗斯的疫苗一出来,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公司要损失掉几十亿美元,所以你指望这些人能做出正面反应,非常天真。普京甚至现身说法,说自己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两剂疫苗,第一针下去体温升高到38度,但第二天就恢复正常,第二针下去,也同样如此,温度暂时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现在他女儿体中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新冠抗体。最后还强调,俄罗斯疫苗已经经过了充分测试,是安全的。 那么这个事该怎么看呢?世卫组织都搞不明白的东西,老齐肯定无法评论俄罗斯疫苗是否有效安全,这个东西只能交给时间去评判,估计未来几个月,这种疫苗肯定会大规模的尝试,到时候是有效还是无效,有没有大规模的不良反应,就会有定论。不过好在,即便是在俄罗斯,也告诉国民,接种疫苗是自愿的,那么你愿不愿意当这个小白鼠呢?一定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有人会更鸡贼一些,等别人先接种,然后看看反应再说。这其实就是市场行为。 最应该庆幸的是咱们,全世界各国当中,对于疫苗最不迫切的就应该是咱们了。目前咱们的防疫工作做得最好,靠预防就已经基本阻断了新冠的传播。所以我们有的是耐心等待,完全可以搬个板凳切个瓜,看看俄罗斯疫苗的反应,也继续等美国和中国的,经过了三期临床的,更安全的疫苗问世。 疫苗本来大家心照不宣,明年中期出结果,但结果俄罗斯一搅局,估计各个国家就都要提速了。会为了效率放弃一些安全性,毕竟这是一场排他性竞赛,先出来的疫苗很可能赢家通吃,形成垄断,爆赚几十亿美元,你晚出来几个月,可能就连汤都喝不上。这东西接种一个就够了,不可能把几个国家的产品,都打在身上。除了几个大国有研发实力之外,其他几十亿人口,都是消费者,所以谁先弄出来,也就意味着先抢占这几十亿人口的市场。后搞出来的,顶多也就在国内消化了。所以先弄出来的是生意,而后弄出来的就只能剩下公益了。结果完全不同。 那么有人也问了,疫苗弄出来,世界经济和市场会怎么样,医药行业还会大涨吗?这个认知有点毁三观,一旦疫苗弄出来,切实有效,全民推广,那么医药股肯定会大跌,而且不管疫苗是不是你研发的,都会大跌。因为预期太高了,全世界人民翘首期盼了一年了,这么高的预期,一旦落地就会转成利空。所以随着疫苗的临近,医药上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更多的机会都会转回到周期和科技上,把病治好了,大家就得想想赚钱的事了。在换仓的过程中,市场可能会先跌后涨,发生一次明显的震动。 与此同时,一些避险的东西,比如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可能就会高位回落。这几天其实也挺有意思,一听说俄罗斯有疫苗了,黄金就暴跌,后来听说可能不太安全,黄金又涨回来了。但俄罗斯疫苗就好像一条鲶鱼,不管他是否成功,都将大大缩短疫苗的时间,原来预期是明年中期,现在至少要把预期缩短半年,明年初期可能各国的疫苗就都要去抢跑了。所以必要的市场风险,大家要提早防范。
9年的等待,黄金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今年7月以来,国际黄价一骑绝尘,逼近2000美元,首次突破历史大顶。7月28日一度突破1980,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至1981.04美元。要知道往年推最高点还是2011年,以当时的汇率,人民币黄金价格大约是401元每克。 黄金持续升温,但自7月31日零时起,多家银行暂停账户铂金、账户钯金、账户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为的是控制风险。已然,此时高位黄金已经有点烫手。 2013年,“中国大妈”靠炒黄金蜚声华尔街;2020年,80、90后成为本轮“黄金列车”的主角,有人求上车,有人忙抄底,现在买黄金到底值不值?新生代们跑步入场会是新一轮韭菜么? 「创业最前线」深入采访了几位入手黄金的投资者,有风险投资经理,有从事黄金回购生意的老板,也有刚入场的90后小白,来看看他们的黄金投资故事。 “公司怕了中国大妈们,赶紧先抢购黄金” Roy风险投资经理 盈利80% 我是华裔,在新加坡生活了30年,从事金融行业,做风险投资。我投资现货黄金和黄金ETF很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年爆发金融危机,严重到什么程度?就连公司的清洁阿姨都鼓动我们去买银行股票、债券,完全不懂行业的人都敢进来,这里面的泡沫太大了。 2008年年中,整个公司开始紧急调整业务方向,选择做空美国银行及房屋债券,到真正爆发时,对我们公司损失是比较小的,还赚了一笔。 当时公司将大部分业务抛售,美国股市崩盘,美元贬值,黄金的价格就会上涨,这是普遍规律,那会老板就让我们大量购买黄金。我个人也往里投了一百万,主要是避险考虑,那会除了黄金,其他一切都成了废纸。 一直到2013年经济开始复苏,华尔街很多人开始卖黄金,套现去投资别的行业。另一边中国大妈突然冒出来,疯狂的购买黄金,我在新加坡的珠宝城看到她们,导游一波一波组队,你就看到大妈们把柜台都挤满了,非常壮观。 但是13年那会公司选择做空黄金,谁都没想到中国大妈把黄金炒起来,国际黄金价格就此止跌,公司损失了几百万美金。我个人投资的黄金没有动,它对我来说是个稳定的投资,再就是看到大妈们疯狂的买黄金,我决定再观望看看。 2019年年底,中国爆出新冠肺炎,我们当时就在想:这是不是另一个非典?公司马上作出决策,做空航空公司、旅游和酒店的股票,但没有想到有几只股票这么快又恢复到高点,我记得很清楚是3月28日那天,3月底美国就开始印钞票了。 其实到去年黄金的走势都没有太大的波动,就今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全球央行集体放水刺激经济,货币贬值,大家又开始抢购黄金来对抗通胀。这对于我们做风险投资的人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在我们的投资里,今年的疫情跟当年的非典很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金融危机,我虽然身在新加坡,但无论公司还是我个人都非常警觉了。 所以在今年4月初,公司就加购了一千万美金去购买现货黄金,当时黄金价格在1600,做的决策跟08年一样,公司也是怕了中国大妈,赶紧先抢购黄金,我们也觉得美国控制不了疫情。 这些年个人投资的黄金我没有去管,到去年当黄金收益1800的时候,我卖了60%,当时买进价格在1200,已经赚了30%。 现在我手上还有30%左右的黄金,我没有打算再加购,今年我的大多数投资都放在科技股里,科技股的涨势比黄金更高。我的想法是黄金是稳定的产品,已经持有了,可以冒险到科技股里看看。 近期我也在陆陆续续出售黄金,毕竟已经持有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刻,打算套现出来有足够的现金流。说起来这些年靠黄金总盈利80%,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我也在等,等到美元开始上涨,我才会重新进黄金,美国股市在涨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现金,不会去管黄金,一旦美元复苏,黄金就会跌,我要趁这个时候赶紧清空。 经济复苏是个漫长的过程,以目前的情势来看,大家都在等着疫苗,没有人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真正结束。 我可能只会留10%的黄金在手上,进行稳定投资,剩下的就套现,黄金不管是高价买还是低价买,只要你手上有货,就没太大问题,看赚多赚少而已。 “投机追涨太累了,还不如追求整体收益率” 张峰 自由职业 盈利16% 我是93年的,工作了几年,存了点闲钱,今年才开始理财。理财看资产配置,比如股票,基金,黄金之类,黄金是我资产配置的一种。我之前没有接触过黄金,知道黄金涨势很猛也是从新闻中得知,那时就有个感觉是时候买黄金了。 我是在京东金融上购买的,可购买黄金实物,也就是说它是可以直接提取金条的,对我来说很直接。5月初,我投进第一笔,当时金价在379,我投了五千,第二次又投入5277元,期间就间隔了5天。 追加是因为我觉得投五千是不够的,刚好我手头另一笔理财款到期,转手就投进了黄金。第一次买涨得没那么猛,377左右,5天后再买进就到了381,再到近期涨到400多,短短两个月我的收益率就已经达到16%。 我身边有个哥们说黄金要涨到550,问我要不要多买一点,我也在犹豫,我每天也都在看国际报道,每天都在报出金价创历史新高,还有说目标价2500美金的,这样看黄金还是有上涨空间。 但现在追加成本太高了,当下是442,如果它不往上涨,我的整体收益率就下来了,所以这个时间点我也没有想得那么清楚。 我更多的钱投到了基金里,2月份我投了公募基金和股市,一开始小涨了一波,疫情后一开盘股市大崩,全亏了。到5,6月又小涨了点,但仍没有回本。我本打算抛售了,7月初就几天时间几支股票蹭蹭往上涨,我就趁着涨势追加了券商的ETF。 现在回看我投的7,8支基金里,券商亏的是最多,其他我最早买的一波,涨得最好的收益率30%。有了这个经验后我就觉得算了,这种投机追涨,心很累,不适合我。 加上我本金少,还不如追求整体收益率,总体收益10%我就满意了,也没想靠这个赚大钱。许多投资人在自己的媒体号上发自己炒黄金的得失,太多了,有时涨,有时亏,综合下来不赚不亏,或小赚一笔。 我属于那种见好就收的人,比较保守,没那么激进。 “逢低加仓,下一轮牛市开启时,将不再给上车的机会!” 老陈 互联网从业者 盈利50% 我是互联网从业者,业余热爱投资,入股票,基金很多年了,当然也包括黄金。我玩的是黄金期货,属于短线投资,快进快出。事实上黄金牛市从去年年初就开启了,只不过涨幅很慢,全年累计20%左右,大概在19年年底才到达一个高峰。 我看好的几只黄金概念股,比如赤峰黄金、白银有色、老凤祥、银泰黄金都属于大涨,你会看到今年入黄金的不再是大妈了,每天盯着大盘看的,在评论区讨论的都是年轻人。 我的玩法是2000元定投,遇到金价逢低再加仓,逢高迅速卖出,看行情吧,一天最起码要买进卖出3次。 有时遇到“妖股”,一天一波三折,比如早盘平开,接近中午收盘大幅拉高,午后小跌后又拉高,以为收盘在最高点了,画风突然急转,给你来个下挫,抹去三分之二涨幅,搞的大家一脸蒙圈。在8月6日那天银泰,中金的涨幅甚至不如有色ETF,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玩这个也看心态,心态不好就会崩。你看社区黄金板块的评论,有人前一秒才说要凉凉,快跑,下一秒又转变态度憋着等大招,大家都想抄底,等着看热闹,没好心态真玩不了。 有几次我也亏了,赶紧赎回了三分之一份额,收益率也近50%。逢低加仓是我的主要操作策略,毕竟任何一次回调都是买入的机会,真到下一轮牛市开启时,将不再给上车的机会! “今年手上有黄金的大家都开心了,白戴又赚钱” 陈卿 某黄金店老板 盈利60% 2012年12月15日是这个珠宝城开业的日子,也是我开张做黄金生意的第一天,一晃有八年了。那两年真是热闹,商城面积大,上下两层都是卖黄金的,什么品牌都有,很全。 当时我的店铺在二楼,现在我把整个柜台从二楼搬下来,二楼整体做成了手机,市场不景气,实体店很多都倒了,这个情况有三、四年了。 你问我为什么还在这里,我靠的就是老顾客,现在有人气的商场也不一定有销售额,租金也贵,这次疫情很多店都开不下去,生意也看人做。 我不仅卖黄金也回收黄金,往年国庆、年底都是销售旺季,不管黄金什么价,买黄金自用的人还是不少。但今年的情势是来卖黄金的明显比买黄金的人多。 事实上我也很惊讶,从业以来黄金回收的价格今年算是历史最高,在8月2日之前,最高冲刺到449.6,快450,这周是430,降了20多,但总体还是上涨的。 黄金的价格实时在变,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会不一样,当下我回收黄金的价格是425元每克,包含了损耗费。旧的黄金首饰需要扣除一定的损耗,这是业内共识。这里面门道也很多,有些店将黄金回收的价格报的很高,但他要扣除8%的损耗。 其实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损耗,他的说法是旧的拿去再加工就会有损耗,比如你有100克,他变成92克算,按照425每克再扣除8%的损耗,他中间足足赚了30多元,所以再报高价给你也没用,扣除损耗你的损失就大了。 外面那些收黄金的路子很野,扣掉损耗费,再洗你点金子,也就是上称之前先进行火烧、清洗,称的下面再做点手脚,就这样赚钱。 我不会这样做,只会每克加几块钱卖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我有实体店,靠的就是信誉,本分赚钱。我生意做得小,一天的回收量基本在100-200克左右,也都是回头客的生意。 大部分客户年龄在25-35岁,很多是结婚时购买的金条和金饰,他们前两年200多,300多从我这买,现在400多卖出去,今年手上有黄金的大家都开心了,白戴又赚钱。 8月7日,黄金价算高的,我们回收440,但是到了周五晚上就几分钟跌了十几块,所以我们收购黄金是有很大风险的。我的操作是当天收购的黄金当天出手,有多少出多少,不留第二天,过一个夜就是冒险。因为我赚两块三块,第二天万一突然降十块,我还是贴了八九块,做黄金生意就是千万别贪。 我当然也有动摇的时候,就像十几天前,我那会以390元每克的价格出手,如果再等半个月,这批黄金我能再多赚十几万。 你说我遗憾么,也遗憾,但谁也无法预知高点在哪。 按照规律,涨得太猛了,一定会回落,说不定前面就有一个大坑等着我。今年因为疫情各行各业都难做,黄金能遇上史诗级的大行情已经算是不错了。 如果你才买黄金不久可以再等一等,要是前两年买的就可以出手了,对于他们来说,大头已经赚到了,再等个十几,二十块意义不大,可以止盈了,万一跌了心里肯定不爽,因为你白白失去了一次套现的机会。 “黄金卖早了,但我不后悔” 秋源 媒体工作者 盈利7% 我2017年买的现货黄金,在银行买的,往里投了两万,现货黄金看的就是长线投资,不像黄金期货,风险大,我是求稳。我那会买黄金,正是黄金跌的最厉害时候,金价才300出头,我持有了半年,小涨了一点。 当时急着用钱,就卖出去了40%,赚了5%,剩下的三分之二就放着,偶尔看一下,金价一般比较稳,不太操心。 到19年黄金跌了一点,但过段时间它又涨回去了,金价的浮动跟国际情势也有一定的关系,我记得那会美国跟沙特打原油战,导致美元下跌,我就考虑把手上剩余的黄金卖掉,观望了半年,19年年中没有太多犹豫全出手了,赚的不多7%左右。 现在来看,我当然是卖早了,留到现在起码翻一倍,新冠疫情为黄金投资创造了一场完美风暴,卷进风暴,想不赚都难。 说后悔也谈不上,我做媒体的,知道黄金涨势很猛,但我没有跟进,我考虑的是现在上车已经晚了,中国疫情刚开始那会买入最合适,当时的国际情势没有现在复杂,中美关系也没有这么僵,事实上黄金交易的主心还是在美国欧洲市场。 今年我更多的重心是放在股市上,股票要比实物黄金收益来的快一些,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国家对经济的支持,新的政策,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今年的股市也是向上的,比如医疗,科技股,芯片,比前几年好一些,相反我认为现在是入股票最好的时机。 7月底已经有不少银行暂停贵金属指数的相关产品开仓交易,就是因为金价波动太剧烈了,又有“原油宝”事件的前车之鉴,银行也是为了控制风险,现在的黄金已经有点“烫手”了。 所以我认为黄金的回落点应该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上,未来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黄金的指数就会往下走。 当然,黄金是值得长线投资的产品,刚突破400大关,它在300已经持续几年了,就看它能站在400这个点上多久,我也会在低的时间点买入,等它掉到300的时候,目前还是先观望吧。
王鸿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奇志科技CEO兼联合创始人陈俊宇介绍到,奇志科技是一家以软件和数字技术为核心,专注于房地产行业的科技公司。 他提到目前数据处理已经超过了4000GB,在这样的数据支撑下,使用一台万元级别的无人机,已经可以使用标准化的云计算与数据处理业务。无人机已经可以成熟地应用在地产项目当中。他希望新技术、标准化能够成熟应用。把新技术,可以无缝的、低成本的进入到管理流程当中,效益量化,明确使用数字表达出来。 相关产品现在已经在很多的环节中落地生根,主要围绕着地产项目管理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这三个关键点去展开后续的开发。希望在整个建造施工里面能够使用一套云平台,驱动不同的,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硬件,完成整个全周期的、有效益的需求。 他认为,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有一个全新姿态新物种去横空出世,推出具有革命性的城市智能空间。
如今这个时代的商业领袖们也觉得生意难做,除了资金、管理、产品、业务模式和家庭传承,他们能看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吗? 在一个行业领袖闭门会上,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有强调资金链、供应链问题的,有说管理、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甚至又有谈家庭传承的。我一边听分享,一边想象了一个场景:假设明代的某一年,洛阳、长安等地商业领袖们也聚在一起开研讨会,讨论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不是他们也会找到上述同样的原因?他们能想到真正让他们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其实是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改变,是万里之外海上大船的运输效率远远超过马背和骆驼吗?如今这个时代的商业领袖们也觉得生意难做,除了资金、管理、产品、业务模式和家庭传承,他们能看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吗? 一、快速工业化的高峰已过 中国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300年的四次工业化革命历程:第一次:1787~1842年以纺织工业、冶金技术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1842~1897年以蒸汽机、钢铁和铁路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1898~1946年以电气、化学、汽车工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1946~1990年以电子、通讯、化工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马加鞭——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从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来看,1990年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 四十年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尽管有各种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总有一部电梯在托着大家上行——这就是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 当前,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的高峰阶段已经过去:首先,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大约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几乎已经没有“蓝海”,产能过剩已经是普遍现象;其次,中国的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普及程度已经接近发达国家1980年代水平,2018年中国小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中国传统汽车消费增长空间有限;此外,国内的资源已经不再支持传统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例如人力方面,随着60后劳动力逐渐退休,传统工业已经很难再招到大批量的“厂妹”来从事低端制造业,90后、00后逐渐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在传统工厂从事单调重复的劳动;环境方面,地方政府已经逐渐将“绿水青山”作为新的政绩指标,传统的重化工业到处都受到排斥,要承担环境成本,制造业也必须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毛利率的先进制造业。这一切表现在一个关键的数据上,就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2019年,工业在中国GDP占比降到36.8%,其中制造业占比更是只有27.2%。 二、快速城镇化进入后期阶段 快速的城镇化是中国企业快速成长搭乘的第二部电梯。从特大型城市数量来看,2006年时,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还只有57个,到2019年,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有130个,而美国是45个,欧洲是36 个,南美是46个,中国比它们的总和还要多。快速城镇化也带动了房地产、建筑材料、装饰装潢、家电、汽车等产业的迅猛发展,1990年代以来,中国富豪榜上占据前列的,很多出自这些行业。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北上广深、天津、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70%,已经有8.3亿人居住在城市或者城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否已经进入后半程? 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城市化率的及格线一般认为是75%,据此测算,中国未来还将有约2.2亿人将进入城市生活,但总体来看快速城镇化的高峰已经过去,曾经的主要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这个曾经带动钢铁、水泥和其他建材以及家电和装饰装潢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重要火车头正在减速。 三、全球化的和谐红利渐行渐远 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第三部电梯,是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中国的经济起飞始于改革和对外开放,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像潮水般涌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化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和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按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782倍,年均增速达18.6%;按美元计价,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年均增速达14.5%。 然而,从2015年中国贸易顺差创下5500亿美元新高以后,就开始逐渐减低,这是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即便没有贸易战和肺炎疫情的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仍将逐年递减,预计在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从贸易顺差向贸易平衡的长期转变过程中,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持续降低,这也是近期中国高层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的国际背景。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外源性技术供给将明显减少,中国能够获得的全球化和谐红利正在递减。 四、增长结构越来越不平衡 企业家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机会越来越不平衡。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过去几十年,IT、媒体、娱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快速增长,而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则陷入衰退;从地域分布上,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发生在东西海岸,如东海岸的纽约、波士顿,西海岸的硅谷、洛杉矶等少数城市和新泽西、加州等少数州,原本以工业为主中西部的大量内陆州则陷入长期的增长乏力甚至衰退,曾被称为“汽车城”的底特律甚至陷入整个城市破产的困境;从经济增长的受益人口来看,能够享受新经济增长成果的,主要是在上述地区和产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群,而大量传统产业工人和低学历的劳动者,则很少能参与到上述新经济增长过程中,有的甚至陷入了失业和贫困,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就反映出当通用汽车关闭了俄亥俄州代顿的工厂后当地工人的困难处境。特朗普就是在这种经济增长失衡背景下,靠争取不平衡增长过程中失落的大多数,甚至不惜煽动民粹和分裂,才登上舞台的。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能够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传媒产业、以文化娱乐产业、知识产业、新零售、新金融科技赛道上展开竞争的,毕竟只有少数国家、少数企业,而大量国家、大多数传统企业、大部分人口,只能作为赛事的观众,等待决出胜负后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销售市场。 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增长体现出较多的普惠性特点,不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部地区、农村还是城市、企业家还是普通工人、快递小哥,都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虽然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但是并不能改变大部分都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这样的事实。然而,近几年来经济增长在产业、地域和人口分布方面的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 从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成为新经济、新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也正在崛起,而东北、西北和很多内陆城市的传统制造业却在加速衰落。设想一下,每一个城市都培育出字节跳动、拼多多和长鑫存储这样的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2020年肺炎疫情冲击下,传统服务业受冲击严重且恢复缓慢,而以非接触经济、线上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却蓬勃发展。这虽然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规律,但毕竟从就业和受益人口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前四十年的增长普惠性有所不同。 如果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时代那种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都受益的普惠性增长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经济引领不平衡增长模式,那就注定只有少数行业、少数企业和少数人能够搭乘新的电梯,这样长期增长不平衡带来的转型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有几个人坐电梯,一个人在电梯里原地跑步,有一个人在做俯卧撑,还有一个则不停地用头撞墙……出了电梯,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第一个人说我是跑步上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第三个人则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这当然是个笑话,选择坐电梯才是他们能快速上楼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这部电梯慢了或者停了,怎么办?如果在大楼的别处安装了更快的电梯,我们还傻傻挣扎在原来的电梯上,又会怎样?如果企业家不深刻认识时代的变局,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业务而不考虑与时俱进的转型之道,会不会南辕北辙、用力越大反而离目标却越来越远?
“过去人们总说IPO就是圈钱,但现在,我觉得用抢钱更合适,因为钱实在是太多了。”一位创业者感慨。 在他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A股疯狂了。7月6日,上证指数大涨5.71%,创下近五年最大单日涨幅,A股资金成交量超过1.6万亿元,百股涨停。 空气中四处弥漫着金钱的味道。那些在疫情期间深居简出、谨慎出手的投资人,突然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翻出已经落灰的被投项目名单,打电话给创始人:“要不今年搞个IPO?” IPO真的是太火了。 一位投行人士对燃财经说,现在是IPO的好时机,“高估值,卖得高,我们都是劝客户赶紧上。” 跟很多人的认知相反,疫情并没有浇灭中国企业上市的热情,也没有引发IPO大撤退,相反,中国企业的IPO正在井喷。 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0年6月底,短短半年时间,中资企业IPO的数量已经达到174起,远远高出2019年同期的118起,这还是在一季度遭遇疫情的前提下。 IPO募资金额也创了新高。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全球二级市场IPO募资2355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038亿元,规模已经翻倍了。 钱真的是太多了。中国的企业们,正在想尽办法上市。美股、港股、A股,哪里能容纳他们,他们就去哪里。集团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港股公司回归A股再上市…… 一场史无前例的IPO抢钱大狂欢,正在疯狂上演。 上市 今年5月,投资人沈博本来准备找个小城给自己放个假,但是两个爆炸性的行业大消息,让他决定临时取消这个计划。 一是高瓴资本启动130亿美元的新基金募资,其中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剩下的30亿美元投入风险投资。当时整个创投市场很沉寂,出钱的LP都捂紧了钱袋子,市场很缺钱。130亿美元的超大额支票,让沈博感到震惊。 紧接着,高瓴过去重仓投资过的京东,突然被曝出要在港股二次上市,计划募资超过34亿美元。 没过几天,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网易跳出来,说也要在港股二次上市,而且截胡京东,赶在京东之前抢先一步挂牌港交所。 形势有变。“这是抢钱啊!”沈博说。 某国际投行人士赵义川发现,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大大小小的IPO虽然没有暂停,但算不上热闹,到了二季度,仿佛是一夜之间,整个市场的情绪就起来了,都嚷嚷着要去上市。 这带动券商和投行也开始忙碌起来,但“承销费都好低,因为大公司都有很大压价能力”。项目都在抢时间,他们要赶在七八月份的IPO淡季来临之前,开足马力上市。 根据Wind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资企业IPO上市174起,其中一季度83起,二季度91起。而在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8起和60起。 跟2018年那波中国互联网公司集体赴海外上市不同,这一波集体上市,A股成了主场。 上半年174个IPO项目中,118个是在A股,剩下的56个分散在港股和美股。港股和美股的IPO数量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只增加了6个项目,但A股同比新增了52个。 118个在A股上市的项目还不是全部。截至7月3日,A股IPO正在排队的项目就有734个。 将A股拆开来看,科创板成了主角。上半年这118个A股IPO项目中,有46个是在科创板上市,占比近四成。 注册制实行后,政府、投资客、企业家们,都在想尽办法把企业推上市。在中国资本市场漫长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有如此宽松的IPO门槛。过去那些因为满足不了A股上市条件,不得不远走海外的科技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回国内。 沈博在2016年参与了一个互联网项目的A轮融资,去年完成了C轮,原计划是将净利润做到5个亿就考虑在港股上市,今年受疫情影响,净利润估计在1.5-2亿元,但现在他们已经启动了IPO,目标A股。 一支规模不到1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目前正在推动被投的5个项目在A股IPO,其中一个已经在证监会披露了材料。这个进度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 上市的灵活度同样前所未有。二次上市、分拆上市、借壳上市,十八般武艺全部上场。 继去年底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之后,中概股网易和京东已经陆续登陆港交所,另外,携程、百度、拼多多等公司也传出过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 沈博注意到,一些公司正在分拆资产,将部分资产打包上市。比如一些房产类企业,将旗下物业、景观、家居等业务分拆,包装成独立项目去IPO,一些生物健康和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陆续剥离优质资产上市。 数据显示,上半年向港交所申请IPO的企业中,有13家是从房企业务板块中分拆而来。如绿城中国旗下从事代建业务的绿城管理、雅居乐旗下负责景观和家居服务的雅城集团。 京东旗下的达达集团,已经在6月初登陆纳斯达克,京东数科也已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今年在科创板上市。 “潮水来了,裸泳也应该下场试一把。”沈博说。 抢钱 一位过去以保守著称的投资人,在6月改变了以往的投资风格,他开始“劝被投项目赶紧IPO”,因为“高估值是IPO的好时机,卖得高”,而且市场现在“遍地黄金”。 疫情期间,美联储开启无限印钞机模式,大把大把向市场撒钱。随后全球各国央行轮番上阵,开启金融大放水时代。降准备金率、降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投放,不断累积的效应就是市场其实不缺钱。 这些钱中的相当一部分,最后被证明流进了股市。 从7月6日到7月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4日突破1.5万亿元,市场的资金活跃度极高,多项指标已经超过了2015年牛市的水平。 从股价来看,以今年3月的股价最低点计算,很多公司的股价实际上已经翻倍了。比如,美团、拼多多、哔哩哔哩的股价都翻了3倍。 这些钱并没有流进一级市场,跟未上市企业没有关系。 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形成这样一种泾渭分明、几近割裂的局面——一级市场极度缺钱,二级市场钱多的没处放。更直观的现象是,创业公司缺钱,风险投资机构募不到钱,股市却成交量暴增。 “房住不炒,部分资金流入房市后,就没有其他好去处,流不到一级市场,只能进入股市了。”赵义川说。 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为企业IPO煽风点火,这造成的客观效果就是,IPO几乎等同于捡钱。 我们看如下这样一组数据,就会知道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企业,挤破了脑袋也要IPO。 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在全球通过IPO募集的资金总额为2355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只有1038亿元。再细化下,今年一季度IPO募资931亿元(已经快赶上去年上半年),二季度飙升至1424亿元。 1月,京沪高铁在A股IPO,募集资金307亿元;6月,京东和网易在港股市场IPO,分别募集资金275亿元和221亿元。要知道,2019年整个一季度,所有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的IPO募资加起来,也只有385亿元。这已经不能用“创记录”来形容。 A股同样在募资方面担任了超级大金主。上半年2355亿元的总募资额,其中有接近六成(1393亿元)来自A股。 另外,中资企业在港股和美股的IPO募资额,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井喷,均创下过去六个季度以来新高。 募资大爆发背后,是超额的投资回报在吸引。科创板国盾量子上市首日,盘中涨幅高达906%,触发临时停牌。另外,看看当今IPO新股打新的火爆行情,就能嗅到其中金钱的味道。申报新三板精选层的颖泰生物,在7月6日公布发行结果: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663倍,网上申购冻结资金约1012亿元。 “一个新三板打新,都能冻资1000亿,这是个什么世界?哪来那么多钱啊?”一位投资人感慨。 资金在变得急躁。二级市场的火爆,一级市场的冷清,进一步把资本的天平倒向了股市这一边。 赵义川分析,一级市场没钱,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因为国内没有成熟的长钱。现状是,信托发一款6%-8%固定收益的产品,两年期,随随便便几个亿就能募来。但是现在VC发一款年化12%-15%,但是要持有8-10年的产品,无合适投资人问津。 既然股市能在更短的时间带来更高的回报,另外在一级市场又融资困难,投资人便有足够的动力,推动那些被投项目去股市IPO融资。 “一面海水,一面火焰,既然能去二级市场融钱,我为什么要在一级市场坐冷板凳?”一位投资人说。 收割 一位此前从来没有买过股票的上班族,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下,开了证券交易账户,打算参与IPO打新,因为“打新稳赚不赔”。 打新,就是用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如果中签的话,就买到了即将上市的股票。很多新股上市首日会出现暴涨,A股更是存在连续十几个涨停板的纪录。比如,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良品铺子在A股上市,收获15个涨停板。 圈子里流传着太多靠打新“一夜暴富”的故事,这刺激了一些投机客进场。 赵义川认为,很多机构去打新,就是想快速捞一笔就跑,“不然你还以为大家想当接盘侠,等股息分红吗?” 一些投机客的套路是:大范围重仓打新,只要能中签,挂牌首日大涨后就立马平仓。在行情好的时候,打新的收益要远远超出长期持有的收益。在他们眼中,价值投资是个伪命题。 一位专注二级市场投资的投资人对燃财经说,京东港股二次上市前,他所在公司调集了一亿美元,参与京东IPO前的认购和打新。当时他的逻辑是,618京东正式挂牌交易前是最好的入场时机,IPO则利空出尽,抛货了结。 在投资机构和散户韭菜的共同努力下,那些前几年因为一级市场投资泡沫而催生的高估值公司,终于找到了新的承接地,大水漫灌让它们再次浮出水面。 一位投行人士向燃财经分析,除了有放水预期,A股的很多板块其实没有逻辑。现在的政策是把水放到股市,支持直接融资。科创板放开以后,取消了IPO融资额和市盈率23倍的限制,非常利好中国的很多半导体公司和医药公司。虽然这些公司都没有太多利润,但它们能拿到大量的钱。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场多赢的游戏。一级市场拿不到钱的企业,IPO融到大量资金;过去被套的投资机构,终于通过IPO得以退出获利;参与打新的投资机构和散户,接下VC的接力棒,在上市首日大赚一笔;跑步进场的股民兴致勃勃,股市大涨似乎所有人都在赚钱。 那么,谁在亏钱? 赵义川认为,在牛市初期,只要不是眼光太差,基本都是在账面上能赚钱的。对于IPO打新,行情好的时候只要不破发,基本也能赚到钱。但到了牛市后期,以及IPO的项目数量达到一定级别,将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必然导致一个结果:20%的人赚走80%的人手里的钱。 沈博偏保守,他认为,现在科技股的估值太高了,如果泡沫破裂,市场信心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在闸刀落下之前,资本市场的主旋律还是前进的号角。IPO将为横盘十年的A股注入一剂强心针。对于企业而言,只要能IPO,就是成功了一小步,至于未来可能面临的估值调整,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先挂上去了再说,管它呢?”一位投资人说。毕竟,真金白银才是实实在在的。
二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快速反弹,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之所以说情理之中,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我国疫情控制非常成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每天的新增病例已经都是在个位数;第二个原因是政策支持的力度特别大。 为什么又说在意料之外呢,因为全世界在今年的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过去的几十年来最糟糕的。像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基本都是在同比-10%以下。所以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在全球疫情三、四、五月份还在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我们国家GDP增长速度能够快速反弹,回到2%以上的水平,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国家GDP在二季度快速反弹有几个驱动因素,我认为第一个亮点是在出口方面,出口表现出了非常高的韧性,如果我们环顾我们周边的一些主要出口国,像日本、韩国,他们在过去的几个月的出口增速基本上都是同比-20%、-30%左右的水平。而我们在六月份,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已经恢复到了0.5%,可以说让全世界都在瞩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出口,在目前这样的一个全球形势下面,能够保持这么高的一个韧性,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复工复产做得特别好。而其他的国家还处于可以说是疫情中间,所以对很多产品的需求,一方面比较旺盛,尤其是各方面的医疗物资,还有一些需要再加工的各种产品,比方说电脑、手机,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庞大的制造业能力就能够向世界各个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物资,所以这既跟我们国内疫情控制比较好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也跟我们国家庞大的制造业,可以说是非常广又非常深的这个产业链,是很有关系的。所以这是第一个亮点,在出口方面。 第二个亮点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这个和我们非常快速及时地,可以说是拉动内需,是非常有关系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同比增长速度已经上升到了11%,可以说是过去几年中最快的。而且基础设施的质量是在优化,这次我们强调了很多新的基建。另外一方面,我认为这次基础设施更加强调了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第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恢复增长,再加上我们其他的一些投资恢复增长,实际上也拉动了我们国内的工业生产,比方说像水泥,我们到了五月份的时候,水泥的生产已经同比增长8.6%,在过去的几年也是非常快的一个速度,钢材增速已经恢复到了6.2%,而挖掘机这样一个直接和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相关的工程机械,这样的一些产品呢,在过去的几个月,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60%以上。那么我们再来看发电量,跟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各方面的消费是密切相关的,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6.1%的一个增长。 消费方面得益于纾困政策,也得益于复工复产,使得我国的就业率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在二月份、三月份有大量的失业人群,但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我相信,失业人数在二季度是快速的降低,只有就业保持稳定,经济才能够真正稳定。而就业的稳定也能带动消费的稳定,这样的循环才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消费方面,实物商品的零售已经基本上恢复到了去年的水平。而网上实物商品的销售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了11%,相当一部分的服务业转移到了网上,这和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网络教育、网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线上服务的业务发展。 最后在房地产方面,过去这几个月也有非常快速地改善,到了五月份的时候,新房销售已经恢复到了同比增长9.7%。
A股刚刚度过了一个超级周! 据数据,截至7月10日当周,A股单周市值暴涨6.2万亿,单周成交金额超8.18万亿元。市场火爆的程度只有2015年的大牛市可以相比。但随着周五沪指大幅杀跌,市场上亦出现了一些犹豫的情绪。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外资持续流入的趋势存在变数;二是银保监会表示,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三是大小非减持周末刷屏;四是央行表示,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将适时退出;五是洪灾严重。 这些疑虑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市场继续走强。但从资金面情况和市场走强的逻辑来看,有机构表示“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技术角度来看,周四的高点附近的确进入到压力区间。后续将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市场的风格和结构可能都会跟随中报信息发生变化。 市场出现五大疑惑 周五(7月10日),在市场连续大涨之后,北上资金出现了七月以来首次净流出。净卖出额居前三的分别是海螺水泥(600585)、五粮液(000858)、紫光国微(002049),净卖出额为5.74亿元、3.96亿元、3.59亿元。去年三月份,也是在市场大涨之后,连续净流入数千亿的北上资金突然转向,行情也进入到震荡状态。 其实,短期之内,不用太过于担心北上资金趋势逆转。首先,仍有不少蓝筹股获外资追捧,过去7个交易日,中国平安、格力电器(000651)、恒瑞医药(600276)、招商银行、立讯精密(002475)等多只个股被外资暴买皆超10亿元。涨幅过大的白酒五粮液和免税概念中国中免(601888)则双双大幅净流出。显然,外资也在调结构。其次,从去年三月份的经验来看,在外围市场相对还算稳定的情况之下,这类资金净流入与净流出的时间处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而并非“往死里卖”的非理性状态。而且直到净流出相对较大的4月份,A股指数还创了新高。 针对银保监会的表态,市场的疑虑更甚。银保监会称,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据记者了解,目前经营贷很难进入房市和股市。而在去年市场火爆的时候,也因贷款资金炒股,推出过处罚商业银行的案例。这一表态其实算是正常操作,而严管违规资金入市也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周末一直在刷屏的则是大小非解禁和减持。此前也进行过报道。其实,无论是2019年年头的全面行情,还是本轮的大蓝筹行情,产业资本都不是主角,而且两三千亿的减持和解禁,对于几万亿的成交金额来说,并不算什么。辩证地分析,在目前这个情况之下,减持套出的资金无非是几个去处:一是改善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对应来说,这也可以改善融资链的生态;二是继续流向楼市和股市。不投资,钱也会长毛,6月份的M2又涨11%;三是再投资,如大基金等;四是流去国外,在目前这种形势之下,流向国外通道问题越来越大,而且国外也并不安全。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声音亦在周末再度响起。周五(7月10日),央行表示,临时政策完成退出使命。央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3000亿元再贷款已完成使命,已经退出;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复工复产,目前基本上已经完全复工,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月30日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春节后超额投放流动性的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但随着金融市场交易恢复正常运转,价格发现没有问题,也不再超额投放流动性了。这些政策措施确实是根据疫情的变化,完成了使命就退出了。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政策已经退出,而不是即将退出,因此这对于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事实上,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阶段性政策退出,可能也不意味着下半年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有所减弱。 最后一点突发是洪水。南方连日暴雨,多天发生洪涝灾害,多地水文站的水位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中信证券表示,近期市场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近年来,我国防控抗涝能力明显增强,相比2016年超级厄尔尼诺后的全国范围强降水,洪水冲击基本没有改变经济和通胀的趋势,短期内的冲击幅度也比较有限。今年受疫情和洪水的双重冲击,6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上行明显,料将推升三季度通胀预期,但预计不会实质性改变全年通胀同比下行的大趋势。 增量资金还有多大潜力? 在五重疑虑之下,增量资金到底还有多大潜力呢,是否还有进场的可能呢?分析人士认为,进场的节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趋势并未变。 首先从市场的技术面来看,市场已经反弹至压力区间。7月9日上证指数的最高位接近3457点。这个区间之上有三重压力位,一是股灾之后的第一个反弹高位3684点,二是2018年初创下的3587点,三是本轮反弹的第一个黄金分割位3480点左右。在这几个压力位面前,市场调整有其必然性。但从长周期技术趋势来看,目前已经突破下跌趋势的压力线,向上的空间已经打开。站在这个时点看,长期趋势的压力位已经在4100点上方,但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压力位也会下移。因此,资金在此处的进场节奏发生变化并不奇怪。 其次,增量进场的趋势可能并未发生变化。兴业证券宏观王涵表示,本轮外部增量资金逻辑是挖掘全球价值洼地。疫情境外蔓延以来,美联储大规模放水支撑了美股的本轮反弹。但近期美股在经历了快速反弹之后,资金继续抄底美股的动力有所减弱。一方面,疫情冲击下企业违约风险仍高;另一方面,美股波动率仍在高位,抬升了机构做多美股的对冲成本。在此背景下,资金选择进入本轮涨幅相对落后的“价值洼地”A股进行配置。本轮内部增量资金逻辑则是,理财产品破净推动居民再配置。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打破了隐性刚兑,同时对投资者风险认知教育的逐渐强化,使得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得到提升。5月债市调整以来,相当部分理财产品跌破净值,这推动了居民增量资金进入股市。3季度以来,风格轮动已经开始,随着国内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这一过程可能仍将持续。 第三是市场走强的主要逻辑可能也未发生变化。虽然大家直到最近才热议牛市,但牛市已经来了很久了,创业板指都已经涨了一倍多,很多消费、科技、医药股都有数倍涨幅。这背景后的逻辑就是自主可控和消费永续。近期券商股走强则是资本市场改革和航母券商计划的预期。这些预期目前都未发生变化,逻辑皆处在无法证伪的阶段。从短期来看,最值得关注的一是年中即将召开的高层会议将对重大政策走向如何定调;二是疫情是否会再度引发黑天鹅事件。 市场风格存在扩散的可能性 事实上,虽然周五沪指大幅杀跌,但市场上的赚钱效应依然存在。此前暴拉的金融股休息,题材股则开始上涨,比如深圳板块、创投板块和防疫抗疫板块等。那么,接下来市场的机会在哪里呢? 首先是半年报。无论年景好坏,半年报业绩是每年必炒的一个题材。天风证券(601162)表示,哪怕市场有阶段性风格漂移和高胀的情绪,三季度的核心仍是景气因子,6-8月市场表现和业绩增速表现相关度较高。通过个股涨跌幅过去15年的回溯,每年4-6月和6-8月,个股涨幅的排名,很大程度上与中报的扣非累计同比增速呈现一个比较好的正向相关性。也就是说,中报扣非累计增速高的公司,往往在4-8月都有持续不错的表现,尤其是6-8月开始,进入业绩披露的窗口期,高景气的公司跑赢市场和其他公司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其次是信创。所谓信创,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今年将是信创规模化落地的第一年。此前,市场担心今年资金预算和落地力度存在变数。但有市场人士透露,信创招标有望全面铺开。国信证券表示,信创各细分领域呈集中度提升趋信创在党政以及大型行业市场已快速打开。在已有的竞争格局下,已形成规模化应用、具备广泛案例和较强股东背景的厂商有望持续受益,行业集中度或有望持续提高,细分领域稀缺龙头价值凸显。 第三即是区域性和事件性题材。比如深圳四十周年引发的深圳本地股行情可能具备持续性,海南免税题材亦可能扩散。最新的防洪抗涝题材也可能在下周爆发,这里可能主要涉及到管道、水泵、防水材料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若参照2019年初的市场节奏,接下来的市场虽然可能会较为震荡,但依然是机构与游资共舞,且存在一定赚钱效应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