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从目前的年报预披露的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望保持稳中有升,中小创企业业绩显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以5G、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并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沪深两市六成公司净利增长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晚间,按照最新公布日期计算,沪深两市已经先后有228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去年全年业绩预告,另有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快报,5家公司披露了年报。从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微观层面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整体依然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出中国经济仍然底气十足,韧性十足。 从预告类型来看,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共计1361家,占比达59.6%。其中,预增627家,续盈64家,扭亏300家,略增370家;业绩预减282家,略减174家,预亏436家(包含294家首亏,142家续亏),其余29家为不确定。 按照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计算,沪深两市共计将有142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达62.6%;其中同比增幅超过50%的将有989家,占比达43.3%;同比增幅超过100%的将有624家,占比达27.3%。与此同时,将有793家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占比134.8%。而即使按照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计算的话,也将有1311家净利润出现增长,占比57.4%。 从行业来看,2019年年报预喜公司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非银金融业、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中。受资本市场强势回暖影响,非银金融行业基本面大幅改善,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9%。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行业预告业绩好转明显,其他多数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钢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预告净利润增速下滑居前。 国信证券表示,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2019年四季度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将由三季度的7.3%大幅升至23.6%,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有所改善。银河证券也指出,总体来看,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表现较优,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回暖,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同样呈现底部回升的态势。 中小创业绩明显改善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最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中小创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显改善。这一点,不仅为众多研究机构所认可,同时也正在成为A股市场的共识。 民生证券研究显示,中小板当前披露率为56%,2019年报预告整体法净利增速为90.2%,较同样本三季报增速提升82.5个百分点。净利增速中位数为42.5%,较同样本三季报增速中位数提升33.6个百分点。 剔除天齐锂业后,当前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数据显示中小板指累计净利增速达19.5%,业绩情况大幅改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则显示,在2019年整体净利润基础数据中剔除金融板块后,中小板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372%,在此基础上剔除异常值后,中小板2019年整体净利润同比增92.5%。其中次新股净利润同比增长23.5%,剩下的非次新股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0%。 另一方面,截止目前,A股创业板公司除暴风集团外,其余794家公司已全部披露年报预告。长城证券研究显示,根据公布的数据测算,创业板年报预告净利润共计659.90亿元,同比增速68.37%,不仅增速转正,且相比前几个季度大幅改善。 与此同时,过去数年来一直在困扰创业板的商誉减值风险也正在逐渐出清。2018年年报中,创业板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占比达32%,整体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37%,多家公司大幅减值爆雷。招商证券研究显示,创业板有130家公司在2019年业绩预告中表明有商誉减值风险,集中在传媒、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行业。总的来看,虽然创业板2019年报依然存在一定的商誉减值压力(商誉减值计提数额大约为360.25亿元),但相比2018年的商誉减值数额(581.77亿元)已经出现明显弱化,即商誉减值对于盈利的冲击正在减轻。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体现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快速增长,从而为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也赋予了中国经济更为强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足够的韧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则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从投资方面来看,2019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比2018年加快2.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7%,比2018年加快1.6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2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5%,比2018年加快3.6个百分点。 A股市场正在反映这一变化。以科创板为例,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计有4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上述45家公司中,有37家预计净利润将实现增长,其中有22家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将超过50%,仅有1家预计将出现亏损。从净利润增长较为迅速的行业来看,则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而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业绩预告来看,以5G为代表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孕育足够广阔的新产业空间。产业周期上,2020年5G产业链进入快速上行期,向中下游传导过程中投资范围拓宽:预计基站建设边际增速达到峰值、5G手机出货量快速上行、各类应用高速发展。恒大研究院则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中国汽车人离汽车强国的梦想从未如此近过。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9日讯 阳光电源(300274.SZ)今日股价大幅下跌。截至今日收盘,阳光电源每股报66.30元,跌幅10.36%,换手率6.86%,成交额50.23亿元。 就在上周,国元证券发布了阳光电源的相关研报,给予其买入评级。 12月24日,国元证券研究员彭聪发布研报《阳光电源(300274):新能源电力电子平台巨头 多项业务快速增长》。研报称,阳光电源多项业务互相协同,快速增长。1)公司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储能业务自2018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2020上半年储能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49.66%。2)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潜力巨大,一方面可生产绿氢;另一方面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长期的季节性储能,根据测算,2030年电解制氢设备市场规模可达1256亿元,公司前瞻布局电解制氢与氢储能,未来有望率先受益氢能产业发展。3)2020上半年公司电站系统集成营收36.27亿元,同比增长52%;伴随光伏平价,光伏电站需求快速提升,公司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国元证券预计, 2020-2022该公司营收分别为192、250、295亿元, 增速分别为48%、30%、18%,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0、30、39.6亿,增速分别为126%、49%、32%,对应EPS为1.4、2.1、2.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34、26倍,给予2022年30倍PE,目标价81.6元,给予买入评级。
河北证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上市公司达6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02家。“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已形成包括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截至2020年11月末,辖区上市公司数量为60家(其中主板36家、中小板11家、创业板13),增加7家,全国占比为1.46%,居全国第14位,有6家企业IPO过会待发。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202家,增加104家,全国占比为2.45%,居全国第12位。区域股权市场(石交所)挂牌公司数量为673家,增加474家。“十三五”期间,辖区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049.7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031.67亿元。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更加凸显。“十三五”期间,辖区股权融资额1908.15亿元、债券融资额2490.28亿元,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分别增加840.44亿元、1829.28亿元,分别增长78.71%和276.74%。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多样。截至2020年11月末,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较“十二五”期末增加104家,增长106.12%;融资额由14.80亿元增加到67.69亿元,增长357.36%。区域股权市场从无到有,挂牌公司数量为665家,增加466家,增长235%,融资额由2.50亿元增加到183.52亿元,增长约72倍。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127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52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加424.77亿元,增长446.04%。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河北证监局强化精准监管、有效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政许可审批数量由“十二五”时期的196件大幅下降至36件。全面启用拟上市公司辅导监管信息系统,简化申报流程。截至2020年11月末,辖区有证券公司1家、分公司39家、证券营业部252家,较“十二五”期末分支机构增加55家,增长23.3%;证券投资咨询机构5家;期货公司1家、分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36家,较“十二五”期末分支机构增加9家,增长24.32%。
拼多多股价和市值再创新高! 拼多多一夜大涨15%,一夜飙升1800亿,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超越京东和百度之和。 黄峥身价一夜增长500亿人民币,超越马化腾成为中国第三富豪,比马化腾高出400多亿,基本追平马云,仅次于农夫山泉钟睒睒。拼多多的忠实投资者高榕资本也一夜大赚超百亿。 不仅如此,国内传统商超与互联网电商企业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 就在最近两个多月,并非国内电商一哥的拼多多异军突起,股价和市值频频创出新高,目前最高股价已达到166.19美元,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市值折合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市值已大大超过A股商业贸易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总和。 在市值赶碾压国内传统商超上市公司的背后,电商企业的GMV(网站成交金额)和营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而国内传统商超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迟缓,利润甚至现下滑趋势,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不过,也有特例。比如全球连锁商超龙头企业沃尔玛近年营收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利润改善,推动其股价和市值频创新高,沃尔玛最新市值为4195亿美元,折合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仍是拼多多、京东等企业的数倍。 01 暴涨16%!拼多多股价再创新高 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9日,国内电商新贵拼多多股价再创新高。 行情显示,截至当天收盘,拼多多大涨15.57%,盘中触及168.77美元高位,再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折合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近期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股价有所调整,但国内几大电商上市企业市值已逐一实现了对传统商超整体全面超越。 拼多多的市值已远超A股所有商业贸易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总和。 目前A股申万商业贸易行业(注:含百货、超市、专业连锁、专业市场等多个子行业)合计总市值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 就在两个月前的2020年10月底,上述公司的总市值合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彼时拼多多的市值还仅7000亿元人民币出头。 统计数据显示,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下的商业贸易行业上共有近100家上市公司,其中市值最高的苏宁电器总市值为706.63亿元,超市类业态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是永辉超市(行情601933,诊股),为672.80亿元。 总的来看,上述两家商业贸易行业头部公司市值规模均已不到拼多多的1/10。此外,一些传统连锁超市或连锁百货上市公司的市值多在百亿元上下的水平,仅是拼多多的几十分之一, 甚至1/100。 如北京知名百货巨头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以及上海商超巨头百联股份(行情600827,诊股)最新总市值均仅在200亿元出头。而注册地为辽宁沈阳的上市百货公司*ST商城(行情600306,诊股)(原证券简称为商业城)的市值为4.17亿元左右,不到拼多多的1/2000,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差距则更加大。 拼多多等电商企业与国内传统商超市值巨大反差背后,是两者在营收增长趋势上的巨大差异。 数据显示,上述纳入统计的近100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最近几年同比仍实现增长,不过增速非常迟缓,相当数量的非头部公司营收甚至下滑,利润方面也开始明显负增长。与之相对的是,电商平台的GMV和营收的持续高增长。 数据显示,拼多多2018年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2019年GMV达10066亿元,同比增长113%。11月12日,拼多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全面超出预期,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GMV为14576亿元,同比增长73%。阿里巴巴、京东等其他电商巨头近年GMV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不断蚕食传统商超市场份额。 GMV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电商企业营收的高速增长,以拼多多为例,公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率连续高于100%,2020财年三季报营业收入329.44亿人民币元,同比上涨70.26%。 02 传统商超没机会?另一面:沃尔玛股价和市值频创新高 在电商围猎之下,传统商超是否还有机会? 以沃尔玛为例,公司作为全球连锁商超巨头,近年尽管面临电商的巨大冲击,但通过持续的策略调整优化,与电商进行融合,在购物、支付方面体验进行优化,营收方面仍实现连续增长。利润方面,沃尔玛在连续数年下滑后,近年重拾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沃尔玛股价和市值近日不断创下新高,12月初股价一度达到156.3美元的历史新高。近日虽有所调整,但股价仍有144.33美元,总市值达4084亿美元,折合超过2.6万亿人民币。
各位早~ 早报君先带大家看看隔夜美股行情。随着特朗普周末意外签署财政支出和疫情救济法案,三大指数收盘均刷新历史新高。但热门中概股逆市下跌,名创优品跌超17%,微博跌超13%。 再回顾一下全球其他市场的行情。因大型科技股全线重挫,恒生科技指数大幅收跌4.26%报7795点。盘面上,阿里大跌8%、美团大跌6.88%。 而全球主要资产价格方面,需求担忧盖过美国刺激计划乐观情绪,美油跌超1%失守48关口。 昨日至今早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1. 小米11发布!套装版附赠充电器 起价3999元 小米11昨晚正式发布,定价3999起,将于1月1日0点首卖。小米11首发搭载骁龙888处理器,2K四曲面柔性屏,DisplayMate A+。机身8.06mm,容纳4600mAh电量。Harman Kardon立体声加上1亿像素相机。套装版附赠55W 氮化镓充电器,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需要。 2. 证监会: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将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市场;要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 3. 深圳首批个人预约新冠疫苗开始免费接种:观察30分钟无反应即可离开 深圳首批个人预约新冠疫苗开始免费接种。即日起,深圳部分指定社康中心,对自行预约的留学生、因公出国人员、因私出国人员3类人员免费接种,接种时须携带相关证明,接种后观察30分钟无反应即可离开。 4. 应对寒潮保供煤电气,发改委:各地执行有序用电预案不能涉及居民 针对新一轮寒潮来袭,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说,预计全国用电需求还将攀升,将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坚守民生底线,确保居民和公共服务等民生用电。各地执行有序用电预案,保证不能涉及民生领域,不能涉及居民。 5. 信用债信披规则走向统一 债市互联互通稳步推进 人民银行、证监会、发改委共同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规则统一,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专家认为,加强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加强监管协同、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有助于合理定价、提升市场活跃度。 6. Sensor Tower:抖音及TikTok获2020年全球热门娱乐应用双榜冠军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球用户支出排名前十的娱乐应用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达到58.2亿美元。下载量排名前十的娱乐应用总共获得24.6亿次下载;抖音及TikTok以12.6亿美元预估收入取代Netflix,夺得全球娱乐应用收入榜冠军,较去年增长了590%。 7. 微博收盘大跌13.5% 活跃用户连续两季度下滑 微博收盘大跌13.5%,报38.33美元,总市值87亿美元。微博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营收达31.96亿元,超预期,但净利润同比下滑。用户方面,微博的月活、日活用户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环比下滑态势。此外,微博预计四季度净营收将同比增长1%至3%之间,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5%。 8. 阿里联手上汽成立智己汽车 注册资本100亿元 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浦东新区完成注册。智己汽车注册资本为100亿人民币,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股权。上汽集团午后涨停,报25.7元,市值3007亿元。 9. 王健林手下万达老将朱战备因贪腐被上海警方带走 已被除名 跟随王健林多年的万达商管集团副总裁朱战备因涉嫌贪腐被上海警方带走,目前正在接受调查。朱战备目前已被大连万达集团从公司除名,其被带走的原因是因为插手涉足公司的IT设备采购的招投标,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另外,万达唯一被王健林直管的部门就是审计部。 10. 永煤事件共振:196只信用债推迟或取消发行 地方国企占逾8成 自永煤违约以来,累计196只债券暂停和取消发行,涉及规模为1430亿元。业内表示,市场对2021年打破刚兑“扩面”的预期正在增强。“2021年很可能成为新一轮信用债到期高峰。根据测算,明年信用债到期规模将达到6.87万亿元。且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1. 今年前11个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2% 机电出口占最大份额 今年前11个月,上海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同比增长0.5%;进口1.9万亿元,同比增长3.4%;贸易逆差6587亿元,扩大9.5%。机电产品保持出口最大份额,集成电路为最大类进口商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和肉类进口大幅增长。 2. 中国社科院发表黄皮书:四季度世界经济增速会明显下滑 中国社科院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5%,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的数据是5.2%。之所以高一点,是因为2020年四季度全球经济增长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下跌的结果是今年的基数会比较低,在较低的基数上会形成相对高一点的增长率。 3. 中国央行: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 推动债市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制定了统一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包括发行阶段披露的文件内容、募集资金、企业内控制度等要求,以及存续期间的披露要件、披露频率、披露时点等方面要求。明确了二十二项重大事项类型和具体界定标准,要求企业及时披露可能影响偿债能力或投资者权益的重大事项。 1. 11月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同比增长8% 2020年1-11月,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1508.0万吨,同比增长0.5%。11月当月,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182.8 万吨,同比增长8.0%。 2. 全国电影周票房突破10亿元 第51周(12月21日-12月27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0.98亿元,环比增长69.24%。这是继国庆档之后,单周票房大盘再度突破10亿元。《拆弹专家2》,《晴雅集》二者稳居票房榜前两名的位置,分别拿下4.18亿元、2.53亿元票房。 3. 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多种产业 包括ECMO制造、5G研发应用 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呼吸机、ECMO制造,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系统开发与应用服务等65条,修改51条。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62条、修改37条。
自京东健康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上行,截至2020年12月29日收盘,累计上涨116.21%,数字医药平台受到了资本的广泛关注。疫情之下,催生的在线购药及在线诊疗需求,也使得行业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医药健康将是最好的赛道之一。 同样布局数字医药健康的平台1药网(NASDAQ: YI)12月22日发布公告,子公司耀方上海已完成国内科创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轮融资,估值高达百亿。并且前段时间公司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业绩也十分亮眼。那么,1药网到底靠什么获得市场的强烈看好的呢? 穿越三个财年,营收连续指数型增长 1药网作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股,2020年11月19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披露公司当季营收创新高,实现净营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12.8%,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约为55.6亿,全面超过2019年全年的39.52亿,至今已实现连续8季度高增长。 图表一:1药网季度增速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并且,第三季度公司毛利润同比增长90%达到9000万元人民币。非GAAP净亏损占普通股占净收入的百分比大幅收窄,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约10%下降到本季度的4%,延续了自首次公开发行以来建立的持续高增长良好势头,未来实现盈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图表二:非准则净损失占收入%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公司在加强数字化、商业化,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构建起药品全渠道商业化的数字平台、医药数字化营销平台,针对零售药店、制药企业、医生进行了全产业链的整合。 2020年9月30日,公司服务药店数量已增至30多万家(占中国药店总数的57%)。合作的国内外优秀制药企业数量扩大至300多个,同比增长101%。合作伙伴包括大型跨国和国内制药企业,如礼来、诺华、拜耳医药、白云山制药等。 图标三:公司合作药企数量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据三季报披露,公司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净收入总额在24.4亿元至25.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81%至90%。据此估计,公司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80亿元左右。 相比于同行业其他公司,中泰国际预测平安好医生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63.03亿左右,华创证券预测京东健康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163.28亿,阿里健康财报则显示2020年3月-9月总营收就达到了71.62亿。综合来看,1药网2020年总营收将超过平安好医生。 事实上,在数字医药健康行业内的公司目前依旧需要做大规模跑马圈地,投资者应该以公司营收规模为关注重点,不应该仅仅着眼其中某项业务布局。例如,1药网快速增长的营收规模,就将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数字化的管理能够对销售团队实现赋能,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持续降低,毛利率也将稳定增长,公司各个业务的拓展都将在此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 1药网是一个由科技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健康服务生态。其价值分布于连接药企、药房、医生、保险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渠道的医药健康生态,以及“医+药+支付”全流程服务覆盖。持续的高增速说明了公司已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未来公司的优势将会持续扩大。 B2B业务利润增长344.5%,登录科创板迎来新机遇 其实,随着公司营收呈现指数型增长,规模经济效应在三季度已经初显效用。公司B2B业务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4.5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快速增长为22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了51.27%。同时,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药店订单111.4万单,同比增长297 %。B2B业务中,来自现有客户的收入环比增长38.9%,新增客户为环比增长贡献了12.5%,由此可以看到1药网B2B用户粘性在不断增强。 相比去年同期,2020年第三季度B2B产品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34.0%,服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28.9%,部门利润增长了344.5%。从目前趋势来看,1药网B2B业务已经全面升级为T2B2C战略和全渠道商业化平台战略。 B2B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1药网对科技的娴熟应用以及对供应链的高效管理,这些运营优化将会作用于当前公司医药产业的全业务,促进公司打开长期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随着1药网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和全渠道商业化平台的完善,其服务水平和营收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1药网B2B业务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此外,2020年12月22日1药网发布公告称,集团在中国经营的子公司壹药网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方上海”),目前已完成国内科创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融资。根据投资协议,耀方上海投前估值为人民币100亿元(约合美元15.3亿),新投资方对耀方上海的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15亿元(约合美元7,875万)。 若耀方上海登陆科创板之后,将有利于1药网进一步孵化其出色的业务,逐步构建“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和 “数字医药服务”为核心的医疗科技生态。公司的科技属性和互联网产业价值将不断深化,打造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并且,在资本市场的助力和催化下,探索各种新模式也将更加顺畅,公司有望打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1药网登录科创板之后,将形成美股+A股的特有模式,更有利于公司价值释放,逐步被投资者重新挖掘和发现。 小结 1药网作为一家从零起步、高成长的科创企业,市销率仅为0.51,远远低于同行业港股上市公司超过20倍市销率的平均水平。伴随着公司三季度业绩的持续暴增,以及此次登录科创板的契机,公司获得十多家战略投资机构注资的强烈看好,无疑意味着1药网被严重低估的估值和未来的业务潜力获得了广泛认可。未来,公司能否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相信时间会给投资者答案。
财政部网站25日发布2020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前11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提高,利润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9%,经济运行稳步改善。 营业总收入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0%。1-11月,营业总收入556124.8亿元,同比增长0.8%,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311788.2亿元,同比下降2.7%,地方国有企业244336.6亿元,同比增长5.8%。 营业总成本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3.8%。1-11月,营业总成本54021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企业297158.9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国有企业243052.4亿元,同比增长6.9%。 利润总额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8.9%。1-11月,利润总额29863.1亿元,同比下降6.1%,较1-10月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19798.7亿元,同比下降5.2%,地方国有企业10064.4亿元,同比下降7.8%。 净利润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47.2%。1-11月,税后净利润22065.9亿元,同比下降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11.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税后净利润14762.3亿元,同比下降5.3%,地方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7303.6亿元,同比下降10.6%。 应交税费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应交税费较去年同期增长6.9%。1-11月,应交税费40575.1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企业28745.9亿元,同比下降2.1%,地方国有企业11829.2亿元,同比增长1.3%。 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成本费用利润率5.6%,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4.1%,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1%,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2.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