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鹏元征信因存在“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企业征信机构任命高级管理人员未及时备案”两项违法行为,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约1918万元,并处罚款62万元。至此,鹏元征信成为了首个因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而被处罚的企业征信机构。 “此次对于鹏元征信个人征信业务的处罚,应该主要是针对其业务渗透最广、营收最高的‘天下信用’板块。”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的齐岩冰律师认为,征信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资质已在2018年百行征信成立之时宣告终结,“但近几年来,鹏元征信旗下的‘天下信用’通过在各类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捆绑分成等模式,依然在百行征信之外深入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且有不断扩大业务规模的趋势。”齐岩冰说。 尽管鹏元征信回应称已完成全部整改内容,能够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但市场的变化似乎昭示着,鹏元征信“天下信用”板块未来的生存情况不会太如意――与鹏元征信遭到处罚同期,央行批准了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后者成为继百行征信之外的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且鹏元征信的主要适用场景――互联网金融也正处于全面清零状态。 实际上,个人征信业务的牌照发放一直比较谨慎,截至2020年7月末,在央行分支行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已有133家,而目前仅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 “天下信用”无证开展非议多 2005年,鹏元征信成立,并在成立10年后与芝麻征信、腾讯征信等7家机构,获央行批准开展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业务。然而,该8家试点机构无一通过审核。 不过,从始至终未单独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鹏元征信,却从未停止发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脚步,甚至带动了一股面向C端提供信用报告的热潮。 按照鹏元征信官网介绍,2016年“天下信用”推出,用户可通过其查询企业信用、自己的信用,或授权他人查询对方信用报告。 其最广泛的用途,当属帮助借款人查询自己是否存在失信违约行为。近两年来,天下信用频繁出现在各消费金融公司或小贷平台公众号的菜单栏,或APP内,用户花费9.9至50元不等的费用即可查询。 但天下信用的用户体验却不尽人意。 诸多投诉人称,在明知自己存在借贷逾期的情况下使用天下信用,却未能得到任何关于借贷的记录。“因房贷信用卡相关问题想查询自己的信用,在交付了39.9元后给出的是毫不相关的结果,明明存在逾期却不显示。”王女士投诉道。 另有不少消费者因被贷款平台APP拒绝提供放款额度,而在APP引导下使用天下信用查询风险报告。令人不解的是,不仅天下信用并未查询到不良记录,“无失信记录”的借款人在报告查询后也仍未得到APP的借款业务批准。据 此外,消费者对于“天下信用接入的数据是否真实可信”的质疑也是层出不穷:“输入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码、交29.9元就查到别人的隐私,这公民信息还得到保护吗”? 捷信消费金融APP导流天下信用 不仅如此,随着监管禁止现金贷搭售砍头息,鹏元征信还被用户投诉以风险评估报告名义,联合现金贷平台收取变相砍头息,风险评估费达388元、480元、600元以及1000+元。 鹏元征信微信公众号曾介绍道,小贷、P2P、第三方支付是其数据覆盖的主要场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鹏元征信的收入构成中,个人征信产品占近70%,企业征信占25%左右,其他产品服务占5%。 但如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愈发严厉,再加上个人征信牌照空白,鹏元征信的导流渠道开始闭塞,C端数据源的获取出路也逐渐缺失。 行业秩序日益规范生存难 目前,个人征信的行业秩序正在依托牌照发放进行规范。 在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牌照到期的前两个月里,央行受理并于2020年12月25日批准了国内第二张个人征信业务牌照――朴道征信成为获批机构。天眼查显示,北京金控集团、京东数科、小米电子以35%、25%和17.5%的持股比例成为朴道征信三大股东。拟任的董事长赵以邗来自央行征信中心。 这侧面意味着,那些通过对外输送个人征信产品、提供有偿数据信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再次被监管予以牌照方面的警示。 事实上,从数量上看,个人征信牌照发放与企业征信资质相比,的确极为谨慎。截至2020年7月末,在央行分支行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已有133家,而目前仅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 在批准日当天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还强调,征信经营的是信息,信息涉及到人民的信息权益维护问题,在监管上一定要把信息安全和权益保护放到首位。 而本次鹏元征信的处罚,也显示出央行对征信市场的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的强度不断加大。齐岩冰向 记者了解到,在市场规范下,曾经未通过试点验收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也开始转型服务于B端,如前海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和华道征信主要提供企业征信产品。芝麻信用则在2019年末停止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企业风险监控,和面向C端的芝麻分服务。而拉卡拉(300773)旗下的考拉征信,已于2020年11月主动申请注销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团队疑似已经解散。腾讯征信则在近几年未对外披露信息,官网显示正在维护。 而鹏元征信,也有媒体报道称,其团队已经从巅峰时期的300多人到2020年11月初的100人左右。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中国证监会网站近日公布的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0〕188号)显示,经查,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存在以下违规事实:信息系统不足以支撑开展评级业务的内控及合规管理要求。部分项目评级模型定性指标上调理由依据不充分;未对影响受评主体偿债能力的部分重要因素进行必要分析;使用了不满足假设条件的评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依据《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现决定对东方金诚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期限3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东方金诚应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立即开展全面整改工作,严格落实《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切实强化内部控制及合规管理,严格规范执业,提高评级质量。东方金诚应于限期内完成整改并于期满后向北京监管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东方金诚官网显示,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是中国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1.25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分公司为主要载体的信用服务网络,还面向境外发行人与投资人建立了国际服务团队。公司业务资质完备,已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备案,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债券市场全部监管部门和自律机构的认可。评级服务涵盖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结构融资、跨境债券等业务类型,可为境内外发行人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的所有债券品类开展评级、为境内外投资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服务。 据天眼查APP显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东方金诚为第一大股东,总计持股68%。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2%。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由赵燕100%全资控股。而赵燕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物688363.SH)实际控制人,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为华熙生物第一大股东,持股59.06%。去年11月华熙生物在科创板上市。 华熙生物官网显示,华熙生物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优势地位。公司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建立了生物活性材料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 12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东方金诚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评级领域系列腐败案:量钱评级》,公布了东方金诚原总经理金永授、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崔润海涉嫌贪腐细节。文章称,近日,知名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金永授、东方金诚江苏分公司原总经理崔润海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文章显示,2019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在进行线索核查中发现,银保监会会管企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东方金诚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崔润海与他人合谋,帮助江苏某企业调高信用评级,收取巨额好处,涉嫌职务犯罪。2020年1月3日,崔润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崔润海很快交代,为感谢在信用评级方面提供的帮助,曾送给时任东方金诚公司总经理金永授好处费。 2020年1月10日,崔润海被留置后不久,东方金诚组织召开了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警示教育大会。两天后,金永授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经查,崔润海利用担任大公国际营销副总裁、市场开发部市场总监,东方金诚江苏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便利,为多家企业信用评级提供帮助,为数家证券公司介绍发债业务,收受巨额贿赂。金永授利用担任大公国际评审委员会主任、副总裁、总裁,东方金诚总经理的职务便利,为多家企业信用评级提供帮助,为相关银行介绍工程项目,收受项目介绍人、受评企业贿赂。 《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证券评级机构从事证券评级业务,应当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遵守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业务规则,勤勉尽责,恪尽职守,审慎分析,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证券评级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场所依法对证券评级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 《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证券评级机构与评级委托方或者评级对象存在下列利害关系的,不得受托开展证券评级业务: (一)证券评级机构与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所控制; (二)同一股东持有证券评级机构的股份达到5%以上,且同时持有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的股份达到5%以上; (三)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证券评级机构股份达到5%以上; (四)证券评级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股份达到5%以上; (五)证券评级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在开展证券评级业务之前6个月内及开展证券评级业务期间买卖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的证券; (六)中国证监会基于保护投资者、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认定的其他情形。 《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证券评级机构应当建立回避制度。证券评级机构信用评审委员会委员及评级从业人员在开展证券评级业务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人、直系亲属持有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的股份达到5%以上,或者是受评级机构、受评级证券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二)本人、直系亲属担任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本人、直系亲属担任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等证券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或者项目签字人; (四)本人、直系亲属持有评级委托方、受评级证券或者受评级机构发行的证券金额超过50万元,或者与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受评级证券发行人发生累计超过50万元的交易;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足以影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其他情形。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 〔2020〕188号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经查,你公司存在以下违规事实:信息系统不足以支撑开展评级业务的内控及合规管理要求。部分项目评级模型定性指标上调理由依据不充分;未对影响受评主体偿债能力的部分重要因素进行必要分析;使用了不满足假设条件的评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依据《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现决定对你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期限3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 你公司应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立即开展全面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切实强化内部控制及合规管理,严格规范执业,提高评级质量。你公司应于限期内完成整改并于期满后向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如果对本监督管理措施不服,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与诉讼期间,上述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 2020年12月14日
银行股在A股是一个很悲催的存在,不少分析师看好,但市场走势就是不佳,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存在。实际上A股就是那么任性,市盈率越高盈利能力股息率越差,股价涨越好,市盈率越低,盈利能力股息率越高,股价越是下跌。 最近媒体以《银行分析师的呼声:为什么我们仍然看好银行股?》为题,展开对银行股的投资机会讨论,有机构认为,银行是流动性扩张的源头,逆周期政策体系中流动性宽松对应经济较弱,流动性扩张,是银行让利,提升其他行业估值,而自身估值受损。当经济好转,流动性环境转紧,银行相对估值便开始占优。2021年经济向好趋势确定,逆周期政策诉求下降,后续流动性环境会逐步利好银行板块相对估值。 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市场股价走势还是以资金说了算,不是卖方分析师说了算,谁掌握了资金,谁就有话语权,最近两年都是机构主导的行情,未来也很难改变,既然是机构主导的行情,那么没有机构深度参与的个股,就不会出现趋势行情。不能简单的以估值来衡量投资价值,而是以机构参与度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像机构抱团的白酒股,市盈率超过60倍,白酒股除了茅台,其他二三线白酒股竞争激烈,业绩增长不会太乐观,即使有的个股三季报业绩是下滑的,但股价依然涨不停,在于资金推动停不下来,在一种趋势力量左右下,裹挟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加盟白酒股炒作。其他板块个股也是如此,像新能源、部分科技股、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也是机构深度参与,通过抱团的形式不断推高股价。 从20年基金发行看,可以说是水火两重天,一些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因为重仓抱团,收益率惊人,深得基民青睐,一边是不断的申购基金,另一边是新基金发行也更容易成功甚至成为爆款基金,基金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基金管理人得到百亿元级别资金以后,不会出现投资思路的改变选择新的投资标的,而是按照原有的投资思路,不断的加仓抱团板块和个股,因为本身就是机构抱团,真实流通筹码并不多,有了百亿元级别资金加仓,股价自然不断上涨,股价不断上涨,盈利效应增加,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推动股价继续上涨,这就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股价涨越高,增量资金也越多,增量资金越多,股价再上涨。 机构获得新增资金缘何不愿意开辟新的热点,而是不断加仓原有重仓抱团股,在于资金分流的考量,整个市场存量资金并不是很充沛,只能维持一种结构性行情,而不是全面的普涨行情,一旦机构获得新增资金,开启新的热点,因为股价位于低位,就会吸引市场活跃资金不断跟进,形成趋势行情,这就会对原有重仓股构成很大的资金分流,出现抛售压力,股价上涨凭借的是机构抱团,一旦股价下跌,出现新热点,机构抱团就会出现松动,带来更多的机构资金分流,出现股价崩塌,基金净值就会大跌,基金排名就会改写,这是重仓的机构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根本不会愿意看到新热点的形成,即使市场有苗头出现新热点,也会千方百计的拉升抱团股甚至如果持有少量新热点股票的话还会抛售打压新热点,避免市场热点出现切换。 这就出现了市场的结构性行情,重仓股不断涨,其他个股没有机构关照,股价不断跌,形成市场的资金虹吸,逼迫市场资金迁移不断追逐机构抱团股,带来股价更多的抛售压力,从银行股机构持股度来看,很大部分银行股机构持股低于0.01%,实际上就是没有机构持股,只有宁波银行(行情002142,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和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机构持股较高,股价走势也更加坚挺。没有机构深度参与,银行流通市值相对较大,游资不愿意炒作,股价要想逆转难度还是很大,除非机构抱团的白酒、新能源、医药生物和医疗器械出现全面的崩塌,股价大跌,机构撤离加仓银行个股,才有可能出现银行股走势的逆转,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新基金不愿意追高现有的机构抱团股,选择银行等大金融强势建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资金流向出现改变,市场活跃的热钱跟风,再吸引中小散户跟随,股价才会上涨。 机构重仓的白酒、医药、新能源不倒,银行股很难走出像样的行情,现在市场不看估值,只看机构有没有重仓,像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200多倍市盈率,三季报业绩虽然比预期好,但是下滑的,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3.6亿元 同比下降3.1%,年报营收利润增长情况尚没有公布,银行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部分银行业绩还是增长的。宁德时代股价缘何大涨,背后就是机构重仓,根据有关材料,目前有702家机构持有13.4%的股份,按照首发股份21724.37万股计算,持股比例就更高,机构持有 16538.51万股,接近80%了,可以说完全被机构控股了,机构拉多高都没有问题。 市盈率越高,股价涨越欢,市盈率越低,股价跌越容易,这是A股抱团持股的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央行网站今日发布消息称,初步统计,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4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1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9.7万亿元,同比增长23.9%;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1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28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证券业机构负债为7.15万亿元,同比增长28.4%;保险业机构负债为19.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以史为鉴,机构抱团股太疯狂,结果都是很悲催。 机构抱团股始于股改之后的大牛市,股改以后的大牛市机构完全主导市场走势,2004年,公募基金合计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为14.7%,此后3年持续上升,特别是2007年,受到赚钱效应的吸引,基民到银行排队购买基金,与现在基金发行火爆可以一比,基金持股市值达到25.7%,这是笔者查阅到的基金持股最高数据,2007年10月16日股指最高达到6124点,机构资金疯狂炒作了中国神华(行情601088,诊股)、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中国船舶(行情600150,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等大蓝筹股,很多股价都是突破了百元大关,但是天有不测的风云,福兮祸所伏,正当市场憧憬万点的时候,政策突变。 基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利用一些可能误导投资人的方式开展持续营销活动,部分销售机构销售基金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不正当竞争;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业绩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视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经理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部分从业人员公开发表对市场走向、个股价格的不当评论等,证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发行受到严重的打压,市场增量资金戛然而止,而要维持诸多大蓝筹股价上涨需要庞大的资金,随着中国石油(行情601857,诊股)的上市,市场出现了转折点,此后就是漫长的调整,直到今天6124点依然是历史最高点,回顾当年机构抱团股的股价,很多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当时的股价就是历史大顶,像中国神华、中国船舶,茅台也从当时的230余元跌到84元左右,跌幅超过60%,此后才逐渐重回升势,成为超级大牛股。 股市连年调整,基金损失也是巨大,据媒体披露,基金不仅仅份额大幅缩水,就是基金净值也出现了大跌,5毛钱基金俯拾皆是,11年9月,媒体披露,有一只基金净值只有0.19元,可以说是亏得一败涂地,基金业进入了寒冬,基金为当初的疯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基民也遭遇了巨大损失,为自己的非理性付出巨大代价。 不仅仅基民遭遇损失,整个基金业发展也是进入了寒冬,基金持股占比一路下滑,10年到16年,除了15年16年基金持股市值大幅增加以外,整体看基金持股市值是下滑的,经过六年,公募占市值比例,已经从6.83%下降到3.28%;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也从9.39%降至4.23%。 15年也是机构抱团炒作疯狂的年份,15年最大特点是出了一批新生代基金,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重仓,敢炒作,有看市盈率就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或者看基本面炒股就输了的说法,出现了全通教育(行情300359,诊股)、暴风集团、安硕信息(行情300380,诊股)等超级科技牛股,暴风集团已经退市,全通教育股价也是物是人非,其中安硕信息被某媒体质疑,作为A股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三只“300元股”,第一只“400元股”,安硕信息业绩表现着实一般,媒体发问,低利润何以支撑400元股价,安硕信息股价大涨背后是机构抱团,媒体写道”(股价大涨)原因与其背后的基金身影似乎难脱干系。截至今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均被基金占据;而在近期公布的龙虎榜单中,机构扫货动作不断。",回过头去看,现在的股价 是17.6元(未复权),只有1次十转十的股本扩张,即使复权,也与400元股价相差很远。 15年机构抱团小股票,推高股价,赢得赚钱效应,吸引基民申购基金,带来庞大的资金增量,给了基金足够的增持弹药,抱团的中小盘股票涨越多,基金收益率越高,媒体关注度越高,基金份额增加越多,基金新增资金越多,越有能力推高股价,又能吸引更多资金,这就是正向激励,结果就是从市盈率炒到市梦率,接着就是市胆率,以后就是总市值。 可是物极必反,面对股市非理性上涨,管理层对场外配资一刀切,加上新股批量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资金出现短缺,市场流动性瞬间枯竭,出现了螺旋式下跌,不得不由证金公司出面注入流动性,股市才止住跌势,但是中小盘科技股的下跌持续数年,很多当时的牛股股价只剩下两三成,重仓的基金损失惨重,当时的明星基金,连续数年成为市场收益率排名垫底的基金,大批基金净值出现了腰斩,5毛基金再度出现,最低基金净值跌倒了3毛钱,基民损失惨重,再一次为自己的非理性追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经过15年科技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风险,基金转变投资风格,跟随北上资金的脚步,大概是18年开始抱团所谓的白马股蓝筹股,持有核心资产,美其名曰新赛道,这种观念转变本身是正确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在A股一直缺乏,但是物极必反,价值投资演变成价值投机,就与炒新炒差炒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基金抱团从白酒、家电、食品饮料、科技股、新能源到医药生物、医疗器械,科技股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很多个股遭遇机构抱团炒作,股价涨幅巨大,市盈率百倍只是起步价,数百倍丝毫不奇怪,目前很大一部分科技股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泡沫已经破裂,股价腰斩客观存在,下跌30-40%相当普遍,只有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和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等少数个股依然坚挺,白酒和光伏、新能源汽车和极其产业链依然是机构抱团的主要对象,食品饮料的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诊股)和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也是机构持仓的重点,白酒股整体市盈率已经超过60倍,未来白酒业绩增长存在很多变数,尤其是二三线白酒竞争激烈,一旦业绩增速下滑,高估值就是高风险,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市盈率超过200倍,金龙鱼作为食用油的龙头市盈率超过100倍,这样的估值,会不会已经大大透支了未来的成长预期。 现在的市场,机构可能也是非常的焦躁,股价不涨就跌,可是找不到对手盘可以承接高位筹码,因此只能利用持股优势和资金优势,不断的拉升股价,希望吸引资金跟风炒作,但是效果未必理想,很多投资者不愿意介入抱团股接盘,机构在没有办法兑现利润下,只能是单边做多,妄图以逼空方式,逼迫市场资金接盘,结果就是指数大涨,个股跌的面目全非,引发市场质疑声音逐渐高涨。 因为财报公布的滞后性,不能准确了解机构抱团股机构持股占比,但是部分个股机构持股占据真实流通股应该超过60%,甚至更高,这样的高持股度,机构要想出货就会形成交易拥堵,出现股价闪崩,前一段子,科技股和医药生物股价闪崩就是机构抛售引发的。 不管是股改以后的牛市,15年的疯牛,上半年的科技医药牛市,不少抱团机构都是伤害颇深的,现在抱团的白酒、食品、新能源结果也不会好。 历史的教训总是惨痛的,但人的记忆总是短暂的,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上海瀚讯(300762)、宏达电子(300726)、高斯贝尔(002848)、杭电股份(603618)、博威合金(601137)、英维克(002837)等纷纷涨停,长盈精密(300115)、隆利科技(300752)等涨幅超过10%……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5G概念股“开门红”。 5G概念股为什么走强? 消息面上,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三大运营商2021年工作会议透露,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5G基站约58万个,推动5G基站共建共享33万个,实现了年初所定地市覆盖5G的目标。 这意味着,如果2021年5G基站建设目标完成,三大运营商的5G覆盖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助推5G应用端加速发展,从而壮大5G产业规模。 其实,机构对于5G概念股早已悄然做“功课”。上证报记者查阅机构调研记录发现,近40个交易日以来,伊之密(300415)、宏达电子、云海金属(002182)、兆驰股份(002429)、信维通信(300136)、横店东磁(002056)等多只5G概念股被机构密集调研。 进一步细查,机构调研的多为5G行业龙头、绩优公司。 比如,伊之密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积极拥抱5G新兴市场,携手多家企业,开展5G应用方案的合作,伊之密压铸岛助力基站滤波器壳体、基站散热器壳体等5G产品的生产,注塑机也深入应用在5G行业生产当中。伊之密在近40个交易日中,共接待机构调研11次,接待来访者263家。 接待调研频率居第二位的宏达电子,更是标准的5G概念股。 宏达电子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单层陶瓷电容、陶瓷薄膜电路等产品在5G通信行业、传感器领域有广泛运用,公司产品涵盖钽电容器、多层/单层瓷介电容器、薄膜电容器、陶瓷薄膜电路等。具体到公司子公司,生产MLCC产品的冠陶电子和生产电源模块的宏微电子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生产SLCC的宏达恒芯在民用通信领域业绩增幅同比在100%以上。 兆驰股份兼具5G和MiniLED概念。兆驰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公司目前正与韩系厂商和国内厂商共同推动MiniLED背光电视产品的落地,公司主营LED封装业务的子公司兆驰光元分拆至深交所上市正在辅导中。在5G方面,公司做了微基站、IoT产品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 信维通信介绍,公司定位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泛射频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布局LCP(液晶聚合物材料)模组、UWB(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模组、毫米波天线模组、滤波器等,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专利315件,其中5G天线专利77件,LCP专利16件,UWB专利7件,BAW(体声波)专利21件,SAW(表面声波)专利12件。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近40个交易日内,有部分公司虽然仅接受过一次机构调研,但接待机构数量相当“壮观”。比如,中科创达(300496)一次接待了173家投资者,中兴通讯(000063)一次接待了50家投资者,华工科技(000988)一次接待了30家。 中科创达披露,公司从2017年华为麒麟970芯片开始,与华为在芯片、T-BOX、LiteOS、鸿蒙OS以及智能座舱领域,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公司运用多年积累的产品与技术和华为共同面向车厂,让车厂能够更快、更好、更经济地推出智能汽车产品。中科创达认为,5G智能手机全球市场渗透率还较低,未来3-5年仍是快速发展阶段,随着5G的超低延时、超高可靠技术的落地,AR/VR设备的出货量会快速增长。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4日电为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14日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技术在保险行业不断深入运用,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给行业和监管带来挑战。办法明确互联网保险业务定义,即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经营活动。规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保险业务即为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和自助终端设备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经纪服务,消费者能够通过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的销售页面独立了解产品信息,消费者能够自主完成投保行为。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办法所称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含相互保险组织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代理人(不含个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办法所称的保险代理人(不含个人保险代理人)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依法获得保险代理业务许可的互联网企业。办法规定了保险机构及其自营网络平台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网站备案、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等级保护、营销模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监管评价等。(记者 屈信明 欧阳洁)《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5日 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