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市场再爆腐败大案。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载文指出,知名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金永授、东方金诚江苏分公司原总经理崔润海近日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文章指出,今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查处该案是金融反腐从传统信贷领域向中介信息服务领域拓展深化的积极突破。 东方金诚此次“东窗事发”,进一步暴露了评级机构在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据悉,目前除东方金诚4名人员外,东方金诚系列腐败案还涉及多名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信用评级企业问题频发,既有外部因素,亦有企业本身原因。从外部环境看,信用评级植根于债券市场,但是债券市场长期处于刚性兑付等非正常状态,使得信用评级往往只能“锦上添花”,对于债券发行和投资缺少一“评”定音的能力;从评级机构看,部分评级机构过于追求市场规模和利润,将评级行业的基本道德准则抛诸脑后,内部流程不严谨,考核机制不规范。 今年三季度,证监会债券部、有关证监局、沪深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在对大公国际等7家评级机构开展2020年联合现场检查工作时,就发现了评级规范、评级方法或模型、数据库系统有待完善,评级业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评级项目质量控制不足等诸多问题。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减少信息差异、为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证券市场债券流通转让活动提供信息、推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职能。人无信不立,债无信则无法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出现的腐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信用债市场的基础。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腐败行为重拳出击,也是呵护债券市场发展、夯实债券市场基础的应有之义。 信用评级行业不能评而无信——只有“评”而没有“信”,要拿出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决心。评级机构要主动维护良好的评级市场环境,诚信执业,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质量管理,坚决杜绝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风险预警作用,切实发挥债券市场“看门人”作用。
1月4日,新疆证监局披露《关于对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 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经查,你公司部分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的负责人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违反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你公司出具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你公司应于收到本决定之日起60天内予以改正,并向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我局将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如果对本监督管理措施不服,可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与诉讼期间,上述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记者今日获悉,12月14日,中保登牵头建设的保险资管产品集中代销业务平台——“银保通”系统正式上线。首批上线的代理销售机构包括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首家上线的保险资管机构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另有10余家商业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正积极开展业务沟通及系统对接。首批上线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首日销售额即突破6亿元。 2020年4月起,为落实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作用,中保登牵头建设“银保通”系统。该系统着眼于结合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在代理销售机构和保险资管机构之间搭建标准、规范、高效的保险资管产品代销业务平台。通过对接口标准、持有人账户、业务流程、产品代码等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兼顾了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化运营,可以促进渠道和产品两端降本增效。 商业银行拥有传统的渠道及营销优势,具备成熟规范的销售管理体系,保险资管机构则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及长久期资金管理,注重绝对收益和稳健回报,“银保通”系统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的深度协同发展。此次上线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可以投向多种类的标准化资产和非标准化资产,通过“银保通”系统面向机构投资者销售,将进一步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据悉,下一步,中保登将在中国银保监会指导下,稳妥推进“银保通”系统后续建设,有序增加接入机构数量,助力银行业保险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A股市场震荡起伏,最终以红盘收官,沪指年内累计上涨13.87%,报收3473.07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另外,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涨幅分别达38.73%、64.96%。 机构化加速是2020年A股市场的一大特点。其中,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8.75万亿元,较2019年底规模激增4万亿元,并且公募基金增仓市值居前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均属于2020年的热门板块。 作为洞悉市场主力资金动向的窗口之一,2020年机构调研热度更胜于2019年,并且多只热门调研股走出了翻倍行情。 迈瑞医疗接待最多机构 从机构调研总量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两市共有1511家上市公司获得各类机构调研,大约占A股公司总数的36%。其中,有59家上市公司的机构接待量超过500家次,这个数字在2019年为18家;同样,2020年有18家公司的机构接待量超过1000家次,2019年时仅为4家。 个股来看,2020年,迈瑞医疗超越海康威视,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此前2016年至2019年,安防产业龙头海康威视均占据机构调研热门股榜首,其2019年合计机构接待量达到2154家次,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2366家次,排名第二。不过,迈瑞医疗增速更快,由2019年的856家次激增至2020年的3802家次,并且成为唯一一家机构接待总量突破3000家次的公司。 迈瑞医疗为创业板白马股,是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2020年,伴随国家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逐步常态化,其所在的医药生物行业也获得机构持续追踪,作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受集采影响程度如何一直是机构关注的焦点。据公司在最近一次披露的调研活动中表示,目前国家集采对公司业务基本没有影响。 机构调研前十名热门股均来自深市,其中有9家为中小创公司,除了迈瑞医疗,还包括海康威视、德赛西威、一心堂、广联达、汇川技术、卫宁健康、珠江啤酒、京东方A和中科创达。这些公司主要来自计算机、医药、电子等行业,已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均表现较好,简而言之,科技类白马股依旧最受机构青睐。 此外,珠江啤酒、洽洽食品、来伊份等食品饮料类消费公司的机构关注度也大幅度提升。珠江啤酒机构接待量由2019年的333家次增至2020年的1250家次,洽洽食品和来伊份2020年机构接待总量分别为1011家次、584家次,而后两家公司2019年接待机构均不足百家。2020年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走势亮眼,申万食品饮料板块年涨幅约8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机构调研热门股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前十名公司中,迈瑞医疗、德赛西威、广联达、汇川技术和中科创达5家公司股价均走出翻倍行情。其中,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汇川技术年涨幅更超过200%,涨幅最大,截至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该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收于93.3元/股。“机构调研王”迈瑞医疗亦再创新高,该股全年上涨近136%,现价426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5179亿元。 券商与基金为调研主力 从参与调研的机构类型角度看,相较于往年卖方的券商为绝对主力的情形,2020年买方的基金也加大了调研力度,并与券商一道成为目前A股机构调研的主要力量。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嘉实基金的调研总次数排名前三,分别为1148次、990次、942次。 其中,中信证券关注度最高的公司为周大生,其次是迈瑞医疗、德赛西威;中信建投与嘉实基金最青睐的公司则分别是海鸥住工和坚朗五金。整体来看,券商与基金公司最关注迈瑞医疗,分别有46家券商、57家基金。 此外,被明星私募“翻牌”的公司向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0年明星私募依旧保持活跃。具体来看,2020年在A股市场频频出手的高瓴资本,年内共调研35家公司,合计调研60次,其关注度排名前三的个股依次为迈瑞医疗、南微医学、广联达。淡水泉在明星私募中较为勤奋,期间调研了184家公司,合计调研299次,其最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海康威视。此外,星石投资最青睐周大生;景林资产和重阳投资均重点调研了海康威视;千合资本则反复调研一心堂。
新年在机构抱团股大涨下,两市强劲上涨,成交再度破万亿元,出现了开门红,这是一种跨年行情的演绎。20年股市在流动性宽松下,出现了流动性牛市, 全年沪综指涨13.87%至3473.07点,深主板、中小、创三综指年涨幅分别达35.20%、31.55%、47.85%,创成指年涨幅65%。 但是开门红并不代表股市没有风险,有些风险还 是需要防范的。 机构抱团还能延续吗?20年股市最大特征是公募基金重新获得了话语权,机构抱团持股成为热门话题,机构抱团股牛气冲天让市场为之侧目,出现了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和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等各行业细分龙头的超级大牛股。正是因为机构主导的结构性行情,机构赚的盘满钵盘,中小投资者可能就不一定赚钱了,因此展望2021年,我个人认为市场最大的焦点是机构抱团持股还能持续吗?一个是机构抱团股涨幅巨大,没有只涨不跌的股价,另一个是机构抱团股估值不低,白酒股市盈率在50倍左右,已经是在历史高位,其他科技股、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很大一部分市盈率超过百倍,部分科技股市盈率也是觉得高不可攀,超过100倍成为了市场的标配,泡沫谁也不能否认,问题是泡沫可以持续多久。一旦机构抱团持股出现松动,机构抱团股股价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注册制改革全面启动,估值下一个台阶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意味着A股全面注册制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每周维持10家左右的IPO ,虽然全面注册制不意味着IPO节奏会更快,但是意味着后续IPO 将维持快节奏,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存量公司快速增长,这不仅仅需要大量资金承接市场新股筹码,还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新股上市,会稀释存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带来A股估值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目前上证综指市盈率是足够低,主要是银行等金融股拉低市场估值,创业板和科创板市盈率都非常高,相比于成熟国家的股市,市盈率可能超过1倍,这样的高估值是很难在注册制度下维持的,因此21年就是一个价值回归之年,价值回归,意味着整体市场估值将下一个台阶。因此21年A股投资最关键是防风险,只有风险控制好,保证本金的安全,后续才会有机会获得收益,如果本金都在高位套牢,投资上可腾挪空间就很小,高收益就很难。流动性溢价消失20年虽然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全球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冲击,纷纷开启货币新的一轮宽松,带来全球股市流动性狂欢。中国央行虽然流动性管理相对严格,上半年也是两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线资金,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30个基点,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房价也出现了异动,股市连续上涨,市场流动性牛市声音较为高涨,确实在流动性呵护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到2.5%,股市估值得到提升。下半年央行流动性管理明显加强,降准不再使用,降息更是没有来临,而是出现了资金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防止资金溢出效应的声音,更是指向了资产泡沫,国债利率缓慢上涨,一度达到3.5%的水平,目前在3.3%左右波动。按照一般的理论,股市估值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不可能维持上半年的高估值。针对央行货币政策,有关精神是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言外之意就是货币政策不会马上全部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也不会马上全部停止,但是货币政策会出现边际收紧,实现缓慢的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也会适度降温,典型 的就是财政赤字率可能回归3%的中性范围,而不会继续保持20年的高赤字率,整个市场流动性管理会比20年偏紧。20年M2增速是比较高,GDP增速是明显下滑的,货币 是超量投放的,这就带来M2增速与GDP增速的裂口很大,大概率在8-9%左右,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4-5%之间,如果21年M2增速与GDP裂口回归到4-5%,M2增速可能低于20年。流动性管理从严,一定要防止A股流动性溢价的消失,出现价值回归。银行能否走高成关键20年银行是多事之秋,不仅仅不良贷款增加,还要承担让利实体经济的重任,前三季度银行净利润下滑8。3%左右,银行股价也是低迷的很。21年金融让利力度可能会下降,但不良资产增加不会停止,银行业绩增速能不能恢复,这是问题的关键。银行反弹力度越大,20年机构抱团股的调整空间也可能越大,银行走势越低迷,机构抱团股调整概率也越低。这就是一种资金争夺战。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构成操作建议。
持有核心资产,凭借持股优势资金优势,不断推高股价,是近年来的投资主流,尤其是机构抱团股更是玩得炉火纯青,凡是机构抱团的白酒、医药生物、新能源、高科技和食品饮料个股无不涨幅巨大,但是不管是什么公司,只要股价出现泡沫,就会带来泡沫破裂的风险,只不过是泡沫破裂的方式不同而已。 周二依然是一些细分行业龙头的行情,像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行情002415,诊股)和大华股份(行情002236,诊股)涨停,猪肉概念的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诊股)涨停,电子行业的深南电路(行情002916,诊股)涨停,但是作为食品行业龙头的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股价出现过山车的巨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月5日开盘随即冲击历史新高139.9元,但随即掉头向下,一度翻绿大跌近5%,振幅达18.61%,市值波动达1252亿元。中小盘股一天股价振幅18%可能并不奇怪,可是一家市值高达7000余亿元的超级大白马股股价振幅18%,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金龙鱼是一家次新股,但打开涨停板以后涨幅巨大,如果从大约45元 的底部算起,涨幅大约是3倍,显然是一家超级大牛股,最近走出加速上涨的主升浪,从12月11日收盘价68.42元算起,涨到最高139.90元,涨幅超过一倍,这对于一家数千亿元的大盘股而言,16个交易日实现翻倍,资金炒作还是较为疯狂的,随着股价上涨,市盈率也是不断上涨,最新市盈率是97.5倍。这对于一家从事充分竞争行业的公司而言,要说低估,是不太令人信服的。 截至目前,金龙鱼尚没有公布20年财报,无法知道机构持股比例,但是从股东变化看,从上市之初的305948户股东到最新的195137户,可见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已经离场,把股份卖给了大资金者,至于大资金是机构还是市场大户,不得而知,但从最近基金抱团持股的标的看,机构热衷持有细分行业龙头,尤其是流通市值较大的食品、医药和白酒等,金龙鱼属于食品行业龙头毋庸置疑,大概率基金持有不少的金龙鱼股份,因为金龙鱼流通市值比较大,发行了5.42亿股,由于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目前流通股是3.57亿股,按照目前大约122价格计算,流通市值是435亿元,不适合游资大佬炒作,因此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金龙鱼也属于机构抱团股序列,只是抱团的程度不同而已。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66亿元、1670.74亿元、1707.43亿元,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1亿元、51.28亿元和54.08亿元。可见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都是较为乏力的,这与公司较低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无关系,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金龙鱼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8.42%、10.21%和 11.40%,公司净利润水平也维持在3%-4%之间,不应该把金龙鱼归属于高成长个股,可以作为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看待,20年公司业绩增长很靓丽,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00亿元,同比增加11.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亿元元,同比增加45.88%。但是与中报相比,增速明显下滑。根据有关资料,20年业绩高增长具有偶然性,那就是疫情带来的红利。 公司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一个 是高商誉市值,一篇叫《为什么远离金龙鱼》文章提供一组数据,公司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58.75亿元、58.86亿元和59.69亿元,主要为收购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产生。另一个是高存货,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9.94亿元、370.88亿元和345.51 亿元,如果产品价格上涨,高存货会增厚金龙鱼的业绩,像20年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是上涨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上涨,对金龙鱼业绩有正面影响,但如果价格下跌,也会拖累公司业绩,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26,821万元、109,170万元及213,528万元,大量库存,说明市场供应是非常充足的,不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金龙鱼是细分行业龙头一点不错,质地也是相对较好,但是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整体毛利率并不高,业绩弹性相对而言也不大,市场给予97.5倍的市盈率估值,是有点太乐观了,高估值不管是不是机构抱团持股,只要出现资金分歧,抱团炒作出现松动,股价也不是不会闪崩的。 金龙鱼虽然最终跌幅不大,只有1.72%,但股价大震18%,还是向市场发出一个危险信号,那就是白马股也好、机构抱团股也罢,涨多了,估值高了,都是会有很大风险的。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
A股好事之徒多,忽悠投资者的好事之人也不少,每年年底,总要给投资者算一笔债,投资者赚了多少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A股这么容易赚钱啊? 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数据显示,A股最新总市值为77.53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59.2万亿元,增加18.36万亿元。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平均收益率达到31%。 可是问一问中小投资者,有几个人赚到了10.49万元,从一些吐槽看,看来很多中小投资者又要被平均了,就像某些大佬,有2000亿元财富,张三欠债100万元,过的是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是简单的数学平均计算,四舍五入,两人平均财富就是1000亿元,所以计算投资者平均赚多少钱就是拉仇恨。 A股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股独大,带来了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高买低卖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市场一直呼吁解决一股独大,可是一股独大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不少民营公司大股东持股超过60%,一些国企上市,持股度也很高,新发股份只有10-30%,二级市场真实流通股占比很低,股市大涨最大受益者就是各类大股东和高管,逢高减持的话,还有可能把股价砸下来,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受伤害者。 另外这种计算总市值增加,也没有扣除新股新增市值和再融资的新增市值,这也能算是投资者赚钱吗?有点匪夷所思,是无意忘记还是刻意为之,不得而知,有媒体资料显示2020年共发行了393只新股,按发行价和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市值合计2.68万亿元。另外还有定增、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数目也是很可观的,据券商中国1月2日消息,2020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71万亿元,同比提高11%,现在暂时没有准确统计数据,有机构认为,2020年A股市场全年预计有395家公司首发上市,由于多家百亿级企业上市以及注册制的实行,今年筹资额达到了人民币4,707亿元,与实际393家新股就差两家,新股募集资金大约是4700亿元不会有太大差别,再融资就是1.24万亿元,新股市值不考虑涨跌是2.68万亿元,加上再融资市值增加1.24万亿元,扩容带来的新增市值是3.92万亿元左右。 扣除扩容因素带来的新增市值,实际上整个市场增加的市值是14.44万亿元,相对于59.2万亿元增加了24.2%,可是新股市值高达2.68万亿元,新股涨幅按照1倍计算,很多人没有中到新股,或者仅仅中到一些涨幅很小的新股,又会被平均了,新股融资是4700亿元,原始股东持股高达2.21万亿元,按照涨一倍计算,原始股东收获了2.21万亿元,扣除新股因素,总市值增加12.23万亿元,整体市场收益率就只有20%了,与31%收益率相比降低了不少。 20年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说更明白一点,就是机构主导的结构性行情,有机构抱团的个股就涨不停,而没有机构参与的个股不仅不涨,甚至会下跌创新低,可是面对疯狂的机构推升权重股上涨,股价估值连创新高,散户也不敢持股,与机构共舞,毕竟部分机构推升抱团股已经不能用价值投资来评价,更准确的是用极度疯狂的价值投机来诠释,大家可以看看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等白酒股涨了多少,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等食品股涨了多少,也可以看看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和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涨了多少,还可以看看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和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涨了多少,别说中小散户难以分享机构重仓股的盛宴,就是很多机构也不能分享这种狂热的上涨,机构收益率20年分化十分严重。另外这部分权重很大的个股,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是很高,像茅台,原来大股东占据了62%的股份,实际上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还持有超过2%的股份,按照目前股价持股市值大约是1.3万亿元市值,一个股东就占据了茅台市值上涨的62%左右,散户很大一部分持股市值都是10万元以下,需要多少散户才有这样的持股市值,这样的持股结构,用算术平均计算赚钱,真的是没有意义的。 20年散户是有赚钱的,但是按照我个人预测,散户亏钱比例并不低,能够达到20%盈利水平我估计不会很高,以后散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为机构主导的行情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投资方向,20年是300亿元管理规模的基金,只能买白酒以保证流动性,21年机构又会如何主导行情,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