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严监管呈常态化,巨额罚单不时出现。 近日,记者根据央行各分支机构公示信息统计,202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即2020年最后一周,就至少有9家支付机构收到央行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8728万元。其中,最高一笔罚单为6971万元。 记者发现,除了罚没金额巨大,上述机构罚单所涉名目繁多,有的多达十余条。此外,前述9家被罚支付机构中有4家涉及“双罚”,有机构相关责任人被罚55万元,侧面反映出支付违规既罚机构又罚个人的“双罚制”渐成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支付机构违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反洗钱问题和银行卡收单问题。从罚单名目来看,所涉“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为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行为均触及反洗钱“红线”;而未备案进行收单、未按规定落实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等,则涉及银行卡收单业务违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比传统金融机构,年纪尚轻的支付机构在反洗钱能力建设上更薄弱,互联网支付特性也使得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追踪等反洗钱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困难,这也是央行等监管部门日趋重视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2021年支付行业将延续严监管态势,尤其在反洗钱问题方面的处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过半数踩反洗钱“红线”被“双罚” 开年不久,央行系统陆续公布了2020年年底作出的一批行政处罚决定。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最后一周,至少有9家支付机构收到央行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8728万元。其中,最高一笔罚单为6971万元,也是支付领域新年第一例千万级别巨额罚单。 央行福州中心支行1月12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通星驿”)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合计被罚没6971万余元。同时,国通星驿5名管理人员合计被罚45万元。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作出的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记者注意到,国通星驿12项处罚名目多与违反反洗钱规定相关,如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 罚单公示当日,国通星驿母公司新大陆(000997.SZ)发公告称,国通星驿于2018年9月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梳理总结此次执法检查工作,深度剖析存在问题,全面启动相应整改工作,已于2019年4月全部按要求完成相关整改措施,并向央行福州中心支行汇报了整改情况。据新大陆称,本次6971万余元处罚将计入公司2020年当期损益,不会对公司及国通星驿后续主营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除了国通星驿,上述9家支付机构中因踩反洗钱“红线”被罚的还包括深圳市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付通”)、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广州市汇聚支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汇聚支付”),这四家机构均被实行“双罚”。 其中,腾付通违规事项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违反反洗钱规定,合计被罚没614万元,腾付通相关责任人被罚18万元。 财付通同样因违反反洗钱、违规开展支付业务合作、未备案开展条码支付业务等问题被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18万元,处罚款558万元,合计罚没金额877万元。公司风控总监也被警告,并处罚款55万元。 汇聚支付的处罚信息显示,根据《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三)项规定,央行广州分行对该公司处以196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共处以9.7万元罚款。该公司存在为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的违法行为,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该公司处以24万元罚款。汇聚支付合计遭罚220万元,相关责任人遭罚共计9.7万元。 另外,拉卡拉广西分公司因存在未准确标识并完整发送交易信息,以确保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央行南宁中心支行罚款3万元;天津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违反《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6万元;联通支付河北分公司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被罚2万元;平安付电子支付河北分公司未按规定落实收单业务本地化经营和管理责任、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被罚2万元;河北一卡通电子支付存在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事项、未按规定存放或使用客户备付金等4项违规,被罚33万元。 支付领域反洗钱监管加码 支付领域反洗钱监管正逐步加码。“反洗钱”或将成为2021年支付机构合规内控层面最大的挑战。 普华永道2020年度反洗钱处罚分析及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反洗钱行政处罚中,支付机构处罚总金额激增,成为第二大受罚主体,处罚总金额高达2.63亿元,为去年的8倍;处罚金额占比为42%,略低于银行类金融机构。 报告指出,支付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问题依旧突出,具体包括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存在资料不实商户,以及未按规定保存预付卡业务商户资料等。 记者还注意到,央行营业管理部刘丽洪曾于2020年3月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与央行前几年反洗钱行政处罚相比较,金融机构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成为新的处罚点,且成为“重灾区”。在其看来,除银行以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问题也较为突出,支付机构应加强客户身份初次识别措施,加大持续识别工作力度。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比传统金融机构,年纪尚轻的支付机构在反洗钱能力建设上更薄弱,互联网支付特性也使得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追踪等反洗钱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困难,这也是央行等监管部门日趋重视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2021年支付行业将延续严监管态势,尤其在反洗钱问题方面的处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据了解,监管在加大反洗钱处罚力度的同时,也针对反洗钱相关法律法律进行了完善。2020年12月30日,央行出台《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完善监管对象范围,适用范围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普华永道报告建议,强监管之下,反洗钱义务机构需重视反洗钱数据治理工作,对数据完整性、合理性进行校验以发现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交易行为可疑等情形。同时,对问题发现进行排查,总结工作经验,在客户身份识别流程及业务办理流程中增设校验规则,以确保反洗钱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信息化治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安全机制、分支机构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保险业近年来持续健康发展,保险中介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保险中介机构的管理水平与合规程度相对不足,部分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治理不完备、信息系统建设不规范、信息安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保险中介机构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的短板。提高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与经营管理水平,无疑成为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推动保险中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办法》,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是指保险中介机构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以持续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为目的所开展的工作。其中,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信息化工作,仅指该机构与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相关的信息化工作。 具体来看,《办法》突出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例如,针对当前部分保险中介机构与合作保险公司间的业务信息交互不规范、不透明,业务流程难以追溯,监管数据报送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办法》明确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数据对接的要求,规范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行为,使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信息交互规范、透明、可追溯,促进保险中介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保险中介市场运行效率,改善保险中介监管数据质量和报送时效,提升监管效能。 此外,从切实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办法》规定,保险中介机构的重要信息化机制、设施及其管理应保持独立完整,与关联企业相关设施有效隔离,严格规范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访问、使用、转移、复制等行为,不得违规向关联企业泄露保单、个人信息等数据信息。信息化事项外包给关联企业的,应按照《办法》外包要求实施有效管理。保险中介机构在确保数据安全、独立的前提下,可与关联企业采用同一套信息系统。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尤其是车商、旅行社等往往呈现“多、散、小”的特点,针对此类机构的信息化工作要求备受关注。据了解,在此前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就有部分单位建议降低对兼业机构的要求或规范对象不包含兼业机构。但此次出台的《办法》所规范的对象包括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并且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提出了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相同的信息化工作要求。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虽然只是兼营保险代理业务,但在代理活动中其业务环节和涉及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基本一致,而且中小兼业机构在保险代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上往往不如专业机构规范,更需加强监管,故兼业机构应该在保险代理业务方面与专业机构保持一致的信息化工作要求。 在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过程中,由于在自身资源、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中小保险中介机构的信息化工作进展并不一致。鉴于此,《办法》明确,保险中介机构可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定制开发、外包开发和购买云服务等形式建设信息系统。以上几种建设方式成本渐次降低,保险中介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当前,有部分第三方机构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面向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财务和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也能够为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互提供服务。《办法》明确,在合规、安全的前提下,保险中介机构可以采用此类方式建设信息系统,以满足监管要求。但监管部门同时强调,中小保险中介机构应充分认识和有效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关风险,不论以何种方式建设信息系统,保险中介机构均应遵守《办法》要求,承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明确提出,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不符合《办法》要求的,视为不满足《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经营保险中介业务。“这一政策要求表明监管层意在强有力地推进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建设。”豆包网创始人兼CEO张启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办法》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关于加强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废止。保险中介机构需按照《办法》进行信息化工作自查,在《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整改。完成整改后,保险中介机构法人机构将信息化工作情况报告报送至机构营业执照登记注册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 张启科表示:“对于市场主体而言,中小保险中介机构的信息化整改迫在眉睫,短期会有较大压力,但监管层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帮助下,无论是采用云服务还是外包开发、定制开发,合规应该是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系统升级之后,中介机构更要从经营理念上重视后续的数字化培训,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研发人才,二是加强实践型数字化经营人才培训。”
2020年最后一天,广东银保监局发布《广东银保监局辖区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共包括6章、28条内容,涉及报告范围和标准、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处理和反馈、考评和问责等。 其中该细则制定了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报告共同标准以及银行、保险业的特有标准。例如,因聚众围堵、冲击银行保险机构,致使1个营业网点停业4小时以上、2个以上营业网点停业2小时以上,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则属于突发事件。 《细则》同时指出,在特别重大、非常敏感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力争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相关信息、1小时内书面报告银行保险监管机构。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银保监会此前制定了《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之后多地跟进发布所在辖区的细化版本,但总体内容相差不大。 列明30项突发状况“需报告” 《细则》规定,以下23项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一)因聚众围堵、冲击银行保险机构,致使1个营业网点停业4小时以上、2个以上营业网点停业2小时以上,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二)银行保险机构营业网点受到100人以上围堵、冲击,或者连续一周受到20人以上围堵、冲击; (三)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致使银行保险机构5个以上营业网点停业3天以上,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四)银行保险机构受到暴恐袭击或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的社会安全事件,或者受到其他社会安全事件严重影响; (五)重要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受到网络攻击,导致银行保险机构在同一省份的营业网点、电子渠道业务中断3小时以上,或者在两个及以上省份的营业网点、电子渠道业务中断30分钟以上,或者因网络欺诈或其它信息安全事件,导致银行保险机构或客户资金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六)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涉嫌利用职务工作挪用、侵占资金1000万元以上,或者进行非法集资、传销、洗钱等非法活动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七)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涉嫌假冒银行保险机构印信、凭证、渠道等骗取、套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 (八)银行保险机构客户或他人涉嫌利用虚假票证、交易、信用等骗取银行保险机构资金1000万元以上; (九)银行保险机构丢失或泄露大量重要资料、重要账册、重要空白凭证、重要数据或客户信息等,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 (十)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保险机构(法人)董事长、行长(总经理)、监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被有权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失联失踪或不明原因死亡等; (十一)广东银保监局和银保监分局直接监管的银行保险机构(法人)董事长(理事长)、行长(总经理)、监事长被有权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失联失踪或不明原因死亡等; (十二)银行保险机构同一系统内有3名以上董事(理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重要部门(岗位)人员同时或相继被有权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失联失踪或不明原因死亡等; (十三)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非正常死亡严重影响正常对外营业和其他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十四)银行保险机构(法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重要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突然集体辞职,严重影响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活动,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十五)银行保险机构被其他金融管理机构、执法部门罚没单个机构1000万元以上或者同批次多个机构共计5000万元以上; (十六)银行保险机构被其他金融管理机构、执法部门处以停产停业、吊销有关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或取消业务类处罚; (十七)银行保险机构的境内子公司(含非金融类公司)发生突发事件对银行保险机构造成重大影响; (十八)银行保险机构的境外机构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重大影响,或者被境外监管机构实施处罚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十九)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股东或其实际控制人出现危机或其他严重问题,对银行保险机构造成重大影响; (二十)银行保险机构发生重大诉讼案件,造成1000万元以上损失或导致重要监管指标、经营指标发生变,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二十一)银行保险机构发生突发事件,已经或可能形成重大声誉风险; (二十二)其它可能对银行保险机构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 (二十三)其它严重影响单体机构或区域银行业保险业正常经营秩序的突发事件。 针对银行业,除此之外,《细则》规定,出现以下5种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一)挤兑事件; (二)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库、保管箱库、现金业务区、自助设备存放的现金、贵金属或其他物品等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 (三)抢劫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自助网点、业务库、运钞车或其外包押运公司运钞车;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外授信余额1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出现重大风险,严重危及金融债权安全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发现重大违规事件,涉及金额1亿元以上,或已造成损失1000万元以上。 针对保险行业,发生以下两种保险业突发事件,保险业金融机构应当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一)因发生洪水、台风、地震、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火灾、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交通运输等严重事故,或者境外突发性的战争、武装暴动、政权更迭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保险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人身伤亡赔付1000万元以上或被保险人死亡10人以上,或者对保险机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二)发生群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引发大面积保险索赔,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细则》还表示,涉及敏感地区、敏感时期、敏感人物的突发事件信息,不拘泥于上述标准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全部报告广东银保监局。此外,若发现非法设立银行保险机构、非法办理银行保险机构业务事件,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及时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信息。 强化突发事件信息首报、先报意识 广东银保监局表示,《细则》出台旨在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风险防范处置,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稳定。 事发单位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各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谁监管、向谁报”的原则,向银行保险监管机构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细则》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各银保监分局应强化突发事件信息首报、先报意识。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掌握情况,尽快报告信息。 对涉及挤兑、围堵、冲击、停业、盗抢等突发事件,事发单位应不迟于1小时向银行保险监管机构报告信息;对涉及诈骗侵占、丢失泄露、人员异常、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突发事件,事发单位应不迟于24小时向银行保险监管机构报告信息。 特别重大、非常敏感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力争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相关信息、1小时内书面报告银行保险监管机构。 银行保险机构突发事件信息首报后,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新进展或者需要补充内容的,一般应在24小时内续报,最迟不超过72小时。 《细则》要求,各银保监分局接到银行保险机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广东银保监局直接监管的银行保险机构接到下级机构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广东银保监局报告。
● 国家外汇管理局8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修订〈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目前,做市商已成为我国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对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推进,做市商制度也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修订《指引》,着力提升市场报价质量和交易行为规范性,更好促进外汇市场有序发展。 王春英表示,此次《指引》修订主要遵循动态竞争、奖优罚劣、规模稳定、标准透明、公开公平的原则,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优化做市商结构。发挥综合做市商优势,不再分产品设置做市商,鼓励做市商提高各产品综合交易和做市能力。二是简政放权,下放尝试做市机构的准入退出管理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报价和提供流动性。三是规范做市交易行为。加强对做市商日常监测、考核和评估,引导做市商减少对交易量的依赖,注重报价质量的提升和流动性的提供。四是强调做市商责任。明确做市商应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报价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的浮动幅度、遵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相关自律规范、积极引导客户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等,进一步强化做市商依法做市、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 对于完善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的影响,王春英表示,一是市场结构将更加合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在延续“做市商—尝试做市机构—普通机构”竞争性三级分层体系的基础上并实现结构优化。第一层为类型多样、做市能力较强的综合做市商。根据当前外汇市场发展情况,现阶段做市商数量暂定25家,未来将根据外汇市场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第二层为数量较多、比较活跃的分产品尝试做市机构。第三层为数量众多的普通机构。二是市场流动性将更加充分。优化做市商结构、扩充做市力量、规范做市交易行为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做市商报价质量和流动性供应水平。
● 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注到,近期全球资管巨头正在快马加鞭搜寻中国市场人才,并开出了优厚的薪酬条件。机构人士称,不少外资机构将2021年当成中国市场入场的最好时机,预计外资“抢人”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兼具海外背景和境内公募、私募、监管机构经历的人才最“吃香”。 巨头纷纷“抢”人 2021年1月5日,上海必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挂出了一条招聘信息:外资基金寻中国总经理,有外商独资私募基金或者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的经验优先。 种种迹象显示,外资机构正疯狂抢人以拓展中国业务。一位猎头介绍,此前一家内资机构高管加盟某知名外资机构,对方开出了百万美元的年薪,此类人才的紧俏程度可见一斑。 另据求职网站Glassdoor信息,世界头号资管巨头贝莱德上海公司近期有很多职位开始招聘,提供的薪酬非常有吸引力。例如,副总裁级别平均年薪为13.3万美元,折合86万元人民币。 比较确定的是,随着中国业务扩张,近期外资的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顶级量化机构TwoSigma,全球顶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富达国际等都在挖人,职位包括合规、交易、渠道等。 一家大型外资机构中国业务负责人刚刚跳槽到另一家机构,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说:“最近需求太旺,决定跳槽后,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工作有点太好找。”究其原因,“对于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来说,2021年再不来就太晚了,(他们)对懂中国市场的人才需求很旺。” 上海必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监陈志源认为,最合适的买方候选人往往来自内资公募基金、监管机构或者内资私募基金管理层。就高管来说,海外资产管理机构会在敲定人选前,面试尽可能多的候选人,一方面寻觅最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也是了解本土市场的过程,“有的基金公司花了9个月才找到中国区负责人”。 海外资管机构之所以青睐有监管背景的候选人,陈志源认为是为了更快地推进中国业务申请以及获得与中国相关监管部门高层沟通的机会。例如,贝莱德中国区董事长汤晓东和先锋领航的中国区负责人罗登攀都有中国证监会工作背景。 基金经理要会做直播 陈志源介绍,对于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来说,外资资管机构往往要求他们在2019年、2020年拥有优异的业绩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机构也希望他们会做直播,“接地气”。 他进一步补充,销售主管则需拥有与本地银行、券商、主权投资机构合作的经验,并可同时销售在岸和离岸产品。也有产品主管在面试时被问及“是否认识监管层的人,能否帮助我们在接下来发行几只产品”。另外,外资机构青睐的人选必须有中国市场的直接经验,“因为没有时间来培训他们了。最多两年,中国市场这边就必须要出业绩了”。 为挖到人,外资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薪资。陈志源介绍,比如,一个在业内表现领先的销售或者基金经理,从内资机构跳到外资,基本工资可以涨50%以上。此外,第二年、第三年,部分机构还许诺了奖金保障。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奖金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最近两年的业绩。如果是中后台,从内资机构调到外资,工资也有望涨20%-40%。 良将难求 即便条件如此优厚,合适的人才还是难找。 上海一外商独资企业(WFOE)的总经理表示,整体来看,外资机构提供的薪资水平在市场上较具吸引力。招人难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上既懂外资又懂内资的人才有限。该总经理表示,合适的候选人需要既能和海外团队沟通,理解公司的全球投资流程体系、公司文化,又懂本土市场和业态环境。他(她)需要和海外团队充分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另外,海外的模型和流程在本土落地,需要基于中国的市场做出调整。而具体怎么调整,则需要本土的投研团队与海外团队协作。市场上可承担这种角色的人才比较有限。这是外资机构招人面临挑战的主要原因。
如今,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走进地铁站,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均占据着重要的广告位置。尤其是站在风口的K12在线教育机构们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内容营销的投放力度,希望靠着“刷脸”在用户面前增强自身的存在感。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刚刚结束的各大卫视2021跨年晚会上,包括作业帮、猿辅导、好未来(题拍拍)等多家头部企业都进行了广告投放与赞助。而在晚会之外,冠名综艺、节目植入、找明星代言都已成为他们破圈营销的重要打法。 争抢晚会赞助 被网友戏称为“人间清醒”的大张伟曾说:“破圈就是上晚会。”尽管这一发言针对当时参加综艺节目的中国乐队而出,但拥有大量流量和高认可度的晚会无疑是最快建立知名度的通道之一。也正因如此,晚会也成为各大广告主瞄准的对象,作为在2020年飞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在线教育企业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卫视晚会的赞助名单中。 在刚刚结束的各大卫视2021跨年晚会上,除了精彩节目和各路偶像的出镜,身为广告“金主”之一的在线教育机构也频繁出镜。其中,作业帮赞助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猿辅导则是与北京卫视、江苏卫视等展开合作,好未来旗下的题拍拍成为B站跨年晚会的赞助商。有意思的是,此次教培品牌在晚会上的“露脸”,不再局限于主持人的口播中,以作业帮为例,品牌主题曲甚至成为了独立歌曲节目被呈现。 毋庸置疑,2020年已经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年份,一方面,在线学习观念的深入和庞大的K12市场让各家机构踩在风口上;另一方面,资本涌入头部机构也让巨头们开疆拓土的步伐加快。依靠前期的烧钱营销把用户市场争夺下来,成为各家机构的共识。 有投资人表示,在线教育品牌选择晚会作为内容投放的阵地,正是看中了晚会在短期内能够获取到的大量流量和关注度。此外,跨年晚会的覆盖人群广,适宜在广大K12家长中进行宣传与传播。 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认为,在线教育机构在晚会进行投放,其实是教育行业少有的通过全国性营销来建立品牌形象的方法。“过去的传统教育行业其实更偏向本地服务业,除了像中国东方教育、蓝翔技校这样需要在全国范围招生的机构,剩下的企业几乎不会做这种全国范围的品牌营销。”邱彦峰指出,目前在线教育的技术因素让很多机构有了不受地理限制的交付能力,所以无论是营销手段,还是营销能力都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体系化。 营销破圈 而在晚会之外,机构们营销发力的渠道还包括社交平台、综艺节目、代言人效应等多种方式。曾在暑期引起业内关注的广告牌大战已经升级,变成彻底的投放营销大战。截至1月6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在线教育机构们赞助过的综艺包括《乘风破浪的姐姐》《奇葩说》《向往的生活》《跨界歌王》等多个大火节目。 此外,找明星做代言人也是机构们的破圈方式之一。去年9月,王源成为网易有道词典代言人;在此之前,以英语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英孚也找来胡歌来担任代言人。除了明星们的加持与背书,近些年来,在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萌娃、家庭类网红,这一群体也成为教育机构着力发掘的KOL之一,以求用短视频等新的传播路径扩大品牌影响力。 根据APPGrowing发布的《2020年度移动广告投放分析报告》显示,教育培训行业2020年的广告数占比为6%,在2020年全年重点行业广告数中排名第4。同时,二季度和四季度是教培行业投放次数较多的时期。而在2020年度重点广告主TOP100中,也有贝乐虎儿歌和伴鱼绘本两家机构入围。 同时,艾瑞咨询此前发布《2020年H1中国教育行业广告主营销策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上半年,综合游戏类综艺和生活观察类综艺是教培机构的核心赞助对象。《报告》同时指出,相较于强化销售转化和提升产品辨识度,树立品牌形象是教育类广告主更为关注的营销目的。 在邱彦峰看来,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的营销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效果营销,另一部分是品牌营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做效果营销如果有品牌背书的话,转化率自然就会高一些。” 转化路漫漫 不管从综艺到晚会再到代言人,机构们都在持续发力求出圈,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能参与进这些营销PK战的,往往都是获得大额融资的头部玩家,腰部或更小的机构很难与之抗衡。而在在线教育行业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机构们通过在综艺、生活场景、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频繁“露脸”,实现破圈,仅是行业营销烧钱大战的第一步,后续的转化仍是摆在机构面前的难题。 指明灯智库创始人吕森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机构目前对晚会、综艺的投放,对推广在线教育模式来说是有效的,“宣传对市场的培育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比较担心的是过多投放之后,后续的服务能否跟上”。此外,吕森林告诉记者,在线教育领域的自有流量目前基本已经被发掘得差不多了,未来机构们的重点可能还是放在外部流量的转化上。 在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看来,目前进行大量广告投放的机构集中在K12等领域,这一领域相对来说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市场,且头部机构们拿到了大额融资。“头部机构们为什么做投放,就是因为他们的业务领域开始出现交叉了。实际上,从现在到短期内机构们投放的广告就是巨头在争抢市场份额。” 而在投放之后,机构还需进行后续的获客转化,“机构们首先通过广告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品牌,后续引流还有试听课和低价课的方式,广告会增加体验课的用户数量,但最终向正价课转换,就跟各家机构的产品服务与口碑相关了。”于进勇谈道。
A股好事之徒多,忽悠投资者的好事之人也不少,每年年底,总要给投资者算一笔债,投资者赚了多少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A股这么容易赚钱啊? 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数据显示,A股最新总市值为77.53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59.2万亿元,增加18.36万亿元。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平均收益率达到31%。 可是问一问中小投资者,有几个人赚到了10.49万元,从一些吐槽看,看来很多中小投资者又要被平均了,就像某些大佬,有2000亿元财富,张三欠债100万元,过的是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是简单的数学平均计算,四舍五入,两人平均财富就是1000亿元,所以计算投资者平均赚多少钱就是拉仇恨。 A股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股独大,带来了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高买低卖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市场一直呼吁解决一股独大,可是一股独大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不少民营公司大股东持股超过60%,一些国企上市,持股度也很高,新发股份只有10-30%,二级市场真实流通股占比很低,股市大涨最大受益者就是各类大股东和高管,逢高减持的话,还有可能把股价砸下来,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受伤害者。 另外这种计算总市值增加,也没有扣除新股新增市值和再融资的新增市值,这也能算是投资者赚钱吗?有点匪夷所思,是无意忘记还是刻意为之,不得而知,有媒体资料显示2020年共发行了393只新股,按发行价和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市值合计2.68万亿元。另外还有定增、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数目也是很可观的,据券商中国1月2日消息,2020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71万亿元,同比提高11%,现在暂时没有准确统计数据,有机构认为,2020年A股市场全年预计有395家公司首发上市,由于多家百亿级企业上市以及注册制的实行,今年筹资额达到了人民币4,707亿元,与实际393家新股就差两家,新股募集资金大约是4700亿元不会有太大差别,再融资就是1.24万亿元,新股市值不考虑涨跌是2.68万亿元,加上再融资市值增加1.24万亿元,扩容带来的新增市值是3.92万亿元左右。 扣除扩容因素带来的新增市值,实际上整个市场增加的市值是14.44万亿元,相对于59.2万亿元增加了24.2%,可是新股市值高达2.68万亿元,新股涨幅按照1倍计算,很多人没有中到新股,或者仅仅中到一些涨幅很小的新股,又会被平均了,新股融资是4700亿元,原始股东持股高达2.21万亿元,按照涨一倍计算,原始股东收获了2.21万亿元,扣除新股因素,总市值增加12.23万亿元,整体市场收益率就只有20%了,与31%收益率相比降低了不少。 20年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说更明白一点,就是机构主导的结构性行情,有机构抱团的个股就涨不停,而没有机构参与的个股不仅不涨,甚至会下跌创新低,可是面对疯狂的机构推升权重股上涨,股价估值连创新高,散户也不敢持股,与机构共舞,毕竟部分机构推升抱团股已经不能用价值投资来评价,更准确的是用极度疯狂的价值投机来诠释,大家可以看看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等白酒股涨了多少,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等食品股涨了多少,也可以看看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和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涨了多少,还可以看看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和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涨了多少,别说中小散户难以分享机构重仓股的盛宴,就是很多机构也不能分享这种狂热的上涨,机构收益率20年分化十分严重。另外这部分权重很大的个股,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是很高,像茅台,原来大股东占据了62%的股份,实际上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还持有超过2%的股份,按照目前股价持股市值大约是1.3万亿元市值,一个股东就占据了茅台市值上涨的62%左右,散户很大一部分持股市值都是10万元以下,需要多少散户才有这样的持股市值,这样的持股结构,用算术平均计算赚钱,真的是没有意义的。 20年散户是有赚钱的,但是按照我个人预测,散户亏钱比例并不低,能够达到20%盈利水平我估计不会很高,以后散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为机构主导的行情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投资方向,20年是300亿元管理规模的基金,只能买白酒以保证流动性,21年机构又会如何主导行情,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