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印发《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战略为现代化长沙建设当好先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国际化航空枢纽、全国性铁路枢纽、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口和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四大交通枢纽”,构建国家交通物流中心。 根据《意见》,长沙将加快实施机场改扩建工程,预留四跑道四航站楼的扩展条件,规划建设长沙南—黄花国际机场高铁联络线,打造航空、高铁、轨道交通、磁浮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谋划第二机场建设,预留扩展空间。加快通用航空布局,推进开慧、坪塘、宁乡、浏阳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铁路枢纽方面,加快常益长铁路建设,建设长赣铁路和长沙西至湘潭北、株洲西联络线;推动呼南高铁引入高铁长沙西站,预留京广高铁复线、长九合高铁通道。 在内河主枢纽港口方面,推动长沙至岳阳段湘江航道升级为一级航道,适时启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三线船闸建设。强化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加强与城陵矶港的联动,提升长沙港枢纽和辐射功能,打造区域水运物流金融信息集散中心。优化长沙港各港区布局,将铜官港区、霞凝港区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谋划布局乔口港区。推进长株潭水运一体化,开展长株潭组合港研究。 此外,公路运输枢纽方面,按照“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目标优化路网布局,完成长益高速扩容建设,推动宁乡至韶山、江背至干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优化高速公路网,力争 “日字型”长株潭高速大环线、长沙至宁乡(横市)至安化高速公路、大浏高速张坊互通至昌栗高速慈化互通高速公路、江背至干杉高速东延,以及京港澳高速长沙段扩容(东移)、长沙绕城高速扩容、长韶娄高速长沙段扩容、长永高速扩容等项目纳入国家或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日前,依托沈阳220千伏蒲大线103号输电杆塔实施的通信基站融合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式为京沈高铁乘客提供更加稳定和迅捷的5G移动通信信号。 据了解,此项通信基站融合项目由国网沈阳供电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是辽宁省内首个依托输电杆塔建设的通信基站,同时也是京沈高铁通信专网的重要组成节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沈阳供电公司针对输电杆塔如何挂载通信设施等“疑难杂症”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输电杆塔资源综合复用的建设方案,为推进5G通信建设、发挥电力基础资源优势提出了新的共享模式。 此外,该试点项目还解决了高铁通信专网在组网过程中新建杆塔不能距离铁轨过近、塔基施工工艺和抗抖动性要求更苛刻、设备挂载高度需求更高等多个难题,在满足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的同时,大幅减少社会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和时间投入。
2020年8月20日,由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州市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乐居长三角、、透明售房网湖州站承办的“长三角新势力”主题活动在上海盛大开启。 在下午举行的湖州价值闭门会议上,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明法发表讲话。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明法 他表示,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山水清丽,生态和谐,谓之“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市拥有太湖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安吉龙王山、长兴扬子鳄2个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州梁希、安吉灵峰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德清下渚湖、长兴仙山湖、吴兴西山漾3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48.4%;并拥有竹乡安吉100万亩大竹海、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国家5A级景区南浔古镇、避暑胜地莫干山,以及长兴十里银杏长廊、金钉子等生态景观。近年来,湖州倾力推进南太湖一体化开发建设,建成了月亮酒店、滨湖大道、渔人码头、图影湿地、湖州影视城等一批优质项目,总投资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旅游综合体也即将全面开园。 15年前,习总书记在湖州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就此诞生。多年来,湖州积极贯彻落实,发挥生态文明的先天优势,先后被列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年后,湖州喊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口号,将“两山”理念再度转化,让绿水青山发挥更大的价值。 多年潜心营建,湖州逐渐夯实了发展基础。去年,湖州全市GDP同比增长7.9%、列全省第4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2%和10.1%、均列全省第1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7%、10.4%和12.6%,列全省第3位、第1位、第2位。今年,新冠疫情的防疫“战争”中,湖州全城百姓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守住了浙江“北大门”,是全省病例最少的城市。且在第一季度经济环境因疫情影响,整体受困的形势下,湖州敢于人先,率先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刺激经济、复工复产、帮扶企业,实现了2020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比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就在这样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城市管理下,湖州的优势逐渐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凸显出来。 第一,是湖州在长三角的空间区位优势。从先天的地理环境上看,湖州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距离杭州75公里、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南北两翼、贯通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经过多年沉淀,湖州铁公水综合交通已然发达,已有杭宁高铁和杭宁、杭长、练杭、申苏浙皖、申嘉湖“三纵两横”高速网,商合(湖)杭高铁正式通车,湖州至杭州西高铁也加快建设。今年,沪苏湖高铁也正式开工建设。未来湖州每个区县都将通高铁、都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到上海只要30分钟、到杭州只要20分钟、到南京只要40分钟、到合肥只要1个多小时,大大缩小了与多个重要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同时享有几个同城化都市圈的红利。借此,湖州即将成为长三角少数处于十字高铁枢纽位置的城市之一。 第二,是湖州在城市规划管理上的优势。目前,湖州政府正在系统谋划全市生产力新的布局,提出了“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建设方向。所谓“一湾极化”就是依托拥有65公里太湖黄金岸线的湾区,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的集聚地,建设长东片区现代化CBD、太湖龙之梦超级文旅中心。“两廊牵引”就是借助沪苏湖高铁、商合杭高铁、宁杭高铁来打造沪苏湖绿色智造创新廊道、宁湖杭生态科技创新廊道。“多区联动”就是要盘活各区各行业优势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最终,在全市域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建设长三角中心花园,实现“全域美丽”。 第三,是湖州在人才引进战略上的优势。古人说“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自古湖州就是文人才俊流连之地。而今年开始,除了继续发挥自身极具魅力的生态优势,继续施行人才购房优惠等人才引进政策,湖州还开始规划营造5座“创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中,弁山“云起谷”位于湖州中心城区,计划承接高端科技、高端商务的植入。西塞“科学谷”规划布局一个“亚洲最美大学”,聚集高新科学人才。阳山“时尚谷”将在未来云集各地时尚美妆企业。顾渚“画溪谷”将以文化创意为定位,招揽青年英才,发展创意产业。莫干“论剑谷”欲吸引优秀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打造思想与智慧的高原高峰。 第四,是湖州在现代化产业赋能上的优势。近年来,湖州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跻身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1+8”大都市圈、G60科创走廊共建城市。这片土地诞生了浙江五大新区之一的南太湖新区,孕育出“中国童装之都”织里镇、南浔区“中国木地板之都”、德清县地理信息产业园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兴县“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竹乡”安吉县。在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兴城市建设的今天,湖州的新能源产业、绿色产业、休闲旅游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得益于城市的日益繁荣,湖州的城市区位日趋成熟,加之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长效机制的运作,近年来除了吸引诸如融创、恒大、大家、保利、碧桂园等品牌房企纷纷拿地入驻,还有外部地区的众多购房者、投资客也怀揣对绿水青山的向往,进驻湖州。本地房地产市场稳步成长,量价齐升。今年,即便经历疫情考验,部分区域上半年成交总量仍旧超过去年同期,顺利度过疫后恢复期。目前中心城市新建商品房均价约1万3千元/㎡,且无限购政策,市场环境宽松,在周边杭州、上海、苏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中极具宜居优势和升值潜力。 今天,我谨作为参会代表在这里介绍湖州这座城市,湖州的城市价值在于她的美丽、努力、生命力,但又远不仅于此。今年,习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亲临湖州考察,对湖州提出了“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明确要求。湖州也希望可以通过与多城市、多企业的联动,更好地投身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共赢发展。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了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指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17日10时30分,京雄城际铁路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从T11运输车前端送出,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精调后,轨道误差不超过0.5毫米,这标志着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92.03公里的新建线路,向南抵达雄安新区。全程设北京大兴、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五座车站。 “京雄城际铁路分两段建设运营,其中李营至大兴机场段设计时速250公里,已于2019年9月开通运营,大兴机场至雄安段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京南工程项目管理部副主任邓寅杰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智能高铁的“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有不少亮点。 勘测阶段,设计师们运用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三维协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没有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已经用数字模拟出了整条铁路,每个点都能与现实吻合。 铺轨用的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采用了智能化生产线。“浇筑前,机器人用小刷子清扫模具的每个角落,走出车间前还要经过3D智能扫描。”中铁十九局副总经理赵琦说,每块轨道板中嵌入特制卡片,可实现质量追溯。 人脸、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都可作为电子票“刷”进站。“从城际铁路出站后,100米之内能换登机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京雄城际项目站场专业负责人朱红锋说,未来,高铁换乘会像坐公交一样方便。 京雄城际开通运营后,从北京到雄安只需1小时左右。京津冀区域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有助于雄安新区加快产业聚集。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受访专家认为,我国已初步构建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将为世界铁路发展进一步贡献“中国方案”。
徐建辉 8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铁集团近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15年以及30年的发展蓝图。15年后,中国高铁里程将翻倍,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智能高铁率先建成。(8月14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四通八达、不断延伸的高铁路网,极大缩短了地区、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力地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更让全国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网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由2012年的94%扩大到2019年的98%,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由2012年的28%扩大到2019年的86%,香港进入了全国高铁网,除拉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均已通高铁。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内2小时畅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间实现1000公里4小时通达、2000公里8小时通达。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14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这一组组闪亮的数据,令人倍感自豪。可以说,我们的高铁建设,建成了中国质量,跑出了中国速度,体现了中国水平,彰显了中国实力,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多年以来的发展充分证明,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是一条大道向阳的强国路,也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富民路。 人们常说,辉煌属于昨天,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现在,屡创辉煌的中国铁路继往开来、面向未来,正在规划更加宏伟的崭新发展蓝图。而高铁计划,正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部分。 根据国铁集团的这一《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其中高铁通车里程预计将达7万公里左右,将在5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高铁全部通达,相邻区域省会间基本实现3小时高铁圈。再通过融合对接城际市域(郊)铁路网,将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此外,届时智能高铁也将率先建成。 这幅图景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到时就畅享更多高铁之利吧!然而这还不算,还有更远大的规划目标。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毋庸置疑,飞速发展、永不止步的中国高铁,只会让梦想和幸福来得更快一些。
相关阅读: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从均衡理论到异度均衡(第1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的形成路径(第2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的理论框架及内涵(第3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的算法及数学模型(第4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的理论价值(第5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的运用——任期公平(第6期)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的运用——“十三五”规划评估(第7期) 中国的高速铁路尚在发展初期阶段,人们往往比较关注高铁带来的各种效益,比如时效性、环保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却常常会忽视高铁建设引起的额外的社会外部性成本,比如对沿线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而这些无法在财务上体现。可见,只从财务角度探讨高铁成本与收益问题,得出高铁盈亏的结论,是有所偏差的。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异度均衡的理论探讨高速铁路的收益损耗问题,不再只是简单的从财务角度出发,而是充分考虑高铁建设所引起的直接的和隐性的收益及损耗,并对这些难以直接量化的隐性损耗和收益进行了分析。这种方法为我们研究高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高铁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交通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产物。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投资额大、技术难度高、收益回报周期长,因此,若要实现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识别高铁收益和损耗,在追求高铁收益的同时也要警惕高铁带来的各方面的损耗,处理好二者的均衡关系。 1.高铁项目收益损耗的核算范围 在进行高铁项目的总收益总损耗分析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高铁项目收益和损耗的基本内容及核算范围。本文认为,高铁项目总收益是指项目本身可以创造的运营收益以及高铁项目为社会经济带来的贡献(隐性收益),而高铁项目总损耗是指为建设该项目所耗费的直接损耗(投资)、运营该项目所产生的损耗以及建设和运营该项目给社会造成的隐性损耗,包括当前和未来隐性损耗。 两者的具体核算范围如下: 图1 高铁项目总收益和总损耗构成 2.模型构建 基于异度均衡的思想,可以构建高铁项目总收益—总损耗比值的数学模型,具体如下: 本文将显性损耗分为直接损耗和运营损耗,而显性收益则指代运营收益,因此根据上式可以构建如下等式: 上式中, 表示高铁项目总收益总损耗的比值, 表示高铁项目的运营收益,如客票、货运等, 表示高铁项目的隐性收益,如节约的时间、增加的就业及带动区域经济等, 表示高铁项目的直接投资,如铁轨、土建工程和机车等, 表示高铁项目的运营成本,如管理、折旧及能耗等, 表示高铁项目的隐性成本,如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土地的征用等, 表示高铁项目的运营年限。具体每一项的计算模型如下: 1.总收益计算模型 (1)运营收益 高铁的主要运营收入来自客票收入、路网服务收入(线路使用和触网使用)以及其他营运收入,假定该条线路上的平均票价为 ,每年的客运量Q为随机变量,因此可得该项目在运营周期内的收益为: 上式中, 分别表示第i年的平均票价和客流量, 表示线路的路网服务收入, 表示客票外的其他营业收入。 (2)隐性收益 1)隐性收益-时间效益 出行时间是指乘客从出门至到达目的地所消耗的在旅途中的时间。出行时间也同样具有价值,这是因为旅行者在旅途中耗用的时间存在着机会成本,出行时间的价值就是该机会成本所产生的价值。 从时间资源角度考虑,时间价值是指由于节约时间和合理利用时间而产生的效益值增量以及由于时间的非生产性消耗而造成的效益损失量的货币表现。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乘客节约的时间价值估计主要是生产法。 生产法中,劳动力被认为是生产要素之一,当乘客将出行节约的实际一部分用于国民生产时,就相当于增加了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从而创造更多的GDP。时间价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上式中, 表示高铁通车后产生的时间价值, 表示第i年乘坐该高铁线路的人数, 表示乘坐该高铁人均节约的时间, 和 分布表示第i年的GDP和国家总就业人数, 表示节约出的时间被用于生产劳动的比例。 2)隐性收益-节能效益 高铁只以电力作为能源,采用电气化运行,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与其他高度依赖石油能源的交通运输方式比,有很强的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下面文章从能耗角度来考虑高铁项目的收益: 上式中, 表示高铁通车后产生的节约能耗的价值, 表示第i年乘坐该高铁线路的人数, 表示乘坐高铁单位公里人均节约的能料, 表示单位能耗的价值, 表示高铁线路的总长度。 3)隐性收益-沿线区域经济带动效益 高速铁路加速了资源的自由流动,给沿线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速铁路促进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促进了沿线旅游业、商业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并通过消除地域差别、增进市场竞争,促进了社会更加公平。而这些促进作用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上,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计算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效益: 上式中, 表示高铁通车后产生的沿线区域经济带动效益, 表示沿线城市中高铁对其经济产生正向拉动作用的城市的数量, 表示第i年第j个城市在开通高铁后GDP的增量的上升幅度。 4)隐性收益-相关产业的带动效益 对于高速铁路来讲,其技术密集型和工程复杂型的产业发展特征,决定了对于铁路建筑业中细分的各个产业,如高技术产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直接经济拉动效应会比较明显。文章假定高铁项目的每单位投资对各个行业的拉动效果不同,用拉动系数表示,于是也得高效项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益公式: 上式中, 表示高铁项目投资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益, 表示高铁项目的投资总额, 表示高铁项目相关产业的数量, 表示高铁项目投资对第k类产业的拉动系数。 2.总损耗计算模型 (1)直接损耗 高铁项目的直接损耗包括建设期的土建工程投资、营运初期的机车车辆及相关设备的购置费用等,文章直接用表示的高铁项目的直接损耗。 (2)运营损耗 高铁项目运营期的营运成本 主要包括折旧、人力、电力和维护管理等费用。由于高铁线路设备庞杂,不同设备折旧率不同,因此可选用综合折旧率以方便计算。假定高铁线路投资总额为 I,综合折旧率为 ,则折旧成本为 。其他人力、电力和维护管理的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明了,本文不再赘述,分别了用 、 和 表示。 (3)隐性损耗 1)环境和资源损耗 本文将高铁项目的隐性损耗分为环境损耗和资源损耗,其中环境损耗用环境治理成本表示,资源损耗主要用土地资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表示,于是可得高铁项目的隐性损耗为: 上式中, 表示高铁项目的隐性损耗, 表示高铁项目单位距离的污染治理成本, 表示项目占用土地的总面积, 分别表示单位土地面积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对沿线城市的虹吸效应 如果认为只要高铁一通一定会促进地区发展,那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高铁对沿线的城市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城市尤其中小城市,如果没有快速地抓住地方特色优势的发展机遇,它所拥有的一些东西,如人才、资金、机会等,反而会被吸走,这就是所谓的高铁的“虹吸效应”。 关于高铁的“虹吸效应”,当前大部分的研究都还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少部分通过实证模型对高铁的“虹吸效应”进行了验证。有学者利用全国范围内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证实了高铁“虹吸效应”的存在。他们采用了如下实证模型: 上式中,下表i表示地级市,t表示年度,Y是因变量,表示地级市人均GDP的增长率,X是控制变量集, 为虚拟变量,等于1时表示地级市i在t年开通了高铁,反之等于0表示没有开通, 表示时间固定效应, 表示地级市个体固定效应, 是随机扰动项。 根据上述实证模型,利用长达12年的全国284个地级市高铁开通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OLS估计,考察高铁开通对沿途地级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下表1报告了基本的回归结果: 表 1 高铁开通前后地级市经济增长的影响:OLS估计结果 上表的结果表明,HSR(高铁是否开通)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显著为负,说明高铁的开通对沿途的地级市的经济有负向作用,使得地级市的GDP增速放缓。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量化地级市GDP的增速由于高铁开通所产生的变化,本文用地方城市高铁开通前后GDP增量的变化来表示高铁对该地区的虹吸效应,具体公式如下: 上式中, 表示高铁通车后对沿线中小城市产生的虹吸效应, 表示沿线城市中高铁对其经济产生虹吸效应的城市的数量, 表示第i年第j个城市GDP增量的放缓程度。 综上,高铁项目总收益—总损耗比值的数学模型可以写为: 3.计算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前文的模型,本文以“京沪”高铁为例进行数据分析,从异度均衡的视角探讨“京沪”高铁项目的总收益以及总损耗的情况。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可得2012-2018年京沪高铁各年的累计收益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 2 2012-2018年京沪高铁各年累计收益情况(亿元) 同样,可以得到2012-2018年京沪高铁各年累计损耗情况: 表 3 2012-2018年京沪高铁各年累计损耗情况(亿元) 基于异度均衡理论,根据上表2和3可以得到2012-2018年各年京沪高铁总收益与总损耗的比值情况: 表 4 2012-2018年京沪高铁各年总收益和总损耗情况(亿元) 基于上表,通过京沪高铁各年累计总收益比总损耗可得各年总收益-总损耗的比值情况。如下表5所示: 表 5 2012-2018京沪高铁累计总收益比总损耗 根据上表可得如下所示的可视化柱形图: 图2 2012-2018年京沪高铁总收益比总损耗 根据图2可知,随着考虑的未来隐性损耗的年限不断延长,京沪高铁的总收益比总损耗的值不断减小,逐渐远离均衡点1,说明考虑的未来越长远,京沪高铁的总收益越来越无法覆盖总损耗。只有在不考虑未来隐性损耗或只考虑短期未来(1-2年)隐性损耗的条件下,京沪高铁才有可能在运营多年后略微实现总收益覆盖总损耗,但这种不考虑或是只考虑短期未来的理念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符合异度均衡理论的思想。所以,根据异度均衡的理论,考虑较为长远的未来隐性损耗时,京沪高铁项目的总收益与总损耗的比值是小于1的,即总收益是无法覆盖总损耗,是偏离了异度均衡的,且随着考虑的未来越长远,偏离的程度越严重(即总收益比总损耗越来越小)。 本文基于异度均衡理论得到的上述结论与很多学者只从财务账面上算出的高铁项目收益大于成本的看法是有差别的,异度均衡理论不止是考虑账面上的损失,更多的是站在时空的维度去考虑未来的损耗以及全社会范围的损耗。这种理论比当前只考虑财务盈亏的做法更加合理和科学,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此外,同样的根据未来隐性损耗的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可得京沪高铁总收益总损耗比值在90%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表 6 90%置信水平下京沪高铁总收益比总损耗的置信区间 上表6中,时间 表示考虑的未来隐性损耗的年数,当 时表示不考虑未来隐性损耗,置信区间表示在未来隐性损耗波动的情况下京沪高铁总收益与总损耗比值的置信区间。以2018年 为例,考虑未来隐性损耗波动的情况下京沪高铁总收益比总损耗在区间[0.90,0.98]区间的概率为90%,说明即使在损耗波动的条件下,比值也以极大的概率(90%)落在1.1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