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今日宣布,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交易所市场新业务上线首日,已协助境外机构投资者完成融资融券业务准备,首批交易就绪。这将是境外投资者首次进行沪深市场的融资融券交易,亦是QFII新规实施以来,汇丰继转融通证券出借和私募基金投资业务之后,再次协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的境内证券投资业务。 汇丰中国证券服务部总监钟咏苓表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放有助于境外机构投资者实现更加多元的交易策略,提升其全面深度参与A 股市场的动力和信心。作为活跃市场交易、驱动市场价格发现的重要证券交易配套机制,融资融券引入A 股市场之后,交易机制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攀升。QFII投资者的参与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带来多维度的需求与供给。 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截至2020年11月,共有535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自今年9月QFII新规颁布以来,新增资格申请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超过60家。 钟咏苓称,作为渐进有序开放的标志,QFII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其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配套,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托管结算体系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架构,汇丰将加强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应用,致力为更多境外资金参与境内市场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投资便利性。”
记者今日获悉,沪深市场QFII、RQFII融资融券业务开放首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中国”)作为托管行,率先协助一家大型海外机构投资者完成A股市场首单QFII融资融券业务,交易标的涵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类别股票。这也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发布后,市场上第一单QFII融资融券托管业务。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QFII/RQFII持有A股总市值为1957.27亿元人民币。QFII客户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有助于扩充两融市场规模、提高交易活跃度、完善多空平衡机制,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 渣打中国证券服务部总经理胡烨表示,最新的法规向QFII开放了更多的投资品种,其中,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一直是海外机构投资者最感兴趣、问询最多的。渣打会继续努力做好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和服务工作,为支持和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自京东健康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上行,截至2020年12月29日收盘,累计上涨116.21%,数字医药平台受到了资本的广泛关注。疫情之下,催生的在线购药及在线诊疗需求,也使得行业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医药健康将是最好的赛道之一。 同样布局数字医药健康的平台1药网(NASDAQ: YI)12月22日发布公告,子公司耀方上海已完成国内科创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轮融资,估值高达百亿。并且前段时间公司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业绩也十分亮眼。那么,1药网到底靠什么获得市场的强烈看好的呢? 穿越三个财年,营收连续指数型增长 1药网作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股,2020年11月19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披露公司当季营收创新高,实现净营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12.8%,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约为55.6亿,全面超过2019年全年的39.52亿,至今已实现连续8季度高增长。 图表一:1药网季度增速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并且,第三季度公司毛利润同比增长90%达到9000万元人民币。非GAAP净亏损占普通股占净收入的百分比大幅收窄,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约10%下降到本季度的4%,延续了自首次公开发行以来建立的持续高增长良好势头,未来实现盈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图表二:非准则净损失占收入%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公司在加强数字化、商业化,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构建起药品全渠道商业化的数字平台、医药数字化营销平台,针对零售药店、制药企业、医生进行了全产业链的整合。 2020年9月30日,公司服务药店数量已增至30多万家(占中国药店总数的57%)。合作的国内外优秀制药企业数量扩大至300多个,同比增长101%。合作伙伴包括大型跨国和国内制药企业,如礼来、诺华、拜耳医药、白云山制药等。 图标三:公司合作药企数量 数据来源:业绩解读直播,整理 据三季报披露,公司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净收入总额在24.4亿元至25.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81%至90%。据此估计,公司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80亿元左右。 相比于同行业其他公司,中泰国际预测平安好医生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63.03亿左右,华创证券预测京东健康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163.28亿,阿里健康财报则显示2020年3月-9月总营收就达到了71.62亿。综合来看,1药网2020年总营收将超过平安好医生。 事实上,在数字医药健康行业内的公司目前依旧需要做大规模跑马圈地,投资者应该以公司营收规模为关注重点,不应该仅仅着眼其中某项业务布局。例如,1药网快速增长的营收规模,就将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数字化的管理能够对销售团队实现赋能,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持续降低,毛利率也将稳定增长,公司各个业务的拓展都将在此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 1药网是一个由科技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健康服务生态。其价值分布于连接药企、药房、医生、保险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渠道的医药健康生态,以及“医+药+支付”全流程服务覆盖。持续的高增速说明了公司已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未来公司的优势将会持续扩大。 B2B业务利润增长344.5%,登录科创板迎来新机遇 其实,随着公司营收呈现指数型增长,规模经济效应在三季度已经初显效用。公司B2B业务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4.5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快速增长为22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了51.27%。同时,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药店订单111.4万单,同比增长297 %。B2B业务中,来自现有客户的收入环比增长38.9%,新增客户为环比增长贡献了12.5%,由此可以看到1药网B2B用户粘性在不断增强。 相比去年同期,2020年第三季度B2B产品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34.0%,服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28.9%,部门利润增长了344.5%。从目前趋势来看,1药网B2B业务已经全面升级为T2B2C战略和全渠道商业化平台战略。 B2B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1药网对科技的娴熟应用以及对供应链的高效管理,这些运营优化将会作用于当前公司医药产业的全业务,促进公司打开长期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随着1药网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和全渠道商业化平台的完善,其服务水平和营收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1药网B2B业务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此外,2020年12月22日1药网发布公告称,集团在中国经营的子公司壹药网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方上海”),目前已完成国内科创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融资。根据投资协议,耀方上海投前估值为人民币100亿元(约合美元15.3亿),新投资方对耀方上海的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15亿元(约合美元7,875万)。 若耀方上海登陆科创板之后,将有利于1药网进一步孵化其出色的业务,逐步构建“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和 “数字医药服务”为核心的医疗科技生态。公司的科技属性和互联网产业价值将不断深化,打造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并且,在资本市场的助力和催化下,探索各种新模式也将更加顺畅,公司有望打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1药网登录科创板之后,将形成美股+A股的特有模式,更有利于公司价值释放,逐步被投资者重新挖掘和发现。 小结 1药网作为一家从零起步、高成长的科创企业,市销率仅为0.51,远远低于同行业港股上市公司超过20倍市销率的平均水平。伴随着公司三季度业绩的持续暴增,以及此次登录科创板的契机,公司获得十多家战略投资机构注资的强烈看好,无疑意味着1药网被严重低估的估值和未来的业务潜力获得了广泛认可。未来,公司能否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相信时间会给投资者答案。
作者 | 火叔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2020年是券商上市大年,中银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先后完成上市。在2020年即将结束之际,又一家券商财达证券过会,预计将成为第41家A股上市券商。 净利腰斩,压力来自哪里? 财达证券成立于2002年4月25日,总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财达证券的注册资本为27.45亿元,在2020年券商评级中,财达证券被评为BBB级。目前,财达证券拥有证券经纪、证券自营、信用交易、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期货经纪等业务。 整合公司先后递交的两版招股书信息,能得到公司自2016年-2020年上半年业绩。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27亿元、14.69亿元、14.61亿元、18.13亿元和10.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59%、-0.01%、24.09%、7.63%,营收呈现较大波动。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57亿元、2.97亿元、0.74亿元、6.09亿元和2.09亿元,呈现很大波动。其中,公司于202018年的净利润约等于2016年的十分之一。 增长乏力与公司的收入结构有关。证券经纪业务一直是财达证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来自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82亿元、5.55亿元、6.72亿元和3.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27%、38.02%、37.03%和37.59%。公司的经纪业务的业绩呈现明显波动,一部分是由于周期的影响,另一部分还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关。 一方面,而由于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的证券经纪业务佣金费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拖累整体业绩发展。而另一方面,公司的经纪业务呈现较强的地域性,区域扩张速度缓慢。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来源于河北省内营业网点的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分别为90.20%、90.55%、90.37%和90.60%。 中小券商之困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公司2019年总资产排名51名,净资产排名56名,净资本排名45名,2019年当年营业收入排名第52名。从各个维度来看,财达证券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型券商。 财达证券的传统经纪业务基础较好,2019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含席位租赁)排名第38名;公司固定收益融资业务发展较快,债券主承销家数和主承销金额2019年较2017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公司证券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起步较晚。 证券经纪业务是券商的传统业务。近年来,证券营业部数量迅猛增长,券商业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此外,“一人一户”政策的放开,互联网券商的冲击,以及交易佣金费率设定最高上限并向下浮动的政策,使得传统券商的经纪业务佣金议价能力持续降低。经纪业务的佣金费率承压,已经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趋势。 在佣金率下行的压力下,大中型券商已领先一步转型,从经纪业务向外寻求新的增长点。从2019年上市券商营收结构看,投资和经纪业务仍是前两大业务,投资收入占比达到40%,创历史新高,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回落至22%,利息净收入/投行/资管收入占比分别为13%/11%/9%。中大型券商纷纷开展费率更高的机构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目前,TOP6头部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19.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财达证券的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在37%—38%这个区间,远高于上市券商平均水平相比,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公司的业务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转型,似乎遇到了瓶颈。
京东零售的组织架构调整还在继续。 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近日,京东零售又密集宣布了数位副总裁的新岗位任命以及新事业部整合。这是自12月中旬来,京东零售第二次较为密集的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而此次调整的重点在于集中整合POP平台业务。 具体的调整如下: 新成立京东零售V事业群,整合运动户外、图书、宠物、全球购等业务,原京东零售-平台业务中心负责人韩瑞任负责人,向京东零售CEO徐雷汇报。 此前韩瑞还曾担任京喜业务负责人。不过在最新的调整中,京喜事业部已升级为京喜事业群,整合原京喜事业部、京喜通事业部(由京东零售原新通路事业部升级而成)、京喜拼拼、京喜快递等业务部门,负责人变为郑宏彦,此前他曾担任京东零售新通路事业部负责人。 此外,郑宏彦还同时兼任京喜事业群京喜通事业部负责人。另据京东通告,李亚龙担任京喜事业部负责人、邵宏杰为京喜拼拼业务部负责人,均向郑宏彦汇报。 连续两次大的架构调整完毕后,如今京东零售集团下已包含7大事业群,分别为:3C家电零售事业群、时尚家居平台事业群、生活服务事业群、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京喜事业群、企业业务事业群、V事业群,涵盖ToB与ToC、自营与POP等各类业务。 其他的调整还包括,将原京东零售-平台业务中心与用户体验设计部打通整合,升级为京东零售-平台业务中心,由原生态业务中心负责人林琛任负责人,向徐雷汇报;成立平台业务中心-平台产品部,由刘轶任负责人,向林琛汇报;林琛曾是拍拍网运营副总裁,在拍拍网被京东收购后入职京东,在内部被认为是最懂平台生态的高层之一。 升级原京东零售-生态业务中心-平台生态部为京东零售-平台生态部,由洪波任负责人,向徐雷汇报; 升级原京东零售-生态业务中心-智能供应链Y事业部为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Y事业部,由林琛兼任负责人,向徐雷汇报; 原京东零售-生态业务中心-全渠道生态部合并进入京东零售云体系,由原Y事业部负责人于永利任负责人,向京东技术与数据中心及零售云负责人颜伟鹏汇报; 打通市场营销部与商业提升事业部,成立京东零售-市场营销与商业化中心,由邵京平任负责人,向徐雷汇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商业提升事业部负责人恰好是颜伟鹏。 上述多个调整的重点有两个:其一,打散重组原先集中服务于POP品类的生态业务中心,并将生态业务中心下设的多个事业部直接升级为京东零售下的独立事业部,汇报上级也转为徐雷,战略地位明显提高。 尤其智能供应链Y事业部的升级,表明京东对于智能供应链的打造将继续深入,这也符合徐雷此前曾多次提到的京东新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而升级后的平台生态部在架构上与此前的生态业务中心也几乎持平,在定位上,它也会延续此前生态业务中心的职责,继续为第三方平台服务。 36氪此前曾报道,去年,京东做“前中后台”的架构实施后,提到更多的是“自营开放”。即一切关于自营的运营、数据和营销等工具,都对第三方商家开放,而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这一能力后续也将主要由平台生态部输出,“更类似于一个为POP品类服务的中台部门”。 其二,新成立市场营销与商业化中心,表明京东将继续在营销端发力,深挖商家的广告价值,这是自去年618京东App改版后,京东新的增量来源。 据36氪了解,商业化中心此前扩充两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广告业务,一是广告投放团队,负责打造好的ROI产品,提升商家营销效率;二是广告运营团队,专门服务广告主。 今年Q3,京东广告服务收入124亿人民币,同比仅增长24%,与3C品类的增长几乎持平,对于商家广告价值开发,京东的表现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这或许也是此次调整的原因之一,集中整合原有业务,在营销和业务端继续发力POP业务。 在POP模式下,京东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佣金、广告费和物流服务收入。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京东POP 平台收入中,佣金占50%左右;其次就是广告费,占比 30%左右;第三是物流服务收入,占百分之十几。 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京东的营收增速同比增长29.2%,虽然与2019年一季度时20.9%的历史最低值相比已有大幅回升,但我们也看到在自营核心品类——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上,其同比增速已经多个季度陷入瓶颈。 对于徐雷来说,要在2020年实现“交易额、收入、用户和利润四大核心指标上”的“加速增长”依然不乏挑战,京东零售需要更强劲的反弹和增长势能。
(原标题:券商板块发力走高 机构称布局时间窗口正逐步临近) 券商板块25日盘中发力走高,截至发稿,中原证券、哈投股份涨停,国信证券涨逾5%,西部证券、中泰证券涨逾4%。中原证券指出,进入12月以来,各大权益类指数震荡盘整,振幅收窄,权重板块与成长类板块分化再现,行业权益类自营业务仍维持分化的主基调;监管层持续发声,信用债违约事件短期对市场的扰动暂时平息,固收类指数于低位再度向上尝试反弹。预计12月行业自营业务整体将稳步收关。临近年底,市场流动性不宽裕;在各权益类指数振幅收窄的背景下,虽然市场结构性行情依然显著,但整体成交水平仍略有下滑。预计12月行业经纪业务环比将出现小幅回落,同比改善的幅度将维持较高水平。进入12月以来,两融余额缓步走高的趋势未发生逆转,2015年7月以来的高点被不断刷新。预计12月两融余额仍将保持小幅增长,两融业务对行业单月经营业绩的边际贡献将持续为正。在行业股权融资业务重回正轨后,IPO及可转债发行持续放量,预计12月行业股权融资业务环比将出现进一步回升;截至目前,行业各类债券承销金额环比出现下滑,预计12月行业债权融资业务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股债相抵,预计12月行业投行业务总量环比将保持相对稳定。12月是传统的子公司分红月份,并结合目前市场各要素的最新变化,2020年12月上市券商母公司口径单月整体经营业绩有望完美收关。 该机构表示,12月以来券商板块震荡回落,并逼近11月初的下半年低点,重心再度明显下移,最低平均P/B已降至1.80倍以下,估值从年内最高点2.2x倍回落已接近20%。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快速推进、全面注册制奠定行业新周期基础的背景下,再度布局券商板块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临近。短周期内,券商板块向上大幅修复估值的诱因尚不够充分,预计结构性行情将为2021年春节前的主基调,积极保持对券商板块的中长期关注。其中,头部券商业绩稳定,并受益于多重政策利好,仍为配置的首选;中小券商的业绩弹性更大,应重视弹性券商的波段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证监会网站昨日公布了关于对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邮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决定书显示,经查,中邮证券在全面风险管理、公司债券和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未设置公司整体及自营业务外其他各业务和风险类型的风险容忍度水平;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未能实现对部分风控指标的动态监测,部分风险管理数据采集依靠人工录入,部分日终风险控制指标计算误差较大;信用交易、经纪等业务部门未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 二是公司债券业务决策机制不合理,未明确内核委员会固定委员、其他委员具体职责,2020年多数内核会议无固定委员参会;个别有条件通过的公司债项目立项委员未在项目组补充资料后发表明确立项意见,质量控制部门意见尚未完全落实即通过质控验收;制度未明确质量控制现场核查比例,个别项目尽职调查质量控制不到位,如未及时关注并核查发行人重要固定资产变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重要子公司股权质押事项,缺少对现金流预测报告等第三方意见的核查记录,未对不同尽调方式获得的证据差异进一步核实等。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均为资管业务条线人员,且个别项目合规、风控人员均明确提示违规风险,决策委员会仍审议通过。 陕西监管局指出,上述情况反映出中邮证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现责令中邮证券改正。中邮证券应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改,并逐项对照相关问题,分层级落实具体责任人,进行内部追责,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陕西监管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资料显示,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公司注册资本50.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绝对控股的证券类金融子公司。中邮证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和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等。 2019年年报显示,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7.68%;第二大股东为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2.86%;第三大股东为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46%。 相关规定: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 证券公司应当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管理分支机构,也不得将分支机构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给他人经营管理。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设立账外账或者进行账外经营、拒不执行监督管理决定、违法违规的证券公司,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的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二)对证券公司及其有关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境内分支机构负责人给予谴责; (三)责令处分有关责任人员,并报告结果; (四)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五)对证券公司进行临时接管,并进行全面核查; (六)责令暂停证券公司或者其境内分支机构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限期撤销境内分支机构。 证券公司被暂停业务、限期撤销境内分支机构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置客户、处理未了结的业务。 对证券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合规负责人已经依法履行制止和报告职责的,免除责任。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经查,你公司在全面风险管理、公司债券和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未设置公司整体及自营业务外其他各业务和风险类型的风险容忍度水平;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未能实现对部分风控指标的动态监测,部分风险管理数据采集依靠人工录入,部分日终风险控制指标计算误差较大;信用交易、经纪等业务部门未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二是公司债券业务决策机制不合理,未明确内核委员会固定委员、其他委员具体职责,2020年多数内核会议无固定委员参会;个别有条件通过的公司债项目立项委员未在项目组补充资料后发表明确立项意见,质量控制部门意见尚未完全落实即通过质控验收;制度未明确质量控制现场核查比例,个别项目尽职调查质量控制不到位,如未及时关注并核查发行人重要固定资产变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重要子公司股权质押事项,缺少对现金流预测报告等第三方意见的核查记录,未对不同尽调方式获得的证据差异进一步核实等。三是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均为资管业务条线人员,且个别项目合规、风控人员均明确提示违规风险,决策委员会仍审议通过。 上述情况反映出你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现责令你公司改正。你公司应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改,并逐项对照相关问题,分层级落实具体责任人,进行内部追责,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如果对本监督管理措施不服,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与诉讼期间,上述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