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显示“宽信用”仍在持续。从结构看,新增信贷、政府债券融资成为推动社融增长的驱动力。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政策依然对实体经济恢复构成较大力度的支持,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聚焦精准导向,而非有观点猜测的“加速收紧”。 具体来看,8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交行金研中心认为,政府债券融资显著增加,创有该项纪录以来新高,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是社融多增的主要原因。据其测算,新增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及股票融资占当月社融增量的81%。 数据还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记者注意到,中长期贷款依旧延续了此前的强劲态势,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政策发挥了较好效果,信贷结构的改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交行金研中心也分析称,该组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对未来前景预期持续改善,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 8月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也显示向好迹象。M1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交行金研中心认为,M1增速继续回升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体现出企业经营活跃度上升,前期稳企业、保就业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M2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在温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和经济的企稳回升,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流动性投放也相对克制。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M2增速环比回落,但是较去年同期仍高2.2个百分点。温彬认为,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在7月低于市场预期之后,8月又恢复到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的水平,信贷派生能力提升,因此,M2增速仍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指出,货币政策需要以更大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持“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交行金研中心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逐步回归稳健轨道。未来,面对财政发力下的流动性需求压力,央行仍然将灵活运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微调对冲市场压力。 温彬测算,按照30万亿元社融和20万亿元信贷的全年增量计划,今年剩余4个月里,仍有近4万亿元社融和5.6万亿元信贷的增量空间,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剩余增量将继续对保企业形成有力支撑。结构上,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是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财政部9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称地方债)发行1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9208亿元,再融资债券2789亿元。截至8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49584亿元,其中,新增债券37499亿元,再融资债券12085亿元。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元)的79.3%,其中,一般债券发行853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元)的87%;专项债券发行2896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77.3%。 据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规模环比增加。7月底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完毕后,财政部积极指导各地加快地方债发行进度,8月发行地方债11997亿元,比7月增加9275亿元,继5月后发行额再次突破1万亿元。二是发行利率有所上升。受宏观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8月债券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53%,比7月上升13个基点。三是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工作恢复。8月,广东、浙江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债23.3亿元,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首次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个人投资者认购踊跃,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债发行渠道,丰富了投资者群体。四是资金投向聚焦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坚持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重点支持国务院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等项目,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地方债发行使用,确保新增专项债券10月底前发行完毕,努力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孙韶华)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15亿元,同比少减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16亿元,同比少减3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41亿元,同比多增128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24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82亿元,同比多1026亿元。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8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摘要]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 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编者注: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15亿元,同比少减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16亿元,同比少减3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41亿元,同比多增128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24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82亿元,同比多1026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8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委托贷款余额为11.16万亿元,同比下降4.9%;信托贷款余额为7.15万亿元,同比下降7.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企业债券余额为27.29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政府债券余额为4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从结构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1%,与上年同期持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0%,同比低0.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6%,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4%,与上年同期持平;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9%,同比高0.7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7%,同比高0.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8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摘要]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 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15亿元,同比少减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16亿元,同比少减3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41亿元,同比多增128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24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82亿元,同比多1026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8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委托贷款余额为11.16万亿元,同比下降4.9%;信托贷款余额为7.15万亿元,同比下降7.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企业债券余额为27.29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政府债券余额为4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从结构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1%,与上年同期持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0%,同比低0.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6%,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4%,与上年同期持平;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9%,同比高0.7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7%,同比高0.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8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疫情叠加还债高峰期的到来,不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整体偏紧。与疫情期倍受限制不同的是,近期部分企业管理层都在债券持有人和战投待选者中间活动,目的都是提早寻求“最优解”安排。 9月10日,一份正在运作的中票兑付方案被媒体报道出来,称泛海控股正在与投资人沟通,希望将于10月14日到期的中票“15泛海MTN001”兑付一部分,其余未兑付部分则置换成新券。置换新券期限为2年期或1+1年期(附回售权),票息调高至7.5%。 “情况很可能属实,目前看这笔32亿元的中票还没有到期,若发行主体有意继续融资,一般会与债券持有人先行沟通,寻求是否可以展期,这是常规动作。”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泛海控股作为一家拿下多张金融牌照的民营金融企业,主业无论是过去的地产还是现在的金融,都是杠杆率较高的行业,这类行业今年普遍承受相对较大的资金压力。 对此,泛海控股于9月10日回应称,公司目前正在多措并举采取各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大房地产项目销售力度、新增融资、资产处置、加强项目引战及金融股权引战等各项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保障中票兑付平稳顺利解决。同时,公司合理运用银行间市场新推出的政策工具,积极沟通各中票持有人洽谈债券置换业务。最终方案会充分考虑与持有人的沟通情况。 众所周知,与满足“短债到期30天后不还”等条件而将其认定为债务违约不同,债券发行主体与投资人提前商议兑付事宜,是双方寻求“最优解”路径之一。但仍旧释放了两种信号,一是现金不充足还款有压力;二是继续借债增厚现金发展业务。 从泛海控股业务版图变化来看,六年前确立了从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向涵盖金融、房地产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转型的目标,选择聚焦的主业赛道市场很大,未来可期。但从地产“破圈”到金融的阵痛期还没过,当下泛海控股最首要解决的就是短债偿还问题。 据消息人士透露,主导旗下金融子公司引战、之前出让给融创中国的地产资产尾款付清、对境外部分资产处置是泛海控股提升财务安全边际的几板斧。目前看,67亿元为民生证券引入战投计划已落地,美国旧金山项目已与意向方签订了框架协议,部分资产已完成测算并制定了相关处置方案,接下来是否与投资人达成一致,将决定这笔融资如何兑付。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控股另一支定于9月10日付息的“18海控01”公司债券,已经如期支付利息2.25亿元。
根据美联储最新公布的数据,美联储8月开始放缓企业债券购买步伐。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后续股市和债券市场波动幅度过大,美联储可能会扩大企业债券购买规模。 今年年初,受疫情冲击,美国企业债市场信用风险上升,为针对性地缓解企业流动性危机,美联储陆续推出一级市场公司信贷工具(PMCCF)和二级市场公司信贷工具(SMCCF)等信用支持工具,为美国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其中,SMCCF是美联储3月时启动的紧急政策工具之一,目的是在疫情过后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截至当地时间8月28日,美联储已购买了价值约87亿美元的公司债券ETF,包括iShares iBoxx投资级企业债券ETF(LQD)、先锋中期企业债券ETF(VCIT)以及先锋短期公司债券ETF(VCSH)。 除购买公司债券ETF外,美联储还直接出手购买单个公司的债券。但就8月数据来看,美联储购买企业债的规模减至4.21亿美元,低于此前约4.3亿美元的规模,购债名单中包括谷歌母公司字母表以及苹果、微软等公司。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闫海洲认为,当前美联储放缓企业债券购买步伐是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美联储提供的流动性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另一方面,美联储不提供流动性,市场有可能会陷入流动性困境,放缓企业债购买步伐正是这种导向下的政策选择。 后期来看,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如果股市和企业债券市场大幅震荡,美联储可能会继续扩大对企业债券的购买。 “近期美联储货币框架调整出现两个大的变化,包括提出动态通货膨胀目标优于就业指标,以及明确了为金融市场保驾护航。就这个角度而言,美联储应该会继续扩大企业债券购买规模以应对市场波动。”闫海洲说。 不过,美联储扩大购债规模也让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7.017万亿美元,较8月底有所上升。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1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或超10万亿美元。 “为恢复美国经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累积了巨大的风险,但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安全退出路径。”闫海洲说。 美联储还宣布,将SMCCF工具和其他信贷便利工具的使用延期至12月31日,较原计划延长3个月,以帮助经济从疫情中复苏。 闫海洲认为,二级市场企业信贷便利是美联储新设立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是为美国优秀企业的二级市场债券提供流动性。美联储此举应该是和近期美国股票市场暴跌有关,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市场流动性背书,增加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