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事实,即工业复苏快于服务业复苏、生产复苏快于需求复苏、投资复苏快于消费复苏。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情况却不容乐观。消费低迷的原因造成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总体而言,消费是顺周期变量,自主恢复的速度较慢,且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造成的社交隔离和居民警惕情绪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居民消费习惯和偏好,边际消费倾向下滑,恢复正常也需要时间,拖累了消费复苏的速度。第二,消费的主导因素是收入,对利率、信贷等政策变量并不敏感,这导致了促消费政策抓手的缺乏,对冲政策难以迅速到达消费问题的“病灶”,短期效果有限。第三,社零总额中,限额以上(基本对应中高端消费需求)恢复相对较快,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原因可能是繁荣的房地产销售带动的房地产下游产业链复苏。但限额以下(对应低端消费需求)的终端消费行业受到疫情冲击最大,又受制于政策抓手的缺乏,复苏很慢,同时这些行业的就业人群多,收入的减少也产生了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换言之,是限额以下的低端收入被打击,拖累了整体消费复苏。面对结构性问题,传统的总量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过度的刺激反而有可能造成局部领域过热,却并未对弱势部门起到对冲作用。由此来看,面对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结构性的对冲政策来缓解。但结构性的对策,意味着一部分人享受政策利好,其他人享受不到政策利好,这衍生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公平和效率谁更重要?在当前背景下,问题被具体化:要促进消费,尤其是促进低端消费,就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这涉及到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直接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又存在不顾收入分配的市场规律、损失效率的嫌疑。为什么现阶段要更加强调公平?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现阶段,公平更加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公平政策能够抓住主要矛盾首先要看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工业、大企业、投资等“颗粒度”较大的、对政策和利率敏感的部门复苏较快,但居民、小企业、消费等更“细碎”和弱势的部门复苏较慢,且对传统刺激政策“免疫”。想要经济加速复苏,唯有加强对中低收入居民、小微企业的补贴,短期内止住收入减少的趋势,才能保住消费基本盘。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做法给了我们借鉴。美国在面临疫情冲击时,很快就决定给老百姓直接发钱,通过收入补贴的方式支持居民和小企业。具体如下:①现金支付,已婚夫妇最高2400美元,每个孩子最高500美元,总计发放5000亿美元,每周6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最多四个月;②设立规模为3500亿美元的小型企业基金,以缓解裁员和支持薪资的状况;③2400亿美元的医疗救助;④750亿美元的医院援助;⑤200亿美元用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健援助;⑥200亿美元用于紧急公共交通救济的援助;⑦100亿美元用于机场救助的援助;⑧加强失业保险,这可能会在一个州给受益人的基础上每周增加600美元。这些政策客观上加速了美国消费和零售业的恢复。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份,美国零售业缩水了近20%,但很快零售业就恢复了正增长,7月份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同比达到3.83%,明显高于中国社零同比。2、公平政策减少额外的收入差距疫情额外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高收入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定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正在下降。首先,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就业多分布在互联网、IT、金融、媒体以及一部分制造业等领域,本身受到的疫情冲击较小,收入并未出现明显缩减,而中低收入群体所在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部门受到的疫情冲击大,收入缩减明显。其次,在疫情冲击下,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甚至有可能增加,因为疫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原来的奢侈型、享受型消费行为,例如高端餐厅和娱乐场所消费、健身等,客观上造成了收入的节约,同时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价格也并未受到疫情的明显影响,甚至还在上涨,使得投资这些资产的高收入群体财产收入增加。而低收入群体则陷入零售餐饮等行业困境,导致收入困境,进而减少消费,又反过来恶化行业困境的循环中。由此看来,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也相当于用“非常”手段应对疫情这个“非常事件”,道理上是说得通的。3、公平政策不等于效率损失给低收入居民补贴,并不意味着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进行二选一,并不是说为公平而公平,当然也更不意味着基建投资和各类产业刺激政策不重要,而是考虑公平带来的实际效果:现在讲公平,能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体的稳定,让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更加顺利,同时这种收入补贴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后遗症。事实上,政府每年拨给贫困地区用于发展当地的所谓产业,却最终因为企业经营效益差而浪费掉的钱可谓不计其数,何不将这些钱给到低收入群体,这样至少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在“双循环”的国家战略框架下,直接补贴也是有效率的事情。美国政府给居民的收入补贴,事实上促进中国的外循环,因为这些收入补贴使得即使在疫情之下,美国居民依然保有了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恢复。而给本国居民发钱,则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等方面贡献力量。公平政策如何促消费?那么,公平政策如何促销费呢?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1、保持收入补贴力度针对限额以下的终端消费、线下服务业的收缩,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应该重点聚焦这些领域的持续支持。财政政策方面,收入补贴政策有必要继续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力度底线。同样重要的是,保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等措施也有助于保住就业、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2、推动新型消费近期国常会提到消费是经济恢复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新型消费。推动新型消费,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熨平极端事件对消费习惯的冲击,稳住消费基本盘。首先,技术使得消费供给更加公平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消费服务:新型消费结合了互联网,增长迅速,覆盖的消费和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扩张,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越来愈大,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加大。其次,新型消费深度应用信息、智能技术,消费者信息更加完全,消费质量更高,有助于长期的、可持续的消费升级。鉴于消费将成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以及新型消费对于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新型消费的发展空间和紧迫性都比较大,因此未来相关鼓励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规范化将同步进行,在发展中同步完成对行业规制的制度建设。3、放开大城市户籍制度从长期看,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学术研究表明,在有户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比城市常住人口的消费平均要低16%-20%。目前,全国外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人数有2.9亿人。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住房、汽车、家电、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他们的消费平均可以增长16%-20%。很多人在大城市就业、服务,贡献了5年、10年的时间,却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市民”身份,这不论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消费的角度看,都是不能被接受的。目前,500万人以下的城市已经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未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尤其是5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也能够逐步放开户籍限制,进而实现中国更大的消费红利。
9月14日,“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如涵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804亿元(约合3970万美元),同比下跌10%。归属于如涵的净亏损为5660万元(约合80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67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如涵的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70万元(约合15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160万元。 财报发布后,如涵股价在当天盘中一路下跌了12.85%。自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其股价已从发行价11.5美元,下跌了75.83%至2.78美元,目前市值为2.11亿美元。 今年4月,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张大奕因为私生活而成为热议焦点,连带公司股价盘中一度下跌近10%,收盘价3.83美元,跌6.36%,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2200万美元。暴跌背后,如涵过于依赖联合创始人个人的商业风险也重新被审视。业内人士认为,如涵不仅过度依赖创始人,并且公司的总体收入也大多来自于头部和肩部的KOL,存在KOL总体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对于上述现象如涵如何回应?记者采访了如涵控股公司方面的负责人,但是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在最新的财报中,去年同期头部和肩部的KOL对收入的贡献为54.9%,今年头部和肩部的KOL占比已经达到了62.7%。 对此,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认为:“网络效应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基本原理。28原则适用于各个细分领域,少数网红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收入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头部和肩部网红的进一步集中非常正常。KOL的选拔培养当然需要扩大规模,尽可能从更多的人中优中选优,但最终大部分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只有少部分跑出来的网红占绝大部分收入。KOL的收入不可能纺锤体,而是一个金字塔的分布结构。”王超还认为:“如涵KOL的集中度不是问题,怕的是如涵的KOL已经无法吸引流量,流量都被其他网红或者公司吸引走了。从微博种草淘宝拔草的如涵模式曾经一度很先进,但是短视频直播兴起之后,如涵的许多流量都被带走了,新的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如涵面临新一轮的竞争,而如涵并没有很好的应对这个模式。”
在上线4年之后,抖音仍在高速增长。9月15日,第二届抖音创作者大会在上海举办。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北京字节跳动CEO张楠公布了抖音最新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6亿。会上,抖音还公布了创作者扶持成绩单,过去一年,有超过2200万人在抖音合计收入超过417亿元。 张楠表示,未来一年,抖音希望把这个数字翻一番,让创作者们的收入达到800亿元。 抖音DAU超6亿 将围绕生活场景提供多元服务 今年年初的疫情,让线下需求大量转移到线上,催生出直播带货、在线办公、网上授课、线上健身等新业态,视频和直播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生活成就抖音,抖音丰富生活”,张楠说。为了满足用户多种生活场景的需要,抖音先后推出并完善了直播、社交、电商、搜索等全新的用户服务场景,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承接这些场景,服务好不同需求的用户,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张楠提出,人是抖音的根本,并从功能和服务、内容和算法、对数据的关注三方面阐释了抖音对以人为核心的思考。 对于外界关注的直播电商等新功能和新服务,张楠表示,抖音推出任何新功能,考虑的都是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而不是单纯追求数据增长。“我们做事情,唯一的考量就是用户实实在在的价值增益。” “‘人’,才是抖音的根本,短视频和直播只是人们用来表达自我的工具,而人,自然、鲜活、有生命力,拥有无限可能。”张楠说。 流量扶持服务升级 未来一年让创作者收入800亿元 会上,抖音同时宣布了全新的创作者扶持计划。 抖音市场负责人史琼表示,未来一年,抖音将投入价值100亿元流量资源,通过流量扶持升级、服务手段完善、变现渠道扩展三方面,帮助创作者在抖音赚到800亿元。 据悉,去年抖音“创作者成长计划”定下的目标是让至少1000万创作者在抖音获得收入,这个目标已经超额完成。截至目前,已经有2200万名创作者在抖音创收417亿元。此次计划定下了更高的目标,旨在让更多创作者受益。根据全新的创作者扶持计划,抖音将通过流量券的形式把流量直接发放到创作者的账户里,让流量感知更透明,流量使用更自主。“我们也将拓宽创作者的变现渠道,通过星图、直播、电商等手段,让创作者的收入多元化。”史琼表示,上述各模块也将各自制定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创作者快速成长。此外,抖音还将升级创作者服务平台、升级版权保护平台,扩充创作者学院课程,持续优化用户的创作体验。
十四五期间,应当提高居民收入,增强他们购买汽车的支付能力,放开限购,扩大汽车市场和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2019年,国际上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日本153辆,韩国150辆,美国200辆,欧盟150辆,俄罗斯100辆。中国城市每百户43辆,农村每百户22辆。这只是计算城乡居民家庭乘用车,包括皮卡。不包括全部运输车,拖拉机,以及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用车等机动车。 未来15年,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应当逆城市化,逆高层化,农村年轻人进城,城市人口到城郊,到城镇,到农村,住宅双向置换。坚持中央精神,住宅只住不炒。1998年~2019年,地方行政垄断土地出让价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7%,每亩平均从6.6万元上涨到193万元,开发商一条渠道建房,新建商品房价格年平均复合上涨率为8.2%。消化不调的为楼层上调年平均1.6层,2000年每平米价格2000元,当年新建平均为6层;2019年9282元,这时新建的为36层。住宅分布:13%城市居民无房租住,66%城镇居民一套房,21%城镇居民平均五套。全部城镇已经建成3.5亿套,再建和新开工约0.5亿套。全部建成,4亿套,平均一户住3人,开供12亿人住。一定要把房价稳定和相对降低下来。 十四五期间,应当实施居民收入倍增战略。中国未来5年进入高收入12700美元是现在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取决于这个门槛不再继续提高,就这样也需要我国未来5年年人均GDP增长速度为4.9%。但是自国际上设了高收入门槛后,年提高率平均为2.47%。如果没有大力度改革,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收缩,下行压力还是很大。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居民收入占GDP比例,大约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也需要像1978年、1992年和2001年,用大力度改革,把经济增长下行,扭转为中高速增长。
9月10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发布了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以505.5亿元营收排名第160名,同时入选“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位列第88名。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共有57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0.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5%;资产总额3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入围门槛达202.04亿元,比上年提高16.18亿元。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10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000亿元,5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106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33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
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一度催生“宅经济”,促使2020年上半年的中国游戏市场重现高速发展趋势,收益总额同比录得近两年来的最高增长率22.3%。但与此同时,疫情的限制同步导致游戏版号审批再度放缓,激增的市场红利最终再次流向拥有较长生命周期、高质量游戏产品的实力企业。综合作用下,游戏行业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具有发展潜力的游戏企业愈加凸显价值。 这其中,除众所周知的领域大佬外,笔者特别注意到一个高成长标的——飞鱼科技(01022.HK)。 飞鱼科技过去几年为提高游戏质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对应拉长研发周期,导致新产品增量平缓,但放到今年的市场环境中,游戏产品的优势释放直接拉动了用户付费用户人数(MPU)、人均付费收入(ARPPU)增长,从而促使公司总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且,飞鱼科技于今年7月又推出了两款新游戏,新作一经开测广受市场好评,位列游戏发行平台的畅销榜首,对应广阔的变现空间。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飞鱼科技游戏业务的新增变现潜力不可忽视,其全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下面,我们更具化地来看公司现行经营表现及后续产品部署,体会一下上述潜力。 一、趋势向好,收入与流量双增 2020年上半年,飞鱼科技实现收入约4708.4万元,同比增加13%;录得毛利3253.8万元,同比上升32.3%;股东应占陷亏,同比大幅收窄38.6%。 拆分营收构成来看,飞鱼科技收入增加主要由在线游戏分销及广告业务板块收入的增加拉动,这两个业务板块的期内收入分别同比大增了182.6%、69.5%。其他业务板块方面,由于公司游戏的寿命周期长、游戏质量不断提高,游戏营运板块的收入较去年同期维持稳定;知识产权(IP)授权板块收入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同时也需配合“保卫萝卜”游戏续作和动画片的推出计划。但值得一提的是,该板块期内扩大了IP授权产品及服务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未来增量空间。 (来源:wind) 另外,飞鱼科技上半年维持了相对优质的游戏产品组合,凭借“保卫萝卜”、“神仙道”等享有庞大的成熟用户群及良好品牌知名度,促使游戏运营业务主线的多项数据呈向好发展趋势,MAU数据保持稳定,MPU及ARPPU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具体的,飞鱼科技上半年RPG手机游戏及网络游戏累计注册用户约2.28亿户,其中网络游戏有约1.72亿户及手机游戏有约5,550万户;由于居家期间“保卫萝卜”系列更新有效吸引及沉淀用户,休闲游戏平均MPU由去年同期的8.9万名增加至本报期的13万名,增幅高达46%,在上半年并未推出新游戏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不得不赞叹飞鱼科技游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公司网络游戏、休闲游戏的ARPPU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9.7元、2.8元,拉动ARPPU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动能强劲,新游戏面世+IP授权边界扩张共驱 后续前景而言,游戏赛道的价值及飞鱼科技的流量实力已经明确,需要关注的是:该公司后续游戏产品的铺排、竞争力,以及上文提到的IP授权产品及服务的类别的扩张方向。 7月中旬,飞鱼科技已推出两款新游戏。其中,“霓虹深渊”为一款射击+Rougelike游戏,分别在任天堂Switch、Play Station 4及Xbox One推出主机版本以及在Steam、Wegame及Gog推出了PC版本,该游戏推出首周即于Steam畅销榜上位列并稳居前十;“咔叽探险队”为一款备受期待的RPG手机游戏,已推出iOS及Android两个版本,该游戏一经上市迅速“爆火”,位列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免费下载榜第一、中国领先游戏发行平台TapTap热门榜榜首并获得编辑推荐、哔哩哔哩热度榜第一。 (来源:百度百科) 并且,除“霓虹深渊”、“咔叽探险队”以外,飞鱼科技还有十款游戏处研发阶段,其中四款或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尚有四款第三方开发游戏处于发行阶段,待于国内外发行。 此外,飞鱼科技预期于下半年完成“保卫萝卜”的动画样片,以继续促进扩大相关游戏用户群、提高游戏玩家参与度及多元化收入来源。这或继2015年推出授权书本后,成为飞鱼科技在IP授权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三、小结 总体而言,飞鱼科技的发展势头向好,收入结构趋于多元化,随着新游戏不断面世、IP授权业务边界不断扩产,其后续动能充足,有望迈入高速成长阶段。 同时,结合市场现状来看,中国游戏市场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用户同比增速已明显走低,游戏行业似乎已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存量时代就是强者恒强的时代,意味着游戏研发能力强、擅长吸引流量的游戏公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 因此,如开篇所提,飞鱼科技或不失为一个可关注的高成长标的。
浙江美大1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110项目基本建设已完成,一期工程目前正处试产阶段,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