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饿了么的数字化基建投入无上限,与阿里生态互通获取航母级消费群体 。 饿了么近日宣布全面升级改版,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所有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打造“身边经济”在数字化升级的道路上再进一步。饿了么CEO王磊表示,过去2年,阿里一直在投入数字化基建,阿里生态经济体已在逐步打通,由此饿了么也拥有了航母级消费群体,并在数字化升级赛道上不断加速。 首提“身边经济”新概念 据悉,饿了么此次全新改版的APP将于7月17日上线,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此次升级涵盖四大方面:从送餐升级到提供同城生活全方位服务、个性化推荐、内容化互动、会员体系升级。 “经过全面升级,饿了么完成了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送服务的转变,未来将持续聚焦消费者‘身边经济’。”同时饿了么CEO王磊表示,“送万物”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拓展,包括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外卖到家。除了鲜奶、母婴玩具、美妆、书籍文具、体育装备等实物商品外,未来美甲、美容、家政、保洁等服务也能送货上门。 在全面升级同时,饿了么还首次提出了“身边经济”,并称这是从远场电商走向近场电商的转变。“‘身边经济’是实物交易和服务相结合的新业务模式,今年的疫情大大加速了这个模式落地。”王磊还表示,阿里巴巴多年来一直在做实物交易,在数字化服务业领域,无论是阿里还是整个行业,都处在早期阶段。 与阿里生态体联动获航母级消费群 谈及饿了么如何在“身边经济”领域脱颖而出?王磊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致胜法宝是饿了么基于阿里大背景下的“差异化”。 一方面,从“送餐”到“送万物”,最终“万物”都需要回归到实物上,这正是阿里最擅长的电商领域。“之前消费者习惯了今天买的东西明天到的物流体验,饿了么要做万物的即时配送体系,利用身边的商家和经济体将体验升级。”王磊解释说。 另一方面,背靠阿里生态体系,饿了么拥有着巨大的消费者规模优势。王磊称,从触达规模说,无论是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均有足够大的消费者规模。饿了么会与阿里生态经济体中的各个入口联动,帮助商家拉到更多新客,提升售卖收入。 据阿里本地生活“商家大会2020”透露的数字,饿了么与支付宝、淘宝、高德等协同,每天为商家带来超1亿访问人数。饿了么商家参加“天猫618”消费节,仅“66爽快日”当天,平台冰饮雪糕销量同比增长3倍。其中,雪糕卖出150万支,总量超过100吨;伊利、明治等冰饮品牌同比增长超7倍,和路雪开卖1小时的销量就超过去年同期全天的销量。 数字化升级助推新服务 自2018年被阿里收购以来,饿了么在数字化升级方面投入始终无上限。此次升级改版,饿了么推出的“随心订”“内容互动”“个性化推荐”等新服务正是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随心订”是指用户在点鲜奶等外卖时,除即时配送之外,还可享受周期配送,7天、15天、30天可任意选择。“真香”视频和“下饭直播”板块中也增加互动等体验,让吃饭变得更好玩。美食外卖频道和“附近推荐”栏目也改版,使商家和商品的推荐更加智能。此外,“有好店”频道在测试中,将为消费者推荐精选的高品质门店。 “商家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并不容易,特别是服务业,行业跨度很大,投入也非常大。”王磊坦言,过去2年里,阿里一直在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搭建,在云计算、物流、金融科技、新零售等方面持续投入,形成了以阿里云智能、菜鸟、蚂蚁金服、高德地图为底座,实物商品、服务和娱乐为着力点的数字经济“商业基础设施”。本地生活领域,饿了么在2019年对客如云的并购融合,就使饿了么在餐饮、零售、美业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得以提升。
导语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将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或者目标。数字化转型本身会是先易后难的推进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数字化转型或者已经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主要还是在消费或者服务领域。今年的疫情期间,数字化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疫情后,中国数字化转型推进的重点必然由消费或服务领域转向制造业领域。 以下文字由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蔡跃洲在6月17日的《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升级》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读了赵昌文和许召元等著的《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升级》一书以后,我有几点感想。 首先,我觉得这本著作因应了当前时代的需要。2018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现在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赵部长和召元副部长的新作的出版,可以说因应了总书记所提出的历史性交汇期的时代要求。 这本书对产业升级的历史经验与一般规律进行了梳理,也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书中所说的新工业革命)的技术体系、结构变化、生产特点进行了归纳,还对当前中国突出的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产业升级当中涌现出的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新模式也进行了系统分析。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我个人认为,在这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将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或者目标。书中提到的新工业革命,有多种提法,有的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从创新经济学视角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第六次技术革命”。这次新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大致是在2010年前后;包括3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全面商业化应用应该是在2009年。比如3G应用,国内第一张3G牌照的发放时间是2009年1月。可以说,以物联网、3G/4G/5G、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拉开了新工业革命的序幕。 从应用的结果来看,过去十年时间,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或者线上线下本地服务、网络众包、互联网金融……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或者说一些既有的经济模式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了升级,比如书中最后两章谈到的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在工业经济时代甚至农业经济时代便存在这种经济形态,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平台的出现以及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使得这些经济形态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对此,书中也进行了专门论述。 数字化转型将从消费和服务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推进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或者已经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主要还是出现在消费或者服务领域。背后的驱动可能主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的商业化应用以后,使得数据要素,从生产收集成本,到3G、4G、5G应用以后的传输成本,云存储的存储成本,云计算的处理成本,包括现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优化,使得数据生成、传输、处理、分析等各方面的成本都大幅下降,基本都实现了零边际成本。在这种背景下,数据就成了新的关键要素。 那么数字化转型本身会是先易后难的推进过程,为什么会在消费或者服务领域先涌现出这么多新模式、新业态?原来可能就在于消费、服务领域的经济活动,或者交易场景涉及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它的模式通用性更强,不需要太多的转化,所以受众范围更广,因此成长也更为迅速。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化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认为,疫情后的数字化转型推进的重点必然由消费、服务业转向制造业。其实这本书中也对“工业4.0”“CPS”“中国制造2025”有专门的论述,介绍了西门子、GE在推进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尝试。 接下来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该转向制造业领域,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实现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向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通信上的时延,工业应用需要降到毫秒级,无人驾驶也必须控制在毫秒级,所以必须有5G通信作为基础。数字化转型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性能上的要求。 中国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挑战 就当下这个时点来讲,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是面临着比较有利的条件。首先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次疫情期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强调“两新一重”,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未来智能工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手术)等诸多的应用场景,都需要低时延、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网络作为保障。当前,政府主导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发力,既契合了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潮流,也为我国加深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从数据要素来讲,按照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庞大的网民优势在社交、消费场景已经转化为数据要素的禀赋优势。最近过去两个月,中央也出台了两个文件,其实都与规范数据要素相关活动有关。一个是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数据要素的采集、交易、共享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另一个是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数据要素市场作了专门的论述。我认为,通过政府层面的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使数据要素的禀赋优势能够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宏观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当然,我国推动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障碍,如集成电路、高端芯片等。鞠建东教授也讲了我们在光刻机方面其实同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中美贸易摩擦下直接受制于人。实际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有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就是工业软件和工业APP;但这个领域的技术可能不太被社会大众所关注。这些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的突破,需要政府部门集中力量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加强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同时配合以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自主研发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加快技术的优化迭代,逐步突破瓶颈。
近日,农行大客户部联动农行贵州分行,成功向贵州电网公司独家全额发放370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农行定点扶贫县贵州省黄平县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切实解决了黄平县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较低、电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当地精准扶贫、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撑,满足了多个移民安置点用电需求,惠及贫困人口5000余人。 据了解,一直以来,农村缺电、限电等“卡脖子”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相关要求,贵州省政府启动了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持续推进贫困地区脱贫工作。 农行大客户部作为我国两大电网的牵头营销服务部门,围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密切联动农行贵州分行,深入对接南方电网总部及贵州电网公司,大力营销贵州省黄平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最终实现项目贷款全部落地,成功促成银企携手扶贫的业务合作,彰显了农行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
近日,滴滴内部宣布,已经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卓越将同时担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向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汇报。同时,成立金融生态管理部,专注持牌业务的经营管理,并持续深化外部合作。今年四月,滴滴确立未来三年的目标是“0188”:没有安全则一切归“0”,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在那一次战略会上,滴滴方面称,接下来要从“All in安全”转向长期安全能力和文化建设。朱景士在组织调整公告中表示,希望卓越带领金融业务成为出行之外的增长曲线,助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根据资料显示,卓越于2017年加入滴滴,此前曾担任快捷事业群副总经理和平台运营负责人等业务岗位,2018年底起担任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而原滴滴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晓宇,在此次调整中,将被任命为新设立的金融生态管理部总经理,向朱景士汇报,负责经营管理已有持牌金融业务,加速为滴滴获取更多金融牌照。原产品运营负责人张琦出任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向卓越汇报。2016年,滴滴设立金融事业部,2017年底,滴滴斥资3亿元买下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从而为其进入金融领域奠定基础。2018年2月,随着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目前滴滴已取得财险、小贷、支付等核心金融牌照,疫情期间,滴滴又金融推出肺炎险、医疗急救卡等项目。
恒天明泽是恒天财富旗下基金销售与理财服务机构,服务超过10万名高净值客户,配制资产规模超万亿规模。6月18日,恒天明泽全面公布了以基金销售为核心、企业金融等重点的业务版块及“521大礼包”客户服务升级计划。在发展7年,创业12年之后,恒天明泽选择再次出发,二次创业。 恒天明泽董事长周斌称,2020年是升级重塑之年,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和监管趋严对财富管理的方式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经济焦虑与心理恐慌也使得投资人的投资理念迅速变化,资产配置概念越发受到关注,产品能力、服务能力、科技能力等成为影响投资人选择财富管理平台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表示,恒天明泽将从洞察能力、产品能力、科技能力、风控能力、智库能力、服务能力等角度进一步焕新升级,以匹配新背景下投资者的新需求。公司也将利用更多“金融科技”平台方式提供服务,以提升客户在线上移动端的交互体验。公司还将着重升级客户服务体系,以更细致的客户分层为基础、更丰富的增值礼遇为推手,为各层级客户提供专属的定制化服务。 截至目前,恒天明泽深得客户认可,服务实体企业2445家,上市公司75家。恒天明泽执行总裁郭开香认为,依托此次战略升级,公司各项能力都将实现升级,企业金融服务将在今年通过建立企业金融顾问服务,从产融课程及产融实践案例出发,为企业打造圈层的产融服务。未来,企业将继续秉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持续服务好每一位企业客户。 恒天睿信家族办公室总经理郁隽分享了“家办金融服务”的创新升级。她表示,2018年之后,CRS、个税改革、民法典等大事件对于家族财富管理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今年恒天睿信家族办公室以倾听、建议、实施和检视四步工作法为主轴,致力于“攻”全球资产配制专家,以及“守”家族财富传承管家,在攻守两端为家族客户提供国内外的投资团队一站式的资产配制服务。同时,家族办公室还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了两大创新,全新推出全球法税综合服务、国内民事私人信托服务。
日前,有用户向蓝鲸TMT记者反映称,联通客服频繁向其电话推销5G升级包业务,但没有说明退订该业务需要缴纳30元违约金。对此,该用户认为联通罔顾消费者利益,客服未尽提示义务,涉嫌强买强卖。 随着5G建设进程加快,5G套餐用户也在不断增长。而在这背后,与5G相关的投诉也“水涨船高“。 日前,有用户向蓝鲸TMT记者反映称,联通客服频繁向其电话推销5G升级包业务,但没有说明退订该业务需要缴纳30元违约金。对此,该用户认为联通罔顾消费者利益,客服未尽提示义务,涉嫌强买强卖。 据记者了解,在黑猫投诉等公开的投诉平台上,这类情况也并不少见。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联通客服的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联通客服推销5G升级包未尽提示义务,用户退订难且需付违约金 据江苏的王女士透露,其在今年5月初一个下午接到联通10198客服电话,客服表示其可以免费升级20G 5G升级包。在确认该升级包对其当前套餐无影响后,王女士随即同意办理。 “下午收到办理成功短信,才发现其所谓免费升级5G升级包其实是每月49元的收费套餐业务。”王女士对记者表示。 据王女士透露,她目前并未使用5G手机且并不在联通5G覆盖区域经常活动,该5G业务对其毫无用处。 王女士认为,联通公司以免费升级20G流量为诱饵,欺骗消费者办理高额业务且并未告知该业务详尽情况,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在沈阳的陈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他表示,近期联通客服一直在给他打电话,邀请开通5G升级包业务。 “该客服在电话中说,现在有优惠活动可以体验一下5G,如果之后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退订。”陈先生回忆道,“但是该客服完全没有说明这个业务退订需要缴纳30元的违约金,而且4G手机用户并不能通过这个5G升级包获得5G体验。” “退订也很麻烦,线上能迅速办好的业务,退订时却不能线上办理。”小城(化名)对记者吐槽道。 小城在外地上大学,近期一直在家中上网课。四月份,其接到联通客服电话,对方称该业务在试用期可以退订,并没有说清楚扣费问题。小城明确说过取消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号码已经开通了5G升级专享合约版。 “我想退订,但是无法线上退订,我还没开学,根本无法去号码归属地的营业厅退订。”小城说道。 记者发现,不少用户在微博、黑猫投诉等平台均反映有类似遭遇。 对此,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赵虎律师对蓝鲸TMT记者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中国联通不能替消费者做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和联通之间是一个合同行为,联通客服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修改合同的行为,修改合同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不能单方面修改。 此外,赵虎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尤其是对消费者而言,如果存在花钱更多等有损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联通方面要重点告知。如果在没有详细告知的情况下,只是电话联系就给消费者修改套餐,这种行为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这个行为,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我们还要考虑其中有没有欺诈的成分,包括对一些情况进行隐瞒、欺骗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做出同意的意思表示,如果有这种情况下,那么联通方面有可能构成消费欺诈。”赵虎律师表示。 联通推5G升级包吸引用户?强买强卖背后的焦虑 据悉,中国联通于二月底推出5G升级包,月费最低仅需9.9元。具体来说就是:5G升级包分为三档,29元/月、49元/月和99元/月。2月8日到3月31日期间订购可享受首月优惠价,29元优惠后9.9元,49元优惠后19.9元,99元优惠后49.9元,次月恢复原价。 据媒体报道,有联通用户测试发现,订购该服务后原22元4G套餐卡可以达到60MB/s的下载速度,接近500Mbps的速度。 中国联通曾在百度知道回复过针对5G升级包的疑问,表示5G升级包仅针对4G手机套餐用户订购使用,同时需使用5G手机且在国内联通5G网络支持下才能享受5G网速,可享受下行速率最高500Mbps、上行速率最高100Mbps。如不是使用5G手机,那么还是按当前手机网络使用。这表明,联通客服所推销的“5G免费升级”为无稽之谈。 记者联系中国联通相关人士询问公司是否了解用户对于5G升级包的相关质疑,以及对联通客服一味强势推销却不尽提示义务的行为作何处理,对方的回复与消费者所述有所出入。对方回应记者称,不管是5G业务,还是其他业务,联通都是秉承明白消费的原则对待客户和要求员工,不会存在未做提示而开通的情况。 此外,联通方面强调,5G业务的销售规范和目标计划,和其他业务是同样的规范管理,并没有单独作出特殊规定,并不存在区隔对待的情况。 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联手,一直在加快5G基站的建设。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联通可用5G基站达到近13万个,覆盖所有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重点城市。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联通5G基站总规模将达到30万,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 然而,在用户数方面,联通相较于其他两家运营商难言有竞争优势。联通运营数据显示,4月份移动出账用户净减172.4万户,累计到达数为3.09亿户,其中4G用户累计到达数为2.56亿户,5G套餐用户,联通却始终未公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已经发展了超过5500万5G套餐用户;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为1661万户,今年一季度增加了1200万户。 而在2020年5G用户增长目标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简勤近日表示中国移动计划全年发展1亿5G套餐用户。公开消息称,中国电信预计新增6000万至8000万;中国联通预计新增5000万。 在此情形下,中国联通推出5G升级包来吸引用户,却给了用户“强买强卖”、“消费欺诈”的感受,显然有些背道而驰。目前看来,若联通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类消费投诉,最终或许只能自食其果。
近年来,消费升级作为一个热门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消费研究领域。我们都在说消费升级,何以定义消费升级? “用户不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付钱,但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买单,茶的故事和意义已经超越喝茶的本质需求。” 消费升级的主要逻辑体现在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当人们在消费时,不再只追求商品,而是追求品质和服务,不再买“更便宜”,而是买“更好”,这就是消费升级。 自2014年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一方面,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居民消费中,必选消费与可选消费一降一升,2019年居民旅游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到18.8%;另一方面,消费对我国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极为显著,以文化产业、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旅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加快增长,比重不断提升,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 可以看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产业创新应用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亟需把握住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员,又该如何助推消费升级或者为消费升级服务? 消费升级中,银行是一个什么角色? 谈及消费升级,必然关系到产业升级,虽然二者的先后顺序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难解,但毫无疑问的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关系。而对于银行而言,则分别从两个方面支撑和带动着消费升级。 在需求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银行主要以提供多样化消费金融产品的方式,促进着消费的升级。而对于供给端的产业升级,银行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以银行的信贷产品为例,银行通过加大对企业(生产)和消费者(消费)的信贷支持,影响储蓄和投资,进而带动资本流量和存量的变化,改变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影响资本的供给和配置,最终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见图1)。 银行支持直接作用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在供给端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进一步作用于消费升级。而消费升级又可以再次引导产业升级的方向。因此,银行支持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消费升级的充分条件。 由此可见,以产业升级为中介,银行支持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着“银行支持↔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银行”的互动关系。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消费升级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银行是如何支持消费升级的。 国外银行支持产业升级的经验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约翰·希克斯的这句话道出了产业革命和金融的关系。 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历次消费升级伴随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变化中,银行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银行不仅采取风险投资、私募业务、低息贷款等手段引导资金投向,还通过全面化的综合服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助力消费升级。 当然,各国银行体制的不同,也使得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1、美国:保障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银行支持路径 作为全球消费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一整套有利于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环境。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和资金持有者,在不断的消费升级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其一,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1983年,美国成立了专门服务于高技术企业的商业银行——硅谷银行,为当时尚处于艰苦创业、资金缺乏、信贷无门的硅谷科技公司服务,此后硅谷银行也一直专注于高科技投资,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金融创新空间。 其二,混业经营下的投资产业战略。银行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战略,在需求端,通过建立或跨界入股消费信贷类公司,进一步刺激消费,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填补金融服务的空白;在供给端,则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基金承销业务、参与风险投资、购买市政债券等手段,催化了一大批以咨询、金融、信息、软件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以硅谷银行为例,其成立以来,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直接投资了200多家风险投资基金,成为股东或合伙人。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为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本身提供商业银行服务。这些服务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优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些小规模的新兴企业正是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关键。 据统计,二战以来,美国95%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与小型新兴企业有关。英特尔、微软、雅虎、网景、亚马逊、苹果等都曾受益于银行业风险资本的介入而得以快速发展。美国银行业参与风险投资的60%~70%集中于知识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如信息、计算机和通信产业、生物工程等,正是这种投资结构有效提高了美国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成功推动了美国产业的升级和新经济的形成。 而相比于银行资本的风险投资,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则体现的更加直接。例如,2018年JP Morgan(摩根银行)与亚马逊联合开设混合账户,从而帮助亚马逊做大贷款业务;亚马逊则将贷款贷给其平台上进行销售活动的小卖家,进一步加快版图扩张的脚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上消费金融之路。同年,Capital One(美国第一资本银行)与沃尔玛合作,推出改版后的新信用卡,为在线购物和使用移动应用结账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回报。第一资本利用其在产品多样化方面的优势,突破了信用卡领域的局限,为合作伙伴沃尔玛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其线上支付的业态升级。 从实践结果来看,美国银行在以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重心的主方向上,采用风险投资等为主的有效路径,在过去几十年内,成功促进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顺推了消费升级。 2、日本:长期低息贷款的银行支持路径 相比于美国,日本是一个后发的、赶超的、政府主导型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以,与美国以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日本产业在升级转型之路中长期受益于低息贷款,因此十分依赖银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不是单纯作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而是与作为其主银行的企业结成很深的、几乎成为一体的关系)。 根据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的解析,日本的消费文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所谓的“四个消费时代”。毋庸置疑,在历次消费升级中也都伴随着产业升级,日本在这方面典型的发展模式是,先低价大量购买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然后进行模仿式创新,通过“后发效应”在短期内达到产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银行为了切实保障追赶欧美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和企业生产活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在日本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日本企业来自银行的融资超过90%,形成了日本金融中的“超借”现象;而与企业“超借”现象相对应的是银行的“超贷”,银行直接贷款充当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准备金。同时,日本银行为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新兴产业部门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为“倾斜式生产方式”的产业政策的推行提供资金支持。主银行根据政府制定的《临时利率调整法》,通过限定最高利率、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民间金融机构,令它们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巨额资金,此举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还确保了产业投资效益。 第二,优化信贷方向,在产业类别上选优逐劣。进入日本的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由于传统产业的萎缩,法人企业部门的资金不足减少,而第三产业却成了最大的资金短缺部门,这一现象成了产业升级的巨大短板。日本银行通过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先进产业,引导衰退产业有序退出,护航产业结构的转型。例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通过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对文化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引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融资担保体系,以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主要承担信用保证人职责,保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抵押融资,为轻资产属性的文化产业提供融资便利,推动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正因如此,日本以动漫、游戏、影像、新闻出版业、音乐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遥遥领先,是其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可见,日本银行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向支持在产业升级和甚至消费升级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主银行体制的优势。主银行体制有效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成就了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日本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赶超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主银行体制中,银行与企业共同分享信息资源,有效地克服了银行和企业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降低了贷款的信用风险的同时,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潜在威胁成本,避免了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保障了银行对企业的长期设备投资和大规模贷款。日本的主银行体制在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国情下发挥了极大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日本快速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追赶欧美国家的步伐。 3、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的银行支持路径 德国是世界上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采用的是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政府给予银行极大的经营空间。德国银行业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大大超过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德国企业75%的债务融资来自银行,全能银行的业务模式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既能提供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服务,又能全面经营证券、金融衍生品、保险业务和其他新兴金融业务,同时还可以开展实业投资,进而为德国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可以窥见,德国银行在其产业与消费的双升级时代背景下,扮演着全能而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国银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全面参与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更深入了解企业信息,有助于银行优化信贷资源,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全能银行可以通过长期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持有股份、人事渗透、代理投票等方式,在企业融资和参与公司治理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1992年,在德国最大的24家上市公司中,由银行所控制的投票权高达84%,德国三大银行的代表在工商业兼任的职务高达1500多个。 另一个特点就是德国银行对初创企业的融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发达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一手段以促进产业升级。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专门负责支持产业开发、教育和科研机构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初创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除了为新兴产业提供优惠贷款外,KfW还通过风投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选择股权融资。如在ERP初创企业基金和高科技种子基金两项计划下,仅2012年KfW就提供了74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最后一点则是全能银行强大的服务功能。银行对中小投资者形成了最直接有效的保护,与企业进行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互动,解决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利用其明显的资金优势对新兴产业降本增效,为产业升级持久赋能。 以美、日、德三国银行支持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经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中,各国银行的主导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产业升级中的贡献、采取的支持方式参差有别、各具特色,但相同的是,银行都在激发产业升级和维持经济平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如前所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升级与优化离不开银行业的资金和资本,随着我国新一轮消费的升级,银行的支持也当然尤为重要。 虽然国情不同,银行体制不同,但其他国家银行在消费升级中的作用,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业务。美国作为消费金融的发源地,在面对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时,与时俱进地深度挖掘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了多种专属金融产品。根据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型的消费金融产品,像出国旅游、个人健康、出国深造、参加境外培训等,弥补服务型消费金融领域的空白。 第二,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针对这一点,美国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和硅谷银行,日本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先进产业,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参与初创企业基金的投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虽然重点强调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但不论是资金、资本的支持上,还是企业管理上,都远远不足。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投资产业战略。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显现,或许可以借鉴美国适当采用多样化的投资产业战略:在需求端,通过建立或跨界入股消费金融公司刺激消费;在供给端,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基金承销业务、参与风险投资、购买市政债券等手段有效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消费升级的趋势为导向为供给端赋能。 第四,差别利率政策和信贷选择政策。日本银行追求信贷投向的前瞻性与引导性,用资金投票,支持先进产业,淘汰衰退产业,对企业选优逐劣。我国银行可以采用差别利率政策和信贷选择政策,从而实现优化资金导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其发展阶段和特点,采取不同的信贷配置方式,有针对性地投入信贷资金。 第五,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我国的文化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被评估,这导致银行难以展开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服务。因此,我国银行亟需根据文旅产业的特点和文化产业融资特征,开展金融创新。例如设计以无形资产质押的金融产品,日本动漫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金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 第六,全面的服务功能。不同于美国要建立中小企业保障制度,德国银行利用其全能特性对中小投资者形成了最直接有效的保护,不仅能够全面参与企业融资和治理,还具有强大的资金聚集能力。我国银行可以从中选择性借鉴,通过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更近距离地对接中小企业,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难题,从而助力产业的生产活力,顺应消费升级的积极导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消费升级浪潮,均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升级的浪潮会是精彩纷呈还是来势汹汹,我们不会知晓。但是再一次站在消费升级的风口,我国的银行有责任也有激情,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灵感,并通过不断追赶与创新,建立与现代消费市场相适应的银行支持体系,有效促进和护航消费结构的升级,沉稳地迎接消费升级大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