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不到一个月,跨境奢侈品电商万里目以“低价”政策吸引了众多关注,为了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平台还打出了“100%正品”“假一赔十”等标语。 近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和小红书APP上,有消费者称自己在万里目上购买的“低价”护肤品无论是从包装、气味和质地上都和专柜购买的存在差异,怀疑万里目存在“真假混卖”的现象。 4月27日,有消费者认为,其在万里目所购的SK-II神仙水正装230毫升,100%是高仿假货。 该消费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用SK-II神仙水已经三年了,国际版、日本版都用过,正品打开后有一股明显的发酵气味,也就是俗称的‘臭口水味’,但是万里目上买的没有这个气味。” 她表示,“万里目客服回复称,这是生产线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但SK-II只有日本本土的一条生产线。现在以我的经验看绝对是买到假货了,打算拿到丝芙兰去验货。” 消费者感受到的产品差异,真的是因为产地不同吗? 对于这一问题,万里目相关负责人的态度却模棱两可,他在回复中给记者发了两张截图,其中一张明确注明了不同版本的差异: SK-II的官方微博客服告诉记者,万里目并非官方认可和授权的渠道。 那么,万里目卖的神仙水,究竟是哪来的?SK-II的官方微博客服表示:“只要是正规授权渠道购买的SK-II产品都是产自日本唯一的工厂,同款产品的配方和成分不会因为销往不同国家而有所不同的。” 事实上,早在2016年,SK-II的官方微博就对外宣称,神仙水只有位于日本琵琶湖旁一条生产线。因为只有琵琶湖的条件才能生产出神仙水。也就是说,神仙水离不开琵琶湖,全球只有一个产地。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再次采访了万里目的相关负责人,但是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北京银保监局重点提醒消费者注意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这“四类”骗局。“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盗取信息型诈骗中主要包含利用“退改签”诈骗、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主要涵盖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利用“销售返利”诈骗等方式。金融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逐步展开。北京银保监局已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动员部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内容重点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为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做好四个“应当”,做到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直播带货,听听董明珠的观点,罗永浩们或能更好 4月2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线出席中国商界木兰年会时,回应此前一天她的直播带货首秀时表示,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卡顿,可能影响很多网友的心情,另外她主要是介绍产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诚信和产品质量很重要。 虽然并不希望董明珠成为直播带货者,也不希望她的直播带货能够产生多大效应。但是,她的“诚信和产品质量很重要”的观点,还是值得所有直播带货者认真借鉴、好好思考的。 事实也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直播带货的信息很多,不仅年轻的网红在大出风头,如李佳琦、薇娅等,甚至还出现了网红与平台高管的桃色新闻,一些过时的、失败的企业家也在网络新的出路,如罗永浩。但是,从直播带货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信誉、直播带货人的诚信、消费者的盲目与盲从等,也直影响着直播带货的效果与形象。 众所周知,自从有了网络销售平台,有了网络销售这个概念,有关假货、不诚信、欺诈等消息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产品质量和信誉,是产生纠纷和影响网络市场形象的最主要因素。而直播带货形式出现后,尽管直播者绝大多数都是网红,且红得有点快要发紫。但是,仍然没有能够走出产品质量和信誉的泥潭。原因就在于,直播者启动的情感销售,无法完全转化为形象销售,直播者的网红地位,也不可能改变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习惯。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夹杂其中,从而影响着直播带货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而一旦有质量不好的产品存在,直播带货的形象和信誉就不可能很好,就必然会出现毁誉参半的现象。而且,毁的一面影响更大。 董明珠没有能够通过直播把货带起来,她的理由是除了网络卡顿之外,就是她把重点放在介绍产品上了,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她们的产品,从而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格力电器。这种解释,不排除给自己直播带货不成功找理由,但是,其提出的诚信和产品质量很重要的观点,还是很切合直播带货实际的,是每个直播带货者想要成功、想要有前景、想要持续做下去必须注意的。 由于直播带货者越来越多,鱼目混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里所说的鱼目混珠,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直播者鱼目混珠。一些素质并不高,甚至比较低的直播者,也通过非正常的炒作等手段,成为网红。譬如那位这辈子不会打工者,如果也去从事直播带货,能让人信得过吗?而实际情况是,他很有可能被网红公司聘用。一旦聘用成功,就难免会出现直播带货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对直播者来说,确实可能存在着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素质较低的网红,知道自己红不长,就有可能在直播带货中,故意夹杂一些质量低劣、没有信誉的产品与行为,自然,会对整个直播带货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一是所带之货的鱼目混珠。所以强调诚信很重要,就是基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上。恰恰是,直播所带之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除了价格优势之外,质量方面与实体店还是有差距的。质量包括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根本无法排除假货或质量低劣产品的存在,无法给消费者以真正的放心。 如此一来,直播带货就面临着行业整体前景的考验,面临着如何才能让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直播带货不成为消费者头疼的事,或者最终让消费者用脚来投票,诚信和产品质量确实相当重要。尤其是诚信,不做好,根本不会有前景。为什么网红需要平台做后盾才能做得好、做得长,才能不出现红得发紫发黑现象,就在于平台在为其产品质量和诚信等做支撑,甚至买单。一旦离开平台,网红们也就成了一个小的电商,只是名气大一点。而随着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难以把控,最终就只能被市场淘汰。 而对消费者来说,网络销售也好,实体销售也行,形式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没有必要过于迷恋网红,尤其不要过度信任网红和追求网红,盲目盲从地购买商品。可买可不卖的,没有必要一定要顺着网红的思路去买。不需要买的,则要坚决放弃,别造成严重浪费。直播带货市场,可以关注和观察,但如果没有诚信做基础、产品质量做保证,前景也是不十分乐观。而网红们在直播带货前的功课越做越少、越做越草率、越做越简单、越做越浮夸,也可能是直播带货前景市场不十分光明的一大难题。所以,罗永浩们还是要多听听董明珠的观点,让直播带货之路更宽。 谭浩俊
举办国家级购物节顺应了消费者已经养成的新消费习惯,将实现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不仅能解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生产企业拓展内销渠道,消费者还能由此买到更多质优价美的产品,获得更多实惠。 贯穿整个“五一”假期的“双品网购节”来了。4月28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将一直持续到5月10日。据介绍,“双品”指的是,“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表示,第二届“双品网购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扩大国内需求。 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但是,与网络相关的消费新业态表现抢眼,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网购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 当前,正值复工复产、扩大消费的关键时期,举办国家级购物节的意义不言而喻。“电商在推销农副产品方面非常重要,举办‘双品网购节’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还能帮助外贸生产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对冲外需下滑影响。”骞芳莉说。 据介绍,本届“双品网购节”参与电商企业超过百家,数量是首届的10倍。参与企业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以拼团秒杀、以旧换新、新品首发等多种玩法,匹配无接触配送、咨询推荐、售后保障等多种服务,全方位、全流程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为了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各地也纷纷推出各种购物节。在上海,“五五购物节”即将开启全城打折季;在武汉,汉口北春夏电商直播采购节正式开幕,老板们纷纷变身主播,以专业视角隔屏带货…… 专家表示,举办购物节顺应了消费者已经养成的新消费习惯,实现了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销售难题,消费者还能买到更多质优价美的产品,获得更多实惠。 随着各种购物节陆续上线,“打折”和“打几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了增加吸引力,各地、各大电商纷纷使出新的“撒手锏”——消费券。例如,广西、河南、江西等地将在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活动期间发放惠民电子消费券;多家电商平台也将联合商家,在实行价格直降、现金满减、消费满赠等多种优惠的同时,投放消费券。 同时,部分购物节还首次把餐饮、旅游等服务类商家纳入活动范围。例如,美团点评、携程、爱奇艺、VIPKID等服务类企业将首次亮相“双品网购节”。“2020深圳线上购物节”更是覆盖了餐饮零售、海鲜美食、家装家具等多个领域。 此外,汽车也被拉进了购物节“朋友圈”。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拼多多将通过大额直降的方式推出一批“五五折”耐用品,定向补贴上海地区居民。据了解,首批上线的耐用品中,包含上汽集团新款凯迪拉克XT5、大众途观、大众途昂等车型,每辆车最低直补超过10万元。 参加购物节的企业营销模式也有了很大改变,短视频、直播等促销新媒介被广泛应用,直播带货将与消费者进行更亲密的接触。“双品网购节”期间,企业将以直播带货形式大力推介“双品”商品,部分企业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农直播,助力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同时,与我国签署“丝路电商”合作备忘录的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官员,也将通过新媒体介绍他们的特色产品。 事实上,疫情发生后,各类购物节推出的各种小创意、大举措,都是从消费者新消费习惯发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专家表示,今年举办的各种购物节加快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举办购物节还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对于短期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因疫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快速释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冯其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房产租赁领域侵害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最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今天(18日)通报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情况,自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办各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2万条,罚没款194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4件。 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三领域违法行为高发 从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主要高发在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三个领域,其中,房产租售行业案件数量和涉案信息数量均列首位,查办案件273件,涉案信息数量153.2万条,罚没款428.2万元,分别占总数的18.5%、41.5%和22%。 最突出的违法行为是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10件,涉案信息276.3万条,罚没款1006.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48.2%、74.8%和51.7%。 三大特点:多发性、隐蔽性、取证难度大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案件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违法行为具有多发性。从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查办等情况来看,违法行为涉及房产租售、小贷金融、教育培训、保险经纪、美容健身、装饰装修、旅游住宿等多个领域,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此类违法行为较为隐蔽,违法经营者在非法收集、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往往通过便携式存储器、互联网等途径传递信息,并以电子文件形式储存在网盘、电脑甚至手机中。在与消费者联系时,一般都是通过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基本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有的甚至利用修改软件隐藏真实信息,消费者很难知道违法者真实身份。 案件查办难度大。电子文档具有难发现、难固定、易销毁的特点,执法人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时间综合运用控制现场、电子取证、讯问当事人等多种手段固定相关证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关键证据灭失。此外,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往往具有涉众、跨地域等特点,取证难度也相对较大。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一步将继续组织开展“守护消费”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经营者法律意识、消费者维权能力。(央视记者 王婧)
GUCCI包包在中国卖不动了,新出口红被指“来抢钱了” GUCCI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不复一年前了。最新一项调查显示,GUCCI跌出了中国消费者Dream Bag榜单前五。 日前,加拿大投资银行RBC资本(RBC Capital Markets)出具了一份消费者偏好调查报告。报告中,受访的750位、具有消费能力的中国顾客表示,他们更愿意在未来12个月内购买香奈儿、爱马仕、路易斯·威登、普拉达和迪奥品牌,仅有30%的受访者有意愿购买GUCCI的包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RBC今年4月份发布的调查报告中,GUCCI还在排在第二名,如今却位列第六。不到半年,中国消费者似乎对GUCCI产生了审美疲劳,消费者们真的变心了吗? GUCCI卖不动了 GUCCI开始卖不动了,最新财报证实了这个可能。 今年7月底,GUCCI母公司法国开云集团发布了最新业绩。今年上半财年,GUCCI品牌录得19.8%的增幅,相较于去年同期44%的增幅创下了三年来最慢增速,GUCCI销售增速放缓的趋势比分析师预期的更快。 虽然开云集团首席财务官Jean-Marc Duplaix对GUCCI在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给予肯定,但第二季度23%的销量增长,较第一季度的35%也开始下滑。这一数据也与中国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吻合。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GUCCI的关注也在下降。据时尚商业快讯监测,近半年来GUCCI在百度上的搜索指数同比下滑30%。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对于GUCCI不再追捧? 东兴证券首席消费分析师刘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消费者进行奢侈品消费决策,还处于相互影响的阶段。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营销、社交媒体之间的影响,这些产生了的综合作用力,影响消费者决策。 GUCCI这次跌出消费者最愿意购买品牌前五的原因是,GUCCI在中国地区的广告投放力度有所下滑。GUCCI在核心商圈的门店位置以及新媒体(包括朋友圈)和传统广告渠道的投放,都代表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营销力度。而GUCCI的营销力度与其他品牌相比,近期有所减少,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第二个原因在于产品的老化。刘畅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审美程度越来越高,而GUCCI的产品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有网友表示,GUCCI的设计出了问题,“过于街头”或者“只能流行一季”。 此外,GUCCI在价格上的反复也令部分消费者不满。今年4月,GUCCI宣布小幅下调价格,但随后又宣布从6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进行涨价,以此加强品牌的奢侈品定位。2018年,GUCCI也进行了一轮涨价,调价幅度在4%-10%。 而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表示,面对GUCCI涨价后的价格,同样预算有更多选择。 业绩坐上过山车 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对GUCCI十分重要。 今年4月,开云集团发布报告称,2018年集团全年销售业绩强劲,这主要是受到中国消费者需求增长的提振,以及旗下品牌GUCCI营销大获成功。 2018年,开云集团在全球所有地区销售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北美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38%,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34%。 业绩危机并不是GUCCI第一次经历,5年前GUCCI也面临这一问题。当时的GUCCI,对集团而言并不是强心剂。从2014年起,GUCCI业绩开始下跌,当年财报显示GUCCI的营业利润下跌6.7%,集团财报利润也随之下滑。这一局面延续到2015年,其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再次下跌。 在2015年,急于挽回的GUCCI开始打折促销。当年夏季,GUCCI首次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史无前例打折促销季,不少商品直接5折。当外界还未从震惊回过神,GUCCI的冬季促销季再次来袭。 在价格泥沼里晕头转向的首席执行官Marco Bizzarri在2015将 Alessandro Michele任命为创意总监,后者针对GUCCI的风格进行了变化。 Alessandro Michele重塑了品牌内涵,将街头涂鸦和动植物图腾运用在鞋履、时装、箱包上。当时,GUCCI虽然收到了类似于“太夸张”、“过于复古”的评价,但GUCCI的形象已经焕然一新。 中国消费者成为了GUCCI重新崛起的重要支持。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总需求量的31%,到2020年将达到三分之一。 2017年,整个集团依靠旗下品牌的GUCCI一家之力,实现了惊人增长。根据财报,GUCCI全年销售额占整个开云集团总收入的40%。 正因为如此,一旦中国消费者对GUCCI兴趣下降,对GUCCI影响不小。 业绩再次坐上过山车,外界开始议论“GUCCI红不过三年”的魔咒是不是要应验,为此GUCCI不得不制造新的武器。 口红月销百万支 GUCCI今年的重点之一是彩妆。 今年5月4日, GUCCI发售了全新唇膏系列,并在美洲、欧洲、东南亚、中国、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地区进行了推广。2014年11月,GUCCI曾和宝洁合作推出了系列美妆产品。但宝洁在2016年出售了美妆业务,GUCCI的彩妆产品进入了蛰伏期。 今年GUCCI与美妆业巨头Coty集团合作,重新进入彩妆领域。 不过,当GUCCI新品推出后,最先被外界议论的是其夸张的广告。GUCCI口红广告与传统美妆广告不同,选择了脸部以及嘴部不完美的模特并对其进行特写,意在传达“要大胆、闪耀、美丽”的概念,刚一上线就引发了争议。 广告不仅为GUCCI带来了巨大的讨论,也让消费者对GUCCI口红产生了好奇心和购买欲。近日,Coty集团CEO Pierre Laubies在巴克莱全球消费者会议上透露,GUCCI口红在刚推出的第一个月内卖出了100多万支,亚洲一家店铺仅一天内便卖出3.3万支。其中,55%的销售来自线上渠道。 GUCCI也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目前已经有1.9万相关笔记,有用户表示“GUCCI终于来抢钱了!”。 同时,不少用户在购买后开始试色和安利,种草者人数众多。从社交媒体看,GUCCI口红目前评价较高。 对于GUCCI口红取得成功,刘畅认为,首先在于产品过硬。其次,奢侈品品牌进入彩妆领域,口红是最易突破的产品,例如之前YSL通过口红大获成功。同时,口红是所有女性消费者接触奢侈品第一件商品,突破难度最小。最后,GUCCI几乎是倾其全力进行了营销。 以上几点,让GUCCI试水口红获得了成功。 但口红能否带动GUCCI成功进入其他彩妆领域,还有待观察。 刘畅认为,如果GUCCI需要在彩妆领域持续发力,首先需要保持消费者对于GUCCI口红的热情,其次进行扩品,发展其他彩妆产品。最重要的一点是持续进行营销。从YSL的经验看,GUCCI至少要对彩妆产品进行两到三年的营销,才会让彩妆品牌GUCCI的概念深入消费者内心。 无论是彩妆还是传统的成衣、皮具业务,奢侈品品牌都需要让消费者保持关注和购买欲,才能摆脱“红不过三年”的魔咒。刘畅表示,奢侈品品牌需要在产品、营销和创新三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留住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