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怎样改变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的现状,打通存在的堵点? 对此,专家学者表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同时,要从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方面统筹推进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流通体系—— 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接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现代流通体系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也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的纽带与通道。 现代流通体系在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大循环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涵盖的产业非常丰富,对消费、投资等需求变化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提供动力与保障;其创新性也极强,与信息、交通、通信等新技术联系密切,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 “现代流通体系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与国际市场高度联通。可以说,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借助的市场接口。”王微说。 近年来,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但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一方面,行业企业小而散。“我国流通体系90%是中小企业,组织化网络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王微说,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有短板。目前,我国对接国际、服务高附加值的航空运力不足,专业化的物流机场极少,国际高标准的大型物流企业不多,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也亟待加快。此外,市场体系不健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有一些制度性短板亟待弥补,一些区域性壁垒需要消除。 “强化竞争政策作用,公平竞争是最核心的。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使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获得资源,公平获得市场准入,公平获得产权保护,公平获得政策支持。”王微说。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物流网络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双双位居全球之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等指标跻身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效显著,短板犹存。“目前,综合运输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比如空间布局与结构功能仍不完善,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又如各种运输方式融合不足、衔接不畅,物流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中心副主任李彦林分析。 会议明确,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李彦林认为,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十分重要,“有利于进一步打破时空阻隔、强化区域协同、实现产供销运高效衔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他看来,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加强建设——围绕国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推动形成以高速铁路、航空网络为快速通道,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为骨架,以港口和国际陆港、门户机场枢纽为开放窗口,陆海统筹、内畅外联、立体覆盖、全球连通的大通道格局。 补足短板——一方面,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挖掘高铁线路网络资源和市场潜力,加快高铁专用货车、枢纽站场、快速转运通道等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加快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枢纽机场建设,鼓励支持扩大专用货机机队规模,优化空域航线和时刻布局,推动形成现代航空物流体系。 促进融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大力发展陆空、海铁、公铁、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提高衔接水平,降低货运物流成本,形成“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新格局。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推动融合发展 会议指出,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要有全球化视角,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我国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也在加快与国际接轨。尤其是随着电商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但相比其他产业,还有再进一步的空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就要用好技术手段、发挥创新力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要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升流通企业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要鼓励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支持电商企业为实体经济赋能,带动整个商贸流通行业的现代化。 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对于商贸流通体系来说也很重要。赵萍说,要加强商贸流通行业标准建设,完善流通领域标准体系,推进企业之间、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为标准化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保障。 荆林波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围绕当前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对于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的改造升级,可以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社会信用体系——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稳预期增信心 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降低流通环节中的交易成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世君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看似是两个议题,事实上紧密相连。张世君表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过程包括生产、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事实上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交易构成的。如果交易双方都能迅速获知对方的社会信用,产品流通全过程都可追溯,那么谈判履约都会更加顺畅,最终增加交易机会、提高交易效率。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信任机制,更重要的是能够稳预期、强信心,让市场主体敢投资敢交易敢流通,有力地促进经济循环。”张世君表示。 当前,我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张世君认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部门推进建设;地方要积极探索本地信息归集和处理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可推广复制的经验、政策可以上升为专门立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财政、税务、公安、人社、工商、司法等部门,需要上下协同,群策群力。”张世君说。 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除加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之外,还要考虑信用修复机制的建设,“给予失信主体改过弥补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今后做到诚信交易。” 应急物流体系—— 医药、冷链等运输短板亟待补齐 会议指出,要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流是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以超常规手段、第一时间进行物资保障的特殊物流活动。在大部分地区,我们物流能力一流,但往往重常态物流、轻应急物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医药和冷链物流薄弱、航空物流能力不足等短板。 “举例来看,航空货运时效性最强,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航空货运公司规模普遍偏小,顺丰航空也仅有60架货运飞机。”魏际刚认为,从短期看,可以加强信息收集整合、提高应急物资供需匹配度;提升应急物资分发专业化水平;加强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干线支线末端衔接效率。从中长期看,要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与法律法规,在体制机制、指挥流程、协同机制、职责分工上有法可依;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储备体系建设,合理安排储备规模及结构。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做好人力资源储备,补齐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短板。”魏际刚建议,合理布局应急物流中心,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仓储配送等的比较优势,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支持航空公司扩大货运机队规模,布局好航空物流枢纽与货运机场体系;此外,要形成网络健全、配送及时的医药物流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陆娅楠、刘志强、王珂、赵展慧、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1日 02 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期间,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费用率不断下降;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的评估监测更加及时准确。 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针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提出11个方面发展任务。一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实施方案》还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与此前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政策相比,《实施方案》有什么突出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实施方案》在“两业联动”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其中,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当然,这不是要回到以前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该负责人表示,创新发展则体现在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物流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适应物流业创新发展趋势,反过来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值水平。
9月10日消息,环世物流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菜鸟、创新工场、云启资本等,泰和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外,环世物流与菜鸟成立合资公司文鳐供应链,携手阿里巴巴国际站,向跨境中小商家提供一站式线上物流服务平台服务。 此前,环世物流和大掌柜已完成合并成立新环世。环世物流成立于2001年,拥有近2000名员工,是国家5A级物流企业,可为全球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此外,环世物流是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国际外贸出口、海外B2B跨境贸易平台在物流端的支持。 大掌柜是一家一站式航运科技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15年,为国际物流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SaaS软件和物流资源交易综合服务。 环世物流CEO林杰称,未来环世物流将围绕客户需求,实现三大战略:依托多区域、多航线、多产品线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拖运、关务、仓储、配送等的‘端到端’一站式国际综合物流服务。
“联通”千行百业的物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据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高效率、低成本的属性,令其不仅支撑起国内、国际的电商消费,还凭借优质服务多方位拉动消费。”在他看来,国家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物流领域,从而加速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共同打造数字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此次会议明确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面对物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王振辉表示,物流快递企业既能加速供应链变革,又能推动物流普惠的实现。 王振辉解释说,物流供应链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物流快递企业可链接产销两端,能有效助力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与此同时,新发展格局之下,不仅要求物流要素高效集聚,通过优化配置提升流通效率,还需减少流通障碍,实现物流数据标准化,发挥全行业的规模化效应,而物流快递企业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发展地区、国内外要素高效连通。 中通快递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新形势,物流快递企业在帮助整个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工厂到用户、田头到餐桌”全链路管理的同时,还能通过加速全球网络布局,链接全球更多生产者、消费者,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 显成效:“新物种”拓宽行业发展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疫”中独树一帜的顺丰控股即为典型代表。除了凭借“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智能物流体系全力配送抗疫物资外,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率先引入无人机在武汉市、十堰市等多个地区提供小批量、多批次、点到点的医疗、民生物资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输,累计飞行730 余小时,飞行里程超2.2 万公里,运输物资超20 吨。 定位于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上市公司传化智联,已初步形成一张“全国骨干流通网”。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朱江英介绍,公司已开展业务公路港64个,覆盖27个省区市;今年上半年入驻物流企业11177家,累计车流量1527万车次。 基于数字化能力创新模式,菜鸟物流则开创性地实现了C2M供应链和产业带的联通。“我们通过大数据结合平台流量权益、市场淡旺季等因素,为工厂提供生产、销售及入仓备货的预测,从而降低供应链履约成本、提升库存周转、改善有货率。”菜鸟物流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未来3年,菜鸟物流要服务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000个产值过亿元的工厂。 总部位于新疆的广汇物流则尝到了提前布局冷链物流的“甜头”。广汇物流称,其已建成的北站冷链物流基地(一期)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在今年年初,该项目运营公司——汇领鲜被指定为乌鲁木齐市防疫物资保障重点单位,而在7月,汇领鲜公司对接蔬菜、水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保障乌鲁木齐市居民居家生活需求。 物流上市公司百世集团则把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物流场景中。 疏“梗阻”:加速智能信息化转型 不过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发力智能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被“写入”多家物流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顺丰控股透露,今年下半年的发展计划为,一手抓网络拓展,一手抓科技提升。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上市公司天顺股份则透露:公司将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积极融入新疆“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布局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航空、国际公铁联运业务,并不断筑牢业务根基,加强各业务领域融合衔接。 就行业如何有效畅通产业链问题,朱江英认为,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自主可控补短板”,发挥物流企业的平台化、网络化优势,有力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流通业的融合联动,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数字经济锻长板”,物流企业应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要素流动“可视、可追、可控”,加速供应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 据王振辉观察,国内物流业一方面需要提升物流技术的标准化,否则行业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仍然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这方面还需下大功夫。
9月8日晚间,迦南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716.747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智能物流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欧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成物流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智能物流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智能物流产业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可以说,未来智能物流作为待落地的新技术领域,将会受益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 “2019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872亿元,同比2018年的4075亿元增加了19.55%。与以往几年的同比增长幅度相比,处于低位。随着方案的实施,今年将有较大的市场爆发力。”欧永生补充道。 加码智能物流系统业务 据悉,迦南科技的传统业务为制药装备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公司开始涉足智能物流行业,现有的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迦南飞奇开展。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制药装备行业与仓储物流行业收入分别为5.99亿元和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86%和47.79%。 记者了解到,迦南科技的智能物流系统可为企业的物料管理实现分拣、传送、搬运、投料、堆垛及仓储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其一方面被制药企业客户广泛使用,可与公司制药设备类产品搭配使用,与公司传统业务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可作为独立的产品线,向快递、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单独销售,大幅提升该等行业企业的物流效率。 迦南科技目前已在云南省昆明市、江苏省南京市拥有部分智能仓储物流装备生产车间,其生产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已运用于医药、物流等行业,终端客户包括红日药业、申通快递等知名企业。截至预案出具日,公司智能物流系统产品的在手订单已达2.5亿元。 从预案中可知,迦南科技由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有限,业务拓展范围及速度受到了一定限制。此次定增募资,迦南科技拟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北城市新区投资新建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0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公司方面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扩大公司的智能物流系统产能,顺应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拓展创新业务领域布局 目前,药企面临着产能扩张、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进或改造升级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制药装备将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遇和挑战并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记者表示:“下半年,随着第三批集采、一致性评价、新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推行,医药企业在控制成本、产能提升等方面新需求和新要求更加明显,预计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将迎来增长。” “研发设计能力是制药装备企业竞争的关键点。目前制药企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在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比起单一的制药装备的研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更能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这也是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升级的方向。”钱向劲进一步说道。 据了解,迦南科技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已逐步布局了流体工艺设备领域的生物制剂创新药用水设备业务与制药配液系统工程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的智能物流业务、以及以制药设备工艺为特色的医药研发服务业务等创新业务。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不仅在生物制药用水系统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同时具备了垂直整合生物制药配液系统相关的一次/二次设计、三维设计和动态模拟、模块制造和施工、自控编程、计算机调试验证和售后维护等多个环节的核心能力。 公司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中的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处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竞争领域,公司将发挥其研发长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外,迦南科技还拟将5000万元用于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公司表示,本项目是立足大健康产业,打通制药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从制药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为向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采购、项目申报等制药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一步。
9月8日晚间,迦南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716.747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加码智能物流系统业务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欧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成物流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智能物流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智能物流产业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可以说,未来智能物流作为待落地的新技术领域,将会受益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 “2019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872亿元,同比2018年的4075亿元增加了19.55%。与以往几年的同比增长幅度相比,处于低位。随着方案的实施,今年将有较大的市场爆发力。”欧永生补充道。 据悉,迦南科技的传统业务为制药装备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公司开始涉足智能物流行业,现有的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迦南飞奇开展。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制药装备行业与仓储物流行业收入分别为5.99亿元和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86%和47.79%。 从预案中可知,迦南科技由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有限,业务拓展范围及速度受到了一定限制。此次定增募资,迦南科技拟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北城市新区投资新建智能物流系统生产中心,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0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公司方面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扩大公司的智能物流系统产能,顺应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拓展创新业务领域布局 目前,药企面临着产能扩张、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进或改造升级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制药装备将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遇和挑战并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记者表示:“下半年,随着第三批集采、一致性评价、新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推行,医药企业在控制成本、产能提升等方面新需求和新要求更加明显,预计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将迎来增长。” “研发设计能力是制药装备企业竞争的关键点。目前制药企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在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比起单一的制药装备的研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更能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这也是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升级的方向。”钱向劲进一步说道。 据了解,迦南科技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已逐步布局了流体工艺设备领域的生物制剂创新药用水设备业务与制药配液系统工程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的智能物流业务、以及以制药设备工艺为特色的医药研发服务业务等创新业务。 公司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中的制药配液系统生产中心建设项目处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竞争领域,公司将发挥其研发长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外,迦南科技还拟将5000万元用于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升级扩建项目。公司表示,本项目是立足大健康产业,打通制药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从制药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为向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采购、项目申报等制药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一步。
“联通”千行百业的物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据新华社报道,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物流快递龙头们如何看待新的机遇与挑战?“此次会议明确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如此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与此同时,一些优势快递巨头已经加速智能信息化转型,这正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必经之路。 新定位:高效链接国内外生产要素 菜鸟网络总裁助理熊伟倍感振奋:“快递物流在国内已成为类似于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高效率、低成本的属性,令其不仅支撑起国内、国际的电商消费,还凭借优质服务多方位拉动消费。”在他看来,国家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物流领域,从而加速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共同打造数字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此次会议明确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面对物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王振辉表示,物流快递企业既能加速供应链变革,又能推动物流普惠的实现。 王振辉解释说,物流供应链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物流快递企业可链接产销两端,能有效助力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与此同时,新发展格局之下,不仅要求物流要素高效集聚,通过优化配置提升流通效率,还需减少流通障碍,实现物流数据标准化,发挥全行业的规模化效应,而物流快递企业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发展地区、国内外要素高效连通。 中通快递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新形势,物流快递企业在帮助整个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工厂到用户、田头到餐桌”全链路管理的同时,还能通过加速全球网络布局,链接全球更多生产者、消费者,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 显成效:“新物种”拓宽行业发展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疫”中独树一帜的顺丰控股即为典型代表。除了凭借“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智能物流体系全力配送抗疫物资外,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率先引入无人机在武汉市、十堰市等多个地区提供小批量、多批次、点到点的医疗、民生物资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输,累计飞行730 余小时,飞行里程超2.2 万公里,运输物资超20 吨。 定位于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上市公司传化智联,已初步形成一张“全国骨干流通网”。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朱江英介绍,公司已开展业务公路港64个,覆盖27个省区市;今年上半年入驻物流企业11177家,累计车流量1527万车次。 基于数字化能力创新模式,菜鸟物流则开创性地实现了C2M供应链和产业带的联通。“我们通过大数据结合平台流量权益、市场淡旺季等因素,为工厂提供生产、销售及入仓备货的预测,从而降低供应链履约成本、提升库存周转、改善有货率。”菜鸟物流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未来3年,菜鸟物流要服务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000个产值过亿元的工厂。 总部位于新疆的广汇物流则尝到了提前布局冷链物流的“甜头”。广汇物流称,其已建成的北站冷链物流基地(一期)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在今年年初,该项目运营公司——汇领鲜被指定为乌鲁木齐市防疫物资保障重点单位,而在7月,汇领鲜公司对接蔬菜、水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保障乌鲁木齐市居民居家生活需求。 物流上市公司百世集团则把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物流场景中。 疏“梗阻”:加速智能信息化转型 不过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发力智能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被“写入”多家物流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顺丰控股透露,今年下半年的发展计划为,一手抓网络拓展,一手抓科技提升。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上市公司天顺股份则透露:公司将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积极融入新疆“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布局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航空、国际公铁联运业务,并不断筑牢业务根基,加强各业务领域融合衔接。 就行业如何有效畅通产业链问题,朱江英认为,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自主可控补短板”,发挥物流企业的平台化、网络化优势,有力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流通业的融合联动,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数字经济锻长板”,物流企业应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要素流动“可视、可追、可控”,加速供应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 据王振辉观察,国内物流业一方面需要提升物流技术的标准化,否则行业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仍然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这方面还需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