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京东(JD.com)、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之后,京东系有望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 2月16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披露了京东物流的招股书。近年来,京东物流对京东集团的依赖有所降低,但在2020年前三季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仍高达56.6%。目前,京东对其持股79.12%。 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京东物流的收入由378.73亿元增长至495.07亿元,毛利率由2.9%增长至10.9%,规模及盈利能力均有提升。将股份支付、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造成的非经营亏损剔除后,其经调整业绩亦由净亏损16.02亿元转变为净盈利22.8亿元。 作为国内少数主要采用直营模式的快递物流公司,京东物流的用工成本也得以披露。2020年末,其包括配送、仓库运营在内的运营员工数量为24.68万人。2020年前三季,其营业成本中的运营员工福利开支为178.89亿元。以此估算,其2020年运营员工平均福利开支约为9.7万元。 去年前三季经调整净利率4.6%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最初为京东集团的内部物流部门。2017年4月,其开始作为独立的业务分部运营,并开始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 京东物流称,其主要服务于包括京东集团在内的企业客户,向快消品、服饰、家电、家具、3C、汽车及生鲜食品的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 由于认为存货管理在业务中起到核心作用,京东物流将客户分为两类。近期使用过其仓储或存货管理相关服务的客户被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其余仅使用快递快运服务的客户被称为其他客户。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京东物流的收入分别为378.73亿元、498.48亿元及495.07亿元,最近一年一期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1.6%及43.2%。 京东物流称,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增加以及该类存量客户贡献的平均收入增加。此外,其他客户数量增加,也导致其快递快运服务的业务量增加。 最近两年一期,其毛利率分别为2.9%、6.9%及10.9%。京东物流表示,毛利率增加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带来规模效应,并推动运营效率提升。 最近两年一期,京东物流录得净亏损分别为27.65亿元、22.37亿元及1171.4万元。不过,这主要是由于股份支付、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造成的非经营亏损。 京东物流称,因为这些项目不涉及任何现金流出,且并非经营性质,亦无法反映核心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故予以剔除。因此,其最近两年的经调整净亏损为16.02亿元及2.75亿元,净亏损率分别为4.2%、0.6%;最近一期的经调整净利润为22.8亿元,净利率为4.6%。 京东持股79%,贡献约六成营收 虽然独立运营已超过3年,但京东物流与控股股东的关系仍十分紧密。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京东集团贡献的收入占京东物流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1%、61.6%及56.6%。招股书提示了其依赖京东集团的相关风险,并预计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在未来将继续与京东集团有关。 招股书显示,最近两年一期,其向京东集团及联系人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的金额分别为265亿元、307亿元及281亿元,提供广告及推广服务的金额分别为4110万元、1.22亿元及1.04亿元。 不过,京东物流也在拓展外部客户。最近两年一期,外部客户贡献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9%、38.4%及43.4%。 除了为京东集团及联系人提供服务外,京东物流亦与对方发生了多项关联交易。 最近两年一期,京东集团向其提供物产租赁服务的金额分别为35亿元、19亿元及4.34亿元;达达集团向其提供配送服务的金额分别为9.39亿元、16亿元及15亿元;京东数科向其提供支付负服务的金额分别为1.1亿元、9640万元及7100万元。 此外,京东集团还向京东物流提供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办公场所共享服务等管理支持服务,最近三年一期的金额分别为82亿元、19亿元及16亿元。 截至今年2月8日,京东共持有京东物流79.12%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刘强东持有京东13.9%的股份,以及76.9%的投票权,亦为其控股股东。 自独立运营后,京东物流在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完成了A轮优先股融资,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中国人寿、腾讯在内的16家机构共计出资25.74亿美元参与认购。 在刘强东夫妇私人投资机构——东辰投资担任股东的神秘投资人施世林,亦斥资3.6亿美元入股京东物流,并持股2.9%。 以2020年8月交割的2.8美元/每A轮优先股计算,京东物流的投后估值为138.86亿美元(约合900亿元人民币)。而据外媒2020年11月报道,其IPO估值约为400亿美元(约合2600亿元人民币)。 去年末的一线物流员工约25万人 由于所处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京东物流还强调了其在人力成本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最近两年一期,人力成本分别占其经营费用及营业成本总额的48.4%、44.8%及43.1%。京东物流称,其已经历且预计会继续经历因薪金、社会福利及员工人数增加而导致的人力成本增加,亦可能面临季节性劳动力短缺。 截至2020年末,京东物流的员工总数为25.87万人。其中,包括配送、仓库运营等员工的运营团队拥有24.68万人,占比高达95.4%。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研发人员、一般行政人员分别仅占比1.8%、1.4%及1.4%。 与员工的职能划分类似,京东物流的人力成本也被拆分到了不同的费用及成本科目中。 招股书将仓库管理、分拣、拣配、包装、运输及配送人员的员工福利开支(下称运营员工福利开支),计入营业成本。其他三类人员的员工福利开支,则被分别计入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研发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 最近两年一期,京东物流的运营员工福利开支分别为170.71亿元、196.92亿元及178.89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5.1%、39.5%及36.1%。 此外,因运输公司、快递公司及其他服务供应商向其提供分拣、运输、派送及交付服务,京东物流还需要支付相关的外包成本。最近两年一期,其运营外包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27.7%、32.7%及32.8%。 以2020年末24.68万人的运营员工数量估算,京东物流2020年前三季运营员工的平均福利开支约为7.25万元,2020年全年运营员工的平均福利开支约为9.66万元。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社会保障计划,其中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计划。这意味着,其员工福利开支中包含“五险一金”。
近年来,新疆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在建好物流“大通道”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激发产业活力。 近日,记者在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新疆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交易中心采访时看到,车辆往来繁忙,内地发运的生姜、大蒜、莲藕等在此汇集后,通过穿过园区的吐鲁番―和田高速公路,发往和田、喀什等地。同时,当地盛产的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在这里聚集分选加工,销往全国各地。 为加快特色林果产业资源优势转化,新引进的阿克苏海元物流商城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3年内投入2000台冷链车,让南疆优质的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项目负责人陈琦说,通过建立家居建材、汽车配件、小家电等公共仓,“以商招商”带动内地企业聚集阿克苏,联通内地工业制成品进入南疆地区。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离不开畅通的商贸物流体系。”阿克苏商贸物流园党工委副书记李会强说。目前,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内落户的运营企业有61家,从事商贸物流的企业有24家,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的有26家,形成了产业和物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1至10月,园区实现固定投资13.54亿元,招商到位资金20亿元。该园区通过引进铁路线,依托阿克苏机场,推动物流业从单一的公路运输向“铁公机”立体式运输加速转变。 在新疆,一大批类似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的物流园区加快成长。同时,物流企业利用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增强。 昌吉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三工镇建立的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旱码头”。位于园区内的中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发运的煤炭集装箱专列在此集结,在吊运机、装有智慧服务平台的运输车等机械车辆的忙碌下,煤炭集装箱被快速装卸,精准配送至周边企业。 “利用移动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智慧服务平台上线,减轻了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量,畅通了数据流转,集装箱物流装卸更加高效。”中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苟小军说,通过与铁路网信息联通,实现公铁联运场站的智能化管理,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配送更加精准。 近年来,昌吉市着力打造物流枢纽和面向中亚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用好各项政策,引导物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现在园区内企业正在加快智能化、信息化转型,云仓、智能仓储、无车承运人平台等新业态加速落地,物流助力煤炭、种子、棉花等优势资源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昌吉市商务工信局副局长邓惠阳说。 目前,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引进了25家物流快递等企业入驻,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邓惠阳说,当前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招商重点从以往招引单一功能的物流仓储企业,向能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第四方物流等综合解决方案的重点物流企业转变,加快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联运协同发展,提升昌吉市对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一批综合实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加速成长,通过综合保税区、产业园、开发区、产业化示范基地,融入产业布局,激发了产业活力。 “今后,新疆在不断完善基础物流功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将利用大数据、5G、互联网等智能化信息手段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与物流业的无缝对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厅物流处处长刘新辉说。
快递量正飞速上升,效率、绿色以及规范化尤为重要。1月4日,在2021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表示,未来5年,将构建日处理超10亿件寄递网络。面对日渐庞大的物流体量,行业有必要向更规范和更绿色的方向发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的目标大旗已经插上,相应的改良措施势必要再度进行升级。 快递量将达955亿件 马军胜在会上表示,未来5年,要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构建日处理超10亿件、服务超10亿人的寄递网络。据国家邮政局数据,预计2021年快递业务量完成955亿件,同比增长15%左右;业务收入完成98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高速发展的快递行业正有力推动产业要素的流动、消费的循环。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倍和2.1倍,包裹快递市场规模连年稳居世界第一。5年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年支撑制造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进城销售超过1.5万亿元。 可见,农村市场呈现出蓬勃的消费力。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0年12月份,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为126.8点,比上月上升0.4个点,为全年最高水平。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有所回落外,其他区域农村电商物流量均有所上升,中部地区上升幅度最大,12月份环比上升3.8个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村电商业务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经历了从负到正再到重回高位区间运行的转变。进入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快递业务增速明显加快,重回3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当前,邮政快递业日均2亿多件已成常态,日均服务用户近4亿人次。 治理过度包装 拉动供需对接的同时,物流将在2021年变得更加绿色。据介绍,国家邮政局将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与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力争年底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500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70.1%,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了91.5%,在营业场所设置了7.6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早在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官网更新三条有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明确指出,要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而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一次性快递包装和餐具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快递绿色化已经势在必行,而企业们在提升包装循环率上给出了各自的答案。2020年的“双11”期间,京东物流的青流计划共减少一次性包装垃圾10万吨、循环中转袋平均使用率超90%。在物流绿色末端服务方面,苏宁物流在全国苏宁门店开通了“服务专区”“回收专区”,并将绿色回收站纳入社区服务。 为了持续推进绿色邮政发展,国家邮政局还将出台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和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实施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加大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车辆在行业的推广应用力度,继续做好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建设试点。据了解,当前全国配备全自动分拣系统的分拨枢纽已超过370个。 不仅如此,末端快递市场将迎来规范化管理。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邮政管理局获悉,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根据场所环境、管理制度、绿色发展等相关指标,于近日已认定第一批110个标准化网点,以示范效应带动行业发展,切实提高快递末端网点服务能力和水平。 集中补齐跨境物流 北京商报记者还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在深入产业链、跨境出海方面,物流企业将获政策扶持。国家邮政局表示,将搭建寄递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快运物流网络建设,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在全国遴选一批方向领先、成效显著的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在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 除此之外,在跨境领域,国家邮政局表示,将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干线自主航空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邮件快件,利用海运快船补充运力短板;鼓励企业继续深耕东南亚和东北亚业务,有效服务重点国家市场;支持加强海外分拨中心、海外仓以及地面配送网络建设,努力拓展全球服务网络。 2020年,国家邮政局在多地开展“两进一出”综合试点,实施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实际上,跨境物流的高收益空间吸引快递业集体“出海”,中国品牌商借助电商出海正在成为常态,电商在海外市场的仓储物流体系、平台影响力以及背后的大数据云计算,成为中国企业选择电商拓展海外业务时首要的衡量标准,相应的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自然也要适应快速的出海节奏。
12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京隆重举行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会上,深圳市怡亚通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称号,深圳市怡亚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永志女士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称号。两项殊荣均印证了怡亚通物流杰出的发展成果。 深圳市怡亚通物流有限公司代表(右四)现场领取“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奖牌 深圳市怡亚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永志女士(右五)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怡亚通物流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朱永志女士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据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始于2007年,每4年表彰一次,旨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全国物流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物流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在物流行业有着广泛影响力和极高的认可度。 此次全国共有4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称号,广东省有3家单位上榜。“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共187名,广东省共10人上榜。 怡亚通物流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依托怡亚通供应链千亿级的商流优势资源,整合仓储、运输、跨境、采销、金融和科技等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作为技术支撑,为流通产业提供基于供应链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打造大数据时代的价值物流赋能平台,提升商业流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专业的综合物流服务。 怡亚通物流先后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全国AAAA级物流企业”、“2020年度全国先进物流企业”、“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2020年度数字化仓储优秀奖”、“全国通用仓储百强企业”、“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资质荣誉。
近年来,从集团到子公司,从货运到通航板块,央企航司的混改工作全面开花,并且加速落地。在混改路径方面三管齐下——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已成为央企航司混改的“标配”。 日前,南方航空(行情600029,诊股)全资子公司南航物流增资扩股,引入8家投资者,预计共增资33.55亿元。增资后南方航空持有南航物流55%股权,仍为其控股股东。至此,继东航物流混改、国航货运混改之后,三大央企航司的货运混改相继落地。 近年来,从集团到子公司,从货运到通航板块,央企航司的混改工作全面开花,并且加速落地。在混改路径方面三管齐下——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已成为央企航司混改的“标配”。 货运混改落地 民航业是央企混改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特殊功能性央企,航空央企一直走在混改前列。2016年9月,国家明确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试点名单。其中东航集团旗下的东航物流即在首批混改试点企业之列。 “航空业是一个典型的高负债、重资产的行业,运营波动会对整个债务危机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混改的最核心原因还是顺应中央的要求,降低负债率水平。”长期研究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2017年6月,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港股03396)、普洛斯投资、德邦物流等在内的非国有资本进行增资扩股,并实施了员工持股。由此,东航集团持股比例降至45%,成为央企混改中首家放弃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企业。国航则于2018年表示正在推进旗下航空货运物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年,国货航从上市公司中国国航(行情601111,诊股)(港股00753)体系中置出。2019年7月,南航集团层面宣布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合计增资300亿元用于公司航空主业。 进入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央企航司的混改进程明显提速。继东航物流之后,国航与南航也主要选择以货运板块作为混改工作的突破口。今年8月、9月,国货航、南航物流相继披露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 而在此次南航物流混改落地前,国货航刚于今年11月宣告混改完成,菜鸟网络、深圳国际(港股00152)、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和国货航员工持股平台等在内的投资者,向国货航增资48.52亿元。 “为什么会选择货运板块为切入口,其实是有比较深的考虑,货运板块作为试点非常合适。首先它的体量不算特别大,相对客运来说体量比较小,其次货运的经营都不太好,业务长期在盈亏线挣扎,不太赚钱,不改不行,寄希望于改革能够提升整个板块的效益。再次,存在上市的通道,因为三大航的客运已经上市了,那么只有货运业务可以把它剥离出来上市,那么这就是一个特别明确的发展预期。” 民航专家林智杰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央企航司混改还从货运物流板块扩大至其他板块。今年3月,南航拟对旗下通航业务板块的南航通航进行混改,11月,南航通航完成了混改,引入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双百一号、南航资本控股等投资主体,并开放员工持股。 混改路径类似 梳理央企航司的混改路径,三大航司均一致选择了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的类似路径。 “改革路径比较相似是因为这确实是一味良药。首先增资能够增强货运业务的资本实力,多给钱多买飞机。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实行战略的协同。比如说像物流地产的,仓储的,地面运输的等等,有希望形成‘天地合一’的一个门到门的物流能力。第三,员工持股能够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大家的钱袋子和企业的效益挂钩。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应该是有特别大的一个提升。” 林智杰向记者表示。 在引资方案的差异性方面,东航物流是混改后原股东持股比例最低的,且并未保留控股权。另外,国货航在今年混改前早已从国航的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因此,目前仅有南航物流还在央企航司的上市公司体系中。 方案显示,混改完成后,南航物流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8.18亿元,南航、普洛斯隐山资本、钟鼎资本、国改双百基金、君联逸格、中国外运(行情601598,诊股)(港股00598)、中金启辰、中金浦成、珠海员祺(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55%、10%、10%、10%、5%、3%、1.9%、0.6%、4.5%的股权,南航股份仍保持控股地位。 这也意味着,南航物流的混改工作,不会导致南航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对南航当期经营业绩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在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各大航司的货运业务板块反而成为亮点。疫情对客运航司的影响是全面的,人员流动减少后,客运航司整体收入停滞,但相对来讲,航空货运的业务在整个周期里的影响相对更小。 从业绩表现看,南方航空已于今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63.86亿元,净利润7.11亿元。在三大航中唯一实现单季度扭亏,之所以南方航空率先实现单季度盈利,据业内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运业务对其业绩的贡献。 “今年三大航的货运都很赚钱,但今年是疫情下的一个特殊时期,今年赚钱不代表明年能赚钱,不代表后年能赚钱。从大的形势上看,目前航空货运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太好,特别是面临着快递物流商的竞争,顺丰、圆通,以及国外的联邦快递等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林智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东航物流在混改进程方面已更进一步,目前公司已经披露招股说明书,正在冲刺上市阶段。而东航物流示范效应在前,南航物流、国货航是否筹划上市亦值得关注。
12月22日,南方航空下属全资子公司南方航空货运物流(广州)有限公司(简称“南航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引入普洛斯隐山资本等7家投资主体,共计增资约33.55亿元。至此,国内三大航空公司旗下物流子公司混改全部落定。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宅经济”促进了航空货运业发展,刺激了航空物流企业利润增长,但我国航空货运领域的短板依然显著。顺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天平日前在2020中国航空物流产业年会上表示:“当前航空货运行业发展面临运力不足、资源设施‘缺而散’、海外网络‘疏而虚’、企业主体‘小而弱’等诸多挑战。” 三大航物流混改完成 12月22日,南方航空发布公告,宣布南航物流混改正式落定。公告显示,南航物流引入普洛斯隐山资本、钟鼎资本、国改双百基金、君联逸格、中国外运、中金启辰和中金浦成7家投资主体,并实施员工持股,共计增资约33.55亿元。 混改完成后,南航物流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8.18亿元,南方航空、普洛斯隐山资本、钟鼎资本、国改双百基金、君联逸格、中国外运、中金启辰、中金浦成、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55%、10%、10%、10%、5%、3%、1.9%、0.6%、4.5%的股权,南方航空依旧保持控股地位。 近年来,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物流子公司相继进行混改。2017年6月19日,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绿地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以22.55亿元出让45%的股权。今年11月,国货航引入深圳国际、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网络”)、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和国货航员工持股平台在内的投资者,增资48.52亿元,合计持股占比31%。 在运力方面,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南航物流拥有12架波音777货机和2架波音747货机,并享有南航集团700多架客机的腹舱资源,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的243个目的地。国货航拥有8架B777F货机、3架B747-400F货机及4架B757-200SF货机,同时独家经营国航的全部客机腹舱业务,在全球通航43个国家和地区及187个城市。截至2019年末,东航物流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中货航拥有9架货机和723架客机腹舱资源,依托天合联盟、代码共享与SPA协议,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5个国家的1150个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国货航混改的菜鸟网络,2013年由阿里巴巴、顺丰控股、“三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共同组建,截至2019年11月8日,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约为63%。多次出现在投资者名单中的国改双百发展基金,是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的基金,主要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项目投资。参与南航物流、东航物流混改的普洛斯,专注于物流不动产投资,2010年在新加坡上市。 航空物流短板显著 疫情给航空客运带来了沉重打击,但给航空货运创造了发展机遇。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11月,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9%,全货机完成货邮运输量25.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2%,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速。南方航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旗下南航物流实现营业收入74.65亿元,同比上涨92.15%;实现净利润22.11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0.18亿元。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航空货运量和价格提升,但我国航空货运领域的短板显著。顺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天平表示:“当前航空货运行业发展面临运力不足、资源设施‘缺而散’、海外网络‘疏而虚’、企业主体‘小而弱’等诸多挑战。” 杨天平指出,中国航空货运70%是靠客机腹舱,在疫情发生之后,客机飞行班次断崖式下降,导致航空货运运力严重失衡。目前,全国拥有的货机数量仅170余架,而国际航空货运巨头拥有货机数量为680余架,并占据了中国国际货运市场60%的份额,双方实力差距巨大。 飞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洪峰认为,中国航空公司必须把握货运市场的长期趋势,不能因疫情中短期倍增的货运收益,就将未来发展押宝在货运上。 民航局计划司副司长包毅表示,传统航空货运主要从事“机场到机场”服务,缺乏与“门到门”服务有效衔接,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航空货运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才能在现代流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内物流快递龙头企业顺丰控股迎来开门红。 2月19日晚间,顺丰发布1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1月实现营收163.85亿元,同比增长40.91%。其中速运物流业务实现营收155.88亿元,业务量9.03亿票,分别同比增长39.80%、59.54%。 在单月营收创新高的同时,顺丰控股的股价也创出新高。按前复权来看,2月18日顺丰控股股价最高探至124.70元/股,创上市以来最高点,公司整体市值超过5000亿元。 时效产品等业务保持高增长 对于营收的快速增长,顺丰解释称主要受益于时效产品、特惠专配产品及其他新业务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此外,因2021年及2020年春节假期不在同一期间,导致2021年1月较去年同期业务量增加。 事实上,不仅仅是顺丰,国内几大快递巨头也都1月份取得了不俗的同比增速。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分别实现营收同比增长74.87%、59.64%、70.68%,快递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116.56%、110.25%、118.96%。 刨去2020年1月份基数较低的因素,今年以来快递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也是快递公司业务增长的原因之一。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1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84.9亿件,同比增长124.7%;业务收入完成867.6亿元,同比增长73.3%。 按照84.9亿件的总量简单计算,顺丰控股1月份的市占率将达到10.64%,超过去年全年市占率的同时也超过申通快递1月份的市占率,不过仍低于圆通速递和韵达股份1月份的市占率。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之下,有一亿多人就地过年,通过快递物品来传递与家人间的情感,而且快递公司提出‘不放假’的服务,促使春节的快递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收入有较快的增长。” 顺丰控股的高增长在2020年就早有端倪。根据公司公告,在2020年12月,顺丰业务量从2019年12月的5.84亿票到了8.70亿票,增速48.97%,在几个主要快递巨头中增速最快。西部证券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年,顺丰全年速运物流业务营收累计同比增长36.47%,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长68.47%。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营收和快递业务量齐头并进,但是在整个快递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顺丰的单票收入仍处于同比下降的趋势中。1月份顺丰单票收入17.26元,同比下降12.39%,不过相较于2020年12月16.94元的单票收入仍有1.89%的环比增幅。放到行业来看,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1月份的单票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9.25%、23.94%、22.03%,同样处于下降的趋势中。 对于各家公司一季度业绩展望,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告诉记者:“根据各家企业过去半个月的表现看,2月份的数据也是相对乐观的;一季度3月份的数据表现就更为重要,值得期待。” 资本运作频频 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近期顺丰控股在资本市场上也动作频频。 2月10日,顺丰发布公告,拟部分要约收购港交所上市公司嘉里物流(00636.HK)51.8%股权,总对价约为175.55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嘉里物流是一家以亚洲为基地的国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国际货运代理覆盖网络,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411.39亿港元、37.88亿港元。对于这一交易,顺丰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能力,补充国际货代等关键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国际业务的战略布局。 顺丰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还透露,公司本身现有国际业务占比不高,嘉里物流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收购嘉里物流完成后,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将会大幅提升。记者根据嘉里物流财报计算发现,2019年嘉里物流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占总收入之比约为73.77%。而顺丰2019年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地区的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仅约为3.13%。 为了促成这笔交易,顺丰境外全资子公司向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有限公司香港分行或其关联机构牵头筹组的银团申请本金金额合计不超过240亿港币的贷款,用于支付收购嘉里物流部分股权交易对价款以及相关费用。 申银万国证券研报指出,顺丰通过外资银团240亿港币过桥贷款用于支付交易对价,融资成本较低。收购后,顺丰将形成A+H双上市平台,资本运作灵活性也将增加。收购后协同效应明显,顺丰将打开国际货运、东南亚快递新市场空间。 除了加紧完善国际布局以外,顺丰也在加大国内的资本性投入。 2月10日,顺丰还抛出一份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发行不超过4.56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20亿元,投向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数智化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建设项目、陆路运力提升项目、航材购置维修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各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分别从20亿元到60亿元不等。 伍岱麒告诉记者:“作为头部企业,顺丰增加自己的设备投入,投入机场运转中心项目、强化智能供应链项目以及并购等等,种种动作都是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领先优势。” 频繁的大动作之下,顺丰也在通过发债、发行REITS产品等方式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 近期,顺丰宣布,全资子公司拟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200亿元的债务融资产品。此外,顺丰2月份携国内首单物流地产REITs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该房托基金的底层资产组合包括位于香港、佛山及芜湖的三处物业地产,毗邻主要机场、海港、铁路、高速公路及交通枢纽,评估价值为60.9亿港元。 顺丰称,本次拟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上市将开拓公司的创新性融资渠道,REITs上市将有助于盘活公司的物流资产,增强公司的现金流,进一步支持公司战略资产投入,持续扩大规模,提升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