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25日发布数据显示,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长由下降0.4%转为同比增长0.4%,累计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制造业物流需求续加快恢复,增速比1-7月提高0.8个百分百分点。 从当月来看,8月工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提高0.8个百分点。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增势持续较好,有力支撑工业物流需求增长。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电气机械、汽车、通用设备分别增长15.1%、14.8%、10.9%,增速在全部工业大类行业中居于前三位。另一方面,消费品制造业有所改善,多数行业需求好转。8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纺织分别增长4.3%、3.3%,增速均小幅回升。
9月17日,据香港联交所官网披露,中通快递-SW(2057.HK)已正式启动招股。据其最新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全球公开发售4500万股A类普通股,其中香港发售225万股,另95%为国际配售,另有15%的超额配售权,定价最高不超过268港元/股,拟募资额最高达15.6亿美元(合约121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将于香港时间2020年9月17日星期四上午9:00开始,并将于香港时间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中午12:00结束,预计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在联交所挂牌上市。 据悉,此次中通快递在港上市,将成为继小米、美团、阿里巴巴、京东之后,第五家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企业。 中通快递作为国内通达系规模及盈利之首,赴美上市至今,经历了业绩及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阶段,其中业绩持续上涨是主要驱动力。据WIND统计,公司目前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61%,期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44%。足见中通快递是一只不可多得的绩优股,那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今公司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是否还值得继续持有?不妨从以下公司的核心价值、壁垒及潜在的投资预期等三个维度来进一步研判。 一、快递业务规模及盈利双双领先,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新起点 1. 行业空间大、格局优,中通长期规模领先 首先,中通快递所处的物流行业是个达百万亿级别的巨无霸赛道,这也是为何海外成熟市场能诞生诸如Fedex、UPS这类近万亿市值的巨头。据艾瑞咨询报告,2019年社会物流总价值达298万亿元,11年间增长了两倍多。快递作为物流行业的主要细分市场之一,在此期间也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十年黄金发展期,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0-2019年,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高达44.3%。这背后有个重要的驱动力,源自于电商平台的快速渗透。 (来源:WIND) 受益于电商渗透持续,快递需求维持较快增长,中通快递的业务量也得以快速扩大。据招股书数据测算,2017-2019年,中通快递总包裹量年均复合增速达40%,高于同期行业增速。而其总营收及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0%、44%,其中,核心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27%。 尽管自2017年起快递进入增速换挡阶段,但仍以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在增长。据艾瑞咨询报告,国内快递业务量在2019年超过635亿件,预计未来国内的快递业务量将继续以20%的复合年均增速度保持较快增长。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快递市场仍是较快的成长赛道。 进一步来看,物流行业一般分为运输及仓储服务,其中运输服务包括快递、零担货运、整车运输、实时物流及冷链物流等细分赛道。 而从公司本次IPO募资主要用途来看,除了约75%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及产能、赋能网络合作伙伴之外,约15%将用于投资物流生态圈,旨在组建及整合整个物流价值链的相关资源,并将服务扩展至仓储、货运代理、零担货运、冷链物流,标志其正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由此来看,中通回港二次上市,对其而言,则是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行业格局优。快递行业长期处于寡头的竞争格局,且随着自身产能的不断扩张、电商巨头向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加剧以及激烈的价格战之下,市场集中度在日趋提升。 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按包裹量计,2011-2019年,CR6市占率由71%升至80%,提升了差不多9个百分点,在此期间,中通快递却上涨了接近12个百分点,规模长期领跑行业。若相比同期美国而言,CR2市占率就已超过75%的水平,可见国内寡头格局的仍有较大整合空间。在马太效应的规律支配下,规模优势继续扩大的中通快递显然具备更强的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快递业务经营几近停摆(顺丰及京东物流除外),但行业在3月重启后,中通快递的业务量迅速重回高位,且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据公司二季报显示,业务量46亿件,同比增长47.9%,份额进一步提升1.6个百分点至21.5%。 2. 行业长期激战之下,盈利能力持续领跑通达系 快递行业长期处于价格战中,以价换量成为常态,行业整体利润端收窄,但中通快递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凭借领先的成本优势,盈利能力持续大幅领跑通达系。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过往十年间,快递单票价格年均复合增速为-7.5%。行业激战持续,二三线快递生存艰难,行业加速出清,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集中。 据中通招股书数据测算,2017-2019年,中通快递的全年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以上,归母净利率则在25%左右,位居通达系之首。进一步来看,这主要得益于其快递业务的单件盈利能力与通达系其他四家,长期锁定在0.1-0.2元左右的差价优势。 (来源:公司公告,东兴证券) 二、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壁垒:建设领先且不断扩展的物流网络 通过复盘中通快递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及结合海外市场发展一般规律判断,其之所以能实现规模与盈利能力的长期领先,关键在于物流网络建设的持续领先。 (来源:公司财报) 目前头部快递企业都拥有遍布全国的完整物流网络,贯穿快递的揽、派、转、运整个业务流程,从加盟商、终端网点、运输干线及车队规模、转运中心等规模来看,中通快递均位居通达系之首。在行业提质增效趋势之下,其中转运中心及车队呈现出明显自营化趋势,同时效率主要取决于自动化程度及高运力的大车占比。 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递的服务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其分拣中心达82个(或“转运中心”)、282条自动化分拣线,干线超过3400条,服务网点约3万个,末端驿站达5万个,加盟商超过5000家,服务网络覆盖中国99.2%以上的城市和县区。 显然,覆盖广、可扩展的物流网络,不论是从长期以来的资本投入及规模效应来看,对新进入者而言,无疑都构成了显著的壁垒。 除了在规模及效率层面领先之外,在服务质量方面,中通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5-2019年,中通快递有效申诉率下降较为显著,中通申诉率下降CAGR为-71%,降幅明显高于国内同业均值;2019年,中通快递是申诉率达百万之0.07,远低于国内行业均值。 (来源:公司公告,东兴证券) 三、行业整合持续享确定性,流动性扩大增强业务“正循环” 综合主流市场预期及行业演进格局来看,行业短期看份额,远期看盈利弹性。 在当前多强寡头格局中,中通快递在规模及盈利端均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增长确定性更高,这点从美股市场给予的更高估值上也得以反映。 虽然长期的价格战影响到行业整体的业绩增速,但从各家财报来看,现金流依旧较为充沛。其中,中通快递的经营性现金流最为充裕,且与韵达一样,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的稳态。 (来源:公司公告,东兴证券) 与此同时,中通快递的资金储备(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短期投资)也最为雄厚。顾名思义,此次港股IPO显然将进一步夯实其资金基础,为未来不断扩张及行业拉锯战提供更为富余的弹药储备。 此外,中通快递的财务杠杆在业内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腾挪空间也更大。招股书显示,截至到今年上半年末,中通的总资产负债率仅20%不到,明显低于同行约30%-40%的水平。 (来源:公司公告,西部证券) 据西部证券认为,中通快递目前已逐步形成“产能投入-服务提升-规模扩大-成本下降-提升盈利-加大产能投入”的正循环,未来有望持续维持成本-毛利领先优势,进而扩大市占率。据其测算,中通在快递单件成本上仍有下降空间,意味着随着物流网络规模扩张及效率的持续提升,利润将迎来进一步释放。 结语 总体而言,中通快递的综合实力出众,尤其是在加盟系物流阵营中,已全面领先。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寡头格局之下,行业整合仍将是一场拉锯战,而从市场份额的演变及核心竞争模型的进化来判断,中通快递无疑是未来通达系中确定性最强的。 无论是短期抑或是从长期来看,基于美、港两地上市架构之下,中通快递在流动性、国际品牌效应层面的优势,无疑都将获得进一步放大。由此而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又将进一步提振其市值。 对于中通而言,此次在港IPO显然是公司发展历程中又一重大里程碑,同时也是其迈向全球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新起点。
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华为携手中国移动(以下简称“移动”)倍福中国(以下简称“倍福”)和华恒公司(以下简称“华恒”)联合发布了5G全场景智慧物流系统,利用5G网络的低时延以及高效的Ether CAT实时网络通讯机制,实现多台标准AGV同步协同作业,以及AGV与机器人组合工作,在智能仓储和物料配送大型工件运输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高端大型装备制造领域,大型工件运输所需AGV通常存在非标设计困难,费用昂贵,使用率低等限制。为填补AGV领域这一空白,华为携手移动、倍福与华恒,通过多台标准AGV组合实现大型工件运输非标场景成功商用,5G网络实际测试表明时延与可靠性均满足设计要求,这对于加速5G AGV标准化进程,降低企业开发和采购大型AGV的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升扩展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华为表示,华为无线X Labs将会继续联合产业伙伴,围绕5G网络在智能仓储、智能制造领域积极探索,共同促进传统制造工厂自动化、智能化需求落地,以实现物流系统更大规模、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运行。
讯 在9月17日举行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小蛮驴机器人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据悉,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这款机器人也将率先在菜鸟驿站投入使用。 目前,菜鸟驿站已经在杭州、上海、天津和四川等地的社区和高校校园使用无人车送快递。而小蛮驴是阿里巴巴第一款轮式机器人,外形酷萌,身手灵活,能轻松处理复杂路况,选择最优路径,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反应速度达到人脑7倍。相较无人车送快递,“小蛮驴”能够送得更快、更多。 这款机器人还相当耐苦耐劳,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500个快递,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极端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介绍,这款机器人很快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小蛮驴”的超强性能源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达摩院自研的感知算法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厘米级障碍物,高精定位算法让机器人能在无GPS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定位,意图预测算法则赋予了机器人超强意图识别能力,只用0.01秒就能判别100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机器人还拥有大脑决策、小脑冗余、异常检测刹车等五重安全设计,确保最高安全性能。 “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极速爆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张建锋在发布现场说,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物流机器人是阿里提供的解决方案。(刘礼文)
物流业是什么?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全国每年近300万亿物资高效流转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是城市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也是内外循环高效运转的血脉。 当下,新的发展机遇正在让物流业这条蓬勃跳动的血脉更有力、更强劲。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会议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会议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 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朱江英告诉记者:“此次会议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高度,更加坚定了我们以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打造助力国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推进数字化升级 助力企业供应链降本增效 作为“公路港”模式的首创者,传化智联致力于建设服务产业端的智能物流平台。在全国已开展业务的64个智能公路港网络基础上,目前,正发力“仓、运、配”一体化物流服务,打造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系统,让企业物流实现一键发货、一单到底、全程智能化管理和在线支付。 现今,传化智联已实现智能物流线下线上全国一张网,已为快消、钢铁、家电、化工、能源等40多个行业的上百万家企业提供服务,为其降低综合物流成本30%至40%。每年有数百万辆货车、数十亿吨物资和数千亿资金在平台网络中高效流转。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传化智联全国各港平台营业额275亿元,同比增长37%;纳税10.5亿元,同比增长57.55%。在疫情影响下,公司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生产经营稳中有进,全国公路港3月底即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全网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16.83%。 与此同时,辅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传化智联正在努力升级数字化技术与产品,推进物流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和公、铁、水、空的互联互通。传化智联的公路港正加速智能化升级。目前,已实现14个公路港启动无感停车业务,实现长沙、杭州区域无人车场景落地。2019年5月,杭州传化公路港率先完成了5G环境试点搭建。 朱江英坦言:“在自身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持续帮助企业供应链降本增效’为使命,为客户、产业、国家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物流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多板块集成优势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力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聚焦物流背后庞大资金流 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商流带来物流,物流背后则是庞大的资金流。从货款、运费,到围绕司机和货车的各类消费,每一项都是万亿级的资金流转。与此同时,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货主企业,都有着大量迫在眉睫的金融服务需求未能被完全满足。 朱江英告诉记者,目前传化智联已经形成“物流+信息+金融+科技”的一体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能力,帮助客户提升从产到销、从当地工厂到全国客户的供应链效率并在“化工、车后、快消、3C家电”四个行业实现重点发力。 “我们依托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保险经纪的全牌照资质和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将金融服务与物流业务的协同效应不断深化。”据朱江英介绍,截至2020年上半年,传化智联金融业务聚焦物流企业复工复产与传化智能物流平台的协同效应持续强化,实现主营收入1.55亿元,利润总额0.4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保险经纪业务保费规模1.17亿元,同比增长22%。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传化支付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授牌,成为物流行业首家获此认定的三方支付机构。8月,传化支付与浙江电子口岸签署货车ETC在线支付业务3个月累计金额突破3000万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的安全与周转是物流企业的两大核心痛点。线上化的智能支付方式,改变了行业传统支付习惯。货款的线上化支付与实时结算,一方面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防止挪用货款的现象产生。此外,传化支付还有效解决了当前商贸企业短时融资的需求与物流企业账款难收的问题。”
物流行业在近期迎来多重政策利好。 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日前,发改委、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6个重点领域综合施策,并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做出全方位安排。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的评估监测更加及时准确。 上述政策引发了市场对物流行业的新一轮热议。9月10日,华道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轮番出台,表明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无论是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还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标准规范,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行业整合也会进一步加速,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也受到了业内企业的欢迎。东方嘉盛董秘李旭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利好密集出台,毫无疑问将大幅提升物流行业运营效率,加快物流行业数字化进程,伴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到来,客户对一体化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供应链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长远来看,随着公司在跨境电商、医疗健康、民生消费上的深入布局,我们未来的营收结构、运营效率、毛利率等也将持续改善。” 资料显示,东方嘉盛深耕供应链服务行业近20载,是国内领先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也是商务部授予的“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企业”。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统的线性供应链服务,给各类企业提供从供应链整体方案设计、智能采购、智能通关、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分销等供应链综合流程,并深度应用于公司长期重点服务的ICT产业、食品产业、医疗健康产业、跨境电商产业等。 深圳市正睿华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梁纯杰认为,在全球疫情持续的大环境下,仓储物流行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加上政策的持续利好,后续可以预期行业会继续稳健发展,特别是在重点城市拥有仓库的公司可能会受益明显。 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东方嘉盛也曾向投资者透露称,公司目前按国际高标准要求搭建的仓库共三个,分别位于深圳福田保税区、上海洋山、深圳龙岗(在建),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 其中,深圳福田保税区仓库长期为国际消费电子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核心电子元器件仓储及供应链服务,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供应链服务领域具备显著的核心竞争优势;上海洋山自贸区自有仓库已建设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未来将会结合政策及市场需求,加强与国内主要零售平台合作,持续深化公司在全国的冷链物流配送领域的布局;龙岗智慧仓正计划搭建跨境电商智慧服务平台,基于市场需求为跨境电商客户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公司深入拓展数字化供应链业务,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东方嘉盛进一步表示:“未来公司会随着业务需要继续完善关键物流区域仓储网点布局,特别是自有仓库的持有比例,加大核心资源的控制力,增强物流交付能力,致力于为客户设计并提供高标准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浙江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溯源管理,让居民吃到放心的进口食品。图为9月5日,诸暨市陶朱街道旺厨食品有限公司员工通过冷链运输把牛排、羊排送到居民手中。 郭 斌摄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冷链物流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消费者只需网上一键下单,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海鲜水产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等特殊商品,都能第一时间送到家。推动冷链物流迈向高质量发展,须补短板、强弱项,破除发展难题,培育新动能 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2017年至2020年年平均增速超过20% “我们与酷果冷链已经合作很多年了,每年他们都上门来收苹果,在果品储存和销售方面帮了我们大忙。”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南郎村,神佑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家善对当地供销系统提供的冷链运输服务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村里产的苹果在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之前,都只能在树上挂着,天气一冷就只能看着果子冻坏、烂掉。现在有了冷库储存,再也不担心会烂在地里了。 “公司充分发挥自有冷库的优势,努力把冷链仓储做大做强,做成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的‘菜篮子’‘果盘子’和中转储运中心,逐步搭建起沟通市场和农户的桥梁。”晋城市酷果冷链有限公司总经理郜化胜说。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口感需求提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冷链运输是关键,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刘飞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一些省市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在冷链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分析,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2017年至2020年年平均增速超过20%。 多方推动之下,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冷链设施的企业达2523家,冷库总库容1410万立方米。江西省供销社今年2月份以来与11个县(区)政府签订了冷链物流项目投资建设协议。青岛高新区与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在冷链生鲜电商项目上达成战略合作,将升级改造当地传统农贸市场。京东冷链打造全国最大的冷链卡班网络,今年生鲜仓储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苏宁物流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建设和筹备建设冷链仓。顺丰拥有24座集多温区管理和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标准冷库,运营面积15万平方米。 “这几年,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成立专业化冷链公司、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等方式,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以冷链物流为中心、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打通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 冷链物流能更好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助力农贸市场、食品轻工业以及相关医药行业的发展 深夜,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张飞牛肉透明工厂内灯火通明。刚刚生产出的一批鲜制张飞牛肉系列产品,打上“盒马工坊张飞牛肉”的标识之后,陆续装上冷链物流车。凌晨2时多,一辆辆大货车从工厂出发,赶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中午时分,这批新鲜的货品就将摆上盒马鲜生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门店货架。 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平说,正是依托全程冷链物流,张飞牛肉才有了鲜制的做法,口感更好、形态更丰富,很好地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美味食品的需求。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使食品在运输途中减少损失和浪费。”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说,在消费端,通过“购、运、储、销、食”全链条防控,冷链物流将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品质生活,促进消费升级;同时,在产业端,能促进农贸市场、食品轻工业以及相关医药行业的发展。 安全更有保障——2月25日11时许,广东惠州市一位消费者成功签收了自己的快件。这票快件是某药品零售平台售出的胰岛素,采用顺丰医药C端冷链配送到居民家中。从2月24日19时顺利发货至客户签收,全程精准温控到2至8摄氏度,总耗时约16小时,顺丰医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首单冷藏药品的送药上门服务。 减少流通损失——5月份是海南陵水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这种单品对保鲜的要求特别高,中通的冷链业务对荔枝的销售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提高食品的保鲜能力,延长存储期限。”海南景鹏农业副总经理陈庆贤说,目前景鹏农业在海南的荔枝种植面积超过9000亩。 提升食品质量——吐着泡泡的梭子蟹从刚靠岸的渔船上卸下来,经过包装、分拣,随后被装进冷链车运走……这一系列画面出现在京东物流“小哥寻鲜寄”助农直播间,15.6万网友一边看鲜活的舟山梭子蟹上岸,一边下单购买。8月3日,第一批回港梭子蟹通过京东物流“陆空铁”矩阵,从码头直接送达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 近年来,依靠气调保鲜、冷链专列、智能仓储等冷链物流新技术,一些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经营模式,积极运用供应链管理新方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运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在基础设施、生产能力、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能力不断加强,推动了有关产业提档升级。 要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智能化驱动上久久为功 目前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入冷链物流建设,冷链物流成为新“蓝海”。但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需求的增长。 “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是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短板。”邹天敬表示,推动冷链物流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强弱项,破除发展难题,涵养新动能。 ——推动市场整合,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邹天敬表示,“十四五”时期,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加快布局一批冷链物流设施和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到“十四五”末,冷库库容达到4000万立方米。 ——完善相关标准,实现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目前,冷链标准还不够完备和完善,产品怎么分级、每种产品在什么温度运输、用什么包装材料,这些标准都有待细化。”京东冷链规划负责人凌彦宇说,传统流通模式下,食品流通通过一级级经销商完成,标准相对割裂,而近年来垂直电商的兴起、消费需求的升级要求冷链物流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打造覆盖各环节的冷链标准体系。 ——提升技术含量,推动智能化、创新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总体仍较薄弱,要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凌彦宇表示,为了确保生鲜产品快速、安全抵达消费者餐桌,京东冷链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基于机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构建供应链业务与数据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标准的建立及效率提升。 “要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实现提升业务效率、控制成本双平衡。”据苏宁物流快递事业部仓储管理中心副总经理陈伟介绍,去年苏宁物流在全国多个特色农产品产地建设源头产地仓,同步在全国13个城市自建20万平方米现代化多层次的温区冷库,实现恒温、冷藏、冷冻、深冷多温区分工。 “未来,将针对国内农产品在上行中遇到的‘时效、安全、售后’等难点,提高配送时效,在产品包装及保鲜技术上取得突破,助力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