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通科技”、代码“605228”)发布首发招股意向书并披露了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 神通科技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8000万股,拟募资4.12亿元,主要用于汽车内外饰件扩产项目、汽车动力产品扩产项目、汽车高光外饰件扩产项目、汽车智能产品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时间为12月31日9:30-15:00,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1年1月7日。 客户关系稳定 神通科技主营业务为汽车非金属部件及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动力系统部件、饰件系统部件和模具类产品等。公司长期与众多主流整车厂和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合作,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及后续服务等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美誉度,并与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神通科技现已发展成为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吉利控股、广汽集团、奇瑞捷豹路虎、东风公司、长城汽车等知名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以及延峰汽车饰件、佛吉亚、李尔、恩坦华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尤其在动力系统零部件领域,神通科技在与整车厂长期的技术交流和自主开发过程中,较早推广了进气歧管、油底壳、PC车窗玻璃等的塑料改造,并取得品牌车企和主流车型的广泛认可。 神通科技表示,公司在与各系列品牌客户合作过程中,广泛积累了不同类型客户的配套经验,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强了公司的发展潜力。主流车型配套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业绩基础,并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市场基础。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17.56亿元、15.90亿元、5.79亿元。 工艺设备领先 据了解,汽车非金属零部件在加工环节收缩率大,吸水性强,尺寸稳定性差,对供应和设备要求高,神通科技主要产品尤其是动力系统零部件(如进气歧管)对工艺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为保证产品质量,神通科技采用先进注塑设备及高精密度模具,在制造中科学设定各项工艺参数,以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公司生产工艺齐全,注塑成型工艺成熟,拥有转盘旋转双色、水平对射等在内的多类型双色注塑,以及低压注塑,气辅注塑和高光注塑等,同时,拥有热板焊接、热铆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先进焊接工艺,在自动化、柔性化、多工艺集成制造方面也具备较强实力。 此外,公司结合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引入淋涂生产线,开发出PC表面硬质光学级涂层技术,生产的PC车窗可替代石英玻璃材质产品,有效提高轻量化水平。 神通科技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公司先后引进进口大型注塑设备、震动和红外焊接设备、淋涂线等,依托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可较早的深度参与整车厂新车型前期研究开发,并保证产品的工艺质量和交货进度,从而为获取客户订单提供有力保障。公司2017年至2019年汽车零部件在手订单分别为918.29万件、647.82万件、571.81万件。 设计开发生产一体化优势 随着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要求的不断提高,具备产品同步设计开发和生产一体化能力的供应商愈发具备竞争优势。神通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并建有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汽车动力总成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神通科技具备从客户端概念设计到产品生产制造一体化能力,即具有同步开发、模块化供货能力,以及设计验证、工艺开发、产品制造的完整配套能力。公司产品广泛使用UG、Catia、Pro/E等三维软件,并结合MOLDFLOW等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客户发动机、整车装配的工况,确保产品性能、功能满足客户要求,并最大化降低前期开发风险。 公司现已在核心技术领域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此次招股意向书签署之日,神通科技共拥有专利310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276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动力系统测试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研发、制造、后市场中的必要环节,是测试产品性能、质量、排放与安全的必要手段,而这样的测试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与技术才能支撑。这样的细分专业领域往往很难被大众所注意到,而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测科技”)正是国内较早从事动力系统测试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厂商中少数同时具备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两项业务的公司。 当下游厂商研发任务较重,其自有测试设备和人员出现缺口,采购测试设备、招聘人员周期较长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需要向第三方采购测试验证服务。公司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提供智能测试装备和测试验证服务。凭借着在动力系统测试领域积累了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经验,目前拥有发明专利 8 项、实用新型专利62 项和软件著作权 30 项。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 伴随着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动力系统测试装备的测试精度、抗干性、实时响应、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国内厂商相比国外,其优势之处在于国内厂商具有本土化设计与服务优势、性价比优势,以及装备和软件的开放性优势等。联测科技作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迄今为止,已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品牌形象。目前市场需求良好、前景乐观。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公司发展会牢牢把握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定位不动摇,使公司成为行业内“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领导力的企业。
指数早盘宽幅震荡,午后继续走弱,创业板指跌逾1%,煤炭、电力、汽车、有色等板块全线大跌,港口航运股午后大涨,5G、游戏、数字货币等科技股表现活跃,两市个股涨跌参半,涨停70余家,跌停超50家,市场赚钱效应差。 盘面上看,煤炭、电力、光伏等热门板块大跌,山煤国际(600546)、陕西黑猫(601015)、华银电力(600744)、太阳能(000591)、新天绿能(600956)等多股集体跌停;港口行业板块午后快速拉升,连云港涨停封板,厦门港务(000905)涨逾6%;科技股活跃,5G板块走强,移为通信(300590)大涨20%,东方通信(600776)、武汉凡谷(002194)、烽火通信(600498)等十余股涨停;白酒股早盘下挫,大豪科技(603025)一度跌停,尾盘部分回暖,皇台酒业(000995)封板;汽车股跌幅居前,曙光股份(600303)、亚星客车(600213)跌停。 北向资金净买入44.72亿 成交量方面,两市合计成交金额8595亿元,相比上一交易日小幅缩量。北向资金成交量为971.73亿元,占比A股总成交量的比重为11.31%。隆基股份(601012)成交量77.66亿元,排在两市第一。 具体来看,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44.7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3.8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0.89亿元。 同花顺(300033)复盘: 透视龙虎榜:新能源板块遭错杀?机构无惧大跌大举扫货锂电 涨停复盘:新能源抱团瓦解机构却大举扫货 5G信创低位反弹 光伏、锂电池全线瓦解 昨日券商高呼的“警惕机构抱团瓦解”果然灵验了。今日市场开盘,光伏、锂电等前期资金抱团板块全线大跌。 光伏方面,龙头阳光电源(300274)重挫10.36%,科创板固德威一度大跌逾14%,上机数控(603185)、银星能源(000862)、福莱特(601865)等多股跌停。 事实上,昨日光伏板块就已经有了筹码松动迹象,近期的光伏龙头阳光电源昨日开盘便一路走低,随后全天低位震荡,跌幅一度近5%,尾盘才在资金的助力下实现了一波拉升,跌幅缩窄至-0.99%。 不过即使今日迎来调整,阳光电源今年来涨幅依然惊人,据夜报君统计,该股年内涨幅高达533.8%,此前买入的资金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到了年末资金选择落袋为安也不难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大跌之际,“聪明资金”却在逆势买入光伏个股,其中隆基股份净买入8.51亿,通威股份(600438)净买入3.71亿。 长期来看,光伏行业依然趋势向好,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之一;此外,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写入正在编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国家能源局表示,为完成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今后每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较“十三五”时期大幅增长。 受光伏大跌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板块也迎来全线调整,亚星客车跌停,比亚迪(002594)跌近5%,昨日涨停的上汽集团(600104)今日也是重挫逾7%。 新能车板块的走弱也影响到了上游分支领域,其中锂电池跌幅尤为明显,板块出现跌停潮,赣锋锂业(002460)、曙光股份、雅化集团(002497)、国轩高科(002074)、中矿资源(002738)等多股盘中相继跌停。 不过从锂矿盘后龙虎榜来看,机构并不是主要“空头”。以川能动力(000155)为例,龙虎榜数据显示,两机构分别买入1308万元、990.58万元,而卖榜方面,并未见到机构席位。 无独有偶,雅化集团盘后龙虎榜显示,三家机构分别买入5569万元、4826万元、2652万元,卖榜方面,同样未见机构席位。 长期来看,锂电池与光伏一样将受益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确定性比较高。 此外,作为锂资源作为国家重点战略资源,在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的前提下,国内本土锂资源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华西证券(002926)表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储能等行业将备受国家政府支持,随着动力电池、光伏等储能设备需求提升,大大刺激上游锂矿资源产出,而目前高续航的动力电池十分依赖固态锂的存在,我国80%固态锂资源分布在四川,所以四川在“十四五”期间在锂资源供给上扮演重要角色。受益标的的川能动力则拥有四川省目前最大的锂辉石矿李家沟矿厂开采权,其他受益标的包括ST融捷、盛新锂能(002240)及雅化集团。 详情:光伏、锂电全线下挫 5G、云游戏逆势上涨 机构调仓换股进行时 哪些板块值得后期关注? “人民代步车”上演速度与激情 近日,“人民的代步车”五菱汽车在港股的强势表现备受关注。今日该股上演了一波70%的跳水震惊市场。 12月29日早盘,五菱汽车股价开盘后一路上扬,大涨近43%,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好景不长,临近午间收盘,该股突然直线跳水,涨幅从最高的43%,快速下挫到午后最低-29%,随后股价有所回升,不过收盘仍跌18%,全天成交额23.85亿港元。 消息面上,近日乘联会公布行业数据,11月份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达到了3.3万辆,而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3销量为2.2万辆,这是五菱宏光MINI EV连续第三个月卫冕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五菱宏光MINI EV是上汽通用五菱于2020年7月上市的A00级纯电动车型,指导价2.88万元起,续航里程120-170km。上市以来这款车型在市场上备受欢迎,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至43%。业内预计,其半年销量有望突破10万辆。 需要注意的是,五菱汽车与上汽通用五菱名称相似,容易让人混淆,但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上汽通用五菱是国内整车生产商,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共销售汽车166万辆,是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的企业。 而五菱汽车是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商,也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的销售与制造,制造设施主要在柳州、青岛、重庆及印度尼西亚。年报显示,上汽通用五菱是五菱汽车的第一大客户,占据五菱汽车2019年销售额的48.1%。 详情:“人民代步车”70%惊魂一跳 零部件供应商半年15倍 A股还有这些概念股
浙股军团有望再添新兵。在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后,12月29日,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兴股份”,代码“605005”)发布首发招股意向书并披露了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 合兴股份此次公开发行新股4010万股,拟募集资金2.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年产1350万套汽车电子精密关键部件技术改造项目、合兴太仓年产600万套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技术改造项目、合兴电子年产5060万套精密电子连接器技术改造项目及智能制造信息系统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时间为12月31日9:30-15:00,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1年1月7日。 市场前景广阔 合兴股份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致力于汽车电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形成了变速箱管理系统部件、转向系统部件、汽车连接器等产品体系。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手机、电脑、黑白家电、打印机等家用电器产品。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随着全球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汽车电子技术的深化应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2012年至2019年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复合增长率达9.33%。同时,2019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7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我国汽车电子应用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往往有利于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企业。合兴股份深耕汽车电子行业多年,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目前,公司技术研发成果已形成183项专利,逐步积累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研发技术团队,具备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其中,发动机电控系统用精密连接器、复杂精密注塑嵌件、电磁阀线圈等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此外,合兴股份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分别在浙江和德国设立了国内研发总部和海外研发中心,并通过与北京邮电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关系提升研发实力。 客户关系稳定 凭借深厚的产业技术积淀、高端精密模具以及智能自动化产线的设计制造能力、一流的实验检测分析能力,合兴股份已与博世、联合电子、博格华纳、大陆、安波福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多款汽车电子系统关键部件产品已具备全球市场竞争力,产品最终应用于奥迪、宝马、大众、通用、长城等知名汽车品牌。合兴股份的汽车电子业务在与国际行业巨头的合作中不断成长,综合实力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与众多行业内优质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同时,合兴股份主动沟通下游客户,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快速地理解和响应客户的服务要求。公司以销售环节依托,通过互相走访、会议、电话等多种方式,充分与客户开展沟通,提早调动研发、采购、生产、品质管理等各个部门的资源力量,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在获悉客户需求后,公司具备与客户开展同步开发合作的实力,能够共同制定产品方案及具体的技术参数,在模具开发、产品设计及技术指标测试等领域紧密配合,从而建立快速响应优势。 合兴股份表示,未来公司将不断提高自身系统集成能力,积极融入全球汽车电子系统的创新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顶级供应商。
看多或者看空特斯拉,都是基于冷冰冰的商业分析,和个人的喜好无关。喜不喜欢马斯克,也应该完全无关。 看多特斯拉的理由,只能勉强满足“叙事”层级的严谨性,不满足“商业”层级的严谨性。 前文(戳蓝字,查看《特斯拉三部曲:叙事,泡沫,破灭》)指出,特斯拉的天价估值,由叙事而起,吹起了泡沫,但因为产品跟不上叙事,而且竞争激烈,泡沫终将幻灭。篇幅关系,还有一些思考没有写进去,估计这些思考会解释一些疑问,本文做一点补充。 今天想重点说的是,看多特斯拉的理由,其实很不严谨,连“叙事”层级的严谨性都有点勉强,更不满足“商业”层级的严谨性。什么叫“叙事”层级的严谨性?就是听起来要有道理。这个层级的严谨性不足,就是故事经不起仔细推敲,逻辑链条是断裂的。 什么是商业层级的严谨性?就是不仅叙事逻辑是严谨的,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成本,竞争,政策冲击,现金流可持续等等,留出足够的“商业安全边际”。目前看,特斯拉的商业安全边际很小,几乎是在走钢丝。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很容易“看对了方向,输掉了竞争”。 市场上看多特斯拉的观点,可以简单用三个字母概括,叫做SEA。这三个字母,分别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代表了看多特斯拉,看空传统车企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Share,Electronic,Auto-driving。它主要说的是,特斯拉和传统车企在不同的赛道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不能用看待传统汽车的观点来看待。很多人喜欢说这个话,但是其实其中想象的成分居多,实际的成分没有那么多,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单词是Share,意思是特斯拉在共享汽车领域有很大空间,这个观点商榷的空间很大。 首先,共享汽车的概念是经不起推敲的。人们买车是为了共享吗?共享汽车和汽车租赁是什么关系?传统汽车就不能共享吗?这世界上有共享汽车成功的先例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很利于特斯拉。 分析商业上的事情,还是要基于经验。到现在为止,全球范围内没看到大规模的共享汽车成功的案例,只看到大规模是汽车租赁成功的案例,但是汽车租赁与特斯拉没有什么关系,所有汽车都可以租赁。 说起共享汽车,我们很容易联想起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前几年很火,很多人都看好,但是我一直不看好,因为之前没有看到成功的先例。而且,共享单车的实际成本很高,管理成本很高,占用公共空间资源的成本很高,注定是要失败的。 目前看,时间站在我这一边,我对共享单车的悲观看法不幸成真。这不是怀疑共享单车的美好愿景,比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不管多美好的愿景,如果实际成本太高,就不可持续,商业逻辑不可违背。同样,共享汽车也有很高的管理成本,而且共享意味着汽车内的空间资源也要共享,用车的实际功能和便利性降低,汽车的价值要打很大的折扣。 其次,退一万步而言,共享与电动是两码事。电动车可以共享,燃油车也可以共享。甚至,电动车可以智能驾驶,传统燃油车也可以智能驾驶。把特斯拉与共享绑定,这个逻辑是不够严密的。 第二个单词是electronic,电动,意思是电动车代表未来,燃油车会被淘汰。我们先假设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是对的,再假定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路线。那么,就一定意味着燃油车会被淘汰吗?多长时间淘汰? 其实,即便电动汽车代表了未来,也不意味着燃油车就一定要全部淘汰。我们知道化石能源有很多缺点,比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化石能源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便利性,稳定性,能源密度高等等。现在燃油车其实挺好,是人们的重要出行方式,远不是一无是处。 有很多优点的东西,为什么要完全替代呢?比如把现在全球的燃油车减少一半,是不是已经足以解决问题了?完全替代有没有必要?有没有论证过?我们的空气环境有个自我循环的过程,只要污染没那么重,排放没那么多,其实是可以自我循环、自我净化的。到底有没有必要把燃油车全部替换掉,我觉得从技术角度看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举个例子。这几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是北京的汽车依然在跑,北京附近的工厂也没有全部迁走。这就告诉我们,大气污染是一个度的问题,不是一定要把石化能源清零的问题。 我们退一步,假定以后水电、风电、核聚变电完全够用,只需要很少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几乎被完全替代。即便如此,还有一个多长时间替代的问题。目前看至少是十年后,可是在10年的时间里,很多事情可以发生,竞争对手会迎头赶上,特斯拉的现金流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几年之内只要出个风吹草动,股价会都可能大幅回调。 第三个单词是Auto-driving,自动驾驶。前文我们说过,自动驾驶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是一个社会习俗的问题。以后路上有人驾驶的车,还有自动驾驶的车,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处理?很多法律问题是蛮复杂的。而且,现在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还很难有商业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并不是领先者,自动驾驶要加分,也是给谷歌,通用,因特尔这些行业领先者加分。 看多特斯拉的人,还有一个类似于苹果手机的增长逻辑,说自动驾驶会形成一种生态,会吸引大量的流量,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会形成一个像苹果商店一样的生态系统,人们会在里面花很多时间,会产生很多消费。对这个观点,我持一个很大的怀疑态度。 什么叫生态?这几年花了很多时间观察新经济,特别是平台经济,我发现人们对于“做平台、做生态”有点过于迷恋了,不是什么平台都能挣钱的,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做出生态的。最后很多平台,会发现“平台上空空如也”,没有产品,没有内容。 我们拿一个智能手机,上面装着很多app可以运用,比如微信这些东西,我们对它有粘度,愿意在上面花时间。可是电动汽车是个汽车,你愿意在车里面呆很长的时间吗?你是愿意在家里玩,还是在车里玩?除了在出行路上它占用你的时间以外,其他时候它不占用你时间的。人们是要减少在路上的时间,而不是增加在路上的时间。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所有这些想法都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我愿意去想这里面可能有机会。但是想了很久,现在看这些机会是说不清的,还处于一种想象阶段。从资产定价的角度说,想象阶段还是要谨慎,要打很大的折扣。 还有一个看多特斯拉的理由,就是作为一个新兴车企,特斯拉没有历史包袱。作为比较,传统车企有很多历史包袱,比如机构臃肿,债务繁重,工会力量强大等等。这一条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们知道很多传统车企,像丰田、大众、奔驰、宝马这些,有很深厚的汽车工业的积累,也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包袱,导致船大难掉头。 这里面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当电动汽车这个市场越来越成熟,这些车企会退出这个竞争,还是会迎头赶上。目前看,很多传统车企都在电动汽车领域做了很多准备,等到市场成熟就会发力。今年在欧洲、美国市场上,传统车企的销量大幅上涨,特斯拉则是逆市下降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未来的电动车市场,竞争一定很激烈,因为大家都不会放弃这么大的蛋糕。既然竞争激烈,就要拼谁的命长,谁的现金流充足稳定。 最后,我们用华尔街知名卖空者吉姆·查诺斯的话来结尾: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是一家高端汽车公司,但仍然是一家汽车公司,其利润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低。 这句话得到了特斯拉总裁马斯克的间接确认,他在12月1日致员工的信中这样说: ”如果看一下我们实际的利润率,过去一年是非常低的,只有1%左右。投资者对于我们未来的盈利给予了很大的期待,但是,如果在任何时刻,他们突然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我们的股价就会立刻被砸——就像铁锤砸向蛋奶酥那样。” 行文至此,我要再强调一下。看多或者看空特斯拉的股价,应该是基于冷冰冰的商业分析,和个人的喜好要分开。喜不喜欢马斯克,都应该不影响你的判断。 文章最后,我再重复一下对于特斯拉股价的预言:三年之内,特斯拉股价至少腰斩。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汽车零售额占中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关税收占税收总额、相关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均在10%左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汽车市场的表现成为焦点。近期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稳步增长,汽车产业复苏势头正在持续。未来促进汽车消费、产业创新升级等政策力度还将加码,有望推动行业继续向前发展。 汽车产销连续8个月增长 近日,历时多月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云南昆明迎来收官之战。考虑到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诸多优势条件,今年7月,工信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组织开展了这项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介绍,据初步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近4个月的销量已经超过18万辆。 这次下乡活动,既诞生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明星产品,也助推了农村消费的全面升级,检验了汽车市场的潜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当月,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增长75.1%和104.9%。 汽车行业整体也延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7万辆和27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2.6%。截至本月,汽车产销已连续8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7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累计看,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37.2万辆和2247.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和2.9%,降幅较1-10月分别继续收窄1.6和1.8个百分点。 “回首2020年,从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按下‘暂停键’,到第二季度逐步复苏,第三季度逆势爬坡,第四季度全面恢复,基本实现与去年持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不平凡的一年,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恢复能力和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全年销量或达2500万辆 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国际化程度高,今年以来,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汽车产业的逐渐回稳向好,离不开消费侧的拉动和供给侧的不断升级。 消费端,促消费政策加力。增加小客车指标、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各地相继推出多种形式促销活动,较好地释放了汽车市场需求。出口方面,市场延续9月份以来的恢复态势。如长春海关推出畅通汽车产业相关货物物流渠道、支持汽车零配件暂时进出境、支持回国留学人员购买免税国产汽车等举措,1月至10月,吉林全省汽车(包含底盘)及汽车零配件进出口416.6亿元,同比增长4.2%。 供给端,为适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攻关和载人载物应用示范,推动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前沿技术研发,也取得初步成效。罗俊杰介绍,目前,有15%的新上市车型装载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也保持良好的势头。 在付炳锋看来,各级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较好地释放了汽车市场需求,为促进汽车市场回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00万辆,同比降幅可能收窄到2%以内,大大好于年初预期。 推动产业消费双升级 汽车产业的回稳向好,从根本上看,离不开背后的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付炳锋说,一二三线城市由于人口的净增长,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在其他城市及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 放眼未来,推动汽车消费和产业的双升级的方向已经明确。 一方面,加大产业创新催生消费新需求。工信部表示,将协同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启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城市试点工作,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动驾驶等功能,催生更多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多部门表示,鼓励地方出台更多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同时将编制汽车下乡活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农村汽车的消费升级,启动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的申报等,以公共领域电动化有效带动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明年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保持稳定,2025年有望达到3000万辆。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重塑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给汽车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总体而言,我们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充满乐观,同时,也要警惕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付炳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