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公用发布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5.65亿元,同比下降11.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达22.62%,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85541元,同比增长22.62%。公司盈利能力逆势增长,彰显强大经营韧性。 拆解收入,公共事业和金融创投两个业务板块依然是大众公用最主要的引擎。 一、疫情之下稳健经营,公共事业即将迎来需求复苏 公司的公用事业涉及城市管道 燃气、污水处理、公共基础设施等板块。 1、城市燃气业绩稳定,展现出穿越周期的能力 2020年H1,公司的城市燃气业务经营业绩保持稳定。今年冬天暖于去年,因此2020年H1全国的采暖气量下滑。加上国内疫情影响,对于上半年的气量增长带来进一步的拖累,城市燃气板块公司出现普遍盈利下滑。但大众公用克服两个负面因素,业绩稳健,展现出穿越周期的能力。随着需求总体回升,预计下半年城市燃气板块会取得稳健向上增长。 中长期来看,行业二次洗牌在即,利好大众公用此等龙头公司。受管道公司的成立对于合同模式和上游气价的影响,具有气源优势且经营效率高的企业优势凸显。公司目前是上海浦西南部、江苏省南通市区唯一的管道燃气供应商,分别在当地拥有并维护超过6,700 公里、2,200 公里的地下管道。上海、江苏经济比较发达需求充足,气源也比较充足,大众公用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另外,改革背景下,行业整合加剧,缺少运营效率的城燃公司亏损加剧,市场整合加速,并购机会增多。大众公用提早一步积极进行收购及并购,在外延扩张上经验丰富。如公司参股苏创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430.HK) 和江阴天力燃气有限公司, 扩张江苏省市场。此外,公司拥有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并在半年报中披露收购意愿。预计大众公用有望能在此轮整合中寻找良好标的,实现1+1大于2,推动公司盈利增长、提高市场份额占比。 2、板块再迎政策红利,污水处理产业有望迎来高增长 7月,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出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8月,环境部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明确指出地方政府应对本区域水环境质量负责,运营单位应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再次给污水治理加上一重死命令。 随着政策不断落地,后期污水处理需求将趋于旺盛,污水治理行业将持续受益于政策调整。公司近年来持续加码污水处理业务,目前在上海、江苏徐州、连云港共运营多家大型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42 万吨/日,各家污水处理厂均已与地方政府方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开展城市污水处理业务。我们认为,在污水治理政策驱动下,公司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将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并通过在原有污水处理设备基础上积极进行提标改造工程持续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3、基础设施运营业务持续处于顺周期阶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等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补短板是重点任务,基础设施建设仍将处于重要地位。宏观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基础设施运营业务的需求,微观层面上,公司的基础设施运营也有望在大浪潮下获得更多机遇。 公司的基础设施运营业务也将持续处于顺周期阶段。其中,上海翔殷路隧道项目是由公司下属子公司运营,随着该项目进入运营和回购期,凭借公司的项目运营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持续的降本增效,预计公司基础设施运营业务在回购款项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二、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金融创投成长性+确定性兼具 公司的创投业务主要通过参股创投企业和直接投资来实现。公司通过挖掘优质标的企业, 对其进行资本投入,以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从会计入账方式看, 公司金融创投的收入未体现在营收中,而是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上。2020年H1,大众公用实现投资收益为3.24 亿元, 相较于上年同期的 2.56亿元增长27%,是公司营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参股的创投平台主要有4 家, 分别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璨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兴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大成汇彩(深圳)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上项目的投资总额约20-30亿。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大众集团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媒体类创投为主,参投了华人文化(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深创投和华人文化是顶级创投机构,而华璨基金成长性强,2020年H1贡献投资收益1.34亿,较上年大幅增长。大众公用持有深创投11.66%的股权,且向其委派两名董事,能够对其经营产生一定影响。2020年H1,深创投贡献投资收益略有所下滑,但即将迎来果实累累的收获期。今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满一年,科创板标的部分限售股陆续迎来解禁期。截至8月31日已有22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公告,减持期间多为规定日后3个月内或6个月内。在科创板这波减持浪潮中,主力是深创投、达晨、松禾等等明星机构在内的创投机构。随着科创板解禁潮的到来,来自深创投的投资收益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爆发。 具体来看,深创投是投资企业首批登陆科创板数量最多的创投机构,首批正式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就有四家是深创投投资企业。深创投投资的已上市的科创板标的,大多拥有较高市场估值,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回报率。从中短期来看,下半年深创投的投资收益确定性极高。 对于龙头创投,比创业板更大的机遇,是科创板注册制的正式落地。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创业板注册制为创投平台提供了更高效的退出渠道。深创投在创业板长期布局。在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中,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就占两家,即圣元环保与回盛生物。在2020年上市的深创投投资企业数增至13家,至此深创投在创业板上市的投资企业高达53家。 回顾科创板注册制落地一年以来,至今已经有150家企业上市,接近同期A股其他板块上市企业的总和,科创板IPO融资规模超过同期A股其他板块。创业板本身规模就比科创板要大,创业板注册制板块融资额在A 股占据主导地位将会是常态。创业板注册制将为深创投此类已进行深度布局的创投平台,提供比科创板更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业板注册制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内部的优胜劣汰机制,优质的股票将得到市场追捧,而绩差股将面临低估值压力。此时,创投平台间也将出现两极分化,拥有优秀投资能力的创投机构将获得十分高的投资回报,头部机构的优势更加凸显。 大众公用拥有领先的创投平台。其在资本运营领域的持续耕耘,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驶向深水区的背景下,有望持续收到丰厚回报。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其中培育了大量优秀的科创板标的及创业板标的。截止2020年7月,其已投资项目1131个,累计投资金额约530亿元。至今深创投投资企业上市数增至170家,投出了TMT、医疗赛道的龙头企业。无论是退出项目占有率还是投资回报率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华人文化是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其运营良好,正处于项目退出期,政策利好促进其形成“投入-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而华璨基金储备项目丰富,投资规划合理。其依托较强的专业能力,推动已投项目尽早登陆资本市场,拥有较高的成长性。大成汇彩基金所投的两个半导体项目皆已迈入上市进程,并且基金计划未来在半导体领域进一步布局。这两个标的分别是江阴润玛——一个提供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华海清科——国内CMP设备的龙头企业。半导体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优质半导体标的上市确定性强,并普遍拥有高估值高、高回报率,该基金有望持续受益。 总体来说,顶级创投+高成长性创投两轮驱动,深创投+华人文化+华璨基金+大成汇彩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将助推金融创投业绩高歌稳进。 公共事业板块强化了市场领先地位,提供了稳健增长的基本盘。下半年“需求复苏+政策利好”逻辑下,公共事业板块将迎来业绩复苏,为大众公用提供了充沛而稳定的现金流。而金融创投板块在市场利好下,将加速释放价值为业绩增长提供活力。双轮驱动下,大众公用在2020年H2业绩成长性+确定性兼具。目前,大众公用的估值在底部,并且业绩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值得关注。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初创公司Argo AI估值已达75亿美元,高于三年前该公司因从福特处获得10亿美元的投资而初露锋芒时的估值。 (图片来源:福特) 在大众集团对Argo AI投资26亿美元近两个月后,官方于当地时间7月30日确认了该估值。根据大众集团的投资协议,福特和大众对Argo AI持有同等股权,未来,双方将分别持有约40%的Argo AI股权,其余股权则由Argo AI的联合创始人和员工持有。Argo AI的董事会由两个大众席位、两个福特席位和三个Argo AI席位组成。 在2017年2月,福特宣布将对Argo AI进行投资,令众人大感意外。当时,Argo AI才刚刚成立6个月,虽然其创始人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内家喻户晓。在成立Argo AI之前,Salesky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如今的Waymo)的硬件研发总监,而Rander是优步先进技术团队(Ub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的工程主管。但是,即使是了解Salesky和Rander的业内人士也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该笔交易。 自此之后,Argo专注于研发虚拟驾驶系统,包括所有传感器、软件和计算平台,并为福特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高精地图。 现在,Argo的业务扩展至大众集团。根据协议条款,福特和大众将分担Argo AI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成本。Argo AI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但也在底特律、帕洛阿尔托以及新泽西州克兰伯里设有办公室。目前,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奥斯汀、迈阿密、匹兹堡和华盛顿社区的公共道路上进行测绘和测试。 大众的投资让Argo AI的业务扩展至欧洲,还增加了员工数量。大众集团于2017年成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目前也被Argo AI收购。AID慕尼黑办公室将成为Argo AI的欧洲总部。现在,Argo AI总共有1000多名员工。 当地时间7月30日,福特首席执行官Jim Hackett表示,虽然研发和部署自动驾驶汽车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但对Argo AI的投资已经为其及时带来了短期收益。福特表示,通过将部分Argo AI的股权出售给大众,其第二季度净赚35亿美元,让其Q2的盈利有所提振。 如果算上Argo的交易,福特Q2的利润为11亿美元。扣除利息、税项和一次性项目,福特本季度亏损19亿美元。此外,该公司营收为194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50%,原因在于COVID-19疫情导致福特工厂停工数周。虽然营收同比下滑,但是如果没有Argo,结果可能会更糟糕。因为此前福特曾警告表示,Q2的净亏损可能会高达50亿美元。 虽然有COVID-19疫情等不利因素,Hackett表示福特将致力于长期研发自动驾驶汽车,首席财务官Tim Stone也重申了这一点,并表示,福特将继续投资,让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和测试在内的自动驾驶汽车业务实现商业化。
近日,根据TechCrunch报道,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Argo AI 估值达到75亿美元。一个月前,Argo AI 刚获得大众集团的26亿美元投资。 这26亿美元的交易,只有10亿美元是来自大众集团的直接现金注资,剩余部分,是把大众集团旗下估值16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并入Argo AI。AID在慕尼黑的总部将成为Argo的欧洲总部,AID的200多个员工也并入Argo AI。至此,Argo AI员工总数超过1000人。 此外,根据交易协议,大众集团也将在未来3年内,从福特汽车购买Argo AI的5亿美元股权。 Argo AI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匹茨堡,曾在2017年2月获得福特汽车10亿美元的投资,一举成名。此次拿到大众集团的投资后,大众与福特将共同控股Argo AI,二者各占40%的股份,剩余股份归属Argo AI创始人和员工。Argo的董事会由2个大众席位、2个福特席位和3个Argo AI席位组成。 Argo AI是由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联合创立。Salesky曾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现为Waymo)的硬件开发总监,Rander是Uber高级技术集团(Ub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的工程主管。 目前,Argo AI主要研发虚拟驾驶员系统,包括传感器、软件、计算平台和高精地图等,最终将应用于福特的自动驾驶汽车。而拿到大众集团的投资后,Argo AI的这套解决方案也将应用于大众集团的自动驾驶汽车,大众也将与福特共同分担Argo AI的研发费用,同时帮助Argo AI把业务拓展到欧洲。 近日,福特汽车CEO Jim Hackett表示,虽然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落地进度非常漫长,但投资Argo AI已经为福特带来了短期和即时的收益。福特汽车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福特通过向大众出售Argo AI的部分股权,净赚35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这家汽车制造商带来的巨大损失。 除了在Argo AI项目的投资联姻以外,大众和福特也有多个合作项目,涉及电动化、商用车和自动驾驶三个领域。其中包括:福特将使用大众的模块化电动平台MEB开发面向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 ——————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 7月30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上半年净亏损1.46亿元左右。 据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江淮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kuisun 1.46亿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6.52亿元。公告称,本次预计的业绩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江淮汽车2020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56亿元和-4.29亿元,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2.1亿元和-2.23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江淮汽车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共计20.94万辆,同比下降10.97%,导致主营业务盈利减少。但二季度相比一季度明显改善。 自2017年以来,江淮汽车已经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合计亏损29.48亿元。这3年来江淮汽车共计收到29.97亿元政府补助,占公司归母权益的23.79%。如果没有此类“非经营性盈利”,江淮汽车恐将面临退市整理风险。 为了自救,江淮汽车已开始变卖资产。2019年9月,江淮汽车公告拟协议转让所持安凯客车的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后,江淮汽车将不再是安凯客车的控股股东。 曾以零部件起家的江淮凭借着商用车站稳脚跟,为了提高竞争力,其在2014年就提出了“商转乘”战略,宣布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但自2016年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达到顶峰后,就后继乏力。 或许是对自己乘用车板块失去信心,江淮在年度发展战略中表示江淮汽车将精心做好大众汽车与蔚来汽车等合资合作项目。 2019年4月和2020年3月,蔚来汽车分别与江淮签订了ES6和EC6制造合作协议。蔚来汽车承诺,在2018年4月10日开始生产后的36个月内,如果合肥制造厂发生任何运营损失,蔚来将承担江淮汽车公司的运营损失。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蔚来汽车已向江淮汽车支付了共计6.04亿元亏损补偿和制造费用,其中包括3.33亿元的亏损补偿及2.71 亿元的制造及加工费。 与大众的合作则被视为江淮的“第二次创业”。大众集团承诺将向江淮大众导入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并期望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2029年生产3万5-40万辆,由此预计可带来300亿元和500亿元总收入。 大众集团还承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未来汽车日报
作为大众集团和一汽集团合作的成果,大众子品牌捷达VS7新车型于2020成都国际车展上亮相,售价区间为10.48万元至13.38万元。从捷达车型到捷达品牌,捷达有关负责人表示,大众旨在开拓中国不同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在汽车行业整体下滑的上半年,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全系车型售价在6万元至14万元之间的德系合资品牌,捷达品牌显示出逆势上扬态势,6月份实现销量15428辆,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8万辆。 捷达有关负责人介绍,捷达车型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生产,与大众速腾共线生产,每58秒就有一辆新车装配完成驶下生产线。但是,捷达品牌始终坚持德系品质,尤其是在消费者最关注的车辆三大件上,捷达保持与大众车相一致,均采用了“德系三大件”:大众EA211 1.4T发动机、爱信6AT变速箱,以及大众最新的MQB平台设计制造。此次亮相成都车展的VS7搭载的就是大众EA211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kW(150Ps),最大扭矩为250N·m。 另外,捷达车型的设计,由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设计总监给出设计理念,包括进气格栅、徽标、车灯等重要设计特征。 捷达有关负责人表示,独立出来的捷达品牌是大众集团在不断探索乘用车市场、基于对市场研判的背景下推出的大众品牌子品牌,它与大众品牌、奥迪品牌一起,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有助于发展更广泛的中国用户。此前捷达车型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国民神车”的称呼,拥有440多万基盘用户,这些是捷达的财富,也增强了大众方面将捷达独立成为品牌运营的信心。 对于大众对捷达定位和布局,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呈现阶段性饱和状态,尤其在一线城市,更多是换车需求主导的换车市场,目前难以维持更多的销量增长,下沉到其他城市和地区,争取更多消费者是目前合理之举。(俞立严)
在2020成都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众斯柯达宣布迎来在中国的第300万位车主。同时,上汽大众斯柯达管理层透露,为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斯柯达将努力将其客户群平均年龄从34岁左右降至30岁左右。 “斯柯达是一个有着125年历史的品牌,如今业务已覆盖超100个国家地区。2010年起,中国市场已成为斯柯达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安瑞格说,在他看来,在中国斯柯达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品牌。2005年,斯柯达进入中国市场并落户当时的上海大众,开启了在中国市场15年的新发展历程。 2007年,上汽大众斯柯达首款车型明锐在中国推出,此后昊锐、晶锐、昕锐等主流轿车也随即进入中国市场,斯柯达在中国快速达成了100万台的销量成绩。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发展黄金期,斯柯达也加快了SUV产品的布局,由柯迪亚克、柯珞克与柯米克等SUV组成的SUV家族,帮助斯柯达在合资15年之后,完成了在中国300万台下线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斯柯达已经在多方面实现中国本土化的转变,譬如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喜欢大空间的需求,斯柯达主流车型虽然在尺寸上与全球车型保持一致,但在内部空间上要比同级车型多出15%至20%。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斯柯达在整体下滑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19年斯柯达在中国销量为28.2万辆,销量同比下降17.3%;2020年上半年,斯柯达在华销量同比下滑38.5%,累计销量为7.74万辆。特别是在大众汽车又推出子品牌捷达之后,斯柯达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面对挑战,安瑞格分析说,中国市场变化比较快,以重要指标目标客户群来看,目前斯柯达在华车主的平均年龄是34岁左右,而目标客户群体是30岁左右,“这个差距是目前更多需要关注的,怎么样可以弥补这个差距,怎么样吸引到更多中国年轻客户。” 上汽斯柯达品牌市场营销高级总监任云也表示,年轻化不仅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也将成为斯柯达与大众品牌区隔的突破。 为此,上汽大众斯柯达方面透露,未来在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将进行改变。在新能源车方面,斯柯达相关新能源车型项目已经启动。在整车设计方面,斯柯达将针对中国市场使用全新YALE设计理念,YALE代表着年轻、魅力、夸张和氛围。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消费者数字化配置的敏感,斯柯达还将在新车型上强化数字化配置,相关配置会领先斯柯达欧洲车型。(俞立严)
来源:大众官方 多年“暗度陈仓”的上汽奥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月14日,据路透社援引一份文件报道称,大众汽车及上汽集团计划投资41.3亿元人民币改造其在上海的汽车工厂,以生产奥迪轿车。上汽集团股价随后直线拉升,盘中涨幅一度高达8.63%。 对此,奥迪中国和上汽大众方面对未来汽车日报回应称,“上汽奥迪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我们将适时公布更多信息”。 早在2018年10月上汽大众MEB工厂开工仪式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该工厂未来将生产包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 路透社报道还提到,这次改造预计将在2020年底完成。改造后,上汽大众的目标是达成年产6万辆奥迪A7L轿车,以及6万辆大众新款SUV。 去年12月,大众和上汽集团在中国招标采购网上,邀请零部件生产商竞标奥迪A7L供应商。今年4月,据财联社报道,奥迪A7L国产环节中点焊机器人工作站项目,已确定交由凌云股份子公司配套。 此前,上汽奥迪C级SUV国产项目的产线设计和定点产线供应商选择工作,已经同步展开。 据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2019年12月公告的文件,上汽大众奥迪C级SUV将落户宁波工厂二期工厂,年产能7.5万辆,新车型将与原有车型混线生产。该项目固定投资15.97亿元,拟定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进行工艺设备改造。 上汽集团与奥迪最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发生在2016年11月,彼时,双方就成立新销售公司及授权生产奥迪车型等事项商谈。但项目公布后,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成立联会,以停止提车等方式发起“抗议”。 2017年5月19日,奥迪与一汽集团、奥迪经销商联会达成协议,上汽奥迪项目按下暂停键,并约定上汽奥迪产品在2022年1月前不会进入市场销售。随后2018年6月,奥迪入股上汽大众,持有后者1%的股份。 去年8月,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上汽奥迪正在筹划销售渠道的组建工作,预计2020年下半年开始网络招募,2021年正式建成销售网络,2022年开始销售上汽奥迪合资车。 为推进上汽奥迪项目,奥迪方面也在管理架构上进行调整。曾负责奥迪品牌C级、D级SUV和跨界车型产品的Fred Schulze已于2018年入驻上汽大众,负责上汽大众的制造、物流和产品管理业务。 此外,今年4月,原大众品牌北美销售及市场营销负责人安世豪,正式全面负责奥迪在华相关业务,统筹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安世豪此前担任斯柯达品牌市场与销售董事一职时,与上汽集团来往较多,业内对其推进上汽奥迪项目寄予较大期望。 6月中旬,奥迪监事会宣布新一轮公司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了中国市场在集团的战略地位。奥迪方面宣布,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杜思曼,未来将直接负责中国业务。杜思曼表示,希望携手奥迪中国及中国合作伙伴,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