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间,海默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窦剑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张立刚与国开投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所持海默科技股份合计1923.8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给国开投公司。同时,窦剑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张立刚、张立强还与国开投公司签订了《表决权委托协议》,拟将5406.1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05%)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国开投公司。 经交易双方商定,此次标的股份转让价格区间为每股10元至13元,远高于海默科技目前的每股价格。公司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是6月24日,当天海默科技涨幅为1.17%,收盘价为3.88元/股,市值为14.93亿元。 上述股份转让完成后,国开投公司将持有海默科技1923.83万股股份,拥有表决权的比例为19.05%,其提名的董事选任完成后,海默科技的控股股东将由窦剑文变更为国开投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海默科技表示,此次交易若能顺利实施,将有利于实现民营企业与地方国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带动当地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对双方在石油天然气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协调、资源共享等战略合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国开投公司依托甘肃国投集团的资源储备,可为上市公司及在后续融资、拓展业务新领域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上市目的纯洁性不高,A股股东减持股份相比于欧美股市要多得多,加上对违规处罚偏轻,各种违规减持不断。 违规减持方式众多,首先是先斩后奏,也就是不根据有关规定预先发布减持公告,公开减持数量、减持时间等,其次是超比例减持,举一个例子公告减持1%但实际可能减持1.5%,或者是三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超过1%,三是窗口期减持,规避股价下跌风险。 最近某公司发布违规减持公告,2020年5月份以后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违规减持约58万股,本次减持行为未在十五个交易日前预披露减持计划,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 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通过本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的十五个交易日前向本所报告减持计划,在本所备案并予以公告,前款规定的减持计划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原因、方式、减持时间区间、价格区间等信息。之所以有此规定,主要是原始股东获得的股份成本更低,而且对上市公司了解更加知根知底,预先15天发布减持公告,目的就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有一段时间可以重新判断自己的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出新的判断,并重新决定投资行为,出发点就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先走为原则,解决二级市场投资者和原始股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旦原始股东可以不公告就减持股份,有可能造成原始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先行获利,规避某些风险。另外股份减持多少,也可能影响股价走势,原始股东减持越多,根据托宾Q理论,股价可能偏离内在价值越多,另外流通市值也会增加越多,市场推高股价所需资金也就越多,股价短期调整压力也就越大,因此股东减持预公告对投资者决策相当重要,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信息披露。 违规减持58万股,减持数量并不多,金额也不大,大约只有100万元左右,对股价影响也不大,性质也就不那么恶劣,但是既然是违规减持,有关部门就应该根据证券法予以适当处罚,毕竟此减持行为发生在证券法3月1日以后,新证券法已经生效,新证券法最大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但如果证券法不及时对市场违规违法行为作出处罚,成为摆设而束之高阁,证券法就是最大化提高处罚力度也不能产生任何的作用。新证券法要发挥作用震慑市场违规违法主体,就要及时出手,根据市场违规违法严重程度和产生的负面影响,适当的做出处罚。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持有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或者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的股东,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关于持有期限、卖出时间、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等规定,并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第一百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转让股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 如果真的按照证券法处罚,没收减持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罚款,我想对于违规减持者而言,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毕竟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口袋里掏钱交罚款的问题。但是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出发,这样的处罚是有必要的,法律法规既然制定,就要秉承依法治市的精神,对一切违规违法行为做出合理的处罚,对市场影响大,可以处罚重一点,对市场负面影响小,可以处罚轻一点,但是不能不处罚。 法不溯及既往秉承从轻从旧的原则,对于新证券法实施以前的行为,必须按照旧证券法规定处理,但是对于新政券法规定以后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就必须按照新政券法规定处理,方显依法治市的精神。
截止今天下午,已经有七家公司发布了网下询价结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先说目前参与的投资者数量情况: 网下询价开始不久,很多投资者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目前全市场参与网下询价的主体还不多,七家公司里,参与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艾融软件的1237家(人),其他六家均未过千,最低的是方大股份的620家(人)。 由于有的投资者是基金管理人,单个管理人可以用管理的多个产品认购,所以这里还有一个配售对象的概念,如果一个管理机构用10个产品申购,则统计时被统计为1个投资者的10个配售对象。 从配售对象角度,配售对象最多的也是艾融软件,1373个,最低的同为方大股份,701个。 从有效报价投资者占所有报价投资者比例看,最难报中的是球冠电缆,比例仅为37.5%,最高的两家分别为颖泰生物51.95%,苏轴股份50.25%,其余均在百分之四十多,说明想报中有效询价区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们用中标的有效配售对象数除以投资者数得出的比例,简单类比哪些公司是个人参与度最高,哪些是机构参与比例更高(由于很多机构其实没有产品,所以这个结论有偏颇)。比例最低的是艾融软件,仅为1.069,说明个人投资者更认可这个公司的价格。其他公司这个比例差异不大,多数徘徊在1.26-1.27之间。(本项统计球冠电缆缺失) 从每个公司有效认购倍率,我们可以近似判断投资者对价格的认可度。认可度最高的是颖泰生物,38.48倍,有效认购倍率最低的是方大股份,16.05倍;(本项统计球冠电缆缺失) 从有效认购价格宽度看,带宽最宽的是方大股份,有效价格区间8.38—11.12,相差32.69%,说明价格分歧较大,带宽最窄的是颖泰生物,5.45—5.96,相差幅度仅为9.35%。 从扣非后发行前市盈率看,7家公司差距非常大,最低的球冠电缆仅14.8倍,最高的艾融软件高达43.49倍,行业属性对大家定价认知影响很大。同时也透露一个信息,静态15倍市盈率以下买入比较确定的冲精选层的股票,易过辛苦网下打新。 还有几个信息简单带过: 1、7家公司都有几十个投资者被无效剔除,说明一直有客户对规则没摸清楚,连基础的合格审查都未参与; 2、佳先股份的高剔采用了申购数量(金额)优先法,尽管10.5是有效询价区间上限,但是申购数量少于332.3万股的投资者会被高剔; 3、有些券商披露的报告内容缺失,需要自己从明细表格中整理,有些报告不够友好,希望能越来越方便投资者统计分析。
7月3日晚间,利民股份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受益于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量价齐升,以及威远资产组业绩并表所带来的利润增长,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2.88亿元-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5%。 与此同时,利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新威远”)、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利民化学”)因业务发展需要,计划投资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新威远拟投资建设新型绿色生物产品制造项目(包括年产500吨多杀霉素、500吨泰乐菌素、500吨截短侧耳素)、年产500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新建项目;利民化学拟投资建设年产12000吨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年产10000吨水基化环境友好型制剂加工项目。上述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为14.79亿元,建设周期为1-3年。 提及本次投资的目的及影响,利民股份表示,本次投资符合公司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型产品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司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杀菌剂和环境友好型制剂产品方面的优势,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业务规模,提升综合盈利能力,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除此之外,利民股份表示,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未来资金需求,公司准备筹划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对相关事项进行研究论证,具体方案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及相关监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7月3日,凌云股份发布公告,根据WaldaschaffAutomotiveGmbH(简称:WAG)资金需求情况,经研究决定,公司计划2020年度继续向其增资5000万欧元。 凌云股份董秘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目前公司已对WAG增资1亿欧元,剩下的2000万欧元将在明年根据WAG的资金需求进行增资。” “WAG作为本公司在欧洲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对本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WAG管理所积累的经验对本公司国际化经营意义重大。对WAG增资促进其后续良性发展,有利于本公司与宝马、保时捷及奥迪等客户之间关系的提升,有利于本公司国际化协同发展和综合效能的发挥,符合本公司近年来在轻量化、新能源方向积极转型的发展需要。”翟斌表示。 总增资1.2亿欧元 WAG是凌云股份在德国境内的全资子公司,厂区位于德国法兰克福以东55公里的Waldaschaff。该公司是一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商,拥有轻量化技术和铝/钢集成制造工艺,在碰撞管理系统、型材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配套领域,与宝马、保时捷、奔驰、大众、奥迪、斯堪尼亚等主要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是宝马、保时捷的核心供应商。 2015年9月,凌云股份以1欧元的价格收购了WAG100%的股权,并以350万欧元的价格承接了原股东对WAG的贷款;2016年9月29日,凌云股份对WAG提供的350万欧元股东贷款转增为其注册资本;2018年1月12日,凌云股份向WAG增资5500万欧元。 此前,根据WAG项目开发情况、产品生命周期内投资预算以及德国法律相关要求等,为保证WAG正常生产经营,满足新项目设备投资、偿还到期贷款以及运营资金等需求,根据WAG未来三年资金支出计划,凌云股份董事会在2019年7月22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向WaldaschaffAutomotiveGmbH增资12000万欧元的议案》,同意以现金方式分三个阶段向全资子公司WAG增加1.2亿欧元资本金。其中,2019年增资5000万欧元;2020年和2021年分阶段增资7000万欧元。 公告显示,本次增资事项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家商务部备案通过。截至7月3日,凌云股份已将第二阶段增资款5000万欧元全部划至WAG账户。凌云股份表示,本次增资完成后,WAG仍为本公司持股100%的全资子公司。继2019年和2020年再增资1亿欧元后,目前WAG注册资本为15850万欧元。 国内联动效应显现 公告显示,被收购后的WAG在凌云股份资金支持下,获得了奥迪、宝马、保时捷、福特等客户的新产品订单,2016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产品配套领域,之后陆续获得保时捷、宝马电池壳项目定点。目前大部分项目尚处于爬坡或筹建阶段,未产生收益。 此前凌云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WAG公司配套保时捷Cayenne的电池壳产品已实现量产。 翟斌在接受采访时谈道:“目前WAG公司的经营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今年和去年比应该会有很大改善。虽然WAG公司配套保时捷Cayenne的电池壳产品已经量产了,但由于受疫情影响,保时捷的计划没有达到它本身的需求,随着后期达到会对WAG业绩有改善。” 截至2018年12月31日,WAG资产总额13.26亿元,负债总额10.81亿元,营业收入7.29亿元,净利润-6295.55万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WAG资产总额15.29亿元,负债总额13.30亿元,营业收入2.33亿元,净利润-2274.7万元。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凌云股份通过收购WAG进入国际市场,虽然WAG债务和贷款负担比较重,但是WAG以前有一些客户,并且都是国际车企。凌云股份收购以后,把以前的车企客户都接过来,这样使凌云股份很快顺利地进入了国际市场。 翟斌表示,“WAG收购后为本公司提供的市场、技术协同效应显著,对本公司品牌提升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国内订单的开辟也产生了联动效应,公司创新性与宝马、戴勒姆北京奔驰、宁德时代展开合作;此外,WAG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产品,也拓宽了本公司的产品领域”。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虽然因为欧洲本土汽车销量出现波动影响WAG的业绩表现,但是其技术经验可以通过凌云股份复制到国内,作为兵工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虽然对WAG的投资并没有在财务上实现更好收益,但是对弥补国内技术空白可以形成很好回报。”
珠啤股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工作,发挥智能制造、智慧运营的优势,不断提升供给质量,4月到6月实现销量分别同比增长约10%、6%、2.3%。 珠啤股份充分发挥O2O销售渠道网络,线上完成超80%的营业收入。通过“一瓶一码”项目、玩乐购商城、会员积分商城等积累会员超1500万人;通过公众号推文、商城优惠、限时抢购、积分兑换等营销手段,不断激活会员消费力。此外,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加大餐饮终端开拓力度,各市场区域开展“到店免费任饮”活动等530场,助力餐饮业复商复市;加大高端品牌推广力度,组织线下品鉴活动10余场,增强消费体验。 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半年完成珠江啤酒(002461)1985升级版等2款新品开发,不断改进、优化燕麦世涛等6款精酿产品配方和工艺,为产品更新迭代奠定基础;推出珠江LIGHT等4款升级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雪堡比利时烈性艾尔啤酒获评中国酒业协会2019年度青酌奖酒类新品。 接下来,珠啤股份将紧跟市场消费趋势,着力推进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营销,结合“啤酒+美食”“啤酒+文化”等品牌传播方式,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消费者,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7月3日,“RIO”鸡尾酒母公司百润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百润股份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亿元至2.19亿元,同比增长50%至60%。 对于业绩的增长,百润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产品销售情况良好,经营利润相应增加所致。 今年4月24日,百润股份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3.38亿元,同比上升1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73.49万元,同比上升45.16%。 一季度百润主要产品预调鸡尾酒实现营收3.03亿元,同比增长26.55%,实现净利润4021.18万元,同比增长58.59%。彼时,百润股份预计在此基础上,2020上半年经营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