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接单、导航、电话等基本都要通过操作手机来实现,给交通和骑手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致力于用科技服务人民,解放骑手的手眼,紫光展锐于9月17日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 据紫光展锐介绍,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是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实验数据显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高达50%。 另外,方案的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了开发及部署成本。据测算,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这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头盔部署,保护更多劳动者的安全。 据悉,搭载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智能头盔可实现六大功能:一是高可靠高安全。紫光展锐核心平台已与全球近200家运营商开展了场测,全球连接无阻,基于工业级的方案设计使智能头盔抗水浸、耐高低温,抗撞击,适用于恶劣环境。二是可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定位精确到车道。三是内置AI语音助手,可自动识别场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功能控制等操作,即使在复杂场景下也可实现语音指令的稳定识别、处理和交互。第四,可实现AI车道的监测。通过摄像头与AI算法的融合,实时识别车道,通过头盔上植入的摄像头,360度全方位覆盖监测周边的车辆及行人,减少盲点区域,实现即时语音提醒。第五,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包括骑手姿势行为和身体状况在内的全方位监测。第六,通过低功耗设计,性能与功耗达到平衡,可实现最长7天续航,且仅比普通头盔增加一枚鸡蛋的重量,佩戴舒适。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
9月17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采用Cat.1方案(类似低配版4G终端),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 解放外卖骑手的手和眼,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是该款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最大亮点。紫光展锐产品总监李鹏介绍,该方案采用AI视觉辅助及智能语音技术,搭载公司芯片的头盔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控制等功能,骑手无需操作手机,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优势,该解决方案可解决骑手手机型号不统一带来的定位差异问题。方案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可定位到车道,大幅优化骑手的路径,从而节省配送时间。 该解决方案还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紫光展锐测试数据显示,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50%。成本方面,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功耗续航性能方面,搭载展锐芯片的智能头盔标准版本基本可以维持3天的续航(3天充电1次),普及版的续航能力高达7天。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据悉,搭载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头盔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小范围试用。 作为全球仅有的5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正谋划科创板上市,pre-IPO轮的投前估值约500亿元。今年上半年,紫光展锐完成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合计增资50亿元。另外,上海国盛(通过旗下国盛资本)、三峡资本也通过受让老股,成为紫光展锐的股东。
“我们不是在做一个技术,而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在未来,云不是靠封闭的系统来占领市场份额,一定是靠开放的系统取胜。有足够的规模和核心技术,比别人做到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就是云的核心能力。” 以不做硬件著称的阿里巴巴变了吗?在9月17日举行的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最吸引眼球的新品都是硬件产品:首台云电脑“无影”、首个机器人“小蛮驴”。在业界看来,在云计算的“容器”内,阿里云最新曝光的这些“黑科技”,是在贯彻阿里巴巴“云端一体”的新战略。 “无影”是阿里云推出的云电脑,拿在手里只有一张名片大小,比手机还要轻,仅60多克。这是一台居于云端的“超级电脑”,在本地没有主机,也看不到电脑CPU和硬盘的踪影,因为这些硬件设备都集中在云端的数据中心里。用户通过一张名片大小的C-Key,便可随时随地登录指纹ID,接入云电脑服务。将C-key连接到电视机、屏幕上,便可进入专属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和文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款产品最先动的或是PC市场的奶酪。阿里巴巴研究员刘国华透露,“无影”将于12月商用,成为阿里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其首先面向政府和企业端用户市场,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定制采购。 为何选择在此时推出“无影”?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云上拥有一台超级电脑。“云成为容器,客户开发敏捷应用需要更系统的中台,端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不出几年,消费者的数据也会走上云端,和现在企业上云一样。每个人都会在云端有一个私密的云空间,用户则通过类似‘无影’的新终端去访问数据。” 随着云计算服务趋向成熟和5G高速网络的普及,云电脑或将成为企业、组织首选的办公计算机,用户通过其连接任意一块屏幕,就能使用云端的超级算力。 虽然暂时只对政企市场开放,但张建锋认为,未来“云电脑”的家庭市场空间更大,因为屏的问题已经解决,未来就是端的突破。目前,谷歌、华为等公司已有相关思考和布局。 天猫精灵也是端的突破的一个样本。9月17日,天猫精灵发布AliGenie5.0人机交互系统,首次将唇动、手势、语音语义等形态的信息输入融合在一起,可通过多模态感知的方式理解人类的交流意图,并直接给出反馈。据悉,这一系统将很快面向天猫精灵的合作伙伴开放,年内会陆续支持汽车、房产、智能健康、儿童教育等领域的联合定制产品,覆盖80多个终端品类。 天猫精灵事业部总经理库伟表示,智能终端的设备量正处于快速爆发期,随身穿戴、车载、智能家居、智慧社区、酒店、养老院等需要终端设备服务消费者的领域,都将逐步被智能化改造。他认为,智能音箱的形态已完成“AI智能助手”第一阶段的市场普及,未来将出现更多具备多种交互形态、提供AI助手能力的产品形态。据悉,天猫精灵正在研发具备视觉交互、语音交互甚至行动能力的全场景智能设备。 同日推出的阿里巴巴首款机器人“小蛮驴”,则是达摩院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在端这一方面的最新集成。阿里巴巴注册成立了小蛮驴智能科技公司,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阿里巴巴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透露,“小蛮驴”已开始量产计划,预计明年就能在一些校园和社区看到它的身影。 一次推出多款硬件产品,阿里云的目的是什么?张建锋道出背后的逻辑:2020年是“万物皆可云”的一年,技术与场景相结合将形成正向循环,这也是达摩院成立以来最大的感受。以“小蛮驴”为例,它是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场景融合的产品,其本质是搭建了一个新的“智能机器人平台”来解决物流问题。 “我们还不知道‘小蛮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靠的是卖产品还是运送货物收取服务费?这在阿里巴巴不是第一次,就像支付宝诞生时那样,不少阿里巴巴新产品的出现都不是为了商业模式。”张建锋坦言,阿里云是在通过项目来沉淀平台化的能力。 “我们不是在做一个技术,而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表示,“在未来,云不是靠封闭的系统来占领市场份额,一定是靠开放的系统取胜。有足够的规模和核心技术,比别人做到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就是云的核心能力。” 在张建锋看来,阿里云正通过“云端一体”等新战略的实施,将这些能力融合成为新的云。无论是云手机、云电脑还是云游戏,其本质是触达每个人云空间的端,载体形式多样化,这些都会成为新阿里云一体化平台解决能力的一部分。
9月17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采用Cat.1方案(类似低配版4G终端),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 解放外卖骑手的手和眼,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是该款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最大亮点。紫光展锐产品总监李鹏介绍,该方案采用AI视觉辅助及智能语音技术,搭载公司芯片的头盔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控制等功能,骑手无需操作手机,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优势,该解决方案可解决骑手手机型号不统一带来的定位差异问题。方案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可定位到车道,大幅优化骑手的路径,从而节省配送时间。 该解决方案还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紫光展锐测试数据显示,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50%。成本方面,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功耗续航性能方面,搭载展锐芯片的智能头盔标准版本基本可以维持3天的续航(3天充电1次),普及版的续航能力高达7天。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据悉,搭载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头盔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小范围试用。 作为全球仅有的5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正谋划科创板上市,pre-IPO轮的投前估值约500亿元。今年上半年,紫光展锐完成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合计增资50亿元。另外,上海国盛(通过旗下国盛资本)、三峡资本也通过受让老股,成为紫光展锐的股东。
打开各大理财平台,投资者如今几乎难觅银行智能存款类产品的踪迹。在新增产品下架后,智能存款的存量产品近期也频频出现清退现象。而且,除了智能存款之外,以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银行高息产品的利率也在不断下降。 近期,亿联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对旗下存量产品进行清退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清退行动的主要争议点在于,智能存款的计息规则将重新调整。亿联银行拟清退的一款智能存款产品为“亿联智存(利添利A款)”,是一款5年期、年化收益可高达6%的创新存款产品。而这样的高息产品在当前市场几乎绝迹,目前市场上的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8%左右。 亿联银行此次修改了这款产品的计息规则:若储户在今年年底前支取,则根据持有期限按照购买时约定靠档计息;但若在2020年12月31日后支取,则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如果持有满5年,仍按照原有的满期利率计息。 也就是说,这款产品从明年开始就完全依照当前定期存款到期支取计息的方式,修改了此前“靠档计息”这一灵活性原则。 智能存款之所以从2018年起在中小银行大行其道,主要在于计息规则中增加了存期内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按照“靠档计息”的方式支取,而不是遵照惯常的“定期存单提前支取将按活期计息”的规则,这也是其与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的最大不同。 近一年内,银行智能存款一直在下架新增产品,而部分银行也推出了清退存量的方案。今年5月,廊坊银行、张家口银行就发布公告称要停售并清盘智能存款产品,当时曾引发市场热议。 由于智能存款产品大多在条款中写明了产品具有“政策风险”,机构方有权提前单方终止协议,所以在监管压力下,银行清退这类产品的“底气”较足。 而监管之所以出手规范智能存款,主要考虑到这类高息、“靠档计息”产品的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大大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运营风险和负债成本。 今年3月,人民银行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此类不规范“创新”产品。 目前,压降效果显著。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不规范的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为2019年5月17日)压降75%,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为2019 年12月17日)压降38%,均已赶超压降计划。 实际上,在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方面,银行各类存款产品的利率均受到监管“围堵”。今年以来,银行都在主动下调高息存款的利率,并压缩规模。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数据显示,近期几家国有银行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相应作出下调。截至今年8月,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43%和2.52%,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51个和0.53个百分点。 自2019年12月人民银行组织利率自律机制提出自律倡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约定,此后,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高利率也在“收敛”。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2%,较自律倡议提出前的2019 年末下降1.2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预期收益率和兑付收益率也快速下行,分别为2.94%和3.13%,分别较2019年末下降0.65个和0.45个百分点。
9月17日,明阳智能发布2020年度三季报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1-9月份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至9亿元,同比增长56%-7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至8.7亿元,同比增长72%-94%。 公司表示,近三年行业都处于“抢装”的大行情下,受益于整体高景气度,我国风电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风机交付规模显著上升。此外,报告期内,明阳智能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相比同期亦有一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凭借3.0MW及以上系列机组的技术先发优势,明阳智能实现了对大兆瓦机组的市场引领。在近几年全国3.0MW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市场中,明阳智能所占份额不断攀升,连续四年超过50%。截至2020年6月底,明阳智能风电机组在手订单达15.13GW,其中3.0MW及以上机组容量占比高达95%。 此外,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实现2023MW,同比增长141%;上半年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资料显示,明阳智能深耕风电市场多年,主业为行业中游在整机制造板块,专注于风电机组的研发与生产,保有全部核心部件研发与设计,同时自主生产叶片、电控系统。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及核心部件资产的布局,明阳智能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并具备竞争力。更加上半直驱技术独特的“基因”优势,公司在做到轻量化研发的同时,能够较同类产品提升发电效率近五个百分点。 根据CWEA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3.0MW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累计装机9545MW,明阳智能占比44.6%;2019年,全国3.0MW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4890MW,明阳智能占比57.3%。在累计装机和2019年新增装机上,明阳智能双双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恰逢十四五规划正式开展,市场对十四五期间的预期也已经形成了初步共识。“平价”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脱离补贴后,新能源发展长逻辑已发生本质转变,风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 据了解,因风电产业整体技术门槛较高,经过此前数十年的发展大浪淘沙,整机以及零部件环节的头部企业集中度都十分高。每个环节前三家企业累计市场份额均已超过或接近80%,而平价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风电行业整体进入市场化发展之后,龙头企业亦将脱颖而出。目前,风电整机环节技术及产品更新迭代加快,传统双馈技术基本已退出“大机组”赛道,而半直驱则凭借其发电效率高、轻量化的核心优势成了新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以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为前进方向,明阳智能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品以及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7月份,公司陆续推出陆上MySE5.2-166机型和海上MySE11-203机型,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细分赛道的领先地位。
智慧商业服务提供商微盟集团近日发出内部邮件公布了新的高管任命,尹世明将担任集团首席运营官(COO),并成为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推进微盟集团“大客化、生态化、国际化”核心战略的规划落地等工作,向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涛勇汇报。 微盟集团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军的企业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领军的腾讯社交网络服务平台企业精准营销服务提供商。 微盟集团围绕商业云、营销云、销售云打造智慧商业服务生态,通过去中心化的智慧商业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19年,微盟集团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稳健的运营和持续上扬的业绩让微盟集团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微盟集团被先后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公开资料显示,尹世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SAP、苹果公司、百度等国际知名公司,先后担任SAP全球销售总裁助理以及SAP大中华高级副总裁、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渠道企业部总经理和生态系统部负责人,参与了大量国际和国内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管理变革和业务创新的历程。 在此次出任微盟集团首席运营官之前,尹世明任百度公司集团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经理,他领导搭建了百度智能云的产品技术和商务体系,推动了百度智能云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其在智能云计算和产业应用、数据智能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和商业专业素养。今年8月尹世明从百度公司离职。 微盟集团近日提出“大客化、国际化、生态化”将是集团发展的核心战略。尹世明深厚的ToB大客户销售背景将帮助微盟集团深化实施大客化战略,以高客单、高留存、高增购继续撬动大客市场,同时他在智能生态领域的建树也将助力微盟集团通过规模化的智能应用推动新的业态,以多场景、深服务、云协调构建智慧商业生态,持续扩大产业影响力。微盟集团SaaS业务正在进行国际化尝试,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和初步营运。尹世明丰富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将推进微盟集团的国际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