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信通院刊发《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报告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让疫情防控的组织和执行更加高效,成为战“疫”的强有力武器。这其中就有可高效对大流量人群进行体温筛查的光启智能头盔等给力的高科技武器,深度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建起第一道防疫墙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 随着疫情发展,各大高科技企业的疫情防控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仅出现了可实现远距离多点批量巡查体温,又能实现无接触自动记录被检测人员信息和温度的光启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也催生了众多有力支持疫情防治和病情诊断的“互联网+医疗”等在线问诊服务平台,方便网友向医生咨询新冠肺炎防治相关内容;更有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可迅速锁定人员流动轨迹的信息码…… 在疫情防控的各类应用场景当中,最为重要的是高危人群检测和管控:越快识别出高危人员,就能越快从根本上降低疫情传播的程度,这一工作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战“疫”的重中之重。为此,光启技术第一时间迭代升级其蕴含国防高精尖技术的智能警用头盔,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对大人流进行体温检测这一高频高危需求,推出了光启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有力保障了复产复工复学复市。 据了解,光启智能头盔N901具有机动部署无感巡查功能,可以实现毫秒级的反应,最远可从15米开始读取人体体温,且可以做到同时对多人进行体温检测。智能头盔N901属于防疫装备中新兴的“轻骑兵”,在三甲医院、大型商区、人口密集的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只要为一线执勤人员配好头盔,就可以覆盖机动巡查,比只能覆盖固定位置人群的设备拥有更高效的识别能力和更大的覆盖面。 目前,光启技术的这款头盔在国内数十个城市的医院、地铁、车站、商场、超市、公园、机场、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区域投入应用;也在中东、东南亚、欧洲、美洲等近30个国家的防疫一线担当重任。此前,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就智能头盔N901产品与意大利、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埃及、保加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订单。 在视频平台抖音上,有网友刷到迪拜机场执勤人员头戴光启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执行任务。此外,意大利的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米兰地铁等重要区域,科威特医疗机构,阿联酋迪拜核心交通枢纽、商圈、社区等均有网友拍摄到头戴该款头盔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 这款充分体现中国创新与科技硬核能力的智能头盔,被英国卫报、英国BBC、美国福克斯新闻等主流媒体聚光灯捕捉,成为报道焦点;而在海外社交软件YouTube、Twitter、Facebook上,关于“中国使用高科技智能头盔进行大人流的快速测温”的视频被大量点击和转发,引起广泛关注。 在上市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关心光启技术该款头盔的实战武力值。对此光启技术表示,该款头盔可提供多达9种应用模式,进行体温检测只是其中一个功能,此外还可以实时自动人脸识别,5米外秒级响应识别“黑白名单”人员、车辆、证件,并具备语音翻译、实时直播、前后台互动、大规模协同作战等功能,可以实现实际应用中的多种需求。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交易所公告,德马科技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688360,发行价格25.12/股,发行市盈率为40.02倍。 主营业务:智能物流输送分拣系统、关键设备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智能物流装备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装、医药、烟草、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典型客户包括京东、苏宁、e-bay、华为、顺丰等。
©深响原创 · 作者|夏晓茜 5月20日,寒武纪最新回复上交所第二轮问询时披露,公司预计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约达6亿元至9亿元……这个5月,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很忙。 一方面是旗下云端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思元270,与百度飞桨旗下高性能的轻量化推理引擎Paddle Lite正式完成兼容性适配——这也标志着寒武纪端云一体的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与百度飞桨代表的深度学习框架生态的成功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世界AI生态的完备及进化。 但另一方面,寒武纪也忙着回应首轮问询函。除了常规的发行人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财务信息等问题,其中关于大客户A(华为)的问题格外引人注意。 在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寒武纪的AI模块寒武纪1A就是其中重要构成,但就在2019年,华为推出的新款手机芯片麒麟990、麒麟810全面采用了华为自研AI模块,与寒武纪正式分手。 失去华为,对于当下的寒武纪来说无疑是个损失,但这放在更为长远的时间轴里或许是一件好事。去掉华为加持的光环,寒武纪走出了认知迷雾,在成长的关键期更加明确地聚焦自身建设。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首个龙头企业,寒武纪的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庸。而喧嚣之后,人们对于这家公司的关注点或许应该回归到其本来拥有的技术能力和真实的市场价值上。 快速迭代产品 寒武纪原本是一个地质学的名词,指的是距今5.42亿年前生命多样性大爆发的时代,从那时起,地球进入了生命的新纪元。取名“寒武纪”,是因为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生命一样出现大爆发。 而寒武纪的产品如同起名字一样,在成立后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出现了大爆发。 2016年3月,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寒武纪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寒武纪1A,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这款处理器后来被集成到华为海思的麒麟970芯片中,并于2017年-2018年,有了升级版寒武纪1H、寒武纪1M。 2018年5月,寒武纪还推出了第一代云端AI芯片思元MLU100,和搭载MLU100的云端智能处理卡,是中国第一家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一年后,2019年6月,寒武纪推出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MLU270及云端智能加速卡,速度更快、功耗降低到75w,与英伟达(Nvidia)发布的Tesla T4基本持平。 2019年11月,寒武纪发布了边缘AI系列产品思元220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在云、边、端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形成了完整的智能芯片产品群。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纪已获授权的专利有65项(境内50项,境外15项),正在申请中的专利有1474项。 一家硬核创业公司崭露头角。 思元220芯片 而沿着时间线可以看到,寒武纪产品迭代速度很快,而和寒武纪的产品对应,提供芯片及加速卡产品、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智能计算机集群系统构成了其三大主营业务收入。 2019年,寒武纪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销售收入7888.2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17.77%;智能IP收入6877.25万元,仅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5.49%;智能计算集群系统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96亿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66.72%。 创业四年的寒武纪已经成为了少数实现AI芯片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 寒武纪在其对问询函的答复中提到,寒武纪1A、寒武纪1H分别应用于华为华为麒麟970、麒麟980,已集成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思元系列产品也已应用于浪潮、联想等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同时其下一款产品思元290已处于内测阶段,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云端训练任务,预计2021年实现规模化收入。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快速迭代背后是资金与人才的支撑。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芯片还是AI芯片,能够持续投入研发进行产品迭代才是保持芯片竞争力的关键。“同行”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曾明确指出,“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其成本之高,难以想象。” 这方面,寒武纪的招股书披露得很“通透”——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986.19万元、24011.18万元和54304.5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73%、205.18%和122.32%,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连续3年超过 100%。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寒武纪拥有研发人员680人,研发人员在团队占比79.25%,其中,70%以上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核心研发管理团队一直保持稳定,公司核心技术与研发团队进行了早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在芯片行业,这种量级的研发费用并不罕见,不管是设计,还是流片,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要从花钱的效率来看“研发投入”,而非花钱的绝对值来看。 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首款产品推出后便遭遇了市场失败,1996年的营收只有400万美元,但到了1999年1月,英伟达全年营收突破1.5亿美元。而根据英伟达2020财年财务报告,截至2020年1月26日的2020财年里,英伟达的研发费用高达28.29亿美元。 相比之下,寒武纪的研发投入效率相当之高了。 而国家发改委在4月份新闻发布会中,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的三大内容: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就属于信息基础设施。 寒武纪是业内较早布局智能计算中心业务的企业之一。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其将面向重点城市数据中心、科研院所和行业客户推广已经建成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示范项目。如此一来,快速迭代产品和高效研发投入的基调叠加市场利好,寒武纪的未来可期。 慢速施放长线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如果再拉长观察寒武纪的时间轴,你会发现,这家AI芯片独角兽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浓缩了中国芯片整体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国内芯片发展经历了六十余年。目前,国内芯片产业仍然相对落后。在寒武纪列举的主要芯片公司中,国内企业有两家,即联发科和华为海思;外企占据绝大部分席位,如英伟达、英特尔、AMD、NXP等。 寒武纪也正在加速追赶。从寒武纪的回复函来看,它已在技术研发、性价比、独立性等方面奠定了优势。 简单与英伟达相比,寒武纪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芯片架构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及各类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功耗比和性能价格比;产品可以针对国内客户的生态和需求进行优化,并且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灵活的技术支持服务。 不同于“来钱快”的互联网行业,芯片公司即使投入研发,长期烧钱,做出来了产品,还需要客户的Design-in(客户送测),通过客户响应与现场支持,与客户的研发产品团队磨合好后,才有希望进入大规模出货的营收创造阶段。 前期的测试、导入周期一般在6个月-12个月,在此期间公司需要不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产品调试服务。量产投入巨大的前提下,芯片产品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快速产业化和规模化。产品使用量大,分摊成本就会更低,价格就会更便宜,竞争力就更强。 因此,芯片行业的另一大特点是“成本前置,收益后置”,占据市场份额之前,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巨额的可持续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从业者和投资者拥有更多的耐心,“放长线钓大鱼”。寒武纪近来的亏损,也正印证了芯片行业的发展特点,同时,为了持续研发,快速迭代产品,寒武纪短期内仍然需要更大的投入,这份投入,充分且必要。 幸运的是,这是一条足够长的赛道。根据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14%。另根据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42.7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323亿美元,2019-2023年平均增速约为 50%。 AI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引擎,也是技术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产业价值和战略地位远远大于应用层创新,其将对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这也是科创板重点鼓励的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与其他典型的PPT公司不同,寒武纪作为AI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有技术积累,有落地案例,高投入也能换来高回报,这样的后来居上,更具想象力的“年轻”公司,也正是科创板寻觅的。 没有人会怀疑人工智能的未来,也没有人质疑AI芯片的产业根基地位,历史进程中的寒武纪当然有其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赶考”科创板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加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在公开市场上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与监督。 作为即将登陆科创板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正在快与慢之间坚持着自己的节奏。 深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交易所公告,佰奥智能今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0836,发行价格28.18/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 主营业务:机器人及其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及其核心软、硬件的设计、制造、加工及销售;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租赁;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随着可语音操控的家电品类进一步扩张,智能音箱已经逐渐成为智慧家庭的控制中枢。6月1日,百度旗下国民级智能音箱品牌小度宣布与中国家电巨头美的生活小家电达成战略合作,小度助手及智能音箱产品将全面支持美的旗下多品类智能家电,小度语音控制标志也将出现在这些设备上。美的IoT拥有全品类智能白电产品和海量智能硬件数据,通过与小度的深度合作,主动拓宽智能家居交互入口,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AI语音服务,双方共创全屋智能家居生态。 据了解,小度可以通过云云对接和红外遥控两种方式,对美的智能家电进行控制。从美的风扇延伸至15个品类的美的设备类型,其中包括电饭煲、取暖器、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空调等,为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未来还将支持微波炉、烤箱、灯具等,实现美的设备全品类覆盖。此外,小度在与美的等品牌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语音技术升级、扩充设备类型、扩展设备功能、优化交互话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对智慧家庭场景的适配性与用户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小度与美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语音控制家电的设备数量与品类,也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随着可适配家电品牌类型进一步丰富,小度作为智慧家庭控制中枢的角色愈发明晰,也让更多用户可以轻松体验智能家居新时代。 另外,不久前,百度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小度作为百度旗下人工智能业务“三驾马车”之一表现亮眼:3月份,小度助手在小度第一方设备上的语音交互次数达到33亿次,是去年同期近5倍;小度助手语音月交互总数达到65亿次,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强劲的市场表现和在用户中广泛的影响力,吸引到更多智能设备厂商加入小度平台。根据官方信息,小度此前已支持超过1.1亿的设备,囊括了400多家主流家电品牌,覆盖品类超过40种,随着小度与美的家电等头部品牌进一步深化合作,这些数字在快速增长中,小度适配的设备种类和功能场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随着小度的智能家居版图持续扩大,智能语音服务已覆盖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编辑 张明富)
“你好,欢迎来到对答如流,两会‘智’通车。”一位面带微笑的女主播在屏幕中向用户打着招呼,但是,这位主播并不是真人,而是AI主播“小智”。“小智”主持的两会“智”通车,是一款由百度智能云和央视网在两会期间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集智能对话、语音交互、社交分享于一体的时事AI产品。 5月21日起,全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为了向公众普及两会知识,百度智能云携手央视网共同推出了两会“智”通车,依托百度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以AI主播发问的形式带领参与者回答问题,了解国事,近期获得了网友们高涨的参与热情和一致好评。 如果仔细观察“小智”的细节,我们会发现,她的动作与神态和真人如出一辙,讲话的过程中微笑、自然眨眼等各种面部表情十分逼真。同时“小智”的口型和讲话内容实现了真实的贴合,面对不同的答案也有着不同的交流反应。在这样一位AI主播的带领下,参与者可在两会期间每天享受“智”通车的线上答题乐趣。这种愉悦的体验背后,是百度智能云的强大技术加持,让“小智”集人像美、善交流、懂说话三大亮点于一身。 人像美 这次挑起大梁的“小智”外形来自于百度设计的3D高精度仿真人像,对话时真实感与科技感兼备。结合AI和计算机图形学自主研发的超写实、高精度3D数字员工驱动方案,支持合成语音输入,生成音唇精准同步、表情丰富逼真的人像动画,具有高泛化、低延迟的特点,并且支持表情风格和肢体动作的定制化。 百度虚拟数字人基于真人录像,机器学习人的说话声音、唇动/表情/动作规律,对人像的形态和声音分别进行复制与合成;塑造3D高仿真人像,模拟人脸肌肉组织,以算法驱动人像模型的唇形、表情和动作。支持3D效果,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面部细节更细腻,展示更多细节;更具艺术性,能够对形象进行艺术设计。 善交流 “小智”在与人沟通时,反应灵敏,对话顺畅,这基于百度强大的语音识别及语音合成能力。百度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采用先进的截断注意力模型(SMLTA),摒弃市场上传统的Attention基于整句的服务,使用语音流进行截断实现完整流畅的交互,提升相对字准率15%,计算速度与传统CTC技术持平。百度TTS(从文本到语音)运用先进的Wavenet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将文字合成为多种语言的不同语音。 随时发问,随时打断,“小智”会说也会听。内置的百度语音处理方案,具备超强抗干扰能力。 懂“说话” 信息太多记不住,“小智”帮你抓重点。百度自研的动态标记语言能够灵活配置多媒体信息展示,还能到点提醒你:“关键词命中率50%,加油!”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小智”直观的信息展示,让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知识获取更加高效简单,让多位网友直呼“要是我小时候有小智这样的同学一起学习就好了!” 当前,央视网正按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AI”战略布局,持续加大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基础设施层面到AI中台统一建设,打造出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的智能新媒体平台,创新媒体表达和传播方式,开发全场景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央视网此次与百度智能云开放合作,通过拥抱新技术,做“5G+4K+AI”全媒体应用的践行者,为全国观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和智能化场景服务,增强主流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5G时代下,较低的带宽传递信息,较高的带宽传递情感。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需要打通人与机器之间的情感隔阂。“小智”的出现也在不断印证着AI时代人机交互新方式的可能性。两会“智”通车之后,央视网还会有更多有趣的智能化交互新产品呈现在大家眼前。百度智能云与央视网的合作,将在媒体行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加速AI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落地应用。(编辑 张伟)
创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和信息技术平台,其主营业务始于家电,早在2000年,创维电视就已跻身国产彩电第一阵营,并于当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至今20余年。 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产彩电龙头企业,创维在彩电业务取得成功之后,快速转型瞄准了AIoT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开始探寻增长的第二曲线。从2016年开始,创维就酝酿转型升级之计,2017年正式提出五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称为"1334"战略,即围绕实现千亿营收目标,实施智能化、精细化、国际化三大战略,推进深圳总部基地、广州智能制造基地、滁州智能制造基地三大基地建设,打造多媒体、智能电器、智能系统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 相较于过去单一的家电制造,创维转型升级战略致力于打造四大核心业务,大力推进家庭智能生态系统业务发展,大力推动智能系统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推动创维产业实现三大转变:其一,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构建了一个以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优势的产业体系。其二,从硬件业向软件业转变,逐步赋能智能化家电产品,大幅提升内容及信息服务的业务占比。其三从终端产品向智能系统的转变,以智能系统技术研发为引领,打造以“家”为中心的现代智能人居产业。 多媒体业务方面,主要包括智能电视系统及"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等。2019年板块整体实现营收215.05亿元人民币,其中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增长强劲,实现收入达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50.2%。而截至2019年底,创维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智能终端机启动总量达4430万,智能终端机月活跃量达2894万,实现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方向的全面转型。 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包括家庭接入系统、园区管理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及其他电子产品等。2019年家庭智能系统业务实现营收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利润达6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海外市场增长迅猛,实现营收38.99亿元,同比增长39.4%。 2019年,创维智能电器业务在国内市场实现营收为30.77亿元,同比增长10.4%,海外市场营收为12.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4%。除此之外,创维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方向也进行了探索。在现代服务业方面,2019年取得18.52亿元的收入。创维通过整合重组大物流服务业务已覆盖全国622个市、2833个区县,建有200家服务中心;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科技园区建设陆续启动。 从四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当下的创维已成功实现了第二曲线增长的基础:经营模式向家庭智能生态系统业务方向发展,通过智能硬件全面布局IoT(智能互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布局,同时结合自身的核心技术,向操作系统、云平台、AI算法延伸,围绕着智慧屏、智能家电、智能机顶盒、工业互联网等几大业务板块,以核心技术实现全方位的赋能和转型。(编辑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