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大幅增长,利率却比较低——这可以说是今年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基本面”。 12月10日下午,上海银行业“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总结大会召开。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银行业对摸排发现有融资需求的2.6万户企业已授信企业2.1万户,授信金额1235.08亿元,贷款余额655.66亿元。与2019年“百行进万企”活动启动时相比,授信金额增加622.95亿元,贷款余额增加500.75亿元。其中,首贷户数3941户,首贷户授信金额111.54亿元,贷款余额57.66亿元。 “百行进万企”活动是上海银行业贯彻“六稳”、“六保”任务、推进中国银保监会“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上海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对接活动。 该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对接全市约64万纳税等级B级以上的小微企业,同时在疫情期间还对制造业、住宿餐饮等5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实施重点帮扶。 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说,近年来,上海各家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做了很多努力,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全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近500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1400亿元,增幅达4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近35万户,较年初增加12余万户,增幅近56%;贷款平均利率为5.17%,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不良贷款率0.78%,是全国最好地区之一。为此,上海普惠金融真正做到了量增、面扩、价低、质优。
原标题:1个月放贷800万户,1元利息产生2.23元利润,互联网金融的春天要来了吗?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从金融信息化逐步演变而来。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金融行业陆续采用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最重大直接的表现就是ATM的普遍使用,大大节省了开办网点的费用,还增加了业务收入---主要是跨行ATM取款,以及跨地区取款时加收的费用,零成本,无本万利。 由于ATM实现了躺赚模式,所以在金融信息化的第二阶段,即2005年开始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阶段,金融机构是消极对待的。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免除了用户的跨行、跨区支付费用,甚至还推出了余额宝这样的类存款服务,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代表着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马云喊出了“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狂妄之语,惊醒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成为了争夺焦点。 在一行三会的全力操盘下,一系列整肃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余额宝被限制了交易规模,第三方支付被限制了交易场景,甚至最后被剥夺了账户存款的利息收益,网络互助模式在刚刚露头阶段就被保监会摁死。 2016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模式争论做了一下定性---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而不是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 由此,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最终中性定义为: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二、万恶之源的P2P网贷 互联网金融的折戟沉沙,自然不是所有人所希望的。 只是,世界公理就是:骗子更勤奋。 在2014年和2015年,我在多个大学为EMBA讲授互联网金融,其中关于“债权众筹”,即P2P网贷的部分,我都反复告诫学员们:这个应用目前处在悖论阶段,不适合马上推广开展。 因为从目前的基础情况下: 1、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的公式。 2、风险控制来源于对征信数据的取得,而征信数据在我国属于央行专营的私密业务,并且其数据模型也少得可怜,比如占国民最大资产份额的“房产信息”,至今全国也不联网,更不让查阅。这种情况下,所谓风控就是遮羞布,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3、有限的风控数据,央行会分享给专业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如果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愿意放出贷款,就说明接待对象属于劣级客户。 4、P2P网贷是给银行的劣级客户放贷,但资金成本却比银行高得多,这就推高了贷款客户的融资成本。 5、过高的融资成本,就会提升坏账率,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 P2P网贷企业,在以上所有不利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业务,结果只能是一个:违法。 非抢(714高炮)即骗(跑路)。 随着一片暴雷,互联网金融的名声在社会上彻底臭了。 三、柳暗花明池上山 5月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报告显示,疫后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资金需求突出,但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其中,40.5%有资金需求的长尾小微经营者是在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其中,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的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 小微企业及个体户是联系千家万户的“小店经济”,提供了基础性就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2019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发展“小店经济“,要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世宇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疫情中,“帮助小店渡过难关是当务之急“。 全国工商联调研发现,小店经济虽然整体也受到疫情冲击,但有融资需求的小店中,73.7%的需求在50万以下,96%在100万以下,只要给予一点支持,就能迈过难关。 关于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号召,政府呼喊了几十年,都没有任何成效。 原因同样很简单:机会成本问题。 银行审批一笔5万元的贷款,和审批一笔500万甚至5000万的贷款,走的流程一样,付出的成本一样,但是收益完全是天壤之别。 仅仅从风险角度,越大额的贷款,越容易使用各种组合工具比如抵押、担保、工作组深度介入等模式来控制,贷款方的违约成本极高;而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完全是靠信用贷款,风险控制不好做,违约成本却很低,说跑就跑。 因此,只有日常掌握商户的经营数据,乃至商户负责人自身的金融数据,才能敢于从风控角度进行预判,进而实行金融救助。 这方面,拥有互联网交易场景的企业,比金融机构有优势的多! 例如,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100多家银行响应,一个月里已为超过80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发放贷款。 调研数据显示,70%获得贷款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有效促进了经营回暖——小微经营者每支付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23块钱利润。超过八成(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 尾声:固化成果,方得始终 疫情中藏的“危”和“机”,确实在深刻改变着很多行业。 比如,这一轮时期过去以后,全国几百万的教师都会玩直播了,以后再也不用违规偷偷摸摸去校外培训班,而是大大方方坐家里当网红。 而金融支持这件事,以往要么就是马太效应,大企业通吃;要么就是大水漫灌,钱进了房地产。 互联网金融让放贷模式变成了精准的“滴灌”,真正为“保就业、稳增长、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效有目共睹,政策必然松动。 互联网金融的春天要来了吗? ---欢迎留言,感谢转发---- 作者:张栋伟(市场营销专家、资深互联网人士、“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
据悉,11月末M2余额217.2万亿元。央行网站发布《2020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广义货币增长10.7%,狭义货币增长10%。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当月净投放现金557亿元。 《报告》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83亿美元。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7.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 1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83亿美元,同比多减144亿美元。 《报告》显示,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33亿美元。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2.3个百分点。 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793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33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483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85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16亿元。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港股06837)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央行出手宽信用,债市牛熊转换 ——6月初债市下跌点评 (海通固收姜珮珊) 概要 央行出手宽信用,债市大幅下跌。6月1日央行等多部委发布三份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延长还本付息政策,设立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用400亿再贷款撬动3.7万亿本金;第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设立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用4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信用贷款;第三,银行贷款不出表,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第四,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第五,支持大企业发债融资,引导信贷资源从大企业转向小微企业,从地产平台转向实体经济。央行新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SPV向银行提供资金用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延期贷款,相当于绕开宽货币直接宽信用。受此影响6月2日债市大跌,关键期限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1BP和16BP,其中3年和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大幅上行36BP和19BP。 货币不至于转向,但已边际收紧,资金中枢抬升。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为了减小3.7万亿延期贷款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央行将通过货币市场等方式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也要求金融机构防范资金空转套利风险。当前债市杠杆率并不高,再加上资金中枢抬升,5月非银杠杆也有所回落,其中广义基金和保险的杠杆率均位于近几年同期低位,但券商杠杆回升至近四年同期新高。我们认为,在央行推动宽信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不至于立刻转向紧缩,但为了防止资金空转和套利,也需要边际收紧,将资金中枢向上抬升并接近政策利率。18年1月本轮牛市开启至疫情爆发前央行7天回购利率与R007利差均值为30BP,这意味着央行不降低逆回购利率的情况下,R007货币利率中枢有望回归至1.9%左右,较5月均值抬升28BP。 宽货币宽信用,债市趋于震荡。我们在5月10日《债市牛熊转换,短债优于中长债(从19年上市银行年报看LPR)》报告中明确提出5月债市处于牛市和熊市的转换期,并在5月24日《政府工作报告对债市的影响》中分析到债市正在向宽货币宽信用过渡,宽信用下,宽松对债市难言利好,长端利率较难破前低。从货币-信用的政策组合来看,宽货币紧信用意味着利率债迎来大牛市,而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下,利率债趋于震荡。3月以来社融信贷增速明显回升,债市走向宽货币宽信用时期,利率趋于震荡。 债市处于牛熊转换期,长端利率较难突破4月低点,建议防范风险为主。一是基本面对债市利好渐消,5月以来供需两端均继续改善,领先指标社融信贷持续超增,PPI同比将见底,长期通胀风险抬升。二是6月供需格局并未明显改善,6月政府债券供给量为年内次高,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影响非银债券需求。三是社融-M2增速差或将于4月见底,预示后续债牛渐入尾声。四是三个牛尾高频信号中,有两个已触及前高(30年国债成交量占比和R001成交量占比)。 若十年国债利率突破2.9%~3.0%、十年国开利率突破3.2%~3.3%则有一定吸引力。从贷款比价角度来看,十年期国债利率中枢为3.0~3.1%,十年国开利率中枢3.3%~3.4%。从期限利差角度看,我们预计R007短期利率中枢在1.9%左右,对应5年国开利率中枢2.92%、10年国开中枢3.21%,对应10年国债中枢2.91%。 第一,央行出手宽信用,债市大幅下跌 央行等多部委6月1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1.延长还本付息政策,出台贷款延期支持工具,400亿元再贷款撬动3.7万亿本金。一是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2021年3月31日,预计可覆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二是设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预计可以支持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 2.提高信用贷款比重,设立信用贷款支持计划,4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信用贷款。央行指出目前中小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占比只有8%左右,为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设立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向SPV提供4000亿再贷款资金,SPV和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合同,从6月起按季度购买地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40%,资金期限是一年,贷款期限不少于6个月,可带动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去年3000多亿)。这相当于央行向银行发放的小微信用贷款的40%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 3.银行贷款不出表,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激励,但不直接给企业提供资金,企业支付的利息归放贷银行所有,同时信贷风险也由银行承担,在合同到期以后地方的商业银行再向SPV购回40%的贷款。 4.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要求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政策性银行要把3500亿的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 5.支持大企业发债融资,引导信贷资源从大企业转向小微企业,从地产平台转向实体经济。央行指出,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经营理念,把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移到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大型企业更多发债融资,释放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 央行新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SPV向银行提供资金用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延期贷款,相当于绕开宽货币直接宽信用。 受此影响6月2日债市大跌,关键期限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1BP和16BP,纷纷回到了3月下旬降IOER以前的利率水平。其中1-5年期债券跌幅最大,3年和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大幅上行36BP和19BP。 第二,货币不至于转向,但已边际收紧,资金中枢抬升 央行在6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3.7万亿延期贷款量很大,短期对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银行将通过货币市场或其他方式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也要求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防范资金的空转和套利风险。 此前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强调要防止资金空转,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也提示了债市杠杆率上升的风险。当前债市杠杆水平如何?从债市整体杠杆率来看,由于银行未明显加杠杆,债市杠杆率并不高,但非银杠杆有所抬升。但随着5月资金中枢抬升,非银杠杆也有所回落。广义基金杠杆率在4月创2013年以来同期新高,但5月环比回落5个百分点、位于近6年历史次低位;保险杠杆也继续回落,但券商杠杆同比继续回升至近四年同期新高。而从每日高频数据看,4月以来R001成交量不断突破历史新高,R001成交量占比(20日MA)在4月下旬与12年牛尾高点相当,但5月以来明显回落。 我们认为,在央行推动宽信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不至于立刻转向紧缩,但为了防止资金空转和套利,也需要边际收紧,将资金中枢向上抬升并接近政策利率。目前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为2.20%,18年本轮牛市开启至疫情爆发前,央行7天回购利率与R007利差均值为30BP,这意味着央行不降低逆回购利率的情况下,R007货币利率中枢有望回归至1.9%左右。R0071.9%的水平将较4月均值抬升33BP,较5月均值抬升28BP。 第三,宽货币宽信用,债市趋于震荡 我们在5月10日《债市牛熊转换,短债优于中长债(从19年上市银行年报看LPR)》报告中明确提出,5月债市处于牛市和熊市的转换期,基本面、供需等因素制约长端利率下行,因此短债优于中长债。并在5月24日《政府工作报告对债市的影响》中分析到:当前债市正在向宽货币宽信用过渡,宽信用下,宽松对债市难言利好,长端利率较难突破前低。 从货币-信用的政策组合来看,宽货币紧信用意味着利率债迎来大牛市(如18年),而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下,利率债趋于震荡。3月以来,社融信贷增速明显回升,这意味着债市走向宽货币宽信用时期,利率趋于震荡。 第四,债市处于牛熊转换期 基本面对债市利好渐消。5月以来供需两端均继续改善,发电耗煤增速大幅回升转正,主要行业开工率普遍上行,35城地产销量降幅继续收窄,乘用车批零增速较4月一升一降。从GDP领先指标社融来看,社融信贷持续超增,预示2季度以后的经济增速有望缓慢回升。从通胀来看,虽然前期油价暴跌、供给修复快于需求使得PPI位于通缩区间,但PPI同比低点或在4-5月而后降幅收窄。长期来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放水幅度前所未有、美欧金融监管放松、逆全球化风声再起,长期通胀风险抬升。 6月供需格局并未明显改善。从供需来看,5月中长期债券需求转弱,仅超长期债券需求旺盛,我们预计6月政府债券供给量为年内次高,银行、保险等配置户的政府债券配债需求会对政策性金融债形成挤出效应,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制约债市杠杆率攀升,进而影响非银债券需求。 社融-M2增速见底预示债牛尾部。从广义资金供求来看,社融-M2增速一定程度可以代表资金供需缺口,且自2011年以来领先债市拐点,例如,12年5月社融-M2增速差见底,领先债牛结束2个月;15年7月该指标见底,领先债牛结束13个月;18年12月该指标阶段性见底,领先债市阶段性调整2个月;我们预计社融-M2增速差将于4月见底,预示后续债牛渐入尾声。 三个牛尾高频信号中,有两个已触及前高。从债市牛转熊的三个领先信号来看,隐含税率还较为安全(5月下旬压缩至9.4%,创19年2月以来新低),但30年国债成交量占比在4月中上旬突破历史新高,R001成交量占比(20日MA)在4月下旬升至89%,与12年牛尾高点相当。 第五,利率调整到什么位置明显有吸引力? 从贷款比价角度来看,1季度一般贷款利率5.48%、较19年4季度下行26BP,假设2季度下浮20~30BP,扣除税收和资本占用后的利率是1.8~1.9%。近十年10Y国债与贷款利率的平均利差为120BP,则意味着十年期国债利率中枢为3.0~3.1%,十年国开利率中枢3.3%~3.4%。 从期限利差角度看,我们预计R007短期利率中枢在1.9%左右,2002年以来,5年国开与R007利差中位数102BP,10年-5年国开利差中位数29BP,则对应5年国开利率中枢2.92%、10年国开3.21%,对应10年国债2.91%。 总结而言,我们依然认为当前债市处于牛市和熊市的转换期,因此长端利率较难突破4月低点,建议防范风险为主。若十年国债利率突破2.9%~3.0%、十年国开利率突破3.2%~3.3%则有一定吸引力。
“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为了顺利骗贷,银行股东居然如此胁迫工作人员。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份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一桩银行巨额骗贷大案的全貌。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刑事判决书显示,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间,晋州恒升银行股东赵强指使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人员,以多户联保的形式,冒充他人名义签订贷款合同,从晋州恒升银行骗取贷款归赵强使用。据悉,赵强团伙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贷款本金共计26亿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涉案人因犯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均被判刑。 里应外合骗贷超26亿元 晋州恒升银行是一家村镇银行,于2014年成立。据媒体报道,赵强通过代持的形式,曾违规持有该行60%的股份。 凭借幕后大股东的身份,赵强在该行简直是“为所欲为”,和该行副行长于英军私自组织各个支行长在外开会,绕开银行董事长和另一个副行长,从内到外谋划掏空银行。 据判决书显示,晋州恒升银行普遍的违规贷款流程就是:赵强和于英军会不定期给支行长开会,在会上说:“贷款业务怎么给你们安排你们就怎么做,客户资料不需要客户经理进行审核。” 于英军甚至会直接给各个支行的客户经理安排什么时间发放多少违规贷款。 具体来看,银行内部由于英军负责安排、协调各支行违规违法审批发放联保贷款;各支行工作人员周某松等人在赵强的指使和胁迫下对上述银行外部人员提供的贷款资料不进行审查、不入户调查,编造贷款调查报告等,制作联保贷款审批手续进行审批;综合保障部经理张某辉指使、督促各支行尽快发放虚假联保贷款。 银行外部在赵强的指使下由靳某波总负责,彭某、方某华制作整理虚假贷款资料,杨某军指派多人携带虚假的贷款资料送往晋州恒升银行旗下支行进行贷款审批,并办理贷款支取、偿还等业务。 当支行工作人员提出业务不合规不能做时,赵强直接胁迫员工,称不做就滚蛋。 被告人张某2供述,自己所在的支行不想开通此类不合规贷款业务,而赵强对他说:“上级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就行了,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被告人郭某1也称,自己不想失去工作,赵强召集支行长开会时说这项工作必须做,如果不做就让滚蛋。“这项任务是他(赵强)的硬性规定,每个月必须完成他下达的额度。” 最终,经审计,赵强、靳某波等人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共计26.0057亿元。其中,已偿还贷款10902笔,共14.0174亿元,未偿还贷款6212笔,共计11.9883亿元。 批量伪造身份信息 如此大的巨额骗贷案例,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监控录像解开了这个谜。 2018年6月20日至2018年8月1日,晋州恒升银行的主发起行浙江温州瓯海农村商业银行派出检查组对晋州恒升银行进行合规检查时发现了异常。 “根据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同一支行同一窗口同一柜员处有大量连续贷款客户还利息的数据出现,我们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同一个人携带大量现金在为不同的贷款户还利息,最多时连续为329个贷款户还利息。”某证人表示。 之后,派出检查组在一人为大批量借款人还息的客户中随机抽选了51户联保贷款客户,通过调阅信贷相关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走访借款人,确认为冒名贷款。 更令人惊讶的是,骗贷涉及的诸多身份信息,竟是通过PS完成。 证人孙某表示,方某华派自己到一栋居民楼里工作,而主要的工作就是PS。“我在电脑上用PS软件将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基本上都是不清楚的)做清楚以后打印出来。” “电脑上的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的姓名、地址及背面的身份证有效期等都是空的,让我照着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上的文字在模板上打,身份证照片(电子版)也是方某华提前给准备好了的,我只要将照片放到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照片所在的位置就行。” “共做过多少身份证复印件没有数,我也记不清。”孙某表示。 骗来的钱被用于买房炒股 骗出来的钱最后都被赵强用到哪里去了呢? 据媒体此前报道,赵强将其中的15.6亿余元用于还本付息,将2.4亿余元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投资旧城改造项目和购买房地产公司股权,其余8亿余元占为己有,包括购买合计1.6亿余元的房产及车辆、证券等。 本次判决书的证词也佐证了这一点。负责给赵强做股票交易的证人戴某称,“赵强买股票赔了几千万,具体数不清楚,钱哪来的我不知道。”证人张某称,赵强让他买过一堆的房子,都是赵强出的钱。 这桩惊天大骗局与晋州恒升银行混乱的内部治理脱不了干系。实际上,一直以来,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管理都被广为诟病。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内部股权结构混乱,大股东行为不规范,令中小银行经营面临较大风险。2019年以来,监管层实施大力度整治工作,查处、清理违法违规的自然人或法人代持股东等,未来不乏出现银行股权转让、拍卖等情况。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6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座谈会”,董事长陈四清连线各地的小微企业家,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困难和需求,倾听企业家对工商银行服务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座谈会上,来自湖北、湖南、浙江、贵州、四川、上海、深圳等地的8位小微企业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在融资额度、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融资成本、流程优化等方面的需求,反映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并就银行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8位企业家经营的企业,涵盖制造、外贸、物流、医疗、科创、旅游、餐饮、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听取企业家的发言并进行沟通交流后,陈四清表示,小微企业贡献巨大,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千万个从业者的安身立命,关乎着无数个家庭的安居乐业。目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服务好小微企业,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工商银行坚持“客户至上、服务实体”的工作思路。工商银行名字中就带着“工”和“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工商百业,目前全行700多万企业客户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80%,构成了工商银行发展的坚实根基。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使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观点,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是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证,要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心。 陈四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作出部署,打出政策“组合拳”。工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反应、主动作为,全力提升服务供给和服务水平,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今年前5个月,工商银行已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4438亿元,贷款增速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为3万家小微企业办理展期或续贷;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处于市场较低水平,其中湖北地区的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比去年末下降75个BP,在当地市场也是相对较低;推出了“抗疫贷”“开工贷”“用工贷”等专属线上信用贷款,较好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生产、保就业。 陈四清强调,发展普惠金融对工商银行既是大局问题,也是经营问题;既是政治担当的体现,也是转型发展的方向。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坚定发展普惠金融的信心和决心,把服务小微作为检验银行专业能力和政治担当的重要领域,做真小微、真做小微,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工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不仅要在小微企业经营好的时候加强,更要在小微企业有困难的时候加强。对于座谈会上企业家的关切,工商银行将从加大贷款投放、加快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供综合服务等多方面聚力发力,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让更多小微企业能够分享工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新成果。 一是扩总量、调结构。确保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高于40%。重点加大信用类贷款投放,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大“首贷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政策新要求,将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再延长,最长可延至明年3月底。 二是快创新、广覆盖。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适配的数字普惠产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担保基金、政府部门、龙头企业、担保机构等合作,提升产品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融资可得性。 三是降成本、减费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性融资成本,特别是对湖北地区小微企业,在去年市场较低水平的基础上,再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不少于1个百分点。 四是优服务、增质效。以“万家小微成长计划”为抓手,用3年时间,为1万家小微客户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打造综合性服务标杆银行。为小微企业搭建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桥梁,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全球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帮助企业家把“小梦想”铸成“大辉煌”。
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4.65%,均与上月持平。5月LPR为何“按兵不动”?在专家看来,当月MLF利率不变,实际贷款利率已较快下行,是本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的主要原因。首先,从新LPR改革以来的调整规律看,1年期LPR报价与MLF利率往往联动调整。央行依照惯例在月中开展MLF操作,但5月并未下调MLF利率。5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4月持平。由于5月LPR报价的主要参考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因此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在上月LPR已经大幅下调、本月MLF利率未变等情况下,本月LPR与上月持平,是正常的。”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央行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措施,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短期内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需求减弱。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今年以来,管理层通过降准、定向降准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加之政策利率有所下降,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5月15日,年内第三次降准全面落地,再释放2000亿元长期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同时也是央行未续作5月14日2000亿元到期MLF以及连续暂停逆回购的一大原因。分析人士认为,5月LPR报价保持不变,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 “政策利率下降的效果放大传导至实体经济,LPR 改革有效发挥了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降低贷款利率看,3 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 4.82%,较 2019 年底下降 0.3 个百分点,较 2018 年高点下降 0.78 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 LPR 的降幅。其次,从商业银行加点来看,本次LPR报价保持不变,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没有下调报价加点。王青表示,LPR改革后,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成效显著,银行已经对实体经济适度让利。今年一季度主要针对企业贷款的1年期LPR报价下调10个基点,带动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下调26个基点,由此导致银行业平均利差收窄10个基点。尤其是4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创下单月最大降幅,分别下调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将带动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会发生更大幅度下行。因而,5月商业银行进一步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再次,王青提到,主要受宏观经济总需求不振、企业订单不足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并未随着信贷环境改善而同步上升,这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贷款审批指数环比快速上升14.1个百分点至64.7%,已明显高于2009年二季度的上一个高点水平(57.2%)。这意味着当前信贷环境已明显改善。但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环比仅上升0.7个百分点至66.0%,比2009年二季度要低17.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不仅远低于历史高点,环比上个季度也下降了1个百分点。王青表示,当前宏观政策的侧重点或是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拉动消费和投资,带动企业贷款需求上升,从而充分发挥政策在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方面的潜力。预计这也是5月两会上将推出的一揽子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下一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会重点发力。上述《报告》中提到,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 LPR 改革释放潜力,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加强对转换进度的监测,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 MPA 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