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明生物(2269.HK)频收利好消息。在最新的恒生指数季度审议中,成功纳入恒生指数,权重1.75%,将于9月7日正式生效。另外,公司也正在迎来疫情后的中报业绩大考。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7.87亿元,同比增长17.3%;纯利7.31亿元,同比增长62.6%;纯利率37.6%,同比增长9.6pp;经调整纯利7.34亿元,同比增长40.7%;经调整纯利率37.8%,同比增长5.4pp;每股盈利(基本)0.57元,同比增长54.1%。 图表一:公司财务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整理 业务增长强劲,“Follow-the-Molecule”战略效果显著 从业务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增长强劲,“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Follow-the-Molecule)战略效果显著。 具体来看,药明生物的业务主要涵盖IND前以及IND后项目,其中IND前包括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IND后则涵盖了临床早期、后期以及商业化生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带来数百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不等的收益,特别是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阶段,一般收益将分别达到2000-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 生物大分子研发技术壁垒高、耗时长、费用高,客户在开发过程中很难随意更换服务商,客户黏性强,公司收益也会随着生物制剂开发过程的不断推进病最终商业化几何级别的增加。根据公司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的老客户的新项目续签率已经超过80%。 截止2020年6月底,公司综合总项目数高达286个,同比增加27.7%,2016年至2020年6月复合增长率39.7%。其中临床前项目141个,同比增加33%;临床早期(临床I期和临床II期)项目125个,同比增长22.5%;临床III期开发项目19个,同比增长26.7%。 图表二:公司综合项目数(左)与按阶段项目数(右)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能够逆势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与其多个领先创新技术平台密不可分。 相比起传统的单抗技术,双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因为其独特的生物学复杂结构导致研发壁垒高,难以开发。公司的WuXiBodyTM 双抗技术平台、WuXia细胞系平台、WuXiUP连续生产平台等技术,具有通用性,可以快速、高效表达蛋白,缩短药品研发周期。其中,公司在今年上半年WuXiBodyTM 双抗技术平台上已经累计拥有客户17个,项目达到26项,其中7项已经进入临床前阶段,预计2020年将有2-3个项目进入递交IND申请。 抗体偶连药物(ADC)是一种新兴高药效生物药,相较于传统化疗及单抗,ADC功效显著,毒副作用较低。2020上半年, 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入30个ADC项目,其中14个已经推进至IND申请阶段。 疫情之下:乘风破浪,破茧成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疫情为公司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消除,公司也在逆境中洞察寻找机会,乘风破浪。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已经收到全球超过80个客户进行询单,其中正在洽谈的有24家公司的27个新冠项目,正在进行中的有与美国、欧洲、中国客户签订超过10个新冠项目,合约价值总额约3.2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1.16亿美元的VIR/GSK COVID-19中和抗体生产合同。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3项新冠项目的IND递交,按照公司披露,预计正在进行中的COVID-19抗体正在进行项目在今年将会贡献8000万美元收入,2021年将会贡献1.5亿美元收入。 从进度上来看,公司高效的执行力正在为全球抗疫贡献关键力量。从公司项目启动上来看,以其中公司一位客户为例,公司从与客户初次接洽收到新冠项目询单到项目合作全面启动,用时仅47天,远超传统合作进度,预计公司将在5个月内赋能客户递交IND申请。从公司的进度上来看,公司在COVID-19中和抗体项目上来看,已经从传统的从DNA到IND申报的12-18个月,压缩到2.5个月完成,成为全球最快的项目之一。 另一方面,生产上公司凭借全球双厂生产,构建稳健的供应体系。 按照公司的生产扩能计划来看,公司预计将会超过28万升的生产产能。其中,公司在上海奉贤区的新基地将于2020年年底完工,配合后期的工程设施,届时将成为集生物药发现、开发、临床及商业生产的综合一体化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同类设施之一。 另外,海外地区的生产也在逐步推进。公司的首个海外基地爱尔兰基地(MFG6及MFG7)建设进度已经过半,预计落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食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新一代连续生产工艺技术的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正在洽谈4项潜在新冠疫苗生产CMO合同。在美国马萨诸噻州伍斯特市,公司启动生物药研究及生产设施(MFG11),预计2022年竣工。在美国新泽西州克兰伯里的设施(MFG18),用于开发及临床生产。 图表三:公司全球生产产能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小结 总体来看,公司的此次半年报业绩整体表现优异,其中利润率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新冠疫情对于CDMO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药明生物作为龙头企业,更是凭借一系列远程系统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并将进程加快。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为公司带来新的订单,用最快的速度达成合作意向,这将为公司带来强劲的增长引擎。 从未来发展上来看,伴随着公司的生产产能不断扩大,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订单正在开花结果,客户的结构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另外,公司还在不断布局创新领域,除了新冠领域外,公司的ADC项目正在不断放量,公司进入微生物、溶瘤病毒等创新领域,预计将为公司未来几年贡献上亿美元的收入。 在鼓励创新研发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都将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人”,药明生物也将在红利之下拥有龙头企业的成长空间,值得关注与期待。
地产行业迈过黄金发展的十年后,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得规模者得"天下"并非是行业唯一的圭臬,真正活的滋润的有时候还是那些有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创造出源源不断利润的企业。 地产行业中,天誉置业(0059.HK)规模虽小但公司的经营质素却不俗,随着公司交出新一期的财报,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一睹其投资价值。 1、利润指标大幅增长,疫情之下凸显经营韧性 天誉置业创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6年登陆港股主板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作为老牌房企,公司曾在广州大本营打造了一系列高端住宅、高端酒店等项目,获得了行业及市场较高的美誉度。而随着公司踏入全国化布局,其产品定位聚焦到住宅细分市场,致力于打造青创社区,满足市场刚需群体。透过这一差异化的定位避免成为行业政策调控的主力对象,在当下行业变局中未必不是中小房企的一个发展砝码。 得益于对细分市场的高度专注,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较为稳健的经营能力,整体利润增长动能强。 从今年公司给出的中期成绩单来看,盈利数据更是其中最大的看点,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9亿元,同比增加4.0%;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加23%;核心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加18%。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大环境压力下,公司在利润端展现了远优于行业的增速表现。分析来看,这也可能与公司没有进入规模竞赛有关,没有了大型房企规模化的巨大压力,公司可在具体项目方面保持一定耐心,可以挑选盈利性较好的项目。 盈利能力也体现在毛利率和净利率上,中期公司毛利率达31%,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核心利润率达30%,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达11%,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利润快速增长的背后公司在规模上也在不断表现。从长期视角来看,公司规模增速在行业内表现亮眼,2017到2019年间合约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 今年上半年即便受疫情大环境影响,天誉置业合约销售仍然保持了较强的韧性,截至6月末公司总计完成并表合约销售为51.7亿元,与去年同期有轻微下滑。而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2020年1-6月,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2.7%。可见,天誉置业取得的表现大幅优于行业,实现了逆势突围。 2、 土储持续蓄力,城市更新资源释放巨大成长潜力 天誉置业是一家十分具有区域特色的房地产企业,公司立足广州,深度布局大湾区,项目亦遍及全国多个一线、二线及周边城市。 截至今年中期期末,天誉置业项目组合与潜在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为2800万平方米,主要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惠州,东南部地区的南宁、桂林、徐州及南昌,以及西南地区的重庆、昆明及贵州。 具体而言,其在售及在建项目共计874万平方米,待开发项目12万平方米,已与政府或第三方签协议待开发1323万平方米,潜在土储及旧区改造599万平方米。 公司的在手资源较为充足,尤其是在城市更新的旧改方面,价值巨大。从旧改的发展策略上来看,公司表示未来将重点争取在广州实现一个重大项目转化落地,并力争将其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青创社区。一旦转化落地,估计提示效果也将十分显著。 总体来看,公司土储体量可观,质量优良,成本亦具有优势,这也将成为公司不断增长的重要驱动所在,为其未来业绩增长打开空间。 3、结语 当前面对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的安全运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中期财报来看,天誉置业的财务表现维持在相对健康水平,截至中期期末公司净负债率为59.4%,较去年末尽管有小幅上升,但仍然处在行业优良水平,此外公司流动负债总额较去年底下降8%,流动借贷下降13%。作为港股上市平台,公司在海内外有着畅通多元的融资渠道,根据公司有息负债按货币分类,其中美元占比39%,港元占比33%,人民币占比27%,整体呈现均衡。同时公司以住宅为主的青创产品结构,主打刚需,在去化方面能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在回款率方面的提升也将有效保障现金流的充裕。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一度震荡,截至目前恒生指数跌幅仍达近10%,内房股板块估值也已经处在历史低位,然而在这一局面之下,南下资金则在不断加仓港股,市场观点普遍认为,未来港股的牛市可期,而地产板块受益于低估值也将有机会实现快速回血。由行业再聚焦到个股,天誉置业自身作为港股通标的,整体体量较小,其以青创为主的住宅产品结构主打刚需,被调控政策影响预计较小,对项目利润较为注重,成长性高,且公司在广州拥有约600万平米的城市更新项目,一旦有项目转化落地,则提升效应显著。种种优势之下,其或将受益于南下资金的涌入,在板块回暖之中取得远优于行业的股价表现, 公司规模稳步增长、利润持续释放,同时也不段回馈股东,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分红,这也带来了投资较高的安全边际。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6月至今,公司大股东余斌多次增持本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已经由60.66%增加至72.40%,充分展现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和业绩增长的信心。 总体来看公司交出的中期业绩成绩可圈可点,财务稳定性进一步改善,同时其目前规模较小,市场也可以有机会把其看明白摸清楚,伴随公司后续业绩及成长性不断兑现,其股价在二级市场迎来腾飞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投资1亿元 年可生产大型高端钻机300余台 8月25日,晋城传来好消息!山西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首个高端钻机生产项目落成,这标志着山西省又一大型转型项目获得实质性落地。 此次落成的首个高端钻机生产项目由山西燃气集团引进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项目于今年2月底奠基开工,总投资为1亿元,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落成于晋城市经济开发区金鼎金匠工业园区。 目前,首个高端钻机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已全部完工,正在着手设备搬迁及安装工作,预计10月份开始试生产。据介绍,该项目年可生产大型高端钻机300余台,可用于煤层(成)气、页岩气、地热能、石油天然气等开发钻探,预计年产值达数亿元。 作为山西省能源革命大型配套产业建设之一,建设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是全省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的战略部署。高端钻机生产项目的建成将为山西加速煤层(成)气开发、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提供有力的设备支撑。
贝因美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0,000万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年产2万吨配方奶粉及区域配送中心项目、新零售终端赋能项目、企业数智化信息系统升级项目、贝因美精准营养技术及产业研发平台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在深圳40年的惊世巨变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企业冲锋在前、留名于后,默默为深圳的建设添砖加瓦,给深圳披上辉煌的外衣。1999年诞生于深圳的佳兆业,就是深圳辉煌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 得益于深圳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更新事业的推动,佳兆业乘风破浪,大踏步前进。20年间,佳兆业已从最初的地产开发商成长为一艘拥有6个上市平台、20多家集团及专业公司的大型企业航母。 “是时代成就了佳兆业。”佳兆业董事会主席郭英成说。 40年,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 在深圳的这场惊世巨变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企业冲锋在前、留名于后,默默为深圳的建设添砖加瓦,给深圳披上辉煌的外衣。1999年诞生于深圳的佳兆业,就是深圳辉煌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 相比于“旧改之王”“湾区旧改龙头”等称号,佳兆业更愿意称自己为“深圳城市建设者”“城市运营商”。土地资源稀缺的深圳,城市更新是一条必选之路。自诞生之日起,佳兆业就将方向牢牢拴在深圳的城市更新事业上。 一座座烂尾楼、一个个旧片区,原本是深圳的城市“伤疤”“疮痍”,但在佳兆业的旧城改造之下,容光焕发,甚至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深圳是全国最先迈入城市更新常态化和制度化阶段的城市。得益于深圳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更新事业的推动,佳兆业也乘风破浪,大踏步前进。20年间,佳兆业已从最初的地产开发商成长为一艘拥有6个上市平台、20多家集团及专业公司的大型企业航母。 “是时代成就了佳兆业。”佳兆业董事会主席郭英成说。 助力特区蝶变 从位于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约3公里,数栋风格一致、高耸挺拔的现代商业建筑进入视野,四周工业化特色的厂房,让这些现代化风格的建筑更为夺目。这里便是佳兆业城市广场。 10多年前,这片区域原本和四周一样,到处是厂房,只是更为低矮老旧,其间甚至还有不少荒草,肆意生长。 如果不是一场金融风暴,这里是宝吉工艺品厂的所在地。1998年,它曾是全球生产仿真圣诞树的企业,生产的圣诞树销往全球六大洲,被誉为“圣诞树大王”。 “圣诞树大王”的倒下,这片土地也迫切需要一次重生。其后,佳兆业收购了项目,拉开“妙手回春”的序幕。 收购之后,佳兆业从建筑设计、项目业态等多方面对宝吉厂地块进行改造,宝吉厂区摇身一变,成为了集办公、酒店、商业和居住等于一体的全业态大型综合体,补上了原有的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等短板。 诸如宝吉厂“涅槃重生”的案例,在深圳还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深圳有部分旧工业区、老旧片区的改造变成了烂尾项目,犹如一道道“伤口”,切在这座城市的新肌肤上。 深圳布吉,是一条位置偏僻、交通不畅的街道。很多深圳人调侃:来布吉,是因为堵车而“来不及”。 位于布吉的龙泉别墅项目,就是因为位置偏远、人烟稀少,很快就陷入烂尾的泥沼。1999年,郭英成刚创办佳兆业,就将该项目作为佳兆业的“开山第一炮”,接手改造。 在那个争抢城市中心地段资源的时代,佳兆业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并不为人看好,甚至还有嘲讽之声。 接手龙泉别墅项目后,佳兆业力邀香港城投公司担纲设计,为项目重新规划了开放式主题公园、大型商业、社区和周边配套等,并更命名为“桂芳园”,取“桂馥芬芳、美好家园”之意。 一年后,桂芳园一期入市。不出所料,市场反应热烈,大受欢迎。此后,佳兆业一鼓作气开发了八期,桂芳园由此成为布吉第一个大型社区。 桂芳园改造的成功,不仅让布吉旧貌换新颜,进入深圳宜居片区的队列,也让佳兆业一战成名。 城市更新先锋 尝到甜头之后,佳兆业更是坚定了走城市更新的主航道。 2003年,佳兆业击败中信深圳等知名公司,拿下了“子悦台”项目——深圳的标志性烂尾楼项目,也创下了广东省当年拍卖标的中最大的烂尾楼项目纪录。 熟悉深圳的人都知道,子悦台项目原名深圳民航大厦,占地逾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原计划199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其后因为资金问题项目全面停工而烂尾。 在佳兆业的筹划之下,克服原先项目结构设计缺陷、项目成本高昂、公共形象欠佳等因素,一举让这个著名烂尾楼涅槃重生,现在,该项目命名为深圳佳兆业中心,成为佳兆业首个住宅兼商业综合开发项目。 子悦台的涅槃颇具意义。通过改造子悦台项目,使其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深圳人面前,佳兆业再次证明自己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实力。 对深圳城市建设而言,重生后的子悦台彻底改变了原有地块的形象,提高了周边区域的吸引力。由此,佳兆业也形成了“以旧改项目补充土地储备”的特色模式,将城市更新作为自身的重要战略性业务进军全国市场,成为城市更新的先行者。 对于城市更新这一方向的选择,早期佳兆业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佳兆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因为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既考验企业的耐力,也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而郭英成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动摇,毅然向前。 后来,郭英成在2009年年报中提到了这份坚持:“2004年,我们预见随着珠三角迅猛发展,受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珠三角必然会学习香港经验,通过旧城改造来实现城市再造及增加土地供应。”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2009年,深圳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更新概念,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市更新机制,并且将旧住宅区、旧商业区、旧工业区、城中村和旧屋村全纳入改造范围,旨在突破土地瓶颈,提高土地利用率。 而在此时,佳兆业早已将大量旧改项目收入囊中。据公司2009年年报,截至当年末,佳兆业在珠三角范围内已订有合约安排的旧改项目占地约420万平方米。 同年,佳兆业在港股上市,融资额超过30亿港元,获得市场的认可。时代机遇叠加资本支持,佳兆业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截至2019年末,佳兆业的业务已拓展至全国47个城市。地产业务年合约销售额从60亿元增长到881亿元;土地储备从1260万平方米扩充至268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从180亿元增长到逾2700亿元。在佳兆业拥有的近27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中,深圳占比近33%。 截至目前,佳兆业共计拥有城市更新项目147个,占地面积近4000万平方米,对应货值约2.5万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凭借多年沉淀与积累,佳兆业的城市更新业务已形成一套包括规划设计、商务谈判、合作模式、拆迁回迁、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成熟运作模式。同时,佳兆业旗下拥有近600名精通规划设计、法律法规和商业谈判等专业的旧改人才。 把握“双区”机遇 一年前,深圳又一次站在时代的路口,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新历史使命。 “我们运气真的不错。”2019年8月末的半年报业绩会上,郭英成在谈到佳兆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时,主动接过话题笑着说。这里的“运气”与佳兆业的多元化业务布局有关。 翻开佳兆业现在的业务版图,综合开发、城市更新、健康医疗、文化体育、物业管理、科技产业、深足俱乐部等20多个领域,多点开花;佳兆业集团控股、佳兆业美好、佳兆业健康在港股上市,佳云科技、双林生物携手A股上市,南太地产选择登陆美股,6个上市平台各放异彩。 在郭英成看来,多元化布局能让佳兆业匹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需求,也将让佳兆业在“双区”建设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果说,多元化布局是佳兆业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那么,转型“城市综合运营商”则是基于对城市建设趋势的判断。 目前,多数城市更新项目已经不仅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及外观进行改造升级,而是要延伸到对城市空间进行相关的配套和运营。在此背景下,更需要企业立足于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公众需求,提升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综合运营能力。 “城市更新的本质是要给城市重新赋予生命力,让城市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口和资本。这背后的重要动力则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佳兆业集团副总裁刘策表示,佳兆业的多元化将和公司的城市更新业务有机协同,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消费需求。 如今,佳兆业的地产、城市更新、产业“三驾马车”驱动架构已经成型。刘策告诉记者,地产的核心是规模和品牌,城市更新和城市运营则不断提升公司的价值,而产业的持续投入,最终会让佳兆业成为一家赢得公众尊重的企业。 深圳特区建立40年来,城区功能快速迭代,受限于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建设需求无法充分满足,城市更新的紧迫性和计划性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得益于此,佳兆业从旧改起步,在城市更新的快车道上一路飞驰,逐渐成长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见证巨变,铸就辉煌,佳兆业在深圳的辉煌巨变中也实现了自己的蝶变。“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给予了佳兆业成长的基因;“先行示范”的深圳探索,也将给予佳兆业更大的机遇,为深圳的再次前行添砖铺路。
据九江新闻网报道,火热的八月,骄阳似火。在祁婺高速A1标段施工现场,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工地上机器轰鸣,一辆满载方大九钢“博升”牌重点项目用材的运输车辆缓缓驶入项目加工区。就在前不久,方大九钢喜中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祁婺高速公路项目钢材供应权,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该项目唯一钢材供应商。而成功中标的背后,是该企业十年如一日的贴心服务与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 祁婺高速公路是由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又一个“十三五”期间重点高速公路项目,项目总长度40.7公里。这也是方大九钢第4次参与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的投标。
近日,灌阳县双胞胎集团4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投产仪式在灌阳县新圩镇平田村大井山双胞胎猪场举行。据悉,项目投产后产值预计可达5亿元,并通过“母猪扩繁场+养殖小区”、“公司+农户”等多种养殖模式,结合精准扶贫,为当地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可带动400户以上农户脱贫。 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占地面积613亩,完成栏舍建设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2.25亿元。其母猪扩繁场引进优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原种猪生产二元杂母猪,预计能繁母猪存栏0.9万头、年出栏商品仔猪22.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