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2020至2022年“新基建”项目表,涉及704个项目。 704个项目中包括53个5G网络建设项目、48个补齐网络短板项目、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30个区块链技术云平台项目、30个绿色数据中心高效算力平台项目、48个智慧交通行动计划项目等。 省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基建”的重大意义,对“新基建”项目要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在项目表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前期工作扎实、落地性强的标志性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尽快形成示范,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及时做好项目调度,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
雪榕生物与都昌县政府签署协议 拟20亿元投建食用菌产业园 雪榕生物8月13日午间公告称,公司日前与九江市下属都昌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为促进县域经济,都昌县政府拟引进雪榕生物分期投资建设雪榕生物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即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及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 框架协议显示,项目拟总计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主导产品为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食用菌产品。 雪榕生物表示,本框架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将促进公司在华中地区的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但由于具体投资协议、施工合同等相关文件尚未签订,因此,对公司2020年的业绩影响情况尚不确定。 青龙管业签订2.34亿元供货合同 占去年营收11.73% 青龙管业8月13日午间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与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的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水工部分)钢管采购合同(以下简称“钢管合同”)及钢筋缠绕钢筒混凝土压力管(BCCP管)采购合同(以下简称“BCCP合同”)。 据披露,钢管合同总额1.43亿元、BCCP合同总额9153.23万元。交货期将在买方出具书面、或电子文档通知后5日内交货,后期根据工程进度按照甲方要求时间供货,最迟的通水日期为2021年6月30日前。 青龙管业表示,合同总额2.34亿元,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11.73%,合同的履行预计将会对公司2020年至2021年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东方雨虹拟投资10亿元在海南洋浦经开区设立产业园 东方雨虹8月13日午间公告称,公司今日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协议约定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东方雨虹海南洋浦绿色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 据披露,项目一期为绿色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预计建设周期不超过12个月,建设年产204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年产2万吨防水涂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产品生产线。 二期为绿色新材料研发中心、新材料进出口集散中心项目,计划投资6.5亿元,项目预计在2024年前实施(开工建设),扩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产能规模、新增聚氨酯或其他建材类产品(具体以政策允许及最终规划为准),以及配套的生产办公设施等。 公告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一期计划用地80亩,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年产值4亿元,税收贡献4000万元;二期项目计划增加用地100亩,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增加产值5亿元,增加税收贡献6000万元/年,带动本地就业200-300人。 东方雨虹表示,洋浦经济开发区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是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首批绿色园区。此次绿色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旨在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在区位条件、港口物流、政策支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公司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的核心定位,践行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国家战略,不断丰富绿色建材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及因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带来的市场需求。
大禹节水13日早间公告,2020年8月12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标公示》,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项目投资规模为15,068.06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资金计划已落实。 本次项目中标是公司近年来相继在新疆、贵州、内蒙古、河北等地取得规模订单之后在河南省的又一突破进展。公司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完工。本次项目的中标与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河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对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将会对公司 202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截至目前,公司2020年内新增订单23.04亿元(含本次中标项目),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
助力稳增长稳投资,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所属机构近日发布的统计均显示,PPP项目新入库和净增投资额呈上行趋势,下半年有望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近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净增PPP项目186个、投资额3819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地新增PPP项目373个,其中各地新增已签约项目144个,态势向好。 以最早推行PPP模式的山东省为例,截至目前,全省纳入财政部管理库的PPP项目共770个,政府拟出资404亿元,预计吸引社会资本7785亿元,撬动比例近20倍。与传统投融资方式相比,借助PPP,还可节约财政资金1300亿元左右。近日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峰还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发挥PPP逆周期调节和吸引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 “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各层面都在对PPP的政策进行完善且不乏创新之举。”大岳咨询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告诉记者,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PPP项目可申报基础设施REITs试点,这无疑增加了PPP项目对各方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宁夏、广西、江苏、山东等地政府也动作频频,意在加快推进PPP模式及项目落地。这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发展PPP有强烈的意愿。”金永祥说,从今年二季度有关PPP项目的各项指标看,PPP迎来了明显回升。 他认为,PPP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PPP经过两年半的回调后,在多方推进之下,或将于下半年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 记者还了解到,“两新一重”包括充电桩、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建设等PPP项目,正成为新增项目的主力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此类新入库项目378个,投资额6687亿元,占全部新入库项目的84.3%。 财政部PPP专家库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PPP项目涉及的行业领域将会更多地扩展至新兴领域,如信息化新基建、科技类服务设施、智慧物流、海绵城市等。
步入三季度,地方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潮,山东、河南、江西、江苏等地纷纷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数千亿元。据记者了解,多地还在积极谋划下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清单,未来仍会有大批项目开建。 要稳投资,稳定民间投资至关重要。近期部委及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从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地方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热潮 近期全国多个地方纷纷集中上马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多地相关项目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 8月10日,山东青岛市集中开工美锦氢能科技园、华大智造生产基地等3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涉及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医养健康等领域。 8月7日,河南新乡市举行2020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涉及项目370个,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003亿元。 此外,江西南昌市、湖北咸宁市、江苏如皋市、浙江诸暨市等地也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相关投资规模均在百亿元级别。 从项目类型来看,地方新开工的项目多以制造业和新基建项目为主。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下半年资金使用将主要侧重于‘两新一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先保障在建项目,避免半拉子工程。” 随着各地重大项目的推进和一系列稳投资政策落地,地方整体投资形势逐渐趋稳,上半年全国已有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多地明确表示,下半年投资趋稳向好的态势仍会延续。 据悉,日前多地都专门召开了稳投资会议,部署下半年稳投资重点工作。记者梳理发现,各地都强调将稳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陕西表示,下半年要强化有效精准投资,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对投资的撬动作用;河南提出,采取超常规举措,抓紧、抓紧、再抓紧,大干150天,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央地合力施策提振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近60%,是稳投资的重要力量。近期部委及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有力提振民间投资。 7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各类投资主体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设置限制性门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日前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面向市场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应对疫情、公共卫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等短板领域的建设。 地方也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的新政策。比如,河南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实施方案》,以22条具体措施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该省强调,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此外,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河北、江苏等地也先后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明确用改革的举措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放宽投资准入、降低投资成本等政策落到实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今年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新增抗疫特别国债等在内,整个财政投资合计超过5万亿元。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政府投资扩张将发挥杠杆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的跟进。 此前各地经济半年报显示,地方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回稳,十余省份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已经转正。
受益于煤炭价格、天然气价格的下降以及公司内部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2020年上半年协鑫能科逆势发力。 8月12日,协鑫能科披露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77%。 半年报显示,协鑫能科业务聚焦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提供热电冷多联供服务,下属的运营电厂中17家位于江苏省的12个开发区和4个城镇,4家位于浙江省的3个开发区和1个城镇,1家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公司服务热用户1500余家,用户覆盖医药、化工、制造等行业,包括三星、富士康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由于热电联产项目的选址对于周边热用户的热负荷要求高,且根据国家规定,在一定的供热半径内不重复规划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因此,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的先发优势会为企业创造区域排他性优势。 上半年,公司绿色能源运营业务发展顺利。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并网装机容量为3170.64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2497.14MW,风电215MW,生物质发电60.5MW,垃圾发电66MW,燃煤热电联产332MW。报告期内,完成结算电量7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8%;完成结算汽量663万吨,同比减少3.9%;完成垃圾处置量71.5万吨,同比增加12.4%。 太平洋证券分析表示,公司重组后转型为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联产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预计公司在倡导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借助上市平台,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协鑫能科先后获中银基金、中国华融、财通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参与调研的投资者达40多人。在回复投资者问答时,公司方面曾透露,未来公司将重点围绕两条主线推进业务。其中,清洁能源发电以及热电联产方面,继续推进具有竞争力的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大力发展平价上网风电项目,持续推进垃圾发电及静脉产业园项目。 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围绕储能、售电、能效管理开展业务。重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苏州工业园区、徐州、新疆准东、内蒙锡盟等打造大型综合能源示范区;聚焦中小企业用户,开展售电、热冷,推动能源新零售业务,重点布局江苏、广东、浙江等电力现货交易大省,创新业务模式,尝试线上交易;专注于储能技术的应用,加快探索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不同应用场景;深入开展数据中心研究,充分利用公司布局在上海、广州等周边清洁能源电厂的热电冷等资源,布局数据中心项目。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现有项目热负荷,增加供热量的同时可增加项目上网电量,提高公司收入和利润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