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强生物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65.55%的股权,国药投资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30%的股权。 6月13日,九强生物(300406.SZ)宣布拟与国药投资共同采用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迈新生物95.55%的股权,交易总价合计约26.28亿元。交易完成后,迈新生物将成为九强生物控股子公司。 其中,九强生物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65.55%的股权,国药投资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30%的股权。 据了解,迈新生物的主营业务是免疫组织化学(IHC)行业检测一抗和二抗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检测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迈新生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约3.99亿元,评估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资本价值约27.57亿元,增值率591.51%。 据悉,九强生物主要从事生化诊断系统、血凝诊断系统及血型卡诊断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交易后,公司将成为在诊断试剂领域产品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业务将覆盖肿瘤细胞筛查和手术后肿瘤组织切片的临床诊断领域。 九强生物对媒体表示,此次并购重组,将扩充病理诊断试剂和仪器产品线,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营销网络布局,巩固上市公司在体外诊断产业的领军地位。 (fuxiaoya@lanjinger.com)
科创板的包容性为细分市场的科技创新企业敞开大门。今年以来,随着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的进一步明晰,多名“落榜生”勇返科创板“考场”,二次冲刺IPO。作为首个“重考生”,苑东生物昨日率先传出好消息,上市委同意公司首发上市,无条件过会。昨日,科创板上市委“考场”迎来上会小高峰,苑东生物、天益医疗、仕佳光子、南亚新材、瑞联新材5家公司联袂闯关。整体来看,上述企业大多只接收了两轮问询便排期上会,其中苑东生物凭借前期的备考经验,此次仅完成一轮问询即顺利过会。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来临之际,科创板审核2.0正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标准书写着注册制下的审核“答卷”。苑东生物从仿制药起跑,通过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逐渐向仿创结合的道路迈进。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20个化学药制剂产品和14个化学原料药产品的产业化,产品涵盖麻醉镇痛、心血管、抗肿瘤、消化、儿童用药等重点领域。公司已拥有2个“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3个在产国内首仿产品、4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去年4月,公司首次“报考”科创板,经过四轮问询后,因战略调整主动撤单IPO。今年4月22日,公司作为首个科创板IPO返场的“考生”,引发市场关注。有市场人士称,苑东生物重返科创板“考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此次顺利闯关有望激励更多高端仿制药企业“报考”科创板,对加速仿制药进口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本次公司拟募资11.61亿元,投向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等7个项目。相比前次,公司对募资及募投项目进行了微调,新增了生物药研究项目。昨日获得无条件过会的还有仕佳光子。公司今年3月24日拿到科创板“准考证”,经过两轮问询后高效上会。据悉,仕佳光子已成功实现PLC分路器芯片和AWG芯片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公司重要客户包括中航光电及其关联方、英特尔及其代工厂、AOI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公司选择第四套上市标准,拟募资5亿元。同日过会的天益医疗、南亚新材、瑞联新材,均于今年3月进入科创板“考场”,且都是高效完成两轮问询后快速上会。经上市委审议后,3家公司分别收到2个需要落实的审核意见。其中,天益医疗需要进一步说明销售费用低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及原因;南亚新材需要说明香港大元代持股权是否会导致外方合营者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以及香港伟帝的资金来源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外汇监管法律法规的情形;瑞联新材则需要补充披露报告期毛利率以及变动趋势是否合理,外购材料价格是否公允等问题。
战鼓催征,时不我待。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生物制药企业守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硕世生物在72小时内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1月13日上午8点,首批产品投产,14日就运送到抗疫的第一线,用于疫情防控。”对于当初的战“疫”场景,硕世生物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强记忆犹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只是硕世生物多年战“疫”历程的一个缩影——过去10年,在全球多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硕世生物始终冲在抗疫的最前线。“我们硕世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抗击疫情的这个基因。”王国强笑言。从江苏泰州的中国医药城起步,手握超过400个病毒检测“利器”,将中国的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逐步推向全球,经过注册制考验登陆科创板舞台的硕世生物,究竟拥有怎样的科创基因?在走进科创板公司系列活动——《科创中国》节目中,上证报记者将从投资者的视角切入,解码硕世生物的硬核基因,聚焦科创企业的创新力量。抢时间,“硕世速度”跑赢了病毒72小时,被视为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如何精准“捕捉”到新冠肺炎病毒?王国强告诉记者:“这是一场科研与病毒的比赛,最终我们以硕世速度跑赢了,争取到了宝贵的抗疫时间。”“我们有近20人的研发团队,将所有动物冠状病毒相关序列进行了分析。今年1月10日官方通报病原核酸检测完成,病毒基因组信息被公开,研发人员便进入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仅用72小时,硕世生物就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开发。”王国强说,该检测试剂基于荧光PCR技术,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ORF1ab、E、N三个基因靶标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各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的需求。王国强清楚记得:“1月13日上午8点,首批产品投产,14日就运送到抗疫第一线,用于疫情防控。”1月20日,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硕世生物便通过分布于全国的营销网络,及时快速地让全国省市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获得硕世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服务。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硕世生物不断优化产品技术,以科技战“疫”精准、高效阻击病毒。据悉,公司自主研发的核酸提取仪(32/64通量),以及自带提取-分液-体系构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32通量),配合全新推出的核酸快速提取试剂盒,可实现15分钟内完成提取,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机身小巧、高效、省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硕世速度”背后凝聚的是公司深耕IVD(体外诊断)产业10年的专注与心血。“我们每年都有50至100个产品在不断地优化、更新。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摸索以及经验的积累,才保证了3天时间开发出产品,为抗击疫情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国强称。此后,硕世生物积极将中国科技抗疫的成果推广至海外。今年4月以来,公司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得欧盟CE认证,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认证,为国际市场疫情防控源源不断输出中国力量。差异化,做别人做不到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深耕传染病检测领域近10年,手握超过400个病毒检测“利器”,硕世生物俨然成为IVD细分市场的佼佼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公司战“疫”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过去10年,在全球多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硕世生物的硬核身影从未缺席。走进公司展厅,琳琅满目的检测产品,见证着公司创新的足迹;一条产品研发的时间轴,诉说着公司战“疫”的成绩单。2013年3月,人感染禽流感疑似病例出现,硕世生物在4天时间内开发出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供给全国26个省区市。2014年,西非暴发传染病疫情,公司推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2015年,公司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的产业化项目入选科技部2015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17年,江苏省疾控中心使用公司开发的流感H1-H16及N1-N9检测试剂盒,确认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4禽流感,并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确认。王国强笑言:“我们硕世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抗击疫情的这个基因。”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重荧光定量PCR现代生物学技术平台,是硕世人引以为豪的“秘密武器”。以冠状病毒检测为例,王国强形象地向记者介绍了技术升级为病毒检测带来的质变。“2003年在检测SARS病毒时,市场上的荧光定量PCR平台一个管只能检测一种病毒。2010年我们切入这个行业之后,率先倡导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实现一个管里同时检测两到三种病毒,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样,受益于该检测技术绝对定量的优势,针对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携带者基本可以做到“一测到位”,精确判断其能否达到出院的标准。作为科创企业来说,真正的基因是创新。依托多重荧光定量PCR现代生物学技术平台,硕世生物逐步将检测范畴扩充至肿瘤筛查领域、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领域。其中,公司将肿瘤筛查的核心锁定人乳头瘤病毒(HPV)。如何从热门赛道中脱颖而出?“当初设定战略目标时,我就拍板,一定要开发有差异化的产品,分型的同时做到定量。”王国强向记者表示,5年时间,公司开发出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与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分液工作站、HPV分型定量报告软件与外购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组成“硕世21HPV分型定量检测系统”,在HPV检测中同步实现了“分型+定量”。“每家公司都会有梦想,开发出一个好的产品,一下子成为爆款。高投入一定会面临高风险,但我们还是要义无反顾地去做产品,做别人做不到的,才能凸显硕世的科技含量,才能被市场和投资者认可。”站在创业第10年的路口,王国强不禁点头道,“如今看,这个策略还是成功的。”不止步,复合型研发“战队”科创板“试验田”给了硕世生物最好的舞台。2019年12月5日,硕世生物多了一个新身份——科创板上市公司。硬核基因加持科创板“名片”,王国强直言感受到了质的改变。“过去我们虽然在这个细分领域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很多人还是不了解我们。上市以后,站在聚光灯下了,使很多原来不关注我们的人都了解我们。在品牌效应放大的背景下,更多高科技人才愿意走进硕世,认可硕世,最后加盟硕世。同时,只要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就会吸引更多资本青睐,进而拓宽融资渠道,也将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壮大。”人才是科创板公司的内核。“科技创新靠什么?还是靠人。”在王国强看来,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产。经过多年的沉淀,硕世生物已经培育了一支能打硬仗、攻难关、跨学科的复合型研发“战队”。截至2019年末,硕世生物拥有研发人员10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88%;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49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46.67%。研发人员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战“疫”有术,战绩给力。上市首年,硕世生物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2019年,硕世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5.18%;实现净利润8375.62万元,同比增31.23%;今年一季度,受益于新冠肺炎试剂销量增加,公司实现收入2亿元,同比净增1.5亿元,同比涨幅达276.21%,归母扣非净利润9453.32万元,同比骤增698.55%。后劲,来自于公司全力打造的泰州总部产业园项目。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能翻番,预计核酸诊断试剂产能达到700万人份/年、干化学诊断试剂产能达到3000万人份/年。公司方面向记者透露了“小秘密”,计划在企业上市一周年时搬入新的产业园。更大的舞台,更大的梦想。经历科创板考验,经受抗疫磨砺,感受资本魅力的硕世生物,将向着更高的目标重新出发。
*ST生物:6月12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 *ST生物公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6月12日起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生物”变更为“ST生物”。公司股票于2020年6月11日停牌一天,并于2020年6月12日复牌。 中国电建所属联营体签署195亿元海外建设施工项目合同 中国电建公告,公司与巴基斯坦边境工程组织(FWO,Frontier Works Organization)按照70%、30%的比例组成联营体,与巴基斯坦巴沙开发公司(Diamer Basha Development Company (Pvt).Ltd)签订了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土建标)及Tangir水电站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275,211.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50,562.83万元,其中公司占有70%份额,即192,648.1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65,393.98万元。 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勒斯坦地区,工作范围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冲沙洞、左右岸引水隧洞、左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开关站、场内道路和用于施工供电的Tangir水电站(装机2.1万千瓦)等建设施工。项目总工期为103个月。
6月10日晚间,记者从上交所获悉,苑东生物科创板IPO过会。值得一提的是,苑东生物是首个科创板IPO返场的“考生”,去年4月公司首次“报考”科创板,经过四轮问询后,因战略调整主动撤单。今年4月,公司IPO重新返场备受市场瞩目。有了前次备考经验,苑东生物二次“赶考”进程颇为顺利。本次上会前,公司仅接受一轮问询便高效过会。从审核结果来看,公司并无需要落实的审核意见,无条件过会。在业内人士看来,苑东生物重返科创板“考场”具有一定示范效应,此次公司顺利闯关有望激励更多高端仿制药企业“报考”科创板,对加速国产仿制药进口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公司拟募资11.61亿元,投向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等7个项目。同日过会的企业还有天益医疗、仕佳光子、南亚新材。
6月8日,由沃森生物研发的首个国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下简称“PCV-13”)——沃安欣在山东“开打”,这是我国第七个打国产PCV-13的省份。作为国内首家研制出PCV-13的疫苗企业,沃森生物前几天还迎来了另一个“高光时刻”。 6月4日,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受英国政府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以下简称“Gavi”)邀请,作为仅有的两位进行大会发言的中国企业负责人之一,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2020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筹款会暨全球疫苗峰会。 中国两家疫苗企业沃森生物和万泰生物郑重承诺,在取得世卫组织预认证后为Gavi市场提供可负担的2价宫颈癌HPV疫苗,为发展中国家8400万女童接种HPV疫苗做出贡献。与会者表示,这是中国在多边合作领域内参与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全力支持Gavi5.0战略计划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来自52个国家的代表,3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诸多国际公立健康组织、疫苗生产商和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峰会,共同为Gavi募集了88亿美元资金,用于未来五年内向中低收入国家的3亿儿童提供包括COVID-19疫苗在内的10余种疫苗接种,其中中国政府出资2000万美元。 沃森生物全力响应中国政府号召,会同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一起,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抗疫斗争和常规免疫接种。 李云春在此次峰会上围绕“全球HPV疫苗供应”主题进行了发言并承诺:“沃森生物未来将分配一半以上HPV-2疫苗产能,以可支付的价格供应Gavi,全力支持能够惠及全球8400万9岁到14岁女性的Gavi5.0战略计划”。会上,默沙东、葛兰素史克、万泰生物、印度血清所等4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作出了相应的HPV疫苗供应承诺。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Gavi是一个基于儿童疫苗倡议(1990年)的全球卫生合作公益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健康和免疫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Gavi已帮助7.6亿儿童和超过10亿人群进行了乙型肝炎、流感、黄热病等疫苗的接种,挽救了1300余万人生命,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发病率减少了70%,降低了73个发展中国家一半的儿童死亡率。 有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沃森生物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特殊时期受邀参加此次“全球疫苗峰会”,是以Gavi为代表的全球最顶尖行业机构对沃森生物综合产业实力及国际化进程的高度认可。此外,全世界仅有5家企业受邀参加此次全球疫苗峰会,能够有资格参与其中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沃森生物受到Gavi的青睐 据介绍,沃森生物是国内拥有多个自主研发的疫苗产品的领先型疫苗企业之一,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PCV-13今年已成功上市。近年来,沃森生物产品占有率不仅在中国市场大幅提升,其流脑系列产品还成功出口至亚洲、非洲、美洲共13个国家,其中流脑二价多糖疫苗和流脑四价多糖疫苗分别被埃及、印度尼西亚政府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EPI)。 会后,李云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能站上国际舞台并能为社会公益做出贡献感到自豪。他说,“我们对Gavi的承诺既是履行与盖茨基金会的约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沃森生物副董事长黄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与Gavi进行过多次合作,在研发HPV-2和HPV-9时都曾得到过盖茨基金会(该组织发起者之一)的资助。现在,沃森生物也在回馈这些帮助,将HPV疫苗以及流脑疫苗以较低的价格,投入到疫苗产能严重不足的地方。此外,公司能获得埃及卫生部的订单,快速打开国际市场,也受益于我们生产的疫苗质量得到盖茨基金会等机构的认可。”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沃森生物正全速推进包括PCV-13、HPV-2、HPV-9、流脑四价多糖等多款Gavi亟需采购疫苗产品的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WHO-PQ)工作,以期能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提供更多的疫苗保障。
华熙生物6月9日晚公告,公司与东营佛思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佛思特”)管理人及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辰集团”)签署了协议,约定以2.9亿元收购佛思特100%的股权。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透明质酸行业龙头,华熙生物此次收购拥有100吨透明质酸产能的佛思特,可以快速扩充产能,丰富产品线。且双方在客户结构上存在一定互补性,有助于华熙生物市场拓展,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在此之前,具有超过400吨透明质酸产能的焦点生物被鲁商发展收入囊中,透明质酸行业头部企业整合在资本助力下明显加速。 公告显示,佛思特主要业务为透明质酸原料的生产和销售,建设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透明质酸系列产品生产装置。佛思特生产的透明质酸原料以食品级为主,化妆品级为辅,目前透明质酸年产能100吨。 东辰集团网站信息显示,佛思特为国内第二大透明质酸生产企业,除透明质酸产品外,还开发了相关衍生品,上马了6000吨/年谷氨酰胺、D-核糖、L-茶氨酸、L-瓜氨酸等项目。 业内人士评价,公司此次抓住佛思特股东处于重整阶段的大好时机,收购价格较为合理,2.9亿元的价格基本不会给公司带来商誉压力。根据公告,交易标的资产的清算价值类型评估值为28896.72万元。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透明质酸产品分为不同级别的特性,决定了其价格差别很大,最便宜的1000多元/公斤,最贵的医药级产品能达到30万元/公斤。从业内主要企业市场份额看,按照2018年的数据,华熙生物占全球市场的36%。而在国内同行业中,公司是公认的行业龙头,行业第二到第五名市场份额之和大概为37%。尽管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产能不足的问题让华熙生物主动放弃了透明质酸用量最大的食品级领域。从全球透明质酸市场看,海外食品级和护肤品级领域80%产品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