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三十而立。今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创立30周年。3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小舢板发展成联合舰队,始终服务于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不仅助力一大批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也为广大居民拓宽了投资渠道。本报推出资本市场创立30周年“盛年再出发”专题报道,梳理30年来直接融资发展成绩,直面存在的问题,展望发展方向,敬请关注。 3年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给资本市场定下这样的发展愿景:“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3年过去了,融资功能、基础制度、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这四道“考题”回答得怎么样?在经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退市制度完善、中国特色证券诉讼制度完善等一系列变革之后,已经创立30周年的资本市场正焕发勃勃生机。 累计股权融资超15万亿元 经过30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小舢板”成长为“航母编队”。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2月21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4130家。大量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进入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大量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打开发展空间,拓展经营领域。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撰文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包容性;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 围绕这6方面内容,资本市场应首先做好的正是完善融资功能这篇“文章”。“十三五”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跨越3000家、4000家两个门槛,相比资本市场建立初期10年上市1000家的进度,A股扩容速度显著提升,企业构成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市场扩容,沪深两市最新市值与2000年末相比增长了16倍,近20年年均增速15%。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近80万亿元,已涵盖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占国内500强企业的70%以上,成为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30年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总额超过15万亿元,累计分红超10万亿元,近3年每年派现金额更是连续突破1万亿元大关。不断优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当前民营企业约占A股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据恒大研究院统计,2019年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和配股实现的股权融资中,44%流向民企,36%流向国企。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1日,已有372家上市公司登陆A股,合计首发募资4513.45亿元,融资规模全球第一。包括IPO、配股、可转债、增发等在内的全市场融资规模则高达1.59万亿元。 交银施罗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韬表示,资本市场作为发挥直接融资功能的重要枢纽,立足实体经济,反哺实体经济,包含新三板、中小板、主板在内的资本市场通过连接实体经济和广大投资者,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直接融资“活水”。 制度“四梁八柱”更牢固 什么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易会满认为,这应该是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生态体系,共同构成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行且有效发挥作用的“四梁八柱”。 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早期市场化程度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成长中的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日渐完善得到了不同程度化解。 30年来,A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资本市场告别“无法可依”局面。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打开国际资本直接参与A股投资的大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破题,解决A股市场同股不同权这一重大的结构性问题,消除了基础性制度层面又一重大掣肘。 近年来,资本市场遵循“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市场基础和法治基础。从新修订的证券法发布实施,到《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落地,再到退市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新股发行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易会满表示,未来,证监会将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同时,积极做好刑法修订、期货法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出台的配合工作,推动制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交易的行政法规,逐步构建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完善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持股行权”蹚出监管新路 我国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总数达1.75亿,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投资者。多年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表明,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的未来。30年来,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包括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者基金法、刑法及大量行政法规和规章共同构建了投资者保护的规则体系,《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投资者保护专门规定相继出台,新修订的证券法强化投资者保护要求,增加了投资者保护相关内容。 目前,中国证监会对投资者保护的制度以“一体两翼”为根本,以证监会其他相关单位为辅助,市场各方共同参与。“一体”为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两翼”为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简称“投保基金公司”)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简称“投服中心”)。同时,证监会有关部门、各派出机构、会管单位以及市场各方,包括各上市公司、证券经营机构、基金公司等也都是参与者。 2016年,我国首次通过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投服中心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支持投资者提起诉讼。在持股行权方面,投服中心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以普通股东身份行使法律赋予股东的质询、建议、投票、诉讼等各项权利。截至2020年10月底,投服中心共计持有4062家上市公司股票(包括189家科创板公司),共计行权2670场;参与支持诉讼及股东诉讼案件31起,投资者获赔金额5556万元;正式受理纠纷11725件,调解成功8598件,投资者和解获赔金额26.69亿元。投保基金公司则在监控客户资金安全、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做先行赔付基金管理人、证券期货纠纷调解、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状况调查评价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证券纠纷诉讼方面,2020年是我国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的第5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下,各级法院、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各方不断努力,证券期货纠纷化解试点成效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针对证券案件类型多样、复杂程度高、涉众性强、纠纷当事人实力悬殊等问题,监管部门在调解组织建设、提升诉调对接效率、建设诉调对接机制等方面不断发力,近年来纠纷解决效果明显。
学霸君终究没能挺过2020年的“岁末寒冬”。作为创始人兼CEO,张凯磊或许也没有料到,这天会来得这么快。 学霸君的公司主体为“问吧科技”,成立于2012年10月,当前定位为中小学生在线1对1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综合学习平台。2020年6月,其曾入榜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然而,就在2020年12月底,这家教育平台被传崩盘。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学霸君资金链已断裂,全国大批学生家长和老师面临着被拖欠工资和退费难的困境。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学霸君学员家长和员工,证实了拖欠员工工资以及学员学费等事项的存在。据称,涉事多方均在等待学霸君方面解决相应的问题。 1月上旬,记者还实地探访位于智创天地的学霸君上海总部办公区,“合作担当”、“自强奋斗”的标语尚在,2020年签约墙上的笑脸仍清晰可见,但工作区域已经一片空荡荡,物业人员正在现场核查相关资产,而在另一间办公室里,仅有数位财务人员负责学员退费登记。 突如其来的被“跑路” “刚刚接完最后一个潜在投资人的电话,因为估计爆雷以后的道德风险,不能投钱了。我知道,最后的外部救助没有了,听完没有说一句话,把电话挂了,把灯关掉,开始给你们,每一个学霸君亏欠的人写这些话。”2021年1月初,张凯磊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篇题为《写给所有学霸君亏欠的人》的文章中如此写道,“这个冬天尤其的冷,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还是在2020年冬天倒下了,我们的学霸君1对1和优学小班要歇业了……” “寒假优惠,提前享受,活动返场,折扣继续。”打开学霸君官网,首先映入眼帘便是“双十二”囤课节的促销活动海报,然而购买课程的家长却已陷入了困境。 “‘双十二’刚交了近3万元的课时费,一节课还没有来得及上,公司就倒闭了。”1月5日,已填写过退费申请单的学员家长沈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原本还有近1.3万元课尚未上完,“双十二”促销时段在班主任的极力推销下,其为孩子再次续购200多个课时,“未曾想半个月不到,班主任电话成了空号,公司总部客服电话更是无人接听”。 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同为维权家长的于红亦向记者讲述,其于2020年暑假购买了13个月的学霸君1对1课程,通过分期消费贷款业务办理,“上月底突然被老师告知要停课,可以停止扣费,但是银行会一直扣利息”。 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8日上午,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学霸君的投诉累计达3189条,绝大多数诉求与退费难、虚假宣传以及修改服务相关。 实际上,与维权家长有着相似处境的还有学霸君的员工。“被离职”的学霸君培训教师张彩向记者表示,其入职学霸君将近4个月,其间只发了1个月的薪水,“还有好多老师在傻傻等待”。 “在2020年12月25号,本该发工资的日期,公司在这天没有任何信息通知老师该公司的具体情况,只是说改日通知发工资的日期。12月26号开始,网上出现各种公司倒闭的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11月工资和12月工资没发。”1月4日,有网友在微博平台上发帖称,目前学霸君拖欠兼职老师约1000万元工资。 为了进一步核实会员退费及员工拖薪的相关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联系上述网友并登陆学霸君官网联系相关客服,但截至发稿前均未获得相关回应。 不过,根据张凯磊在公开信中给出的数据,目前学霸君有100多家线下代理商、3000名员工、1万多名老师以及五万多名学员,“这几天仔细盘算才知道,5万多学员中,有近3万是续费的家长,这些二次消费的是最最相信学霸君的人,我把他们的信任毁于一旦啊……” 或将惨淡离场 天眼查官网显示,成立于2013年的学霸君共获得三轮超过1.5亿美元融资,其最近的一笔融资是在2017年1月。在学霸君官网的公司介绍中,公司的发展历程在2017年12月后便再也没有更新过。 张凯磊也在信中提及,过去三年,学霸君没有融过一笔大钱,至少有5次处在资金链崩溃边缘,最危险的一次甚至晚发了老师四天的工资。 张凯磊称,在资金紧张的时候想出手小班课换点钱来挽救“一对一”,本来出售快要达成了,结果因为晚发老师工资而引发媒体跟进,投资人觉得有风险,干脆不买小班课了。在张凯磊看来,除了少数机构是恶意跑路之外,绝大部分的机构都是经营碰到了问题,需要的是时间解决,但是挤兑破坏了所有人的利益,是人血馒头。 指名灯智库创始人、互联网教育专家吕森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站在张凯磊的角度,他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本质上来看,学霸君出售小班课挽救“一对一”已经有点晚了,应该及早采取行动。 目前,51Talk、学而思、VIPkid已经接手了学霸君上千名员工,并垫付了2020年12月的工资。张凯磊还在信中恳请市场头部的培训机构能够伸出援手,只要能接手这些学生,学霸君愿意0元对价赠送学霸君“一对一”和“优学小班”。 在吕森林看来,这种方式可能只是一时之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吕森林表示,2020年,在线教育大量成本都投入到了营销上,而不是产品和服务上,获客成本高企,为了争夺家长,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不管是作业帮、猿辅导,还有上市公司新东方、好未来,都融了很多钱,从行业来看,烧钱烧得有点过头了。 2020年,头部教育企业不断有资金入账,猿辅导在3月、8月、10月、12月便获得四笔融资,共计35亿美元;作业帮也获得了两轮共计23.5亿美元融资。两家教育机构密集融资背后,卷入了红杉资本、软银、老虎、高盛、高瓴资本、阿里巴巴、腾讯等顶级巨头和投资机构。此外,新东方在2020年11月二次上市,好未来当月通过新发行股票融资15亿美元,跟谁学12月7日定增融资8.7亿美元。 有了充足的资金,头部玩家们为了抢占市场砸起钱来毫不手软。从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跟谁学实现营收19.66亿元,同比增长252.9%,净亏损9.32亿元;51Talk的营收为5.39亿元,同比增长31.8%,净利润3160万元,扭亏为盈;网易有道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159%,净亏损8.78亿元,亏损扩大。 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扩大的背后,是各家教育机构进行的大量营销投放和价格战。2020年第三季度,跟谁学销售费用达到了20.5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倍,网易有道市场销售费用11.48亿元,同比大幅提升,新东方、好未来等机构也一样地大手笔投入。 头部玩家不断吸金,融不到钱的中小玩家则逐渐离场。根据IT桔子“新经济死亡公司数据库”,2020年,在线教育、素质教育、线下培训、教育服务等77家教育相关的公司相继关闭,其中大部分存活时间在5年以内、尚未获投。“一家机构要生存,须具备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而教育遇上商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就是持续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一位教育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现金流一旦不足,资金链断掉便无力回天。 吕森林向记者表示,当下的教育行业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资本的竞争,背后站着各家金融大鳄,竞争的结果是会“烧”出几家头部企业,但大部分中小机构的机会就很小了。
1月11日,睿心医疗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轮近3亿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跟投。本轮融资后,公司将致力于睿心医疗“功能学+形态学”一体化平台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携手合作伙伴推进产品入院,助力医疗工作者优化诊疗流程,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创、精准诊断。
记者获悉,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TAMP)平台美信联邦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的C2轮融资,由宇新大数据基金领投。同时,美信联邦宣布品牌升级为美信数科,为金融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本轮融资领投方——宇新大数据基金由华侨银行集团和宇信科技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基石投资人包括金融科技产业龙头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厦门市区两级引导基金出资代表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此次融资当中,在厦门市政府引导基金的参与下,美信数科也已经于厦门成立其南方运营中心,以此更好地服务机构客户。后续,美信数科也将与宇信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对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的技术解决方案。 36氪曾对美信联邦进行报道。美信联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B2B一站式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平台,围绕其核心产品iTrade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上下游双方提供系统与服务。 美信数科(原美信联邦)联合创始人刁盛鑫表示,当下,财富管理行业的客户人群正在不断年轻化,其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之疫情带来的影响,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 因此在本次融资后,美信数科将增加其在配置组合算法、产品和数据分析、数字化内容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投入,升级大数据、算法、服务等输出能力,建立“端+云+服务”的解决方案输出模式,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复杂系统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升级。 当前,美信联邦已经形成了“数据+产品+服务”的业务闭环,实现对金融行业各机构从营销获客、用户服务、产品、供应链、交易及数据等全环节的覆盖。在金融机构行业进入数字化的阶段中,美信数科也建立了数字化场景和生态,围绕算法、场景、数据来建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营销、金融产品、会员、交易等数据的互通,帮助金融机构和理财师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而在疫情期间,美信数科通过和嘉实财富的合作,也完成了公募基金配置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的搭建。 过往融资方面,2019年3月,美信数科完成数千万美元C1轮融资,由BitRock Capital领投,千山资本、贝塔斯曼亚洲基金(BAI)、韩国创投伙伴(KIP)、复朴资本等老股东跟投。在此之前,美信数科还曾于2016年获得由 BAI 和梅花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以及KIP韩投伙伴(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领投的A轮融资。 团队方面,美信数科联合创始人刁盛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双学士,2017年度福布斯亚洲杰出青年及同年的胡润百富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领袖,曾先后供职于美银美林、法国兴业银行,专注于美国和跨境兼并收购和资本募集;联合创始人叶一舟为中山大学学士,中国富强财富管理公司(290HK)前董事,拥有12年全球财富管理经验;创始人吴晓雯为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担任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投行部以及瑞士银行香港分行投行部董事。 投资方观点 本轮投资方宇新大数据基金由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参与发起管理,后者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旗下拥有私人银行新加坡银行、保险公司大东方控股和资产管理公司利安资金,均与美信数科有潜在的业务协同效应。 宇新大数据基金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区投资代表、宇新大数据基金管理合伙人郭燕妮女士表示,“在数字化浪潮下的财富管理行业变革和服务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美信数科通过不断迭代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助力大资管行业资产端和流量端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满足中国大众富裕群体不断提升的高效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
信托贷款低点将过 ——12月金融数据点评 报告正文 事件央行公布2020年12月金融数据:(1)新增人民币贷款12600亿元,市场预期12075亿元,前值14300亿元。(2)社会融资规模17200亿元,市场预期21780亿元,前值21343亿元。(3)M2同比10.1%,市场预期10.7%,前值10.7%;M1同比8.6%,前值10.0%。 点评 1 居民信贷走弱,企业中长期贷款仍强劲 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增加5,635亿元,同比少增824亿元,这也是3月份以来居民贷款同比增幅首次出现负值。而企业贷款则仍然强劲,12月份增加5,953亿元,同比多增1,709亿元。 具体来看,在居民端,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同比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142亿元,同比少增493亿元;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392亿元,同比少增432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近期银行住房贷款政策边际收紧相关。 12月企业信贷投放仍然呈现中长期信贷好于短期信贷的情况。企业短期贷款减少3,097亿元,同比多减3,132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增加3,341亿元,同比多增3,079亿元,两者合计同比仍然小幅减少。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500亿元,同比多增1,522亿元,延续增长势头,这侧面表明当前制造业融资需求比较旺盛,国内经济仍然处于修复当中。 2 受表外非标和直接融资拖累,社融低于预期 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821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除了信贷投放增加10,469亿元,同比少增96亿元,没有贡献增量之外,主要还是受表外非标融资和直接融资所拖累。 具体来看,表外非标融资减少7,376亿元,同比多减5,920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559亿元,在2019年年末低基数的情况下,同比少减了75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601亿元,同比多减3,509亿元,降幅显著,主要是与年末信托公司努力完成融资类信托压降任务有关。 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16亿元,同比多减3,167亿元,这与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相对应,这表明更多的未贴现承兑汇票(表外非标融资)转化成了企业票据融资(表内信贷投放)。 直接融资方面,主要还是受永煤债违约事件冲击,信用债发行规模仍然不高,进而使得12月份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2,183亿元。而在权益市场表现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股票市场融资同比多增693亿元。另外,在国债发行的支撑下,政府债券增加7,156亿元,同比多增3,418亿元。 3 企业存款同比回落,财政存款同比少减 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93亿元,同比多减8,088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6,735亿元,同比多增1,489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0,959亿元,同比少增5,078亿元,可能是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复苏下,相关企业的资本开支增多所导致;而财政存款减少9,540亿元,同比少减1,246亿元,侧面表明财政投放力度边际有所回落。 4 关注信托贷款和永煤事件冲击 12月末,M2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延续回落态势。 而本次社融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信托压降和永煤债冲击。后续需要持续关注相关变化。 第一,就信托规模压降而言,2020年监管部门制定了行业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指标,但由于上半年压降力度不足,所以出现了四季度集中压降的现象。考虑到进入新的一年,且随着前期信托业务规模的明显压缩,后续信托压降或将边际缓和,信托贷款的低点将逐步过去。 第二,对于永煤债事件冲击而言,则要警惕事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从从信用收缩转向信用萎缩,详细内容见前期报告《违约的涟漪》。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中国网科技1月8日讯(记者 叶小源)在过去的2020年,整个教育赛道出现了剧烈变革。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布局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将行业竞争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一方面,头部企业频繁上演巨额融资大戏;另一方面,不断有企业跑路倒闭,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据IT桔子数据显示,K12教育行业2020年的融资总额为533亿元,仅猿辅导和作业帮两家,合计融资就达到380亿元,占整个赛道融资额的七成。在“数枝独秀”之下,豌豆思维等多个二、三线教育企业正在体会资本的寒冬。 豌豆思维新一轮融资遇冷 扩科运营压力剧增 近日,有消息称,在线小班直播课平台豌豆思维正在争取新一轮数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近9亿美元。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在春节前的迅速降温,相关融资谈判目前已经陷入僵局。 有来自投资方的观点认为,豌豆思维作为小班课赛道的“跟随型”企业,9亿美元估值明显偏高。而2020年以来教育企业获客成本的激增,也将导致这类二三线企业面临最直接的资金压力。 此外,碍于同赛道竞争对手火花思维已于去年8月搭建完成“语数外”三驾马车,豌豆思维也打响了“扩科”之路第一枪――借助别人已有体系快速扩科。 2020年11月,豌豆思维对外宣布获得由软银领投的1.8亿美元C轮融资,并与在线少儿英语小班课“魔力耳朵”合并。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该轮投资实际到账金额并没有1.8亿美元,而豌豆思维仅并购魔力耳朵一项的开支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完成并购后,除魔力耳朵管理层保留少量股权置换外,高瓴资本、真格等魔力耳朵老股东均以现金方式套现离场。 值得关注的是,豌豆思维本来就承受着不小的运营压力,有报道称,去年上半年,豌豆思维曾对全体教师降薪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加之魔力耳朵不局限于在线小班课,还覆盖1V1/1V2/1V4三种班型,这些运营压力都将转移到豌豆思维上。 业内人士据此测算,在支付了大量现金收购魔力耳朵后,加上两家企业合并后剧增的市场运营费用,软银领投的C轮融资可能已经消耗近半。随着头部玩家对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投入,豌豆思维也急需新一笔融资填补资金缺口,并应对2021年即将开始的广告大战。 烧钱模式或难以为继 销售超长“套餐包”被指违规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谈到在线教育时曾表示:“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它(在2020年)突然成为了老百姓的刚需,但却不是一个可以独立成长的商业模式。” 根据俞敏洪提供的数据,在2020年全年,资本向在线教育领域输入了近150亿美元的投资,但在线教育行业通过预收课时费,只回收了数百亿元人民币:“每收一分钱,就要先花掉两分钱。” 事实上,判断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要看是否有持续高频的需求、客户转移的成本高不高、续费可能性有多大,而资本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推手――对于靠不断烧钱培育市场的在线教育企业,一旦资本停止输血,资金链断裂几乎无法挽回,也将会给企业及预付费的学员造成重大的损失。 有鉴于此,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要求全国教育培训机构,凡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图片来源:用户提供 但近日有用户向中国网科技投诉称,在给孩子报名豌豆思维数学课程时,售课教师极力推荐价值7200元的“104课时超值优惠课包”,并宣称“报名有多项福利,可兑换更多课程,活动即将涨价”等。用户质疑这一做法已经违背了《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规定。 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称,在线教育企业要想在这场“烧钱大战”中生存下去,如何控制成本、挤出现金流,显得尤为重要,“有的企业想要赚钱,又找不到便宜的老师,就只能通过更多的预收大额学费来平衡营收”。 对于上述疑问,中国网科技曾致函豌豆思维,但截止记者发稿,未见对方回复。
随着改革继续深化和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显著提升。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A股股票市场融资金额达12760亿元,较去年全年融资额增幅近三成。债券市场发行金额同样显著增加,今年前10个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47.2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开放举措稳步推进,市场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直接融资额大幅增加,成为支持疫情防控、助力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 直接融资金额显著增长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始终受到各方关注。今年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有效发挥,市场融资额大幅增长。 从股票市场看,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A股新股首次发行(IPO)募资金额已超过4480亿元,创下近10年来新高; 包括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在内的股票增发募集金额接近7800亿元;股票市场配股融资约为480亿元。总体看,今年以来,股票市场融资达到12760亿元。此外,今年可转债发行量继续保持高位,融资额达到2630亿元,与2019年全年持平。 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的显著增长,得益于资本市场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落地。特别是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到今年注册制推广到创业板,这些重大改革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股票发行效率。同时,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落地,相关门槛降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热情高涨,促进了再融资金额增加。 债券市场的发行额在2020年同样增幅较大,特别是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更是显著增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债券市场共累计发行各类债券超过4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合计发行达11.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截至10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约114.6万亿元。 随着直接融资额的增长,我国融资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从结构看,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7%,同比高0.4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同比高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与上年同期持平。 助“六稳”促“六保”成效发挥 当前,我国经济正持续稳定恢复,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已经由负转正,我国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助“六稳”促“六保”的有力支撑。 年初国内疫情出现后,金融管理部门迅速出台多项举措,提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效能。比如,开通“绿色通道”提升融资效率,减免各项费用等。注册制的实施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升了资本市场包容性,众多科创类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稳步发展等,给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有效金融服务,在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在助“六稳”促“六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作为仅次于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额大增,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市场主体意义重大。包括国债和地方债在内的政府类债券、民营企业发债量、小微金融债等发行量均增长明显;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以及抗疫金融债、信用债等特别品种的发行,成为对冲疫情冲击的特别政策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发行3.75万亿元,较去年2.15万亿元大幅提升。从投向看,专项债重点支持促消费惠民生以及“两新一重”建设,有效缓解了地方财力缺口问题,对基建增速、民生领域和经济的拉动产生积极影响。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发挥助“六稳”促“六保”积极作用的同时,资本市场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从国际成熟市场看,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这次疫情势必助推新产业新科技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再连接、再优化、再巩固。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深化并实行注册制,推动国内创新创业、科技“硬核”企业发行上市,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畅通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IPO企业所属行业中,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科技公司集中的行业,合计占到年内A股IPO总数的六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日表示,要加快探索形成资本市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和体系。他指出,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私募股权基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用好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政策工具,促进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