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6月2日电 (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赵钰萁)天津市河西区关于东西部协作发展组织开展“直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培训活动1日在天津市网信大厦启动。与此同时,1500公里以外的甘肃崆峒区、庄浪县、卓尼县三地分会场将同步启动。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农民们亏损巨大,原本的扶贫助农计划陷入了困境,面临着疫情考验,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创新扶贫工作形式,依托京东集团在电子商务领域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探索实施“直播+带货”的“互联网+消费扶贫”创新模式,为对口帮扶地区培养专业化电商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与平台赋能的有机结合,发展“网红经济”,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促进对口帮扶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此次“直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采取“线下+线上”双轨并行的培训方式,以天津河西区为主会场,借助京东云会议系统,同步向甘肃崆峒区、庄浪县、卓尼县三大培训分会场输入新鲜的电商直播知识,目前,各企业报名人数达110余人。 “对电商带货直播这种新的销售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打破了旧的营销观念,今后将学好用好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助力贫困县振兴。”七钻智鑫商城董事长路智表示受益匪浅。 据了解,本次培训将为期一周共计45课时,邀请京东商家大学认证讲师和京东TOP级直播达人为导师,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涵盖直播日常运营、电商直播内容的创作与发布、电商直播账号运营操作等多方面学习内容,让企业学员对平台带货拥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经培训合格的电商人才及其企业,将参与平台赋能与技术赋能计划,在打造品牌形象、产品推广过程中提供资源扶持。 据天津市河西区区委网信办负责人介绍,以618电商日为契机,在京东云天津直播基地的支撑下,河西区还将打造全民电商直播助农产业节,拓宽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通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完)
中新社南宁6月2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腾讯公司结对帮扶广西河池市都安县贫困程度最深的隆福乡大崇村,除援建部分基础设施外,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品牌塑造推广、乡村治理等方面展开系统帮扶。”腾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政务经理陈圆圆说。 6月1日至2日,2020年粤桂民营企业助力国家挂牌督战村暨产业扶贫协作活动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粤桂民营企业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贫签约、扶贫捐赠等方式,助力广西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选点龙布屯作为切入点,打造‘龙布日出’文旅品牌,建设都安县第一个坐落在贫困村中的民居客栈,同时重新规划大崇村种养殖产业布局。”陈圆圆介绍,为实现持续“造血”,企业还采取多项措施“盘活”大崇村村民合作社,让村民变成股民。 参与对口帮扶广西的深圳市金晋集团董事长周南介绍,今年5月,该企业在广西百色打造的3000亩芒果基地获得“圳品”认证,将广西优质农产品对接到大湾区,直接帮扶3000多户,带动就业3万多人。此外,该企业还将在百色田阳区投入4亿元(人民币,下同)打造西南地区超大型智慧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解决就业1万人,产业带动10万人。 “我们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扩大帮扶渠道,在打造广西特色多样化产业上下功夫,加大对产业开发、劳务就业和产业技术培训等领域的帮扶力度。”广东省永道生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立钊说。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雷彪称,同饮珠江水,两广一家亲。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584家民营企业、商协会到广西开展扶贫协作,实施产业帮扶项目325个,投资金额380亿元;捐款12.6亿元;捐物价值超2亿元。 本次活动期间,“深圳市社会组织广西扶贫协作联盟”成立揭牌,由深圳市质量协会牵头,11家行业协会组成联盟,合力帮扶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广东省永道生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广西柳州、百色、贺州、河池四市工商联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协议,约定共计采购农产品总金额2亿元。 广西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6—2019年累计实现4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5%下降至0.6%。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粤桂携手“斩穷根”,两地建立了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支援等重点项目,超过1000个贫困村、160万贫困人口受益。 目前,广西还有7.65万户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数排中国第4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称,今年广西将按照国家挂牌督战部署,对8个未摘帽县、48个贫困村既督又战、重在作战。 据悉,已有52家广东民营企业和55家广西民营企业分别结对帮扶广西48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村。(完)
5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正在变为电商的“富矿区”,应急性的“消费扶贫”带来点对点产销对接机制,迎来了转变为“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期。建议建立可持续消费扶贫机制,深化消费扶贫,形成“脱贫兴农”的富民产业新格局。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今年疫情影响下,多地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一度滞销,各电商平台通过开展产地直播、开通物流专线等方式,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同时也形成电商扶贫的模式。 赵皖平介绍,2月份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全国落地70多场市县长直播,150多位市县长帮助本地带货,把本地农产品直接对接上了6亿消费者组成的大市场。据调研,拼多多目前已经在新疆南疆、陕西等地携手贫困县和脱贫巩固县的主要党政领导落地多场扶贫直播,效果非常好。 他认为,市县长的影响力,撬动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不仅为本地农产品做了价值巨大的品牌推介,也提升了本地党政干部、企业和农民的“触电”意识和水平,为加速农产品上行,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打下良好基础。 赵皖平建议,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以“市县长直播”等方式,由当地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品牌能力。 赵皖平表示,应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与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以市场需求和电商平台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迅速加入全国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清单”,迅速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小产业”升级为“国民消费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能力。 他还建议,要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为主导,建设形成质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的服务链条,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链能力。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中国网财经5月30日讯(记者李春晖)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未设经济增长速度具体目标,但有一个“硬任务”却是必须要完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过去几年,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返贫致贫风险加大。 两会期间,“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之下,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以新经济催生新岗位,就业扶贫稳收入来源 全国有近3000万的贫困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劳动力的复工受到了影响,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选择裁员或降薪,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收入,这为脱贫工作和防止因疫返贫增添了挑战。 虽然疫情期间一些传统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主要依托的新业态却逆势焕发新生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数字经济等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有望挖掘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包括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等新的就业形式。通过改革创新,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多管齐下,就业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在小组讨论时建议,把零工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稳定一些新领域,促进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其中就提到了家政行业。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家政服务需求逐年递增。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妇联主席叶顺兴在小组讨论时表示,扶持好家政服务行业,可以释放妇女劳动力,助力就业脱贫,建议从管理、培训、服务三个方面加强配合,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以市场经济育竞争力,产业扶贫蓄长效动能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全力聚焦产业扶贫才能有效防止返贫。但无论是产业的选择还是经营,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市场能力。 如何避免扶贫产业出现“外力”依赖,助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扶贫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温思美建议,在产业扶贫上,应探索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包揽的逐步“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的贫困人口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自己“游泳”,以培养他们的市场驾驭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建议,产业扶贫政策要长短兼顾。农村产业扶贫以种养结合为主,要有效匹配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建议,扶贫政策要从注重到村到户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机制由注重行政外在推动向市场内在推动转变,出台更多更适应的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出台有力政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基地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户至少有两个长短结合的增收项目,使其稳定增收、长期收益。 扶贫更要扶智、扶技,教育扶贫拔除“穷根” 教育是阻断贫困人口代际传递的关键。扶贫重在扶智,扶智教育为本。发挥好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作用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小组讨论时提出四点建议:一、高等教育要在公平、公正和公开前提下,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入学和奖助机会,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科技是杠杆,人才是关键,高校要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三、医学人才培养与优质医疗服务是高等教育优势所在,要加强为基层地区培养医学人才,加大对基层医院的长效帮扶。四、将“终生教育”理念拓展到广大新生代农民中,持之以恒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民素质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建议,加快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利用远程课程开展培训,健全政府主导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张博建议,把发展线上教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管理工具开发使用,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以解决或缓解受疫情冲击而导致的贫困地区受限大、贫困生学习受影响、课程质量欠佳、名师课程覆盖面窄等方面的问题。 扶贫不仅要扶智,还要扶技。以培养各行各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华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建议在职业教育院校扩招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大农业农村类的比重,与接续推进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建议走产教融合之路,出台政策鼓励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在贫困地区采用企校同设和前厂后校等模式设立职业学校,实现学生就业直通车、企业用人有保障一举双得。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脱贫之后迈向富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势头不减弱,才能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赵雨森常委在小组讨论时建议,适时战略调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对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发挥城镇带动乡村动能。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建议,把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衔接起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村村通公路改造,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之中,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鼓励三农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使优秀的乡村文化深度融入到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帮助他们走上文化脱贫之路。
5月29日,央行发布了《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0)》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各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2%、7.3%、6.7%和4.5%,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的拉动和引领作用明显,中西部地区经济占比持续提升,东北地区经济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 总体来看,2019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二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三是对外贸易增长放缓,利用外资继续扩大。 四是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 五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态势良好,核心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六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七是金融体系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 此外,《报告》还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 ;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精准扶贫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对下一步工作重点做出了部署。 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达到九成 人民银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推动银行改进经营行为,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各类型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地方法人金融机构LPR定价贷款占比不断提高。 《报告》显示,2020年初对各地区分支行和有代表性15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中城商行38家、农商行62家、村镇银行50家)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2019年12月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分别达到92.0%、86.1%和94.5%。 与此同时,LPR改革后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升明显。根据《报告》,2019年初至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5.30%附近波动,LPR改革后贷款利率下降明显,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近0.2个百分点,降至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点,降幅明显超过LPR降幅,反映LPR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贷款市场竞争性、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正在发挥。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保持基本稳定,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2%,较9月上升0.07个百分点。 但《报告》也提醒,目前,金融机构全面运用LPR定价还面临一些困难。一是金融机构内部定价尚未充分参考LPR。 二是一些较小的地方法人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足。三是利率风险上升但风险对冲工具不足。 “总体看,LPR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 《报告》要求,下一步,要加强定价能力培育,建立市场化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将LPR内嵌到内部价格传导机制,增强参照LPR定价能力,持续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要深化LPR改革,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要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9 年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加强结构调整,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对全国957家企业问卷调查显示,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 《报告》显示,2019年,金融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全国民营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量分别是上年的1.4 倍、1.7倍。从样本调查情况看,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满足感逐步提高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具体来看,一是企业贷款广度和深度有所提高。95%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其次为票据融资占比18%,其余渠道占比均不足5%,民间融资4%、股票2%、债券1%、风险投资1%。小微、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广度和深度有所提高,获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银行贷款余额占全部融资余额平均比重达 87%,较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可得性明显改善。在调查中,认为总体融资难度较2018年明显下降、有所下降、基本不变、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7%、37%、41%、5%。认为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2018 年明显下降、有所下降、基本不变、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5%、43%、37%、5%。反映融资需求满足程度超过、基本满足、略低于、远低于实际需求的企业占比分别为5%、75%、17%、3%。企业授信额度使用率整体较高,用信率为80%以上、50-80%、50%以下区间的企业占比分别为81%、15%、4%。 三是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2018年明显下降、有所下降、基本不变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0%、32%、48%,另有8%和2%的企业反映有所上升和明显上升。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在6%以下6-8%、8-10%、10%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53%、36%、7%、4%。 银行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的企业占比为37%,较上年基本持平的企业占比为58%,总体稳中有降。有54%的小微、民营企业表示融资环境改善,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39%);有42%的小微、民营企业表示融资成本下降,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39%)。 此外,《报告》还指出了当前小微、民营企业融资仍需关注的问题。一是融资渠道有待拓宽。二是金融服务质效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部分企业息外费用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为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LPR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完善金融机构“敢贷、愿贷、会贷”的制度环境,提高小微、民营企业信贷获得感、满意度。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丰富债券风险缓释工具,为小微、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更好条件。 金融精准扶贫取得长足进展 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报告》指出,四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探索,切实解决了金融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体来看,一是通过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监测评估机制,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强化扶贫再贷款支持作用,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入扶贫领域。2016年,人民银行创设扶贫再贷款工具,专门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2019年,人民银行设立专项扶贫再贷款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扩大对“三区三州”的信贷投放,降低“三区三州”融资成本,促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 三是加强三个领域精准对接,提升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精准对接产业扶贫,牵紧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精准聚焦短板弱项,培育壮大扶贫项目。各地区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对接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指导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保证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需求。截至2019年末,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6077亿元,年均增长率17.2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5694亿元,年均增长率21.9%; 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918亿元,年均增长率27.39%。 区域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信贷运行总体平稳 《报告》指出,2019年商品住宅价格总体趋稳。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价格指数稳中微升。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指数单月同比涨幅最高分别为4.9%、1.7%。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回落。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回归理性。2019年,一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290宗,同比增加40宗。土地平均溢价率 7.43%,同比微涨0.27个百分点,比2015-2019年平均溢价率低1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区域分化特征进一步显现。2019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销售增速进一步放缓。个别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存。此外,多个热点地区房地产贷款新增占比持续回落。2019年,深圳市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在全部贷款新增额中的占比26.4%,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天津市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在全部贷款新增额中的占比为35.8%,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浙江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在全部贷款新增额中的占比为31.4%,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处于稳健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以及浙江2019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款比例均在40%以上。其中,北京、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比例在50%左右。 《报告》指出,落实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目前,“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租赁住房区位、配套与居民住房需求不完全匹配,租赁市场对于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住房租赁的规划、土地、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当前,仍需警惕个别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市场过热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下一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坚持因城施策,紧紧围绕稳地价、 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报告》强调。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并不妨碍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等一系列民生指标传递发展信心,表达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办好群众关切事情的决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稳就业、保民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下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GDP增速快慢只是其中一个维度,保障和持续改善民生真正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是比GDP增速更值得关注的指标。 在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之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项民生指标和一系列惠民部署与举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些暖心政策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改善社会消费预期,是扩大内需、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六稳”还是“六保”,都把就业放在首位。聚焦重点人群分类施策,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打通农民工返岗“堵点”,补上复工“断点”。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形成合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及时“供氧”“输血”,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们生存下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稳住了中小企业,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狠抓各项攻坚工作的落实,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明确部署,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是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只要把发展的目标恒久定格在“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上,就一定能够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磅礴伟力激发出来,踏平坎坷成大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曹红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22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是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发挥好金融扶贫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做实精准扶贫,积极探索通过银行转贷款等方式向深度贫困地区延伸信贷资源,以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加大定点地区帮扶力度 胡晓炼提到,作为进出口银行定点扶贫对象,甘肃岷县与重庆云阳县受到进出口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为支持定点扶贫地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疫情发生后,进出口银行第一时间向重庆云阳县、甘肃岷县等定点扶贫地区捐赠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17万余件。 在具体举措方面,加大对挂牌督战县岷县的帮扶倾斜力度,重点支持“两不愁三保障”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助力云阳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进出口银行将助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链向贫困地区延伸;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增加捐赠资金额度,重点用于支持“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干净安全,坚决杜绝资金被挤占挪用。 推动精准扶贫项目落地 胡晓炼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发挥好金融扶贫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通过银行转贷款等方式向深度贫困地区延伸信贷资源,推动更多精准扶贫项目落地,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加工生产,以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眼下,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进城务工及农副产品销售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扶贫工作要着力解决农民面临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胡晓炼谈到,在举措上,进出口银行下大力气开展消费扶贫,全行各单位大力采购扶贫县生产的各类农副产品,联系不同渠道帮助农民把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从扩大消费入手解决农副产品的出路问题。 此外,胡晓炼认为,人才振兴是促进贫困县发展的重要砝码,目前进出口银行已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100余人次,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多所学校并开展教师培训。今年在扶智方面,进出口银行将突出教育特色,积极开展农村干部的素质培训工作;将突出培训的专业特色,帮助农村合作社培养能管理善管理的人才,使得农村合作企业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财务管理,减少乱干蛮干和道德风险,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