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讯,哈啰出行“科技美好你的出行”首届科技开放日活动于今日在上海举行,哈啰出行副总裁任亮亮在会上透露,目前哈啰出行注册用户已超过4亿。此外,哈啰出行今日下发通知文件,对其内部的人事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单车、助力车业务进一步融合。 期间,哈啰出行与上海联通物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共享两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演进及其生态价值》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4亿辆、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按目前共享两轮行业发展速度及中国总人口需求评估,共享单车未来总数预计达到3000万辆。哈啰出行副总裁任亮亮则透露,目前哈啰出行注册用户已超过4亿。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通信普遍使用的是2G网络,任亮亮表示:“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个行业,共享单车和公共助力车迁移4G Cat.1网络。” 据了解,首批1500辆搭载4G Cat.1bis模组的哈啰助力车已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搭载4G Cat.1bis模组的哈啰单车也将于今年启用。哈啰出行表示,搭载4G Cat.1bis模组的哈啰单车可将开关锁耗时平均缩短30%以上。 此外,哈啰出行联合千寻位置研发的“车辆高精度定位及电子围栏停车技术”当天首次公开亮相,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基于车辆实时亚米级定位能力和高精度电子围栏匹配,可实现车辆在指定位置正常落锁。据了解,该项技术已在部分城市展开试点,将于近期开始规模化投放。 除了发布新成果,哈啰出行还在今日下发通知文件,对其内部的人事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将单车、助力车业务进一步融合。 据报道,哈啰出行本次人事内部调整的具体内容为:哈啰单车事业部总经理褚轶群任助力车事业部负责人,同时继续任单车事业部负责人,而原助力车事业部负责人彭照坤将离开,专注于哈啰新业务的探索和发展。 针对这一组织架构调整,哈啰执行总裁李开逐在全员内部信中表示,单车业务和助力车业务是比较相似的产品、比较相似的运营方式、面向比较相似的用户场景的业务。过去2-3年,为了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发展制约的两个业务间,拥有独立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节奏,争取最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和边界,同时不相互羁绊,因此采取了两个业务完全独立发展的策略。
2020年7月10日晚间,作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未来城市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欧)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协办。论坛以“智联万物,慧城新篇”为主题,以“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突出数据联动、智慧生活、万物互联、政企合作的四大议题,致力于为行业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启发新的发展思路,促进技术在具体场景的进一步落地。 论坛期间,明略科技联合创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烨,深圳云天励飞副总裁 郑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先生带来《轨道交通、信息互联与智慧城市》的主题演讲,李德紘先生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2、可以预见,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 3、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通过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三化”的做法。 以下是他演讲的核心内容: (经亿欧·EqualOcean精简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李德紘,来自佳都科技。 佳都科技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ICT分销与服务、智慧城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等。今天我将分享过去这段时间佳都科技在交通出行、信息互联、智慧城市方面工作的一些想法、理念。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与接触传播的特性使得公共交通系统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急剧上升,同时感染人群在交通网络中的流动也会迅速扩大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随着复工节奏逐渐推进、出行需求特别是上班上学等刚性需求的增加,公共交通客流必然逐步增长。但如果延续历史客流密度或是强度,对现有的疫情防控不利,那过去拟定的预控方案将无法满足对疫情防控的需要。 因此,公共交通的运营部门必须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出行者对病毒潜在传播的忧虑,或是进一步的确保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像往日一样,是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系统中,密切接触者在这种人力的记录方式之下,一方面无法符合大众出行需求,更实际的层面看,对接触者或是疑似患者,他过去的接触源,很难追溯。因此应对疫情,新技术的手段的发挥并不如我们预期。 随后,公共交通行业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快速的反应,推出了不的解决方案。各地各省份各种健康码纷纷上线,并与健康上报、流动人员疫情排查,各类小程序快速开发并具体应用,也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留痕以及人员追踪在过去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从人工化迈向了智能化、自动化。 而数字化的措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效率,这当中也具体体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化零为整的能力。那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也为公共交通安全、危机快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智能化技术和针对疫情防控推出的各种智能系统,在这次疫情中初试牛刀,也显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在优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潜力,可以增加城市再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但我们也看到,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的确要进一步借助出行的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并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具体对民众出或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应对危机的动态响应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地铁线路为例,建立适当的模型,量化客流增加对疫情控制的影响程度,使用智能大数据的统计,来统计我们出行者接触的概率。 由于疫情期间对接触者追踪的需求,各个城市对个人出行的时空信息,在不同交通模式中都进行了收集统计。目的无非是为了找出确诊病例或是疑似病例,在出行轨迹中所接触的潜在人群。 但不同的交通模式中,孤立的信息收集,也无可避免造成身份信息在不同场景重复收集的情况,效率低,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出行链溯源困难,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因此,为了寻找出个人出行链,就必须对不同的出行模式之间的个体身份进行一个统一化的收集管理。在一些城市,实施了实名制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就是为了形成个体出行全链条、全时空的追踪。 可以预见,这种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让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拥有更全面、更细致的可能性,多模式交通服务层面,打开信息交互渠道,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整合。 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 我提出以下的“三化”做法,也就是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借由“三化”的出行方式的构建,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韧性问题的主要关键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何为“局部化”。现代城市中,市中心高密度集中化的发展,使得市民大众不仅通勤距离变得太远,耗费时间变得太长,生活必需品可达性也很差。以此次疫情中小区化网格管理作为参考借鉴,我们发现,生活必需品集中采购的需求其实可以透过社区集市形式,在未来进一步的系统化铺开。 再来我们看“无人化”。无人驾驶车辆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势必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这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势必也将显著地提高交通系统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接着看“轻量化”。为了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许多生活、工作事物其实都可以透过线上业务作为一个支撑。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内潜在的交叉接触而带来的感染危险,其实我们可以基于“定制公交”的理念来进一步提供预约式、定制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有效控制车辆承载率。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交通系统达成。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必须能与时俱进。 今天我的分享,特别点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这个韧性,可以通过以上我分享的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进一步建构达成;也唯有具有韧性的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谢谢!
7月29日,嘀嗒出行“出租车智慧码”新增电子发票开具功能,在全国首次实现出租车电子发票金额与车内计价器实现实时关联。 用户乘坐出租车不仅可在行程中预先提交电子发票请求,也可在行程结束后从“出租车智慧出行”微信小程序中,在线申请开具行程电子发票。嘀嗒出租车电子发票首先在西安落地,目前,西安全量公户出租车均已上线电子发票服务。 此次嘀嗒出行推出的电子发票是全国第一家和行程数据实时绑定,与计价器金额打通,完全合规的电子发票。 对于乘客而言,出租车电子发票免去了因发票遗失无法报销的困扰,也省去了在车内等待出票而耽搁的时间,更加方便和高效;对出租车司机而言,电子发票简化了他们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出车效率;而对出租车行业而言,电子发票不仅可以解决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也可减轻日常运营成本,还有助于智能税务管理。而这也将成为传统巡游出租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嘀嗒出行负责人表示,目前,嘀嗒出行已经具备针对出租车全行业落地电子发票的能力,随着出租车智慧码在全国推广的逐步深入,未来将有更多城市的出租车乘客,能够享受到电子发票带来的便捷又省心的出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租车电子发票后续还将引入ETC金额,将高速费,过桥费等费用自动计入电子发票中。并且还可实现同一出租车公司的所有行程的车费合并为一张发票,从而为传统出租车出行体验的数字化升级再添羽翼。 数字化服务解决行业痛点 持续优化出租车打车体验 随着嘀嗒出行出租车智慧码在西安应用的不断深化,其在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全流程优化服务体验,西安巡游出租车的数字化管理方面,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同时,出租车智慧码也在实践中,功能不断升级和扩展。 对于乘客而言,开具出租车电子发票十分简单,乘客上车扫描车内“智慧码”,即可预先提交发票请求,行程结束后,乘客无需坐在车内等待,发票将直接发送至乘客指定邮箱中。 如乘客赶时间,行程结束后可直接付款下车无需等待纸质发票开具,后续通过“出租车智慧出行”微信小程序同样可申请开具行程电子发票。 赋能行业发展 “出租车·新出行”战略让传统出租车生意更好做 嘀嗒出行此次推出的电子发票服务,不仅对于出租车行业发展具备长远价值,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也有实际性好处。 对于巡游车行业而言,出租车电子发票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激活体量庞大的企业用车市场,为出租车司机带来了更多订单来源,让司机生意更好做。而对于经常公务出行的乘客而言,纸质发票报销流程繁琐且容易丢失,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而出租车电子发票的多行程合并开具,让这些经常外地出差的人士减少了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如今,嘀嗒出行“出租车·新出行”战略正在稳步顺畅推进,巡游车“三化工程”正在为“让出租车生意更好做”这一目标,落实越来越多的务实举措。例如在西安上线司机端热力播报,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为司机提供3公里范围内的出租车运营情况以及乘客扬招数据,合理调度车辆,降低出租车空驶率;另外,嘀嗒出行通过西安“出租车智慧码”、打车助手为乘客发放乘车优惠,鼓励乘客乘坐出租车并积极进行行程评价,为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自2017年底进入巡游出租车行业以来,嘀嗒出行始终将助力传统巡游车数字化升级,与巡游车行业共同成长作为最大目标,通过以技术,数据和模式的创新,为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很多新动能。自2019年8月,与西安市出租汽车行业合作落地全国首个“出租车智慧码”以来,嘀嗒出行,围绕用户打车需求上线了多项功能,如行程分享、失物招领、里程积分等,持续优化司乘体验,也有效助力传统出租车行业逐渐强化自身的核心力,在移动出行时代赢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坚持公交优先,推广定制巴士,优化停车系统……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交通保障精细化水平和观众出行感受,第三届进博会交通保障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包括设施保障、需求调控、运行服务、整合提升等方面共33项重点工作。 据介绍,第三届进博会的交通保障工作将继续坚持集约出行和公交优先。数据显示,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的集约化出行占比分别为83%和78.5%,极大地疏解了道路交通压力。在此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停车管理、公交组织等配套方案。 以停车管理为例,今年有关部门计划挖掘进博会场馆内部停车场地资源,补充小车停车位缺口,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即停即走场地设计方案和管理模式,优化停车预约规则及预约系统,同时利用好虹桥商务区共享车位。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根据以往经验,进博会客流交通保障呈现出租车需求大、服务时间提前、即停即走停车场利用效率高、场馆西侧客流入场压力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今年的保障工作将优化细化保障措施,提升参展参观人员的交通感受。 此外,有关部门将制定进博会交通保障疫情防控预案,开展实战演练,重点强化主动检测、人员限流、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措施,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出行安全。
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为更好地调节供需平衡,让用户在高峰期打车更快、平峰期更便宜,自7月24日起,滴滴将在杭州、厦门、苏州、无锡等13个城市试运营全新品类特惠快车和滴滴特快。 据介绍,在出行平峰期,叫车乘客变少,车辆供给充足。用户可以打开滴滴出行APP,输入目的地后,选择特惠快车,以“一口价”的形式享受动态降价和限时折扣。特惠快车通过降低车费吸引乘客打车,同时能提升司机接单量。 而在早晚高峰、雨雪天气、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叫车乘客变多,车辆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排队情况。此时,着急的乘客可以在滴滴APP选择“滴滴特快”,以“一口价”的形式,更快叫到车,一口价包含的临时动态加价部分全部给司机。 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执行总裁陈熙表示,希望通过网约车多品类的尝试,满足更多用户不同的出行需求。特惠和特快代表了实惠和高效两个重要的用户需求,同时鼓励更多的司机出车接送乘客,让大家在平峰期出行更省钱,高峰期有急事能更快出发,供需更平衡匹配,也增加司机师傅的收入机会。 据介绍,“滴滴特快”会根据实时用车情况对部分订单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临时加价。临时动态加价部分全部给司机,鼓励司机更多出车。但极端天气场景(中央气象台定义的台风、暴雨、暴雪、冰雹、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下决不动态加价。平台通过“派单”指派给滴滴特快司机,司机无法挑选订单。另外,只有服务分达到一定分数的司机才可获得“滴滴特快”接单资质,司机服务分会根据司机服务质量定期进行调整。
中概股回归大潮下,尚未上市的独角兽巨头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正与投行洽谈,计划最快年内在中国香港IPO,目标估值超过800亿美元。 与此同时,7月21日,在阿里拍卖平台上,一则“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公司股权”拍卖被挂出,起拍价9200万元,标的物公司指向滴滴。 7月22日,滴滴方面回复记者称,滴滴股东协议中严格禁止任何私下的股权交易,未经公司许可的私下交易均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IPO不是滴滴当前最优先的事项,公司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否认上市传闻 7月21日,据财新报道,接近滴滴高层的人士确认滴滴正在筹备港股上市,但具体的方案尚在推进当中。同时据称,目前滴滴资金状况仍然充沛,账面现金超过500亿元,但投资人方面有退出诉求。 事实上,此前滴滴多次被传计划上市,但均遭到滴滴方面否认。2018年上半年或许是滴滴上市传闻最激烈的时候,彼时,媒体报道称滴滴计划当年下半年赴美上市,估值700亿美元-800亿美元,但在当年10月滴滴对外回应称“目前没有上市方面的考虑。” 天眼查数据显示,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多达21次融资,融资金额超200亿美元。而在这期间确实有投资人谋求退出。2019年7月,滴滴出行13.75万股股份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出售价按照滴滴475.44亿美元的估值进行交易。 今年以来,滴滴相继上线了多个新业务,“跨界”进入跑腿、货运市场,上线自动驾驶等服务,甚至涉足数字货币领域。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进行了一年多安全整改的滴滴正在“恢复元气”。 在今年四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提出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0188”:即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在提供出行服务的同时。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业务持续发力,同时探索新赛道。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核心业务已经盈利或者小幅盈利;滴滴目前没有裁员或筹集资金的计划。当月底,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这也是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 “滴滴本身和股东都有上市的需求,滴滴目前仍然要继续保持烧钱的速度,单凭股东投入难以为继,而股东也有套现退场的需求。”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表示。 对于滴滴目前无上市计划的回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滴滴目前的体量经过了多轮投资,投资人确实有有变现的需求。但滴滴否认上市计划,或许是其认为目前不是最成熟的上市时机,一方面滴滴目前在重整业务线,有些业务还在培育或需要时间,在估值方面仍有压力;另一方面滴滴原来的风险点也还需要时间消化。更多还是内部条件考虑,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残酷,好的公司还是会受到资本的追捧。” 股权拍卖被撤销 一边是上市传闻,一边被传有股东想要拍卖股份。7月21日。记者在阿里拍卖平台看到,“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出行平台”股权将于7月29日被拍卖,起拍价9200万元人民币,保证金500万元人民币。 拍卖公告显示,出让的股权为A-x轮优先股(x表示某个数字),标的的潜在受让方/意向买方须通过网约车出行平台公司董事会的资格审核,符合要求的受让方/买方不能是阿里巴巴、腾讯的竞争者和竞争者关联方。 介绍称,目标公司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乘车出行服务,当中包括出租车、快车、专车、拼车、公交、代驾、企业用车、共享单车、租车、跑腿、外卖服务及金融服务,服务全球超过5.5亿用户。此外,上市有时间计划表,根据行业可比公司Uber及Lyft的估值,相对应目标公司市值预计将会超过600亿美元。 虽然拍卖未披露具体公司名称,但相关信息均指向滴滴。值得一提的是,7月21日晚,该拍卖又被撤回。 “近日出现在网络拍卖平台上的疑似滴滴股权出售方身份不明,股权本身也无法辨别真实性,请大家注意潜在风险。滴滴股东协议中严格禁止任何私下的股权交易,未经公司许可的私下交易均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滴滴方面如是回应记者。 “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博弈,也不排除上市是个别股东放风,为了倒逼高管和大股东,也可能是为了私下转让造势。”沈萌对记者表示。
“任性不重要,快乐才重要!”南方航空公众号近日发布的一份“打卡美好中国”的海报又引发了众多期待。据悉,公司将在7月28日会员日发布新产品;本周三,四川航空“安逸飞”限量发售。不止南航和川航,众多航空公司二季度以来也纷纷推出“随心飞”“无限飞”“任性飞”等预售产品。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以及航班政策的逐步放开,业内人士指出,暑期商务、旅游、学生假期等出行需求相互叠加,将给国内航司带来大量客流。各家航企积极探索的新产品模式现阶段是不错的“试炼”机会。当前中国民航业复苏脚步加快,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恢复过程仍十分漫长,也必须理性看待。 航空客运量逐步恢复 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内航空客运量正在逐步恢复。 中国国航最新发布的2020年6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显示,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各主要生产指标同比下降、环比上升。6月客运量445.7万人次,同比降51.5%,环比增9.5%;客运运力投入(按可用座位公里计)同比下降57.9%,环比上升11.1%;旅客周转量(按收入客公里计)同比下降64.9%,环比上升10.5%。而东方航空方面,7月中旬其国内日均航班量已从疫情期间最低谷的200班恢复至接近2000班,达到日常水平的80%以上;上市航企中春秋航空恢复最快,6月其客座率恢复至近80%,业绩受损程度与业务量恢复速度跑赢同行。 针对7月20日至8月31日暑运旺季,南方航空计划在国内航空市场增班超10000班,日均航班量有望突破2000班,环比6月增长近50%。海南航空、东方航空等12家航空公司也确定在暑期新增1022架次航班,恢复406架次的原定取消航班,并计划在8月份进一步加大海口的航空运力投入。 7月19日,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携程数据显示,消息一出,北京用户携程App打开率大增380%;去哪儿网数据也显示,进出京机票搜索量应声上涨,与前一小时相比增长7倍。去哪儿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此次北京应急响应级别“降级”不仅提升旅客出行信心,也使国内民航业回归至原有的恢复速度,从而确立“勾”型复苏曲线。7月15日,全国民航乘机旅客已达127万,为去年同期七成。兰翔认为,按照疫情恢复趋势预测,国内航线旅客量均低于去年同期。但参考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促销政策,旅客量将呈现逐月递增趋势,如果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今年“十一”有望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航企产品创新“花样百出” 国内跨省游重启之际,7月16日,东航MU5383航班载着参股的上航旅游所承接的跨省“随心游”全国首发团17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贵州遵义。该公司在近期推出的“周末随心飞”产品成为业界关注的行业创新现象级的产品。“随心飞”旅客出行人数连续三周创造新高,目前已累计出行超过25万人次,覆盖全国至少137个城市。尽管在产品设计和后续服务方面受到消费者质疑,但无疑给其他航企提供了新的思路。 紧接着,华夏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航空等多家企业也陆续跟进推出超值出行优惠产品。华夏航空“随心飞”限医务人员和华夏航空新客购买,周末和工作日通用;海航推出的“海航随心飞,欢聚自贸港”产品则以2699元和2999元的价格,提供半年内不限次海南进出港、2880元中免集团海南免税店代金券及额外10公斤免费行李额;春秋航发售的“2999元想飞就飞”15周年纪念礼包,有效期内不限出行次数、不限航线,旅客可以根据需求合理安排旅程;吉祥航空限量发售“无限升舱卡”服务产品,购买后旅客可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为自己已购买吉祥航空经济舱机票办理免费升舱;祥鹏航空上线“无限飞”机票产品,旅客在一年有效期内不限次数、不限出行时间乘坐祥鹏航空国内任意自营航班。 在线旅游平台也加入了此轮促销大战。7月15日,飞猪推出机票66元“任性飞”,不限航司、不限航线、不限出行时间,7月22日起该优惠再度加场加量。飞猪表示,即便暑期机票价格上涨,消费者依然可以借助飞猪“任性飞”省不少钱。除暑期出行外,针对远期出行的“囤票”需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任性飞”直接下单,哪怕是明年的航班都能使用。此外,近期也有其他平台考虑加入战局。 业内人士指出,各类创新产品的推出在现阶段并不能有效缓解航司现金流的燃眉之急。而“随心飞”等产品的“试水”为航司吸引了一些客流,为各家App端也获得了导流,将有助于其未来在客源争夺中争得一席之地。航企也需要在创新产品的设计、营销推广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类似“随心飞”产品的出现,也是对航空公司自身服务营销水平的一种考验,是储备未来变革的基础。对于处于出行消费服务链上游的民航业而言,加大在服务营销领域的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不仅是消费的需要,也是行业快速复苏的需要,更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航空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受疫情影响,航空、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其中航空业全行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央企中的几家航空企业上半年亏损也非常严重,今年上半年民航业亏损逾740亿元。 近日,多家航企陆续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山东航空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5亿元-14.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36.4万元;深圳机场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预计亏损1.33亿-1.5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08亿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截至2020年6月30日6个月的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以及货邮吞吐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发布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20年6月30日6个月的未经审核净利润将取得净亏损。 尽管华夏航空是众多航企中难得还保有利润的企业。公司方面在业绩预告中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8万元-875万元,同比下降93.78%-95.18%。华夏航空方面表示,二季度运力虽有所增长,但航班执行率、客座率同比均大幅下降,营业收入相应减少,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市场关于民航市场的乐观预计是,如果国内疫情控制有效保持,旅客出行的规模可能会在2021年春节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而悲观的预计是,国内旅客出行需求至少要到2022年春节才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而国际市场的恢复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疫苗供给有效性的依赖明显,最乐观的判断是,在2022年春节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悲观的判断是在2022年春节仅能恢复50%左右。 不过,国资委发言人彭华岗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随着疫情的好转,航空行业经营状况也在进一步好转。” 各大航企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比如内部挖潜、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对于航线的调整、机队的调整,各家企业都正积极应对。东航方面表示,将在全力做好防疫抗疫和防汛防台的基础上紧盯暑期市场回暖、跨省旅游恢复、国庆假期等重要节点,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推出丰富多样的航空产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全力提振航旅全产业链消费水平。 对于航企而言,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当务之急。邹建军指出,当前销售渠道变革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OTA的商业变革,都将对整个服务链带来巨大变化,一体化的需求正在主导航空客货服务流程与价值链的再造与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