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显露端倪,山东高速集团将吸收合并齐鲁交通集团,承继齐鲁交通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齐鲁交通集团将注销。 两大集团联合重组 12日晚,山东高速公告了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该重组方案拟以山东高速集团吸收合并齐鲁交通集团的方式实施,合并完成后,齐鲁交通集团注销,山东高速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齐鲁交通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山东高速集团承继,齐鲁交通集团的下属分支机构及齐鲁交通集团持有的下属企业股权或权益归属于山东高速集团。 重组后的山东高速集团注册资本459亿元,股权结构为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分别持有70%、20%、10%的股权。 山东高速公告显示,本次方案不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 齐鲁交通集团旗下有一家港股上市公司齐鲁高速,8月12日齐鲁高速股票临时停牌,“以待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刊发一份构成本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齐鲁交通集团在6月份曾筹划入主江苏上市公司金智科技,通过受让其控股股东股份和参与定增的方式拿下公司总股本的29.99%,耗资约12.26亿元。 山东高速集团旗下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山东路桥,8月12日晚间,山东路桥也披露了控股股东筹划联合重组的公告,和山东高速披露的内容相似。此外,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均持有山东路桥股份。 新集团资产近万亿 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的合并信息于一个月前的7月12日正式公布。当天,山东高速、兖州煤业、新华医疗、ST地矿等兖煤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筹划重组。7月13日,有关山东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合并是山东省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新组建的山东高速集团规模庞大。 新山东高速集团资产总额为9393亿,2019年合计净利润达78.58亿元,位列新能源集团和山东重工之后。重组后的新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由现任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邹庆忠出任,周勇将出任总经理。 对于如何利用好合并后近万亿的资产,7月20日邹庆忠对记者表示,集团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流动性不强、投资大、回收期长。新山东高速集团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将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资产变资金,争取更多资金,更好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也是关于新基建的首个部委文件。 新基建在交通领域率先发力在意料之中,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了解到,还有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支持性政策或举措也在酝酿中,好戏还在后面。 详情请扫二维码↓
据无锡交通集团消息,8月4日上午,无锡市交通集团与云南景成集团完成了关于瑞丽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丽航空”)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 瑞丽航空是云南省首家本土航空公司,于2013年5月获民航局批准筹建,并于2014年5月开航,截至2020年6月底,共运营20架飞机,航线74条,航线网络覆盖43个国内外通航城市。天眼查数据显示,瑞丽航空由云南景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景成集团董事长董勒成持股30%。 另有公开资料显示,无锡交通集团成立于2011年11月5日,是由无锡市人民政府直接授权经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公司注册资金57.45亿元。该集团的经营范围为受托经营、管理市级交通国有资产,进行国有资产的收益管理和经营等。 此次瑞丽航空股权转让,官方并未透露无锡交通集团对瑞丽航空的具体持股比例,也未明确瑞丽航空今后的运营基地是否存变化。但无锡交通集团在通告中表示,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拥有一家本地航空公司对无锡加快发展航空枢纽、实现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填补江苏省航空运输业的空白,还有助于无锡形成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格局,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委、市政府8月4日召开市管企业合并重组发布大会,正式宣布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京投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轨道公司)实施合并重组的消息。 经查询,京投公司控股的企业达54家,包括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底,京投公司直接持有华夏银行8.5%股份(扣除优先股)、中化国际1.12%股份、中兵红箭0.71%股份及港股公司城建设计6.51%股份。京投公司还通过京投(香港)持有港股公司京投交通科技55.12%股权、翼辰实业4.24%股权、环球医疗1.10%股权等。 此外,京投公司还是科创板公司交控科技的第一大股东(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以及沪市公司京投发展的控股股东。 根据北京市国资委消息,京投公司和轨道公司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业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此次整合有利于发挥两家企业在投融资和建设领域的经验优势和技术储备,提升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此次整合还有利于统筹利用轨道交通产业资源,增强京投公司作为业主的投融资实力,进一步支持带动北京市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资料显示,京投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由北京市国资委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与管理,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土地与物业开发经营等相关资源经营与服务职能。截至2019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6212亿元,净资产达2332亿元。2019年,京投公司实现净利润30.34亿元。 轨道公司是北京市负责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管理公司,负责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车辆招标等。子公司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车辆设备监造和全自动运行系统建设咨询。目前,车辆咨询监造项目业务已覆盖全国16个城市,下设28个项目部,监造出厂列车超10000辆,在济南、郑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全自动运行系统全过程咨询服务。 对于重组后京投公司的改革发展思路,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表示,要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抓好投资建设、安全运行和职工稳定,做到企业融合、业务融合、职工队伍融合,实现“1+1>2”的效果;要严守工作纪律,注重协调配合,确保企业运行管理有序推进、平稳过渡。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整合“瘦身”已成北京市国资委近2年来的重点工作。2019年,北京市国资委先后将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与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首开集团和房地集团、城建集团与住总集团、建工集团与市政路桥共6家企业进行合并重组。
消息 讯继与龙湖集团(00960.HK)签订战略协议合作后,7月底武汉地铁集团(下简称“地铁集团”)相继与万科集团、大悦城(000031)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核心都旨在深度挖掘武汉TOD市场。 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TOD项目累计交易额超420亿元,涉及房企包括万科、龙湖、保利、金地、金茂、招商等。其中,武汉TOD项目涉及金额累计155.34亿元,占今年上半年全国TOD项目交易额的近四成。 地铁集团连牵三家房企打造TOD 所谓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一定步行范围内建设高密度功能复合型的社区,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6月4日,地铁集团与龙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地铁TOD产城融合示范项目;7月29日,地铁集团与万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31日,地铁集团与大悦城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中,签约双方均表示,将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合,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深度参与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领城市发展升级。 8月3日,武汉地铁集团综合开发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黄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地铁集团主导开发TOD模式,将城市商业、文化、教育、住宅各种功能进行串接,交通上会更便捷;从城市骨架来看,由地铁站形成的聚集效应,使人民生活的社区半径服务越来越紧凑,长距离交通通过地铁公共交通解决,对于城市大气环境,对城市交通会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武汉地铁集团来说,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网运营及资源经营“三驾马车”为发展之策。 黄澍表示,今年武汉地铁集团连续与大悦城、万科、龙湖等多家大型房产集团成功牵手,进入战略合作阶段,正是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地铁+物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武汉地铁集团将以地铁+物业发展战略合作为契机,由建设城市地铁向建设地铁城市加速转型,下一步将进一步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TOD多样化的产品,拉开武汉地铁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武汉TOD按下加速键 2018年10月,武汉市出台《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提出打造长江新城TOD换乘中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米至800米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方便选用轨道交通、公汽、单车、步行等多种公共低碳出行方式。 2019年,长江新城TOD换乘中心揭开面纱,被视为武汉TOD元年。同年,不少开发商以“步行范围内就能解决工作、商业、文化、教育等各种需求”为卖点,相继推出TOD项目。 今年上半年,TOD项目也备受房企热捧,万科、龙湖、保利、金地、金茂、招商等集体投向TOD项目,累计交易额超420亿元。 其中,武汉TOD项目包括龙湖武汉46.47亿元落地TOD天街项目;招商58.87亿元摘武汉硚口宗关TOD地块;6月4日,中国金茂50亿元签约武汉长江TOD综合体项目。涉及金额累计155.34亿元,占今年上半年全国TOD项目交易额的近四成。
8月3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了2020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取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89%;归母净利润994.08万,同比下降95.35%,主要是受第一季度的疫情影响及去年同期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佳都科技在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1亿元,单季度同比增长5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6.60万元,单季度同比增长203.01%,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29.00万元,单季度同比增长2399.53%,完全弥补了第一季度亏损,公司业绩逐步企稳。 打造全栈式AI产品体系 自提出“AI+”战略以来,公司的AI产品销售持续较快增长,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收入8775.16万元,同比增长64.14%,带动整体毛利率企稳回升,正在朝“AI2.0”时代大步迈进。报告显示,公司AI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算法团队在世界图像识别竞赛WebVision中名列第三;基于认知智能技术,创新推出面向轨交的“华佳Mos”、面向交通的“IDPS大脑”、面向城市治理的“视频云”系列数字平台和智慧终端,打造全栈式AI应用产品,为各场景用户赋予从信息感知到辅助决策、智能操作的能力。 此外,基于智慧城市治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及丰富行业经验,公司在疫情期间迭代发布了智感社区多维动态防控平台、疫情微排查平台等系统,并研发多款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终端,截止至2020年5月30日,该系列产品累计覆盖广东、湖南、山东、云南等全国17个省份、28个地市,满足“非接触时代”需求,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有望形成新增长点 公司2017年着手研发的“IDPS城市交通大脑”目前已在宣城、淮南、宿迁等多地试点,上半年突破一线城市,强化了超大型城市复杂交通路况下的应用能力,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城市交通大脑构建了全新的可计算的道路网络模型以及基于身份检测的交通系统模型,通过解构交通DNA、实现路网数字化以及个体精准掌握,可以对数百万辆微观车辆的全时监测,分析和预测其通行特征、运行规律,形成对城市宏观交通规律的洞察求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拥堵点治理、绿道优化、非法营运车辆排查、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的智能决策能力。未来,“城市交通大脑”将成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决策系统”和“指挥中心”,参与城市顶层设计,以数据智能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加速发展。 订单进一步充盈 报告显示,公司凭借华佳Mos系统、智慧车站等AI产品的代际优势,抓住“新基建”历史机遇,积极布局智能轨道交通业务。上半年,公司成功中标长沙地铁总金额约101亿元项目,继去年中标广州地铁“十三五”总包项目之后再次落地百亿级轨交项目,实现智能化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总包业务模式的复制推广,为公司拓展总包模式全国布局再下关键一城。与此同时,公司上半年在佛山、哈尔滨等地也中标多项智能化轨道交通项目,案例累计落地城市达到23个,占已开通运营地铁城市数量近60%。目前公司轨交业务在手订单充足,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带来更高的确定性。 下半年,在国内经济逐步回暖的大环境下,公司将加快业务拓展,力争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一方面坚持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占比,坚持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围绕“AI+数据”,完善和推广具备认知智能能力的“行业大脑”,牵引和带动解决方案业务销售规模扩大。公司将依托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现代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全要素、全时空解决方案,构建基于IDPS核心理论的现代“城市大脑”,并深耕落地于智能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以及智慧城市治理等主要业务场景。交通方面,依托公司同时具备地面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的优势,以数据为驱动、创新交通智慧应用,提供更智慧的出行体验;城市治理方面,从狭义的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向广义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升级,在多维数据汇聚融合基础上,助力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2020年7月10日晚间,作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未来城市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欧)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协办。论坛以“智联万物,慧城新篇”为主题,以“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突出数据联动、智慧生活、万物互联、政企合作的四大议题,致力于为行业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启发新的发展思路,促进技术在具体场景的进一步落地。 论坛期间,明略科技联合创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烨,深圳云天励飞副总裁 郑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先生带来《轨道交通、信息互联与智慧城市》的主题演讲,李德紘先生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2、可以预见,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 3、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通过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三化”的做法。 以下是他演讲的核心内容: (经亿欧·EqualOcean精简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李德紘,来自佳都科技。 佳都科技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ICT分销与服务、智慧城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等。今天我将分享过去这段时间佳都科技在交通出行、信息互联、智慧城市方面工作的一些想法、理念。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与接触传播的特性使得公共交通系统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急剧上升,同时感染人群在交通网络中的流动也会迅速扩大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随着复工节奏逐渐推进、出行需求特别是上班上学等刚性需求的增加,公共交通客流必然逐步增长。但如果延续历史客流密度或是强度,对现有的疫情防控不利,那过去拟定的预控方案将无法满足对疫情防控的需要。 因此,公共交通的运营部门必须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出行者对病毒潜在传播的忧虑,或是进一步的确保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像往日一样,是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系统中,密切接触者在这种人力的记录方式之下,一方面无法符合大众出行需求,更实际的层面看,对接触者或是疑似患者,他过去的接触源,很难追溯。因此应对疫情,新技术的手段的发挥并不如我们预期。 随后,公共交通行业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快速的反应,推出了不的解决方案。各地各省份各种健康码纷纷上线,并与健康上报、流动人员疫情排查,各类小程序快速开发并具体应用,也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留痕以及人员追踪在过去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从人工化迈向了智能化、自动化。 而数字化的措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效率,这当中也具体体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化零为整的能力。那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也为公共交通安全、危机快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智能化技术和针对疫情防控推出的各种智能系统,在这次疫情中初试牛刀,也显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在优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潜力,可以增加城市再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但我们也看到,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的确要进一步借助出行的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并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具体对民众出或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应对危机的动态响应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地铁线路为例,建立适当的模型,量化客流增加对疫情控制的影响程度,使用智能大数据的统计,来统计我们出行者接触的概率。 由于疫情期间对接触者追踪的需求,各个城市对个人出行的时空信息,在不同交通模式中都进行了收集统计。目的无非是为了找出确诊病例或是疑似病例,在出行轨迹中所接触的潜在人群。 但不同的交通模式中,孤立的信息收集,也无可避免造成身份信息在不同场景重复收集的情况,效率低,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出行链溯源困难,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因此,为了寻找出个人出行链,就必须对不同的出行模式之间的个体身份进行一个统一化的收集管理。在一些城市,实施了实名制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就是为了形成个体出行全链条、全时空的追踪。 可以预见,这种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让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拥有更全面、更细致的可能性,多模式交通服务层面,打开信息交互渠道,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整合。 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 我提出以下的“三化”做法,也就是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借由“三化”的出行方式的构建,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韧性问题的主要关键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何为“局部化”。现代城市中,市中心高密度集中化的发展,使得市民大众不仅通勤距离变得太远,耗费时间变得太长,生活必需品可达性也很差。以此次疫情中小区化网格管理作为参考借鉴,我们发现,生活必需品集中采购的需求其实可以透过社区集市形式,在未来进一步的系统化铺开。 再来我们看“无人化”。无人驾驶车辆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势必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这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势必也将显著地提高交通系统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接着看“轻量化”。为了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许多生活、工作事物其实都可以透过线上业务作为一个支撑。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内潜在的交叉接触而带来的感染危险,其实我们可以基于“定制公交”的理念来进一步提供预约式、定制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有效控制车辆承载率。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交通系统达成。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必须能与时俱进。 今天我的分享,特别点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这个韧性,可以通过以上我分享的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进一步建构达成;也唯有具有韧性的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