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公布了三季度的GDP数据,增速为4.9%,略低于市场的一致预期。但我认为,经济增长的数据与预期之间的差异较小,并不能说明经济强还是弱,也不构成看空的理由。事实上,中国经济在今年全球疫情中一枝独秀,已经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决策正确、执行有效。但从已经公布的细化数据看,我认为结构性问题才是我国必须面对和着手缓解的问题。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改总体下行趋势 以下是中泰宏观团队对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所作的点评: 首先,工业仍然偏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新经济行业继续高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电气机械器材同比增长15.9%,电子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同比分别增长8%和12.5%。 传统行业来看,相关政策支持下汽车制造同比增长16.4%,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压等行业同比也在高增长,主要来自地产投资高增的带动。今年一季度施工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二、三季度工业生产均存在赶工成分,短期数据偏高。服务业生产增速回升1.4个百分点至5.4%,和往年相比仍然偏低。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转正至0.7%,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相比二季度回升1.7个百分点。 其次,政府债高增,但基建投资偏弱,制造业仍然受制于外需走弱。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正至0.8%,折算当月同比则小幅回落至8.7%。具体来看,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回升至0.2%,当月增速进一步回升至3.2%。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所以尽管政府债券高增长,但主要用于弥补扩大的财政缺口,支出端的增长并不明显,是基建回升乏力的主要牵制。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回升至-6.5%,制造业投资恢复仍较慢,主要或受到外需偏弱的影响。其中医药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投资增长相对较快。 第三,地产销售、开工、竣工均回落,房地产业趋于周期下行中。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升至5.6%,折算当月同比仍在11.9%的高位。但需求端已经在回落,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回落至7%,尽管“金九”期间房地产商加速推盘,但销售数据却并不亮眼,10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也在回落。 此外,9月房地产新开工单月同比继续下滑并转负至-2%,待积压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释放完毕后,房地产周期的下行压力也将逐步显现。9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单月同比降至-18%,施工周期被拉长的情况依然存在,反映了开发商资金压力较大,偏紧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地产周期构成压力。 第四,消费继续恢复,或来自“双节”带动。9月社零总额名义、实际和限额以上同比增速分别为3.3%、2.4%和5.3%,消费继续恢复。从各类限额商品零售来看,中秋国庆带动饮料、烟酒零售大涨,粮油食品增速也有所回升。可选品消费延续分化,汽车零售增速仍维持11.2%的高位,化妆品、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等继续高增长。 而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零售同比负增长,建筑装潢材料增速也在0.5%的低位,石油制品仍然大幅负增长。9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9%,仍然负增长。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升至2.4%。往前看,考虑到“双十一”带来的消费后移现象,11月份及以后的消费恢复速度或放缓。 总体而言,我国的单月经济数据或许已在高点区间。经济数据有好有差,哪些可以持续?整体趋势怎么走? 我们认为,工业、地产投资偏强的背后,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前期政策刺激,另一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间积压部分生产和投资需求,在二三季度集中释放,导致短期同比数据偏高。 但往前看,刺激措施有所减弱,例如信贷投放从6月份以后就已经回归正常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有所收紧,积压生产和投资需求也会逐步释放完毕,所以工业、地产投资数据会逐渐趋于回落。而终端消费、服务业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要解决终端消费偏弱的问题,还是要等待医学上彻底战胜病毒,而这一点还需要耐心等待。 政策更偏重长远 从中央层面看,今年没有设GDP目标,这也为逆周期政策的审慎提供了依据。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全国的两会延后至5月下旬才召开,而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两会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开完了,这就导致大部分省市对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设得过高,没有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拉动GDP的压力大的反差。 但是,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今年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想拉动经济往往心有余力不足。从2017年中以来,中央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扩张明显放缓,城投公司有息负债增量连续两年下滑,基建投资增速也是从2018年以来大幅下降。往前看,尽管专项债、特别国债对基建支持力度增加,基建会继续回升,不过力度恐怕比较有限。 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年中央已经加大力度来严控各地房价,确保房住不炒的政策能够得以见效。过去十年里,我国经济增长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起来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依然很大,房地产仍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变量。但如果这一局面不改变,就会步入到地方政府、居民部门和房地产企业共同加杠杆的恶性循环中。 正因为有此担忧,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前段时间易纲行长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的撰文观点: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这就可以解释预期中的“降准降息”并没有出现,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意味着央行将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就财政政策而言,我认为实际上也是“积极偏稳健”,因为一直在强调政府过紧日子,大幅压减行政性开支,同时,对基建投资也非常谨慎,强调投入产品比。这就可以解释,我国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低于预期的原因。因此,在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今年预算财政赤字率才3.6%,而美国估计将达到15%。 事实上,在长期以投资拉动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下,基建投资一定是超前的,房地产行业一定是在累积泡沫的,社会总杠杆率一定是大幅上升的。那么,如果着眼长远的话,继续强刺激显然不可持续,偏重政策执行质量将是理性的选择。 过去,政策的选择余地很大,因为经济潜在增长率高、一张白纸绘蓝图;如今选择余地小了,今后,慢慢从“多选题”变为“单选题”。 结构性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重心 前三季度数据看,新行业表现较好,传统行业普遍比较疲弱,这属于正常现象,疫情加速分化。此外,出口出奇的好,国内消费增速则低于预期,这属于中国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得以发挥。 但是,不是所有的分化都是好现象。如从细分数据看,烟酒的消费额增速显著好于其他消费品。例如,9月份居民烟酒消费增长17.6%,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的增速。当然,这里存在过节的因素,但我想强调的是,高端烟酒的消费增速非常惊人。 尽管统计局没有公布相关数据,但从上市公司的中报看,高端白酒的营业收入普遍增长10%以上,而根据白酒行业协会的数据,1-8月份全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了11%。这是否意味着白酒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即高端消费高增速,中低消费负增长?当然,这一方面与消费升级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居民的收入分布有很大相关性。 又如,9月份汽车类消费增长11%,但豪华汽车的零售额增长了33%,是平均水平的3倍。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迅猛,1-9月份的增速估计在20%以上,但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7.2%,汽车类消费也下降6.3%。 从长期看,消费增速取决于收入增速,1-9月份,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其中,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增长3.2%,低于平均数,说明受疫情影响,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收入增速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都不利于消费增长,而我国经济已经是消费主导了。 此外,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体现在消费品结构的增速差异上,而且主要体现在投资品的交易和价格上,因为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意愿远大于消费意愿。今年以来,股市表现火爆,交易量显著上升,指数也出现了明显上涨。而且,目前A股市场的交易市盈率创出了2006年以来的新高,表明市场的投机性显著上升。 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也好于预期,不仅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保持上涨,销量没有明显下降,同比只下降1.8%,尤其是豪宅销售额大幅上升(我国东部地区销售额增速高于销售面积6.7个百分点);而且,1-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5.6%,继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 投资品价格的虚高,会增强金融风险,不利于稳杠杆。因此,我认为在防疫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的改革和政策重心将偏向解决或缓解结构性问题上来。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以促进消费,如何引导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降低金融和房地产这两大行业的风险。 风险提示:疫情变化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国际局势突变等
事项 按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9.9%(前值+9.5%);进口同比+13.2%(前值-2.1%);贸易顺差370亿美元(前值589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9月出口同比+8.7%(前值+11.6%);进口同比+11.6%(前值-0.5%);贸易顺差2577亿元(前值4166亿元)。 主要观点 出口延续强势,进口超预期改善,表明内外需改善的方向依然明确,从区域角度看,进出口普遍性改善,并非存在明显的单一国的扰动。 从出口角度看,9月我国出口商品中,呈现三大特征:高位横住的部分——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增速高而不落;低位向上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持续改善;高位回落的部分——防疫物资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大宗商品与手机等出口负增长主要受到价格因素拖累为主,或有特定品类因素的干扰。 从进口角度看,进口改善一则来自工业品进口需求大幅提升(如汽车、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二则来自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进口显著改善,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三则来自大宗商品价格拖累的改善。 2021年出口展望:外需与出口份额的“掰腕子”。我们在《【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中提到,疫情以来,我国出口与海外外需表现为不同步变化的两张“皮”——出口增速与外需的脱节,二者形成了反向变化的掰腕子特征,由于我国出口占比全球份额13%左右,出口份额提升一个百分点可以抵消掉外需回落七个百分点,份额变化十分重要。 出口在外需与出口份额的角力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2020Q2外需大降、我国出口份额大涨,出口微降;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外需回升、份额逐步回落,出口回升;2021年下半年外需平稳、份额平稳,出口回落。在上述专题报告中我们详细拆解了我国出口份额提升中哪些为永久性、哪些为暂时性,而在此篇报告中我们将利用这一结论,对2021年出口进行展望,可以看到,在两股力量的掰腕子中出口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韧性。 2020年下半年起,我国出口料将进入到全球需求回升,但我国出口份额逐步回落的过程,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左右。根据我们的测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2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6%),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根据我们对我国出口份额的估算与全球出口额预测值可估算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分别假设了2021年中与年末出口份额回落至13.1%两种情景,根据估算结果可见,2021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持平或略好于2020年下半年,仍可维持较快增长,2021年下半年由于高基数原因(我国出口份额处于高位),同比增速将转负,2021年全年出口同比小幅正增长或零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的假设中存在以下的不确定因素:1、若因疫苗量产带来全球疫苗相关物资产能不足,有可能带来我国疫苗相关物资的出口份额提升,在测算出口份额时无法准确估算此类因素;2、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的估算方式为:假设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占全年的比重为46.5%(取历史均值),但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对该数据的取值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干扰出口增速的测算值。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出口延续强势,进口超预期改善 (一)进口:或将脱离疲弱区间 9月进口增速超预期回升,主要受到3因素提振: 1、工业品进口需求大幅提升。9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对进口的同比拉动率分别为6.8%、8.8%,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33.2%、28.2%、39.7%,进口量价齐升。伴随国内工业生产进一步回暖,内需提振带来进口超预期增长。往后看,伴随着经济中顺周期环节的上行,如消费、制造业投资等,进口有望脱离疲弱区间。 2、农产品进口需求显著改善。9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46.8%、19.4%,金额同比增长35.2%、17.6%,农产品进口同比拉动率为+1.6%,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 3、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负向拖累改善。9月铁矿石价格在连续5个月负增长后翻正,实现铁矿石进口量价齐升;铜及铜材也录得量价齐升;原油价格同比仍延续负增长,但负向拖累收窄;共同带来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的改善。 (二)出口:外需改善继续带来出口偏强 美欧各行业修复程度进一步改善,带来外需仍偏强。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持续改善,与上期(7-8月)数据相比,本期(8-9月)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至100%、90%,美国与欧洲国家工业生产修复幅度均显著提升,带来外需维持强势,近期我国出口运价指数也持续高企。同时,在海外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防疫物资的需求继续回落,9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出口拉动率进一步回落至1.7%。其他商品类别中,劳动密集型与高新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长;较为超出市场预期的在于手机出口大幅回落,通过拆分量价可以看到,9月手机出口下行的主要拖累因素在于出口价格大幅下滑。 二 2021年出口展望:外需与出口份额的“掰腕子” 2020Q2全球出口增速陡降,但我国出口份额提升(4-6月我国出口占全球24个主要经济体的份额为15.7%,2019年均值为12.5%,提升了3.2%),抵消了部分外需的回落,简单估算可知1个点的份额提升,可对抗约6-7个点的外需回落(全球24个主要经济体的单月出口额约15000亿美元,我国单月出口额约2200亿美元,我国出口份额提升1个百分点带来出口增长150亿美元,占我国单月出口额比重约6%-7%)。 2020年下半年起,我国出口料将进入到全球需求回升,但我国出口份额逐步回落的过程,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左右。根据我们的测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2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6%,主要包含贱金属及其制品、剔除手机和电脑的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等),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2020年4-6月出口份额-2019年出口份额)*20%+2019年出口份额=(15.7%-12.5%)*20+12.5%=13.1%)。(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根据我们对我国出口份额的估算与全球出口额预测值(取WTO最新预测值,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将下降9.2%,2021年将上升7.2%)可估算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见图表11)。我们分别假设了2021年中与年末出口份额回落至13.1%两种情景,根据估算结果可见,2021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持平或略好于2020年下半年,仍可维持较快增长,2021年下半年由于高基数原因(我国出口份额处于高位),同比增速将转负,2021年全年出口同比小幅正增长或零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的假设中存在以下的不确定因素:1、若因疫苗量产带来全球疫苗相关物资产能不足,有可能带来我国疫苗相关物资的出口份额提升,在测算出口份额时无法准确估算此类因素;2、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的估算方式为:假设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占全年的比重为46.5%(取历史均值),但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对该数据的取值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干扰出口增速的测算值。 三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9月出口维持高增长 1、出口走势 9月出口增速继续偏强,略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9.9%,预期+9%,前值+9.5%;以人民币计价,9月出口同比+8.7%,前值+11.6%。9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9月对多数地区出口维持高增速 9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进一步提升。9月对美国、加拿大、韩国、东盟、印度、巴西、南非等多地的出口同比增速继续提升,对欧盟的出口增速环比8月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10.8%的高增速。从出口拉动率来看,美国、欧盟、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3%、1.54%、1.98%,另外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同比拉动率均有提升。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与高新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长 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其中家具、玩具的出口增速分别为30.6%、7.4%,鞋类出口增速-14.1%,增速较8月均有提升;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9月钢材出口增速继续维持34.7%的高增速,成品油出口增速则回落至-55.9%,均较8月有所下降。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高增速,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17.6%、29.4%、22.8%、17.5%,均较8月大幅提升,仅手机产品因价格大幅回落而导致出口金额大幅下滑至-42.7%,并带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率大幅回落至1.3%(前值3.3%)。 (二)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1、进口走势 9月进口增速大超预期。以美元计价,9月进口同比+13.2%,预期+0.1%,前值-2.1%;以人民币计价,9月进口同比+11.6%,前值-0.5%。9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降幅大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多数地区进口均显著回升 9月自多数地区进口均显著回升。9月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拉动率分别为1.46%、2.57%、1.13%、1.44%、2.01%、4.58%,均有显著提升,反映我国9月进口需求全面回暖。 3、进口商品:工业品进口延续偏强,农产品大幅提升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 农产品中,9月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提升。9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46.8%、19.4%,金额同比增长35.2%、17.6%,带来9月农产品同比拉动率达到1.6%,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 b)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继续增长,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9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17.6%、9.2%、60.5%,原油进口数量环比下降,但铁矿石与铜及铜材的进口数量环比继续提升;进口价格方面,铁矿砂、铜及铜材的价格同比录得正增长,不过原油价格仍呈负向拖累。综合来看能源等其他商品对进口的负向拉动率略有收窄,但仍达到-4%,为进口的主要拖累因素。 c)工业品进口需求全面改善。9月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33.2%、28.2%、39.7%,进口量价齐升,高新、机电产品对进口的同比拉动率合计达到15.6%,为9月出口超预期的主要因素。 (三)贸易差额:进口大增带来9月贸易差额继续收窄 9月贸易顺差继续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370亿美元,预期580亿美元,前值589.3亿美元,环比减少219.3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2576.8亿元,预期4195亿元,前值4166亿元,环比减少1589.2亿元。
1、出口改善放缓。 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扩大至9.9%,较8月份再度上升0.4个百分点,不过改善速度放缓。出口的持续改善,一方面,仍与海内外疫情错位有关,当前欧洲疫情仍在持续爆发,尤其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而美国疫情也再度抬头;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复工的陆续推进,也加大了对我国产品的需求。 分国别来看,9月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存在明显分化,对美国出口增速扩大至20.5%,为18年2月以来新高,是主要贡献,不过涨幅已经放缓,仅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速回升至14.4%,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贡献也较大。不过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速仍为负,对日本出口降幅扩大1.9个百分点至-2.7%,对欧盟出口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至-7.8%,是主要拖累。 分产品来看,9月主要产品出口增速同样分化明显,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11.9%,基本较上月持平;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出口增速转正至0.5%,较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则进一步回落7.7个百分点至4.2%。 同时,我国疫情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再度放缓,但仍有一定贡献,如9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速仍高达34.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速仍高达30.9%,如果剔除这些产品,9月出口增速为8.6%。 2、进口大幅反弹。 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大幅反弹至13.2%,较8月上升15.3个百分点。从美国进口增速回升幅度最大,从上月的1.8%回升至24.8%,这主要与过去一年自美进口基数较低有关。此外,自欧盟、东盟和日本的进口增速也回升至11%-13%附近。 据PIIE测算,前8月我国自美进口协议中覆盖的产品金额占目标的5成左右,其中农产品45%,而能源产品21%,而9月农产品进口增长23.2%,较上月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或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尤其是铁矿砂和未锻轧铜。 分产品看,原油4848.2万吨,同比增速扩大为17.6%,进口均价同比收窄至-26.9%;铁矿砂10854.7万吨,同比增速扩大至9.2%,进口均价为110.8美元/吨,同比大幅反弹至7.3%;集成电路537.2亿个,同比增速扩大至26.9%;未锻轧铜72.2万吨,同比增速收窄至60.5%,进口均价同比扩大至8.5%;大豆978.9万吨,同比增速扩大至19.4%,较上月上升了18.1个百分点。 3、疫情错位,出口仍有支撑。 往前看,海外疫情依旧严峻,尤其是欧洲主要国家仍在爆发,多个国家已经加强了疫情防控措施,海外经济恢复或继续放缓,对我国外需仍有拖累。此外,美国大选不确定性较大,美国财政刺激方案谈判以及英国脱欧谈判等均陷入僵局,对我国外需也有一定干扰。 不过由于我国与海外疫情错位,复产复工较快,而海外产业链恢复尚需时日,所以外部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会边际增加,对我国出口仍有较大支撑。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政策变动,贸易问题,全球经济降温。
据海关总署统计,以美元计价,2020年9月出口额同比9.9%,前值9.5%;进口额同比13.2%,前值-2.1%;贸易顺差370.0亿美元,前值为589.2亿美元。 主要观点:9月出口增速延续高增,也再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处于高位,我国产能修复优势充分体现,是推动当前出口高增的主要原因;另外,防疫物资出口继续对整体出口增速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9月进口增速大幅反弹,且远超预期,核心原因在于国内宏观经济供需两端同步回升,且供需缺口有所收窄,部分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带动进口需求回暖。同时,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利好进口企业成本下降,以及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滞后效应,也对当月进口增速产生拉动。 展望10月,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正增长,未来下行风险值得关注;进口方面,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还将向着潜在增长水平回升,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这将对进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 图1 9月出口延续强势 进口骤然加速(美元) 数据来源:WIND 一、9月出口增速延续高增,也再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处于高位,我国产能修复优势充分体现,是推动当前出口高增的主要原因;另外,防疫物资出口继续对整体出口增速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9月出口贸易额同比上升9.9%(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8.7%,差值主要源于人民币汇价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所致;对进口影响相同),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再次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这一方面有上年同期基数走低的影响,但同时也表明9月我国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当前境外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我国疫情已得到稳定控制,国内产能修复差异明显。在欧美各国普遍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需求端明显恢复的背景下,我国出口正在成为弥补海外供需缺口的重要因素。另外,9月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高增,对整体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 图2 9月我国对美出口增速保持高位(%) 数据来源:WIND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来看,9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达到20.5%,比上月大幅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一方面,上年同期经贸摩擦影响加剧,出口基数大幅走低;另一方面,前期美国国内实施大规模财政救助计划,其中包括对每个成年人提供1200美元补贴等内容,这导致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反弹速度明显快于产能修复——6月起美国零售数据同比持续转正;最后,作为我国对美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当前墨西哥、土耳其、印度等国疫情仍处高发状态,产能修复较为缓慢,这导致我国商品在美市场份额显著扩大。 不过,近期欧盟地区疫情明显反弹,9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为-7.8%,较上月恶化1.3个百分点。9月我国对日本出口仍为负增长,降幅扩大至-2.5%,也与当地疫情未得到彻底控制,经济复苏疲弱有关。 图3 9月我国对东盟、印度出口增速整体改善(%) 数据来源:WIND 在新兴市场方面,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9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状态。我们注意到,年初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与这一区域疫情形势较为稳定、经济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直接相关。另外,近期我国对东盟地区的越南、印尼等国机械设备出口增速较快,也不排除存在一定产能外迁因素。9月我国对印度出口年内首次恢复正增长,较上月大幅改善15个百分点,其中上年同期基数大幅下行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当前印度每日新发病例处于全球首位,国内经济重启阻力很大,短期内或将支撑我国对印出口。9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6.6%,较上月回落10.9个百分点,但仍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近期俄罗斯国内疫情再现反复,我们预计年内对我国商品进口需求不会明显减弱。 图4 9月防疫物资出口延续高增(%) 数据来源:WIND 9月出口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月防疫物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9月以口罩为代表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4.7%,增速较上月回落12.3个百分点,但这一增速仍属很高水平。当月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30.9%,增速较上月放慢8个百分点。9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5.9%,增速较上月加快5.3个百分点。从以上三类防疫物资整体来看,9月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50.9%,仅较上月小幅下降7.6个百分点,对当月出口的整体拉动达到3.5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扣除防疫物资的出口带动作用,9月出口增速将为6.4%。整体上看,9月防疫物资出口增速与整体出口增速“一降一升”,表明当前我国出口增长的基础进一步改善。 二、9月进口增速大幅反弹,且远超预期,核心原因在于国内宏观经济供需两端同步回升,且供需缺口有所收窄,部分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带动进口需求回暖。同时,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利好进口企业成本下降,以及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滞后效应,也对当月进口增速产生拉动。 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月大幅加快15.3个百分点,创下年内单月最高增速。这与当月制造业PMI进口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相印证(9月PMI进口指数录得50.4,为2018年6月以来首度升至荣枯线以上)。此前市场普遍预计9月进口增速将会实现小幅正增长,此番两位数的增速远超预期。其核心原因在于,9月宏观经济供需两端同步回升,且供需缺口有所收窄,部分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内需方面,终端消费延续回暖,基建、房地产投资仍维持偏强状态;外需方面,出口保持强势,且增速进一步加快,对相关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也有较强拉动。由此,内外需共振下,9月进口实现高增。 从其他影响因素来看,6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9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均值为6.81,显示当月人民币平均升值幅度为1.7%,与5月相比,平均升值幅度达到4.2%。人民币连续4个月的升值趋势利好国内进口企业成本下降,而在进一步升值空间可能有限的预期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企业当期进口需求。此外,9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小幅走弱,RJ-CRB商品价格指数月均值环比下降0.93%,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同比跌幅从上月的-12.1%扩大至-15.4%。但考虑到贸易流程的原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现货价格对我国进口到岸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9月进口价格可能更多反映8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比跌幅的收敛,从而对进口金额增速产生支撑。这在原油进口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从主要进口商品来看,(1)9月原油进口量价齐升。9月国际油价在8月底9月初大跌基础上窄幅震荡,月均值环比下跌9.0%,同比跌幅从上月的-23.9%扩大至-34.9%。但因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进口到岸价格影响的滞后性,9月我国原油进口价格同比跌幅反而有所收窄。同时,当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7.6%,增速较上月加快5.0的百分点。由此,在量价齐升拉动下,当月原油进口额同比下跌14.1%,跌幅较上月收敛10.5个百分点。 (2)大豆进口方面,7月以来,由于巴西大豆库存逐渐消耗,出口能力下降,我国大豆进口增速显著放缓。但随着美国大豆进入成熟期,加之中美双方同意继续推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9月我国进口大豆采购重心转移至美国,进口增速大幅回升。当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19.4%,进口额增长17.6%,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8.1和18.9个百分点。 (3)9月铁矿石进口额同比增长17.1%,增速较上月加快22.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月进口价格同比涨幅受低基数影响大幅走阔。以日照港62%印粉价格为例,当月均价与上月基本持平,但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7.4%扩大至28.3%。从进口量来看,9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上月加快3.4个百分点。考虑到后期铁矿石供需基本面可能边际走弱——海外供给逐渐宽松但国内钢厂面临采暖季限产,铁矿石价格或将走弱,其对进口额增速的支撑作用也将减弱。 (4)9月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26.9%,增速较上月加快16.9个百分点,带动进口额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17.1个百分点至28.2%,可能的原因是企业预期中美经贸摩擦冲击供应链,从而加大备货力度。今年以来集成电路——即芯片——进口波动明显加大,或与该行业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的特殊地位直接相关。 图6 9月我国主要对主要商品进口增速普遍反弹 数据来源:WIND 三、两大因素支撑下,10月出口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未来下行风险值得关注;进口方面,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还将向着潜在增长水平回升,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这将对进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近期国内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升,并已在8月重返扩张区间,意味着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有支撑,10月出口同比有望继续保持较快正增长。另外,当前全球疫情第二波正在从西欧等地扩散,意味着主要经济体产能修复过程也将随之放缓;目前来看,疫情第二波对各国消费的影响或将有限。综合判断,年内海外供需缺口将继续对我国出口形成带动效应。 不过,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严重衰退过程,全球贸易也在同步衰退。作为全球头号贸易大国,我国出口在这样一种不利环境下能够保持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疫情高发期间的临时性因素。未来伴随疫苗的开发和部署,其他国家产能修复步伐会明显加快,加之预计后期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将较为缓慢,届时我国出口韧性或将面临较大挑战。我们认为,这也是商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出台稳外贸、推动出口转内销等措施的原因。 进口方面,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还将向着潜在增长水平回升,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这将对进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不再加码,房地产调控升级等措施陆续出台,后续经济回升幅度将进一步放缓。从价格来看,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减弱,欧美疫情反弹,将压制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空间。在前期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减退后,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支撑也将减弱。同时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走高,我们判断四季度进口额将呈现5%左右的小幅正增长状态,9月两位数高增势头难以持续,预计10月进口增速即将有明显回落。
事 项 按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9.9%(前值+9.5%);进口同比+13.2%(前值-2.1%);贸易顺差370亿美元(前值589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9月出口同比+8.7%(前值+11.6%);进口同比+11.6%(前值-0.5%);贸易顺差2577亿元(前值4166亿元)。 主要观点 出口延续强势,进口超预期改善,表明内外需改善的方向依然明确,从区域角度看,进出口普遍性改善,并非存在明显的单一国的扰动。 从出口角度看,9月我国出口商品中,呈现三大特征:高位横住的部分——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增速高而不落;低位向上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持续改善;高位回落的部分——防疫物资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大宗商品与手机等出口负增长主要受到价格因素拖累为主,或有特定品类因素的干扰。 从进口角度看,进口改善一则来自工业品进口需求大幅提升(如汽车、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二则来自农产品进口显著改善,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三则来自大宗商品价格拖累的改善。 2021年出口展望:外需与出口份额的“掰腕子”。我们在《【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中提到,疫情以来,我国出口与海外外需表现为不同步变化的两张“皮”——出口增速与外需的脱节,二者形成了反向变化的掰腕子特征,由于我国出口占比全球份额13%左右,出口份额提升一个百分点可以抵消掉外需回落七个百分点,份额变化十分重要。 出口在外需与出口份额的角力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2020Q2外需大降、我国出口份额大涨,出口微降;2020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外需回升、份额逐步回落,出口回升;2021年下半年外需平稳、份额平稳,出口回落。在上述专题报告中我们详细拆解了我国出口份额提升中哪些为永久性、哪些为暂时性,而在此篇报告中我们将利用这一结论,对2021年出口进行展望,可以看到,在两股力量的掰腕子中出口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韧性。 2020年下半年起,我国出口料将进入到全球需求回升,但我国出口份额逐步回落的过程,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左右。根据我们的测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2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6%),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根据我们对我国出口份额的估算与全球出口额预测值可估算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分别假设了2021年中与年末出口份额回落至13.1%两种情景,根据估算结果可见,2021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持平或略好于2020年下半年,仍可维持较快增长,2021年下半年由于高基数原因(我国出口份额处于高位),同比增速将转负,2021年全年出口同比小幅正增长或零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的假设中存在以下的不确定因素:1、若因疫苗量产带来全球疫苗相关物资产能不足,有可能带来我国疫苗相关物资的出口份额提升,在测算出口份额时无法准确估算此类因素;2、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的估算方式为:假设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占全年的比重为46.5%(取历史均值),但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对该数据的取值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干扰出口增速的测算值。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出口延续强势,进口超预期改善 (一)进口:或将脱离疲弱区间 9月进口增速超预期回升,主要受到3因素提振: 1、工业品进口需求大幅提升。9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对进口的同比拉动率分别为6.8%、8.8%,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33.2%、28.2%、39.7%,进口量价齐升。伴随国内工业生产进一步回暖,内需提振带来进口超预期增长。往后看,伴随着经济中顺周期环节的上行,如消费、制造业投资等,进口有望脱离疲弱区间。 2、农产品进口需求显著改善。9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46.8%、19.4%,金额同比增长35.2%、17.6%,农产品进口同比拉动率为+1.6%,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 3、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负向拖累改善。9月铁矿石价格在连续5个月负增长后翻正,实现铁矿石进口量价齐升;铜及铜材也录得量价齐升;原油价格同比仍延续负增长,但负向拖累收窄;共同带来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的改善。 (二)出口:外需改善继续带来出口偏强 美欧各行业修复程度进一步改善,带来外需仍偏强。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持续改善,与上期(7-8月)数据相比,本期(8-9月)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至100%、90%,美国与欧洲国家工业生产修复幅度均显著提升,带来外需维持强势,近期我国出口运价指数也持续高企。同时,在海外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防疫物资的需求继续回落,9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出口拉动率进一步回落至1.7%。其他商品类别中,劳动密集型与高新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长;较为超出市场预期的在于手机出口大幅回落,通过拆分量价可以看到,9月手机出口下行的主要拖累因素在于出口价格大幅下滑。 二 2021年出口展望:外需与出口份额的“掰腕子” 2020Q2全球出口增速陡降,但我国出口份额提升(4-6月我国出口占全球24个主要经济体的份额为15.7%,2019年均值为12.5%,提升了3.2%),抵消了部分外需的回落,简单估算可知1个点的份额提升,可对抗约6-7个点的外需回落(全球24个主要经济体的单月出口额约15000亿美元,我国单月出口额约2200亿美元,我国出口份额提升1个百分点带来出口增长150亿美元,占我国单月出口额比重约6%-7%)。 2020年下半年起,我国出口料将进入到全球需求回升,但我国出口份额逐步回落的过程,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左右。根据我们的测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2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6%,主要包含贱金属及其制品、剔除手机和电脑的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等),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3.1%(=(2020年4-6月出口份额-2019年出口份额)*20%+2019年出口份额=(15.7%-12.5%)*20+12.5%=13.1%)。(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根据我们对我国出口份额的估算与全球出口额预测值(取WTO最新预测值,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将下降9.2%,2021年将上升7.2%)可估算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见图表11)。我们分别假设了2021年中与年末出口份额回落至13.1%两种情景,根据估算结果可见,2021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持平或略好于2020年下半年,仍可维持较快增长,2021年下半年由于高基数原因(我国出口份额处于高位),同比增速将转负,2021年全年出口同比小幅正增长或零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的假设中存在以下的不确定因素:1、若因疫苗量产带来全球疫苗相关物资产能不足,有可能带来我国疫苗相关物资的出口份额提升,在测算出口份额时无法准确估算此类因素;2、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的估算方式为:假设2021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占全年的比重为46.5%(取历史均值),但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对该数据的取值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干扰出口增速的测算值。 三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9月出口维持高增长 1、出口走势 9月出口增速继续偏强,略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9.9%,预期+9%,前值+9.5%;以人民币计价,9月出口同比+8.7%,前值+11.6%。9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9月对多数地区出口维持高增速 9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进一步提升。9月对美国、加拿大、韩国、东盟、印度、巴西、南非等多地的出口同比增速继续提升,对欧盟的出口增速环比8月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10.8%的高增速。从出口拉动率来看,美国、欧盟、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3%、1.54%、1.98%,另外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同比拉动率均有提升。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与高新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长 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其中家具、玩具的出口增速分别为30.6%、7.4%,鞋类出口增速-14.1%,增速较8月均有提升;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9月钢材出口增速继续维持34.7%的高增速,成品油出口增速则回落至-55.9%,均较8月有所下降。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高增速,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17.6%、29.4%、22.8%、17.5%,均较8月大幅提升,仅手机产品因价格大幅回落而导致出口金额大幅下滑至-42.7%,并带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率大幅回落至1.3%(前值3.3%)。 (二)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1、进口走势 9月进口增速大超预期。以美元计价,9月进口同比+13.2%,预期+0.1%,前值-2.1%;以人民币计价,9月进口同比+11.6%,前值-0.5%。9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降幅大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多数地区进口均显著回升 9月自多数地区进口均显著回升。9月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拉动率分别为1.46%、2.57%、1.13%、1.44%、2.01%、4.58%,均有显著提升,反映我国9月进口需求全面回暖。 3、进口商品:工业品进口延续偏强,农产品大幅提升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 农产品中,9月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提升。9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46.8%、19.4%,金额同比增长35.2%、17.6%,带来9月农产品同比拉动率达到1.6%,或与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关。 b)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继续增长,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9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17.6%、9.2%、60.5%,原油进口数量环比下降,但铁矿石与铜及铜材的进口数量环比继续提升;进口价格方面,铁矿砂、铜及铜材的价格同比录得正增长,不过原油价格仍呈负向拖累。综合来看能源等其他商品对进口的负向拉动率略有收窄,但仍达到-4%,为进口的主要拖累因素。 c)工业品进口需求全面改善。9月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33.2%、28.2%、39.7%,进口量价齐升,高新、机电产品对进口的同比拉动率合计达到15.6%,为9月出口超预期的主要因素。 (三)贸易差额:进口大增带来9月贸易差额继续收窄 9月贸易顺差继续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370亿美元,预期580亿美元,前值589.3亿美元,环比减少219.3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2576.8亿元,预期4195亿元,前值4166亿元,环比减少158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