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5月份生产继续改善,但幅度有所放缓,目前制造业中81.2%的企业已达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复工复产对工业增加值继续改善的空间有限。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同比增速今年来首次转正,工业生产改善幅度不及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这可能是由于第三产业加快修复以及第三产业中远程线上办公逐渐转向线下办公导致用电量需求增加。 >>第二,5月份需求继续改善,这一方面体现在5月份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改善,另一方面高频数据的汽车销售、房地产市场也都呈现继续改善。当前经济需求的改善是前期疫情期间推迟的消费、投资叠加逆周期调控加强的结果,未来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外需的负面影响逐渐体现。外需对出口的负面效应具有滞后性,2008年出口增速的大幅走弱滞后在新出口订单进入收缩区间后的4个月左右。 >>第三,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一方面,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主要是由于前期流动性过于充裕,短端利率大幅下行,诱导金融机构增加银行间短端质押式回购的杠杆以及进行资金空转套利;另一方面,未来经济复苏还存在不确定性,随着财政政策逐渐落地,这需要央行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第四,5月份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让市场明白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一直偏宽松态势,在货币政策稳企业保就业的同时也会兼顾金融风险。 本月市场重点 5月高频数据:生产改善放缓、需求继续回暖、外需压力渐显 从生产端来看,5月份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为62.95吨,较4月份大幅增加13.7%,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速为7%,也是今年以来同比增速首次转正。5月份全国高炉开工率70.13%,高于4月份1.8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高炉开工率基本持平。这说明工业生产环比仍在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及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这可能是由于第三产业加快修复以及第三产业中远程线上办公逐渐转向线下办公导致用电量需求增加。从最新公布的PMI数据可看,PMI生产指数仍在景气区间,但较上月所有回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延续回升态势。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方面,5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为-4.2%,与上月同比增速-5.2%相比,增速继续改善但有所放缓。汽车销售的持续改善一方面是延迟消费的释放,另一方面是受益于各地陆续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服务消费没有很好的高频跟踪指标,随着5月初31个省份解除一级响应以及两会召开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5月份服务消费的恢复开始提速。 房地产方面,5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295万平方米,环比较4月份增加13.5%。从同比来看,5月份同比增速为-8.5%,4月份同比增速为-19%,同比大幅改善,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土地市场方面,5月份100个大中城市住宅类土地成交价值较4月份增加13.6%;从同比来看,5月份同比增速为26%,4月份同比增速为22.8%,土地市场持续改善已经大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外贸方面,5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周平均为839,较4月份环比下降-5.1%;从同比增速来看,5月份同比增速为5.0%,4月份同比增速为10.5%,这说明5月份我国的外贸较4月份会有所下滑,但同比尚未出现大幅萎缩。自3月份海外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口增速一直强于市场预期,这主要是一方面疫情首先冲击供给端,这表现为4月份我国进口增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外需对出口的负面效应具有滞后性,2008年出口增速的大幅走弱滞后在新出口订单进入收缩区间后的4个月左右。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PMI新出口订单陷入深度衰退,刚刚公布的5月份PMI新出口订单仍为35.3,外需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物价方面,5月份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指数环比增速-4.8%,同比增速9.9%较4月份的15.4%继续回落,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在4月份回落到两位数后,5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仍在回落,CPI食品分项的持续回落将导致CPI同比增速继续下行。5月份PPI环比增速在地产—基建链条景气的带动下将出现明显修复,一方面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另一方面5月份的PMI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都明显好转,考虑到翘尾因素,预计5月份PPI同比增速与4月大致持平。 整体来看,5月份生产继续改善,但幅度有所放缓,目前制造业中81.2%的企业已达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复工复产对工业增加值继续改善的空间有限。5月份需求继续改善,这一方面体现在5月份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改善,另一方面高频数据的汽车销售、房地产市场也都呈现继续改善。当前经济需求的改善是前期疫情期间推迟的消费、投资叠加逆周期调控加强的结果,未来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外需的负面影响逐渐体现。外需对出口的负面效应具有滞后性,2008年出口增速的大幅走弱滞后在新出口订单进入收缩区间后的4个月左右。 近期银行间利率快速上升,尤其是短端利率,隔夜质押回购利率由5月中旬的低点0.75%迅速飙升到月底2.17%。导致利率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央行近期边际收紧流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一方面,央行之所以会边际收紧流动性主要是由于前期流动性过于充裕,短端利率大幅下行,诱导金融机构增加银行间短端质押式回购的杠杆以及进行资金空转套利;另一方面,未来经济复苏还存在不确定性,随着财政政策逐渐落地,这都需要央行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结合高频数据来看,5月生产、投资、消费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望继续改善。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更大力度宏观政策出台和落地,下半年经济可望平稳恢复,回升态势将延续。 主要指标持续改善 多家机构预测,5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继续改善。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进一步回升。高频数据显示,5月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同比回升,临近夏季水电占比提升。华泰证券预计,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至4.5%。 消费有望继续恢复。5月地产销售继续环比改善,30城商品房成交量回升。汽车销售同比转正。天风证券预测,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回升,六七月可能进一步回升。 投资增速预计继续上行。国泰君安证券认为,随着专项债持续下发,预计基建增速持续修复。4月投资单月增速转正,预计5月将继续上行。天风证券预计,5月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六七月,随着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升。 经济平稳恢复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随着更大力度宏观政策出台和落地,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和各项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如果全球疫情能够逐步得到控制,经济能够逐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或好于上半年。 “如果各项措施到位,下半年中国经济就会走上一条平稳恢复之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日前表示。 光大证券报告预测,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高点可能接近15%,居民购房刚需减弱,投资性需求反弹,房地产投资稳健复苏。下半年GDP增速同比高点或破6%。CPI同比大概率趋势放缓,全年或在2.7%,PPI通缩程度或减轻,全年同比或为-2.1%。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从历史经验看,社融增速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领先指标,预计二季度回升至12.7%,全年有望升至14.6%。这意味着经济在经历一季度大幅下滑后,二季度后的增速有望缓慢回升。预计二季度GDP增速约为3%,下半年外需增速有望恢复转正,经济增速也有望回升至7%左右水平。 政策发力提升需求 随着全球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经济逐步进入恢复阶段。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中国经济要做到“保、稳、进”三步,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稳”是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逐步推进经济回归常态化发展趋势,标志就是需求恢复到常态;“进”是借助一系列中长期改革,培育经济新动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阶段,宏观政策要以更大力度促进需求回升。财政政策要用好赤字、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工具,加快债券发行。货币政策要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加快创新实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制造业、新老基建、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短期内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扩大货币信贷供应量以稳增长并支持财政扩张。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瑜 陆银波 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我们的预测依然分为五块(汽车+餐饮+线上+石油制品+其他),重点提示线上消费超预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可能,预计5月同比可能在20%以上(4月当月同比在16%)。 主要观点 5月数据亮点纷呈。经济进一步好转,通胀回到3%以下,社融增速进一步走高。多数数据在方向上可能市场分歧不大,但幅度上,我们提示多个数据超预期的可能。 第一,PPI。PPI环比上涨没有分歧,但环比改善的力度,我们判断市场可能低估了。我们预计5月同比在-2.5%至-2.3%左右。主要的支撑数据是,在欧美经济初步解封、国内基建大幅上行的影响下,多个商品价格在5月实现了环比上涨。5月布油月均价格环比上涨56%。螺纹钢现货月均价格小幅上涨3.3%左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3.1%,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0.9%。 第二,出口。出口同比走弱没有分歧,但走弱的力度,我们判断可能较小。预计5月出口仍未明显下行,增速可能在-4.5%左右,目前看到的几个支撑我们判断的数据有如下几点:1)防疫物资5月出口进一步大幅上行。对出口整体的拉动率可达到9%左右。2)港口吞吐量数据未见明显下滑。3)电子行业相关公司对2季度业绩展望均表示乐观。 第三,消费。社零同比收窄没有分歧,但收窄的幅度,我们判断市场可能低估了。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线上消费可能会大超预期。目前支撑我们判断的主要数据如下:1)浙江省5月份快递业务量单月达16.8亿件,同比增长52.5%(注:浙江省4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3月同比25%),在传统业务淡季期间超过2019年11月“双11”业务旺季的15.8亿件。2)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了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3800亿元,同比增长33.3%。 第四,工业增加值。可能会小幅超预期。基于用电数据、汽车批发数据、出口的判断,我们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在5%-6%左右。 第五,社融与M2。5月政府加杠杆推升社融增速无可争议,但社融乃至M2增速上行的幅度可能略超预期,预计5月社融增速12.5%,M2增速11.7%。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的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5月金融数据,配合单月逾1万亿的专项债发行,地方政府多快能借到配套项目贷款决定了社融,对应的财政支出多快启动决定了M2。同时两会期间政策目标进一步明确,银行有更多动力响应稳企业金融政策,制造业贷款投放依然积极。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持续恶化。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物价:CPI重回2时代,PPI止跌 预计5月CPI继续下行至2.5%左右,受食品价格带动正式重回2时代。食品项,猪肉和蔬菜价格月环比跌幅均接近历史极值,猪肉下跌-10%,蔬菜价格下跌-13%,除水果价格受东南亚疫情影响小幅上涨外,菜篮子价格整体大跌严重拖累CPI走势。非食品项,5月国际原油价格仍未回到国内成品油调控地板价之上,国内油价未能跟随国际现货上行,居住水电燃料项和交通工具燃料项环比上涨可能性不大。但5月假期带动居民消费修复,其余非食品价格同比跌幅有望收窄。PPI方面,国际原油与国内黑色金属价格上涨支撑PPI同比止跌回升,预计5月同比在-2.5%至-2.3%左右。亚洲经济的率先复工,特别是中国基建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全球经济的初步解封带动原油市场重新定价,中国需求直接带动被采购地区现货价格上行,布油月均价格环比上涨56%。同时国内专项债发行高峰伴随资金加速到位,基建持续发力和相关企业赶工备货导致多品类大宗供需两热,螺纹钢现货月均价格小幅上涨3.3%左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3.1%,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0.9%。 二、生产:基建与地产链条助推生产进一步上行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预计在5%-6%左右。此前分析用电数据时曾提到,5月工业生产至少有三个链条是明显改善的。分别是基建、纺织服装、地产后周期。参见报告《怎么解释5月用电数据的高增?——每周经济观察第21期》。但对工业增加值影响同样较大的汽车与出口链条彼时并未提及。对于汽车,5月批发数据好于4月(截止到5月24日,5月批发累计同比为16.8%,4月截止至25日批发累计同比为1%),预计5月汽车生产进一步上行。对于出口,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判断5月出口可能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参见第四章节)。预计出口链条对5月工业增加值的拖累较小。 三、投资:地产与基建有望超预期 预计1-5月固投累计增速上行至-6%左右。5月建筑业施工景气较高,水泥发货率、水泥磨机开工率基本都上行至近三年新高。水泥价格5月呈上行态势。螺纹钢的情况基本类似,价格小幅上涨,开工率不断上行。预计基建当月投资同比上行至两位数。地产这边,销售数据进一步上行,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收缩16个百分点至3.5%。克尔瑞百家房企销售情况看,top50销售收入6480亿,同比增长9%(4月是2%),且从top50内部来看,中小房企增速明显高于头部房企(top10增速为3%。Top31至50增速为17%),预计5月全行业地产销售情况可能好于top50。在行业销售增速转正的情况下,预计5月建安增速有望明显上行,此前1-4月,地产投资偏强主要来自于拿地费用的支撑,5月可能在建安的带动下,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上行。制造业投资可能修复力度不大,单月增速依然为负,但相比4月同比进一步收窄。 四、出口:出口可能继续超预期 预计5月出口仍未明显下行,增速可能在-4.5%左右,目前看到的几个支撑我们判断的数据有如下几点: 1)防疫物资5月出口进一步大幅上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出口防疫物资约600亿元,而5月1日-16日出口额达到632亿元,相当于5月上半月防疫物资出口额与4月整月接近。若假设5月下半月出口防疫物资保持相同的规模,则大致可测算出5月防疫物资出口对出口整体的拉动率可达到9%左右。 2)港口吞吐量数据未见明显下滑。中港协发布的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显示外贸吞吐量仅在5月上旬有较大幅度下滑(同比-13.4%),5月中旬随着海外陆续复工,降幅有明显收窄(同比-5.6%)。交通运输部5月29日答记者问表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均转为正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我部监测的21个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73亿吨,同比增长了3.4%。” 3)电子行业相关公司对2季度业绩展望均表示乐观。根据华创电子组5月20日的报告《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从高频数据看半导体景气度:中上游景气度持续,下游库存良性运转》,“台积电并未感受到下游客户的砍单,一季度和二季度展望均保持同比较高增速。中芯国际预计2020年二季度公司收入环比增长3~5%,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目前需求端并没有看到放缓的迹象。英特尔对二季度收入展望乐观,预计二季度数据中心及笔电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德州仪器及意法半导体预计汽车及部分工业类需求将会放缓”。 但客观承认,全球需求在下行,出口最差的时候尚未到来。5月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5.3%,连续第二个月低于40%。韩国前20日出口同比-20.3%,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分别下降27.9%,18.4%;IAPH航运晴雨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全球45%的港口集装箱船停靠数量较正常情况下降5%-25%。 进口方面,预计5月同比增速-7.9%。5月原油价格环比回升约30%,叠加中港协数据显示5月原油进口量也有所提升,则原油进口层面对5月进口增速的同比负向拉动率或可收窄5%-6%,减少对5月进口项的拖累。 五、消费:线上销售可能会大超预期 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我们的预测依然分为五块(汽车+餐饮+线上+石油制品+其他),重点提示线上消费超预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可能,预计5月同比可能在20%以上(4月当月同比在16%)。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有如下几个:第一,根据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的公告,浙江省5月份快递业务量单月达16.8亿件,同比增长52.5%(注:浙江省4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3月同比25%),在传统业务淡季期间超过2019年11月“双11”业务旺季的15.8亿件,创造了新的历史单月最高纪录。第二,5月1日至5月5日,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第三,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了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活动期间,总销售额达1825.1亿元人民币,较首届活动增长超过1.37倍,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3800亿元,同比增长33.3%。 其他分项简述如下:汽车从乘联会的数据看,5月同比有所回落。预计5月社零中汽车分项同比转负。餐饮方面,5月同比继续大幅收窄。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5月8日的发布会,“‘五一’期间,全国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比今年清明假期分别提升18和15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0%左右,比今年清明假期提升约20个百分点。”石油制品方面,5月受油价回升及出行情况进一步环比上行,预计同比继续收窄。 六、社融:政府加杠杆推升社融 5月地方政府加杠杆力度达到历史新高,带动5月新增社融达3.1万亿左右,同比进一步攀升至12.5%。政府部门,5月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加上国债、一般债发行,政府债权净融资规模接近1.4万亿。居民部门,居民零售、汽车、购房需求进一步修复,高频数据反映5月汽车零售同比跌幅维持在5%左右,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收缩16个百分点至3.5%,预计信贷同比仍能维持千亿增幅。企业部门,一则政府债权融资资金到位拉动地方平台配套信贷需求,二则银行受政策引导继续加码制造业贷款,两会国务院要求今年国有大行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超40%,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结合生产看,螺纹钢开工率持续攀升,反映背后需求热度不减。预计企业当月信贷同比仍能维持多增。结合居民部门预计5月信贷整体新增近1.5万亿。此外,5月企业直接融资受政府债券融资挤出,净融资规模环比回落至2000亿元左右。表外融资环比亦有所回落,用益信托高频数据显示集合信托资金发行规模继续下行,当月净融资规模不足百亿。最后,社融规模进一步攀升或带动广义流动性增速继续上行,但财政存款或扣留一部分流动性,预计M2继续上行至11.7%,商品房销售快速回升结合基建支出加码带动企业M1上行至6%。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瑜 陆银波 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我们的预测依然分为五块(汽车+餐饮+线上+石油制品+其他),重点提示线上消费超预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可能,预计5月同比可能在20%以上(4月当月同比在16%)。 主要观点 5月数据亮点纷呈。经济进一步好转,通胀回到3%以下,社融增速进一步走高。多数数据在方向上可能市场分歧不大,但幅度上,我们提示多个数据超预期的可能。 第一,PPI。PPI环比上涨没有分歧,但环比改善的力度,我们判断市场可能低估了。我们预计5月同比在-2.5%至-2.3%左右。主要的支撑数据是,在欧美经济初步解封、国内基建大幅上行的影响下,多个商品价格在5月实现了环比上涨。5月布油月均价格环比上涨56%。螺纹钢现货月均价格小幅上涨3.3%左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3.1%,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0.9%。 第二,出口。出口同比走弱没有分歧,但走弱的力度,我们判断可能较小。预计5月出口仍未明显下行,增速可能在-4.5%左右,目前看到的几个支撑我们判断的数据有如下几点:1)防疫物资5月出口进一步大幅上行。对出口整体的拉动率可达到9%左右。2)港口吞吐量数据未见明显下滑。3)电子行业相关公司对2季度业绩展望均表示乐观。 第三,消费。社零同比收窄没有分歧,但收窄的幅度,我们判断市场可能低估了。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线上消费可能会大超预期。目前支撑我们判断的主要数据如下:1)浙江省5月份快递业务量单月达16.8亿件,同比增长52.5%(注:浙江省4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3月同比25%),在传统业务淡季期间超过2019年11月“双11”业务旺季的15.8亿件。2)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了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3800亿元,同比增长33.3%。 第四,工业增加值。可能会小幅超预期。基于用电数据、汽车批发数据、出口的判断,我们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在5%-6%左右。 第五,社融与M2。5月政府加杠杆推升社融增速无可争议,但社融乃至M2增速上行的幅度可能略超预期,预计5月社融增速12.5%,M2增速11.7%。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的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5月金融数据,配合单月逾1万亿的专项债发行,地方政府多快能借到配套项目贷款决定了社融,对应的财政支出多快启动决定了M2。同时两会期间政策目标进一步明确,银行有更多动力响应稳企业金融政策,制造业贷款投放依然积极。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持续恶化。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物价:CPI重回2时代,PPI止跌 预计5月CPI继续下行至2.5%左右,受食品价格带动正式重回2时代。食品项,猪肉和蔬菜价格月环比跌幅均接近历史极值,猪肉下跌-10%,蔬菜价格下跌-13%,除水果价格受东南亚疫情影响小幅上涨外,菜篮子价格整体大跌严重拖累CPI走势。非食品项,5月国际原油价格仍未回到国内成品油调控地板价之上,国内油价未能跟随国际现货上行,居住水电燃料项和交通工具燃料项环比上涨可能性不大。但5月假期带动居民消费修复,其余非食品价格同比跌幅有望收窄。PPI方面,国际原油与国内黑色金属价格上涨支撑PPI同比止跌回升,预计5月同比在-2.5%至-2.3%左右。亚洲经济的率先复工,特别是中国基建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全球经济的初步解封带动原油市场重新定价,中国需求直接带动被采购地区现货价格上行,布油月均价格环比上涨56%。同时国内专项债发行高峰伴随资金加速到位,基建持续发力和相关企业赶工备货导致多品类大宗供需两热,螺纹钢现货月均价格小幅上涨3.3%左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3.1%,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月均环比上涨0.9%。 二、生产:基建与地产链条助推生产进一步上行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预计在5%-6%左右。此前分析用电数据时曾提到,5月工业生产至少有三个链条是明显改善的。分别是基建、纺织服装、地产后周期。参见报告《怎么解释5月用电数据的高增?——每周经济观察第21期》。但对工业增加值影响同样较大的汽车与出口链条彼时并未提及。对于汽车,5月批发数据好于4月(截止到5月24日,5月批发累计同比为16.8%,4月截止至25日批发累计同比为1%),预计5月汽车生产进一步上行。对于出口,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判断5月出口可能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参见第四章节)。预计出口链条对5月工业增加值的拖累较小。 三、投资:地产与基建有望超预期 预计1-5月固投累计增速上行至-6%左右。5月建筑业施工景气较高,水泥发货率、水泥磨机开工率基本都上行至近三年新高。水泥价格5月呈上行态势。螺纹钢的情况基本类似,价格小幅上涨,开工率不断上行。预计基建当月投资同比上行至两位数。地产这边,销售数据进一步上行,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收缩16个百分点至3.5%。克尔瑞百家房企销售情况看,top50销售收入6480亿,同比增长9%(4月是2%),且从top50内部来看,中小房企增速明显高于头部房企(top10增速为3%。Top31至50增速为17%),预计5月全行业地产销售情况可能好于top50。在行业销售增速转正的情况下,预计5月建安增速有望明显上行,此前1-4月,地产投资偏强主要来自于拿地费用的支撑,5月可能在建安的带动下,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上行。制造业投资可能修复力度不大,单月增速依然为负,但相比4月同比进一步收窄。 四、出口:出口可能继续超预期 预计5月出口仍未明显下行,增速可能在-4.5%左右,目前看到的几个支撑我们判断的数据有如下几点: 1)防疫物资5月出口进一步大幅上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出口防疫物资约600亿元,而5月1日-16日出口额达到632亿元,相当于5月上半月防疫物资出口额与4月整月接近。若假设5月下半月出口防疫物资保持相同的规模,则大致可测算出5月防疫物资出口对出口整体的拉动率可达到9%左右。 2)港口吞吐量数据未见明显下滑。中港协发布的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显示外贸吞吐量仅在5月上旬有较大幅度下滑(同比-13.4%),5月中旬随着海外陆续复工,降幅有明显收窄(同比-5.6%)。交通运输部5月29日答记者问表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均转为正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我部监测的21个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73亿吨,同比增长了3.4%。” 3)电子行业相关公司对2季度业绩展望均表示乐观。根据华创电子组5月20日的报告《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从高频数据看半导体景气度:中上游景气度持续,下游库存良性运转》,“台积电并未感受到下游客户的砍单,一季度和二季度展望均保持同比较高增速。中芯国际预计2020年二季度公司收入环比增长3~5%,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目前需求端并没有看到放缓的迹象。英特尔对二季度收入展望乐观,预计二季度数据中心及笔电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德州仪器及意法半导体预计汽车及部分工业类需求将会放缓”。 但客观承认,全球需求在下行,出口最差的时候尚未到来。5月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5.3%,连续第二个月低于40%。韩国前20日出口同比-20.3%,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分别下降27.9%,18.4%;IAPH航运晴雨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全球45%的港口集装箱船停靠数量较正常情况下降5%-25%。 进口方面,预计5月同比增速-7.9%。5月原油价格环比回升约30%,叠加中港协数据显示5月原油进口量也有所提升,则原油进口层面对5月进口增速的同比负向拉动率或可收窄5%-6%,减少对5月进口项的拖累。 五、消费:线上销售可能会大超预期 我们预计5月社零增速大概在-1%至0%左右,我们的预测依然分为五块(汽车+餐饮+线上+石油制品+其他),重点提示线上消费超预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可能,预计5月同比可能在20%以上(4月当月同比在16%)。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有如下几个:第一,根据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的公告,浙江省5月份快递业务量单月达16.8亿件,同比增长52.5%(注:浙江省4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3月同比25%),在传统业务淡季期间超过2019年11月“双11”业务旺季的15.8亿件,创造了新的历史单月最高纪录。第二,5月1日至5月5日,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第三,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了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活动期间,总销售额达1825.1亿元人民币,较首届活动增长超过1.37倍,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3800亿元,同比增长33.3%。 其他分项简述如下:汽车从乘联会的数据看,5月同比有所回落。预计5月社零中汽车分项同比转负。餐饮方面,5月同比继续大幅收窄。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5月8日的发布会,“‘五一’期间,全国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比今年清明假期分别提升18和15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0%左右,比今年清明假期提升约20个百分点。”石油制品方面,5月受油价回升及出行情况进一步环比上行,预计同比继续收窄。 六、社融:政府加杠杆推升社融 5月地方政府加杠杆力度达到历史新高,带动5月新增社融达3.1万亿左右,同比进一步攀升至12.5%。政府部门,5月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加上国债、一般债发行,政府债权净融资规模接近1.4万亿。居民部门,居民零售、汽车、购房需求进一步修复,高频数据反映5月汽车零售同比跌幅维持在5%左右,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收缩16个百分点至3.5%,预计信贷同比仍能维持千亿增幅。企业部门,一则政府债权融资资金到位拉动地方平台配套信贷需求,二则银行受政策引导继续加码制造业贷款,两会国务院要求今年国有大行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超40%,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结合生产看,螺纹钢开工率持续攀升,反映背后需求热度不减。预计企业当月信贷同比仍能维持多增。结合居民部门预计5月信贷整体新增近1.5万亿。此外,5月企业直接融资受政府债券融资挤出,净融资规模环比回落至2000亿元左右。表外融资环比亦有所回落,用益信托高频数据显示集合信托资金发行规模继续下行,当月净融资规模不足百亿。最后,社融规模进一步攀升或带动广义流动性增速继续上行,但财政存款或扣留一部分流动性,预计M2继续上行至11.7%,商品房销售快速回升结合基建支出加码带动企业M1上行至6%。
中金公司预计各项内需指标均延续明显的回暖趋势,但出口增长走弱。具体看:5月工业生产或将进一步加速。5-6月基建与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甚至超过疫情前的趋势增速。此外,虽然仍在相对低位,但国内总消费也有望在5月明显修复。5月高频指标显示全球经济活动仍然低迷,同时考虑到3月中以来出口订单下滑可能存在滞后影响,5月出口增长可能继续面临下行压力[1]。近几个月持续较为积极的信号是,社融增速这一较为有代表性的领先指标上升之势已经确立,并大概率在5月延续。5月CPI与PPI等通胀指标可能继续回落。 中金公司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4月的3.9%上升至6%左右——也就是逼近疫前的趋势增速。发改委近期透露,5月前20天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2%[2],而4月为同比0.3%。同时,六大电厂日耗煤同比增速从4月的-13.1%跳升至5月1-27日的7.4%,中金公司的中金开工指数(CICC PAT)[3]也从4月日均的87%爬升至5月至今的91%。高炉、煤炭、水泥企业的开工率继续上升。综上,中金公司预计工业增速继续回升。(下表中列出了中金公司对2020年5-6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 图表: 5-6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预计5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可能从4月的7.5%收窄至2%附近。高频数据显示,乘用车零售量的同比降幅从4月的5.6%进一步收窄至5月1-24日的5%。同时,中金公司监测的货运物流、市内拥堵情况等线上线下经济活动指标持续恢复,预计其他消费品类的增速可能也将继续回暖。此外,政策继续推动扩内需,许多地方政府推出了消费券、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等促消费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短期内消费同比增长的恢复进度可能慢于投资与工业生产,但其环比回升速度可能反而更快。 5月名义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速可能从4月的0.8%加快至5%左右——可能亦回升至疫前趋势增长;考虑到5月PPI可能已经降至-3%左右,这一增速已然不弱。由此,累计同比增速预计从4月的-10.3%上升至5月的-6%。在此,中金公司照例重申,这里预测的统计局月报的 FAI 增速旨在表达中金公司对于其潜在趋势的一些判断,但实际公布的数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4]。具体而言,基建投资在5月加速上升,基建相关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速度领先于其他部门,包括建筑钢材成交、基建项目融资进程、以及基建项目储备[5]。同时,高频数据显示5月至今商品房销售增速较4月进一步攀升,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将显韧性。制造业投资可能继续恢复,但企业现金流压力犹存[6],其回升进度仍将慢于基建与地产投资。 5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从4月的+3.5%下降至5月的-15%,进口增速估算也将从-14.2%下降至-20%左右。虽然5月起欧美经济审慎重启,但海外经济活跃度仍然低迷。5月日本与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有所恢复,而美国制造业PMI进一步恶化。韩国前20天出口增速仍处-20.3%的低位。同时,新冠疫情以来出口订单下滑的滞后效应可能将在近期压制出口增速[7]。 中金公司预计,社融同比增速将从4月的12.0%进一步攀升至12.3%,年化月环比增速将从4月的14.4%上升至15.1%。由此1-5月社融增长均保持较高速度——预计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4万亿元,新增社融可能达到2.7万亿元。同时,5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走高至11.2%。虽然5月LPR下调暂缓,但受益于定向降准、流动性条件仍然相对宽松:5月中旬,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50bp正式生效,释放流动性约2000亿元。由此,中金公司预计5月新增贷款将继续保持高位。此外,5月新增社融中的非贷项目总额约为1.3万亿元:随着1万亿元地方债专项债发行计划如期完成,5月各类政府债券净发行总计约1.5万亿元。然而,由于大量政府债券在月末发放,这部分债券可能由于簿记时间的延迟,被央行计入6月的政府债券净发行;同时,考虑到特别国债可能即将发行,6月的政府债净融资预计将继续维持高位。虽然5月信用债净融资从4月的约8000亿元降至1800亿元左右,但仍高于去年同期。 食品通胀回落可能继续引领CPI下行,但5个月的信贷周期回升后,非食品通胀可能会在5月开始企稳——预计5月CPI同比将从4月的3.3%降至2.4%,而PPI同比可能从-3.1%进一步降至-3.3%。受猪肉价格下跌拖累,5月至今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收窄。同时,5月全球油价反弹,国内部分工业品价格也有所回升,包括螺纹钢、铜、水泥和化工产品等。 5月外汇储备可能上升约50亿美元至3.10万亿美元。5月至今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较4月底小幅上升5bp,可能压低外储估值;但另一方面,美元指数环比下跌0.11%,对外储估值水平有一定提振。综上,中金公司预计外汇储备可能小幅上升。 鉴于年初至今信贷周期回升的趋势已经确立、且国内复产复工较为积极,5-6月内需继续回升的势头有望保持,且热点可能从基建投资端逐渐传导到消费。往前看,短期内需继续回暖的确定性仍明显高于外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人大明确要求引导2020年M2与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表明政策将对内需修复持续提供信贷支持,尤其是如果外需环境不确定性延续。分部门看,预计政府主导投资将继续带动内需恢复,而地产投资与消费需求也将环比回暖。从外需角度而言,虽然欧美开始逐步审慎重启经济,但海外疫情远未完全控制。全球经济活跃度的回升路径预计“道阻且长”。在此宏观背景下,中金公司预计国内财政与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以稳增长、扩内需。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明 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看待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的宏观金融市场和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全球,一个是中国。讲全球,主要以今年3、4月份这次金融动荡这个点来拓展,看全球的宏观和金融。 产油国最多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引而未发 今年2月下旬,一直到4月底,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金融动荡,风险资产价格持续下跌——代表性的风险资产,就是美国股市和全球原油价格;而避险资产的价格,在波动中上行——代表性的避险资产有三个:美国国债、黄金和美元。这种格局说明,投资者总体上风险偏好在下降,避险情绪在抬升。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在今年金融动荡最深重的时候——3月9日至18日这10天内——发生了风险资产价格与避险资产价格同时下跌:美股和美债同时跌,原油和黄金同时跌。原因是全球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机构投资者为了缓解流动性,被迫抛售所有资产:卖风险资产的同时,也在卖避险资产。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多国央行在今年3月份以后采取了非常密集、非常大幅度的、还有很多创新性的货币政策,来缓解全球的流动性不足,4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已经有所缓解。具体表现是:避险资产价格重新开始上涨,而风险资产价格也结束了之前单边的急跌的模式转向振荡模式,美股价格有比较显著的反弹。 金融动荡的触发原因有两个:一是疫情的全球扩展,以及很多国家政府应对不利;二是油价的暴跌,触发和能源相关板块的振荡,包括股市和债市。过去十年,美国股市形成了一些新的结构特点:包括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股票,包括大量投资者通过ETF等被动投资美国的股市,交易结构很相似、很拥挤,在极端情形下,容易发生踩踏的事件;也包括桥水这样的对冲基金,过去十年采取了新型交易策略,这些策略在极端情形下容易放大市场的波动性。 本轮金融动荡还有3个比较深层次的原因:一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长期性停滞的格局;二是这次疫情爆发前,发达国家应对经济下行的弹药库就非常有限;三是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第一个原因从全球GDP增速来看:受次贷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是零增长;到2010年,全球经济有一个V型反弹,回到5%以上;好景不长,2011年一直到2019,全球经济的增速呈现波动中下行的格局。这被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称之为长期性停滞。一直到去年,全球的经济增速大概只有2.9%。根据IMF今年4月份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速会萎缩3%。所以,这次的经济下行幅度远超过2009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进一步深化了当前全球性停滞的格局。 比经济下行更令人担忧的是什么呢?是逆全球化的发生。在2008年危机前,全球的贸易增速是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表明那时候贸易全球化方兴未艾。但是2008年到现在这十一二年间,全球贸易的增速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说明贸易的全球化已经有些停滞。根据IMF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萎缩3%,但今年全球的贸易增速会萎缩11%。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口大国的对外部门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根据IMF的预测,今年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会呈现衰退,只不过发达经济体的衰退更深:欧美国家的经济减速普遍都是在7%、8%;新兴市场的衰退要浅一些,像中国、印度,还有可能正增长,但是整个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尽管IMF预测2021年有一个强劲的反弹,但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的演进,目前都是未知之数。 第二个原因,当前发达国家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先来看财政政策,主要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目前普遍都是在100%左右,日本最高,大概200%,美国大概是110%。所以,这些国家现在进一步政府加杠杆的空间比较有限。发达国家中只有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空间比较充裕,就是德国。目前德国的政府债务占GDP大概只有60%,但是德国恰好又是对财政赤字深恶痛绝的国家。 再来看货币政策:目前欧元区和日本短期政策性利率是负利率,美国是零利率,英国距零利率相差无几,进一步降息,负利率就会出现,或者是加深,意味着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长期利率也是如此,目前欧元区和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为负,美国只有0.6%,英国不到0.5%,长期利率进一步下降空间也比较有限。 第三个原因,最近这几年,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其实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在演化。这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指标:金油比——就是看一盎司的黄金能够换来多少桶原油,是黄金和原油的相对比价。这个指标越高,代表黄金越贵;指标越低,代表原油越贵。 金油比长时间在15左右,每当金油比上升到比较高的时候,通常都会以一次危机来结束:1993年左右,发生了索马里战争,1997年左右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左右爆发了次贷危机,2016年前后是英国首次宣布脱欧,产生了市场动荡。当前,金油比是多少呢?是可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80到90左右。 国际金融市场短期风险仍不可低估 下面分析一下这轮全球金融动荡的前景如何。 对短期金融市场走向,有4点预测:首先,尽管美股指数已经回来,但可能这次美股的熊市没有结束,美股未来的动荡依然会加剧;其次,美国企业债市场有潜在风险;再次,南欧主权债市场有潜在风险;最后,有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有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第一,为什么说本轮美股的熊市没有结束?看历史上最近两次美国股市熊市持续的时间和累计下跌的幅度:2000年以后,埃及泡沫破裂,美股的熊市持续了31个月,美股累计下跌幅度是49%;2007年次贷危机,美股熊市的持续时间是17个月,持续下跌的幅度是57%。这一次,满打满算,美国股市的熊市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累计下跌幅度目前不到20%。这意味着这一轮的美股熊市可能只是开始。 美国在1929年到1933年那次股市漫长的熊市,其实不是单边的下跌,发生了大概有五次下跌和四次反弹,下跌和反弹的幅度都很猛烈,但最后加起来,美股累计下跌的幅度还是挺强的。这一次美国经济衰退的幅度,其实是超过2007年——这么大的经济下行,如果说在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美股这一次由熊市转为牛市,恐怕有些过于乐观。 第二,为什么说美国的企业债市场存在风险?过去十年,美国企业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上升挺快,目前已经达到70%,美国企业债的总规模上升到十万亿美元。美国的企业债市场分为垃圾债券和投资级别债券,可投资级别债券是从3A到3B,分为很多级, 3B最低等级的占比,在过去十年从30%上升到55%,代表美国可投资级别债券信用质量下降很快。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企业债市场会不会爆发危机,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 第三个风险点是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市场。2010年前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都有非常显著的上升,爆发了欧债危机。当前,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受到疫情冲击的重灾国,但迄今为止,他们的国债收益率依然都是在2%以下,和德国国债没什么区别。联想到未来一段时间,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的深度衰退,有可能目前债券投资者低估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未来这些国家主权债收益率可能显著上升,市场价格可能显著下跌。在十年前,他们是靠核心国家,德国、法国提供的援助,才走出了债务危机,但这一次,德国、法国也受到疫情的冲击,所谓自身难保。 最后一个判断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比较危险。这次疫情爆发后,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幅度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根据IMF的统计,当前全球新兴市场总的短期资本流出规模超过一千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0.4%。这对于一些金融基本面比较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讲,有可能就会出问题。 总体来看,这六个国家未来可能比较危险:阿根廷、土耳其、马来西亚、南非、俄罗斯、巴西——这些国家要么是过于依赖短期资本流动,要么非常依赖能源出口,要么是两者兼而有之。比如,五一前,阿根廷已经宣布政府违约,这大概是阿根廷第八次政府违约。 除了四个短期判断,还想分享三点中期的忧虑。 第一,这次疫情之后,发达国家的央行再次开动印钞闸门,全球进入负利率时代,未来是否意味着新的风险?最近美联储新一轮QE,总资产规模现在已经达到了7万亿美元,在很短的时间总资产规模增加了3万亿,非常令人瞠目结舌。截至目前,全球的政府债券已经有1/4是负利率,还有10%左右是零利率。全球负利率时代,未来各种金融机构会不会产生新一轮被迫追逐风险的行为、产生新的风险,只能拭目以待。 第二,这次疫情之后,很多国家都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截至目前,整个G20国家,财政救市计划占GDP的规模,平均是8%,最高大概有15-17%,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务未来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上升。截至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大概相当于二战前的规模。今年,这些国家至少还要再往上走十个百分点。上一轮政府债务达到高位的时候,是靠战争和战后重建来实施去杠杆的,这一次政府债务到达高位的时候,要靠什么方式来去杠杆? 最后,过去十年,全球的不平等在显著上升,全球的不平等和全球债务的上升高度同步,这其实是全球民粹主义崛起的根源。当前全球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水平,已经和1929年到1933年大萧条结束时相差无几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有特朗普,英国会有约翰逊。 今年全球经济萎缩,中国全年增速仍会为正 下面再把注意力从全球投到中国,看一下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现状,以及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宏观政策。 过去十年,中国季度GDP增速总体是波动下行的格局,大概从12%、13%,降到疫情爆发前的6%。分析短期经济波动,一般从“三架马车”入手,看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各自对每个季度增长的贡献。总体来讲,过去十年来消费的占比在提高,投资的占比在下降。今年一季度,三架马车都是负的贡献,消费的负的贡献尤为突出。 过去十年,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总体在下降,从大概15%的均值降到去年差不多8%左右。过去十年,月度消费增速总体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去十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总体是下降的;二是过去十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升得很快——2008年,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大概不到20%,目前已经超过了50%,这背后主要是几轮房地产投资导致的结果。 从短期来看,今年一季度,消费受到了明显影响,三、四月份略有反弹,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消费要转负为正,可能要到6月份。短期内因为居民部门的预期发生了转变,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对工资增速的预期发生转变,今年消费总体预期较低迷,之前期望的报复式消费反弹可能不会发生,即使发生,幅度也会比较微弱。 再看投资:中国有三大投资——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加起来占到总投资的80%。从去年到现在,总体来讲,最有韧性的是房地产投资,最敏感的是制造业投资——这也比较好理解。今年下半年这三大投资会怎么走?我的总体判断是:制造业跟房地产投资要大幅反弹,有难度。制造业投资不会大幅反弹,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内外需;房地产不会大幅反弹,是因为今年房地产调控是不会逆转的。今年投资要起来、要稳增长,看点还是在基建。这次“两会”在基建投资方面,有很多看点。 分析制造业投资走向可以看两个先行的指标:一是PMI指数,在疫情前,一直在50的荣枯线摆动,今年一二月份显著下跌,三四月份有些反弹。由于PMI是一个环比指标,虽然回到50以上,并不代表三四月份的情况和1月份相比有明显的改变,只是比2月份略好。二是工业增加值的累计同比增速——可以理解为工业企业毛利的增速,疫情冲击之后,最多下降了13%,14%,最近有反弹,回到5%,要由负转正,估计可能还是要到6月份左右。所以,从PMI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制造业投资在下半年恐怕很难有大的起色。 疫情爆发以来,总体上进出口增速都在下降,但一二月份的时候,出口增速的下跌快于进口,因此导致贸易顺差的收缩,甚至出现贸易逆差。三四月份,进口依然在下行,但出口增速有比较明显的反弹,因此贸易顺差4月份回到了400亿以上。 怎么看未来出口的增速?今年4月份的出口增速之所以不错,是因为之前很多外贸企业有一些累积的订单没有完成,所以在3月份复工复产之后,先处理累积的订单,因此4月份出口不错。问题在于,新增订单的数量萎缩很快。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出口增速不容乐观,中国出口企业可能面临最严重的局面。 我个人测算: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可能由负转正,但是增速不会太高,大概2%左右;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可能回到6-7%左右。 政府非常形势下的底线思维凸显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几个比较重要的会议,因为其凸显了当前中国政府在短期内政策偏好的转变。 第一个重要的会议,是4月17号的政治局会议。跟之前相比,这次会议有几个不一样:一是对大环境的判断明显发生了逆转——之前的会议上,总体判断都是稳中向好;而这次是两个“前所未有”。之前各次政治局会议都讲“六稳”,都比较大方向、比较泛化,而这次的会议强调了“六保”,非常具体、非常聚焦,凸显了政府在当前非常形势下的底线思维。这次会议非常强调就业问题,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这几天在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几个特点。第一,虽然提了一些量化指标,但是量化指标中没有今年的经济增速,这是因为今年的经济增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今年重点就是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的基本盘。 第二,财政政策发力,今年财政的宽松力度非常强:中央财政赤字率不低于3.6%,要释放一万亿的额外资金,还发行一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这两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今年企业减税降费的幅度,据说要超过2.5万亿,也是很大的数字。今年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比去年多了1.6万亿。今年基建的重点是,支持既促消费又惠民生又调结构的“两新一重”建设:第一是新基建;第二是新型城镇化——这个领域和范围就要比新基建大很多;“一重”指的是重大工程建设。这次两会重大的特点,是的。 下面从财政、货币、结构改革三个方,梳理一下今年的政策。 从财政政策来看,今年是发力的焦点,会直接应对疫情对中国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冲击。今年财政政策最大的重点是转移支付,对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其次才是基础设施投资,跟2008年那一次有很大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冲击下,减税还是应该成为政府一个重点考虑对象。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企业总税率大概65%左右,在全球排名靠前。全球的总税率平均水平只有40%,美国是45%。疫情爆发之后,应该大幅针对企业减税降费。出现财政压力,可以通过发行国债、专项债来弥补。 今年的货币政策同样很宽松,但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宽松财政政策服务。货币政策有三点:一是降准,今年已经有三次降准,个人认为下半年还会有两次——中小金融机构降准的空间,已经没那么大了。二是降息,今年央行会沿着MLF-LPR这个渠道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基准利率,会不会调存款基本利率?我认为有不确定性。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会更加积极、频率会更高,幅度也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开始,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发力了。经过今年3次降准之后,现在小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只有6%,已经是历史的低点,未来小型金融机构再降准的空间不大了。但是大型商业银行目前准备金率还是在12%以上,未来能够进一步降准的,主要是大中型商业银行。 最近这两个月,M2的增速有明显的反弹:此前的很长时间,M2增速一直在8%左右波动,今年3月份,M2突破了10%,4月份突破了11%。这种广义货币增速的上升,代表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发挥效果——主要是由准备金率下调导致货币乘数效应扩张造成的。 社会融资总额月度增量,今年1月份和3月份,整个社融创了新高,今年一季度社融达到11万亿,这是历史最高点。这次社融的增长,主要是靠人民币的带动。今年3月份起,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信贷政策,已经开始发力,如果看当前的银行间市场,大约是在1%左右,甚至低于1%,说明当前货币宽松的程度已经非常显著了。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 最后,讲一下未来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结构性改革政策。其中,这两个政策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4月9号《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个文件总体的思想是,未来一段时间要加强以下若干要素的市场化定价,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些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人才、金融资本、科技、数据等要素的定价和自由流动。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市场高度关注。 另一个是5月18号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个文件对几类改革有新提法:比如国企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的方式优化配置,提高收益”,都是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另一个提法是“要将部分国有股权转为优先股,强化国有资本收益功能”。 土地改革,这次对农村集体性经营用地和宅基地的试验改革,有一些新提法;耕地没有提。地方债有新提法:要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剥离政府的融资功能,地方融资未来会进一步堵歪门、开正门。 最后重点提的是,这个文件对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包括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和区域经济布局。如果上述两个文件能得到进一步落实,未来十年,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成为中国一个大趋势,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引擎,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设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中国未来最有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五个区域:粤港澳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佛山;长三角——核心城市是上海、杭州、南京;京津冀——核心城市北京、天津、雄安;中部三角——核心城市是郑州、合肥、武汉;西三角——核心城市是成都、重庆、西安。未来如果要素自由流动,劳动力、资本、科技、数据会加速向这五个区域聚集。所以,这些区域未来可能会取得比较长足的发展。这五个三角、15个城市,未来无论是产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城市。 总而言之,这次全球疫情,应该说已经得到控制,但依然有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像南方国家,未来会不会蔓延,不好讲。从全球来讲,金融动荡还会持续,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值得重视。中国经济短期来看,会逐季反弹,但是今年总体增长可能是在2-3%左右。 我们也对应对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改革,做了梳理。总体来讲,今年财政政策是中国发力的重点,货币政策会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未来一段时间,以要素价格市场化和新的区域一体化为代表的结构性改革可能会加速。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还是个人,都应该重点关注这个趋势。 根据作者在5月26日下午《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上的演讲整理 (本文作者介绍: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意见领袖丨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精炼,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措施方法明确精准,突显‘以保促稳’特点,是疫情冲击下,符合实际的科学精准的经济社会政策大纲。政府工作报告是走出疫情困局的一揽子方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树立了正向市场预期,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当前的难关一定能够闯过去。 用“六保”替代经济增速目标,将使政策更加精准明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怎样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海内外格外瞩目。报告中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数字目标,这是为了更加务实灵活地应对不确定性,有利于开展底线管理,特别是有利于“六保”政策的落实。 不确定经济增速目标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相应要求,而是对经济增长有很高的要求,总理在报告中诠释得非常明确。一定要认识到,目前是非常时期,面对超级不确定性,必须强化底线思维。而强化底线思维很重要的是不能被GDP增速的数字目标束缚住,因为GDP总量指标很难反映我国在结构上和特殊时期面对的风险和问题。面对疫情及疫情带来的超级不确定性的风险和问题,用“六保”替代经济增速目标,将使政策更加精准和明确,更能体现底线思维。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只要守住充分就业、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等底线,那么经济的增速潜力就不会小到哪里去,而且一旦内外形势好转,就能迅速形成供需良好循环的态势,推动经济达到一定的增速。 推出超常举措,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特殊时期需要超常的举措。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需要大量财政支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预算赤字率将从2.8%上升到3.6%以上,确保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专项贷从去年的2.15万亿元提升到今年的3.75万亿元,这将使政府可支配的资金增长接近4万亿元,使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这是今年我国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最核心的支撑力。 新型基础设施建投是这一轮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内容,是扩张性投资中的‘先锋队’。新基建的作用不仅是短期需求扩张政策,同时也是我国中期调结构,加大新动能构建,为下一轮技术创新谋求发展的基础,它是短中长期结合得很好的举措。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扩大有效投资,还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应在战略上重视新基建,应以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建设以及重大工程建设为扩大有效投资主力军。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走出疫情困境 受疫情影响,我国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基本盘受到急剧冲击。根据WTO和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速或下降20%甚至更多。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和世界工厂,对外贸依赖度较高,这轮冲击对我国影响更严重。加上中国和美国贸易冲突,如何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基本盘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 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外贸投资基本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将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和出口地多元化,打破过去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状况。 保证内部经济循环的稳定是稳住外贸很重要的基础,应通过内部经济循环,稳定相关企业主体和供应链供应能力的稳定性和竞争性。此外,应通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我国贸易短板,加大贸易弹性。“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贸易和投资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受疫情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面临大量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同步下降,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债务恶化、经济下滑情况。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和能力构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同走出疫情困境。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我国自贸试验区在贸易层面的开放力度很大,但金融、投资层面的开放力度还需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对金融服务进一步开放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达到新的高度,与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同时,自贸试验区还迫切需要扩大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综合试点方面要有新的举措。 自贸试验区必须以高标准开放水平为核心。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政策可同时推出,并促进负面清单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并真正落地。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