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月份中国银行发行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银行近两年来通过永续债这一资本工具“补血”超1.2万亿元。 此前,商业银行发行的均为减记型永续债。近期,监管已批复两家银行发行转股型永续债,这意味着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即将出现“新品种”。 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日前,浙江银保监局批准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30亿元转股型永续债,宁波银保监局批准宁波通商银行发行不超过15亿元转股型永续债,均按有关规定计入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在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之初,金融管理部门就曾透露,将进一步完善永续债政策框架,包括探索发行转股条款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如今,相关计划渐次推出、落地在望。 在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看来,转股型永续债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银行的一级资本补充工具。无论是减记型永续债还是转股型永续债,都要符合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工具特征,也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进行全额或部分的减记或转股。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吸收损失的方式不同。王一峰表示,当触发条件发生时,减记型资本工具可能部分或全部损失掉;对于转股型资本工具,如果发行人未进入清算程序,可能留存普通股股权价值。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熊启跃坦言,相对而言,转股型永续债对投资者更友好。但从发行上看,转股型永续债的发行时间可能长。因为后者涉及转股条款,可能涉及股东大会审议等具体程序。 熊启跃分析今年以来银行永续债的发行情况认为,一方面,银行有发行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银行体系逆周期投放力度较大、资产增速较快,资本消耗较快;此外,今年银行拨备计提大增,侵蚀內源资本补充来源,银行也有动机进行外部资本补充。 另一方面,因为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拖累,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在市场的认可度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中小银行发行不成功的情况也有出现;相同期限的永续债,大行和中小银行发行成本相差较大。 “2020年是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大年。”王一峰预计2021年会有更多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一来,当前中小银行资本压力偏大、资本工具使用存在不足,中小银行面临经济不确定性时希望夯实资本,以增强自身可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来,许多中小银行在明年面临二级资本工具赎回的可能。 王一峰认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难度较大。资管新规影响下,由于永续债自身期限存在不确定性、净值波动等因素,资管机构对其偏好可能下降;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发生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难度进一步提升。“预计明年中小银行永续债的总体发行成本不会很低,价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扬。” 熊启跃表示,银行发行永续债面临投资者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非银类金融机构投资还不够,银行理财子公司是目前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未来这个市场发行需求很大,相应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亟待提升。”他认为,如何通过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提升容纳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能力,是未来银行体系稳健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美妆、食品、女士内衣成风口。” “60后”在健身“,90后”在养生;男生女生都爱无性别服饰;年轻人不爱吃米饭爱吃蛋白棒、人造肉、即食火锅;小学生网课让家庭打印机成为刚需;男士粉底液悄然走红。 2020年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每一个微小需求的满足,都推动了新品牌的生长。 近日,天猫发布2020年度十大新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Ubras、李子柒、蕉内、云鲸、COLORKEY、usmile、认养一头牛、BEASTER等国货品牌集体登榜。 “这些趋势背后是新的生活需求。疫情之下,大家更加关注健康和悦己,有了更多小治愈和小确幸。”天猫表示,2020年已被视为中国新消费品牌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启。 “今年有太多新品牌出来了,过去10年从未有过的,这不是一个偶发事件。”完美日记创始人陈宇文曾表示。 据了解,过去3年,有10万新品牌入驻天猫,相当于平均每天有90个新品牌在天猫上成长起来。今年“双11”,天猫平台中有16个新品牌成交额破亿,360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第一,而2019年,同期获得细分类目第一的新品牌仅为11个。 “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迭代,驱动越来越多新生代创业者加入到消费创业浪潮中”,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认为,而“人的变化最终会带来行业的变革”。 「无人区」迎来探路者(行情300005,诊股) 来自天猫的数字显示,其平台中Top500的新品牌所在地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广东最多、浙江次之。按城市排列,上海以90个新品牌位列创业地图之首。深圳、杭州、广州、北京排名前五。另外,产业带集中地区,比如苏州、宁波、东莞、佛山也跻身前十。 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并未缺席,武汉有汉口二厂,成都有付小姐,西安有劲面堂,哈尔滨有豆小小,青岛、长春、石家庄、海口等地,均有新品牌涌出。 有趣的是,这些今年的新品牌“黑马”中,多数在新需求“无人区”领域出现。 “当新的跨界需求出现,当人们的爱好出现变化,当大牌看不到新机会,新品牌就来了。”天猫方面认为。这些新品牌中,部分甚至开拓了全新的品类,比如方便米饭、餐具消毒机、手持洗地机等。 例如,今年“双11”成交额破亿的新品牌中,扫地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新品牌云鲸年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70倍。 尽管扫地机器人并非新品类,但作为新品牌,云鲸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财经涂鸦》采访时表示,其品牌调性在一开始出现时,便没有主打“精致主义”,而是以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生活的方式,提出“光脚自由主义”。 “比如,我们在营销时没有刻意制作高级感很强的视频,而是通过一些生活类KOL、KOC,以活泼亲近的方式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令口碑传播的方式不断发酵。”该负责人透露。 2019年4月,云鲸曾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进行过一次众筹,收获2000位参与者,45天内共筹得114万美元,成为彼时该平台扫地机器人类目第一名。 转战国内后,云鲸于2019年“双11”正式入驻天猫,启动线上销售,并开设品牌旗舰店。目前,其旗下在售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价格为4299元,主流购买人群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年龄介于25岁-40岁之间,女性用户居多。 在被问及线上销售渠道覆盖哪些时,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天猫的商业模式更适合新品牌,“从去年‘双11’至今的1年多时间,我们只在天猫平台进行售卖”。 《财经涂鸦》同时了解到,今年8月份天猫“超级品牌日”活动中,云鲸当天交易额曾高达9800万元,“打破平台上整个小家电类目的销售额记录”。今年“双11”,其销售实现“30秒破亿”,全天总销售额为2.4亿,在天猫公布的16个破亿新品牌中排名第4。 而据天猫方面介绍,今年兴起的新品类中,代表之一“火鸡消毒刀筷架”,亦“通过创新解决日常新刚需”,并拿到许多消费者的赞成票。 此次上榜的十大品牌之外,宠物经济领域跑出的另一匹“黑马”是新品牌pidan。pidan创始人马文飞透露,他喜欢养猫,但一直买不到自己喜欢和中意的猫厕所,“所以决定从互联网跨界,进入宠物用品行业”。 天眼查APP显示,自2015年成立后,pidan所属公司蛋壳宠物用品在随后的3年内曾密集获得4轮融资。 2016年,其种子轮融资由啟赋资本参投。2017年,又先后于7月份和9月份完成天使轮及A轮融资,投资方分别包括发现创投、黑桃资本、青山资本,以及清晗基金、昆仲资本、清流资本。其中,A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金额未披露。2018年7月,成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跟投的6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最终落定。 「黄金十年」刚刚开始 在投资人眼中,新品牌的集体爆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认为,今年新品牌爆发是“过去10年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厚积薄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迭代,驱动越来越多新生代创业者加入到这一波消费创业浪潮中。而人的变化最终会带来行业的变革。” 来自天猫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间,入驻天猫的新品牌多达10万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90个新品牌在天猫上成长起来”。其中,一些今年刚入驻天猫的新品牌,已经实现成交额破亿的小目标,比如,以红酒和果酒出名的醉鹅娘,专营少女美瞳的moody等。 此次发布的十大品牌同时显示,2020年,食品、美妆依然是新品牌主阵地,母婴亲子、运动户外和家居生活则成为新品牌的“朝阳赛道”。 其中,跑出最多“黑马”的是母婴行业,儿童零食、玩具、汉服等层出不穷,“国人养娃越来越讲究”。 例如,主打母婴玩具产品的MiDeer弥鹿,在今年天猫“双11”玩具/童车/益智/积木/模型品牌 top20最终榜单中,其在11.11当天品牌交易额竞争中,最终空降榜单第17名。公开资料显示,MiDeer弥鹿集设计、制造、品牌和渠道销售为一体,以儿童心理为基础,注重儿童艺术审美,主打经典游戏、艺术拼图、创意DIY工艺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App显示,“双11”当天即2020年11月11日,其所属宁波弥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曾获得一笔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内向基金、钟鼎资本的股权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但此前,该公司并无显示有其他融资记录。 此外,据天猫平台介绍,专营婴童食品的宝宝馋了、小鹿蓝蓝等新品牌,均在今年“双11”中收获不错的交易额数字。 其中,小鹿蓝蓝为三只松鼠(行情300783,诊股)新品牌,定位三只松鼠旗下互联网宝宝零辅食专业品牌。天眼查App显示,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小鹿蓝蓝所属的安徽小鹿蓝蓝婴童食品有限公司。 此前,三只松鼠云造系统及各电商平台后台统计数据显示,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4时,小鹿蓝蓝销售超1811万,居宝宝零食行业第一,爆卖速度超松鼠首次双十一2.3倍,自成立以来累计销售超4000万。单品上线累计销量中,冻干奶酪块爆卖314万袋、益生菌酸奶溶豆189万袋、海洋鳕鱼肠上线215万根,均稳居宝宝零食类目第一。 “与以往国货单纯地用好‘制造红利’不同的是,新品牌通常能够综合用好中国的制造红利、设计红利、需求红利、电商红利。创业者年龄更小了,成长速度更快了。”天猫方面表示。 有新品牌创始人曾表示, “入驻天猫,意味着一店触达最具消费力和最大的统一市场”,其中包括品牌有机会直接触达的约8亿消费者,以及与盒马、饿了么、商超等不同商业业态打通的天猫矩阵。 与此同时,相比传统商业时代,互联网大大缩短了品牌从0到1的时间。天猫包含的大数字洞察、趋势中心、超级新秀、新品创新中心、黑马工厂、IP跨界联名等模块,不仅可为新品牌提供创新基因,同时有利于新品牌快速抓住细分市场和新消费机会。 曾有评论认为,“2020年的互联网,没有新故事,只有新品牌。”而新消费品牌的“黄金十年”,或许才刚刚开始。
今日,通信板块全面爆发,通信指数(申万)暴涨5.23%。移为通信强势封板20%,广哈通信、宜通世纪、平治信息涨逾10%,剑桥科技、东方通信等8只个股涨停,通信龙头中兴通讯放量涨逾8%,成交量近90万。 (来源:Choice) 究其原由,一方面受明年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的利好消息刺激;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板块跌幅较大,股价存在上涨需求。 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8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而目前,国内已累计建成5G基站达71.5万个。 (图: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建设情况;来源:东方证券) 这意味着,明年5G基站建设及资本投入将更快更大,新建规模或将覆盖这几年累计建成数量。 202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5G方面的资本开支合计高达880亿元,相较2019年下半年的412亿元的资本开支有明显加速的趋势。其中,中国移动上半年在5G资本支出达552亿元,环比增长130%,超过联通和电信之和。就资本支出结构而言,也向5G发生较大倾斜。202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5G资本支出占比均在50%上下,其中移动占比最高达54.7%。 (图:三大运营商的5G资本支出情况(亿元);来源:东方证券) 从市场角度来看,通信板块全年走势受国内政策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一季度,中央层面多次部署与“新基建”相关任务,再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新基建定下重要基调,通信行业迎来逆势上涨;二季度之后,5月中旬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范围,随着外部环境持续恶化,通信行业自7月起开始下跌。三季度以来,英国全面禁用华为5G产品,美国对华为硬件制裁禁令生效,行业进入大幅下行调整阶段。 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称,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共计77个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中芯国际、大疆、中国船舶集团等公司在列。以中芯国际为例,在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出口商必须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证才能继续向中芯国际供货。针对生产先进工艺节点(10纳米及以下芯片)半导体产品所需物品的出口,美国政府将优先采取“推定拒绝”政策,即原则上不批准出口许可。 受到中美冲突和特朗普政府围追堵截的影响,通信指数(申万)由7月阶段高点2879.80点至年内最低点2008.49点,跌幅超过30%。截至12月28日,通信板块全年整体下跌12.39%,在全部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末位。 从市场情绪角度来看,白酒、新能源等领域热度不减,而通信板块长时间的赚钱效应不佳,导致资金越来越没有耐心继续等待,进而导致前期5G通信板块持续低迷。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股价回调,目前板块内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基本都位于底部区间,不排除资金回流板块的可能。 天风证券认为,未来2-3年5G的景气向上仍将持续,其中主设备商的全球成长逻辑仍较强,5G硬件产业链上游(PCB、滤波器、天线等)则表现为强周期性,未来或将承受较大降价压力。而云计算、流量赛道迎来持续快速增长,物联网/车联网/云视频应用等领域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也将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易会满表示,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将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此外,易会满表示,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争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以下讲话全文: 同志们、朋友们: 3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过早期的孕育、萌芽,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就是为了一起回顾我国资本市场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面向“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携手谱写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资本市场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实践探索。30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着力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市场体系的包容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稳步提升,双向开放的深度广度日益拓展,市场生态的向好趋势持续巩固。目前,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30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从服务国企改革起步,到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相继推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备。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普及市场经济理念等重要功能日益得到各方认可,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深度持续拓展,在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更加聚焦服务科技创新,通过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明显增强。稳步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融资工具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平稳推出了90个期货期权品种,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 二是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30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破除制约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系统谋划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落地。开创性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行的制度性缺陷,为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在历经审批制、核准制等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科创板为突破口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并稳步扩展至创业板,探索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高。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注重整体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实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交易、退市等关键领域的一揽子基础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30年来,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大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从沪市“老八股”和深市“老五股”上市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公司治理运行,坚决清理大股东占用和违规担保,持续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今天上市公司已超过4100家,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五成,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产业升级的“领跑者”,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提升。 行业机构方面,1987年首家专业证券公司在深圳特区创立,行业发展迅速起步,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但由于内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早期探索中积累了一些问题。我们采取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的措施,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症痼疾,推动证券行业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期货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市场资金结构呈现趋势性改善态势。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近1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比重近两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5万家,管理资产约16万亿元。 四是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开放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开门办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一体推进,推动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建立健全QFII、RQFII制度,不断深化沪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并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开展与境外市场多种形式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这两年,我们坚决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对外开放的进度安排,加快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相继落地,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比重稳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不断提升,外资连续3年保持净流入。原油、铜、铁矿石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系统性开放,看穿式监管等特色制度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跨境监管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市场发展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法治兴,则市场兴。从最初依托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到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相继出台以及此后的一系列修订完善,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规范体系,稳步将改革实践上升为制度规则,法治化运行的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修订的证券法今年3月正式施行,在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刑法修正案(十一)刚刚获得审议通过,期货法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以证券法修订为契机,我们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有效涵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持股行权、先行赔付、多元纠纷化解、支持诉讼、代表人诉讼等关键领域环节,为1.7亿投资者更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有力保障。在2019年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8位。 六是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证券期货监管从最初的分散管理到1998年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我们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完善查审分离体制,提升稽查执法效能,逐步形成了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会机关、派出机构、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监管执法体系。30年来,资本市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早期果断处置“8.10”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到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到2015年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有经验、也有教训。去年以来,面对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我们沉着应对,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30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顺应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手段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始终着眼于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深化简政放权,持续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推进科技监管,市场活力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稳步提高。30年来,在资本市场改革攻坚、风险防范、稽查执法等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锻造了一支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高素质专业化监管干部队伍,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30年筚路蓝缕,30年砥砺奋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场开拓者和建设者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市场各参与方和社会各界精心呵护、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这里,我谨代表证监会党委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二、资本市场30年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30年风雨探索、披荆斩棘,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积累的宝贵经验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传承创新,为开启新征程积蓄充沛力量。 ——30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我国资本市场白手起家,但仅用30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无论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紧要关头,还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吃劲阶段;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冲击的艰难时刻,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正常开市的重大抉择,资本市场之所以都能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归根结底在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去推动,才能够乘风破浪、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30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稳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这是新时代资本市场践行初心使命的核心要义。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公众投资者群体,他们始终与资本市场共担风雨、共同成长。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直接关乎亿万家庭、数亿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监管执法的全流程,要想投资者之所想,虑投资者之所忧,解投资者之所难,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30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改革的主线贯穿始终,改革的内容占据绝大多数。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除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自我革新。改革不仅拉近了市场与监管的距离,改善了市场预期,也激发了系统干部职工的斗志和士气。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尊重市场首创精神,坚持依法治市,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把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30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金融本质上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做好改革发展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体量、结构层次与发展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风险的传导机制更加隐蔽,突发性和传染性特征也更为突出,稍有不慎,容易形成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努力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持久战。 ——30年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各方合力。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一个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征的综合体,建设好、发展好资本市场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法治供给的持续加强,离不开货币、财税、产业等领域政策的协同发力,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群策群力,离不开新闻舆论方面的引导监督和环境创造。我们提出“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监管理念,着力推动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就是为了顺应资本市场规律,进一步聚合各方力量。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进展,靠的就是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系统观念,主动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快形成各方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理生态。 三、乘势而上,开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30年春华秋实,30年风华正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过30年的积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在不断形成和巩固,实体经济潜力巨大、宏观环境总体向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发展也走过弯路、经历过坎坷,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离市场和投资者的期盼还有差距;市场结构还不尽合理,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和中介机构结构仍需优化完善;监管能力提升依然任重道远,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健康的投资文化有待培育巩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倡导和弘扬;良性发展的市场生态需要持续涵养,完善资本市场治理还需久久为功。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两个大局”,更加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我们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科学把握各层次股票市场定位,完善各板块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我们将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持沪深交易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我们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争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健全市场风险的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努力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全面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我们将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科技与监管深度融合。加快健全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提升证券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我们将全面提升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忠专实”的监管干部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廉洁从政,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的公权力监督制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完善反垄断机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做好反垄断的关键在于对资本扩张的合理管控。只有提高资本控制力,健全前瞻性监管,才能进一步提升反垄断监管的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中的八项重点任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列为其中一项,引发各界关注。 经过多年发展,从生产链到需求链,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企业监管到社会治理,都有数字经济的身影。数字经济将分割的行业借助数字产业链串在一起,将分离的产业链通过高效的供需匹配啮合在一起,融合性成为数字经济的优势。而这种融合性的背后,伴随着资本扩张。 数字技术的研发迭代越来越需要外延性,而这种外延性需要资本的流动。数字经济的技术包含了大数据、5G等多种细分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些科技的研发需要一定的联动性,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企业的投资。数字经济的跨界经营和合作也会带来资本的扩张。 虽然说资本扩张有利于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然而,也带来了严峻的垄断问题。实际上,在这些行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的背后,是数字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结合,根本上的要素垄断规律并没有改变,占据要素优势的企业仍然会获得垄断地位。而垄断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降低市场效率,侵犯消费者权益,同时还会阻碍行业整体的创新进步,挫伤其他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反垄断监管,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在传统的资本监管中,由于分业经营,资本流动范围有限,资金监管较为容易,而数字经济的资金流动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还会伴随其他无形资产,比如信用,这些都降低了监管机构对于资本的控制力。 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要有前瞻性意识。当前,监管机构充分认识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采取了及时的措施。数字经济时代,资本扩张的速度和范围都显著增大,经常有人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形容资本快速扩张的力量。因此,要加强前瞻性的监管,滞后的监管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可能带来较大损失。 资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有序、合规的资本扩张,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政策面所持续支持推动的。我们应充分意识到,因噎废食并不是我们反垄断的目的。我们应当允许正常的资本流动,比如发展具有更加普惠性质的小微金融服务等,资本的有序流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融合性的优势。 除此以外,以竞争促监管的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在进行反垄断监管、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增加市场的竞争程度,通过增加资本来源的多样性来削弱单个资本的影响力,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完善反垄断机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做好反垄断的关键在于对资本扩张的合理管控。只有提高资本控制力,健全前瞻性监管,才能进一步提升反垄断监管的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中国证监会1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讲话。易会满在讲话中梳理了我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成就,总结3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经验,提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任务部署。 易会满表示,将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回顾30年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回顾我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易会满指出,30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30年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从服务国企改革起步,到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相继推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备。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更加聚焦服务科技创新,通过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稳步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融资工具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平稳推出了90个期货期权品种,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 二是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30年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破除制约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系统谋划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落地。开创性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行的制度性缺陷,为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在历经审批制、核准制等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科创板为突破口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并稳步扩展至创业板,探索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高。制定实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交易、退市等关键领域的一揽子基础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30年来,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大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今天上市公司已超过4100家,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五成,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产业升级的“领跑者”,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提升。行业机构方面,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期货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市场资金结构呈现趋势性改善态势。 四是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从一开始,就坚持开门办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一体推进,推动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建立健全QFII、RQFII制度,不断深化沪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并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开展与境外市场多种形式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这两年,坚决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对外开放的进度安排,加快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相继落地,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比重稳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不断提升,外资连续3年保持净流入。原油、铜、铁矿石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系统性开放,看穿式监管等特色制度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跨境监管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市场发展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从最初依托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到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相继出台以及此后的一系列修订完善,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规范体系,稳步将改革实践上升为制度规则,法治化运行的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修订的证券法今年3月正式施行,在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刑法修正案(十一)刚刚获得审议通过,期货法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以证券法修订为契机,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为1.7亿投资者更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有力保障。在2019年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8位。 六是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证券期货监管从最初的分散管理到1998年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完善查审分离体制,提升稽查执法效能,逐步形成了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会机关、派出机构、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监管执法体系。30年来,资本市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早期果断处置“8.10”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到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到2015年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有经验、也有教训。去年以来,面对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我们沉着应对,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总结实践经验 提出五个“必须始终坚持” “资本市场30年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易会满表示,30年风雨探索、披荆斩棘,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积累的宝贵经验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传承创新,为开启新征程积蓄充沛力量。 他全面总结了我国资本市场3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经验,并将其带来的启示概括为五个“必须始终坚持”: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必须始终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各方合力。 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直接关乎亿万家庭、数亿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监管执法的全流程,要想投资者之所想,虑投资者之所忧,解投资者之所难,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易会满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除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自我革新。改革不仅拉近了市场与监管的距离,改善了市场预期,也激发了系统干部职工的斗志和士气。易会满表示,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一个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征的综合体,建设好、发展好资本市场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法治供给的持续加强,离不开货币、财税、产业等领域政策的协同发力,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群策群力,离不开新闻舆论方面的引导监督和环境创造。 聚焦核心任务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发展也走过弯路、经历过坎坷,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离市场和投资者的期盼还有差距。 易会满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两个大局”,更加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易会满着重提到了以下7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科学把握各层次股票市场定位,完善各板块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将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持沪深交易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争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健全市场风险的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努力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全面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将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科技与监管深度融合。加快健全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提升证券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将全面提升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忠专实”的监管干部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廉洁从政,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的公权力监督制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曾几何时,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是个“小池塘”。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成长为辽阔海洋。截至2020年12月25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4133家,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总市值首次超过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启动,新三板精选层拉开大幕,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助力科创企业融资 12月7日,新致软件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第200家上市公司,开启了“科创板200+”的新征程。 截至12月25日,今年科创板新上市141家公司,融资额2179.21亿元,占同期A股融资总额近一半。从无到有,短短一年半时间,科创板从小苗长成大树,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量已达211家。 “这表现出一种趋势:上市公司的增量部分聚焦科创企业。”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科研成果资本化带来便利,推进了中国证券市场与标准化的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不仅科创板,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注册制改革从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创业板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公司已有61家,IPO合计融资648.13亿元。 至此,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注册制“三步走”改革布局,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增强,上市的效率更高、更加透明、更可预期。 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2020年,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明显加快。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的全方位开放。 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取消QFII额度限制,以及与全球知名的股票和债券指数公司开展合作等一系列开放举措,使得跨境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参与程度不断深化。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在稳步放开跨境投融资限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规则的深层次对接,不断增强政策可预期性和稳定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 目前,已有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获批,首家外资全资基金公司已成功落地。外资私募基金公司进入我国已成趋势,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市场和产品开放。在现有沪深港通、QFII、RQFII等方式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提高A股在明晟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 “制约我国资本市场更快更稳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机构投资者占比还不够高,而更多引入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是一条见效快的途径。”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将建立健全境外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CDR、在境内第二上市等制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优质上市公司。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开放中能否实现市场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能力,特别是跨境监管能力的提升。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建立健全数据通报、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跨境监管合作和执法机制,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强保障。 市场生态明显改善 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重不利因素影响,A股市场保持了总体稳定,韧性增强,重点领域风险趋于收敛。 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龙头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资本市场整个生态的变化,也带来市场投资力量和投资理念的变革。 2020年,境内专业投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无论是持仓还是成交占比都创新高,投资者结构出现边际改善。 从交易情况看,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A股交易金额合计约112万亿元,占全市场交易金额的比例为17.75%,较2018年上升1.34个百分点。 从持仓情况看,截至今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11.50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6.26万亿元,增长1倍多。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17.83%,较2018年末上升3.47个百分点。 在投资者结构中,改善的最大亮点是公募基金。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较2018年底上升2.63个百分点,达到6.67%。在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完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银行理财入市取得积极进展等务实举措推动下,A股投资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公募基金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公众也更加认可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两者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刘锋表示,对标美股个人投资者,也经历了从青睐股票到投资普通公募基金、ETF基金的投资风格转变,A股成熟理性的投资文化正在形成。 2020年,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全面落实,市场生态也明显改善。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刑法修改,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和证券法修改相衔接,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4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截止到11月底,今年以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监管层不断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初步得到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