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畅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国证监会党委近日在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那么,如何才能“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畅通传导机制呢?笔者认为,这首先需要捋顺三大关系。 首先是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曾经有一个时期,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不是很顺畅。转机发生在2018年。当年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此后,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逐渐构建起友好的传导新生态。 其次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资本市场上汇聚了一大批有着更高追求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强是它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除了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外,资本市场正在推进落实的各项深化改革措施,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下了基础。 2020年10月份,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与“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合力”占据了很大篇幅。 上市公司质量的整体提升显然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使之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居民财富增加又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拓展了空间。如此畅通了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第三是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两个重要来源,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形成友好新生态之后,受益的自然是实体经济。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直接融资规模是难以匹敌间接融资,因为能融资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这两个数据的简单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资存量达到79.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9%;同期,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1%。 所以,货币政策要对实体经济群体形成强支撑,资本市场则要扶持那些优秀企业做优做强,借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撰文指出,货币、财政、产业、区域等宏观政策协同持续增强,法治保障不断强化,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的生态体系正逐步形成。 笔者认为,只有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并逐步形成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新生态,才能更好地落实“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要求,畅通三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也才能做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做好投资端建设和防风险等工作。
2020年即将过去,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再添“喜讯”。 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修正案),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继证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资本市场的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国家“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坚定决心。“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笔者认为,刑法“携手”新证券法将加速形成资本市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戒”的法治供给闭环,有利于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相衔接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成为保障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利器。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一方面,刑法与新证券法强强联手有利于打造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新格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资本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更需要法律规则加以保障,良好的法治体系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大幅提高了证券违法成本,强化了投资者保护,为资本市场推进全链条、全领域、全流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此次刑法的修改也与新证券法保持了有效衔接,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 笔者认为,刑法和新证券法的有效衔接不仅将全面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而且也将大大提高执法处罚力度,提升法律的震慑力,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投资者保护新格局。 一直以来,证监会坚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5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0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表示,将始终践行监管的人民性,强化“大投保”理念,把保护投资者权益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1.76亿,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法律制度,加强法治供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最佳体现,通过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快构建对投资者的全方位立体保护新格局。 可以看到,新证券法设立了投资者保护专章,通过构建更加丰富的责任实现形式和权益救济机制,就投资者民事赔偿等问题做出诸多适应我国国情的重大探索与制度创新,突出了保护投资者在证券法中的重要地位。 修正案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也有体现。例如,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等具体条款的规定,在进一步提高对证券犯罪的震慑力的同时,也是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体现。 法治兴则市场兴,法治强则市场强。笔者认为,在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即将进入“十四五”的关键时刻,刑法和新证券法的有效衔接和高效组合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迈上新台阶,开启法治建设的新发展格局。
□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 □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 □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 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刑法修改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与证券法修改相衔接,大幅提高了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4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证监会26日在官方网站发文祝贺“刑法修正案”通过,指出“刑法修正案”表明了国家“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坚定决心。 大幅提高刑罚力度 强化对“关键少数”刑事追责 “刑法修正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是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对于欺诈发行,修正案将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并将对个人的罚金由非法募集资金的1%-5%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对单位的罚金由非法募集资金的1%-5%提高至20%-1倍。对于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将相关责任人员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罚金数额由2万元-20万元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20万元的上限限制。 二是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修正案明确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三是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修正案明确将保荐人作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犯罪主体,适用该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重大资产交易活动中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明确适用更高一档的刑期,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四是与证券法修订保持有效衔接。一方面,将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纳入欺诈发行犯罪的规制范围,为打击欺诈发行存托凭证和其他证券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借鉴新证券法规定,针对市场中出现的新的操纵情形,进一步明确对“幌骗交易操纵”“蛊惑交易操纵”“抢帽子操纵”等新型操纵市场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证监会:将推动加快修改完善 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对于本次刑法修改,证监会发文指出,这是继证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资本市场的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表明了国家“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坚定决心,对于切实提高证券违法成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推进注册制改革、保障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证监会表示,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期货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犯罪成本低,发生了一些恶性财务造假案件,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制约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市场反映强烈。此次刑法修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秩序为目标,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和证券法修改相衔接,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加强修正案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坚持“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违法成本,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保障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资本市场风清气正、长足发展夯实法制基石 “刑法修正案”也得到了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修正案把资本市场中犯罪行为高发的几个关键点“一网打尽”,对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以及优化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刘俊海强调:“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此次刑法修改对实现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信用责任之间的同频共振作用显著,如果有人继续铤而走险,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南开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则认为,刑罚力度大幅提高,让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也让企图通过犯法获利之徒心存畏惧,有助于实现“不敢违”。 渤海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副总经理许达认为,刑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了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违法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表示,在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零容忍必是大势所趋。 田利辉表示,目前,行政处罚、民事诉讼和刑事追责已经构成了对证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的有效的惩戒体系,为资本市场风清气正、长足发展夯实了法制基石。
三十而立,我国资本市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7年,南京银行等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标志着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批量上市后,“第三梯队”的地方银行正式登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截至目前,37家A股上市银行中,22家上市区域银行数量占据了A股上市银行的六成,成为“金融板块”中一股重要力量。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地方银行又是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 与资本市场携手同行 作为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城商行,南京银行是我国资本市场较早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上市13年来,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助力加持,南京银行运用配股、定向增发、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多种融资工具及时补充资本,共进行外延式资本补充10次,共计募集资金707.9亿元(含IPO)。”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昇荣告诉记者,及时的资本补充,不仅有力提升了公司的资本充足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力,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业务发展看,近年来,南京银行以五年战略规划为引领,坚持围绕“做强做精做出特色”的战略愿景,强化“规划引领、战略机遇、领先半步”三个意识,聚焦大零售、交易银行“两大战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截至2020年9月末,南京银行总资产近15000亿元,净资产约1100亿元,税后净利润超100亿元。 胡昇荣介绍说,南京银行上市13年来,该行总资产增长了约20倍,净资产增长了约38倍,税后净利润增长了约16倍,形成了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的综合化经营格局,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稳步提升,已成长为国内城商行中的“领头羊”。 目前,南京银行经营业态丰富多样,经营区域实现京沪杭和江苏省内地区全覆盖,设有17家分行,200家营业网点,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投资控股了南银理财有限公司、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昆山鹿城村镇银行、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四家金融机构;参股了江苏金融租赁、日照银行、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芜湖津盛农商行有限公司四家金融机构。 其中,江苏金融租赁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金融租赁公司,昆山鹿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村镇银行。2020年8月,南银理财正式开业运营,这是江苏省内首批获准开业的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 “上市十三载,南京银行与我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携手同行,在对资本市场助力加持心怀感激的同时,不断夯实自身基础,提高发展质量,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力量。”胡昇荣表示。 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从公司治理看,南京银行表示,该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公司治理体系,将党的领导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做到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持续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 其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南京银行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组织架构方面,始终践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管理体制,明晰党组织在经营管理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中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在决策机制方面,严格执行好党委议事规则,坚持党委对“三重一大”的前置决策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在执行机制方面,健全党领导核心与授权经营的关系,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地开展各项工作。 从投资者回报角度看,南京银行积极践行价值分享的经营理念,向投资者充分展示公司的内在价值,让广大利益相关者分享公司价值增长的丰硕成果。数据显示,该行历年的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在净利润的30%左右,自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约201亿元。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京银行切实贯彻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责无旁贷、主动作为、全面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向实体客户让利约18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积极践行“责任金融、和谐共赢”的文化理念,响应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政策号召,展现出一个有策略、有温度、有方法、有速度的上市银行的担当。 与时偕行,顺“市”而为 对于未来的展望,胡昇荣表示,“即将到来的2021年,意义非同寻常。” 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来看,资本市场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支持,资本市场自身也将迎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在他看来,南京银行如何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相契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切实做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将成为南京银行新的远景使命。 同时,2021年南京银行将迎来成立25周年。胡昇荣表示,该行将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大改革转型力度,提升经营管理质效,牢守风险合规底线,强化精细规范管理,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智能化发展步伐,积极响应、深入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安排,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切实践行普惠金融,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地方经济相融共生、与资本市场共同成长。
继证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资本市场的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出台: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刑法修改,加强了对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对资本市场中性质最为恶劣的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从刑期到罚款,都大幅强化了刑事打击力度。修正案补齐了犯罪成本过低的制度短板,让失信者承担巨大成本,让欺诈者付出沉重代价,将有力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次刑法修正案突出压实“关键少数”群体和中介机构职责。对于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强化责任追究;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不履行勤勉尽责行为的刑事后果。不仅要求证券发行人“讲清楚”,也要求中介机构“核清楚”,只有各类市场主体各尽其责,才有利于发挥市场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在新证券法完成较大修改与实施的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借鉴和衔接新证券法规定,将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纳入欺诈发行犯罪的规制范围,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新型操纵市场行为的刑事责任。 通过完善刑法修正案,证券期货领域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等相互协调和衔接的立体化追责体系日渐明晰,监管部门、刑事司法部门等也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资本市场犯罪行为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更好彰显刑法的震慑作用。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在此背景下,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提升市场效率并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就成为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健全具有最严格法律责任的刑事基本法,正是适应了资本市场“全面深改”的大背景,将有力促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监管的法治化水平,为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9亿元专项债资金注入,22家农商行、农信社获得新鲜资本血液。近期,在已经发行的421亿元专项债中,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是资本“输血”最多的机构。 虽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但不良率高、资本补充压力大,是农商行普遍存在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甘肃法人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仅为2.5%,扣除城商行之后,该地区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可能为为负数;安徽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资金缺口超过560亿元。 相对于大中型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除了资本补充渠道较少之外,部分机构还面临着股东“拖累”。2019年以来,监管持续开展中小银行股权专项治理,如黑龙江省就在今年10月对17家存在股权和关联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小银行进行了相关处罚。 今年以来,包括黑龙江在内,山东、河南等多地的农商行出现了股东退股、减资,其中部分银行的股东还陷入多起债务纠纷。在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势必会给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带来影响。 中小银行资本缺口有多大? 浙江省50亿元、广西省118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在12月25日同一天完成发行,票面利率分别为3.5%、3.65%。加上广东、山西两省,专项债发行总额已达421亿元,31家中小银行将获得资本补充。 在已经完成发行的专项债补充资本的对象中,22家为农商行、农信社。其中,广西的21家中小银行中,18家为农商行类机构,涉及资金109亿元,三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商行,只使用了9亿元资金;广东募集的100亿元,全部用于注资4家农商行。只有山西、浙江两省,将募集的203亿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当地6家城商行资本。 当前,农商行、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在各类银行中处于最低水平,部分指标已经低于监管红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41%,不良率1.96%,拨备覆盖率179.89%,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只有12.23%,不良率高达4.22%,拨备覆盖率118.14%,已经低于监管底线。 不良率高、资本补充压力大,是农商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监管没有披露具体数据,但部分地区的农商行存在很大的资本缺口。 根据财政部安徽监管局数据,2019年,安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为9.96%,仅高于8%的监管红线1.96个百分点,实际资本金缺口208.07亿元;拨备覆盖率73.73%,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财政部安徽监管局称,分布在安庆、蚌埠、宿州、六安、铜陵等地的15家中小银行,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70.3亿元,占全系统的77.9%,实际不良资产处置缺口232.39亿元。经测算,全省支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存在的资金缺口约563.37亿元。 债券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铜城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只有7.73%、9.13%,资本充足率已经低于监管红线。而铜陵农商行今年6月底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13.91%,不良贷款余额13.53亿元,拨备覆盖率仅34.88%,与监管要求存在极大差距。 西部地区的甘肃也存在类似情形。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甘肃银行业不良率高达7.6%,不良贷款余额1680.95亿元,拨备覆盖率只有58.39%,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更是只有2.5%。 同期,当地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63%、2.3%、2.49%;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92.28%、142.64%、121.82%。法人机构中,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13%。据此测算,甘肃农商行、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可能已为负数。 在农商行中,上述情况并不鲜见。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贵州乌当农商行的合并资本充足率仅有5.74%,一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2.74%,远远低于监管最低要求。而山东广饶、邹平两家农商行,2019年初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延迟披露年报。 根据评级报告,截至2017年底,邹平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7.12%,拨备覆盖率59.28%,均远低于监管要求;不良率9.28%,远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同期,广饶农商行不良率已达13.9%,资本充足率只有8.51%。 多地农商行股东退股 对融资渠道较少的中小银行来说,增资扩股是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但今年以来,却有多家农商行减少了注册资本。 今年6月以来,黑龙江黑河、友谊两家农商行先后进行了减资。其中,黑河农商行减资9870万元,减资对象为黑龙江省鑫昌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鑫昌泰水泥”)。 可查信息显示,鑫昌泰水泥目前持有黑河农商行1.2亿股,是否已经减资完成尚未得知。今年6月12日,该行已经进行过一次减资,减资后注册资本从13亿元下降到了12.01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的多家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进行了减资。监管信息显示,潍坊农商行5月底、8月初,两次分别减资约2.5亿元,累计减少注册资本5亿元。 相关信息显示,早在2019年,鑫昌泰水泥就陷入多起债务纠纷,并被列为失信执行人。 今年1月以来,鑫昌泰水泥19次被黑龙江当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金额最少的只有4883元。2019年10月、2020年8月,该公司还被黑龙江、江苏的两家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从2015年开始,该公司持有的黑河农商行股权多次质押给其他银行。 根据黑龙江银保监局信息,今年10月,该局与黑龙江省信用联社召开会议,推进全省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乱象专项整治,会议通报了2018年以来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和17家违规机构的行政处罚。 监管披露还显示,近期,因股东股权及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股东超比例股权质押、违规分红等行为,当地多家农商行遭到监管处罚。而减资的友谊农商行也因未对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进行穿透管理、2019年违规分红,9月份被监管处罚。 不过,监管没有披露黑河、潍坊、友谊等农商行的减资具体原因,相关银行也没有披露自身监管指标和经营数据,其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数据不得而知,但大规模减资势必会影响其资本充足水平。 黑龙江银保监局在减资批复中称,黑河农商行要以减资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本补充、退出机制,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严格控制关联交易,严禁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补充渠道亟待拓宽 受制于经营地域限制、本地缺乏具有实力的股东、地方财政资金吃紧等原因,如果仅仅依靠内生资本,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可能面临着较大压力。 以海南省为例,今年前三个季度,海南银行业不良率为2.28%,净利润亏损103.55亿元,资产收益率为-1.43%。2018年前三季度,该省银行业就已亏损77.29亿元。 大量经营收益用于提高拨备,可能是海南银行业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今年9月底,当地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为644.37亿元,比一季度大幅增加近212亿元。2018年同期,这一数字为499.2亿元,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余额分别为200.2亿元、1061.6亿元。而今年9月底,当地不良贷款余额约151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907.33亿元,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达14%以上。 在专项债出现之前,除了增资扩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是银行主要的资本补充来源。但较高的门槛,使得这些资本补充工具与多数农商行特别是农信社无缘。 根据中证鹏元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2家银行发行了可转债,发行主体全部是上市银行,22家发行优先股的银行也都来自上市银行和新三板挂牌银行。近两年发行永续债的银行共计48家,但主体的信用评级都在AA以上,且以AAA级为主。 财政部安徽监管局在上述文章中称,由于安徽财力较为困难,基本上没有能力去筹措资金,支持化解风险。该局建议,通过股权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吸收优质民营资本入股、制订新型资本工具的发行方案,以及放宽财政注资的监管条件,支持财政部门或授权的出资人行使实际控制人职能等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农信社改制、增资过程中,引入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大型农商行,可能也是小型农商行补充资本的一个选择。今年上半年,无锡、江阴农商行就曾共同出资,入股新组建的忻州农商行;常熟农商行也出资10.5亿元,成为镇江农商行持股33.33%的第一大股东。更早些时候,深圳农商行在2007年、2008年分别出资17亿元、7.5亿元,入股广东两家县级农商行。 披露信息显示,广东省此次通过专项债为4家农商行注资时,也指定了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等银行作为被注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单位。在广东乃至全国农商行系统,南海、顺德两家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都有较好表现。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昨日,证监会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专家认为,“双循环”尤其是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生产、消费、要素流动等各环节连结点的畅通,而要素市场中金融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在实体部门融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投资等金融服务和效率方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运行和各环节点的重要支撑。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和助力扩大内需有机链接,通过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正是发挥金融要素在‘双循环’中的特定功能。 证监会明确明年六方面工作重点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证监会消息,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会议明确,明年重点要抓好着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畅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等六方面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后,证监会党委当日下午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初步安排。会议强调,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资本市场工作十分重要。证监会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政策,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制度,支持优质领军上市公司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 二是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畅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各层次股权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改善融资结构。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稳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夯实信用基础。 三是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四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抓好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的落地实施。稳妥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高水平双向开放。 五是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加强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监管真空。 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判和应对处置机制,切实维护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推动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序缓释,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会议要求,要大力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把“两个维护”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监管工作全流程全链条的监督,严格纪律约束。适应注册制改革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对发行审核注册等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打造“忠专实”的干部队伍,着力锤炼“七种能力”,增强担当意识,提高担当本领。 强调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大力发展权益公募基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工作部署中,证监会将增强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与助力扩大内需联系了起来。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宗新分析认为,“双循环”尤其是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生产、消费、要素流动等各环节连结点的畅通,而要素市场中金融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在实体部门融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投资等金融服务和效率方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运行和各环节点的重要支撑。 “证监会所强调的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和助力扩大内需有机链接,通过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正是发挥金融要素在‘双循环’中的特定功能,有助于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堵点’并打通‘双循环’的中心节点,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导向高度一致”,张宗新表示。 虽然今年来A股市场各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不过不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能并不理想。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今日收盘,在A股市场上,有1725只股票今年来的累计涨幅为负值,占比达41.87%。 相比之下,虽然今年来行情有不少波折,但2020年对多数机构投资者而言又是丰收的一年。 此次会议提出,将“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A股要形成长牛、慢牛,有赖于权益类产品真正能够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他认为:“目前我们的市场不缺钱、也不缺机构,主要缺的是长期资金来源,原因在于我们的金融机构没有能力开发出能满足家庭理财需求的中长期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产品。因此,证监会要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基金和权益类资管产品。而我们的金融机构要想做大做强权益类产品的市场,除了要做好投资者教育,还需要做好自己的产品研发。” 此外,这次会议还提到了“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对此,董登新向记者指出,养老金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那么应该如何将养老金导入资本市场呢?首先要做大养老金规模,其次是资本市场要为养老金提供保值增值的机会,进而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