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目前,已有约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投入运营。尽管从权益类产品发行数量来看,仅有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6只权益类产品,占比较低,但银行理财子公司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决心日渐凸显。 Choice数据显示,1月,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调研52家次,涉及34家上市公司。展望后市,多数理财子公司认为,仍需要寻找结构性机会。 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据中国理财网统计,截至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6只权益类产品,分别为:“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招银理财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招银理财招卓消费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以及光大理财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阳光红300红利增强”“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 尽管目前权益类产品占比仍较低,但2021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开展调研,把投资触角伸向更多的优秀企业。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1月,共有14家理财子公司公调研A股上市公司52家次,涉及34家公司。调研标的方面,新宙邦最受银行理财子公司欢迎,被交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4家累计调研5次。稳健医疗、精工钢构、广电计量、永兴材料等公司也被重点调研。 其中,招银理财最为积极,1月累计调研14家次,建信理财和兴银理财紧随其后,分别为9家次和6家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月调研机构中,出现了首家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其分别于1月22日和1月31日调研了稳健医疗和宋城演艺。 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 1月以来,A股市场行情火热,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对于A股后市走向,银行理财子公司认为仍需要寻找结构性机会。 宁银理财表示,往后需密切关注信用和流动性变化对市场风格造成的影响,高估值环境下,沿着业绩消化估值、复苏进程中的高盈利弹性去寻找结构性机会仍是策略优选。 交银理财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表现确定性较高的行业目前仍有一定配置性价比。但是海外疫情隐忧仍然存在,部分行业在近期调整后可能出现结构性的行情,比如白电、原料药、传媒影视、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及计算机。 “我们对于行情并不悲观,由于临近春节,市场或在目前位置震荡整固。”信银理财强调,此时自下而上在科技、消费和周期板块中进行配置,将能更好地享受A股长期牛市所带来的收益。 中长期来看,交银理财称,看好“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行业生态、持续提升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后疫情时代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国际经济变化背景下持续的进口替代过程”这几个维度,“这不是一个短期的策略,或许是未来2-3年我们主要投入资源挖掘合适方向的思路”。 具体从投资线索上来看,汇华理财投资经理董伟炜表示,重点看好三个投资方向:一是受益全球共振经济复苏的出口、化工和资源品等;二是线下经济的恢复,旅游、酒店、娱乐、餐饮、医疗保险等;三是高景气度的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等。“从自下而上角度,我们关注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需行业,将从这两个大领域中去挖掘个股投资机会。”董伟炜说。
● 银保监会网站2月3日消息,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3号通报《关于光大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根据对光大银行实施的消保行为检查,《通报》指出,该行存在短信营销宣传混淆自营和代销产品、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等6类违规问题。 具体看,一是违规代客操作。消费者通过光大银行自助设备购买理财产品时,存在银行员工违规代客操作的问题,涉及哈尔滨、太原、上海等地4家分支机构。 二是短信营销宣传混淆自营与代销产品。光大银行成都、济南、青岛等地7家分支机构在短信营销中存在片面夸大产品收益、混淆自营理财和代销产品等问题。 三是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光大银行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管控不力,导致大量高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高于实际等级。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行客户年龄超过70周岁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中年龄选项失真,涉及554家分支机构,其中北京、河北、吉林、福建、大连等地分支机构问题较为突出。 四是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光大银行与某财险公司合作开展的“联合I贷”和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未区分消费者信贷风险水平和授信状况,限定承保机构、强制捆绑搭售保险,严重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五是存贷挂钩。光大银行石家庄、沈阳、南昌、郑州、广州、南宁、重庆、成都、深圳、鞍山等10家分行存在存贷挂钩的违规问题,要求借款人以办理本行结构性存款、单位定期存单、预存“还款保证金”等作为贷款审批发放条件。 六是违反质价相符原则收取财务顾问费。光大银行总行、武汉分行、苏州常熟支行收取财务顾问费但未向企业提供实质性服务,涉及6269.5万元。 《通报》指出,光大银行上述违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等基本权利,银保监会消保局已要求其进行整改。《通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排查整改,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业主只看成交总价 “从2020年4月开始,中关村、德胜、金融街、月坛等几个顶级片区学区房成交量一直很大,价格一直在涨。单价便宜的小户型卖光后,新上的房源面积虽小、但总价不调低,从而抬高了学区房的单价。目前,海淀区、德胜挂牌的学区房小户型基本在850万元左右,面积在30平方米至45平方米之间,相比2020年初,最低‘占位费’高了150万元左右。”崔浩说。 “目前,北京的小户型学区房都不能用单价来衡量。”崔浩指出,“刚需人士买学区房,只能看当前的总价能不能接受。如果运气好,正好有面积大一点的房子出售,单价可以控制在市场价以内。如果运气不好,正好赶上面积特别小的房子,单价接近30万元都很常见。” 据崔浩介绍,2021年1月,他所负责的中关村三小片区小户型成交价都在850万元/套左右,而2020年1月,700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中关村三小附近的学区房。 “现在卖房的业主看市场好,挂牌时只看上一套成交的总价,不看成交均价。最近有同事卖万柳附近的小户型,单价达到27万元/平方米。这个单价,放在全国来看,都可以排名前几。但由于面积不到30平方米,加上税费、中介费,总价不到1000万元。因此,即便单价接近30万元,还是被客户立刻抢走。现在没有1000万元打底,我们作为中介,都不好帮忙抢房。”崔浩指出。 从片区角度看,海淀学区房价格的涨幅普遍高于西城学区房。“西城区2020年下半年才实行学区房新政,新入市的学区房购房者对新政后的西城区学区房持一定观望态势。相比之下,海淀区实行学区房新政的时间比较早,学区房稳定性相对较高。因此,海淀区目前的热度超过西城区,涨幅也较为领先。”多个学区房中介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成交速度快 据位于金融街片区的中介人士王华(化名)介绍,受涨价及前期成交量放大等因素影响,小户型学区房成交速度非常快,有的房子从挂牌展示到成交,时间仅10天左右。且成交之前,没有任何降价记录。 “按照公司规定,如果成交价和挂牌价之间价格差别大于3%,房屋维护人和出售人的业绩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很多房屋中介维护人在促成二手房成交前,都会帮助业主一再调整挂牌价。学区房就不存在这类问题,甚至有的业主看市场好一再上调价格。”王华强调。 此外,多位中介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降价的学区房有很多是年代久远的平房。“这类房子是名副其实的‘老破小’,但是也是学区房。说实话,很多房子买了以后确实不能自住,但孩子能上对应的学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受疫情影响,一线城市学区房需求明显上升,这一轮年底翘尾行情学区房表现最明显。大量的出国读书人群回流,也增加了市场需求。相比之下,北京是四个一线城市中目前房价上涨最少的,由于之前阴跌了三年多,所以反弹起来会很快。 “每一轮房价上涨学区房涨幅都靠前,一线城市的顶级学区房向来是稀缺资源。一线城市人口多并且人口持续流入,学区房需求大。尽管供应在增加,但缺口仍大。因此,学区房流动性强,易出手,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首选。”多位地产观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普通二手房价格波动小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除了学区房外,2021年以来,北京地区二手住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波动,这让很多换房者产生较大困扰。 “有些客户本来打算先把在住的房子卖掉,再去订学区房。但看最近学区房价格一直在跳涨,而自己的房子卖不出去,就换了一种思路:遇到总价合适的学区房,先加几万元抢下来,用价格换周期,再回去慢慢卖房。这类客户多了,学区房价格也自然会涨。”王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不过,张大伟却指出,北京市场属于全国一二线城市最稳定的楼市,市场不太可能出现“高温”。从调控政策角度看,2021年以来,北京持续重申一旦市场过热就会调控,这也抑制了市场的过热。当下北京楼市处于市场的暖冬,远远未到小阳春。 北京市住建委日前表示,将按照“全市统筹、因区施策”原则,逐步完善各区域调控长效机制,合理设定调控目标,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今年将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严查投机炒作。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表示,严格落实“房住不炒”调控要求,不得渲染、炒作房屋成交信息,不得鼓动引导出售方随意提高报价,不得在微信朋友圈、自媒体渠道发布制造购房恐慌情绪的文章,不得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房地产金融活动。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为了落实上述调控,目前各大中介官方网站、APP已经不再显示成交情况。“如果要看近期成交价,可以就近去门店或者询问经纪人。”多位中介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 连城数控2月3日晚公告称,本次战投解禁数量总额为300万股,占总股本的2.60%,可交易时间为2月8日。截至2月3日收盘,连城数控报收171.38元/股,是精选层唯一的“百元股”。 业内人士指出,解禁不意味着减持,战投解禁需事前办理解限手续、披露解限公告,并不是到期自动上市交易。即使“解锁”也不等于“卖出”,最终还是要看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战投持续看好 公告显示,共有10家战投参与连城数控本次公开发行,包括汇添富创新增长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富国积极成长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上犹益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安信证券、嘉兴金长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中兴通远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通远”)等。 连城数控所处赛道景气正佳。公司为硅棒及硅片生产设备核心供应商,全球光伏龙头隆基股份系公司第一大客户。自从在精选层挂牌交易以来,大受资金追捧,股价涨幅超过3倍。 中兴通远董事长刘世芳对连城数控长期看好。“一方面,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中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拥有领先的技术和稳定的下游客户,内部经营稳定。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出和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政策落地实施,光伏行业迎来重大机遇期。其作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上升空间大。”刘世芳说。 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薛文领表示,“连城数控基本面向好,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信心。另外,我们对精选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转板上市、降门槛、公募基金入市、混合做市等一系列工具和制度的推出,提振了新三板尤其是精选层投资人的信心。我们已在精选层布局了多只产品。” 盈利能力增强 连城数控预计2020年盈利3.65亿元-3.95亿元,同比增长126.48%-145.09%。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承接订单的设备交付完成验收数量增加,整体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增强。 对于盈利增长,连城数控在日前披露的机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进一步表示,受益于国家关于新能源发电上网政策方面整体的调整,光伏产业下游装机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应的设备需求亦大幅增长。公司不断提升主营产品单晶炉、线切设备等的性能指标,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下游客户的需求。此外,隆基股份系公司最主要的客户,其2020年产能扩张速度较快,公司向隆基股份销售产品取得的业务收入占2020年度总体销售收入的比重仍然较高。 关于转板上市计划,也是市场重点关心的问题。连城数控表示,获悉转板上市征求意见稿后,公司就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论证,并与专业机构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公司现有经营情况是否符合转板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尚无法判断。截至目前,公司董事会就转板上市事项尚未制定明确计划,亦未编制具体的时间表。 值得一提的是,连城数控正在布局新领域。公司近期公告称,拟进入到以银粉为核心的光伏电池的核心辅材领域,通过在盐城市大丰区新设公司实施电子级银粉研发制造项目。
90吉瓦 “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 在2月3日举行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2021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勃华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在150吉瓦到170吉瓦,海外规模将创新高。国内今年新增装机规模将达55吉瓦到65吉瓦,整个“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去年国内新增装机超预期 “2020年,我国累计装机、新增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首位,这一成绩是在全球疫情严重、经济倒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是逆流而上,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往上走。”王勃华说。 王勃华表示,去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幅达到60%,装机量会这么高,业内都没料到。他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在55吉瓦到65吉瓦,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从全球角度看,王勃华分析指出,去年全球光伏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光伏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体现了行业发展韧劲。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规模达130吉瓦,同比增长13%。美国保持全球第二大装机市场,越南跃居第三大市场,印度、西班牙市场则受疫情影响回落较大。 王勃华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还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将达150吉瓦到170吉瓦。其中,海外光伏装机规模预计在100吉瓦左右,有望恢复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对行业来说,现在变化最大的是光伏行业的社会关注度迅速提高,一夜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包括金融市场的支持也前所未有。去年,整个光伏板块的融资规模空前高涨,有两只光伏基金陆续发行。”王勃华说。 据王勃华透露,现在各大银行纷纷表态要大力支持光伏发展。前不久,人民银行专门组织了一次会议,在会上,各大银行都表态要大力支持光伏行业发展,“可以说,金融市场已完全变过来了,光伏行业成为了‘香饽饽’。” 王勃华指出,随着技术推动,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成本继续下降,2020年系统价格同比下降12.3%,组件价格同比下降10.3%。 产业链矛盾仍突出 王勃华还指出了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王勃华指出,不止表现在一个环节,包括硅料、玻璃、背板胶膜均紧缺,各大企业开始纷纷签订长订单,以保障产品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2月2日晚,保利协鑫就签订多晶硅采购协议的业务发展最新情况发布了两份公告。其中,公司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隆基股份的7家附属公司、中环股份附属公司天津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多晶硅采购协议,共计涉及44.14万吨多晶硅产品。 在对2021年光伏市场展望方面,王勃华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IEA预测结果,2021年光伏将占据可再生能源增量市场的半壁江山。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同比下降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近7%,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20%。2021年,IEA预测全球电力需求将同比增长3%;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增长超10%,光伏新增装机占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一半以上。 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王勃华预计,随着我国能源转型加速驱动,2021年国内电站大基地开发将成为趋势。产品方面,大尺寸、高功率产品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210、182等大尺寸硅片占比将加速提升至50%。这其中,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此外,王勃华还提到,尽管目前各地政府开始纷纷要求新能源配置储能,但储能盈利模式仍然单一,市场身份仍不明确,经济性仍有待改善。
● 韩国LG化学的部分偏光片资产已交割给杉杉股份。杉杉股份2月3日晚公告,2月1日,交易各方签署了《中国大陆交割备忘录》,经交易各方承认及确认,中国大陆交割的先决条件均已得到满足或豁免,中国大陆交割已在2月1日0时发生。在此交割时点,杉杉股份开始对中国大陆交割相关标的资产实施实际控制。 继续推进其他交割 去年6月初,杉杉股份公告宣布,拟以7.7亿美元收购LG化学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交易方式是LG化学在中国境内设立一家持股公司,杉杉股份以增资的形式取得该持股公司70%的股权,LG化学持有剩余30%的股权,并通过持股公司间接购买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的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持股公司于2020年10月10日设立,注册资本为11亿美元,公司全称为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苏州杉金”)。同时,南京杉金、广州杉金、张家港杉金这三家苏州杉金下属子公司已完成设立及相应变更登记。杉杉股份已完成对苏州杉金的出资义务,后者已完成前述三家子公司的出资义务。 目前,苏州杉金、南京杉金、广州杉金和张家港杉金根据相关协议的约定,已完成北京乐金100%股权、南京乐金LCD偏光片业务、广州乐金LCD偏光片业务、LG化学直接持有的LCD偏光片资产初始购买价款的支付。LCD偏光片相关的知识产权的初始购买价款将在完成相关外汇登记手续后由苏州杉金支付。 杉杉股份表示,根据本次交易的《框架协议》及其他相关文件的约定,本次交易分为两次交割,分别为中国大陆交割(涵盖交易对方位于中国大陆和韩国的业务及资产)及中国台湾交割,中国台湾交割以中国大陆交割为前提。目前实施的交割为中国大陆交割,中国台湾交割将在获得中国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批准后实施。 公告显示,中国大陆交割相关标的资产的初始转让价格占标的资产基准购买价格的95.51%,中国台湾相关标的资产的初始转让价格占标的资产基准购买价格的4.49%。 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根据公告,杉杉股份从2021年2月1日起将北京乐金100%股权、南京乐金LCD偏光片业务、广州乐金LCD偏光片业务、原LG化学持有的LCD偏光片资产以及LCD偏光片业务有关知识产权纳入合并范围。 据了解,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LCD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LCD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全球偏光片的市场规模超过百亿美元。 目前,日韩占据大部分偏光片产能。根据集邦咨询计算,2019年偏光片全年有效产能预计达5.66亿平方公尺,前三大厂商分别为LG化学、日东光电与住友化学,合计市占率高达65%。 信达证券认为,LG化学的偏光片资产属全球顶尖资产,具备很高的技术、规模、客户壁垒。杉杉股份收购完成后,在技术领先基础上,将充分受益国内在成本、客户、税率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整个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聚集,偏光片的配套已非常成熟,很多偏光厂聚集在华东、华南地区。同时,目前面板产业链步入上行周期,而偏光片是面板核心原材料之一,占面板总成本的10%左右。受偏光片产能由日韩向国内切换,供需同样紧张,将显著受益面板上行周期。 杉杉股份表示,通过本次收购进入全球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LCD偏光片市场,并继续维持原LG化学在LCD偏光片市场的领先地位,利用其关键解决方案及技术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偏光片的本土化生产,有助于提高我国偏光片业务的自给率,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增强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Wind统计显示,截至2月3日,科创板22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24家对2020年业绩进行了预告,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55.1%。其中,预喜(预增、略增、扭亏、续盈)88家,占比70.97%。具体来看,62家公司业绩预增,19家公司业绩略增,4家公司业绩续盈,3家公司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分行业来看,生物医药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亮眼,计算机、电气设备、电子板块整体预喜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124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首亏,有12家公司续亏。 ● 两家公司有望扭亏去“U” 科创板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这些企业通常带着U标。根据相关规则,U标科创板企业净利和扣非净利首次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均为正的话,即意味着首次实现盈利,U字标识将在年报披露后被取消。 截至目前,已有科创板公司经过努力经营有望扭亏去“U”。 1月27日晚,沪硅产业-U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7700万元至9200万元,将增加1.67亿元到1.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不过,沪硅产业-U预告实现盈利并不是因为大硅片主业改善,而是因为参投公司聚源芯星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中芯国际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2020年共确认与之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亿元。 沪硅产业-U表示,预计2020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2.5亿元至3.1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1262.55万元到7262.55万元。对此,沪硅产业-U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持续增加,同时公司对于300mm半导体硅片研发持续高投入,因此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尚未明显改善。 另一家首次扭亏的企业仕佳光子-U则有望去掉U标。仕佳光子1月26日晚公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约为2900万元至3400万元,同比增长约1931.62%至2247.41%;预计2020年度扣非净利约为800万元至1000万元,同比增长132.15%到140.19%。 仕佳光子-U聚焦光通信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骨干网和城域网、光纤到户、数据中心、4G/5G建设等,成功实现了PLC分路器芯片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以及AWG芯片的国产化和海外市场的突破。科创板上市前,仕佳光子2017年至2019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但已经呈现亏损减少趋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数据中心AWG器件、数据中心用连接器等新产品逐步放量,市场开拓进一步加强。 九号公司-UWD也有望去掉U标。公司1月30日公告称,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591万元至8386万元。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4691万元至7036万元。 九号公司表示,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动滑板车等主要产品实现同比增长,同时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正式投入市场,公司销售能力不断提升,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24家公司净利增速超100%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科创板共计24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0%,实现业绩翻倍。此外,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位于50%至100%的公司共计27家。 具体来看,圣湘生物预计2020年净利润可达25.56亿元至28.06亿元,增长幅度达6375%至7008%,是目前科创板公司中业绩增幅最高的。圣湘生物表示,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等产品销售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仪器销售及装机增长进一步带动公司全线试剂的增量销售,2020年公司全年仪器累计发货6122台。 除了圣湘生物外,还有东方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热景生物这些医药公司因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需求、相关检测产品订单大增,均预计有200%以上的净利润增幅。 国海证券表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在继续,冬季疫情蔓延再次加速,因此核酸检测试剂盒需求只增不减,出口与本土双管齐下,预计2021年检测试剂、检测服务参与者业绩有望延续高弹性。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61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传音控股、圣湘生物、天能股份、东方生物、石头科技、天合光能6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下限超过10亿元。 5家公司由盈转亏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17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亏损。其中,5家公司由盈转亏,12家公司续亏。续亏的12家公司中,8家来自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或销售投入加大是其净利润继续亏损的重要因素。预计亏损规模最大的公司分别为君实生物-U、神州细胞-U及百奥泰-U,三家医药公司均为续亏。 君实生物-U预计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05.14%;预计净利润亏损16.44亿元,同比亏损增加8.97亿元。公司表示,营收大幅增加,已基本可覆盖公司除研发投入之外的产品推广及日常运营等支出。但净利润仍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对在研项目及储备研发项目的投入,营业收入尚不能完全覆盖研发投入。公司预计2020年研发费用为18.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79%。公司现有研发管线已扩容至29项在研产品,包括27个创新药,两个生物类似药。公司已开展临床试验30余项覆盖10多个瘤种,其中关键注册性临床15项。 此外,亿华通-U、优刻得-W、三生国健、有方科技、孚能科技5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出现由盈转亏,其中孚能科技亏损规模较大。 孚能科技主营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预计2020年亏损2.72亿元至4.08亿元,201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1亿元。公司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复工复产延期,新增产能的建设进度延期,新增客户订单交付延期;公司主供的多个客户的车型面临新老替换,新车型在2021年及以后量产,影响2020年出货量,带来公司业绩的减少;此外,为了满足未来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和海内外子公司的产能建设、大客户戴姆勒订单的量产准备、研发支出和股权激励摊销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大,而在本年度内只有小部分产能释放,带来了公司利润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