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20年中国未来金融峰会近日落下帷幕。广发信用卡凭借“智能催收机器人”项目荣获2020年度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生产力、效率和自动化”大奖。 广发信用卡获此殊荣,是亚洲银行家对该项目在技术创新、应用效果和模式创新上等方面发挥重要意义的高度肯定。创新突破,一直是广发信用卡的不懈追求。广发信用卡智能催收机器人通过嵌入聚类、搜索算法,使自然语音、语义识别智能化,让案件处理能力及呼叫次数明显提高,不仅缓解了业务运营被动的局面,大力提升了清收效率,在回款金额显著攀升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记者彭诗淇报道
近年来,在居民杠杆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一个明显变化是,债务人的年龄结构正在向年轻化转变。据去年末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我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渗透率已达86.6%。 随着年轻人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信用卡作为推动消费的重要一环,正在发力品牌年轻化战略转型,其中,交通银行信用卡跑在了前面。近几年,交行信用卡围绕年轻人衣食住行搭建智能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以润物无声的贴心陪伴年轻一代成长。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之下,年轻人面临着就业难题。为了向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提供多领域消费的强力支撑,交通银行信用卡整合推出了青年主题信用卡系列产品,覆盖游戏、美食、动漫、影视等多个场景,并以“多样青年,交个朋友”为宣传主题,以卡会友,圈粉年轻客群,持续深化与年轻用户的连接,打造了信用卡年轻化服务生态圈。 以卡会友,圈粉年轻一代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正逐渐成为消费领域的主力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5后约占总人口的1/4,随着“95后”的崛起,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全球消费格局。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用卡机构纷纷将目光瞄准这一群体,一场围绕年轻群体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业内的共识是,赢得年轻客群的青睐将有利于信用卡机构在零售转型赛道上抢占先机。这不仅仅要考验信用卡机构的营销、渠道建设与获客能力,对其综合服务能力的完善也是一大挑战。 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作为行业先行者,一直以来保持对年轻客群的高度关注,针对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深耕细分市场,跨界合作。通过为年轻人多样生活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周到全面的金融服务体验,开启了品牌年轻化的新篇章。 如今,在年轻化之路上,交通银行信用卡已走出了诸多创新。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消费按下了“暂停键”,为刺激消费回暖,为年轻客群提供消费支撑,交通银行信用卡开展了“多样青年,交个朋友”主题活动,整合推出以多样化为据点的青年卡系列产品,比如饿了么联名信用卡、程序员主题信用卡、燃主题信用卡等,备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这背后是交通银行信用卡的“换位思考”。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内容偏好,在宣传方式上,将冰冷的金融产品包装成了一则则的“花样趣味梗”视频,发布在线下地铁、商务楼及年轻人聚集的抖音和b站平台上。视频以趣味性和诙谐性为基调,通过轻快而有趣的社交内容,对多样性消费场景的诠释,呈现年轻人的消费场景与观念,精准定位不同圈层的年轻用户。 每一则视频中,年轻群体都能发现贴近生活的真实梗,比如“游戏和女朋友谁更重要” ,“闺蜜自拍合照谁站在前面”等。借助这些“梗”,交通银行信用卡与年轻客群建立起了更深层次的对话,并以意想不到的反转带出对应的信用卡。这种以“卡”会友的幽默,撩动了“95后”的心,助力与年轻用户建立情感联结,更好地成为年轻人的朋友。 跨界融合,打造多场景服务 对于“95后”而言,“自信“和”多元”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标签。《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曾总结年轻消费力推动下的互联网消费八大趋势,分别是:原创消费大众化、内容付费多元化、颜值经济爆发、粉丝经济迭代、宠物消费升级、社交消费“圈子”化、租经济深入渗透、懒人经济全面展开等。 作为未来消费的中坚力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95后”有明显的超前消费意识,信用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是线上消费分期付款的核心人群;同时,和上一辈“贵的就是好的”消费观念不同,“95后”消费者更加重视品质;此外,“95后”也更加偏爱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等直观且互动的营销方式。 基于此,交通银行信用卡“对症下药”,以年轻人的视角,设计了有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加强与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开展跨界合作。比如,此次整合推出的青年主题信用卡系列产品就包括高达主题信用卡、PlayStation主题信用卡、Kindle优逸白金信用卡等,丰富了信用卡使用场景,最大程度地覆盖年轻群体的日常消费生活,切实提升了用户用卡消费的获得感。 而这种结合吃喝玩乐购等多种场景推出的场景化发卡,让消费者在具体的消费场景即时获卡,当场消费,形成了便捷获客、增加客户活跃度、即时消费的一体化运营的模式,有效缩短了营销链条;另一方面,交通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在全场景的推广,也体现了其精细化、差异化服务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消费升级。 据悉,目前交通银行信用卡已携手上海地铁、“租租车”、“饿了么”、优酷、京东、苏宁等机构,将基础金融服务嵌入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娱等多个应用领域,为年轻提供“需求满足+应用场景+惠权益”的综合服务方案,解决年轻人最关注的生活痛点。 还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银行信用卡赋予了信用卡社交传播属性,用户通过与朋友共享交易,可享受更多福利,这将利于提高客户粘性,建立金融服务社交圈;同时,这种带有社交性质的消费经济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优惠多多,为年轻人“减负” 不止是消费场景的覆盖,交通银行信用卡青年卡系列还为年轻人送上了诸多福利,进一步扩大了优惠版图,为消费“减负”。 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在不同领域的消费需求,以“多样生活”为契机延伸出各类优惠活动。比如,饿了么卡用户月刷月享20元红包,新户首刷加赠一年饿了么会员;优逸白金Kindle卡新户即可5积分换购KU电子书包年服务,随心畅读15万余本精选中英文电子书;蜜卡用户共享交易3倍积分权益,让“姐妹淘”享受买买买的同时也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权益,感受到金融产品的“温暖”。 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优惠的服务,交通银行信用卡青年卡系列正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首选项。交行信用卡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出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 以年轻人的形式实现金融“年轻路”,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铺就活力基础。 可以看到,与以往信用卡机构单纯发卡、提供优惠不同,交通银行信用卡更加注重与年轻客群的连接,此次通过开展“多样青年,交个朋友”主题活动,更是拉近了与“95后”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陪伴其一路成长。践行年轻化战略下的交通银行信用卡,正重塑金融传统形象,真正与年轻用户玩在一起。 点击一起交个朋友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总体放缓,具体表现为贷款余额增长放缓乃至出现负增长,资产质量出现下滑,对收入的贡献下降,交易额增长受限。 但半年报中也透露出信用卡业务的复苏暖意,在资产质量、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好转迹象持续显现。分析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仍然会是各银行进一步发力的重点领域。 近半数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下滑 在28家披露了可比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透支余额较年初下滑。其中,下滑较快的有无锡银行,降幅为57.55%。 在六大行中,工行、交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下滑2.97%、4.73%,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上升2.19%、1.09%、4.51%、2.20%。 在其他信用卡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下滑,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但总体增减幅度均未超过10%。 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规模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从3、4月份开始,信用卡贷款逐步恢复增长。这已经体现在一些银行的半年报数据中。比如,交通银行称,二季度信用卡透支增量反弹。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今年信用卡贷款余额的“先降后升”会呈现平稳恢复态势,预计未来也不会快速上涨。 总体看,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增长相对有限,但一些复苏迹象已经出现。平安银行表示,3月以来,该行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上半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9.3%。 信用卡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预示改善 从信用卡资产质量看,在披露了可比数据的15家银行中,截至6月末,2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年初降低,多数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出现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上升1.01和0.76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称,受疫情影响,信用卡持卡人收入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信用风险有所承压。从行业上看,信用卡不良贷款和问题贷款相对高发的持卡人所在行业主要是商业贸易和制造业。 为应对疫情影响,一些银行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与客户共度时艰。兴业银行今年上半年为19.5万名客户供延期还款服务,涉及余额超58亿元。 廖志明称,今年2、3月份信用卡逾期贷款率上升较快,银行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部分贷款进行展期。随着经济复苏,一些前瞻性指标,比如信用卡贷款的逾期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等指标开始下行。 王一峰判断,信用卡逾期率在一季度见顶、二季度回落,同时银行加大了信用卡风险处置,拨备覆盖率也较为充足,信用卡总体风险可控。 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疫情发生后,该行信用卡业务不良和逾期有所增加,但随着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该行信用卡业务不良贷款率与一季度相比明显下降。 “自4月起,信用卡客户首次逾期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月度不良净增额也持续下降,不良上升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中信银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信用卡贷款质量整体可控。 王一峰认为,考虑到个人杠杆率仍有上升空间,以信用卡为代表的短期消费类信贷品种还会有一定发展空间。目前信用卡业务综合收益率水平较高,风险调整后回报率水平较高,预计仍是各银行进一步发力的重点领域。
疫情之下,信用卡的发卡量仍在小幅上升。近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56亿张,环比增长0.99%。 但与业界此前猜想不同的是,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 “二季度开始,不少银行加强了催收的力度,这是原因之一。同时,按照统计周期,上半年的不良还没有纳入逾期未偿中,预计三季度或者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会进一步升高。”多位业内人士称。 信用卡发卡量小幅回升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银行账户数量增幅回升,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恢复增长,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增长,全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平稳。 在发卡量上,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6.58亿张,环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0.21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79.02亿张,环比增长1.57%;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56亿张,环比增长0.99%。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18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 另外,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回升。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91万亿元,环比增长1.92%;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50万亿元,环比增长3.26%。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7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8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4%。 当前已发布半年报的银行也从数据上印证了上半年信用卡发卡量稳步上升的状态。例如,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信用卡累计卡量986.33万张,新增卡量88.78万张,较2019年末增长9.89%,线上渠道获客近53万户,同比增长260%;信用卡交易额635.09亿元,同比增长4.42%。 江苏银行半年报显示,信用卡累计发卡365.38万张,同比增长65.18%,报告期内新增57.28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192亿元,同比增长15.63%。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是以统计时间向前推半年作为账期截止,即今年二季度统计的是2019年12月31日账期之前信用卡逾期超过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也就是说因疫情造成的逾期情况按照统计周期尚未纳入统计。”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称。 董峥表示,每季度统计的逾期金额是截止到统计日期前半年(180天)的账期内总额,由于所涉信用卡基本都处于停卡禁用状态,因此该金额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新增主要来自统计时间上一个季度递延过来的总额。 不良率可能继续上升 影响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发卡银行的风控政策和催收情况。去年四季度以来,发卡银行对大量的风险及潜在风险用户通过降额、终止用卡等措施,有效扭转了信用卡风险继续上行的趋势。同时,债务催收力度的加强也对这部分债务上涨起到抑制作用。从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来看,在2019年四季度为742.66亿元,而去年三季度为919.16亿元。 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今年第一季度,因信用卡债务催收停滞,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重返918.75亿元,二季度仍在854.28亿元的高位。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来看,江苏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59%,较2019年末增长0.25个百分点;上海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84%,较2019年末增长0.21个百分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和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加强了风控措施,陆续多次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例如,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称,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如持有我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我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为保证用卡正常,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上述公告显示。 7月10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同样称,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恶意获取权益或优惠;信用卡透支应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6月29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称,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一位股份制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称,疫情之下,信用卡在一季度所受影响非常大,从二季度开始,银行信用卡催收、还款金额有了很大好转。上述人士认为,三、四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整体上风险可控。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预计信用卡风险也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不会出现国际上过去信用卡不良大面积爆发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银行为获取更多利润,允许持卡人将信用卡额度内的资金变现转入借记卡账户。董峥称,在上述情况中,发卡行被套现后无法判断资金去向,会存在风险点。发卡行在发放现金贷时应严格限制资金用途,要求用户提供用款证明等。
多家银行警示:若个人信用卡资金买房炒股,将降额、止付、冻结、锁卡 近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 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称,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该行信用卡中心称,持有我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我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为保证用卡正常,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 7月29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如您持我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 有信用卡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日常监管更新的一部分,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仍是信用卡监管重点的买房、炒股等用途。 除强调信用卡用途,近期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在严查“套现”等交易。 7月10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转卖、出售、购买信用卡或其账户,应妥善保管好信用卡的密码、卡片验证码、动态密码等信息,勿主动泄露给他人,以避免因本人泄露导致的风险和损失。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持卡人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恶意获取权益或优惠;信用卡透支应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此外,该行卡中心称,对于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规定的或我行认定的风险特征时,我行有权中止或终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授信额度、锁定账户、紧急止付、对商户交易限额、套现治理等风险管理措施,我行持有要求持卡人提供消费交易发票、消费签账单等交易凭证的权利,以识别相关交易风险。持卡人违反活动规则取得的所有权益、优惠奖励和活动礼品,本行享有追偿权,包括但不限于采取限制登录、封禁账号、撤销活动资格、积分返还、收回礼品、取消优惠、限制卡片使用等措施,并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年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6月22日报道,广发、民生、兴业、华夏、中信等股份制银行近期调整了信用卡积分累积方式,信用卡积分或权益大幅缩水。例如,广发信用卡将102.69万户商户列入不累积积分名单,民生信用卡取消拉卡拉等1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累积积分。
近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其中,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称,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有信用卡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日常监管更新的一部分,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仍是信用卡监管重点的买房、炒股等用途。(21财经)
支付场景多、优惠力度大、还款方式活—— 信用消费,选银行还是电商? 不久前,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筹备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人气、畅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作出部署。 在消费回补过程中,新平台、新媒体、新场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深刻影响着支付习惯,在信用消费领域引发了全新竞争。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线上商业的发展,依托电商平台的信用消费渠道正越来越受青睐,而传统的银行信用卡也凭借自身服务和品牌优势积极抢占市场。 便捷和实惠是消费者最看重的 信用消费,就是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随着消费形态的变化,信用消费的习惯也日益多元。 家住江苏盐城的成冬芳在一家房产公司做财务,是一名信用消费的“常客”。在她看来,随着购物渠道及方式的变化,自己的信用消费也发生了变化。 “最初,我在跟公司合作的银行办了信用卡,一般在过高速ETC时用。现在,我经常上淘宝买东西,线下消费时几乎所有商家都开始用扫码支付,我就把花呗排在支付方式第一位了。”成冬芳说,因为银行用短信进行还款提示,自己怕漏掉还款信息,所以更多时候只是使用借记卡。 27岁的朱捷现在从事教育培训,喜爱网购的她也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忠实用户。在她看来,“方便”是自己选择这些电商信用消费渠道的主要原因。“花呗和白条,本身就是跟网上商城配套的产品。如果用银行信用卡,网购时还得二次绑定。”朱捷举例说,与信用卡需要输密码相比,花呗提供的“刷脸”验证和指纹识别更加便捷,这也是吸引自己的重要原因。 尽管电商提供的信用消费渠道备受追捧,但传统银行信用卡依然有不少忠实拥趸。 来自河北邯郸的小伙子史建伟刚参加工作不久,在生活中经常用到银行信用卡。在他看来,银行信用卡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及时满足消费需求,而且银行信用卡提供的各种优惠和积分,也着实给自己带来不少实惠。 史建伟说:“我是花呗的新用户,信用额度相对较低。相比之下,银行信用卡额度比较高,而且能够享受一些优惠。比如,刷信用卡会获得积分,每次积攒到500积分就可以在自动售卖机上免费买可乐。”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移动支付在用户梳理、交易规模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信用消费近年来也呈现出新特征。 据董希淼介绍,银行信用卡与电商产品相比,主要存在三方面不同:一是两者客户获取来源不同,前者大多数来源于银行网点,依托线下POS机等支付场景,后者则依托网上购物;二是客户特征不同,信用卡客户有不少源自银行储户,信用消费经验较为丰富,而电商信用消费客户更多是年轻人,消费习惯较为多变;三是资金来源不同,信用卡资金更多源自银行传统放贷业务资金,而电商方面用于消费信贷的资金来源相对而言更为多元。 各大平台竞相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客户 面对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银行和电商纷纷加大了对信用消费客户的争夺。 据蚂蚁集团花呗生态运营部总经理吴丹丹介绍,天猫“6·18”活动中,花呗联合50万商户,为1000万种以上的商品开通了分期免息,总计为消费者省去了10亿元以上的利息。在花呗的拉动下,交易额增速最快的类目是鲜花绿植、医疗健康服务、传统滋补营养品,分期交易同比增幅都达到了3位数。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商家通过分期、分期免息等服务,转化率最高提升了30%。 “目前,花呗是全场景接入,包括零售、餐饮、电商,人们几乎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都可以使用。产品方面,目前花呗最长免息40天,提供花呗分期、花呗分期免息、花呗月月付等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同时,花呗也成为商家做生意过程中的‘组合拳’,对拉动商家的营业有显著作用。”吴丹丹对本报记者说,花呗7月份向用户共发放了1亿张3期免息券,最高消费金额600元。 京东金融APP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京东白条业务与京东商城体系内各大品牌商家联合为用户提供了息费补贴甚至全部减免服务。比如“6·18”期间,京东白条开展了24期分期免息的大力度补贴。其中,“24期分期免息”集中在5G商品、家居生活、电脑数码、运动鞋服、母婴用品等新兴消费领域,参与“3、6、12、24期分期免息”的商品品类更是多达数十万款。统计显示,“6·18”期间,京东白条免息商品累计销售近5000万件;帮助合作商家客单笔销售额度提升了近六成。 不仅如此,京东白条还十分注重对线上线下“共融场景”的渗透。今年“6·18”期间,京东白条与京东快递、京东健康、京喜、多点、嘀嗒、网易云音乐、迅雷、爱奇艺等诸多线上消费场景合作,消费者使用京东白条支付、信用卡支付都可获得优惠。在线下,京东白条的服务范围涵盖了连锁超市、购物中心、连锁便利店、连锁品牌门店等各类场景,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的近15000家门店。 电商平台纷纷发力,传统银行也没闲着,信用卡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大,服务越来越周全。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中国银行结合自身业务优势,近期接连在海淘、留学等跨境消费领域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 比如,凡关注并绑定“中国银行信用卡”微信公众号的信用卡持卡客户,在境外不限时段、不限地区通过卡组织网络消费,单笔境外消费达等值600元人民币,即可获得抽奖红包一个,奖励包括返现奖励及信用卡积分奖励。再如,中国银行长城银联白金信用卡用户,今年8月31日前,在境外线下实体商户及指定境外线上商户通过银联清算网络交易单笔消费满1元人民币及以上,即可享每笔1%返现优惠,每月每卡封顶1000元人民币。 银行与电商未来合作空间很大 那么,信用消费应该选择银行还是选择电商? 事实上,消费信贷行业的良性竞争格局正加速形成,各类信用消费渠道以及消费场景也呈现出更多互补融合的趋势。 “花呗会通过产品上的不断创新来获得用户的认可。7月30日,我们的新产品‘花呗月月付’正式上线,将为用户提供分月向商家付款、无任何手续费、少占用花呗额度的新服务。比如,用户想要购买一门5000元的教育课程,只需要当前有500元花呗额度就能完成购买,接下来每个月自动付500元即可。”吴丹丹说,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商家的经营受到了影响,迫切需要新的营销方式来吸引和留住顾客。商家接入“花呗月月付”之后,换来的是用户消费门槛下降和购买力提升,能够带来更多的订单转化。“从前期试点‘花呗月月付’的数据来看,部分商家消费转化率提升了20%以上。” 京东金融在信用消费方面,发力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白条业务加速与各类生活场景结合,同时,联合银行深耕增量市场,发力新增信用卡市场,并加速其数字化进程。“我们将此前基于白条业务积累的用户洞察、风险管理、运营能力等对外输出给银行,并与银行、京东体系内外各大场景方发行联名信用卡,携手各方大力拓展信用卡用户人群的信用支付习惯,截至目前已经携手40余家银行发行了超千万张联名信用卡。”京东金融APP前述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银行也积极布局。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了解到,工银信用卡正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提振的号召,多措并举为复工复产企业和商户提供消费支撑,为持卡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在消费场景渗透方面,工银信用卡在全国200余座城市、千家商户万家门店开启爱购周末消费促销活动,覆盖商场百货、购物超市、旅游景点、美食餐饮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场景。同时,工行创新“扫码领券”享优惠的活动形式,持卡人在门店范围内微信扫码领券成功后即可在支付时享受立减优惠,吃喝玩乐低至5折。 在优惠活动方面,工银信用卡开展“爱购月月刷”活动,为各类用卡行为给予有效激励,用刷卡集“爱豆”、“爱豆”兑好礼等多种形式,满足持卡人差异化需求。同时,工银信用卡积极联合微信、支付宝、云闪付、京东、苏宁、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绑卡送红包”优惠活动,推出美团最高立减60元、盒马鲜生满210元减21元、星巴克满70元减15元、喜茶满50元立减15元、必胜客满79元减20元等系列优惠活动,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花呗消费,工作后又办理了信用卡。现在,无论是使用银行信用卡还是使用花呗或白条,我都切换自如。”北京白领韩丹表示,自己的小笔数额开支会使用花呗消费,大笔消费会使用信用卡,平时也非常关注商家所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董希淼认为,尽管银行和电商在小额消费信贷上存在竞争,但也有相当多的合作空间。“银行在资金来源、资金成本、合规性管理上优势明显,电商则在流量获取、消费场景方面表现突出。双方在客户资源共享、场景打造等领域都可以加强合作,实现银行、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赢,共同促进消费潜力释放。”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