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从中国财政部日前发布消息获悉,财政部于11月18日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分别是5年期、10年期和15年期。其中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负的0.152%。财政部表示,这次发债是2019年重启欧元主权债券发行后连续第二年发行,取得了截至目前我国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最低收益率,其中5年期首次实现负利率发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债券收益率为负,仍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踊跃认购。据悉,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欧洲投资者最终投资比例达72%。为什么在负利率情况下,投资者依然抢购呢?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目前欧元区的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是负值,欧洲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在负利率区间,这次我国财政部发行的5年期欧元主权债,发行收益率虽然为-0.152%,但是与其他欧元区主权债券的收益率相比还是较高的,而且市场预期欧元区基准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那么债券价格就会上升,这对投资者而言即便不持有到期,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也可以获利。这次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完善欧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的意义。(记者 王楚涵)
“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产量也提高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义乌市松南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小贞说。此前,因为赶制英国口罩订单,货款没有及时回笼,他一直被资金困扰。义乌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审批通道”,为其办理了100万元的“市场复工贷”融资,并减免了3300元出口信用证业务手续费,切实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困难。从通过绿色通道提交审查,至审批完成,全流程仅用了2个工作日,义乌农商银行跑出了疫情贷款的“加速度”。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义乌农商银行巧打政策、产品和服务组合拳,把金融惠企政策落地到“最后一公里”,为出口制造企业营造缓冲期,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冲击难关。一是积极有为出政策。专门出台特殊金融服务方案,对受国外疫情影响较大的出口制造企业,通过展期、续贷、再融资及还款计划调整等方式做好融资接续安排,并采取变更结息周期、适当下调利率、延迟本息偿付等措施,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减轻受困企业负担,满足出口制造企业复工复产与持续经营需求。二是多措并举降费率。免收外贸企业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出口托收、进口信用证、出口信用证、查询更正费等全部国际结算手续费,疫情发生以来已为238家外贸企业减免国际结算手续费22万元。降低出口制造企业“转贷通”三分之一转贷费用,全面推开“2个月基础利率零利率”优惠政策,新增信用、保证类贷款利率下调47%,“市场复工贷”利率最低按3.5%执行,全年可实现贷款利率普降0.5%。三是分类施策强服务。成立金融专班和“金融防疫突击驻企服务队”,积极开展受困出口制造企业排查、筛选和分析工作,做到“每户到专人、户户必落实”,全力高效保障抗疫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拓宽收款渠道,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多币种的跨境电商提款业务,并为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主体提供贸易数据认证、在线结汇等服务,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降成本”是今年各项宏观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频促实体融资成本下行,财税部门也不断出台减税降费举措。《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诸多政策推动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享受到了降成本的巨大红利。业内人士指出,四季度,预计更多旨在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和税费的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到位。按照全年减税降费2万亿元规模估算,仅税费减负就还有约5000亿元红利可期。 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财园信贷通’解决了最为困扰小微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问题,如今我们公司的贷款利率仅为基准利率上浮30%,还不需要抵押担保。融资成本比之前降低了很多,小微企业的负担大大减轻了。”江西北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荣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他所提到的“财园信贷通”,是江西省为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创立的一种融资新模式,由财政资金出力,为有一定税收贡献但达不到银行现有贷款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年期、无抵押、无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30%,贷款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公司的成长离不开银行帮扶与政策支持。”钟荣福表示,近五年来北陆服饰营收从2965万元上涨至7563万元,净利润由54万余元扩大为1093万余元。 今年以来,央行运用多种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数据显示,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享受到了降成本的政策红利。从融资成本来看,今年前8个月,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9个百分点。 以小微企业聚集的浙江省台州市为例,9月,台州全市银行业人民币加权贷款利率、普惠口径贷款利率分别为6.90%、7.47%,分别同比下降0.73和0.51个百分点,比全省多降0.48、0.12个百分点。记者还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别提出具体降成本目标,每月监测,约谈降成本工作成效不明显的机构,并将降成本工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一票否决项。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企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也在打破。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介绍,截至9月末,已有占比达8%的银行贷款利率比LPR(贷款基准利率)低50个基点以上。这意味着这部分贷款利率低于同期LPR至少11.9%,打破了原来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隐性下限(即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幅度不超过10%),企业“融资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1.5万亿减税降费成效明显 “仅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项政策,就给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资金流。”东风乘用车公司一位高管介绍说,2018年企业享受到了2.56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更加宽裕的流动资金。他表示,国家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税务部门到公司开展“一对一”纳税服务,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对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东风乘用车公司而言,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前8个月,我国减税降费规模超1.5万亿元,惠及亿万市场主体。不仅促进了企业减负、居民增收和就业增加,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六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财政部税政司一级巡视员徐国乔在财政部三季度发布会上表示,减税降费是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目前减税降费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均已顺利出台和实施,运行平稳有序。“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徐国乔表示,目前初步实现了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三个确保”要求。具体来看,减税降费坚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聚焦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重点支持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企业减税红利再投资比例上升,有力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活力提升。 数千亿降成本红利仍可期 业内指出,预计四季度更多旨在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和税费的降成本政策会进一步落实到位。整体估算,按照全年2万亿元减税降费计算,仅税费减负就还有约5000亿元规模红利可期。 央行将继续通过改革方式促进贷款的实际利率下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宽货币’虽然还有空间,但重要的是‘宽信用’。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改革,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重点,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流动性更有效率、更精准地进入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祝树民日前也表示,接下来,银保监会将在2018年的基础上巩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下降成果,遵循商业可持续和“保本微利”的原则,将国家优惠政策充分体现到企业融资成本中。 “目前,监管部门已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给银行保险机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下一步,应尽快将相关政策落实到监管评级等方面。”董希淼说。 10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落实落细减税降费作出进一步部署,明确提出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并就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研究对制造业重点行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作出部署。 据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从截止到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全年减负量,还会比预计多一些。”徐国乔说,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更好的效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四季度,就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点而言,继续做好减税降费是重点。要兑现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营造宽松经济发展环境措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收入“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采取非常规措施积极挖潜增收,确保财政收入完成年初目标,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四季度财政工作重中之重。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现就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本公告所称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指2020年1月1日前金融机构已发放的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不包括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自2020年1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不得签订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 二、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定价基准只能转换一次,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已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不转换。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除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外,加点数值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加点数值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的差值。从转换时点至此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不含),执行的利率水平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即2019年12月相应期限LPR与该加点数值之和。之后,自第一个重定价日起,在每个利率重定价日,利率水平由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LPR与该加点数值重新计算确定。 四、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基准转换条款时,可重新约定重定价周期和重定价日,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重新约定的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 五、如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转换为固定利率,转换后的利率水平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换后利率水平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 六、金融机构应利用官方网站和网点公告、电话、短信、邮件和手机银行等渠道通知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协商约定定价基准转换具体事项,依法合规保障借款人合同权利和消费者权益。 七、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指导,确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统一部署,妥善做好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央行11月30日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MLF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2.95%,逆回购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公告同时称,将于12月15日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一次性续作),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对此,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此次新作MLF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并且12月7日将有3000亿元MLF到期,同时12月7日也是银行缴准日,因此此次新作MLF或也有提前缓解12月7日资金面趋紧的考虑,减少MLF到期与银行缴准日叠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公开市场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共有4300亿元逆回购到期。鉴于周一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没有MLF到期,央行11月30日在公开市场净投放3100亿元。对于此次额外的MLF操作,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这是由于目前市场整体中长期利率水平有所上行,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仍处在高位。另外,在银行负债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份贷款利率较去年末下行,但环比6月末有小幅上行。屈庆表示,近期央行操作风格较以往有所变化,流动性环境也保持在相对宽松的状态。为对冲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宏观经济上保持稳定,同时也要稳定利率水平,这时候通过投放MLF中长期资金,有助于市场稳定。市场流动性方面,3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27.9bp报1.115%,7天期上行2bp报2.356%,14天期下行6bp报2.755%,1个月期上行0.9bp报2.743%。债券市场方面,国债期货应声上涨,上午全线收高。其中,1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0.3%。对此,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前期一年期国债和同业存单等中期市场利率受到信用违约以及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上升,30日央行超预期地通过MLF向市场提供中期资金,有助于平抑中期利率的波动。从操作的时间上看,如果于12月15日一次性大量操作,那么既无法覆盖11月初的逆回购叠加MLF到期,也容易和12月中下旬的财政集中投放撞车。所以,11月30日先操作一次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半年来资金面紧平衡、银行负债压力凸显成为市场主题。我们认为本次MLF的操作具有信号意义,后续MLF的不定期操作将更为常见,银行负债压力和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压力也将在央行主动干预和财政支出加快的背景下有所缓解。”明明表示。(记者 钟源)
房企融资冰火两重天 利率最低2.2%最高达22%作者:张晓玲,曹安浔2020年流动性的宽松带来债券市场的火爆,房企的债券利率也纷纷下调。6月1日,万科拟将30亿元“17万科01”的票面利率由4.5%调降至1.9%。在万科之前,阳光城、华夏幸福等房企的债券利率已经进行了调降,其中“18华夏01”利率由6.8%降至5%,无人回售。当前融资环境宽松,债市开闸放水也有不少流入了房地产行业。但整体利率普跌之下,房企的融资利率严重分化,昭示着后市的隐忧。万科拟调至2%以内万科这次调降利率如果成功,将成为今年第一个将存量债券利率调降至2%以内的房企。公告显示,5年期、融资30亿元的“17万科01”发行于2017年7月,今年7月18日面临回售。实际上,除了万科,华夏幸福、阳光城最近两个月也加入了调降潮。如4月28日,华夏幸福将融资规模24.75亿元的“18华夏01”利率,由6.8%降至5%,5月26日,又拟将24.75亿元的“18华夏03”利率由7.15%降至4.4%。多家房企调降背后是融资政策宽松、境内融资井喷的大环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房企4月单月融资高达971亿,创近年新高。截至5月27日,年内融资合计3076亿,达去年全年的53.03%。去年全年,也只有5800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分析,万科债券利率下调,说明最近企业发债环境在变化。整体上来讲,当前,境内流动性宽松,LPR等一些利率都在下调,对房企债券利率起到了影响,近期不少龙头房企的发债利率已触及历史低点。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房企不仅最近债券发行暴涨,定价利率也持续下调。”值得注意的是,开闸放水,并不是每个房企都受益其中。当前房企融资成本分化严重,优质房企融资成本大幅走低,甚至2字头利率的债券频出。今年境内发行了60亿规模债券的金地,融资成本最低为2.6%;招商蛇口10亿元超短融利率仅2.2%,华润置地8亿元3年期票据利率仅2.65%;3月发债量最高的世茂房地产融资成本在4%以下。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发行了高息债券。华夏幸福、阳光城最近发行的公司债,利率分别为7.7%、7.3%。6月1日,年初刚发了一笔2.2亿美元、15%利率的明发集团,又计划发行1.76亿、22%利率的美元债券,更令人惊讶的是,明发承诺若不能按时偿债,这笔债券利率将叠加利率至32%。此外,当代置业在今年初发行了规模总额3.5亿美元的两笔优先票据,利率在11.8%-11.95%。华南城也发行了规模总额4.25亿美元,利率11.5%-10.875%的优先票据。在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下,像万科这种不缺钱、不愁借钱的优质房企,调降融资利率并不奇怪。万科今年的发债利率较去年有小幅下降。今年,万科新发行债券4只,规模50亿元,票面利率在2.56%-3.45%区间。显然“17万科01”的利率相对居高。不过,用低利率融资替换掉以前的高利率融资,不得不说金地、万科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然而是否会面临投资者的信任危机?下调利率后,投资者是否会选择“退票”?有信息显示,由于一些债券票面利率调整幅度过大,确实出现了投资人部分或全部回售的情况。未来融资将收紧?针对万科调降的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预测,“如果调降成功,对万科后续一些融资肯定会有点影响的,投资者观察将更加谨慎。”公开信息显示,万科现存29只境内债券、规模385.5亿元,大部分利率都在4.6%以下,如果后续调降,将明显改善房企的融资成本支出,以及当期的财务费用。反映到财报上,净利润将显著提升。去年末,万科净利润率为10.57%。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1.49%。同时,现金流更加充裕,万科在手现金1732.7亿元,比去年末增长4.26%,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897.8亿元,下降4.38%。一位长期持有万科债券的投资者支持调降:“利率能调一点是一点,节省成本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另一位投资者认为,调降将成为一种行业大势:“目前资金面非常宽松,大多数房企融资利率都得往下调。”华泰证券(17.780, 0.00, 0.00%)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优质房企融资环境堪比2015-2016年。据此估算,财务盘面稳健、业绩良好的房企将处于卖方市场,2017年以后发行、今年可回售的高融资成本的债券将处于调降的优势地位。严跃进表示,万科具有行业的标杆导向性,如果下调成功,对于其他优质房企的相似债券会有影响,存在一种跟风调降的可能性。但是,这一阶段资金充裕、利率下调的情况会否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4月份由于疫情,海外资本市场的动荡,基本封死了内地房企海外融资的可能性,当月几乎没有境外融资,5月虽然放开了,但预计对于部分房企非常重要的海外融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接近归零,少数融资也可能面临高价的可能性。房企加快发债的背后,更多是未雨绸缪,抓紧当下的融资窗口期,现金为王。因销售压力增大,担忧销售回款无法及时“回血”,以及即将到期的偿债压力。2020年是融资债券的偿债高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的到期债务约在1.46万亿,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达到1490亿。叠加疫情影响,部分资金链困难、杠杆率较高的房企则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房企融资井喷的大环境下,它们只能继续选择以高额的利息换取投资者的青睐,防止后续出现资金链断裂。穆迪4月份的报告,将中国房地产板块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但大多数受评级的开发商要“强于整体行业”,其认为“大多数高收益开发商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解决债券到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