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事实,即工业复苏快于服务业复苏、生产复苏快于需求复苏、投资复苏快于消费复苏。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情况却不容乐观。 消费低迷的原因 造成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总体而言,消费是顺周期变量,自主恢复的速度较慢,且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造成的社交隔离和居民警惕情绪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居民消费习惯和偏好,边际消费倾向下滑,恢复正常也需要时间,拖累了消费复苏的速度。 第二,消费的主导因素是收入,对利率、信贷等政策变量并不敏感,这导致了促消费政策抓手的缺乏,对冲政策难以迅速到达消费问题的“病灶”,短期效果有限。 第三,社零总额中,限额以上(基本对应中高端消费需求)恢复相对较快,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原因可能是繁荣的房地产销售带动的房地产下游产业链复苏。但限额以下(对应低端消费需求)的终端消费行业受到疫情冲击最大,又受制于政策抓手的缺乏,复苏很慢,同时这些行业的就业人群多,收入的减少也产生了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换言之,是限额以下的低端收入被打击,拖累了整体消费复苏。 面对结构性问题,传统的总量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过度的刺激反而有可能造成局部领域过热,却并未对弱势部门起到对冲作用。由此来看,面对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结构性的对冲政策来缓解。但结构性的对策,意味着一部分人享受政策利好,其他人享受不到政策利好,这衍生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公平和效率谁更重要? 在当前背景下,问题被具体化:要促进消费,尤其是促进低端消费,就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这涉及到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直接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又存在不顾收入分配的市场规律、损失效率的嫌疑。 为什么现阶段要更加强调公平? 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现阶段,公平更加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公平政策能够抓住主要矛盾 首先要看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工业、大企业、投资等“颗粒度”较大的、对政策和利率敏感的部门复苏较快,但居民、小企业、消费等更“细碎”和弱势的部门复苏较慢,且对传统刺激政策“免疫”。想要经济加速复苏,唯有加强对中低收入居民、小微企业的补贴,短期内止住收入减少的趋势,才能保住消费基本盘。 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做法给了我们借鉴。美国在面临疫情冲击时,很快就决定给老百姓直接发钱,通过收入补贴的方式支持居民和小企业。具体如下: ①现金支付,已婚夫妇最高2400美元,每个孩子最高500美元,总计发放5000亿美元,每周6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最多四个月; ②设立规模为3500亿美元的小型企业基金,以缓解裁员和支持薪资的状况; ③2400亿美元的医疗救助; ④750亿美元的医院援助; ⑤200亿美元用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健援助; ⑥200亿美元用于紧急公共交通救济的援助; ⑦100亿美元用于机场救助的援助; ⑧加强失业保险,这可能会在一个州给受益人的基础上每周增加600美元。 这些政策客观上加速了美国消费和零售业的恢复。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份,美国零售业缩水了近20%,但很快零售业就恢复了正增长,7月份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同比达到3.83%,明显高于中国社零同比。 2、公平政策减少额外的收入差距 疫情额外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高收入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定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正在下降。 首先,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就业多分布在互联网、IT、金融、媒体以及一部分制造业等领域,本身受到的疫情冲击较小,收入并未出现明显缩减,而中低收入群体所在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部门受到的疫情冲击大,收入缩减明显。 其次,在疫情冲击下,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甚至有可能增加,因为疫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原来的奢侈型、享受型消费行为,例如高端餐厅和娱乐场所消费、健身等,客观上造成了收入的节约,同时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价格也并未受到疫情的明显影响,甚至还在上涨,使得投资这些资产的高收入群体财产收入增加。而低收入群体则陷入零售餐饮等行业困境,导致收入困境,进而减少消费,又反过来恶化行业困境的循环中。 由此看来,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也相当于用“非常”手段应对疫情这个“非常事件”,道理上是说得通的。 3、公平政策不等于效率损失 给低收入居民补贴,并不意味着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进行二选一,并不是说为公平而公平,当然也更不意味着基建投资和各类产业刺激政策不重要,而是考虑公平带来的实际效果:现在讲公平,能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体的稳定,让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更加顺利,同时这种收入补贴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后遗症。 事实上,政府每年拨给贫困地区用于发展当地的所谓产业,却最终因为企业经营效益差而浪费掉的钱可谓不计其数,何不将这些钱给到低收入群体,这样至少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 在“双循环”的国家战略框架下,直接补贴也是有效率的事情。美国政府给居民的收入补贴,事实上促进中国的外循环,因为这些收入补贴使得即使在疫情之下,美国居民依然保有了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恢复。而给本国居民发钱,则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等方面贡献力量。 公平政策如何促消费? 那么,公平政策如何促销费呢?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保持收入补贴力度 针对限额以下的终端消费、线下服务业的收缩,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应该重点聚焦这些领域的持续支持。 财政政策方面,收入补贴政策有必要继续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力度底线。同样重要的是,保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等措施也有助于保住就业、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 2、推动新型消费 近期国常会提到消费是经济恢复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新型消费。推动新型消费,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熨平极端事件对消费习惯的冲击,稳住消费基本盘。首先,技术使得消费供给更加公平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消费服务:新型消费结合了互联网,增长迅速,覆盖的消费和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扩张,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越来愈大,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加大。其次,新型消费深度应用信息、智能技术,消费者信息更加完全,消费质量更高,有助于长期的、可持续的消费升级。 鉴于消费将成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以及新型消费对于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新型消费的发展空间和紧迫性都比较大,因此未来相关鼓励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规范化将同步进行,在发展中同步完成对行业规制的制度建设。 3、放开大城市户籍制度 从长期看,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 学术研究表明,在有户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比城市常住人口的消费平均要低16%-20%。目前,全国外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人数有2.9亿人。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住房、汽车、家电、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他们的消费平均可以增长16%-20%。 很多人在大城市就业、服务,贡献了5年、10年的时间,却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市民”身份,这不论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消费的角度看,都是不能被接受的。目前,500万人以下的城市已经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未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尤其是5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也能够逐步放开户籍限制,进而实现中国更大的消费红利。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宏观经济数据。总体来看,8月“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均有改善,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更加明显。 ■文 |沈建光朱太辉 姜传钺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报0.5%、-0.3%、5.6%,较7月分别回升1.6、1.3、0.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8月“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均有改善,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更加明显。 社零重回正增长,多数品类增速回升。8月社零同比为0.5%,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季调后的环比为1.25%,是2013年3月以来新高。受需求释放、基数回落带动,汽车零售同比保持在11.8%的高位;通讯器材、化妆品、办公用品、金银珠宝、家电等可选品明显反弹。此外,表征服务消费的餐饮收入降幅收窄至7%。近期高频和行业数据显示,服务消费(交通、住宿、餐饮、电影等)恢复有所提速,有望支撑居民消费继续回暖。不过,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社零增速缺口继续扩大,表明中小零售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重重。 线上消费方面,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升至15.8%,占社零总额的24.6%。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渠道成为消费的重要增长极。 图表1 社零增速重回正增长 图表2 多数品类社零增速回升 地产基建支撑内需,制造业投资是主要亮点。8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高达11.8%,其中施工面积高增、商品房销售强劲,而新开工出现回落;基建投资当月同比略降至7.0%,其中交运仓储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抵消了水利环境和公用事业的回升。地产、基建投资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是内需的重要保障。值得关注的是,前期持续低迷的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大幅反弹至5.0%(年内首次转正),或由于近期内外需同步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反弹,投资意愿有所恢复;同时,民间投资与国有控股投资的分化也有所收敛。 图表3 基建地产高增,制造业投资反弹 图表4 民间与国有投资的分化有所收敛 工业生产加快恢复,增速已达去年同期水平。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升至5.6%,主要得益于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的回升以及低基数。制造业增速持平于6%,其中有色和黑色冶炼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继续上行,反映建筑开工对相关产业链的拉动;此外,纺织、化学制造等行业也出现好转。不过,前期高增的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出现回落,结合出口交货值同比(1.2%)远不及出口,符合近来被动去库存的趋势。 此外,服务业生产也在稳定增长。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4.0%,较7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运仓储业生产指数均比7月有所加快。 图表5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继续回升 8月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社融增速继续攀升,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更加明显。此外,前期恢复较慢的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也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不过,考虑到疫情对中小企业、中低收入人群以及部分线下行业的巨大冲击,年内经济增速想要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仍有难度;宏观政策要着力于在保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化解结构性矛盾,畅通国内大循环。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事实,即工业复苏快于服务业复苏、生产复苏快于需求复苏、投资复苏快于消费复苏。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情况却不容乐观。消费低迷的原因造成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总体而言,消费是顺周期变量,自主恢复的速度较慢,且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造成的社交隔离和居民警惕情绪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居民消费习惯和偏好,边际消费倾向下滑,恢复正常也需要时间,拖累了消费复苏的速度。第二,消费的主导因素是收入,对利率、信贷等政策变量并不敏感,这导致了促消费政策抓手的缺乏,对冲政策难以迅速到达消费问题的“病灶”,短期效果有限。第三,社零总额中,限额以上(基本对应中高端消费需求)恢复相对较快,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原因可能是繁荣的房地产销售带动的房地产下游产业链复苏。但限额以下(对应低端消费需求)的终端消费行业受到疫情冲击最大,又受制于政策抓手的缺乏,复苏很慢,同时这些行业的就业人群多,收入的减少也产生了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换言之,是限额以下的低端收入被打击,拖累了整体消费复苏。面对结构性问题,传统的总量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过度的刺激反而有可能造成局部领域过热,却并未对弱势部门起到对冲作用。由此来看,面对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结构性的对冲政策来缓解。但结构性的对策,意味着一部分人享受政策利好,其他人享受不到政策利好,这衍生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公平和效率谁更重要?在当前背景下,问题被具体化:要促进消费,尤其是促进低端消费,就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这涉及到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直接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又存在不顾收入分配的市场规律、损失效率的嫌疑。为什么现阶段要更加强调公平?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现阶段,公平更加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公平政策能够抓住主要矛盾首先要看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工业、大企业、投资等“颗粒度”较大的、对政策和利率敏感的部门复苏较快,但居民、小企业、消费等更“细碎”和弱势的部门复苏较慢,且对传统刺激政策“免疫”。想要经济加速复苏,唯有加强对中低收入居民、小微企业的补贴,短期内止住收入减少的趋势,才能保住消费基本盘。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做法给了我们借鉴。美国在面临疫情冲击时,很快就决定给老百姓直接发钱,通过收入补贴的方式支持居民和小企业。具体如下:①现金支付,已婚夫妇最高2400美元,每个孩子最高500美元,总计发放5000亿美元,每周6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最多四个月;②设立规模为3500亿美元的小型企业基金,以缓解裁员和支持薪资的状况;③2400亿美元的医疗救助;④750亿美元的医院援助;⑤200亿美元用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健援助;⑥200亿美元用于紧急公共交通救济的援助;⑦100亿美元用于机场救助的援助;⑧加强失业保险,这可能会在一个州给受益人的基础上每周增加600美元。这些政策客观上加速了美国消费和零售业的恢复。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份,美国零售业缩水了近20%,但很快零售业就恢复了正增长,7月份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同比达到3.83%,明显高于中国社零同比。2、公平政策减少额外的收入差距疫情额外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高收入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定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正在下降。首先,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就业多分布在互联网、IT、金融、媒体以及一部分制造业等领域,本身受到的疫情冲击较小,收入并未出现明显缩减,而中低收入群体所在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部门受到的疫情冲击大,收入缩减明显。其次,在疫情冲击下,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甚至有可能增加,因为疫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原来的奢侈型、享受型消费行为,例如高端餐厅和娱乐场所消费、健身等,客观上造成了收入的节约,同时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价格也并未受到疫情的明显影响,甚至还在上涨,使得投资这些资产的高收入群体财产收入增加。而低收入群体则陷入零售餐饮等行业困境,导致收入困境,进而减少消费,又反过来恶化行业困境的循环中。由此看来,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也相当于用“非常”手段应对疫情这个“非常事件”,道理上是说得通的。3、公平政策不等于效率损失给低收入居民补贴,并不意味着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进行二选一,并不是说为公平而公平,当然也更不意味着基建投资和各类产业刺激政策不重要,而是考虑公平带来的实际效果:现在讲公平,能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体的稳定,让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更加顺利,同时这种收入补贴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后遗症。事实上,政府每年拨给贫困地区用于发展当地的所谓产业,却最终因为企业经营效益差而浪费掉的钱可谓不计其数,何不将这些钱给到低收入群体,这样至少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在“双循环”的国家战略框架下,直接补贴也是有效率的事情。美国政府给居民的收入补贴,事实上促进中国的外循环,因为这些收入补贴使得即使在疫情之下,美国居民依然保有了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恢复。而给本国居民发钱,则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等方面贡献力量。公平政策如何促消费?那么,公平政策如何促销费呢?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1、保持收入补贴力度针对限额以下的终端消费、线下服务业的收缩,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应该重点聚焦这些领域的持续支持。财政政策方面,收入补贴政策有必要继续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力度底线。同样重要的是,保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等措施也有助于保住就业、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2、推动新型消费近期国常会提到消费是经济恢复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新型消费。推动新型消费,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熨平极端事件对消费习惯的冲击,稳住消费基本盘。首先,技术使得消费供给更加公平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消费服务:新型消费结合了互联网,增长迅速,覆盖的消费和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扩张,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越来愈大,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加大。其次,新型消费深度应用信息、智能技术,消费者信息更加完全,消费质量更高,有助于长期的、可持续的消费升级。鉴于消费将成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以及新型消费对于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新型消费的发展空间和紧迫性都比较大,因此未来相关鼓励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规范化将同步进行,在发展中同步完成对行业规制的制度建设。3、放开大城市户籍制度从长期看,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学术研究表明,在有户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比城市常住人口的消费平均要低16%-20%。目前,全国外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人数有2.9亿人。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住房、汽车、家电、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他们的消费平均可以增长16%-20%。很多人在大城市就业、服务,贡献了5年、10年的时间,却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市民”身份,这不论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消费的角度看,都是不能被接受的。目前,500万人以下的城市已经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未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尤其是5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也能够逐步放开户籍限制,进而实现中国更大的消费红利。
《华尔街日报》16日刊发题为《中国经济复苏加速,购物者和观影人群恢复消费》的报道称,中国经济8月份的复苏步伐加快,8月份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实现了今年首次月度增长,标志着中国经济最后一个滞后的部分回弹到疫情前的水平。 CNN15日题为《随着消费者加入到经济复苏的行列中,中国经济摆脱了全球衰退的影响》的报道称,新冠疫情大流行将全球经济推向低谷,但中国经济正在逆流而上。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复苏模式,现在,消费者也愿意出来花钱了。 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主要美企的高管15日先后亮相在重庆开幕的中国网上智博会,这凸显了中美科技对抗之际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美国科技巨头高通、英特尔、惠普在智博会开幕式上演讲,华为、腾讯和百度的高管也出席了会议。 英国《金融时报》16日报道,在中国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降至很低水平,且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帮助支撑经济活动之后,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增强。 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15日发布报告说,中国是亚太地区少数成功摆脱经济低迷的经济体之一。
日前,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举办。短视频直播平台快手携多年来在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领先成果亮相本届服贸会,通过短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元表达方式,集中展示快手平台丰富的内容生态、科技创新硬实力以及助力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疫后复苏、扶贫攻坚等领域维度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下,各大媒体平台积极转型。作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手,此次也亮相服贸会13号馆的媒体融合发展展区,并通过七大板块的丰富内容展示快手在国庆阅兵传播、央视春晚互动、疫后复苏、扶贫攻坚、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其中,“疫后复苏与扶贫攻坚”的相关展区尤为亮眼。据了解,此次展会中快手着重介绍了今年“武汉重启”和“百城县长直播助农”两大主题活动。今年的直播风口,无疑是助力疫后复苏的重要引擎。据了解,在“直播+电商”领域,快手此前曾推出“暖春计划”,助力传统企业度过疫情难关。 在扶贫方面,数据显示,今年3月,快手发起“百城县长直播助农”活动,至今已覆盖海南、广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辽宁、湖南等地,各地基层干部举办了近200余场直播助农活动,累计销售额已超3亿元。据快手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6月22日至2020年6月22日,在快手平台获得收入的用户数达2570万人,其中来自贫困地区的有664万人。在中国贫困地区,每4人中就有1位活跃快手用户。
日前,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举办。短视频直播平台快手携多年来在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领先成果亮相本届服贸会,通过短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元表达方式,集中展示快手平台丰富的内容生态、科技创新硬实力以及助力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疫后复苏、扶贫攻坚等领域维度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下,各大媒体平台积极转型。作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手,此次也亮相服贸会13号馆的媒体融合发展展区,并通过七大板块的丰富内容展示快手在国庆阅兵传播、央视春晚互动、疫后复苏、扶贫攻坚、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其中,“疫后复苏与扶贫攻坚”的相关展区尤为亮眼。据了解,此次展会中快手着重介绍了今年“武汉重启”和“百城县长直播助农”两大主题活动。今年的直播风口,无疑是助力疫后复苏的重要引擎。据了解,在“直播+电商”领域,快手此前曾推出“暖春计划”,助力传统企业度过疫情难关。 在扶贫方面,数据显示,今年3月,快手发起“百城县长直播助农”活动,至今已覆盖海南、广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辽宁、湖南等地,各地基层干部举办了近200余场直播助农活动,累计销售额已超3亿元。据快手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6月22日至2020年6月22日,在快手平台获得收入的用户数达2570万人,其中来自贫困地区的有664万人。在中国贫困地区,每4人中就有1位活跃快手用户。(罗茂林)
因预期疫情形势好转后新兴市场经济弹性和复苏前景较发达国家更好,外资机构近期纷纷增配新兴市场股票,尤其看好新兴市场消费领域的前景。 “在中国经济复苏带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比发达国家更快、更强劲,目前新兴市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重回50以上扩张区域,工业生产也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帕里尼(Luca Paolini)在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预计新兴市场股票表现优于大多数发达市场股票,近期该机构将新兴市场股票提升至“超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6月时的预测,2020年全球产出预计将收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将收缩8%,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收缩3%。 当前,全球利率水平和能源价格都维持在低位,很大可能将吸引资本流向非美资产,这为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叠加美元持续走弱,将有助于缓解新兴市场长期面临的债务压力。 景顺新兴市场股票团队的高级组合经理贾斯汀·莱弗伦茨(Justin Leverenz)近期表示,尽管现在市场并不认为新兴市场牛市即将到来,但考虑到美元走弱、中国经济稳定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出现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公司,未来10年新兴市场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提振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信心。富兰克林邓普顿旗下的西方资产管理交易员及投资组合分析师傅云杰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写道,中国经济复苏为全球市场带来信心,目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仍然稳健。下半年,预计中国继续主动推出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复苏。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表示,中国在防控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实现V 形复苏,明显好于预期。展望下半年,服务业将逐步恢复,助企纾困和经济刺激政策的积极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同比增速将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多家外资机构近期表示看好新兴市场发展潜力。研究机构锐联资产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创始人阿诺特(Rob Arnott)表示,现在是将资金转移到价值股票和美国以外新兴市场的好时机,目前美科技股股价较高,长远来看,新兴市场股市表现有望更好。 电商、消费领域获得外资机构一致看好。美国金瑞基金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受益于新兴市场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新兴市场是全球消费量增长最快市场之一。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消费量可能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50%。 富兰克林邓普顿认为,新兴市场在发展移动通信、电子商务及支付等领域占有优势,这种商业模式非常适合新兴市场的结构,并受益于中国等国家以极低成本提供的优质数据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