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分季度看,三季度消费整体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回升。 “整体上来讲,内需的贡献是在持续恢复,持续上升,这对于我们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非常有利的。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 具体而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200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95亿元,增长4.0%。 “值得关注的是,9月限额以下社会零售品增速反弹至1.2%,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这反映中小零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回暖信号,对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复苏至关重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商品消费回升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加速回暖。美团副总裁兼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昨日表示:“目前国内电影院、景区、展会等消费场景逐步恢复,‘七夕’单日票房超过5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整体服务消费复苏较为缓慢,多个细分行业还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保持回暖态势。” 三季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当季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1.7个百分点,比二季度的-2.3个百分点上升了4个百分点。 “从二三季度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变动趋势来看,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逐渐上升,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有所回落,整体上看起来,内需的贡献总体是在上升的。”刘爱华说。 不过,从前三季度累计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仍处于下降7.2%的负增长区间。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今年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信心将进一步恢复,消费市场继续回升,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率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由负转正。”来有为说。 “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国经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沈建光分析称。
摘要: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三季度GDP同比4.9%,比我们5%预期略低,但较二季度3.2%的增速继续回升;其中,除三季度普遍保持较高增速的工业生产和出口,9月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2021年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我们预测,四季度GDP增速或达6.5%,全年GDP增速或位于2%-2.5%。 社零加速改善,多数品类增长回暖,唯有3C、化妆品、珠宝增速比8月有所放缓。9月社零同比3.3%,回升力度有所加快。食品烟酒、服装、居住类(家具、建材)、石油制品等零售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化妆品、金银珠宝高位略有下滑,通讯器材继上月大幅反弹后出现回落。此外,餐饮收入稳步修复,降幅收窄至2.9%,预计下月将回到正区间。值得关注的是,本月限额以下社零增速反弹至1.2%,年内首次正增长,反映中小零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回暖信号,这对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复苏至关重要。线上消费方面,1-9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社零总额的24.3%,延续较快增长。 地产投资持续高增,制造业投资总体向好。地产投资依然是国内需求的最大支撑,8月当月同比高达12.0%,其中施工面积、新开工、商品房销售出现回落,而资金来源保持稳定。基建投资当月同比降至4.8%,基建类财政支出受到挤占、地方项目储备不足等或是主要拖累因素。分行业看,公用事业、交运仓储业投资增速下行。制造业投资总体向好,当月同比保持在3.0%。尽管存在一定的基数效应,但近期企业利润高速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快,均推动了企业投资意愿的好转。 工业生产继续走强,需求端拉动凸显。工业增加值同比6.9%,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采矿业增速上升。制造业增速达到7.6%(19年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汽车、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延续高增;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食品制造加工等增速回升,反映需求侧(国内消费、出口、建筑开工)对相关行业生产的拉动。不过,三季度出口交货值增速(-1.8%)远不及出口,或反映部分行业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此外,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亦加速上升,达到5.4%。构成该指数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已经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将会更加明显,GDP增速或达6.5%,全年增速或在2.3%左右。宏观政策方面,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化解结构性矛盾、探寻新的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张明明为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姜传钺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
三季度GDP年率录得4.9%,延续强劲复苏态势。
疫情以来,电商的表现是美国为数不多可以抚慰市场的经济体,更是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一方面,电商火箭般蹿升的业绩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回暖的希望,但另一方面,网上购物的蔚然成风是否仅是经济复苏的假象? 随着美国传统节假日购物季的临近,网上消费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自今年3月起,为满足疫情期间上升的市场需求,传统零售商沃尔玛已经增雇了超过50万名员工。这家零售巨头还将为其电商仓库增聘逾2万季节性工人,以备即将到来的节假日购物季。对于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大型零售商或百货公司而言,每逢年末招聘季节性员工已是例行公事,只不过,上一次沃尔玛如此大规模的招聘还是在2015年,当年沃尔玛为商店招聘了6万名季节性员工。沃尔玛的大规模增聘,让仍陷疫情困境、劳动力市场举步维艰的美国经济状况显得有些扑所迷离。究竟是疫情“助推”了沃尔玛业绩,还是美国经济的复苏步入正轨? 不得不说,疫情因素对网上购物的助推力量不可小觑。由于民众对实体店购物的迟疑,网上购物将在今年成为购物季的重要战场。传统零售商也皆将重点放在了电商平台,积极备战。例如手工文具零售商Michaels计划招聘逾1万名季节性员工负责电商平台的相关工作。随之而来的,美国快递公司FedEx、UPS也纷纷宣布增聘员工。其中,FedEx将在今年新增7万季节性员工,比去年的招聘数量上涨了27%。尽管今年购物季的业绩充满不确定性,但线上销量料将再破历史纪录。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电商销售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上涨了31%至2115亿美元,同时,电商占美国零售销售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从去年第二季度的11.8%扩至16.1%。德勤预计,在今年购物季期间,即11月至明年1月份,电商销售的同比增幅将位于25%-35%的区间。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预测,美国零售电商销售将达70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电脑及电子消费品在线购物将在今年占据全美总在线零售销售业绩22%,总营收将达到1565亿美元,排在各大品类的首位。无论是客观环境,还是大势所趋,电子商务板上钉钉成为今年购物季的最大赢家。 (来源:eMarketer) 可是,无论是电商今年的火爆业绩,还是部分商品如火如荼的抢购盛况,这真的代表了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吗?我持质疑态度。 第一,美国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情的持续给全美复工复课带来难题,也给经济复苏前景蒙阴。随着美国各大学校恢复课堂授课,确诊病例开始大幅增加,导致部分学校不得不再次关闭。在纽约市,10个社区的病例迅速增加。在疫情势头不退的当下,无论是复工还是复课都给防疫带去了极大压力,而这势必会反噬到经济本身。商业活动的重启或能暂时拯救在第二季度暴跌的美国GDP,但疫情的持续蔓延给未来经济施加的不确定性仍存。 几乎所有人都在“被动”等待疫情的消失,期待着一切回到正轨。但由于美国疫情控制不利,当前因复工营造出的经济复苏现象和企业增聘恐只是暂时性的。 第二,尽管从趋势上看,二次爆发并不会改变美国复工方向,但劳动力市场前景令人堪忧。备受关注的“大选前最后一次非农”在美国时间10月2日发布,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逊市场预期数据,甚至不到8月数据的一半。自美国经济重启以来,这是增幅最小的一次,意味着经济复苏的速度放缓。 在这份非农数据中,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失业率连续第五个月下滑,降至7.9%创疫情以来最低水平,但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有近70万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停止寻找工作。这部分人群并未被纳入失业率的计算范围内。若将每家真实就业情况统计在内,失业率或接近8.3%。 (来源:美国劳工部官网) 比冬天来的更快可能是就业市场的凛冬。除了传统零售企业接二连三的宣布破产,包括美国航空、迪士尼在内的航空业和娱乐业也在陆续宣布着庞大的裁员计划。疫情存在一天,被迫永久性关闭的公司/商业数量就会继续滚雪球。究竟有多少实体企业可以撑过寒冬,终究取决于疫情走向。 第三,美国经济早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背负沉重债务,通常而言,负债累累会令经济复苏缓慢脆弱。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美国社会借贷总额已达到64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三倍之多。目前,政府通过疫情救助方案、刺激措施、低利率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企业和个人渡过财政危机,但是疫情结束并不意味着巨额赤字的消失,债务风险恐终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多数传统零售商受疫情影响,尚未宣布针对今年节假日购物及的招聘计划。同时,去年共招聘了20万季节性员工的三大零售商梅西百货、科尔士百货和Gap,在今年皆陷入疫情困境而宣布裁员。比起过去火爆的节假日季节招聘,不少百货商店在今年不得不裁员节流,艰难度日。或许,这才是反应美国零售商全貌的真实体现。 第五,美欧贸易之争。9月底,根据媒体报道,世贸组织WTO已授权欧盟对美国4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以报复美国政府对波音公司提供的补贴。在疫情和美国大选双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美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将对经济复苏起到何种程度的影响有待观察。
近日公布的多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将大幅回升。 多项指标继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进出口指数年内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8%和50.4%,今年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生效,加之国际市场需求局部回暖,制造业进出口进一步改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和中国经济得到较好恢复的共同影响下,三季度出口表现大幅好于预期,四季度出口将继续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从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看,全球制造业也继续保持恢复势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2.9%,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 在分析人士看来,全球制造业复苏将推动我国经济外部环境改善,有利于我国经济加快恢复。 服务业恢复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5.9%,创出年内新高,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非制造业持续加快增长,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向好,经济复苏基础更为坚实。”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 服务业恢复加快。赵庆河表示,各地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有效释放。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经济复苏态势强化 综合来看,三季度经济复苏态势强化。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三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形势在二季度基础上进一步稳中加快、稳中向好。从供需指数走势来看,四季度市场供需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当前企业对后市预期也处于年内高点,为四季度经济全面加快复苏奠定基础。 “我国经济正加速修复。”连平表示,出口持续好于预期,逆周期调节逐渐见效,投资和消费也在较快恢复。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最新报告认为,我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大概率超过二季度,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获得国际机构和专家的看好。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收缩4%以上,全球产出将减少超过6万亿美元。 这份报告认为,发达国家产出降幅最大,部分国家今年将出现两位数下降。发展中国家将承受严重创伤,拉美地区可能会受到特别严重的打击,加勒比地区经济体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重创,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增长预期为1.3%。 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表示,中国非常成功地应对了疫情,迅速采取了封锁措施,中国是少数几个预计不会出现收缩的经济体。他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非常迅速。 被称为“金砖之父”的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近期也对外媒称,中国正从疫情引发的危机中复苏,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GDP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中国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这一数据标志中国经济正加速复苏,这对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奥尼尔说。 欧洲央行本周发表的报告也对中国经济给予高度关注。该央行称,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活动在今年2月陷入低谷,但在此后3个月内大幅反弹,由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前景至关重要。
保持经济在三、四季度的复苏态势,关键还是扩大消费。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形势的重要选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支撑。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等指标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今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主要驱动力来自出口和投资。8月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保持较高增长,显著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暖。高技术行业生产向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加快,反映制造业升级趋势。展望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复苏。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有望改善,将继续拉动中国出口;另一方面,上半年信贷扩张滞后效应,叠加财政支出增加,有望继续支撑投资和整体复苏。随着中秋、国庆假期来临,前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受抑制的部分消费也有望得到释放。 在当前形势下也要保持清醒,对经济复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深刻辨识。在出口方面,近几个月来的超预期表现,主要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推动中国制造业顺利恢复。但从近期数据来看,消费需求相对于投资需求较弱,制造业投资相对于房地产投资较弱,一些抑制消费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历史数据表明,房地产和信贷扩张相互促进会加大未来的债务风险,房价在高位进一步上升,则会挤压中低收入阶层和年轻人的消费空间。 正因此,保持经济在三、四季度的复苏态势,关键还是扩大消费,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形势的重要选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支撑。要扩大消费,首先是坚持“房住不炒”,加强监管,防止纾困资金流向房市,避免重回房地产和投资拉动需求的旧模式,降低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其次,财政政策应该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转移支付、降低增值税税率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避免因疫返贫,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向科技创新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应当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使其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从国际循环看,数字经济增强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有望成为新的出口和居民收入增长点;从国内大循环看,中国的数字经济更多的具有机器赋能人、劳动友好型特点,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加劳动者收入。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还能以成本较小的方式推动区域平衡发展。比如,大企业将呼叫中心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无需转移就可以参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新基建催生了网络直播、云旅游等方式,将欠发达地区的风土人情、青山绿水等特色资源“运输”到发达地区,“产业数字化转移”增加了当地人收入。数字经济在中国抗疫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未来扩大消费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复苏的过程中,仍然是重要的着力点。 总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就能通过扩大消费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文原发于《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