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金融与科技愈发深度融合。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后,好则越飞越强,开辟出新视野、新业务;坏则越飞越乱,稍有不慎还有下坠并累及实体经济的风险。 为了有效护航金融科技,以北京为首的各地,逐渐展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也就是俗称的“监管沙箱”,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召开的2020年服贸会上,各方传递出的信息显示,北京市第三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经在路上,较前两批相比,第三批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随着“监管沙箱”试点的推进,金融管理部门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监管制度也将越来越完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昨日在北京金融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会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以规则为蓝图,以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探索监管科技应用,建立事中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推进试点应用运行监测平台的建设,加强试点应用的运行、监测和预警,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协助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制定“出箱”标准,完成试点应用全流程测试,真正实现“进得去、出得来”,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版“监管沙箱”。 “要借鉴标准化手段,做好试点应用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北京范本,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北京力量。”杨伟中称。 结合金融科技创新的北京样本,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则给出了他的体会: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善用数据要素。他指出,对于金融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处理好业务创新与数据利用、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在合规、合法、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挖掘数据的价值,释放数据的潜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珍惜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 记者获悉,人民银行前段时间已经开展了金融APP备案工作,其中,个人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领域是检测的重要环节。 李伟同时指出,重视数字鸿沟问题,践行数字普惠。金融业应该秉持金融科技便民、惠民、利民的理念,瞄准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痛点、难点,探索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新技术,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服务更加数字化、虚拟化,给金融业务披上了神秘的外纱。部分机构在利用技术创新应用模式、改善用户体验的时候,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业务的流程,削弱了风控的强度,甚至有可能掩盖了业务的本质,这就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李伟称,要重视监管科技运用,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下一步,人民银行也会加强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利用新一代的技术增强监管的效能,提高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
拥有众多央企、跨国企业和科创企业的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上,又有新举措。 9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下称《工作方案》),26条举措明确未来10年发展目标和实施方向。 记者梳理发现,扩大开放的领域主要聚焦在金融、互联网信息、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其中金融服务领域改革创新的内容格外丰富,尤其是对外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更多令人期待的细节,在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方面,也有不少举措领先全国。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国领先,扩大服务业开放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金融业的开放。从《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来看,既符合北京作为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也汇聚了自由贸易港的一些改革举措,两方面的政策叠加,将为全国扩大和深化金融业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作用。 金融服务多领域扩大开放 当前,我国金融全方位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证券、支付、基金托管等多个领域不断向外资开放。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期表示,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已正式清零。 在此背景下,北京的《工作方案》提出了适合自己的开放路线图。董希淼认为,《工作方案》中金融服务扩大开放聚焦在一些细分市场和具体业务的开放,落到了实处。 这包括支持更多外资银行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研究适时允许在京落地的外资银行稳妥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参与境内黄金和白银期货交易;支持具有一定规模、运营稳健的在京外资法人银行申请参与公开市场交易;允许外资银行获得央行黄金进口许可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资格等。 一位外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两项利好是研究考虑外资银行“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和“参与公开市场交易”。 今年4月,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已正式启动,这对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是一大突破性的进展。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债券头寸的利率风险管理有效性,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银行可以运用国债期货对整体资产负债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首批试点机构是五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在京落地的外资行未来也有望进场交易。 据了解,截至2020年3月,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的机构有46家,但其中只有花旗和渣打两家外资银行。可以参与公开市场交易的外资银行有汇丰、渣打、花旗、三菱4家。还没有外资银行正式参与黄金和白银期货交易。因此,在这些领域,未来政策空间还很大。 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施稼晨对记者表示:“以国债期货为例,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投资者正加快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已逐渐显现,市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需求也不断走强。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债收益率定价曲线、形成更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发挥外资机构在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上的专长,更加深入地开展本地业务,助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此外,北京此次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创新还包括:推进金融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相关政策在京实施;支持社会资本在京设立并主导运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支持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审慎有序进行金融综合经营试点等。 跨境资金便利化举措国内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方案》中,优化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要素供给方面也有诸多创举。尤其是推进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方面,有几项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首先是“在北京市特定区域内,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据记者了解,本外币一体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实施落地,对于北京而言,该项便利化措施也是新的。 据记者了解,本外币一体化试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户试点,一个是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试点。 《工作方案》还提到,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对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双向宏观审慎管理。 “这也是一项先于全国范围的创新。”知情人士称,目前的规则是一个企业可以申请一个外币资金池,也可以申请一个人民币资金池,这两个资金池是分割的,未来合一的话,一个资金池里既可以进出外币,也可以进出人民币。企业实际获得的好处是可以把本外币统一调配,其经常项下的集中收付、轧差结算、外债额度等都可以在集团内部统一调配。 还有一些政策虽然在全国其他地区已经有过试点,但北京这次也作出了改革和创新。 比如,在全市范围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据记者了解,过去,企业在使用资金的时候,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单证,进行审核。便利化试点之后,程序大大简化,企业在办理结汇和支付时,只需要一个支付命令函,监管部门进行后续抽查。 上述知情人士称,北京市的创新是进一步把支付命令函和申报时的付款申请书合并成一个单证,提交给银行,在全国政策基础上又进一步简化,银行和企业自愿选择。 另外,研究探索实物资产跨境转让的场内外汇结算模式,提升外汇资金结算效率。这一项也是北京先于其他地区的举措。 此外,《工作方案》还提出,研究推动境外投资者用一个人民币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处理境内证券投资事宜。对于境外机构按规定可开展即期结售汇交易的,北京市特定区域内银行可为其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充分契合了北京本地的需求。 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称,北京的特点就是央企多,资金使用比较频繁,对于外汇业务便利化方面有很多需求,特别是程序、手续的简化方面。像本外币合一,就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诉求。 同时,北京跨国公司也多。根据北京市去年通报的数据,北京跨国公司总部达179家,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53家,数量居全球城市首位。“跨国公司的特点是对资金集中结算要求很高,在跨国公司的相关政策方面,北京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上述人士称。
9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显示,原则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中提及,支持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逐步放开公开市场投资范围限制等。 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对表示,外资投资机构进行QDII境外投资,是扩大人民币海外使用的重要举措。投资机构擅长资产组合和管理,投资规模和收益都有较大保障,有助于人民币资产在海外长期持有;而且,外资投资机构对海外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制度更为熟悉,有利于人民币的海外循环。 另外,《工作方案》还强调,将推进资金跨境流动便利。 对此,盛松成分析表示,资金跨境流动是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紧密联系的,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时期,需要通过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当前,我国境内还没有形成规模的离岸金融业务市场和体系,只有很少一部分针对外国企业和居民的离岸银行业务,对未来实体经济参与国际循环形成了掣肘。 盛松成进一步表示,而试点境内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十分有利于中资企业走出去,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也有助于国际收支管理,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形成“资本输出本币、贸易和证券投资收回本币”的人民币循环。(常佩琦)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9月7日在2020年服贸会“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助力企业留青山赢未来”政策宣传会议上指出,北京市已经试点两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第一批完全是持牌金融机构,第二批是持牌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各有牵头,第三批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前两批共17个项目均已入箱,第三批将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加强推荐。
临港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已批复上海,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竞争政策泛指一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的准则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此次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的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共涉及11个方面,包括试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以及探索实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等。 据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针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程序将试点简化,相关审查时限将被压缩。临港新片区的试点,将大幅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推进申报便利化,有力地支持新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抱团凝聚。 另一项重磅试点政策是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在临港新片区,垄断协议行为将实施分类监管,相关部门将综合考虑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市场份额、竞争状况等要素,确定垄断协议豁免的具体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依法豁免。尤其是对临港新片区内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部门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经营者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试点政策将宽严并济,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的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营商环境、依法治市等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政策措施抽查机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集中、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较多的行业和区域实施重点抽查,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8月26日,深交所召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实务讨论会,围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具体实务操作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相关部门同志出席指导,环保、交通、数据中心、产业园区、能源发电、物流仓储等领域近30家企业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近20家市场机构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相关领域资产及运营特点,就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上市涉及的产证手续、资产转让、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安排等重点问题充分讨论,并提出重要意见建议。各企业和市场机构代表表示,将持续与相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深交所加强沟通协作,着力推进解决项目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项目稳健起步和高质量运行。 作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和REITs创新产品实践的重要平台,深交所自试点通知发布以来,全力配合证监会、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扎实有序落实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相关工作任务。一是制定完善配套规则体系。公募REITs审核、发售等相关配套业务规则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履行相关程序后将尽快发布。二是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开发。REITs审核、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和收购等相关业务系统已初步准备就绪,将配合业务规则发布启动相关测试。三是服务试点储备项目夯实质量基础。通过高层沟通、市场培训、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场服务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发挥合力支持优质项目落地。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深交所将认真研究实务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广泛听取市场声音,充分尊重市场意见,加紧完成规则发布,做好技术准备,强化风险防控,并积极推动完善税收、国资转让等配套政策,促进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培养相关人才,支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努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力建设优质的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的交易所。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针对当前数字货币试点进展情况,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以及其他相关热点问题,《中国日报》近期邀请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进行了专访。 记者:目前数字货币试点开展的情况如何?是否具备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 李礼辉: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小规模的应用场景已经得到了验证,有了公开的案例。但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真正扩大试点范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数字货币试点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从进展程度来看,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能否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要观察。 如果数字货币试点进一步推开,首先需要满足规模化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即满足“超大市场级别业务”和“高并发”的需求。“超大市场”指一旦试点扩大,将会涵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主要区域,范围广,消费人口密集。“高并发”指在技术层面可以保证数字货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相当多的用户请求。如果试点扩展到港澳地区,还要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要有综合化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试点过程中应当形成相应的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市场推广等标准,且在成熟的时候接受第三方的审核与认证。在实验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现有的试点安排过程中加以解决,这样在扩大试点之后才能有更加稳固的基础。 从制度层面来看,在正式发行数字法币之前,监管部门还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以完善对整个系统的规定和监管措施,这将需要一个更长的准备周期。 记者: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有何竞争优势? 李礼辉:对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最大的区别是其采用了“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不需绑定银行账户,可以满足用户面对面时的离线交易,即交易双方在脱网的情况下可将终端设备相互贴近,利用近场通讯功能实现价值的交换,这也是数字货币相较于第三方支付的一项重要突破。另外在大额支付方面,数字货币可能也会有一定的突破。 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主要取决于它的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运维及使用成本的高低。如果经过试点,数字货币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这期间也可借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解决科技研发、系统维护、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效率问题。 从当前的设计角度来看,未来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银行卡可能是一种更为确定的趋势。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而不会很快产生替代效应。 记者: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礼辉: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要走出国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金融制度方面的沟通和衔接。经过多年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20年第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达到2%以上,是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后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元、欧元相比,人民币距离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一定的差距。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主要依托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在经常项目账户中,贸易和服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基本上已不存在限制。在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近期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带来的外溢效应,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的阻力。 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需要和国外的平台进行对接,还会涉及货币互换制度的相关安排,因此需要更为复杂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也会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产生相应的影响。 而数字货币的设计目标在现阶段是替代纸币和流通中的现金,即M0,主要应用于日常消费、零售支付的场景,尚不会成为金融交易和跨境投资中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