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区60个项目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全面落地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自2019年12月在北京启动试点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内,试点已全部落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9个试点地区均已公布入箱应用,共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监管人士透露,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成果推广,同时把关注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 试点全面落地 8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继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地区公示入箱应用后,最后2个试点地区成都、广州也在8月24日对首批项目进行了公示,由此,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实现全面落地。 具体来看,广州地区共有5个创新项目入箱,应用类型全部为金融服务,覆盖业务领域含安全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线上金融服务渠道、普惠小微融资及跨境结算服务。而成都入箱的6个项目中,在应用类型上呈现科技、金融“五五分”的趋势。 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覆盖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广州、苏州、杭州、雄安新区9个试点地区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在试点项目上,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且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另在业务范围上,也从最初的支付领域扩展到后期的保险、征信领域、风控应用等。 具体来看,60个项目中,包括35项金融服务、25项科技产品,业务领域覆盖供应链金融、手机POS创新应用、小微企业在线融资、非接触金融服务、政务数据融合产品、数字风控产品、智能银行、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等。 另从机构参与方面,各地均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50余家商业银行,京东数科、小米数科等30余家科技公司,此外还有百行征信、成都金控征信数家征信机构,中国移动、电信集团2家通信运营商,拉卡拉、传化支付等支付机构,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入围,此外亦有央行苏州市中心支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参与。 各地入箱均有特色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进度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较小,进度基本符合预期,目前来看项目入选的思路比较清晰,注重其创新性及普惠性,各地也都拥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对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前沿领域成果落地应用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如是评价道。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则认为,从目前试点应用情况看,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并各自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北京数量最多、落地最早,应用范围上涵盖更广,除了覆盖到银行,还包括保险、非银行支付等领域。上海和深圳在试点数量上相对少,深圳最少,二者主要都围绕银行相关业务创新。 在于百程看来,上海在技术选择上更青睐区块链,至少有一半项目涉及。深圳试点项目也结合了当地的特点,一是独有的百行征信信用普惠业务创新,二是针对境外人士的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均具有深圳标签。重庆、成都的试点应用有以方言作为智能银行的研究重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也是银行业务智能化中的一个痛点。 谈及各地入箱项目特色,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也称,目前,各地选择的项目主要跟当地不同的城市定位及产业基础相关,例如北京偏基础科技类应用会比较多,上海则更偏重区块链,深圳外向型科技应用特色明显,而成都、重庆等地方特色则比较鲜明。 后续关注点转至农村 9个试点地区监管沙箱全面落地后,针对机构如何出箱同样引发关注。在苏筱芮看来,预计监管将会在对应项目出箱之际,出台或完善相应的监管细则,明确项目负责人及对应监管的各项责任,并开通相应公共监督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成果推广,同时把关注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注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沙箱试点城市、试点应用的持续增加,和当地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呈正相关态势,随着机制的成熟,后续范围仍将进一步扩大。 正如于百程所称,金融科技业务具有互联网化的特点,试点范围的稳步扩大,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地区间金融科技发展的平衡,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也利于开展跨区域的监管和经验交流。目前看,各地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另一资深人士同样预测,随着机制的逐渐磨合成熟,后续监管沙箱很有可能逐渐走出试点,成为全国普适性的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将从8月24日起正式实施,有关T+0的话题再一次被市场推向了前台。近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也就T+0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蓝筹股盘子大,估值稳定,波动较小,抗操纵性强,率先试点T+0交易风险可控。 肖钢的看法,对于市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2014年,肖钢在任证监会主席的时候,当时的市场就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面对市场对T+0的呼吁,当时比较官方的说法就是在蓝筹股试点T+0,其原因就是蓝筹股盘子大,估值稳定,波动较小,抗操纵性强。 肖钢的看法让我们重新回到了2014年。从当时来说,在蓝筹股试点T+0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是给了市场一个交待,毕竟一直以来,不少投资者始终都在呼吁T+0,关注着T+0的进程。另一方面当时管理层也一直都在倡导价值投资,引导投资者投资蓝筹股,毕竟当时的蓝筹股也确实面临着价值低估的问题,如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2014年3月时的股价就在150元附近;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的股价基本在3.5元以下。蓝筹股当时是遭到市场遗弃的。所以,当时管理层达成在蓝筹股中试点T+0的共识是符合当时的市场情况的。 但6年过去之后,目前的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着更多外资的流入,以及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蓝筹股普遍成了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的对象,以至很多蓝筹股的价格早就“换了人间”。如贵州茅台的股价已由当时的150元附近上涨到了1700元附近,而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的股价也是原来的4倍(复权价),工商银行是被市场认为股价低估了的银行股的代表,股价也由原来的3.5元以下上涨到了目前的5元之上,涨幅也在40%以上。因此,目前大多数蓝筹股的股价并不低。 而且对于蓝筹股来说,市场曾经一直认为蓝筹股盘子大、具有搞操纵性强的特点。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这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削弱了。像贵州茅台等蓝筹股股价大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的结果。虽然市场不能把机构的抱团取暖与市场操纵等同起来,但这种抱团取暖也表明,机构的联手是可以改变蓝筹股公司股价的。也正因如此,蓝筹股已不是6年前的蓝筹股,目前的市场也不是6年前的市场。在蓝筹股试点T+0已不像在6年前那么具有优势了。目前在蓝筹股试点T+0反倒是有可能把中小投资者引导到高价蓝筹股上去为机构投资者接盘。 当然,市场更大的变化在于A股市场已经引入了注册制试点。去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推出并同时试点注册制;今年8月24日,创业板也将试点注册制。而注册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放宽了股票的涨跌幅。一方面是新股上市废除了首日44%涨跌幅的限制,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另一方面是老股以及新股上市5个交易日后,涨跌幅由原来的10%放宽到20%。 涨跌幅的放宽意味着股价震荡空间的加大。以老股为例,一个“地天板”的涨幅可以达到50%;一个“天地板”的跌幅则达到33.33%。对于投资者来说,抓到一个“地天板”固然是开心的事情,而遇上一个“天地板”,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损失,如果投资者是融资炒股,就要面临平仓的风险了。 正是由于涨跌幅放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更大收益与风险,这就需要投资者及时采取对策来保住收益、减少损失。如此一来,这就需要投资者进行T+0操作。在抓到“地天板”时及时落袋为安,而在操作出现错误时,通过T+0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遭遇“天地板”的损失。也正因如此,在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试点T+0显然更有必要。 当然,在科创板、创业板率先推出T+0,很容易让一些人担心市场的投机炒作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办法的。比如,今年5月上交所提出的“单次T+0交易”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实行“单次T+0交易”,既可以让投资者在获利时落袋为安,也可以让投资者在出现操作错误时及时纠错,并且还可以避免市场的投机炒作。这确实是符合A股市场特色的一种T+0交易方式。
摘要 个人以为,科创板率先T+0试点最为合适,而并非是蓝筹股。科创板试点T+0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科创板本身实行是差异化交易制度,与目前的其他板块不同。而且,科创板挂牌公司数量不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科创板由于有50万元的门槛,能够参与的投资者不多,涉及面较小,影响面也较小,一旦科创板试点T+0失败,重回T+1交易也不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 日前,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改革要努力实现七大转变,同时,蓝筹股盘子大,估值稳定,波动较小,抗操纵性强,率先试点“T+0”交易风险可控。由于曾经担任过证监会主席,肖钢的蓝筹率先试点T+0的观点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对于A股市场而言,T+0回转交易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在资本市场诞生的最初几年,A股曾经实行过T+0交易制度。但是,由于在该交易制度下,市场投机行为猖獗,股价波动较大,也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因此,出于防范市场风险的需要,自1995年1月1日开始,T+0被取消,T+1则沿用至今。 对于重启T+0交易,近年来并不乏呼吁的声音出现。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股民基民,均通过不同方式要求重启T + 0交易制度。事实上,市场呼吁重启T+0交易制度也并非没有理由。一方面,多年来A股市场一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与成熟市场接轨则成了主要目标。在境外有42个资本市场都实行T+0回转交易,像我国香港、美国等股市即是如此。与成熟市场接轨,T+0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股指期货实行T+0,而A股实行T+1交易制度,客观上,对于A股投资者不公平;而且,由于股指期货有50万元的资金门槛,导致能够参与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的只有少数投资者。如此情形下,A股实行T+1交易制度,更引起投资者的质疑与诟病。此外,T+1交易模式下,无法发挥T + 0交易制度下的及时纠错功能。A股市场是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散户投资者由于受分析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日常投资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投资错误的现象。但T+1交易模式下,即使交易当天发现投资出错,也无法及时弥补,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损失放大。 到底是实行T+0还是T+1,监管部门的态度决定一切。其实,针对市场的呼声,证监会曾多次回应称将研究T+0交易制度,但一直没有具体的结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交所在回应2020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时,曾表示将“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也引发市场热议。结果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其实,A股市场最有可能实行T+0交易的非科创板莫属。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试点注册制、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以及差异化的交易制度等。其中,科创板差异化的交易制度,同样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科创板开市前,也曾出现过在科创板实行T+ 0的建议,但终未成行。此次市场上再次传出T+0的声音,其实并不奇怪。不过,如果只是蓝筹股率先试点,个人以为值得商榷。首先,市场上所有的股票中,哪些属于蓝筹股,哪些不属于蓝筹股,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一只股票目前属于蓝筹股,一段时间或几年后不再属于蓝筹股,或者目前并非蓝筹股的上市公司,若干年后晋身为蓝筹股,其交易模式是否应发生改变?而且,不同板块的股票,有的实行T+0交易,有的实行T+1交易,不仅不利于监管,也容易在市场上产生混乱。同一板块的股票,却实行不同的交易制度,也会产生不公平现象。 个人以为,科创板率先T+0试点最为合适,而并非是蓝筹股。科创板试点T+0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科创板本身实行是差异化交易制度,与目前的其他板块不同。而且,科创板挂牌公司数量不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科创板由于有50万元的门槛,能够参与的投资者不多,涉及面较小,影响面也较小,一旦科创板试点T+0失败,重回T+1交易也不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
T+0交易制度,是多年来市场争议最多的话题。但是,从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不少本来不容易推进的制度,却逐渐得到了落地,我们确实不能够忽视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决心。 注册制度,在前些年推进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随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之后,注册制度在A股市场中已经逐渐得到了适应,紧随其后,则是创业板即将开展注册制改革,并有望逐渐延伸至整个A股市场。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发行制度,也可以获得了顺利地推进,那么对T+0交易制度来说,稳步推进也并非难事。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T+0交易制度的讨论,似乎又增加了不少。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显然也在加快接轨海外成熟市场的交易制度,包括了T+0交易制度、集体诉讼乃至逐渐放宽涨跌幅限制等。 针对T+0交易制度是否应该放开的问题,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投资者来说,首要关心的还是市场交易公平性的问题,例如国内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着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现象,拟通过部分试点T+0交易制度的模式,来弥补过去长期存在的交易制度不对称问题。此外,还有投资者会担心T+0交易制度下可能会引发市场的高度投机风险。曾经在二十多年前,A股市场就开始实施了T+0交易制度,后因市场投机性太强,由此引发T+0交易制度的匆匆落幕,而T+1交易制度却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二十多年前的A股市场,显然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同、股票市场的容量规模不同、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不同以及整个市场的交易制度与配套措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显然,如果用二十多年前的思维考虑问题,可能会显得落伍。 对当前的A股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容量优势以及交易制度优势,在风险防御能力上已经远高于二十多年前的A股市场。不过,考虑到A股市场依然离不开散户化主导的局面,市场本身的投机性仍存,故T+0交易制度的推行仍需要全面考虑,短时间内不宜全方位推进。 但是,针对T+0交易制度的试点,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蓝筹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凭借蓝筹股本身的波动率较低、稳定性较强的特征,即使放开了T+0交易制度,也并不会引发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 近年来,A股市场的蓝筹股表现存在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以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出现了长期独立上涨的行情,多年来为投资者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则是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股长期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投资者本想享受到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却尴尬陷入了低估值陷阱,多年来股价长期处于底部震荡区域,稍有起色却容易受到政策层面的压力。 与普通上市公司相比,蓝筹股本身具有盘子大、估值偏低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特征。与此同时,对不少蓝筹股来说,更是机构云集的场所,不少机构投资者通过蓝筹股的长期投资来享受稳定的股息分红。但是,对相对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却更偏爱于业绩持续成长的蓝筹股,股息分红未必是他们首选的投资需求。 作为A股市场稳定性较强的投资标的,如果允许蓝筹股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起初会对蓝筹股起到非常积极的刺激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也会逐渐适应T+0交易制度的模式,中长期对蓝筹股价格的波动影响会趋于理性。 举一个例子,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度以及放宽涨跌幅限制之前,市场非常担心科创板市场的投机性会很强,甚至引发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是,自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科创板的价格表现却显得比较平稳,数月以来真正触及20%涨跌幅红线的科创板股票却为数不多,整体风险处于比较可控的状态。 若蓝筹股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激活蓝筹股的股性,提升蓝筹股的投资活力与投资吸引力。假如股市延续牛市行情,当蓝筹股真正试点T+0交易制度之初,可能会刺激资金进入蓝筹股,并推动蓝筹股价格的持续走强,从一定程度上加快A股市场向4000点靠拢。 不过,T+0交易制度的推行,目前仍然处于讨论的阶段。但是,按照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估计蓝筹试点T+0交易制度可能会在不久的时间内得到落实,此举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刺激蓝筹股的投资活力,并能够激活起蓝筹股的股性。
奇安信1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数字货币的试点测试,对于安全厂商的市场机会更多是来自于金融IT系统升级带来的新的安全项目机会,公司已在关注并积极布局。
商务部8月14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数字货币概念股主要有恒宝股份、御银股份等。
8月14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据记者了解,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即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目前并没有变化。 相关人士指出,网上所传的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试点,其实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圳、苏州、雄安、成都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人民银行正在上述四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近日有消息称,部分大行内部正在测试数字钱包应用,内部员工用于转账、缴费等场景,为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 不久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这意味着数字货币试点进入交通服务场景。 早前,苏州市相城区的部分区属行政单位员工安装了数字钱包,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移动支付比较发达的地区,以交通补助形式首先推行数字货币,推广起来比较容易。 目前,在市场上尚没有正式对公众开放使用的应用场景。 据记者了解,央行从2014年就开始探讨DC/EP。六年来,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并通过和建行、工行等几家国有大行合作,在基础研究、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