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申报发行工作。 对此,业界认为,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有助于帮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同时,也是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增量投资、畅通经济内循环的有效途径。 监管层加大力度推进 公募REITs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推出以来,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发行了该类产品,其投资领域由最初的房地产拓宽到酒店商场、工业地产、基础设施等,已成为专门投资不动产的成熟金融产品。 近年来,监管层积极探索,加大力度推进我国REITs发展。 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要求有“三个聚焦”,即聚焦重点区域、聚焦重点行业、聚焦优质项目。其中,重点行业方面,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鼓励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开展试点。 8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明确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属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公募基金,应具备“8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公司等特殊目的载体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经营权利”等条件。 9月4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就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意在保障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顺利开展,规范基础设施基金份额发售、上市审核、交易、收购、信息披露、退市、持续监管等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9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从明确注册要求、规范行为、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以及建立差异化的自律措施等角度提出相关要求。 各地已经行动起来。9月29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促进北京市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的12条措施。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建设,北京市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大量类型丰富的优质资产、总规模近2万亿元。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实现良好投资回报且具有一定增长空间,如果按照标准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至少可以盘活2000亿元至6000亿元。 而早在8月21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北京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即可申报。 此外,上海市发改委8月31日发布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本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申报启动。 在9月27日举行的中国REITs论坛2020年会上,中国证监会债券部主任陈飞透露,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和相关证监局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做好试点项目的推荐和筛选,部分省、市发改委已陆续启动项目申报工作,项目近期将上报国家发改委。 已有上市公司开始行动 日前,包括东湖高新、渤海股份、首创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已开展公募基础设施REITs项目申报工作。 具体看,东湖高新拟选取的标的资产为武汉软件新城1.1期产业园项目,为东湖高新集团聚焦于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所打造的全产业链主题园区;渤海股份称,全资子公司天津市滨海水业集团拟以其持有的部分项目作为入池资产,开展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的申报发行工作;首创股份表示,拟选深圳、合肥项目为标的资产进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申报发行工作,拟定募集规模约18.3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存量项目提标改造、新增项目投资、偿还存量债务等。 同时,首创股份和渤海股份均称,相比债务融资,在母公司已经实现上市的情况下,基础设施资产可用的股权融资方式有限,而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为基础设施资产盘活提供了另一种权益型融资方式,可减少对传统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实现公司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上市公司之所以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申报发行,是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盘活资金的手段与方式。”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传统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比如水务、高速公路、港口等有明确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一渠道盘活资产、募集资金,展开新的项目投资。 “这个方式,对新基建企业更加重要,可以持续放大规模解决资金难题,是上市公司继定增、债券外又一个低成本融资方式,有助于帮助其做大做强。”胡晓辉说。 “最近,很多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对公募基础设施REITs兴趣很大,现在看,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将是REITs。”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如此,但这些项目面临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首创股份称面临的风险是,能否及时取得地方主管部门基于各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对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同意的风险。对此,公司给出的应对措施是,已就股权转让事项与深圳、合肥当地政府主管机构进行多次沟通,并将进一步积极推进主管机构对项目模式的认可。 徐阳表示,不应简单地把REITs当成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或者融资手段。判断基础设施REITs试点成功与否也不仅仅是看REITs产品是否能成功发行、发行规模多大,而应注重把基础设施资产运营管理好,让资产的运营效率提升、收益提升,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为投资人带来更多的分红收益。 《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明确,基础设施基金应当将90%以上合并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额以现金形式分配给投资者。基础设施基金的收益分配在符合分配条件的情况下每年不得少于1次。
原标题:“社保第六险要来了”上热搜!当你老了,能靠它吗? 今天,“社保第六险要来了”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榜,截至记者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经突破2.3亿。 在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通常被称为五大社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险“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简称“长护险”),日前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力挺”——国家医保局等部门9月16日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这个社保第六险究竟是怎样一种保险?当你老了,能靠它吗? 试点扩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无数失能人士家庭的压力。作为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是老龄化时代一个特殊的缓冲垫。 从5月征求意见,到9月相关文件正式发布,长护险试点在2016年首批试点启动之后迎来扩围。 《意见》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明确的试点城市和吉林、山东2个重点联系省份按本意见要求继续开展试点,其他未开展试点的省份可新增1个城市开展试点,于今年内启动实施,试点期限2年。 现有试点城市名单 来源:国家医保局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首批试点情况看,效果与问题并存。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筹资完全来源于医保统筹基金、标准体系未统一、专业人员缺口大等。 《意见》较为鲜明的特点包括,明确坚持独立运行,推进制度独立设计、独立推进。长护险基金管理参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有关制度执行,基金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等。 老有所护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 “整个21世纪,中国都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顶峰时期,总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30%左右。中国的老龄化特征,不但包括老龄化程度高,还包括重度老龄化程度高,所谓重度,就是65岁以上甚至80岁以上人口比例都较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某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告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也就是说,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 基本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甚至失能,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现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在报告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IADL)的退化;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这一现状和趋势下,“老有所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公号“上海发布”26日发布消息称,截至今年6月,上海市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失能老人已达39.1万人;全市享受长护险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料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分别为80.1岁和85.0岁。 来源:上海发布 究竟谁掏钱? 长护险试点的扩围和相关探索的进一步深化拓展,无疑将使得更多普通家庭受益。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实践,如美国长护险采取商业化经营模式,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国家不强制投保,个人自愿出资投保;日本则由政府主导采取强制保险方式,属于社会保险,德国类似。 “谁掏钱”的问题成为不同模式下的关键考量点之一。 《意见》指出,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均衡各方责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提出三方面措施: 一是科学确定筹资水平。综合本地区群众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合理确定统筹地区年度筹资总额。 二是建立责任均衡的独立筹资渠道。明确职工参保人群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缴费责任原则上按1:1比例分担。优化筹资结构,采取费率平移的办法,提出从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中划出一部分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单位缴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独立筹资渠道,不新增单位负担。个人缴费部分可从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扣缴。 三是对困难人群参保缴费作出安排。鼓励通过财政等其他筹资渠道对特殊困难退休职工缴费给予适当资助,帮助困难群体进入保障网。 《意见》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意见》提出。 此外,《意见》还提出,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经办力量扩充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充实经办力量,”《意见》提出。 经办力量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便是保险公司,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的大多数项目均由保险公司经办。 以参与长护时间时间较早、参与程度较深的泰康养老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已经办了成都、广州、荆门、嘉兴、上饶等32个地区的长护险项目,其中有10个城市是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累计享受待遇27万人次,累计待遇支付3.8亿元。 业内人士坦言,保险公司已成为长护险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仍需要统一相关标准、完善制度化建设、加快立法,才能进一步发挥潜力,助力“老有所护”。 保险公司人士称,“长护险经办的核心环节是待遇资格认定,失能与否及失能等级的确定与参保人所能享受到的护理待遇水平息息相关。”诸多保险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可以制定统一失能鉴定标准,这是保险公司承接长护险具体业务的迫切需要。 “长护险制度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福祉事业,公司将会从‘保险+科技+服务’多维度入手,打造长护整体解决方案,为构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贡献力量,”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表示。
6月9日,北京市政协就“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题举行议政性主席会。今年专题协商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政协成立10个调研小组启动调研。调研组建议,完善教育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 推动构建1+3+N开放格局 北京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并于2019年开展新一轮试点。新一轮试点以来,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177项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 市商务局介绍,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复方案完成率91.5%;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率61%;动态改革事项完成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比率达58%。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拓展免税品经营格局、延长研发测试车辆暂时进口期限、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保税免税相衔接试点等一批先行先试做法也已在京落地,形成了49项突破性政策和制度创新安排,创新量占首轮试点三年期的七成,政策引领的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在试点带动下,北京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服务业主导格局更加巩固。2019年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83.5%,比全国平均水平(53.9%)高29.6个百分点。二是引进外资连续迈上新台阶。试点以来(2015-2019年),北京市累计利用外资818.8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12.5%,其中服务业累计利用外资762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从试点前(2014年)的87.7%提升至2019年的95%,提升了7.3个百分点。三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1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比重约20%,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市商务局表示,目前还存在开放改革政策的突破性、普惠性不足,各领域开放力度还不均衡等问题。下一步,北京将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升级方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探索“产业+区域+政策”的云团式发展模式。并争取全市范围内构建1个自贸试验区、3个综保区、N个开放园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开放中全面创新。 建议区级层面制定细则 具体在执行层面,从调研结果来看,调研组表示,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需要进一步在末端落实落细。目前,“市-区-企业”的政策通道没有完全打通,重点产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关口需要进一步前移。建议在区级层面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 在完善重点领域上,由于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调研组建议完善留学生和国际学校学生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在简化留学生的签证、居住证办理流程基础上,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杠杆作用。在文化旅游服务方面,研究出台促进北京市免税业发展综合政策。同时降低艺术品交易税率,参照大部分国家及港澳地区3%-5%的增值税率,将艺术品交易税率由现行13%降低至3%,或采取相应措施给予税收补贴。 此外,建议多部门联动解决外籍医师多点执业问题,推进外籍医师多点执业手续办理,使外籍医师能够真正享受到多点执业政策。允许社会办国际医疗机构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针对涉外公共卫生资源不足问题,鼓励涉外医疗机构采取国际普遍施行的家庭(全科)医生制,承担起外籍人士疫苗接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 建立防拖欠长效机制 在后疫情时期,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需要重视。调研组也表示,需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议定期开展针对民营企业的清欠活动。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在疫情期间,资金难题进一步凸显。 市发改委表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市在今年3月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进入了崭新阶段。下一步将健全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北京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建立解决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的责任人依法严肃问责。 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调研组也建议开展减负降压专项支持行动。后疫情期间,可考虑在2020年底前,阶段性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提高企业出口退税比例,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报关费等费用,或采取相应措施给予相应税收补贴,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通过推动商业银行股权投资试点实质落地,可解决小微企业最需要的股权投资。从周期上看,小微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最需要的资金是股权投资而不是债权投资。”9月12日,CF40资深研究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在举行的“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表示。 张晓慧称,若允许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必定可以助力小微企业依法合规做大做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进一步来看,与社会资本的短期性和逐利性相比,商业银行的投资期往往比较长,能够支持企业长期稳健经营,且雄厚的股本实力有利于撬动更多的债权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实力成倍增长。同时,银行资源的整合能力比较强,可以帮助企业搭建综合化的服务平台,引入产业投资人、咨询机构、保理商、保险公司这样一些外部力量,帮助企业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培育更多的待上市优质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晓慧表示,新发展格局下应该加快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的真正落地。首先,要加快批准试点银行设立境内投资子公司,并把试点城市扩大到深圳,包括西安这样一些科创企业比较集聚的城市。 其次,应该允许资本相对充足的银行拿出一定比例的资本参与股权投资,同时可以对银行实施阶段性的风险权重计量。譬如参考债转股的风险权重计算方式,给予商业银行在战略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2-3年的低风险权重计量期限,来平滑持有期间的平均资本占用。 另外,要充分发挥好科创板的孵化和退出机制,由相关部门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或者母基金。在企业初创期介入,实行财务投资,由银行管理,把投贷联动真正做起来。央行和监管部门可以联合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专门协调解决普惠金融实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梗阻,推动新型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助力国内大循环。
记者8日从北京市商务局与全球化智库联合举办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上获悉,北京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试验区,抓紧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法,科学规划实施路径,细化分解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在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表示,聚焦引进培育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力争在开放格局、开放模式、开放环境、开放机制等方面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多的示范引领,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力争到2030年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投资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北京服务业的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提出,要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解读有关政策,有针对性地与市场主体主动对接,协助市场主体用好用足各项政策。 据了解,今年1-7月份,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北京市比重达到了83.2%,较试点前(201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随着三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北京先后实施403项试点任务,35项开放措施,形成120多项试点成果,分6批推广了25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北京将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展示出古老北京的当代魅力。”(吉宁)
又一项跨境金融创新率先落地。近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批准,招商银行可自行融入外债资金并自行结汇,直接贷款给全国的实体企业,无需外汇局逐笔批准,目前试点金额60亿美元。 这是外汇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具体举措,也是在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落地的又一项跨境金融创新。 据悉,试点借助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实现“三替”功能,进一步便利境内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使用境外低成本资金。 一是替企业寻找境外低成本资金。企业可借助银行资金筹集优势,综合选择全球范围内的低成本资金,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替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手续。银行融入外债资金时,已自行登记外债信息。企业仅根据与银行签订的人民币贷款协议,即可进行人民币提款。虽然企业实质使用的是境外低成本资金,但无需再向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和流程更加便利。 三是替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是境内人民币贷款合同,提款和还款币种均为人民币,试点业务在跨境融资环节所涉及的汇率风险完全由银行管理,企业无需关注和承担。 9月8日,招商银行以“跨境债融通”产品,为5家境内企业(深圳3家企业,湖北2家企业)完成首批试点业务项下境内贷款,金额合计2.4亿元人民币。试点企业平均借贷成本较企业之前境内人民币贷款下降约50个基点,预计可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超100万元人民币。 该项创新政策,进一步丰富了外汇局支持中小微实体企业的政策工具。下一步,深圳外汇局将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的指导下,继续围绕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在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探索监管科技应用,建立事中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推进试点应用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加强试点应用的运行监测及预警,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协助总行研究制定‘出箱’标准,完成试点应用的全流程测试,真正实现‘进得去、出得来’,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版’监管沙箱。”9月8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金融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称。 与此同时,还将借助标准化手段做好试点应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北京范本”,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北京力量。 2019年12月,人民银行总行批复支持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这标志着我国在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总行科技司的指导下,今年3月、8月,北京先后有两批次共计17个应用进入试点,并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在全国9个试点省市中处于领跑地位。”杨伟中称。 如何坚持循序渐进、解决“试得稳”的问题?杨伟中称,扩宽试点深度,应用规模由第一批的6个增加为第二批的11个,由单一的银行领域拓展到保险领域,涉及的业务场景也更加广泛;延伸试点广度,申报主体由仅限持牌金融机构扩展至科技公司,但涉及的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应用场景则须由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此举目的是尊重科技公司的创新地位,充分发挥其创新活力,打磨出满足金融行业共性需要、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科技产品。 我国金融机构数量众多、服务创新方兴未艾,传统的“政府监管”+“机构自治”模式面临较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引入更多外部力量参与监督是优化创新监管模式的有效手段。 杨伟中表示,首先,纳入监管协调机制,提升跨部门协调监管合力;其次是引入专业“外脑”,提升专业把关审核力;另外,发挥多领域专业优势,提升跨专业复合监管力,最后依托公示平台提升社会公众监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