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远 “建议公司腾出点空厂房办酿酒厂,市值起码翻两番。” “贵司有老酒储备吗?” “作为国家核心传统科技的白酒最近深受资本市场追捧,公司半导体产业已经越来越不行,是否有考虑把大股东的包河酒业注入上市公司。” “不知道公司有没有凭借自身的大品牌优势和在食品行业多年的经验,向白酒类行业拓展业务的计划?” “当前形势紧迫,公司不能拘泥于葡萄酒一个品种,建议收购一家白酒公司,培育利润增长点!” 以上这些内容,是在相关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对一些上市公司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或建议,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个字:酒。 为何?因为现在“酒”在A股市场很火啊!而且,机构也爱“喝酒”,比如,根据已经出炉的公募基金年报,截至2020年末,白酒股依然是各大主动型基金的“宠儿”,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为基金前两大重仓股。 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能“沾酒”,能搭上热点,让股票价格一飞冲天,但上市公司有自己的主营业务,不是想沾上关系就能沾上的。强行蹭热点,更是不可取。 再者,我们一直说要崇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当然,前提是要投资有长期价值的成长公司,要挑选好股票。如果挑选的是强行蹭上热点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否真的符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要求,也是值得怀疑的。 对于买股票这件事,投资者应该都知道要挑好股票,挑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但现实中,不少投资者的心态是,看谁是热点就扎堆上去,完全不看股票的基本面,不看公司的经营情况,甚至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都要去“博一下”。 这种投资观念、投资心态、投资行为,是不可取的。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以散户为主的市场,长期盛行着各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特别是有投资者听信消息、追涨杀跌等行为,与价值投资不相符合。所以,我们看到,监管层一直都在提醒投资者,要结合市场现状、预期及自身情况,认真研究,不要跟风炒作,坚持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避免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 价值投资、理性投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这里,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再提醒投资者,买股票一定要改变赚快钱、一夜暴富的心态,而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面,看公司实实在在的发展潜力,认真研究,挑选出真正的好公司、有价值的公司,而不是面对热点一哄而上。毕竟,买股票不是买彩票,不是下赌注。 投资大师霍华德路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说,“成功投资要的不是短期暴利,而是长期稳定的收益。” (编辑 李波)
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 “逻辑千万条,赚钱第一条”,业绩好,说什么都有听众。于是,在“机构抱团”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下,很多人乐于用基金业绩来评判“机构抱团”的合理性。 赞同抱团的人认为,各国股市抱团炒股的现象很常见,近来A股的抱团说明“好东西人人都爱,就该热卖,贵也值得”。无论是2013年抱团成长股,还是2015年扎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股,基金投资赚钱才是硬道理,没必要纠结短期估值。更何况基金持股比例没有违规,资金抱团在业绩确定性强或预期充分的行业龙头股避险和“取暖”,是“英雄所见略同”。 反对的人则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代客理财”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抱团名义上是主动管理之举,实际上“行被动投资之实”,跟风抱团不同板块,轮流做业绩冠军,一时赚得盆满钵满,却未履行管理人的选股、调仓和择时义务,反而推高估值泡沫,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与往年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机构抱团行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抱团未集中在“白马股”,也未拉指数,仅涉及新能源车、白酒、医药等少数行业龙头公司;二是抱团集中度高。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根据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4100余只股票池中,所有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前400只重仓股市值占全部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达93%,目前机构持股已非常集中,并且有更趋集中的特征。 是A股优质资产太少导致机构抱团?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2019年以来,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场对新股供给产生良好预期,从诞生近20年的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可见一斑。10年前以金融、地产股为支撑的沪深300指数,如今前5大权重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更加丰富,优质标的明显增加。这还不算,截至1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477家上市公司的2020年报业绩“预喜”,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一半还多。市场没有理由为优质标的发愁。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
随着股市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在寻求投资建议时,被推荐最多的策略大概就是“长期持股”。 挑一些股票,打开K线图,往前追溯十年,涨幅十倍的并不少见。每当这些案例被抛出,投资者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于长期持股的神奇和收益翻倍的容易。但实际上,真正做到长期持股的非常少见,炒股致富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么好的投资策略,为何不易做到呢? 价值创造的源泉 首先要从价值创造的源泉说起。 股票投资有两大流派:技术投资和价值投资。前者研究K线走势揭示的规律,从图形波动中获利;后者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从企业盈利中获利。 在技术投资者看来,时间本身并不重要,只是图形展开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不排斥也不推崇长期持有,一切以图形走势为准。技术投资者也强调耐心,但只是耐心等待K线给出的买卖信号,与时间长短无关。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企业价值创造是渐进的、更多是线性增长的,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充分享受价值增长。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的耐心,主要是长期持有的耐心,是对时间和复利效应的信仰。 1977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文中他提到了股票投资的价值来源, “让我们思考一下企业的本质:它们并不是交易所中的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股东是以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因此,他们自己的回报率也应该是在12%左右。又因回报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作股票息票。” 经过测算,巴菲特发现财富500强企业1955年以来(截至197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2%左右波动,假定以1倍PB买入,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年均收益在12%(不考虑估值波动,把买卖股票等同于投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买入股票就相当于获得了拥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跟购买债券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把股票投资等同于固定收益投资,时间就成为价值创造的来源,长期持有也就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就A股市场看,2005-2019年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也就是说,假定投资者以平均1倍PB买入沪深300指数,长期持有后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4%。 当前,沪深300指数市净率约在1.7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长期持有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假定持有15年,期间平均ROE为14%,以1.7倍PB买入,平均收益率仍在10%以上)。 耐心不是一种品质 时间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所以价值投资者非常看重耐心的价值。 查理·芒格一再强调,“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彼得·林奇告诫投资者,“除非你确信,不管短期是涨是跌,你都会耐心地长期持有好几年,否则你就不要投资股票基金”;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则在《价值》中写道: “投资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但投资人绝不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动之中。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 耐心如此重要,为何很多在生活中颇有耐心的人,投资业绩一塌糊涂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耐心,是认知到位后的“知行合一”,与个人性格无关,投资者保持耐心,只因为深知耐心的价值。反过来讲,如果不先在认知上取得突破,无论在生活中多么有耐心,一旦进入股市,就会被群体心理同化,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自然见不到耐心的影子。 格雷厄姆曾评价说,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必定具有强烈的企业调研与估值意识、充足的耐心、严格的自律精神、完善的敏感度分析能力、实事求是的思考态度,以及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很大程度上,耐心正是源于扎实的调研分析、实事求是的思考和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离开这些,耐心便如镜花水月,看得到却抓不着。 对于巴菲特的持股耐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业务负责人迈克尔?戈德堡曾评论道: “巴菲特总是在检验着他所听到的东西。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错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在他的脑海里。那里似乎有台计算机,不停地对比着新鲜事物和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问,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所以,持股不动并非撒手不管,而是在持续挑战股票投资逻辑后,发现根本不需要调仓罢了。从这个角度看,持股耐心来源于对企业价值准确而深刻的认知。若仓促而买,必会仓促而卖。 你为什么卖早了? 不妨以白酒投资为例进行说明。 2020年,A股得白酒者得天下。临近年底时,很多投资者大呼错过了发财机会,不少人还晒出交易记录,显示自己曾经持有和过早卖出。后视镜思维下,每个人都“自责”自己缺乏持股耐心,与翻倍的收益擦肩而过。 这背后,既与对白酒股的价值认知有关,与交易心理也大有关系。投机宗师级人物杰西·利弗莫尔曾强调,利润储备是耐心和勇气的重要保障。在他看来,如果投资者的第一笔交易能够盈利,他就能更淡定地看待股价涨跌,容易做到耐心持股;如果第一笔交易是亏损的,则很容易被股价涨跌左右,很难理性思考和耐心持有。 这背后就是“损失厌恶心理”在作怪,账户损失会对投资者构成持续的压力,很多时候,频繁交易只是投资者试图摆脱这种压力的释放口。 近三年,白酒并非一直涨势如虹。2018年,白酒整体是下跌趋势,大部分投资者饱受煎熬后选择割肉离场;2019年一季度,白酒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一部分人会在反弹回本时卖出,求个清净;随后十几个月又困在箱体中波动,部分投资者受不了“墨迹”的行情,小赚就离场了;疫情之后,股市经历了短暂的猛烈下跌,又把一些人震荡出局。 此时,自2018年算起,留下来的白酒投资者已经历连续两年“折磨”,后续的快速上涨让他们倾向于落袋为安,多数上涨中途就卖出离场了。最终,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摆脱交易心理影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吃到最大的一波涨幅。 此外,很多投资者做不到长期持有,还因为太过“聪明”了。他们既想赚长期价值增长的钱,又想赚短期估值波动的钱,所以即便选择了好标的,深信长期持股的价值,也仍然免不了频繁买入卖出。一旦频繁买卖,就必然被交易心理俘获,长期持有也就没了影子。 “与市场作对” 长期持股,还要具备“与市场作对”的意识和勇气。 一些价值投资者也被称作逆向投资者,他们信奉的原则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人多拥挤的地方很难找到低估的资产。如巴菲特所说: “不受追捧的东西,就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这才是钓大鱼的地方。在华尔街,让人非常愉快的市场共识,通常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除了熊市的低点和牛市的高点,市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聪明的,不被市场追捧的股票往往都有瑕疵。低PE/PB的股票,未必都值得抄底,很多是价值陷阱,根本没有底。 很好理解,股价表现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经营层面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起死回生,破产倒闭的比比皆是;自然,股市中也并非每个低估的股票都有反转的一天,跌跌不休甚至ST退市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低估时买入,或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并非去股市中闭着眼睛扫便宜货,更不是单纯地与市场作对,而是买入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优秀公司或伟大公司。 关于优秀公司的标准,巴菲特在其常年的公司并购广告中点明了要点:规模大、业务简单、有不错的盈利能力、负债少、经营得当。 这样的企业很少有低估的时候,一般只有遇到特定困难才会出现短暂的买入窗口,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少的,即便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 所以,真正值得与市场作对的投资机会,少之又少。也只有深刻意识到投资机会的稀缺性,投资者才更容易做到长期持有。 做时间的朋友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有句话很经典,“生产力不是一切,但是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同样,就股票投资而言,企业盈利能力不是一切,但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所以,价值投资的真谛很简单:选一家业绩优秀的企业,低估时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 知道这一点很容易,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财富增长。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认知的层面,要真正地去研究、理解,更要耐心地等待机会。 知易行难,越是看上去简单的,实施起来越是困难;越是实施起来困难,结果才越有效,看上去越有吸引力。最终,大多数投资者一边被看上去简单可行的投资策略吸引,又因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而屡屡犯错,所以,巴菲特才负责任地劝告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而非买入并持有几只蓝筹股。
随着股市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在寻求投资建议时,被推荐最多的策略大概就是“长期持股”。挑一些股票,打开K线图,往前追溯十年,涨幅十倍的并不少见。每当这些案例被抛出,投资者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于长期持股的神奇和收益翻倍的容易。但实际上,真正做到长期持股的非常少见,炒股致富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么好的投资策略,为何不易做到呢?价值创造的源泉首先要从价值创造的源泉说起。股票投资有两大流派:技术投资和价值投资。前者研究K线走势揭示的规律,从图形波动中获利;后者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从企业盈利中获利。在技术投资者看来,时间本身并不重要,只是图形展开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不排斥也不推崇长期持有,一切以图形走势为准。技术投资者也强调耐心,但只是耐心等待K线给出的买卖信号,与时间长短无关。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企业价值创造是渐进的、更多是线性增长的,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充分享受价值增长。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的耐心,主要是长期持有的耐心,是对时间和复利效应的信仰。1977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文中他提到了股票投资的价值来源,“让我们思考一下企业的本质:它们并不是交易所中的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股东是以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因此,他们自己的回报率也应该是在12%左右。又因回报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作股票息票。”经过测算,巴菲特发现财富500强企业1955年以来(截至197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2%左右波动,假定以1倍PB买入,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年均收益在12%(不考虑估值波动,把买卖股票等同于投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买入股票就相当于获得了拥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跟购买债券没有什么区别。既然把股票投资等同于固定收益投资,时间就成为价值创造的来源,长期持有也就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投资策略。就A股市场看,2005-2019年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也就是说,假定投资者以平均1倍PB买入沪深300指数,长期持有后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4%。当前,沪深300指数市净率约在1.7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长期持有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假定持有15年,期间平均ROE为14%,以1.7倍PB买入,平均收益率仍在10%以上)。耐心不是一种品质 时间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所以价值投资者非常看重耐心的价值。查理·芒格一再强调,“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彼得·林奇告诫投资者,“除非你确信,不管短期是涨是跌,你都会耐心地长期持有好几年,否则你就不要投资股票基金”;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则在《价值》中写道:“投资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但投资人绝不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动之中。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耐心如此重要,为何很多在生活中颇有耐心的人,投资业绩一塌糊涂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耐心,是认知到位后的“知行合一”,与个人性格无关,投资者保持耐心,只因为深知耐心的价值。反过来讲,如果不先在认知上取得突破,无论在生活中多么有耐心,一旦进入股市,就会被群体心理同化,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自然见不到耐心的影子。格雷厄姆曾评价说,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必定具有强烈的企业调研与估值意识、充足的耐心、严格的自律精神、完善的敏感度分析能力、实事求是的思考态度,以及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很大程度上,耐心正是源于扎实的调研分析、实事求是的思考和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离开这些,耐心便如镜花水月,看得到却抓不着。对于巴菲特的持股耐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业务负责人迈克尔•戈德堡曾评论道:“巴菲特总是在检验着他所听到的东西。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错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在他的脑海里。那里似乎有台计算机,不停地对比着新鲜事物和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问,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所以,持股不动并非撒手不管,而是在持续挑战股票投资逻辑后,发现根本不需要调仓罢了。从这个角度看,持股耐心来源于对企业价值准确而深刻的认知。若仓促而买,必会仓促而卖。你为什么卖早了?不妨以白酒投资为例进行说明。2020年,A股得白酒者得天下。临近年底时,很多投资者大呼错过了发财机会,不少人还晒出交易记录,显示自己曾经持有和过早卖出。后视镜思维下,每个人都“自责”自己缺乏持股耐心,与翻倍的收益擦肩而过。这背后,既与对白酒股的价值认知有关,与交易心理也大有关系。投机宗师级人物杰西·利弗莫尔曾强调,利润储备是耐心和勇气的重要保障。在他看来,如果投资者的第一笔交易能够盈利,他就能更淡定地看待股价涨跌,容易做到耐心持股;如果第一笔交易是亏损的,则很容易被股价涨跌左右,很难理性思考和耐心持有。这背后就是“损失厌恶心理”在作怪,账户损失会对投资者构成持续的压力,很多时候,频繁交易只是投资者试图摆脱这种压力的释放口。近三年,白酒并非一直涨势如虹。2018年,白酒整体是下跌趋势,大部分投资者饱受煎熬后选择割肉离场;2019年一季度,白酒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一部分人会在反弹回本时卖出,求个清净;随后十几个月又困在箱体中波动,部分投资者受不了“墨迹”的行情,小赚就离场了;疫情之后,股市经历了短暂的猛烈下跌,又把一些人震荡出局。此时,自2018年算起,留下来的白酒投资者已经历连续两年“折磨”,后续的快速上涨让他们倾向于落袋为安,多数上涨中途就卖出离场了。最终,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摆脱交易心理影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吃到最大的一波涨幅。此外,很多投资者做不到长期持有,还因为太过“聪明”了。他们既想赚长期价值增长的钱,又想赚短期估值波动的钱,所以即便选择了好标的,深信长期持股的价值,也仍然免不了频繁买入卖出。一旦频繁买卖,就必然被交易心理俘获,长期持有也就没了影子。“与市场作对”长期持股,还要具备“与市场作对”的意识和勇气。一些价值投资者也被称作逆向投资者,他们信奉的原则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人多拥挤的地方很难找到低估的资产。如巴菲特所说:“不受追捧的东西,就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这才是钓大鱼的地方。在华尔街,让人非常愉快的市场共识,通常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但除了熊市的低点和牛市的高点,市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聪明的,不被市场追捧的股票往往都有瑕疵。低PE/PB的股票,未必都值得抄底,很多是价值陷阱,根本没有底。很好理解,股价表现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经营层面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起死回生,破产倒闭的比比皆是;自然,股市中也并非每个低估的股票都有反转的一天,跌跌不休甚至ST退市的也比比皆是。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低估时买入,或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并非去股市中闭着眼睛扫便宜货,更不是单纯地与市场作对,而是买入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优秀公司或伟大公司。关于优秀公司的标准,巴菲特在其常年的公司并购广告中点明了要点:规模大、业务简单、有不错的盈利能力、负债少、经营得当。这样的企业很少有低估的时候,一般只有遇到特定困难才会出现短暂的买入窗口,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少的,即便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所以,真正值得与市场作对的投资机会,少之又少。也只有深刻意识到投资机会的稀缺性,投资者才更容易做到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有句话很经典,“生产力不是一切,但是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同样,就股票投资而言,企业盈利能力不是一切,但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所以,价值投资的真谛很简单:选一家业绩优秀的企业,低估时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知道这一点很容易,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财富增长。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认知的层面,要真正地去研究、理解,更要耐心地等待机会。知易行难,越是看上去简单的,实施起来越是困难;越是实施起来困难,结果才越有效,看上去越有吸引力。最终,大多数投资者一边被看上去简单可行的投资策略吸引,又因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而屡屡犯错,所以,巴菲特才负责任地劝告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而非买入并持有几只蓝筹股。【公告】苏宁金融研究院系苏宁金融旗下大型研究智库,聚焦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领域,长期专注行业研判、业务发展、金融科技转型等领域研究,对外提供业务转型咨询&培训、用户体验提升咨询、研究报告定制、投资理财&商业保险方案定制、商业推广、业务合作咨询等服务,相关需求请发送邮件至sncfzx@suning.com,感谢您的支持!
在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政策之下,保险公司开始纷纷向更长期险进军。不仅平安健康推出了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首批终身续保的防癌医疗险也横空出世,支付宝联合人保健康、微保联合平安健康纷纷将目光投入了这一细分市场。 相对于目前比较普遍的“百万医疗险”,这批防癌医疗险显得更为特殊,它们的保障内容集中在癌症风险上,但最大的优势是可保证终身续保,并且覆盖高年龄和部分慢性病人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无保可投”的痛点。 以腾讯微保联合平安健康近期推出的“微医保·终身癌症医疗险”为例,从其购买页面信息来看,这是一款专门保障癌症的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保险,用于报销癌症治疗所需的费用。该产品覆盖0-70岁人群,三高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亦可投保。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数据显示:人一生中患癌的概率为22%。据医学数据不完全统计,癌症治疗的平均费用为15~60万元,一旦患癌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求合适的保险产品来对冲癌症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 而终身保证续保的防癌险出现也就意味着无论被保险人生病理赔还是产品停售均可按原保障责任续保,且保证续保至终身,让用户即使到了癌症高发年龄也能利用保险来对冲高额的癌症医疗费用,不必担心保障“落空”。不过,反过来这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风控、经营等方面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给付型终身重疾险的给付金额相对确定不同,报销型的医疗险除了要考虑发病率等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通胀”上升的风险,这对报销型的长期医疗险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医疗险大多数是1年或6年期的中短期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产品停售或期间发生理赔,将面临保障中断的尴尬局面。 为解决短期医疗险停售及发生理赔后带来的续保难题,自2019年11月以来银保监会便发文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医疗险,促进长期医疗险的健康发展,满足公众对长期医疗的保障需求。今年4月,银保监会明确了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政策细则,给国内更长期限的医疗险诞生创造了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在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监管面对长期医疗险态度还是相对谨慎,目前市场上普通型的长期医疗险的期限最多为的20年保证续保,但这也是“凤毛麟角”,更多产品还是集中在更低的期限上。而险企在终身保证续保的期限中以其中的癌症风险作为切入口也是较为现实的选择,这也为此后更多长期医疗险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提出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和疫情之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医疗险无疑会是保险公司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期限和风控的平衡之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针对细分风险的长期限医疗险出现。同时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升级,针对高龄人群和慢病人群也将不再是“一刀切“拒保,或许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健康状况以单一风险为模块组合成”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医疗险方案。
如今不仅明星饱受网络谣言侵扰,明星公司亦然。1月28日,因为前一晚公司披露了《关于变更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公告》和《关于变更财务总监的公告》,歌尔股份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上市公司业绩存在变脸之忧”,并进而引发公司股价跌停。1月28日晚,歌尔股份在互动易平台澄清这场因财务总监变动引发的疑虑,并正面对网络上关于公司“财务造假”的谣言予以辟谣。公司表示,财务总监变动为正常人事调整,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而所谓的“财务造假”完全是无中生有,公司也将依法追责。公司建议广大投资者擦亮双眼,对各种网络传闻背后的真实目的和可信度进行甄别,从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对于公司1月27日晚披露的财务总监变更事宜,公司于1月28日晚在互动平台回应称,作为公司核心高管团队成员之一的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位,开展相关工作,并非部分网络媒体解读的“辞职离开”,表示这是这部分网络媒体对公司正常的人事升迁变动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且选择性忽视段会禄任职公司董事、副总裁的事实。 同时,公司还指出,新任财务总监李永志,在公司已有15年的工作经历,长期担任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协助原财务总监段会禄的工作。因其工作出色,近期升职并被聘任为公司新任财务总监。 针对投资者有关公司长期借款与应付债款增加的提问,公司表示,首先,匹配公司业务需求,充分利用资金成本更低的资金来源,改善债务结构,这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普遍做法。公司能够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取得长期借款,投资者和债权人愿意将资金长期投给公司,正说明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信用和长期经营能力的认可。第二,公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长期为正,近5年来均实现了20亿元以上的正现金流,其中2020年三季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超过27亿元,所谓流动性不足的说法完全失实。第三,在良好的公司信用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来源,支持业务发展,提升盈利水平,2020年度公司逆势增长,并实现净利润约115%-125%的同比成长。 但部分自媒体罔顾基本的财务知识,也罔顾公司近年来不断实现营收/盈利快速增长的事实,断章取义炮制相关文章。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科学决策。同时,公司表示,针对部分自媒体的恶意造谣中伤,公司已经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追责。 另外,公司还表示,公司与VR虚拟现实行业内的头部客户保持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VR虚拟现实业务发展顺利,在行业内占据较为显著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销售方式,按照客户订单进行备货,因此存货风险很低。公司还特别指出2020年四季度,公司智能无线耳机、VR、智能音响产品生产一切正常且符合预期。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从1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人身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现有90家人身险法人机构,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目前我国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42.7%,风险保障总额超1000万亿元。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亿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4个百分点。截至11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8.5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8.3%,其中绝大部分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黄洪介绍,商业健康保险快速稳定发展,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到今年11月末,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641亿元,同比增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22.4%。下一步将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鼓励推出长期健康保险,鼓励把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责任范围;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黄洪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为滞后。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中仅占2.1%。下一步,将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支持境外资本参股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映东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4家保险公司参与了15个省份35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银保监会将加强与国家医保局沟通合作,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数据分析和经验积累,合理设计保障方案,科学核定成本费用,严禁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行为。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的产品,根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创新产品形式,丰富长期资产市场;简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行政许可项目,推进资产支持计划注册制改革。(记者 屈信明)《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7日 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