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约人均920斤),其中大米、小麦自给率达到97%,完全能满足中国人吃饭问题。 而中国现在主要进口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是大豆、棉花、玉米等。因为,中国耕地有限,首先要满足14亿吃饭自给自足,这就导致其他一些如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够,所以只好从国外进口。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进口粮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对等贸易。中国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产品,而作为对等贸易,中国也要从这些国家进口产品,但这些国家还能拿得出手的,且中国能够接受的就是大米等谷物。作为等价交换,中国会选择进口泰国、越南等国家粮食。这也是无奈之兴趣,这些国家要以物换物。 第二,中美两国长期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为了缩小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让美国人找到一点点心理平衡,就于去年底与美国签署了双边贸易(第一阶段)协议。 协议规定要进口美国大量的玉米、大豆、棉花。中国进口大豆和玉米,主要是用作饲料,以及制作副食品所需大豆,以增加中国人肉类和奶蛋白供量。 显然,中国进口部分美国的农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中美两国贸易顺差,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缓和两国贸易关系。 第三,现在国内一些家庭逐步富裕起来,有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肚皮了,所以,中国进口粮食主要是为了改善国人的膳结构和营养水平。 例如中国先后要进口了泰国的优质大米、乌克兰优质小麦,从而满足了部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舌尖”上的口福,因为进口优质大米的吃口要比平时吃的米口感完全不一样。 当然,中国进口了国外大量粮食之后,也有其他国家认为,如果中国将全球粮食市场上的粮食全买光,则对其他进口粮食的国家将是噩耗。这也是西方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说法,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因为中国始终力主于粮食自给自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会过多依赖于进口粮食,这样可确保自身的粮食供应处于安全状态。不过,国内像大豆、棉花等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这肯定是在所难免。 现在问题是,如果中国不进口大量粮食,世界会怎样呢? 一方面,中国若不进口粮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将导致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没钱发展工业经济和进口工业产品,它们将会继续落后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购买美国的农产品,中美贸易顺差会很大,美国人心理会不平衡,就会在贸易出口上面报复中国,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会减少。 同时,美国国内也有大量的农场主申请破产。根据美国农场局联合会(AFBF)的最新数据,在截至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中,大约有580户农场主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2章申请破产保护,较过去一年增长了8%。 目前,中国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而像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还是要依赖于进口的。 中国对外进口粮食的原因是:对等贸易、贸易再平衡、改善国人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如果中国不再进口农产品,那么中美贸易摩擦会升级,很多农场主会破产、发展中国家无力发展工业经济等,其实,中国土地面积有限,除了主粮之外,其他农产品种植面积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所以,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中国即使不进口主粮,也要进口大豆、棉花等其他农产品。 所以,中国进口部分农产品也是出于自身国内需求的考虑,与其他国家互惠互利的结果。
记者8月14日从西安海关获悉:1月至7月,陕西省铁路运输方式进出口货物48.2亿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出口20亿元,同比增长1倍;进口28.2亿元,同比增长2倍。 按贸易方式分,前7月陕西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28.6亿元,同比增长9.3倍;一般贸易进出口12.1亿元,同比增长25.7%;加工贸易进出口7.3亿元,同比增长7.9%。 前7月陕西省对德国、波兰、法国、俄罗斯、荷兰贸易值分别为15.2亿元、4.5亿元、4.4亿元、3.6亿元、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倍、2.7%、17倍、1.1倍、25倍。 前7月陕西省铁路运输方式出口主要商品中,太阳能电池出口3.1亿元;液晶显示板出口2.7亿元,同比增长22.5%;钛材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1.1倍;航空发动机零件出口0.6亿元,同比增长30倍。进口主要商品中,多晶硅进口1.8亿元,纺织纱线进口1.2亿元,这两项商品在去年同期铁路运输方式下均无进口。此外,滚动轴承进口3亿元,同比增长128倍;半导体制造专用设备进口0.8亿元,同比增长3.3倍。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所具有的运载能力大、受疫情防控影响小、可有效承接空海陆运转移货物的独特优势凸显,班列开行数持续走高,成为连通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运输渠道。上半年,始发西安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1667列,同比增长2倍,是推动陕西省铁路运输方式进出口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反弹。总共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今年的春节前后,由于猪肉需求旺盛,市场供应不足,就导致了猪肉价格涨到40元/斤。另一个高峰就是现在,国内猪肉价格从23元/斤起,一直涨至现在35元/斤,马上就要挑战前期40元/斤的高峰期。广大普通百姓早已经大喊越来越吃不起猪肉了。 导致国内第一波猪肉价格大涨的原因有二个:一个是,我国为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努力减少个体养殖户的数量,实现养殖场的规模化养猪。结果,个体养殖户的生猪都改行去做其他事情了,养猪的人少了。而大中型养猪场出栏的猪肉又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个是,非洲猪瘟传到我国,使国内很多养猪人减少生猪存栏数,这导致全国猪肉供应缺口巨大,估计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而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涨到40元/斤,从2月份出现高位之后,猪肉价格便出现了下跌,直到今年的6月下旬,猪肉一度出现了23元/斤左右的价格,而从7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返身向上,大有再创前期高点40元/斤新纪录之势头。 那么,最近国内猪肉价格怎么会上涨了呢? 第一,今年国内南方多雨,大量的洪水泛滥,把养殖场都给冲掉了,养猪户损失惨重。再加上,洪涝灾害造成养殖场与菜市场之间道路不通畅,生猪市场供应不足,所以导致猪肉价格的疯狂上涨。 第二,本来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可以引入进口猪肉平抑物价,但是国内害怕进口猪肉表面上携带新冠病毒,以及国人对进口猪肉不放心,进口猪肉就暂停了。之前听说今年7月份有4万吨美国猪肉到中国,后面就没有声音了。现在国内猪肉零售价35元/斤,而进口猪肉的价格只有不到10元人民币。如果进口猪肉到来可以平抑一下国内猪肉,现在因为国外疫情没有好转,所以暂停进口猪肉,那只能是任凭国内猪肉价格蹭蹭上窜了。 第三,尽管现在普通百姓吃猪肉的人越来越少,早已换成其他肉类食品了,但国内的疫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工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都开始复工、复产、复学了,食堂对猪肉的采购需求开始上升了。 同时,餐馆恢复营业,对猪肉的需求也开始回暖。接下去又要过中秋、国庆节等节日,国内猪肉价格由于需求较旺,一·时半会跌不下来。 近期,猪肉价格反弹至近40元/斤,主要原因是中国各地洪涝灾害频繁,使得养猪户损失惨重。同时,进口猪肉减少,进口猪肉无法抑制国内猪价的上涨趋势。还有,大量的流动性趁着猪肉需求短缺,而加快了猪肉等肉蛋价格的上涨,更关键的是,随着立秋季节过后,目前国内社会对猪肉的需求开始增大,从短期来看,猪肉价格暂时跌不下来,最快也要到今年底才行。
进出口、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据南昌海关统计,今年1至7月,江西外贸进出口2363.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6.4%。其中出口1728.9亿元,增长28%;进口634.9亿元,增长22.1%。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8、28.9和24.7个百分点,江西省外贸进出口、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进口增速居全国第四。 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领先增长态势,外贸占比超七成。“宅经济”和防疫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出口增长19.4个百分点。1至7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59.3亿元,增长86.2%,医疗器械出口8.2亿元,增长44.4%;蓝牙耳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宅家消费品出口分别增长2.8倍、2.8倍、134.5倍和3.4倍,上述商品占同期江西出口总值的21.6%,合计带动江西出口增长19.4个百分点。 集成电路为第一大进口单项商品且持续大幅增长,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1至7月,江西机电产品进口357.2亿元,增长48.3%,占同期全省进口总值的56.3%。同期,消费品进口15.1亿元,增长74.8%。
据海关总署统计,以美元计价,2020年7月出口额同比7.2%,前值0.5%,上年同期为3.3%;进口额同比-1.4%,前值2.7%,上年同期为-5.2%;贸易顺差623.3亿美元,前值为464.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442.8亿美元。 主要观点:7月出口增速远超市场预期,主要经济体自5月以来纷纷实施经济重启,对我国产品需求相应增加;同时,在全球疫情持续扩散背景下,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高增。在国内经济动能继续改善、内需渐进修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敛背景下,7月进口增速不升反降,这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另一方面上月进口增速大幅超出预期,本月数据有所反复也属正常。 展望8月,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延续反弹,我国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在持续修复,意味着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有支撑,8月出口同比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进口方面,国内经济延续修复,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加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升,量价两方面因素将对后续进口金额增速产生支撑,预计8月进口增速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 具体分析如下: 一、7月出口增速远超市场预期,主要经济体自5月以来纷纷实施经济重启,对我国产品进口需求相应增加;同时,在全球疫情持续扩散背景下,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高增。 7月出口贸易额同比上升7.2%(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0.4%,差值主要源于人民币汇价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所致;对进口影响相同),增速较上月大幅加快6.7个百分点,远超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可以看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但美国、印度等主要经济体已在5月开始“带疫重启”,经济景气状况有所改观,对我国产品进口需求相应上升。需要指出的是,7月出口上升与当月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上扬并无直接关联。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从企业拿到出口订单到报关出运,往往要有2-3个月的时间间隔,因此7月出口改善主要与5月各国制造业PMI指数反弹,以及我国5月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改善有关。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来看,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达到12.5%,比上月加快11.2个百分点;同时,尽管当月对欧盟、日本出口增速仍为负增,但也分别改善1.5和8.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5月以上三个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均出现了疫情以来的首次触底反弹,意味着其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也在同步修复。另外,二季度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作为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等国的产能恢复较为缓慢,我国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中的市场份额上升。我们判断,7月这种“替代效应”或仍在发酵。 在新兴市场方面,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7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0%,增速较上月加快12.4个百分点,是带动当月出口增速转正的重要原因。我们注意到,年初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与这一区域疫情形势较为稳定、经济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直接相关。7月我国对印度出口同比下降21.2%,尽管降幅仍然很大,但增速仍较上月改善6.7个百分点。5月以来印度经济重启,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有所恢复。7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8.0%,比上月加快8个百分点,或与该国近期疫情态势有所缓和有关。 7月出口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月防疫物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7月以口罩为代表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8.4%,增速较上月回落8.3个百分点(我们判断或因海外疫情高发国家此类产品产能增长所致),但这一增速仍属超高水平。当月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78.0%,增速较上月放慢21.9个百分点。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一些国家短期内对相关医疗仪器及器械需求增加很快,但相关产品产能提升需要更长时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6%,增速较上月加快6.6个百分点,与近期全球疫情仍处高峰平台期直接相关。从三类防疫物资整体来看,当月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61.7%,仅较上月小幅下降5.2个百分点,对当月出口的整体拉动达到4.5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扣除防疫物资的出口带动作用,7月出口增速将为2.7%。 二、在国内经济动能继续改善、内需渐进修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敛背景下,7月进口增速不升反降,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另一方面,上月进口增速大幅超出预期,本月数据有所反复也属正常。 7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4%,增速较上月下滑4.1个百分点,逊于市场预期。这与当月BDI指数回落相一致,但与PMI进口指数进一步回升相背离。我们认为,在国内经济动能继续改善、内需渐进修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敛背景下,7月进口增速不升反降,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另一方面,上月进口增速大幅超出预期,本月增速有所反复也属正常。与4、5月份相比,7月进口降幅仍有明显收敛,月度数据颠簸不会改变进口需求随内需改善的大趋势。 从主要进口商品来看,(1)随着油价回升,7月我国原油进口量从上月高点回落,同比增速也较上月下滑9.4个百分点至25.0%;当月油价波动小涨,同比跌幅进一步收敛,带动原油进口额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12.7个百分点至-26.8%。 (2)受巴西雷亚尔贬值,以及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自巴西大豆进口迅速增长。但随着巴西大豆库存逐渐消耗,出口能力下降,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其中,进口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54.6个百分点至16.8%,进口额增速下滑56.2个百分点至15.6%。随着美国大豆进入成熟期,后续进口大豆采购重心将逐步转移到美国,但需关注中美关系演化对两国大豆贸易的影响。 (3)7月海外铁矿石发货量有所回升,但国内需求旺盛,叠加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铁矿石进口延续量价齐升;不过,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7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11.5个百分点至23.8%,进口额同比增速下滑14.3个百分点至10.6%。 (4)7月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21.3%,增速较上月小幅加快0.6个百分点,而因进口价格跌幅扩大,进口额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7.8个百分点至10.8%。 (5)7月钢材进口量同比增速飙升至210.2%,进口额增速也加快至58.8%;当月未及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处81.5%和72.0%的高速增长水平。这一方面由于国内建筑链条景气度上扬,带动钢材、铜材进口需求明显好转,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恢复速度快于海外,造成铜材、钢材等部分工业品内贸价格高于进口价格,这进一步推升了相关商品的进口需求,甚至出现利用海内外价差进行套利的行为。 三、两大因素支撑下,8月出口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未来下行风险仍需关注;国内经济延续修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升,8月进口增速有望反弹,预计将实现小幅正增长。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延续反弹,我国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在持续修复,意味着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有支撑,8月出口同比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我们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世界经济正处于严重衰退过程,全球贸易也在同步衰退。在这样一种不利背景下,我国出口韧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制造业产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这意味着我国出口供给能力强于竞争对手,全球市场份额扩大;二是短期内全球疫情拐点难现,防疫物资出口高增势头还会保持一段时间。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美两国贸易官员将通话评估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执行情况。考虑到当前中美关系波折不断,11月美国大选前,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在中美经贸关系上重启事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外,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将导致国际贸易深度萎缩,四季度我国出口能否保持强势仍需谨慎观察。 进口方面,国内经济延续修复,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加之海外经济重启、需求前景改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升,量价两方面因素将对后续进口金额增速产生支撑,重申月度数据颠簸不会改变进口需求随内需改善的大趋势。我们注意到,在经过了7月的持续下行后,8月以来BDI指数有所上扬,预示8月进口增速有望反弹,预计将实现小幅正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细则》的出台有助于制造企业降低成本,让产业更好发展,从而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及创新能力。 据悉,《细则》将自2020年8月1日起实施。《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和《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也会适时调整。 《细则》明确,申请享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企业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存在违法和严重失信行为、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具有专业比较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申请享受政策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应符合《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中有关要求。 《细则》还明确,《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增加及保留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目录规定的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增加及保留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应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增加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应为国内已能生产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 记者查阅现行目录后发现,2020年1月1日起,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材料基因设备、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生物工程和医疗生产专用设备等。 从以上类别可以看出,《细则》实施后,意味着以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企业可得到税收方面的支持,有助于这类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事 项 6月单月进出口增速为年内首次转正,按美元计价,6月出口同比+0.5%;进口同比+2.7%;贸易顺差464.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4.3%;进口同比+6.2%;贸易顺差4250亿元 主要观点 一、出口何时见底?大概率已呈趋势回升,但不排除Q3单月扰动 1、出口触底回升趋势大概率可确定。首先国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全球领先,提升了国内出口占全球的份额,以目前公布了2020年4月出口数据的全球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额作为基数,估算国内占全球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比重4月值达到24.9%,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值,未来在海外复工复产进度仍较慢的背景下占比或仍可维持高位,带来出口维持较强韧性。前期市场猜测的出口替代已能够证真。 其次,6月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降幅显著收窄,根据我们在《未来出口走势预测的五个问题——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的分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好转可能意味着这轮出口下行期将基本结束,因此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改善或也是出口触底回升的一个信号。 2、不排除单月出口增速有所波动,但幅度或也不大。首先,Q2出口高增速部分与国内外疫情时点错位有关,Q3起错位因素或消退、同时美国疫情反复导致部分州暂缓经济重启也可能冲击到外需,带来出口的一轮滞后下滑。其次,金属价格下跌通过出口价格拖累Q3的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电子产品中计算机出口或随着各国恢复正常办公而出现弱化、防疫物资出口拉动或逐步减弱(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就放缓了21个百分点,或与6月口罩出口额减少有关)都可能带来出口在Q3仍存下行风险。 二、进口为何大超预期?中美经贸协议执行+价格负向拖累弱化 首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开始积极执行,或是带来6月自美进口额快速提升的原因。 其次,伴随着国内4月起逐步复工,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一直在提升,但前期受制于进口价格持续回落,导致进口金额始终呈负拖累。6月数据来看,进口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同时进口量进一步加大,带来6月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显著收窄。另外,6月汽车进口需求显著回暖也带来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三、进出口分项数据 1、出口:对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势回升 出口区域:6月我国对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出口同比增速提升约20个百分点,大概率与口罩等医疗物资大幅增长有关。 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改善,但其中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或与6月海外多数发达国家疫情缓和,带来对口罩的需求减少有关。 2、进口:自多数地区进口均回落,大宗商品负向拖累延续 进口区域:6月自欧盟、东盟、日本、韩国进口拉动率均有显著改善,或与这些区域疫情控制良好,逐步复工复产带来产能修复有关。自美国进口拉动率由5月的-0.84%显著改善至0.65%,或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相关。 进口商品: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大增,或与中美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关。大宗商品中,除褐煤外,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均大幅增长,且进口价格降幅收窄。工业品中,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进口需求增长较快,汽车进口降幅显著收窄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出口何时见底?大概率已呈趋势回升,但不排除Q3单月扰动 (一)出口触底回升趋势大概率可确定 国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全球领先,提升了国内出口占全球的份额。随着各国4-5月出口数据的发布,前期市场猜测的出口替代已能够证真:我们以目前公布了2020年4月出口数据的全球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额作为基数,估算了国内占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比重,4月该比重达到24.9%,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值;而若剔除欧元区与英国的数据(5月数据尚未公布),则估算得到2020年5月的国内出口占比环比4月仍在继续快速提升。全球疫情蔓延以来,由于国内在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方面全球领先,确实带来了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替代;未来在海外复工复产进度仍较慢的背景下(目前欧美复工约2-3成,详见《海外复苏冷暖何在?——6月海外复工进度跟踪&;海外周报第15期》),国内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预计仍可维持在高位,带来出口维持较强韧性。而若后续疫情得到控制、各国复工加快,虽会影响国内的出口份额,但外需的回暖可接力继续为出口增长带来动力。 另外,6月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降幅显著收窄,根据我们在《未来出口走势预测的五个问题——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的分析,从历次经济衰退的经验来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负向拖累可能会延续较长时间,何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好转,则可能意味着这轮出口下行期将基本结束。因此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改善或也是出口触底回升的一个信号。 (二)不排除单月出口增速有所波动,但幅度或也不大 首先,Q2出口高增速部分与国内外疫情时点错位有关。在2-3月海外需求尚可的时期,国内由于疫情停工而导致出口大幅下滑;在4-5月海外疫情爆发、需求走弱的时期,由于国内复工赶工前期积压订单+海外电子等企业因供应链中断而战略性补库存+国内防疫物资出口强势拉动,国内出口反而没有因为外需走弱而下滑。Q3起上述因素或消退、同时美国疫情反复导致部分州暂缓经济重启也可能冲击到外需,带来出口的一轮滞后下滑。 其次,从产品结构来看,部分产品类别出口仍有下行风险,但下行幅度或也不大: 1)CRB金属现货指数同比增速领先贱金属制品同比增速约2个季度,3-5月金属价格出现一轮下跌,或通过出口价格的角度拖累Q3的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不过考虑到疫后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迅速发力,金属价格已有明显回升,与2009年、2016年相比此轮金属价格下跌幅度不大、且回升更快,因此即使对Q3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有所干扰但幅度或也不会很大。 2)电子产品中计算机出口或随着各国恢复正常办公而出现弱化,近期IDC发布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报告显示,二季度个人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1.2%,但其预测随着疫情逐步缓和以及经济衰退带来的收入下滑,计算机需求能否持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防疫物资出口拉动或逐步减弱。以出口金额占比最高的口罩为例,其出口区域结构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比最高,而6月以来欧洲、日本疫情防控已有显著成效,若未来疫情不出现大规模反复,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出口需求增长或将放缓。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就放缓了21个百分点,或与6月口罩出口额减少有关。 二 进口为何大超预期?中美经贸协议执行+价格负向拖累弱化 首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开始积极执行,因此数据上也看到中国对美出口提升、同时中国进口农产品尤其是大豆的金额快速提升。截至5月数据来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的农产品与能源产品进口额增长较快,根据近期中美的表态,中方正在积极执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5月的累计进口额来看,若要完全全年目标,未来7个月进口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或是带来6月国内农产品与能源进口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 其次,伴随着国内4月起逐步复工,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一直在提升,但前期受制于进口价格持续回落,导致进口金额始终呈负拖累。6月数据来看,进口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同时进口量进一步加大,带来6月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显著收窄(见图19)。 另外,6月汽车进口需求显著回暖也带来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销量176.4万辆,同比+1.8%,连续2个月正增长,行业呈复苏趋势,因此6月汽车进口显著提升。而根据华创汽车组《汽车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下半年,新起点》的观点,2020年正值汽车换购峰,叠加经济复苏后带来的汽车需求回升,预计下半年汽车对进口需求的拉动或改善。 三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对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势回升 1、出口走势 6月出口增速略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6月出口同比+0.5%,预期-2.9%,前值-3.3%;以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4.3,前值+1.4%,预期+3.5%。6月人民币汇率均值有所贬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略高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对南非、巴西等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 6月对欧日出口大幅下滑、对美出口回升、对南非、巴西等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其中,对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出口同比增速提升约20个百分点,大概率与口罩等医疗物资大幅增长有关,6月非洲、拉美、印度等地疫情迅速发酵,或带来对医疗物资需求的大幅提升。对日本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率达-0.6%,或与日本疫情改善后防疫物资需求减弱、叠加疫后经济修复疲弱有关。同时,6月对美出口拉动率达0.26%,或与疫情全球蔓延后,美国其他的贸易伙伴产能受限,不得不转向中国进行进口替代有关。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改善 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大幅收窄,其他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金属制品为主)负向拉动率由5月的-4%回升至-1.6%,6月出口环比5月改善的最主要原因。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为正增长,仍为拉动6月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拉动率分别达到0.93%、1.36%。而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6月钢材与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同比增速仍为负增长,反映海外对上游原材料需求依旧低迷,这也海外高频数据显示的上游复工进度弱于下游相一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或与6月海外多数发达国家疫情缓和,带来对口罩的需求减少有关。 (二)进口:自多数地区进口均回落,大宗商品负向拖累延续 1、进口走势 6月进口增速大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6月进口同比+2.7%,预期-9.7%,前值-16.7%;以人民币计价,6月进口同比+6.2%,前值-12.7%,预期-4.7%。6月人民币汇率均值有所贬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略高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所有区域进口拉动率均有改善 自所有区域进口拉动率均有改善。6月自欧盟、东盟、日本、韩国进口拉动率均有显著改善,分别达到-0.99%、2.22%、0.77%、0.73%,或与这些区域疫情控制良好,逐步复工复产带来产能修复有关。自美国进口拉动率由5月的-0.84%显著改善至0.65%,或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相关。而自其它国家进口拉动率也有5月的-9.6%大幅回升至-0.72%,或主要与进口大宗商品金额显著改善有关。 3、进口商品:大宗商品、农产品、汽车、集成电路进口大增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农产品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大增。6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大增79.5%、71.4%,或与中美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关,同时进口农产品价格的降幅也出现收窄。 b)大宗商品中,除褐煤外,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均大幅增长:6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长34.4%、35.3%、98.9%,或反映了国内复工需求旺盛;不过6月进口价格降幅虽收窄,但价格仍在大幅下跌,一定程度拖累了进口金额增长。 c)工业品中,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进口需求增长较快,汽车进口降幅显著收窄。6月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8.6%、21.4%,较5月进一步走阔,同时汽车进口同比增速由5月的-60%大幅收窄至-14.6%。 从主要进口商品大类对进口增速的拉动来看,由于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格降幅收窄,对进口的负向拉动显著收窄至-6.5%(4-5月均为-14%),另外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口额大幅提升,带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拉动率提升至3.4%、3.3%。另外,农产品进口拉动率也大幅回升至2.5%。 (三)贸易差额:6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 6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464.2亿美元,预期596亿美元,环比减少165.1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3289.4亿元,预期4250亿元,环比减少113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