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始终坚持的重要发展方略。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为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创新带来了机遇。 绿色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有必要针对绿色知识产权创新构建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框架,发展绿色基金和知识产权基金,推动国际绿色知识产权、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的双边、三边以及多边合作,为绿色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现状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正在世界各地兴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0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绿色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包括绿色能源、节能技术、绿色交通以及核能发电四个类别,突出问题是绿色技术的国际专利申请在2019年几乎零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链条不顺畅(主要原因)。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首次提交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76%以上的PCT绿色专利申请来自申请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或地区(日本、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中除了中国和韩国,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申请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交通技术专利申请量位于世界前列。韩国出台《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和绿色金融计划,大量投资于保障全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技术开发以及绿色生活环境方面,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绿色增长法律体系,为绿色经济提供新动力。美国非常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1948年颁布的《水污染控制法》、1963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和196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处置法》标志美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经历了从“治”到“防”的过程。例如,美国专利局于2009年12月推出专门针对环境友好技术的绿色技术试点项目,并且在专利审批方面启用快速通道。英国率先于2009年5月启动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绿色通道。德国在绿色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成功经验主要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法律和经济手段并举,2050年德国有望实现零排放。北欧五国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将发展低碳、高效资源、社会兼容的绿色经济作为发展重点,在UNIPCC的框架及欧洲议会和欧盟的倡导下,依靠技术创新,探索出适合各自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应该说,实现农业、能源、交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进步,解决就业,发展绿色技术,将成为绿色复苏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对于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也带来了空间和机遇。 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基石,而资金瓶颈是绿色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目前,中国绿色技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专利研发经费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相当匮乏。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缺少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投资者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缺乏绿色技术投融资渠道;二是绿色专业人才缺乏;三是配套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绿色知识产权及绿色技术研发动力不足;四是绿色技术的界定、标准化和认证亟待完善;五是在以绿色专利为代表的绿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地方协同、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度建设仍不够完善,工作链条尚未形成,相关工作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针对那些真正的高价值绿色专利,国内亟须能够使技术快速落地的市场化转化机制,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和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推进机制。 政策建议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协同示范区,试点建立国际化的绿色知识产权合作和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建立绿色技术信息库,将有关信息纳入全国性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绿色技术产业化,让绿色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在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国家级经开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建立绿色技术孵化器和研发中心,增加绿色专业人才供给,加强绿色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规模、生产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全球顶尖绿色专业人才转移,培育高质量绿色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第三,优化绿色专利宏观管理与奖励扶持政策,包括财税和金融政策,减免绿色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引导和带动相关产业对绿色技术的研发。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绿色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产权基金等工具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和绿色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发挥绿色金融体系在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驱动作用。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落地,完善绿色项目与绿色技术的标准,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财政支持、差异化监管等政策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绿色技术的考核评估。 第四,推广绿色技术环境效益评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以增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尝试试点知识产权所有权长期化,促进要素流动,以知识价值为指向,积极引进人才。健全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行机制,打造一批具备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标杆绿色企业。 第五,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框架,有效鼓励绿色PE/VC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逐步建立以绿色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融结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绿色技术创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鼓励绿色发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绿色技术银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持领域,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并建立相应的投资激励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的动力。积极推动绿色基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和投资落地。引导各类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建立绿色投研体系和投资决策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第六,将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有效衔接。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基金,支持绿色信贷和绿色融资租赁项目,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试点地区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市政债券。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担保基金或委托专业担保公司等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提供担保或其他类型的风险补偿,为绿色科技成果积极、成功、有效转化创造条件。 第七,建议通过绿色基金方式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研发,利用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开行、亚投行等机构和国际资本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鼓励设立中外合作的绿色基金,发展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国内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对境内外机构参与绿色技术市场予以支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海外投资、自贸区(自贸港)发展有效衔接,推动绿色技术推广及国际合作。 第八,推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各部委合作建立不同领域的绿色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开展绿色知识产权合作,以促进不同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多方合作、多种形式的绿色知识产权基金,有效投资于重点绿色科技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创新企业,加速绿色技术专利孵化。 第九,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技术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或挂牌,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投资者退出机制。鼓励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上市融资。 第十,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协调发展,有效发挥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协助国内外创新企业入驻绿色技术创新相关园区,形成集群效应。尽快完善绿色技术的分类标准和统计监测,推动绿色发展的国家立法,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绿色技术项目库,为科技创新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明确路线图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此,本刊开设“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专栏,约请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领导和业内专家,结合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总结“十三五”金融发展成就,对“十四五”和2035年金融发展进行展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为做好“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农发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行上下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会议作出的各项工作部署。 深刻认识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关键节点、重要时刻召开,擘画蓝图、指路定向,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是一次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充分反映了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第二,这是一次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民主会议。为做好《建议》的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建言献策。党中央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网友留言100多万条,梳理意见建议1000多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多个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建议》最大程度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诉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汇集了广大人民的智慧。第三,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发展会议。《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确定“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时,用到了六个“新”字,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特别是《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乘风破浪、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第四,这是一次弘扬初心、以民为本的民生会议。《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在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了践行初心使命的体制机制。农发行必须提升站位、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地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农发行作为中管金融机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一是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位。二是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结合起来,利用党委会首议题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学习周、“三会一课”等形式,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各类集中学习培训工作,推动全会精神在全行落地生根。三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全行基层党建工作,抓好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递进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让各级党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活起来,全力以赴履行职责使命、服务三农发展。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种能力”要求,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履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四是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持续改作风正行风。强化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贯通协同,进一步加强联合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对干部的廉洁教育、提醒,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好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上升等局面,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基于此,在《建议》列出的12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创新,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突出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在农业领域,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刻不容缓。农发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聚焦农业科技短板,加大对农业科技关键核心领域和“卡脖子”技术创新攻关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推动国家种子基地建设和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促进生物育种、良种繁育等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助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助力农机装备制造,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同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要求,持续深化农发行改革,加强公司治理和“两会一层”建设,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实现创造更多可能、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有效防控风险等目标,推动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和数字化转型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把金融科技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研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发挥好科技对业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打造智慧银行和数字农发行。 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是基础,也是重要组成。《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对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系统安排。农发行要强化责任担当,聚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精准对接乡村振兴规划和农业农村金融需求,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夯实国民经济循环的农业基础。一是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支持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进一步加大对“两藏战略”的支持力度,延伸对粮食全产业链的支持,积极支持菜篮子、生猪、乳制品、水产品、食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全力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打通城乡流通渠道,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服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进一步加大“土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农地信贷业务发展壮大。积极发展国际业务,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国际循环健康畅通。三是着力支持乡村建设行动。认真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联通化。四是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支持新时期国家重大专项扶贫行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产业发展,持续加大对“三保障”领域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等重大专项扶贫行动。五是突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密切跟踪、快速响应国家政策,助推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积极支持绿色发展,支持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农发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风险应对能力,增强预判性和前瞻性,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和各类风险可控,为维护金融安全、国家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坚持农发行定位和业务方向,始终不脱农不离农,立足三农、深耕三农,坚守三农业务边界,提高信贷支持的针对性和普惠性,努力实现在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全覆盖、无短板。二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持续优化和完善“全面、全程、全新、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格局,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计量水平,增强风险综合管控能力,实现风险管理覆盖各类业务、各级行和各条线,贯穿所有类别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加强信用风险监控。强化风险跟踪监测,密切关注隐形债务化解、民营小微和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风险,高度关注后疫情时期潜在风险,执行好针对困难企业各类帮扶政策,严防集团客户风险,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风险管控,防止局部风险蔓延传导。四是改进基础管理。进一步提升贷款发放支付规范化水平,推动贷后检查落实落地,把好资金出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加强预期管理,完善全口径资产分类,提升减值管理水平。健全垂直管理和横向协同机制,发挥好三道防线间的互相制衡和促进作用,强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预警、控制能力。五是强化合规经营。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行,加强内控案防,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强化授权对业务流程自动控制,实现内控合规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推行检查整改一体化建设,抓好内外部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执行力。
日前,记者从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验,长江航运实现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专门出台3大类22条深化港航企业服务保障举措,全年减免外贸货物港建费及船舶油污基金约16亿元,精准推动和服务长江港航企业、涉水重大工程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长江航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江口南槽一期工程交工试运行,长江口再添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的优质辅助航道。福姜沙中水道等4个河段的航道维护尺度得到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与汉江、赣江的互联互通,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达标率100%,航标正常率100%。 2020年,长航局还持续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并在长江经济带所有港口全面推广,形成了数字监管、线上服务和多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长江干线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了全覆盖,长江干线8处水上综合服务区、12个水上洗舱站、30余座污染物转岸码头基本建成;生态航道建设全面展开,疏浚土综合利用规模持续扩大,荆州、鄂州、九江等地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三峡坝区客运码头、三峡旅游客船的岸电设施完成建设改造,船舶使用岸电纳入三峡过闸诚信考核;纯电动、LNG动力等一批新能源船型研发投用。 此外,长航局严格执行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由1880吨提升至1960吨;其中,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吨位达4680吨,长江航运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长航局局长唐冠军表示,2020年,长江航运建设发展成效显著。5年来,长航局抢抓黄金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成绩优秀的“长航答卷”。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上游航道等级稳步提升,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建成并正式运行,“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应急高效”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基本建成。 运输生产大幅增长。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长江干线万吨级泊位600个、亿吨大港15个,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98个、3个,有力支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改善航道里程1284公里,电子航道图APP全面推广应用,三峡枢纽年最高货物通过量达1.48亿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扩展,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以荆江生态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绿色航道,1361座非法码头完成拆除改造,累计拆解改造5万余艘老旧落后船舶,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绿色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李璐)
肖亚庆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我国明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新的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如何?产业链供应链怎样补短板锻长板?如何拓展5G深度应用?记者就上述问题对话工信部部长肖亚庆。 辨清一个趋势——工业经济长期向好 “机遇大于挑战,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肖亚庆用这句话为2021年工业发展形势做出判断。 他坦言,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总体处于恢复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虽然制造业投资增长仍显乏力,重点高技术领域“卡脖子”仍然突出等,但这些是发展中的问题,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仍具有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比如,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加速突破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和广阔空间。持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等,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要着眼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肖亚庆说。 他表示,工信部将科学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系列规划,特别是突出抓好制造业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在提高供给质量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上下功夫。 聚焦一个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 2021年,要以什么为抓手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个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并作出一系列部署。 肖亚庆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仍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通用芯片、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高精度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肖亚庆说,工信部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补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锻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企业。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把握一个机遇——数字经济拓出新空间 面对疫情挑战,数字经济极大拓展和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和韧性。 肖亚庆认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进入迭代演进、融合创新加速的新阶段,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建网络、打基础,5G很关键。 他说,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完成5G地级及以上城市深度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县镇加速延伸。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5G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培育5G应用生态。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聚焦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争取在更多工业企业落地。 “我们在积极营造5G应用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持耐心、留出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5G将带来令人欣喜甚至意想不到的变化。”他说。 做好服务“加减法”——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是保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肖亚庆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我国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税费和欠款的“减法”、信贷和服务的“加法”,全力助企纾困。 比如,加大国有企业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力度,2020年1至11月,全国累计清偿拖欠账款1841亿元。实施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等政策,惠及310多万户企业。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2021年,助企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聚焦‘融资、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一个目标,着力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肖亚庆给出回答。 他提出,工信部将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研究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遴选公告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生态。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做好工业低碳减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实现工业低碳减排至关重要。 肖亚庆说,5年来,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将超过487万辆新能源汽车纳入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2021年,要全力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行业新增产能规模,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并发布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完善产能信息预警发布机制。 与此同时,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地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肖亚庆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城市格局的变迁背后,正上演着新一轮的财富大洗牌。2020年,“内循环”、“海南自贸港”、“需求侧改革”等关键性热词陆续出现,揭示出国家战略部署重点方向,并由此点燃了市场与资本的强烈热情。其中“海南自贸港”建设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大批资本入局。疯狂体育可说是体育产业资本的代表之一。 一、疯狂体育落子海南,抢抓历史性机遇 1)疯狂体育落子海南,海南自贸港建设显著提速 2020年8月13日,疯狂体育代表第一视频集团应邀参与届海口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据了解,创立于2015年的疯狂体育,在2018年被香港上市公司第一视频集团(0082.HK)全资收购,现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体育彩票及娱乐平台供应商。 据悉,疯狂体育及其附属公司已取得海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拟在海南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赛事竞技平台和积分兑换系统项目。对于第一视频而言,此次亦是其首次落户海南,对推动其互联网体育业务的发展意义可见一斑。 6月以来,海南自贸港成为市场所关注的热点经济话题。6月1日,中央正式下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贸易、投资、金融、人才等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覆盖,对标香港,将海南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经济特区。 按照海南省委的解读,《方案》可以简单总结为“6+1+4”,即“六个自由”、“一个现代产业体系”和“四个制度建设”。其中“六个自由”就代表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和最终开放的尺度: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跨境资金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品运输自由、数据有序流动。“六个自由”要到2035年全部实现,在即将落地或者2025年封关之前落地的具体政策中也有很多亮点值得境内外企业关注。 目前来看设计规格极高,改革开放力度空前,政策力度也超出预期,这也意味着海南将成为中国内地“最高水平的开放政策”的试验田。而自方案发布半年来,政策密集落地,已吸引大批项目签约,建设步伐明显提速,预示着海南正迎来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因此也不难理解国内资本加速涌入海南这趟面向国际的财富列车。 2)海南体育旅游迎新机,疯狂体育瞄准体育竞猜领域 海南体育产业长期以来也享有良好的政策支撑,2020年4月,随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政策的落地,海南体育产业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早在2015年8月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首次提出探索发展特色体育娱乐业,并制定了海南发展特色文体娱乐项目试行办法及整体实施方案,研发有奖竞猜积分系统平台和监控平台,着力引进和发展一批通行的体育竞猜项目,开展智力型竞技项目、竞技性体育项目等有奖竞猜游戏,采取“获胜奖励积分”方式兑换奖品或服务,增强特色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力拉动旅游消费。 2017年6月30日,政府出台《海南省文化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将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海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点培育四大产业板块,包括影视、动漫游戏、旅游演艺及体育赛事,并推进文体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2020年4月7日,《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重点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健身休闲运动旅游、推动全域体育旅游建设、争取打造6至7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体育赛事、设立5个免税体育用品店、鼓励发展体育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海南体育产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此次疯狂体育拟开展的赛事竞技平台及积分兑换系统项目已获批,其瞄准的正是海南特色体育娱乐业的发展良机,从其所见长的数字体育娱乐领域切入,以进一步扩大其现有体育娱乐业务的版图,并促进海南特色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 可以想见,疯狂体育基于体育赛事所提供的赛事资讯、赛事直播、赛事预测等娱乐服务,可以成为海南旅游业全新、独特的吸引点,从而有效地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并助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未来,疯狂体育将计划围绕“竞技赛事平台”,引入MAX CHAMPIONSHIP终极拳王赛、实况中超电竞联赛、“一带一路”世界马术大奖赛等国际赛事,打造以赛事运营、娱乐传媒、俱乐部培养、大数据分析、玩家社区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育赛事及电竞服务平台,从而在海南构建起集产业、文化、旅游、投资于一体的体育文旅全产业链。 二、第一视频集团再迎重组利好,强化未来增长预期 就在海南项目落地后不久,第一视频集团又传出重组利好。从品牌、团队编制到业务格局都将迎来质变,待重组完成之后,疯狂体育将成为集团的全新品牌及未来业务焦点。 由于疯狂体育在国内体彩及娱乐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受益于大型赛事的推动及体彩市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业绩增长强劲。未来2-3年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集中,随着疫苗的上市推进,疫情限制被打破,预期行业将维持高景气,疯狂体育未来望获快速发展并实现丰厚利润。 作为国内最大的体彩及娱乐内容供应商,疯狂体育已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O2O业务生态,包括体育导向媒体平台(彩票365及中国足彩网)、体育彩票内容平台(疯狂红单App)、体育主题手机休闲游戏平台(疯狂体育App)以及全国便捷的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专营+兼营)。 在用户资源层面,根据易观国际的报告,2019年,疯狂体育所提供的内容覆盖了中国七成以上的互联网体育用户。在收益规模方面,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19年收益计,疯狂体育的付费体育彩票信息服务位列全国第一。在销售网络方面,据悉,疯狂体育目前合作的大型连锁店合作达18家,包括华润万家、便利蜂、广东7-Eleven、好邻居、家家悦等,预备于全国不少于20,000个销售点安装体彩终端机。 在经营业绩层面,考虑到疯狂体育的行业领先地位、重大体育赛事拉动销售增长的预期、和对亏损业务部门的剥离以及由此不再产生的资金投入及重大减值费用,估计集团将很可能从2021财年起重拾盈利。另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背景下,海南经济无疑正迎来“第二春”,疯狂体育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良机布局,有望进一步扩大业务布局,并强化其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同时释放出加速扩张的信号。 结语 可以说,第一视频集团是国内体育彩票及娱乐领域少数几家港股公司之一,凭借其在O2O体彩娱乐领域建立起的主导地位作为切入点,进军庞大的体育产业內的其他领域。 “十四五”规划确立了2025年力争5万亿元的目标,且“十三五”规划明确体彩是重点发展领域。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2年-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及市场的产值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1.7%及25.1%。预测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及市场的产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3.2%及28.7%,分别达3011亿人民币及15000亿人民币。 集团立足庞大的体育产业,扎根快速增长的体彩零售O2O细分赛道,紧抓海南自贸港及特色体育产业双重发展机遇,在政策的加持下,未来存在两方面的积极预期: 一方面,随体彩及娱乐业务的蓬勃发展,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叠加亏损业务剥离,盈利可获改善;另一方面,重组之后转变为纯正的互联网体育概念股,业务结构显著变化,价值存在重估的机会,且在资本市场具有稀缺性,业绩的兑现很可能会成为推动价值重估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虽然重创诸多行业,导致经济受阻,国内彩市也因此明显承压,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的出现也极大地刺激了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带动健康消费需求的增长,对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加速剂的作用。
12月31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具有“风向标”和“晴雨表”意义的2020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2020 China's Industrial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简称2020CIFDI)如期发布。 据悉,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从资金支持度、结构优化度、服务有效度和金融安全度四个维度,运用38项指标综合评价我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绩效,以期引导和推动中国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首期指数于2017年发布,其后每年发布一期,受数据滞后性影响,2020CIFDI使用的是2019年的数据。 2020CIFDI研究指出,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显著增强,迈向提速发展轨道;资金支持度增长最快,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金融加快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创投投资规模下滑;金融服务有效度提升缓慢,金融业仍需增强内功;金融安全度得分持续下降,防范风险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金融发展京粤沪稳居第一梯队,区域竞争异常激烈。 数据显示,我国产业金融发展综合评价得分达到137.84分,比上一期增长3.2个百分点。从近年来的指数变化情况来看,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缓慢增长、优化调整后,本期得分实现较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显著增强,迈向提速发展轨道。产业金融发展方面,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产业金融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广东、上海位居前三甲,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川、湖北、重庆跻身十强。从资金支持度来看,京浙粤沪苏位居前五,浙江表现突出;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优化看,区域得分差距较大,北京上海并驾齐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我国金融总资产达到467万亿元,与经济总量比值达到481.4%,该比值迎来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金融机构总资产与GDP的比值多年来持续下降,金融机构持续瘦身健体、脱虚向实,债券市场未清偿余额与GDP的比值稳步提升,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值显著提升。(张问之)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并配套印发《关于印发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有关问题政策释义的通知》。《通知》的出台对促进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在新形势下健康规范发展、更好维护年金受益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利好年金基金投资未来发展 《通知》扩大了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引入港股通标的资产、优先股、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国债期货等投资品种;进一步规范了年金基金投资行为;首次明确要求嵌套穿透管理,进一步要求年金基金财产投资比例在计划层面和组合层面实行“双限”,防范年金基金合规风险。 对此,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新政将利好整体年金基金投资的未来发展,将国债期货纳入投资范围,可以发展对冲套期保值类产品;将资产证券化类产品优先级纳入到投资范围内,扩大标准类资产投资范围,可兼顾品种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优先股从试点变为正式纳入品种,符合年金基金投资属性,年金基金后续可积极参与;新增港股通标的股票,拓宽投资市场,可以发展港股通养老金产品。 养老金产品迎来更好发展机遇 尤其是在养老金产品方面,此次新政将为养老金产品化投资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当下,养老金产品已成为年金投资管理的主要工具。首先,养老金产品市场发展迅速,自2013年以来,年金市场产品化投资趋势明显。截至2019年底,全市场产品数量由2013年底的17只增长到456只,规模也由2013年底的279亿元增长到9054亿元。其次,通过产品化投资,由调节年金组合层扩大到调节年金计划层面。再次,养老金产品从单一的权益类、固收类产品,发展到今天资产类别更细分、更具个性化的创新型养老金产品。最后,养老金产品功能由原来的归集功能扩展为投资工具。 对此,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年金投资新政发布后,将为养老金产品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投资品种上,将会有更细化的产品创新,如港股养老金产品等;在产品功能上,也将进一步丰富投资工具,从而促进年金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平安养老险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年金投资新政,认真履行年金管理人职责,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下把新政用好,努力完善和优化年金资管体系,进一步树立长期意识,提升风险意识,谨慎经营、久久为功,助推年金投资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