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保就业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点。在稳定和促进传统就业的同时,新技术、新理念也在催生新机遇。其中,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并成为激发创业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作为“记录美好生活”的创作平台,抖音的日活用户(DAU)已超过4亿人,通过社交电商、带货直播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创业、就业、增收和逐梦的巨大机会。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抖音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惠及广泛的个人创作者和中小企业,2019年8月-2020年8月,带动就业机会3617万个。 在业内看来,抖音平台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典型的“灵工”,即强调即兴发挥、创造力和灵捷响应的灵活就业。这使抖音平台就业体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吸引大量人才入驻,并有力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带动超30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 借助影像载体,普通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抖音激发,抖音也通过多样化平台服务使创作更加简单。 张俊杰曾是一名90后消防战士,退伍后回到家乡浙江松阳。自小农村长大的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更多人尝到来自家乡的蜂蜜。他在抖音拍摄美食、美景视频,如今已拥有255万个粉丝,还将家乡特产土蜂蜜、笋干、番薯干、柿饼等卖向全国。2019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带动了全村人就业和增收。 潘仕学是一名80后,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一个叫麻料村的传统苗族村落中长大。村子里80%以上的人都是银匠,也被称作“银匠村”。如何让偏远山村的银饰卖出去,是一直困扰潘仕学的难题。 2019年,他学着拍抖音、开直播,展示苗族银饰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之美。很快,他就收获了大量订单,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寻找生意,短视频代替了那条漫长的出山之路。开抖音三个月后,销售流水过百万元。当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向他拜师学艺。 像张俊杰、潘仕学一样在抖音上实现“灵活”就业的人还有很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全职或兼职以拍视频为职业,抖音目前已形成连接亿万用户和创作者、商家的互利共生就业生态。据《报告》测算,过去一年,抖音整体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达3617万个。 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批新职业,像张俊杰、潘仕学一样依靠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创业者们有了“互联网营销师”的新称谓,也意味着这一新职业得到正式认可。 《报告》还指出,抖音产生了五大类超20种岗位机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如直播运营、直播助理、选品师、场景包装师。此外,抖音还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就业形态,如摄影、录像和直播设备生产的相关岗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指出,对于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就业而言,看得见的只是其中的少数从业者,主播背后有着庞大的就业群体和较长的就业链条。比如,一名主播在直播前、直播时和直播后都需要大量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为其提供选品、化妆、打灯、场控、造型、经纪、客服等服务。由此可见,直播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就业,并创造了庞大的就业队伍。 直播带货背后往往需要一支专业团队为其服务,他们分工明确并相互配合,使主播可以不断刷新带货记录。直播行业可以带动海量的就业岗位,既包括交易型就业机会(MCN机构、主播、助播、选品、脚本策划、运营、场控等),也包括行业上下游、生产、物流、交易、相关职业等多种新型就业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今年1-7月全国新增就业671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3月的6.2%下降到目前的5.8%。“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300832)、新型就业所作出的贡献。灵活就业、弹性就业利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在疫情期间推动了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抖音拥有强大的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为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和丰富就业类型作出了积极贡献。”马亮说。 创新模式激发企业活力 除个体创作者外,抖音还激发了企业的创业活力。 意外成为抖音“带货主播”之前,新小晴已经从事服装行业多年。从服装销售到拥有自己的店,再到成为奈密儿服装公司的员工。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成为2600人的希望。 作为一家研发、设计公司,奈密儿服装公司在广东番禺拥有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在韩国首尔也有开发设计部门。公司员工有600多人,与公司关联的十几家小型服装工厂也有2000多名工人。 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线下店面无法开门,公司资金压力巨大。“公司在春天的备货量非常大,如果不能开业,整个公司就会瘫痪,和公司关联的十几家小型服装工厂也将倒闭,2600多名工人可能因此失业。”公司创始人应梅珑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新小晴开始了抖音直播带货,没想到第一场直播就火了。 直播逐渐火起来后,公司调集各部门技术人员为直播做好保障。直播前,公司设计部门的设计师会事先为直播中将出现的衣服做好搭配,生产部门也会根据直播出售货物的情况进行生产。新小晴一个人的直播,变成了全公司通力合作的成果。 销路问题解决了,全公司都有了干劲。今年2月12日,公司开始进行全面消毒和复工准备工作。2月15日,公司得到批复,成为当地最早复工的公司之一。 看到新小晴“火了”,不少周围的商户开始向他们求助:“能不能帮我们也带带货?”今年3月18日,新小晴联合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街的十几家商户在抖音开展了一场联合直播,累计销售单品达6000余件,单日销售额122万元,比日常销售额高出10倍以上。 新小晴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商户都在学习直播,有的老板和老板娘亲自上阵,还有的店在装修展厅,有时一天内有十几家公司来我们公司学习取经。” 新小晴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湖南,株洲市芦淞区的服饰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从业者超过10万人,市场年成交额超过500亿元。疫情期间,服饰行业线下实体门店经营形势严峻,商家们非常着急,芦淞区政府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为区内商户们的经营销路想办法。 今年3月初,芦淞区政府了解到,抖音针对疫情推出了“10亿流量扶持计划”,为线下商家提供10亿直播流量扶持,并开辟小店入驻绿色通道,助力商家通过线上方式提高销售业绩。随即,区政府将此消息告诉了服装商户们,有1200家商户报名参与了这一活动。 4月10日至16日,“超级芦淞服饰节”以线上话题+直播带货的形式,在抖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株洲服饰在线直播促销活动。截至4月16日,“超级芦淞服饰节”直播交易额达到1074万元。 在福建,2019年侠天下旅游区通过抖音宣传景区,视频的火爆带动了景区热度上升。疫情形势好转后,游客数量逐步恢复。目前,景区已普及全员拍抖音,无论是一线工作者、职能部门还是驻场演员都有自己的抖音账号。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超400万家企业在抖音开通企业号,其中2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77%。 马亮表示,抖音加速推进了企业运营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餐厅、景区、酒店、零售等行业,通过抖音平台推广,使企业得以吸引和留住客户,并新增了抖音运营等就业岗位。企业通过抖音扩大宣传力度和销售渠道,更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形态,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直播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微观价值,直播未来最大的价值就是众创价值,对新个体经济、微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直播或许会成为未来零售行业甚至生产行业的标配。 “灵工”就业更具创造力 抖音就业人员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报告》认为,其就业特色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的特征,更强调多元化和创造力,不同于共享经济平台和传统“零工”就业特征。 “灵工”特色体现在抖音创作者的每支视频中。95后的安秋金从小就喜欢美食,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尝试在抖音拍摄美食视频,并融入说唱、单口相声等元素,用属于自己的新潮方式,将做饭做成了一份事业。目前,其账号已收获近2000万个粉丝,通过广告、合作、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收入。疫情期间,他还帮助售卖销路受阻的农产品,助力农户增收。 95后应届生全职拍抖音,返乡创业青年带动家乡特产销售,宝妈分享育儿心得……多样人群通过创作实现灵活就业,拥有更加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用灵捷响应的能力,快速适应行业变化。同时,抖音账号往往以个体或小微企业的形式运营,就业人员很大程度上也在创业,有助于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培养。 《报告》指出,抖音就业的灵活性可进一步用“舞者”模型(The DANCER Model)解读,即:多元化(Diversity)、灵捷(Agile)、创造力(Novelty)、社群带动作用(Community)、创业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责任(Responsibility)。 数据显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有2097万人通过抖音直接获得收入,其中女性占比54%,24-40岁的中青年是就业主力军,合计占比67%。抖音为退伍军人、应届生、农民等各类群体带来就业机会。 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在报告发布会现场表示,在抖音上,英雄不问学历、年龄,更加看重能力和胜任力。这意味着抖音的就业性质是一种普惠性就业,是人人可参与的就业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表达自我,在抖音上找到就业机会。 除了吸纳和带动就业,抖音还作为就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就业帮助。今年春天,抖音成为人社部网络招聘活动合作单位。2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40所高校,累计开展515场春招直播,观看总人数超1000万,共同为大学生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提升了毕业生群体与招聘企业的对接效率。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对新职业的需求,为抖音创作者提供人才培养计划的头条学院深入职业技能领域,成为人社部首批国家在线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以及人社部教育和培训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独立实施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计划。截至2020年8月,头条学院已培训抖音学员超4万人。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透过手机屏幕,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一个个创作者,但其背后连接着一个个家庭、组织和创业团队。我们很高兴,抖音能借助自身的产品优势和科技力量,让更多人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就业机会,获得收入,有更美好的生活。 推动新兴就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促进就业增长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引导和多方支持。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中央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并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印发,提出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加大对自主创新和灵活就业的保障支持。 在业内看来,相关举措将进一步帮扶抖音等平台上的大量从业者,有力带动更多人在抖音平台上就业。为进一步扩大短视频和直播相关就业规模,让更多人可以在抖音平台获得就业机会,推动新兴就业健康发展,专家表示,需要从加大劳动权益保障、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加大对弱势群体就业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马亮认为,应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下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新兴业态本身需要灵活性和灵捷应变,如果照搬既有的就业保障模式,则会不利于这些创业团队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只有创新劳动保障方式,加大对新兴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才能促进这些就业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京晶认为,直播带动的新型就业对城市居民而言是对现有就业的一种灵活补充、一种新选择,甚至是一种新风尚,但对大部分的农村居民而言,就像传统就业一样高不可攀,也会因为数字鸿沟更加望而生畏。真正需要着力培育的乡村代言人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让他们成为“灵工”。 “抖音对就业的贡献还可以不断放大,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历史节点上,抖音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刘京晶表示,下一步,直播平台可以面向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机会,拓展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统一的业务模式。 马亮认为,需要进一步发挥新兴业态对城镇低收入者、农村居民、退伍军人、残障人士、贫困户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拉动作用。在传统就业体系中,这些重点人群的就业渠道较窄、就业机会不大、收入也不高。抖音平台等平台企业为这些人群提供了大量低门槛、多元化和高潜力的就业机会,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支持抖音平台等新兴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特别要加强政府部门与平台企业的协同治理,共同推动重点人群的创业和灵活就业,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欧阳日辉表示,直播的不断发展打造了一个新生态,新生态的形成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相互嵌入、互动发展的良好形式。要进一步建立良性生态,则需要政府、企业平台、社会力量和从业人员共同推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招聘季的常规节奏,线下招聘活动取消、校园招聘会暂缓;企业因运营成本问题而缩编,就业环境并不乐观。但有一群人却在危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95后应届生全职拍抖音,返乡创业青年带动家乡特产销售,宝妈群体分享育儿心得……多样人群通过在抖音创作,实现了灵活就业,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以拍视频、做直播为全职工作,灵活就业已然成为了一大新兴就业模式。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抖音在2019年8月份-2020年8月份,带动就业机会3617万个。尤其是在就业难的疫情期间,抖音带动的直播带货等就业机会,使大量从业者获得了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对记者表示:“抖音拥有强大的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为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和丰富就业类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各行各业结合创造新就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直播表现出以下几个效应。 首先是增长效应,2020年以来,直播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直播卖货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份,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较2018年底增长1.63亿,占网民整体的62%。 “其次,直播带来了创新效应。基于新技术,直播促进了新的消费模式发展。抗击疫情过程中,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抖音直播,更新了业务模式、获得了新的用户增长。”欧阳日辉表示,以重型卡车品牌三一重卡为例,受疫情影响,三一重卡在2月份取消了线下新车的发布会,销量也大为减少。3月份,三一重卡通过抖音直播带货,2小时卖出186辆重型卡车,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4月份,三一重卡将新品发布会搬上了抖音直播。目前,公司在生产车间开辟了8大直播场景,向大众展示装配线实况、解密故障零部件等。 直播表现出赋能效应和渗透效应。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直播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欧阳日辉称:“未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直播平台助力搭建共享众创的生态,推动直播向跨界化、场景化、协同化、专业化等方向迭代演进。在服务和赋能中小微企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上,将有更多价值体现。” 在扶贫方面驱动作用明显 张俊杰曾是一名90后消防战士,退伍后回到家乡浙江松阳,这里是著名的“蜜蜂之乡”。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希望让更多人尝到来自家乡绿水青山的蜂蜜。通过在抖音拍摄美食、美景视频,张俊杰积累了255万粉丝,还将家乡特产土蜂蜜、笋干、番薯干、柿饼等卖向全国。 现在,张俊杰一场直播能卖出两三百斤蜂蜜,每月通过抖音能卖出近8000斤蜂蜜,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成功带动了全村人的就业和增收。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京晶对记者表示:“抖音基于用户细分形成了内容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闭环,从而促进了直接或间接的就业。” “我们看到,今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热潮,在消费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刘京晶认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在扶贫助农方面,促进了优质农产品销售、帮助贫困地区推广地区品牌形象,同时,提供了更多促进在地城镇化的就业机会。 看到短视频、直播在扶贫方面的驱动作用,身处扶贫一线的刘经晶表示,希望抖音等平台能够在乡村增加更多的公就业公益培训项目。从优质内容的创作、从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培养、从文化旅游项目的培育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 个体就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抖音所带动的就业人员规模庞大,就业类型多样,就业形态各异,表现出多元化和创造力。”马亮表示:“我们认为,抖音平台带动的就业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其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舞者’模型,用DANCER的6个字母所代表的词组来概括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多元化(Diversity)、灵捷(Agile)、创造力(Novelty)、社群带动作用(Community)、创业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责任(Responsibility)。” 马亮认为,抖音平台创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就业,除了人们看到的主播,还有其背后许许多多的不同职业和工种,大量从业者作为幕后的贡献者,他们的工作有更加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用灵捷响应的能力,快速适应行业变化。大量从业者在实现灵活就业的同时,也使抖音带动的就业形态呈现多元化和灵捷性。 “我们看到直播、短视频创作者等都在进行富有创造性、创新力和情感表达的工作,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使其能够迅速成长,并与用户产生密切的社会交往。”马亮对记者表示。 马亮称,抖音平台带动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既有“锦上添花”,也有“雪中送炭”,还有“助一臂之力”等多种方式,“锦上添花,指一些已经运营比较好的企业,通过抖音平台增加了宣传和销售渠道,使区域性企业走向全国,使企业产销实现跨越式发展。雪中送炭,指因为疫情而处于经营和生存困境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抖音平台而实现了生产自救和就业自助。助一臂之力,是指抖音平台为大量企业、创业者和从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通过流量变现等方式,通过线上推广带动线下就业。” 据抖音相关人员介绍称,福建省侠天下旅游区正是通过抖音创新了业务模式。2019年,福建侠天下旅游区通过抖音宣传景区,视频的火爆带动了景区热度上升。疫情后,游客数量逐步恢复,约50%由抖音转化而来。目前景区已普及全员拍抖音,无论一线工作者、职能部门还是驻场演员都有自己的抖音账号。 马亮表示:“传统就业观念里,固定就业是优质的工作方式。如今,随着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兴起,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通过拍视频、做直播来展示自我、拓展才能。对于择业者而言,全新的就业形态正在出现,就业观念也应随之完善。希望企业、从业者、用户能够一起推动构建更好的就业生态,让新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都可以得到社会认可,为社会发展发挥正能量作用。”
主要观点 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37.1万人,预期135万人,前值173.4万人,失业率降至8.4%,预期9.8%,前值10.2%。新增就业人数继续超预期,但修复幅度持续放缓。 1、分行业来看,美国各部门就业人口修复几何? 8月新增就业结构仍集中在服务业、贸易领域,制造业新增就业人口数量放缓。8月零售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休闲和酒店业、教育和保健服务的新增就业人口分别达到24.9、19.7、17.4、14.7万人,为新增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不过8月制造业新增就业人口2.9万人,环比7月(4.1万人)有所放缓,美国当前制造业生产活动修复程度仍较缓慢。 4月以来,美国各部门就业人口修复几何?整体来看,4月为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月份,当月非农就业总人口(私人部门)约1.09亿人,较2019年均值水平1.28万人减少了1982万人,截至到8月,非农就业总人口回升至1.19亿人,较正常年份的就业缺口收窄至935万人。 分行业来看,就业人口中建筑、零售业修复比例最高,与经济活动中新屋开工、个人商品消费支出走势相吻合;服务业就业修复整体较弱,且分化也较大,其中休闲和酒店业修复约5成,而专业和商业服务、运输仓储业仅修复3-4成。 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金融活动、公用事业。疫情前后就业人数变动不大,均维持在正常年份的98%-99%;且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人数并未出现明显回升。 受疫情冲击后修复迅速的行业:1)零售业:4月零售业就业人数回落至正常年份的85%,截至8月已回升至96%,基本已回到正常状态,间接反映了目前美国零售销售已基本修复至疫情前水平;2)建筑业:4月建筑业就业人数回落至正常年份的87%,截至8月已回升至96%,也反映了美国地产业新屋开工数量达到历史高位,带来疫情后建筑业修复迅速。 修复程度仍较低/修复较缓慢的行业:1)休闲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储业:4月休闲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储业的就业人口下降至正常年份的52%、91%、91%,截至8月,就业人口则回升至正常年份的77%、94%、94%,修复比例分别为52%、40%、37%,反映目前服务业就业修复整体较弱,与高频数据反映的交通出行、餐饮业修复5成相吻合;2)制造业:4月制造业就业下降至正常年份的89%,截至8月就业人口回升至正常年份的94%,修复比例48%,美国当前制造业修复也相对缓慢。 2、时薪增速企稳,居民雇员收入逐步回升 8月时薪同比增速企稳,录得4.7%,周工时环比7月持平,录得34小时/周。从结构来看,零售业时薪增速增长最快,而休闲酒店业、运输仓储业的时薪环比7月有显著提升。 居民雇员收入逐步回升,带来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在时薪维持高增速以及就业人口逐步回升的背景下,5月以来美国居民收入中雇员报酬部分的收入逐步回升,同比增速由4月的-4%回升至7月的-1%,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叠加前期的失业补贴与纾困支票带来的高额政府转移支付带来7月居民个人收入增速达到8.2%。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一方面在《美国就业数据又不好了——7月美国非农就业点评》中我们指出,从各项领先指标来看时薪高增速难以延续,或带来雇员收入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美国国会就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仍未达成一致,而特朗普签署300美元/周失业补贴的行政令也尚未在全国正式实施,因此8月起财政转移支付或将出现显著收窄;二者共同影响下或带来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进而对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的高增速产生冲击。 风险提示:美国疫情扩散情况超预期,经济受疫情冲击超预期 报告正文 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37.1万人,预期135万人,前值173.4万人,失业率降至8.4%,预期9.8%,前值10.2%。新增就业人数继续超预期,但修复幅度持续放缓。但从就业结构来看,8月永久性失业人口继续提升,劳动参与率回升小幅至61.7%,疫情对就业市场的持续性冲击仍较严重。 1、分行业来看,美国各部门就业人口修复几何? 8月新增就业结构仍集中在服务业、贸易领域,制造业新增就业人口数量放缓。8月零售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休闲和酒店业、教育和保健服务的新增就业人口分别达到24.9、19.7、17.4、14.7万人,随着美国疫情得到控制,各类社交活动重启带来服务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持续提升。不过8月制造业新增就业人口2.9万人,环比7月(4.1万人)有所放缓,美国当前制造业生产活动修复程度仍较缓慢。 4月以来,美国各部门就业人口修复几何?整体来看,4月为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月份,当月非农就业总人口(私人部门)约1.09亿人,较2019年均值水平1.28万人减少了1982万人,截至到8月,非农就业总人口回升至1.19亿人,较正常年份的就业缺口收窄至935万人。 分行业来看,就业人口中建筑、零售业修复比例最高,与经济活动中新屋开工、个人商品消费支出走势相吻合(见《【华创宏观】海外复工排行榜:美国地产、美国零售、德法服务业>;德法零售业>;美国服务业、意西零售业——海外周报第23期》);服务业就业修复整体较弱,且分化也较大,其中休闲和酒店业修复约5成,而专业和商业服务、运输仓储业仅修复3-4成。具体来看: 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金融活动、公用事业。疫情前后就业人数变动不大,均维持在正常年份的98%-99%;且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人数并未出现明显回升。 受疫情冲击后修复迅速的行业:1)零售业:4月零售业就业人数回落至正常年份的85%,截至8月已回升至96%,基本已回到正常状态,间接反映了目前美国零售销售已基本修复至疫情前水平;2)建筑业:4月建筑业就业人数回落至正常年份的87%,截至8月已回升至96%,也反映了美国地产业新屋开工数量达到历史高位,带来疫情后建筑业修复迅速。 修复程度仍较低/修复较缓慢的行业:1)休闲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储业:4月休闲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储业的就业人口下降至正常年份的52%、91%、91%,截至8月,就业人口则回升至正常年份的77%、94%、94%,修复比例分别为52%、40%、37%,反映目前服务业就业修复整体较弱,与高频数据反映的交通出行、餐饮业修复约5成相吻合;2)制造业:4月制造业就业人口下降至正常年份的89%,截至8月就业人口回升至正常年份的94%,修复比例48%,美国当前制造业修复也相对缓慢。 2、时薪增速企稳,居民雇员收入逐步回升 8月时薪同比增速企稳,录得4.7%,周工时环比7月持平,录得34小时/周。从结构来看,零售业时薪增速增长最快,而休闲酒店业、运输仓储业的时薪环比7月有显著提升。 居民雇员收入逐步回升,带来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在时薪维持高增速以及就业人口逐步回升的背景下,5月以来美国居民收入中雇员报酬部分的收入逐步回升,同比增速由4月的-4%回升至7月的-1%,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叠加前期的失业补贴与纾困支票带来的高额政府转移支付带来7月居民个人收入增速达到8.2%。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一方面在《美国就业数据又不好了——7月美国非农就业点评》中我们指出,从各项领先指标来看时薪高增速难以延续,或带来雇员收入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美国国会就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仍未达成一致,而特朗普签署300美元/周失业补贴的行政令也尚未在全国正式实施,因此8月起财政转移支付或将出现显著收窄;二者共同影响下或带来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进而对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的高增速产生冲击。
未来五年约需三千万网约配送员 在今天的大街小巷,外卖小哥的身影常常穿行其中,为千家万户送去生活的便利。不久前,外卖小哥正式成为官方认定的新职业:网约配送员。这个庞大群体的职业现状如何?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网约配送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揭示了这份职业的更多特征。 根据报告,网约配送员有着职业定义,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接收、验视客户订单,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网约配送员的就业群体规模增长迅速,每天跑在路上的网约配送员已经达到百万级。 “‘网约配送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础设施’和新业态吸纳就业的典型代表,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时代生活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指出。 《2019年及2020年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配送员总数达到398.7万人,同比2018年增长了23.3%。在美团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中,有25.7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网约配送员总量的6.4%,其中,已有25.3万人实现脱贫,脱贫比例高达98.4%。 根据美团平台的调研数据,这部分从业人群呈现以下特征: 看年龄,在所有网约配送员中,20-40岁年龄段的占比超过83.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增的网约配送员中,20-30岁年龄段占比为45.3%,30-40岁年龄段占比为39.0%。 看工作时间,近六成网约配送员每天配送时间低于4小时,时间灵活是网约配送员工作的最显著特征。“就业时间灵活既是网约配送员工作吸引从业者的最重要原因,这也符合当代零工经济的特点:更多的从业者不再愿意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是倾向选择一种更为灵活的就业模式,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调查显示。 看收入,三成网约配送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五成网约配送员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职业快速兴起背后,消费和科技的支撑可谓缺一不可。 人社部报告指出,从消费市场需求看,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呈现并行发展态势,消费者的网购类型也愈加多样化,以往三日达的时效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生活服务需求,餐饮、生鲜、药品等具有明显的即时属性,使其需要被迅速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同时,网约配送员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产物。即时配送平台通过运用机器学习、运筹优化、调度仿真等技术,研发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跟踪网约配送员行进的方向和当前位置,结合实时运单情况,按照系统计算出的效率最高的方式分派和优化订单。以美团为例,在高峰期,每小时要支持29亿次的路径规划算法,平均0.55毫秒规划1次路线。此外还不断研发智能电动车、智能配送餐箱、智能语音助手等。 消费和科技的力量,未来同样有望为职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预计未来餐饮和零售线上化率将翻4-5倍,带动即时配送行业规模相应增大。”人社部报告指出,预计未来5年网约配送员的需求量约为3000万,即时配送订单规模快速增长,配送劳动力缺口仍长期存在,网约配送员市场价值将更加凸显。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上市公司在精准扶贫这场战役中各有打法:科大讯飞实施AI公益,东阿阿胶探路“养驴扶贫”、贵州茅台实践“高粱扶贫”,金融单位开展期货扶贫,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财报特色项目,扶贫成果写入半年报,为不少公司增添了暖心的色彩。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0日晚间,在3914份2020年半年报中,约有21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参与精准扶贫的情况。除了资金捐助外,上市公司发挥业务优势、创新帮扶模式,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扶贫队伍中,央企上市公司勇挑重担,动辄数千万元的资本投入彰显着国家意志,地方国企紧随其后,而民营企业的爱心更加代表了资本的温度。有意思的是,上市公司的扶贫力度与经营效益往往高度相关。从行业来看,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业务贴近性占优,在产业扶贫中表现突出,而央企不断扩充的基建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影响深远。 央企表率彰显国家意志 毫无疑问,中央企业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的“集团军”——承担着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定点帮扶任务,约占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1%。 使命在怀、重任在肩,顶梁柱更要顶得住!翻阅上市公司的2020年半年报,在扶贫事业中,央企上市公司的“出勤率”最高,投入力度之大、覆盖人口之广,都堪称表率。 例如,招商蛇口2020年上半年共计捐赠扶贫资金7000万元,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专业的统一公益平台在新疆莎车县和叶城县、云南镇雄县开展扶贫项目。中国中铁上半年已完成投入帮扶资金639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623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00人,培训技术人员2125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469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42万元。中国铁建上半年投入帮扶资金4917.6万元,物资折款333.3万元。中国化学上半年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约11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教育培训等。国投电力精准扶贫资金也支出不少,主要用于开展生态环境扶贫、工程扶贫等项目,帮助8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重金投入的同时,央企不断扩充基建扶贫,为贫困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中国铁建发挥主业优势,扩充基建扶贫,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异地搬迁、道路交通、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现代化进程。例如,免费帮助陕西省陇县北关村设计关山牧场旅游轨道交通勘察方案;助力山东省梁山县琉璃井村新农村建设,修建村内道路及扶贫车间等。 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承建了电网扶贫项目——三板桥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满足三板桥镇教育城及周边居民的用电需求,改善普安县电网结构,进一步提升当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该项目包含变电站及线路施工,目前变电站已具备验收条件,线路施工已完成 80%。 甘肃电投旗下的九甸峡公司,已于2020年6月份完成了卓尼县藏巴哇镇安藏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任务,并全部通过验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央企业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中,219个已宣布脱贫摘帽或正在检查验收,约占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县数量的90%,剩下的贫困县则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央企业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央企力量。 产业扶贫各出奇兵 从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到贵州茅台的“高粱扶贫”,再到羚锐制药的中药材种植扶贫……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产业扶贫方面,上市公司“百花齐放”,既造福社会又合作双赢。 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独具特色。据半年报介绍,公司坚持“把毛驴当药材来养”,形成了“东阿阿胶+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东阿阿胶与全国各地养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形成了养驴扶贫模式,积极推动13省24县出台39个养驴红头文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养殖奖励、圈舍补贴、利润分红等方式,推动当地毛驴产业发展,带动养殖户217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876个,养殖户收入提高20%以上。 截至2020年6月,东阿阿胶共在聊城以外区域签约规模化养殖合作客户114家,其中77家已实现养殖,存栏78976头,合作客户通过扶贫资金分红,雇佣贫困户劳动力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季度共实现扶贫资金分红1000万元。 与之类似,多家制药企业将原料需求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打造了不少扶贫样板。片仔癀2020年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科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在陕西省宝鸡和四川省阿坝州设立的两处林麝养殖基地,宝鸡市太白县林麝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以及陕西安康、四川雅安、西藏昌都等地的多个共建合作基地为依托,推动基地周边农户开展林麝养殖和寄养,使林麝人工养殖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羚锐制药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指导当地农户对中药材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并协议回收药材,帮带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脱贫”。 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产业扶贫上同样优势显著。上半年,大北农、雪榕生物、海大集团等公司都在积极对接贫困地区农业相关产业。其中,大北农开启了“委托制种扶贫模式”,公司下属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在国家级贫困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制种基地,涉及制种农户2000至3000户,每户增加种植收入2000元以上。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吸收贫困户入伙发展制种生产;对制种基地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制种亲本种子,对所需其他生产资料化肥、农药提供融资借款服务。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也在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帮扶贫困地区。贵州茅台上半年扩大了道真县有机高粱种植面积和增加收储计划,下半年公司还将建好酿酒用有机高粱“第一车间”,做好系列酒用有机高粱收储工作。山西汾酒目前的高粱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共申报种植10万亩,带动种植户约9000多户。 AI公益引领教育扶贫 用AI点亮人间烟火,“让科技有情怀,让公益暖人心”,这是科大讯飞的扶贫梦。近些年,科大讯飞全方位多角度推动了系列“AI公益计划”的运作,特别是在“AI教育公益”和“AI医疗公益”两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 “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科大讯飞持续开展“AI教育公益”“AI科普”和“百校千师”招募行动,用AI赋能乡村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偏远山区。目前,公司的AI教育公益计划已陆续走进云南、贵州、四川等50多所学校。 “扶智先通语”,2019年,科大讯飞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务院扶贫办以及中国移动共同签订了“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根据合作协议,科大讯飞将鼓励支持APP及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在全国贫困地区落地,力争帮扶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学会说普通话。半年报显示,目前,语言扶贫APP已在云南、广西、甘肃、新疆等地使用,累计用户32.8万人,其中云南省用户22.1万人。 此外,科大讯飞还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残障人士赋能。目前,科大讯飞通过讯飞开放平台,向1000余开发信息无障碍应用的创业团队、70余万的失明者和失聪者,日均提供上亿次的免费服务。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智医助理”已在全国11个省份近百个区县、超2000个乡镇级医疗机构、超20000个村级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就业扶贫互惠双赢 与产业扶贫逻辑类似,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有岗有活,是创收的根本之策。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帮扶的同时,往往还能对自身业务有所补充。 如科大讯飞,2020年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社局签订了共建“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贫困户提供“贵州方言标注员”等技能简单、人员需求量大的在线工作岗位,近期已对67位当地贫困户进行了培训并为培训达标的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后期计划培训至少500位专业人才,通过当地人带动当地人不断提升脱贫人员的就业能力。 神思电子也有相同的思路。上半年,公司积极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引入菏泽鄄城县花李庄村扶贫项目中,打造“AI工场”,培养农村数据标注员,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农业类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有着天然优势。例如,牧原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通过在贫困县进行产业投资,带动贫困县就业4万余人,推广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复制推广到13省53县(区),精准覆盖带动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牧原各子公司开展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228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43人就业。 央企际华集团则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就业,工资最低不低于2000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集团下属公司还在建设3条鞋靴生产流水线,计划用工总人数(少数民族)约为100人,做到独立运行、承接订单,成为新疆地区一个有影响力的制鞋基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庄严承诺。而这支由上市公司组成的扶贫生力军,还将继续这光荣的事业,勇往直前。
晓非 8月26日,以“浪奔”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结合“后疫情时代地产行业新机遇”和“新基建下中国地产经济发展”等时下热点,200余位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论企业战略和布局,共谋行业健康发展。直播》》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工作564万人,仅为年度方针的63%,远低于历年同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7月份镇查询失业率与上月持平,仍旧处在5.7%的高位。下半年,又有870多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政府在5月的政府报告中再次明确了“稳就业”的基调。新一轮“直达性”政策创新有望构建“保就业-稳消费”的双向循环。2万亿的财政特殊转移支付直达基层,在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同时,也将夯实中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需求端基础。
越来越多的人正翘首以待,期盼火热的消费赶快到来,来拯救自己的工作,稳定自己的收入。 当前经济面临的很多问题,如增长、就业、收入等,消费都能药到病除。问题是,在人们期待消费复苏时,每个人正变得精打细算起来。你精打细算过日子,别人也正有此意,究竟谁来扩大消费呢? 消费决策,分散在千千万万的人手中,激活消费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本文希望论证的是,结合当前国内经济情况,要激活消费,牛市必不可少。某种意义上,激活消费的意义有多重要,长牛慢牛的政策基础就有多坚实。 破解循环论证难题 促消费,首先遇到的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论证难题:激活消费,以收入稳定为前提;收入稳定,以就业稳定为前提;就业稳定,离不开活跃的消费。最终就是一个无解的循环论证,靠消费促消费。 遇到这种情况,靠市场自发调节是没用的,只能靠外力扭转局面。 先来看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例子:牛市是怎么起来的? 牛市的启动,离不开大规模资金注入,资金流入又以乐观的心理预期为前提,而只有牛市来了,市场心理才会从悲观转向乐观。于是也得出一个与促消费相似的结论:靠牛市启动牛市。 如果只能靠牛市启动牛市,我们就看不到牛市了。每隔几年光顾一次的牛市,是怎么来的呢?有人归结为否极泰来,熊市到头,牛市自然就来了。这只是一种类似宿命论的结果描述,不具备任何可解释性。 事实上,熊市跌到最低点时,人们无比悲观,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市场笼罩在恐惧之中,并不会自动触发什么“否极泰来”的上涨。市场之所以会反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走的投资者都离场了,留下的,要么是走不掉的,如上市公司的股东,要么是套牢装死、甚至做好准备传给下一代的股民,还有极少数抄底待涨、根本不打算离场的聪明资金。 此时,持股者都是不会离场的“强硬派”,对坏消息脱敏,大盘就跌无可跌了,形成了所谓的“铁底”。 市场处于“铁底”时,跌不下去,却也很难涨起来。遇到好消息,指数往上跳一跳,但很快又会跌下来。此时,扭转局面需要靠大玩家,如著名投机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所说: “真正的转折一般依靠大玩家,作为股市上的先锋,大力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大玩家的大力买入,推动股价上涨,量价齐升,形成牛市初期氛围,带动市场情绪。牛市氛围吸引更多资金涌入,于是,牛市启动了牛市。 同样,走出促消费的死循环,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外力。 这次不一样 靠外力重启低迷的经济,我们对此并不陌生,凯恩斯主义是这么倡导的,各国政府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以我国为例,每当经济陷入低迷,降息、减税、贷款投放、基建投资等刺激政策就会出台,且每次都不负众望,成功拉动经济复苏。 这一次变得尤其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从投资转向消费。投资为核心驱动力时,政府可直接下场,通过修路建桥盖房子等基建投资拉动经济;但如果基建投资接近饱和,增长源头主要依赖消费时,面对民众消费意愿不高,政府却缺少直接下场干预的手段,“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某种意义上,经济驱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使得这一次的经济刺激与以往不同,难度更大。 消费的活跃,以稳定的收入预期为前提。政府虽然不能直接代替民众消费,却可以通过“稳就业”来稳定民众收入预期,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消费基本盘。 稳就业就是稳企业,核心手段是减税、降费、续贷。其中,续贷尤为重要,理论上讲,只要贷款资金跟得上,企业没有订单也能活下去,过去我们讲的很多基建相关的“僵尸企业”,便是这么续命的。 所以,只要决心够大,金融资源跟得上,稳就业是能做到的。 从各产业吸纳就业情况看,制造、建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等四个行业居前;从单位GDP吸纳就业指标看,教育、水利环境、公共管理、卫生、建筑等行业居前。未来,这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有望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 难以琢磨的消费心理 只要就业稳住了,消费就不会大滑坡,但还不足以让消费活跃起来。 通过稳就业政策,假定消费者能稳定地获得100元收入,但究竟拿出80元还是40元用于消费,其实是个消费心理问题。 消费心理非常复杂,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市场波动,还是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的失败,很多时候都源于未能有效把握消费心理,如凯恩斯所说: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唯一对象。……虽说赚取利益是雇主们最关心的问题,可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帮他们牟得财富还是得另当别论的。在经过从生产到消费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消费方向的改变与否,市场需求量的多少,则完全看投资者的眼光和预见能力了。” 企业预期消费者喜欢A,消费者却喜欢B;企业预期消费者会扩大消费,消费者却缩衣紧食;……种种不匹配,都会造成企业的失败。 此外,这种影响还是相互的。当企业预期消费低迷时,为规避风险,会减少投资,解雇富裕劳动力,从而减少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力,导致消费更加低迷。 就当前情况看,激活消费欲望具有很高的紧迫性。如果消费迟迟起不来,企业没有订单,靠减税、降费、贷款三板斧稳就业,终究是一时之举。最终,缺乏订单的企业难免破产,还会以不良贷款的形式反噬金融体系。 减税、降费、续贷的组合拳出台,就业算是暂时稳住了,各方期待的是消费赶快活跃起来。从时间窗口看,等待时间可能不会超过半年,时间一长,稳就业的各项措施就会功亏一篑。 曲线促销费,牛市很重要 兜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激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消费欲望,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心理。扭转消费心理,常常让人有无处下口之感。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消费,出台再多的促消费组合拳,也很难成功。 怎么办呢?不妨学学互联网企业。 Tik Tok的全球风靡告诉我们一件事,大概没有人比互联网企业更懂用户心理。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秘诀并不复杂,就是站在用户的视角想问题。凡事不要先想着企业的目标,要看用户想要什么。顺着用户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同样,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激活消费,要达成这一目标,走直线是行不通的,要曲线救国。 消费者想要什么呢?疫情之后,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经济形势,消费者不想花钱买买买,只想提升财富安全感。所以,要想激活消费,只能先满足消费者对财富保值增值的诉求。 就国内民众而言,财富保值首先想到的是房地产,但房地产单价太高、负债周期太长,对普通消费有显著的挤压效应,把财富保值的资金渠道从房地产引导至股票市场,才是真正的双赢:既能快速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要求,又对消费、投资有切实促进作用。 所以,这一次虽然激活经济的压力很大,但“房住不炒”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决。政策真正想做的,是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只要资本市场活跃起来,企业可获取不需偿还的资金,短期内没有订单也能维系运营;民众也达到了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财富增值的目标实现后,被压抑的消费欲望自然也就被激活了。 届时,消费被自动激活,企业营收增加,估值修复式上涨,形成正向循环,新一轮繁荣也就开启了。 曲线促消费,牛市很重要。 治本之策 面对大萧条后全球范围内的信心危机,凯恩斯曾提议道: “一种激进治愈影响当代世界经济生活的信心危机的方法,是允许个人把收入用于消费或预定某种特定美好前景又有能力购买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而且要使得个人除了这两种选择之外,别无他法。” 凯恩斯提到的两个选择,就是消费和买股票。如果个人资金只有这两个选择,即便短期内消费意愿低迷,那资金也只能流入股市,同样能助力经济走出萧条。 某种意义上,我们当前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随着各地对“房住不炒”的贯彻,货币流入房地产的水龙头已经收紧,个人收入要么直接消费,要么炒股买基金,要么购买银行理财。而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也在更多地向资本市场倾斜。 当然,靠牛市促消费只是金融层面的措施,金融层面的措施终究治标不治本。要恢复各方信心,中长期看,关键还是靠产业升级,靠创新驱动,靠提供真正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与服务。 凯恩斯曾说,“之所以会存在失业问题,是因为人们都想要月亮”。人们想要月亮,无人能造月亮,所以才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一边是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工厂没有订单,工人失业。 某种意义上,根本不存在需求不足,消费者之所以不消费,只是因为企业提供的,不是消费者想要的。 近期,身边很多小伙伴换手机都在买华为。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华为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我们激活的,就只会是对苹果的消费,不会是对华为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