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披露了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706.02亿元,同比下降28.21%;净利润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 尽管业绩收到疫情的冲击,但格力电器分红的“传统”并未中断。格力电器披露今年上半年利润分配预案,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10元(含税),派现总额近60亿元。自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累计实施现金分红676.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上半年业绩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二季度较一季度业绩增长明显: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09.09亿元,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96.93亿元,环比增长137.67%;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58亿元,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8.04亿元,环比增长208.35%。 二季度股东榜单显示,“北上资金”2020年以来持续增持,位居第一位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已提升至15.46%。 研发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格力已有28项“国际领先”技术,累计申请专利68747项,其中发明专利34072项。在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格力电器排名全国第六,连续多年蝉联家电行业榜首。今年上半年,格力以自主研发的核心科技为用户创造健康风、舒适风、节能风、新鲜风、智慧风,空调行业蝴蝶振翅,掀起“中国风”创新风潮。 疫情推动了格力营销模式的大变革,在“直播带货”呈现井喷式热潮背景下,格力以直播为切入点,联动“格力董明珠店”和线下百万经销商,创造性地提出并打造“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格力新零售模式,在渠道创新的新赛道上积极求变跑出“加速度”,于危机中育新机。 数据显示,今年来,截至8月1日,格力共举行了7场大型直播活动,销售额总计330亿元,“新零售”成果显著。 以布局“格力董明珠店”为目标,今年以来,格力充分撬动线上线下双重优势,联动全国百万经销商,构建起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格力新零售”模式,更加贴近用户和市场,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以厂商、消费者和经销商共赢为原则开创零售新局面。
8月31日下午,国美零售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上半年,国美零售营收190.75亿元,去年同期343.33亿元;归母净亏损扩大至26.2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80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国美零售表示,主要受新冠病毒爆发的影响。在疫情严重的第一季度,集团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约61.48%,而第二季度借助线上直播等方式获得快速回升,同比下滑大幅缩窄至约26.32%。 半年报称,得益于疫情期间大力拓展社群及国美APP在数字化本地零售上的贡献,集团社群+国美APP的交易总额(GMV)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70%。 此外,通过四、五月份成功引入京东及拼多多作为战略伙伴,国美零售在该等电商平台的GMV增长超过100倍。 然而,从渠道数据来看,国美电商平台的拓展仍处于有增无量的尴尬阶段。上半年,国美零售来自线上的销售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收入仅2.33亿元,占比不足2%,同比下滑85.45%。 而来自线下的销售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收入为188.42亿元,占比98.78%,较上年同期减少42.45%。 报告期内,国美零售有1360间门店合资格用作可比较门店,实现销售收入约162.01亿元,比2019年同期的263.76亿元减少38.58%。 此外,来自县域店的收入占比已提升至整体收入的8.23%,对比去年同期为5.49%,而来自新业务(包括柜电一体、家装及家居等)的收入占比已提升至整体收入的7.02%,对比去年同期为5.20%。 2020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的毛利为17.13亿元,上年同期为49.97亿元。综合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7.92%降至11.65%。 报告期内,国美零售全额偿付了本金总额为466百万美元的海外债券。截至2020年6月30日,国美零售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4.37亿元。 进入2020年以来,国美零售动作不断,先后与金融机构、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被业内认为是在为国美零售创始人黄光裕回归提前做准备。 自2008年11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身陷囹圄以来,黄光裕何时出狱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6月26日,国美零售公告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裁定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小店经济”与就业、民生息息相关。8月28日,阿里零售通发布“W计划”,向其覆盖的150万家社区零售小店全面开放数字操作系统。 4年前,阿里推出零售通;今年发布的“W计划”即小店日销万元计划。“零售通的视角将从以前的品牌商供给侧转化为品牌商跟零售通形成一个整体,服务百万小店,”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对记者表示,经过这几年发展,零售通已从扩展规模、提升效率,进入为小店创造价值的新阶段。 数字化赋能小店 主客交互中提高经营能力 据悉,零售通全面开放的数字操作系统,集合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品牌供应商等资源,形成了推进“小店经济”的一站式数字化赋能方案。 “一个小店的货架很有限,通常一两千个SKU,零售通整个平台有超过40万。通过记录每一次交易,小店的标签会不断丰富,店主推商品将更加精准,提高小店的经营能力,”林小海向记者表示,在接入零售通的数字操作系统后,将会涌现出一批日营业额过万元的小店。 通过“W计划”,零售通向其所覆盖的150万家小店开放包括POS机在内的数字小店操作系统、10000款小店渠道专供新商品,向小店提供包括免息赊购、滞销赔、过期赔等金融扶持政策,并打通支付宝、淘宝、饿了么、大润发等阿里经济体资源帮小店引流增收。 阿里巴巴零售通智慧门店工作人员肖鑫萦告诉记者,零售通如意POS就是帮助小店店主从感性认知决策到通过数据分析提高运营能力的抓手,优化的供应链与精准营销,将为小店留出最大利润空间。 “以往店主更多的是奔波于批发市场之间,而有了大数据选品,会在结合本店销售数据的基础上为店主进货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给出合理定价建议,还可以及时帮助调整库存水平。”肖鑫萦介绍称。 28日,林小海透露,目前已有近23万家小店预约了零售通的“W计划”,今年的目标是能够触达至少50万家小店。 二线城市起步 持续下沉至乡镇 发展4年多来,零售通已经是中国最大的B2B快消平台,入驻有150余万家小店和95%以上的知名快消品牌。 “品牌商在一二线城市的供应体系已经很完善,而在往下的城市供应链能力则较低,另外,县城、乡镇的小店也面临商品品类有限、质量不好等各种痛点。”对此,林小海向记者表示,下沉到县城甚至乡镇,零售通能为小店创造的价值和为品牌商创造的价值将更大。 “零售通是从二线城市起步的,业务目标城市是在二至六线城市,”林小海提到,预计零售通接下来几年在县城和乡镇的发展速度会快过二线城市。 “目前阿里的菜鸟物流只能配送到县城,乡镇还不能做到送货上门,但是经销商有送货上门的能力,”林小海告诉记者,零售通在县城业务占比已经达到25%,“今年我们会以县城为根据地,进一步打开乡镇,主要是通过县城本地的合作伙伴,比如深度分销的云仓客户,把云仓商品运送到县城经销商这里合流,由经销商配送到乡镇,这就实现了合流。” “从县城拓展到乡镇的经验是我们重庆团队做出来的,现在正复制到湖南、湖北等地。”林小海介绍称。 加注社交团购 构建线上线下快消矩阵 据了解,零售通日前成立了创新部门,将与大润发的生鲜供应链紧密配合,把社区团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 “疫情过后,冷链商品成长率很高,小店卖这类商品的单价与毛利率相比于常温商品都要高一些。但零售通只有常温商品,没有低温商品和低温冷链”林小海向记者透露称,现在正在浙江宁波做一些测试,探索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尝试把大润发的日配、低温冷冻冷藏接入零售通,给到小店更多的供给。” “阿里通过自营、投资入股、联合运营等多种方式加注社区团购,展现出势必要在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心。尽管阿里有着海量的供应商数据,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社区团购是以私域流量为根基,需要将社交因素考虑在内,建立消费者之间相互的联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记者表示,“阿里零售通最大优势就是数以万计的门店已经覆盖了一定范围的消费者,邻里关系使得获客成本更低。” 事实上,快消与生鲜,电商渗透率都比较低,仍以线下为主消费渠道,零售通将持续推进小店接入饿了么配送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商圈”。 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内部,从服务半径来看,大润发辐射10公里,盒马打造“3公里生活圈”,以百万计的零售通小店将中间空白填满,有望完成对线下即时消费场景的全覆盖。
近期,媒体报道称,泡泡玛特线下机器人商店已突破1000间。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截止2019年12月31日,泡泡玛特在57个城市布局了825间机器人商店,2020年泡泡玛特机器人商店继续扩张,至今已新增300多间。 2017年,泡泡玛特开始在线下布局机器人商店,市场反响良好。据泡泡玛特招股书,2017年泡泡玛特机器人商店销售额为556万元,2018年达到8643万元,2019年达到2.4亿元,三年销售额累计已突破3亿。此外,机器人商店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也由2017年的3.5%提升至14.8%。 如今,泡泡玛特的机器人门店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其中一部分为零售门店未覆盖的城市。机器人商店的租赁、人工和维护成本较低,且泡泡玛特可以快速获得市场反馈,为零售门店的扩张提供依据。 与零售门店不同的是,机器人商店的布局更加灵活,目前泡泡玛特的机器人商店已经进驻了机场、地铁、写字楼、商圈等多个渠道,满足消费者在旅行、通勤、午休、逛街等不同场景中的购买需求,打造新零售下的优质购物体验。例如一位消费者表示,每次带孩子出门旅行,都会在机场或者沿途的机器人商店买一个盲盒,“一个盲盒孩子能玩一天,就解决了路上的烦闷和枯燥。” 泡泡玛特机器人商店除了在渠道领域不断深耕之外,还通过场景布置和氛围营造,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和情感互动。据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介绍,几乎所有的机器人商店都配置了大型的玻璃钢来展示IP形象,增加品牌、IP和消费者的互动。此外,泡泡玛特还在全国开设了多家特色机器人门店,包括无人店、DP点位,打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未来,泡泡玛特将继续深耕机器人商店这一重要渠道,覆盖更多城市和地区,满足消费者多种场景的购物体验,进一步培养消费者品牌心智。
据创业邦报道,点滴能源宣布完成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合鲸资本领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网点扩张及技术研发投入。 据了解,点滴能源成立于2020年1月,是一家柴油油品零售网络运营商,通过撬装式加油网点建立起全国性柴油加注网络。点滴能源的产品既包括柴油零售网络综合运营和供应链服务,也包括液位仪、加油机硬件和SAAS、ERP和CRM等软件系统。 自成立以来,点滴能源已服务100多个加油站点,其中自营撬装式网点30多个,已为韵达、中通、圆通等近20个大型客户及近50个中小型客户提供油品加注及软硬件系统服务,且在信息化方面已实现软硬件配套设备销售数十套。 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表示:“点滴能源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为传统柴油零售市场注入新的生产力,成为了合鲸‘产业链赋能’投资策略的标杆项目,我们会调集资源助推点滴能源布局市场,赋能赋能者。”
8月19日,医药零售巨头一心堂(002727.SZ)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门店数再次刷了记录,目前拥有6683家直营连锁门店,今年上半年就新增门店417家。 报告期内,一心堂上半年实现营收60.29亿元,同比增长19.15%;实现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23.46%。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源于旗下门店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省外市场发力和防疫物资需求的大幅增长。 跨界合作探索医药零售新模式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一心堂实现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春节期间,一心堂遍布全国的6000多家门店均坚持营业,并延长营业时间,严格管控商品价格,承诺不涨价,这也是公司业绩上涨的重要原因。 华创证券分析师刘宇腾认为:“2019年是医药商业行业分化元年,政策监管重拳频出,包括执业药师审核、五险一金缴纳以及增值税进/销项核查力度加大,不合规中小药店逐步退出,一心堂(002727.SZ)、益丰药房(603939.SH)、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国药一致(000028.SZ)五大药房优势显现。” 随着医药零售行业利好政策的加码,除业内竞争加剧外,资本跨界布局医药行业也动作频频。日前,中国邮政与石药集团携手,除了共同打造“邮政石药大药房旗舰店”,还将推出“邮政+”合作经营药店的模式,打造邮政特色医药连锁零售新模式。此外,快递业巨头也竞相入局医药配送领域。 对此,一心堂也采取了跨界合作的战略,例如在海南与中国石化合作推广“加油站+药店”的服务模式。一心堂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也会继续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包括近期海南一心堂和其他业态连锁合作的方式。” 扩张模式启动 随着医药零售企业竞争加剧,加速全国业务布局、增加门店数量成了各医药零售巨头发力“竞争点”。 作为五大药房中最早披露半年报的公司,一心堂在报告期内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6683家,拥有医保刷卡资质的门店达到5727家,医保覆盖率达85.70%。公司直营网络覆盖10个省份及直辖市,进驻28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云南省以外区域门店数量占比39.20%。在除云南以外的诸多市场,也具有较大品牌和服务影响力。 一心堂表示:“公司重点发展区域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同时兼顾华北地区的门店发展,公司战略将逐步着眼于全国市场,同时坚持核心区域门店高密度布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门店布局结构。针对未来重点布局区域,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海南、广西、山西等地,公司将不遗余力地去拓展市场,布局越深入,扎根越深,基础就越稳固,竞争能力就越强。” 与此同时,其他几家零售药企扩张步伐也未停歇,大参林今年4月份公告数据显示,自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增加的门店达到了1005家,其中新增直营门店516家,加盟店76家,收购门店501家。与此同时,老百姓药房新增门店913家,其中自建门店674家,并购门店277家。益丰药房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共有门店4869家(含加盟店419家),净增117家。若国药一致完成合并,预计旗下门店数将突破7000家。 各巨头看好未来行情 医药零售巨头扩张步伐提速,也意味着看好行业未来的发展。国家近期密集出台的降税减费措施,力求弥补各类公司在疫情期间的经营损失。据刘宇腾测算:“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药零售巨头全年业绩的将被增厚2%,其中预计2020年四大药房净利润同比增厚2%,国药一致增厚0.5%。” 据了解,疫情相关的物品主要分为两类,即防控物资类;药品及保健品类。其中,口罩、体温枪等防控物资物品,自1月20日起,药房大多出现销售一空现象,在短期内出现销售暴增现象,但该类防控物资的业绩增量主要为一次性业绩增厚。而感冒药、抗感染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药品及保健品销售金额也呈明显增长态势。半年报显示,由于疫情影响防疫意识加强,相关药品销量增加,一心堂的中西成药、医疗器械/计生/消毒用品、中药分别实现营收41.64亿元、7.95亿元、5.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50%、128.88%、31.10%。 中信证券云南分公司投顾陈明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心堂等医药零售巨头在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由于这种连锁商业模式的特殊性,既拥有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可实现从互联网业务到线下实体经营灵活变通;同时,企业在全国布局的门店也有其独特价值,不仅可以专注经营医药零售,还可以拓展至其他商品销售,使其在后疫情时期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稳健性,未来还有升值的空间。” 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一心堂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消费升级、国民对健康刚性需求的增加以及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医药零售行业面临长期发展机遇,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面对愈加理性成熟的下沉市场消费者,商业生态完备的电商平台逐渐凸显出竞争优势。深耕县镇消费市场逾3年,苏宁零售云通过对传统零售门店进行全价值链平台赋能,打通全品类采购、销售、物流、金融等环节,在下沉市场实现了快速复制,3年共计铺设6650家门店,年营收也迈入百亿元级规模。 实体零售关店潮涌现的背景下,苏宁零售云逆势开出逾6600家门店,身为掌门人的张近东对此公开评价称“零售云是苏宁互联网零售发展最成功的创新实践。”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新开了3000家门店,绝大多数门店都保持了非常好的服务和盈利能力,也有很多新品牌合作商加入我们的体系,助推了我们的成长。”谈及零售云的快速崛起,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各个区域的密集布点和单店质量的不断提升,去年零售云单月的销售突破了10亿元,在今年的6月份单月销售突破了28亿元。” 聚焦下沉市场 3年开设6650家门店 一二线城市用户流量红利的见顶让曾经将主战场放在一二线城市奋力厮杀的电商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纷纷开始布局线下门店。 2017年,作为苏宁深耕下沉渠道的重要战略项目,零售云被正式推出。通过整合品牌、供应链、技术、物流、金融、运营等智慧零售资源,以及全场景、全价值链的赋能,零售云被打造成在县镇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店铺类型,兼具实体店的服务、体验以及互联网店铺的社交分享、在线下单、送货到家的全场景门店。 “2018年,我与同行好友交流以后考察了周边已经开业的几个零售云门店,无论是在门店装修,还是样机陈列、人气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的王志霞在2018年3月加入了苏宁零售云并开设了一家零售云门店——殷巷店。 回想起加盟零售云的那一年,王志霞感慨道:“当月门店销售就有60多万元,第一家门店的顺利开业和后续经营给了我很大的信心,4个月后,我又在8公里外的秣陵镇开了第二家店,首月销售也有50多万元,算下来相比我之前开的手机店,转型以后门店的毛利差不多翻了三倍。” “今年一季度我们依然保持了33%的增长。相比一二线城市,零售云所面对的市场它的人情比重会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受疫情影响相对少一些。”采访中,顾伟告诉记者,疫情缓解后二季度零售云增长达到170%,”我们做过一个具体的对比分析,在过去的6个月当中,我们的增长幅度最低的一个月会比行业的平均水平高70%。” 据了解,疫情之下今年上半年苏宁零售云依旧发展强劲,以每月超过300家新店的开店速度保持稳健增长步伐。截至目前,苏宁零售云门店数已达到6650家,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超5000多个县镇。依据目前的开店速度,到今年年底零售云的门店数量将达到8000家。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消费升级换代需求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单纯线上模式在物流和售后服务方面对这部分主持的体验提升不明显,因此运用线上能力赋能线下服务升级应该是对市场有吸引力的做法。”提及零售云的发展模式,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切入家居新赛道 目标5年内销售300亿元 作为零售行业的“老司机”,苏宁起步于家电零售,经过30年的发展,其在家电、3C领域的运营能力拥有专业水准。 采访中,王志霞告诉记者,在零售云门店的陈列上,店面商品主要以家电、3C类为主,同时通过云货架可以链接苏宁易购所有商品销售,通过云店铺小程序,利用社群分享裂变的玩法,销售高频低价的快消、百货类商品。 最新消息显示,近期零售云还将进行云货架的升级和迭代,在原来家电3C的基础上会扩张家居、母婴等品类产品,切换到家居新赛道。 谈及为何会在原有家电3C的基础上选择家居行业,顾伟表示,“家居的购买场景和家电有非常高的融合度,物流配送服务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尽管购买频率可能会低一些,但它可以互用家电赛道沉淀下来的客群。我们的目标是用五年时间在家居赛道上也能够实现300亿元的规模。” “各种家庭场景的消费应该都是比较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通过线下体验更能够提升体验的是家居环境相关的产品,从品类属性上也是与家电最为密切关联的。”提及苏宁零售云切入家居新赛道,采访中,崔丽丽表示,“有必要关注小镇青年的消费偏好,他们可能代表了下沉市场的消费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