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墩施工现场,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水下取土作业。这款由中铁大桥局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绞吸机器人,能够实现沉井下沉过程的可控、可测、可视,破解了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盲区取土”难题,将大大提高未来桥梁建设中大型水中沉井基础的施工效率。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主要施工点是江面上两个巨大的桥墩,其中,由中铁大桥局施工的6号主塔墩沉井平面尺寸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 据了解,该沉井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水下地质条件复杂,要穿越3层粉质黏土层,传统的空气吸泥机难以在粉质黏土层吸泥作业,且取土时存在盲区,施工工艺效率较低。 此次投入使用的智能绞吸机器人有两种,相较于传统设备有了质变的提升:一种履带式绞吸机器人外形像个坦克,履带可以在高低不平的水底平稳前行,通过前端的液压绞吸头旋转将泥土打碎进入排渣系统;另一种龙门式绞吸机器人为框架结构,主框架位于沉井内壁,绞吸头在水下泥面灵活取土。 据介绍,这两种绞吸机器人均安装了水下传感器,水上的操作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取土情况,实现井孔内高效、精准取土作业,确保沉井安全可视、可测、可控下沉。
明阳智能披露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32088.02万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062.42万元,同比增长58.95%。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上半年营收同比翻倍,净利润增长近六成,这是明阳智能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实现营收83.21亿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业绩的高增长让资本“嗅”到了投资机会。二季度,北向资金和冯柳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持仓数量达3224.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4%,高居无限售流通股股东第四位;知名私募大佬冯柳执掌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持仓1000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明阳智能主推的半直驱技术路线优势,成为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利器。现阶段,明阳智能已经形成以5.5MW、6.45MW、7.25MW、8.3MW等产品为主的海上风机产品谱系。在新机型研发方面,明阳智能重磅发布MySE11MW-203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03米,单机容量高达11MW,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机型,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目前,明阳智能正在进一步推进1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和12-15MW海上大机组的研发。 随着MySE系列风电机组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明阳智能新增中标订单容量和在手订单容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风电机组新增中标项目容量约1.9GW,位居行业前三。其中,陆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约0.9GW,占比约为47.55%;海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容量约1GW,占比约为52.45%。新增订单中单机功率3MW及以上机组订单合计达97%,海上风电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达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
上半年营收同比翻倍,净利润增长近六成,这是明阳智能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实现营收83.21亿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业绩的高增长让资本“嗅”到了投资机会。二季度,北向资金和冯柳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持仓数量达3224.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4%,高居无限售流通股股东第四位;知名私募大佬冯柳执掌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持仓1000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明阳智能主推的半直驱技术路线优势,成为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利器。现阶段,明阳智能已经形成以5.5MW、6.45MW、7.25MW、8.3MW等产品为主的海上风机产品谱系。在新机型研发方面,明阳智能重磅发布MySE 11MW-203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03米,单机容量高达11MW,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机型,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目前,明阳智能正在进一步推进1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和12-15MW海上大机组的研发。 随着MySE系列风电机组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明阳智能新增中标订单容量和在手订单容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风电机组新增中标项目容量约1.9GW,位居行业前三。其中,陆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约0.9GW,占比约为47.55%;海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容量约1GW,占比约为52.45%。新增订单中单机功率3MW及以上机组订单合计达97%,海上风电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达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一共有四个比较大的风口,除了移动互联网之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三个风口都踩上了,我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了。”在北京百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炼智能”)的一间会议室里,百炼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冯是聪对记者感慨道。 三年前,美国B2B营销智能化服务公司ZoomInfo驶入发展快车道,并于今年6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如今市值稳定在180亿美元左右;两年前,对标ZoomInfo的百炼智能在国内成立,并在短时间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如今也备受资本青睐。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机遇,百炼智能在做的事情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量。”冯是聪告诉记者:“随着新基建规划的大规模落地实施,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方向,将会迈入‘黄金时代’。” 技术打通数据孤岛 “我发现过去的销售在进行客户拓展时,往往都是依赖个人的人际关系获取销售线索。”冯是聪对记者表示:“传统的获客方式带来的是低效率和高成本,利用AI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获客解决方案正是市场所需要的。而且,能够帮助企业赚钱的生意永远都是好生意,投入产出比可以非常清楚地计算明白,这是真正的刚需。” 时光倒回至2003年,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的冯是聪曾是中国第一代通用搜索引擎“北大天网”核心研发成员之一。作为连续的创业者,冯是聪作为技术VP参与了秒针系统的创立,他也曾是明略数据的联合创始人兼CTO。抱着对市场的期待,凭借对技术的信赖,如今的百炼智能,是冯是聪首次作为CEO的第三次创业。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深度加工。目前公司的三大核心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能够打通数据孤岛,让分散的数据进行聚合。”冯是聪解释道,“我们会先将互联网上现有的公开的零散数据进行采集,比如说企业工商信息、招中标信息等;接着会将原本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比如说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信息要素提取出来,形成一个互联网的知识图谱。而知识图谱可以提炼出一个企业的多维度信息,帮助企业智能获客和精准获客。” 做企业B2B营销“数字引擎” “百炼智能服务的行业主要涵盖了三个方向,分别是快消行业,包括食品和日化;保险行业;能源化工行业。今后会在这三个行业中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和研发。”冯是聪谈道。 说罢,冯是聪拿出了电脑,在大屏幕上为记者演示了百炼智能研发的SaaS产品“渠道宝”。“我们做的是满足企业B2B营销获客全流程需求的SaaS产品,客户拿到账号名和密码以后就可以直接登录进行操作。”冯是聪操控着鼠标,在系统中熟练地勾选着自己所需的信息,整个页面如同企业B2B营销版的搜索引擎。 冯是聪向记者解释,“渠道宝是基于全网招中标信息大数据的一款渠道拓客产品,只要有新的数据样本进来,我们的机器就会进行学习,学习以后模型也会实时更新调优。从数据层面说,积累的数据越多,精度就会越准。” 谈及建模和调优,冯是聪分享了他与第一个客户之间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该客户是食品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当年正推出一款“胶囊咖啡机”。“我们讨论了十几个维度,比如商圈、写字楼、企业性质、行业性质、男女比例等,按这些数据建立了模型并据此进行咖啡机布局。”冯是聪说:“从最开始的锁定客户画像,到找到这个客户的名单、联系方式,再到预测成单、预测销量,百炼智能帮助客户打造了整套的潜在客户挖掘系统,并打通了客户的CRM管理系统,每天咖啡销售了多少杯,都能够传回系统中,并不断优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谈及和多家知名头部企业达成合作的经历,冯是聪说:“我们坚持的一个打法就是从上往下打,从头部客户往腰部客户下沉,最后再往长尾客户打,因为头部客户的壁垒是最高的,但是只要坚持做下来,之后在同行业复制就简单了。而且,打头部客户的壁垒非常高,友商进入也就非常困难。” 资本赋能梦照进现实 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想成为中国版的“ZoomInfo”,更要有资本的加持。 “百炼智能从成立第一天起,就严格按上市公司要求的去做,融资拿到的钱都在进行纯市场化运营,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冯是聪透露,“目前来看,比较适合的就是在科创板上市,但因为现在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暂时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计划表。” 虽然公司发展时间尚短,但冯是聪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三年规划。“今年我们计划实现小规模盈利,希望明年现金流为正,后年则具备了上市的条件,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想法。” 从CTO到CEO,带给冯是聪的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而是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坦率来讲,角色转换对我来说确实有一定的挑战。”冯是聪坦言,“原来我更多的是做技术,‘幕后’管理好整个公司的运营,也是有一定的压力。” 不过,技术出身的冯是聪在与客户沟通时,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当客户提出要求时,我能清楚知晓通过技术是否可以实现,而不是回头再去找别人帮忙,能做就做,不能做不勉强,更不会夸大其词。”冯是聪对记者进一步表示。 冯是聪回顾创业所走过的路,脸上扬起一股自豪的神气。“一个公司的问题,无论是技术、产品、市场、商务、人事、财务,都应该是公司创始人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在突破自己的边界,努力向顶级CEO靠拢。”冯是聪最后强调。
8月19日,快克股份(603203)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苏州恩欧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恩欧西”)股东高磊、许德强、苏州市恩研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万商集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支付现金购买股权协议》,拟以自有资金购买恩欧西85%股权,交易对价9180万元。 资料显示,恩欧西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智能激光、智能生产管理系统、X射线、光电科技领域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其2019年实现营收4486万元,净利润121万元;2020年1-6月实现营收1912万元,净利润416万元。截至2020年6月底,恩欧西资产净额达1702万元。 提及本次交易的目的和影响时,快克股份称,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物料作唯一标识以建立互联及信息溯源体系成为必然要求,激光打标技术因具有快、准、微及无耗材等特点,在FPC(柔性电路板)/PCB(印刷电路板)、5G新材料、半导体芯片、晶圆等行业得以越来越广泛应用。 恩欧西主要为先进电子装联FPC(柔性电路板)/PCB(印刷电路板)、5G新材料、安防等多个领域提供激光镭雕设备及方案,在激光打标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具有工艺积淀,已拥有了一批优质用户;目前正向上游延伸至IC(集成线路板)激光标记、wafer(晶圆)打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恩欧西也储备了激光切割相关技术。 快克股份表示,恩欧西的业务符合公司致力于成为先进的电子装联及微组装智能装备提供商的发展愿景,有助于增强公司在FPC/PCB相关领域电子装联设备成套能力,提升公司竞争实力;并协同公司相关工艺装备切入半导体微组装领域,促进公司业务持续增长,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8月18日,瑞晟智能进入网下配售、网上申购阶段,此次公开发行股票1001.00万股,网上初始发行数量285.25万股,申购价格为34.73元/股,网上申购代码为“787215”。 瑞晟智能董事长袁峰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来秉承专业专注,用心服务的理念,以创新为根本,以服务为基石,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经营机制,不断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未来,公司将充分借力资本市场,把握本次发行上市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巩固现有优势行业并开拓新的行业领域。” 企业智能制造转型需求较大 智能制造是通过优化制造过程,运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及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并可以为企业各项管理提供全过程生产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植。 在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减弱的情形下,智能化转型从供给侧提升企业生产要素中的科技要素,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2015年至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一批,共四批遴选出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涉及92个行业类别,覆盖全国境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拉动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字化车间集成-服装服饰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定,确认瑞晟智能中标。 劳动力、产业转型、政策和技术四大因素正在助推中国制造业工厂智能化改造。但中国智能制造总体水平偏低,根据亿欧智库公开的《2019中国智能制造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仅有40%的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1%使用智能化技术,而预计2025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企业占比将达到70%、30%、10%。 以缝制类行业为例,缝制类行业主要为服装、家纺等纺织服装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发挥了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根据公开报道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内容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5亿元,是1978年的145.67倍,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9%;201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745.1亿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为12.13%,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比重为36.8%,全行业净创汇2419亿美元,占全国的57.3%。 目前,劳动力问题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控制劳动力成本为纺织服装制造业智能化最大动力。2015年至2018年,制造业规模以上单位生产人员年平均工资由43866.00元上涨至53927.00元。因此,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从而对智能制造形成较大需求。 经营业绩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行业中,瑞晟智能是少有的可以自行研发生产从面料库、到生产流水线、到成品库以及其间自动物流传送等全套智能物料传送、存储、分拣装备,以使缝制企业具备生产全过程智能工业物联系统的竞争者。 瑞晟智能销售的产品,通常为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智能系统成套产品销售合同所含的系统模块、功能模块、输送线布置等配置差异较大。因此,公司主要产品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产能”、“产量”、“销售单价”的概念。 公司现有提供的智能生产物流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悬挂生产系统、智能悬挂式仓储分拣系统、智能面料辅料库、智能成品立体仓库系统、智能平面分拣系统、MES等信息管理系统等。 近年来,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产品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瑞晟智能营业收入、营业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公司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9798.19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74%。 同时,瑞晟智能持续研发保持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种类、拓展下游应用行业,主营业务毛利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至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34%、40.67%和41.80%,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77%、40.28%和41.27%。 瑞晟智能表示,当前公司客户行业以服装、家纺为主,接下来公司将加大技术及产品的跨行业突破,朝着汽车零配件、商品物流等其他工商业领域继续发展。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性能上实现持续性领先,在专利布局上增加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