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间,深交所公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第十二批获受理企业,其中IPO申请企业17家、再融资企业12家。至此,创业板受理的拟IPO企业合计达249家,总计募集资金达1668亿元。 、南方电网提供智能用电系列产品,核心技术及产品重点应用于国内智能电网建设。此次,迦南智能拟募集2.7亿元,用于年产350万台智能电能表及信息采集终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又如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羊马”),是一家主要通过公铁联运方式为汽车行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提供综合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的规定,三羊马所从事的“070208多方式联合运输服务”属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范畴。三羊马称,将紧密追踪行业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融合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方式,强化多式联运创新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此次公司拟募资4.6亿元,用于多式联运(重庆)智能应用基地项目(一期)、现代物流中心B区项目(二期)、信息化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在家居领域,此次有2家公司获受理,分别为常州匠心独具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匠心家居”)、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趣睡科技”),两者在产品和发展方向上各具特色。 匠心家居主要从事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及其核心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境外收入占95%以上,客户集中在美国。此次,公司拟募资10.08亿元,分别用于新建智能家具生产基地项目、新建研发中心项目、新建营销网络项目。 趣睡科技则是一家以“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发展思路,专注于自有品牌科技创新家居产品的互联网零售公司,主要从事高品质易安装家具、家纺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此次,公司拟募资8.05亿元,用于全系列产品升级与营销拓展项目、家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环保领域此次也有2家企业获受理,分别为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主业的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主要从事HVLS风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与相关技术服务的开勒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均在两家的募投项目之列。
获悉,AI视频面试SaaS服务商“近屿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英诺天使领投,上一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继续跟投。CEO方小雷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AI算法、产品细节的打磨以及销售拓展。近屿智能去年7月获得金沙江创投和科大讯飞(002230)产业加速中心的800万元天使轮融资。
释放政策红利 驱动创新引擎 近日,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50纳米浮栅式代码型闪存芯片全线量产。武汉新芯运营中心副总裁孙鹏表示,公司针对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和5G市场,持续研发自有品牌的闪存产品,拓展产品线。 湖北省政府印发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明确,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强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谋划部署一批新基建项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湖北部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凭借优质过硬产品稳住了市场,并于危中寻机,实现逆势扩张。4月15日,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在青岛基地交付了复工复产后第一艘船舶——32.5万吨矿砂船ORE FUZHOU号,这是我国第三代矿砂运输的主力船型;4月10日,长动集团复工后首批产品——重约195吨的汽轮发电机组发往成都;老牌机床企业武重集团从3月19日复工到4月中旬装配了4台盾构机,发往深圳、南京等地。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湖北工业增长的新引擎。”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王祺扬介绍,近年来,湖北以高端数控机床及系统、机器人、智能光电子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内外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形成集聚,医学影像设备、生命维护与支持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植入性高端医疗器械、生化检测及基因测序临床诊断等五大重点领域实力不断提升,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智慧医疗和大健康领域正加速布局。 2015年,湖北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连续研发了两代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如今,武汉正推动基于“北斗+”的智能化服务应用。据介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在武汉形成一条汇集火箭、卫星、遥感、航天材料、运控等业务的航天产业链。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更多行业龙头企业、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6月29日,徐工机械控股股东启动募资总额预计达156.56亿元的混改 7月6日,中联重科发布拟募资66亿元的定增预案,公司核心管理层与众多战略投资者有意联手认购 在新老基建一同起步之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抛出大手笔。 6月末,徐工机械公告,控股股东启动募资总额预计达156.56亿元的混改;7月6日,中联重科发布拟募资66亿元的定增预案,公司核心管理层与众多战略投资者有意联手认购。 天风证券认为,相比上一轮工程机械行业崛起,本轮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有很大不同。 有工程机械企业人士表示,工程机械巨头迎来了“打扫战场并加速做大做强的契机”。当前,随着复工复产进度不断加快,房产投资增速反弹,以及5G基站、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轨交等以新技术、新科技为主要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以先进制造为主的工业领域投资的带动,工程机械行业正开启新一轮的腾飞。各大工程机械巨头正抓紧进一步引入活水,引进实力战投,实现智能制造与创新发展升级,抓住进一步做强做大的机遇。 工程机械巨头动作频频 7月6日,中联重科披露定增预案,拟以5.28元/股的价格定增募资不超过66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项目,13亿元用于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3.5亿元用于搅拌车类产品智能制造升级项目,2.5亿元用于关键液压元器件(液压阀)智能制造项目,余下2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战略投资者及中联重科管理团队将借此定增大手笔“入股”。具体来看,怀瑾基石、太平人寿、海南诚一盛和宁波实拓将包揽本次定增,认购金额分别为31亿元、19亿元、10亿元和6亿元。 怀瑾基石是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基石资产)间接控制的投资主体。基石资产目前管理各类投资基金80余只,规模超500亿元,累计完成140余家公司的投资;太平人寿隶属于中国太平,是国内大型寿险企业之一;宁波实拓是元鼎基金控制的投资主体,元鼎基金是五矿创投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若交易完成,按照持股比例,怀瑾基石、太平人寿都将有权向中联重科提名1名董事候选人。 海南诚一盛则是中联重科部分核心经营管理人员为参与本次发行共同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此次拟出资10亿元认购约1.89亿股股份,体现了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及企业前景的看好。 中联重科同时制定了未来3年回报规划。公告显示,在满足公司当年盈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所处行业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且实施现金分红后不会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等条件下,2020至2022各年度公司利润分配按每10股不低于3.17元进行现金分红,且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另一工程机械巨头徐工机械也祭出大动作。 6月29日,徐工机械公告称,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有限)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增资项目已于6月24日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 据披露,徐工有限此次拟募资总额为156.56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和省属某国有独资公司合计持有本次增资后徐工有限股权的比例不低于51%,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本次增资后徐工有限股权的比例不超过49%(其中员工持股平台持股约2%)。 紧抓转型升级机遇 在今年5月的一次座谈会上,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明确表示:“混改绝对不能拖,因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也是大家能够形成共识的时机,徐工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改革不可或缺。” 王民认为,“混”是形式,“改”是实质。通过混改,徐工致力早日实现进入全球前列的目标,登顶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7月初,徐工机械再披露,拟出资51亿元设立徐工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总规模100.1亿元,用于投资符合公司要求的标的,促进公司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中联重科相关人士认为,未来,行业发展比拼的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目前,中联重科正紧抓企业技术“关键创新”与工业智能提质升级。本次定增募资,最终是为公司智慧产业城项目建设集聚资源,为关键零部件技术和基础研究创新注入动力。 中联重科重点打造的挖掘机械智能制造项目,已于去年在长沙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正式开工建设。挖掘机械园区占地约1500亩,投产后将生产全系列挖掘机,预计实现年产能3.3万台。 作为中联产业城的首开园区,挖掘机械园区将采用“世界一流智能工厂”的建设要求,建成后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智能工厂,2条产线平均6分钟生产下线1台挖掘机。 据悉,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占地约9000亩,除了挖掘机智能制造园区,产业城还规划了多个智能工厂,并将新增智慧农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研发试验、产品孵化基地,以及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工程机械最大的智能制造园区和工程机械制造集群。 另一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则表示,2020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三一重工将进行核心业务、主要市场与盈利能力三大转型。具体来看,推进数字化升级,由“单一设备制造”向“设备制造+服务”转型;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际化转型;创新盈利模式。 看好未来,补齐短板 在6月29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谈到对行业的看法。他认为,行业已从传统的房地产工程项目拉动,扩展为新基建、传统基建、新能源等各类建设项目带动。风电组装、电网铁塔、交通、水利的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设备的支撑。随着“两新一重”建设的持续推进,企业发展迎来广阔空间。 在中联重科看来,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公司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有研究报告认为,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年底复苏,受益于基建需求、房地产投资需求、存量设备更新需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需求等的拉动,行业景气度近年来持续高涨,预计2020年拉动行业复苏的几大动力源依然存在。 天风证券认为,相比上一轮工程机械行业崛起,本轮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有很大不同。本轮复苏更多是靠工程机械行业内生动力,包括更新需求、施工需求增加、国产替代、机器替人加速等。各大主机厂更加注重资产质量与现金流,严控销售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后,不少工程机械巨头进一步发现了短板,并着眼于补齐短板。“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认识到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中联重科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我国工程机械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液压件、发动机、电控系统,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进口。中联重科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的关键液压元件产业升级项目,将集中攻坚关键技术,增加在液压元件研发设备上的投入,打造自身在液压领域的核心控制技术。 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上游供应商,都会更为关注自身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更为审慎地思考本地化配套的重要性,使未来的产业布局更集中、物流距离更短。 此前,三一重工升级改造的智能“灯塔工厂”已开始生产主要零配件。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灯塔工厂”打破了一些技术瓶颈,自动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不少核心、重要零配件都可以实现自产。
2020年TopDigital数字创新峰会于7月2日揭晓年度大奖。平安科技旗下两项产品获奖,其中优智智慧图谱平台获得营销工具类银奖,克瑞斯智能金融AI平台获得营销工具类铜奖。 TopDigital创新营销奖是关注数字营销领域品牌创建与产品创新的权威奖项。历经八年沉淀,已经成为营销领域的创新风向标。2020年,TopDigital首次提出“营销创新增长模型”,围绕“创新性”、“执行性”、“商业价值”、“可持续性”四大指标进行评审,更加注重长期价值建设和内外部综合表现。 优智·图谱搭建平台-专注数据智能标注和智能管理 优智·图谱搭建平台(KGBuilder)致力于打通从数据标注、图谱构建、智能应用的智能协作应用闭环,实现了标注智能化、平台体系化管理,并接入智能nlp模型,建筑产品壁垒,实现人工智能体验及时化、线上化,为实现企业数据全面智能知识化管理而不断努力。 优智·图谱搭建平台(KGBuilder)集成了优标平台、图谱搭建平台和知识应用平台,用户可以在优标平台管理和标注数据,图谱搭建平台搭建知识图谱,并实现问答、推理、推荐、搜索等形式的知识图谱应用。 作为优智·图谱搭建平台(KGBuilder)核心功能之一,优标已上线3.1版本,是一款集自动标注、手动标注和模型训练于一体的标注工具。优标平台内嵌多类自动标注工具,可实现文本批量自动标注;也可自主训练标注模型,提高标注准确率;简单点选即可实现实体、分类、关系和属性标注。此外,标注页面友好,专业门槛低,简单易上手;全屏模式、标签视图带来友好标注体验。 最后,优标以任务为单位管理标注数据,像文件夹一样进行多层级管理,任务与数据标注情况一目了然。助力企业实现数据智能标注和智能管理。 平安克瑞斯平台――专注企业提升营销、风控和决策效率 平安克瑞斯是深耕金融科技面向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平台,从客户、产品、渠道三方面入手,通过金融科技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完成数字化转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零售发展,构建金融大脑,开展人工智能应用驱动下的智能营销,打造数据融合、场景贯通、营销同步的零售“生态化”智能营销体系,分层次规划并建设覆盖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的智能化客户经营与管理。目前已成功应用在银行零售、智能营销、贷款智能风控、机构智能选址辅助决策等场景,协助传统金融机构建设大数据分析、运营、跨渠道营销能力,提升营销、风控和决策效率,实现商业运营模式的变革。 数据可视化分析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技术团队和专家人力,就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带来的变革,提升营销、风控等工作效率,将精力更专注于业务需求,为更多有需求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促进更多个体或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消费活动,为金融机构防护风险,为社会经济带来活力。通过科技带动金融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普惠大众的目标。 此次克瑞斯在商业智能分析领域获得Top Digital的肯定, 也是克瑞斯产品从金融科技走向更多场景的动力,助力更多行业通过AI和大数据进行创新变革。 未来,平安科技将继续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输出更多好用、高效、便捷的智能平台,为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极致化的产品服务体验。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云端峰会将在线上举行。作为大会的“卓越合作伙伴”,高通公司将分享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成果,探讨5G时代人工智能的全新用例及行业合作,展望5G+AI赋能下的智能互联未来。 记者6日从高通公司获悉,此次云端峰会上,高通公司总裁安蒙将以在线方式亮相9日的“产业发展全体会议”并发表题为“5G+AI开启智能互联未来”的主旨演讲。届时,安蒙将同与会嘉宾一同探讨人工智能将如何驱动当下产业变革,携手全球产业伙伴把握5G+AI带来的巨大机遇。 在5G和AI的创新浪潮中,芯片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峰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高端论坛活动中,7月10日,高通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Ziad Asghar将现身“万物智联 芯火燎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主题论坛,带来以“从边缘到云:分布式智能的未来”为主题的分享。他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解析5G+AI将如何赋能分布式智能、激发全新应用与服务。 今年大会不再设线下展区,“AI 3D家园”云展览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借助这一创新性展示平台,高通公司产品管理高级总监徐恒将携第五代Qualcomm 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亮相云端,在线详解基于高通8系旗舰骁龙865 5G移动平台集成的全新AI性能,介绍高通携手产业伙伴在5G和AI领域开展合作的成果。 据悉,高通公司进入中国发展已经20多年,并在2010年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目前,高通公司正与包含上海企业在内的中国合作伙伴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携手创新,促进上海本地5G、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助力“新基建”,促进国内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无人驾驶汽车驶上公路、工业机器人大量涌现、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近年来,重庆两江新区蓄力打造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今年智能产业增速有望超过30%,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在重庆金康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内,1000多台机器人替代传统制造业的人头攒动,关键工序均实现智能化生产,全程只需几位技术人员通过屏幕进行操控。凭借智能制造优势,这家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大考,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2025年前计划实现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产值在300亿元以上。 2019年,两江新区重卡企业——上汽红岩推出“5G+自动驾驶重卡”,完成全球首次港区5G智能化作业,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在科技创新加持下,上汽红岩紧紧抓住基建市场升温的机遇期,展现出强大市场优势,1月至5月累计生产29500辆重卡,同比增长14%,成功跻身国内重卡市场第一梯队。 厚植“智能因子”,电子产业焕发活力、迈向高端。“两江新区电子产业大而不强、缺‘芯’少‘屏’的尴尬已经成为过去式。”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通过“外引内育”“补链成群”,两江新区近年来着力向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全面发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终端和汽车电子四大板块基本明晰,电子产业整体向智能产业升级。 “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不可替代性,抗风险能力也较强。”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戚远林告诉记者,近期该公司牢牢抓住国际市场对高端芯片需求升温的机遇,通过稳产扩产有效对冲疫情影响。随着年内半导体项目全部达产,公司全年产值预计达到10亿元,有望同比增长50%。 “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提升产业能级,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产业两大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大健康、高端装备、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王志杰表示,近年来智能产业浪涌两江,还引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有力带动两江新区智能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 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5G基站……“智能元素”正持续为两江新区造就发展新动能:新区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9%,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54%;2019年,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6.6%、19.3%;近几年来新区数字经济增速都超过20%。 疫情发生后,两江新区更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力求“危”中寻“机”:3月,举行“新基建·智能网联”专场“云签约”活动,揽资62.8亿元;4月,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等4个重磅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逾200亿元;5月,与浪潮集团共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年内新建5G基站3000余个。